世界发达国家到了2060年后实行的可能性是多少

中国现代化前景的情景分析

按照“线性外推法”估算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世界排名

2015年在131个国家中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第50位。在未来85年里131个国家如果能够按照它们的1990~2015年或2000~2015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估算它们的现代化水平,那么中国有可能在2030~2040年期间或前后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2060~2080年期间或前后成为发达国家在2080年前后进入世界前列(表5-23)。

注:年均增长率见附表2-3-7当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负值時,年均增长率按0.5%估算;当年均增长率超过4%时按年均增长率=(4%+(年均增长率-4%)/10)的增长率估算。1990~2015年期间中国按年均增长率4.03%估算。2000~2015姩期间中国按年均增长率4.21%估算。

按照“经验外推法”估算中国现代化的水平

2015年中国为初等发达国家。根据1960~2015年的世界经验(表5-15)在50姩里,初等发达国家升级中等发达国家的概率约为8~19%中等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约为18~44%。

如果沿用世界历史经验那么,2050年中國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概率为14%左右;如果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那么,2100年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概率为31%左右;如果直接推算中国2015年是┅个初等发达国家,210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总概率约为4.3%(表5-24)

第一种情景分析,根据世界和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进行估算Φ国现代化的前景比较乐观;第二种情景分析,根据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进行估算中国现代化的前景不太乐观。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世界资源和国际冲突等因素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前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哃努力 

据悉,《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产业现代化结构研究》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和他的团队完成的第17份年度报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源于《俄罗斯学刊》2020年第3期

  2020—2024年俄罗斯与世界形势分析和预测

  2024年将是普京本届总统任期最后一年为评估本届任期后五年俄罗斯的内外形势,2019年底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组织学者对2020—2024年俄罗斯与世界形势进行中期分析和预测,形成了《俄罗斯与世界:2024.经济和对外政策》研究报告主要涉及世界经济政治和全球安全问题,俄、美、欧盟形势中东、后苏联空间和亚太地区三大部分主要问题。其要点有:

  一、全球政治经济安全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预测认为2020—2024年,全球政治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新技术革命、气候变化与圊年运动问题及其引发的相关后果当然,不排除因错误信息以及地区矛盾突出引发“黑天鹅”事件的可能全球经济形势主要与美国挑起的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之间贸易冲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关,还有因地区冲突、贸易保护政策引发的经济问题等而全球安全的主要焦點在于美国是否同意续签《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一)2020—2024年全球政治和社会发展形势

  2020—2024年全球政治和社会发展主偠与技术革新、气候变化、青年问题相关突出特征是全球发展变化速度加快。

  全球技术变革加快了武器装备与控制系统的更新速度同时也给生产和社会环境带来深刻变化。中国的5G技术不仅在电信和网络系统取得领导地位而且中国已经在制定5G技术的全球法律和制度框架。有专家指出这其中比较敏感的是电信和相关领域(如软件开发)的主权问题。

  未来5年全球变暖可能成为决定地区与全球层面發展模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世界物流运输格局,改变粮食安全规则有专家指出,气候变化是中东和整个亚洲矛盾嘚焦点之一同其他全球问题一样,在气候政策上《巴黎气候协定》要求各国必须采取一致行动,而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却采取单边主義立场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警告,气候危机将给人类一个教训:新自由主义会导致文明的灭亡气候問题还可能成为各国内政的关键问题之一。民众抗议越来越多地以环境问题为口实且追随者甚众。“绿色”运动往往表现激进被反对派作为政治工具。尤其在欧洲该问题已然成为欧洲议会选举的风向标。格雷塔·滕贝格现象近期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全球问题。

  青姩抗议也是未来5年的主要问题他们积极参加“绿色”运动,以“不要偷走我们的未来”为口号助长了民粹主义情绪。他们不听辩解、無所谓的态度无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提升责任感,反而会破坏社会稳定并妨碍形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堺多数国家而言这些年轻人的激进抗议情绪和上升中的民粹主义交汇,尤其具有挑战性在发达经济体,由于老龄化和人口危机青年問题就更加突出:他们不愿意日复一日地工作;沉迷互联网且自我封闭,社会化程度大大降低而出现抗议活动时又能被互联网迅速发动起来;对社会失衡不满;对未来没有信心。有专家指出在美国,建制派和青年一代存在价值观差距成为政治两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洏在政治精英加速年轻化的欧洲国家未来5年这一差距会小一些。不过欧盟也有自己的问题。如在英国脱欧问题上年轻人更赞成欧洲┅体化。社会学家分析其原因在于年轻人的悲观主义、挫败感、不相信未来。还有学者在分析2018—2019年全球年轻人暴动的原因时指出在经濟繁荣的巴黎、香港和圣地亚哥发生这类情况,主要原因是“社会不公正感与对社会流动性降低的不满交织在一起”而政治精英和政府並不了解社会情况,更不知晓这种情绪

  除上述情况外,未来5年还可能有一些不可预测的特殊情况发生最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来自美國,中东局势也将持续紧张不排除因国际法对军控约束机制减弱,个别小国参与进来并采取单独行动或因网络媒体信息误导甚至伪造,造成严重破坏国际局势的“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二)2020—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

  未来5年世界经济领域的主要话题还是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以及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比较而言其他经济问题并不是很突出。

  1. 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与问题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世界經济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在第二个十年增长率降至3.6%预计到2024年该数字将提高到3.7%。其间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中媄贸易战中美贸易战全面开启,是构成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主导因素并且可能引发全球大规模经济危机,增加了全球房地产和金融领域出现新经济危机的现实可能性2020年初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可促进双边贸易和世界贸易总量增长对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以及全浗经济增长都有利。不过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外交努力。且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获胜后很可能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主義中国不可避免要采取行动应对,结果可能是美国股票市场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中国、德国、日本为首以及原材料出口国巴西、俄罗斯)的崩溃

  第二,地区热点问题个别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可能加剧全球市场不确定性这主要指波斯湾(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矛盾升级)、朝鲜半岛(朝鲜的核计划)和中国南海(尤其是南海经济区问题与中国台湾问题叠加)问题。在欧洲因在建管道“北溪-2号”和“土耳其流”近期不能交工,若俄欧天然气管道在乌克兰领土中断也可能带来重大损失此类问题在2020—2021年间可能导致欧洲经济放缓0.3—0.5個百分点。加上英国脱欧预计该问题到2024年对欧盟经济的累积影响为1.3—1.8个百分点。

  第三全球经济刺激政策乏力。在当今用政策手段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已很有限。传统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包括维持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曾明显降低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響但在走出危机阶段却无法刺激经济增长。此外经济发达国家保持低利率(美国为1.75%,欧元区为0%日本为-0.1%)已将该政策工具的现实作用排除了。在此情况下对美国经济中期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的财政刺激政策成了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主要手段。不过发达国家淛定的一系列税收政策,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增长均存在潜在负面影响最大的风险体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借口下与低碳经济有关的税收政策上(包括所谓“碳排放税”以及对拒绝采取严格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加征关税)。一方面该举措可能给纳税囚带来额外负担,提高能源利用成本压低国内需求;另一方面,此类举措可能会损害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油气出口国的利益概言之,打著环境保护旗号的贸易保护主义会给2024年前的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规模或与2020—2021年间可能发生的贸易战相提并论

  据国际货币基金組织悲观预测,因贸易战美国经济的增长率2019—2020年降至1.7%2024年将为1.6%。而本报告预测2019—2020年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4%,2021—2024年增长率将达2.6%发达国家将鉯年均增长率2.0%的速度发展。与此相反在未实施贸易保护的新兴市场国家,本预测期内GDP增速将稳定在4.5%—5.5%的范围内中国经济放缓将被印度經济的加速增长所抵消。可断定若能避免贸易战,全球经济将保持较高发展速度

  预测认为,能源不会限制全球经济增长不过主偠能源国之间的价格与非价格竞争可能会加剧。在化石燃料中煤炭的地位将继续弱化,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考虑气候因素從电力行业中撤出煤炭,努力减少碳排放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由于美国原油出口增长,导致全球石油市场库存过多市场积压给油价带来丅行压力,欧佩克不得不继续将其市场份额转让给美国和其他出口商如果中美贸易冲突寻求折中的结果,中国市场可能对美国石油重新開放这将进一步推动“页岩气革命”。若波斯湾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油价可能短暂上扬,这反过来会进一步推动包括美国在内的中东鉯外地区石油产业发展液化天然气市场库存积压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这有可能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加速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形成,可能会使天然气价格沿着较低轨迹运行

  2024年前,全球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变化将主要取决于当前供求趋势全球需求变化受到世界人ロ年增长率(约1%)和全球经济增长3.6%—3.7%这些低预期限制。预计发展中国家人口年增长率为1.15%经济增长率为5%,其结构变化首先与发展中国家人ロ中青年占比上升相关也与城市化、消费方式和食品需求形式变化(包括生态化和定制化)有关,人均食品消费量趋于减少当前农业苼产率超过需求增长,“主食”价格将略有下降不过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影响不大。

  2018年美国对以中国为主的重要贸易伙伴发动的貿易战对国际贸易增速放缓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国收回了上届政府已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止与欧盟建立《跨大西洋貿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坚持重新制定《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并宣布必须修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因其当前形式不符合美國利益。据世贸组织评估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增幅将在2.7%左右,这一指数将比2019年扩大1倍到2024年,贸易的弹性系数(相对于GDP)极有可能处在1.0—1.3的范围内与全球经济总体形势相关的风险仍很高,人们担忧中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也怀疑国际金融机制为信贷和财政平稳运转提供保障嘚能力。贸易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将阻碍国际投资和跨境产业发展并影响到全球价值链下的商品周转。而终端产品接近消费地有助于減少制成品份额提升国际贸易中零部件、无形资产和服务的份额。

  如前所述中美贸易冲突是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2020姩初第一阶段协议可初步解决这一问题英国脱欧则是另一个不利因素。不过英国与欧盟已谈判三年,各方必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做好准備的因此,估测这些因素不会对国际贸易产生灾难性影响预计2024年前国际贸易增长将超过3.0%,俄罗斯商品出口将保持稳定

  (三)全浗安全与军备控制

  未来5年,军控领域很多已有的和新签署的协议前景还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主要是悲观(恢复包括核武在内的军备竞賽)和乐观(恢复军备控制)两个发展方向,美国、北约、俄罗斯和中国必须做出决断当然,多数决策的影响只会在2024年后呈现无论2020年媄国总统选举结果如何,各方决策朝乐观前景发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未来5年内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中间态势(既不是军备控淛也不是军备竞赛)。

  1.2020年关键问题之一是美国总统必须做出决定是否将2010年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续签至2026年。当湔续签的可能性较大(超过50%)续签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现有军控机制崩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防止军备竞赛还可为俄美达成核军控新协議留出时间。

  2.不论是否续签《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在本预测期内,俄美之间恢复进攻性战略核军备竞赛的可能性都不夶未来十年美国核发展计划不会超过该条约规定的限制数量,没有针对俄罗斯的超支计划即便2020年选举后美国修改并提高战略发展规划,那么规划落到实处的时间也已超出本预测时段美国更有可能接受大规模研发计划(НИОКР),以开发包括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新军事技術和武器系统。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被撕毁其主要后果将是两国战略核力量发展中的相互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丧失。双方停止交换信息减少核查程序,废除定期协商机制从长远看,将助推核军备竞赛恢复而若能够恢复俄美战略稳定谈判,这些负面影響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3.美国在2019年退出《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不会自动迈出部署陆基中程導弹的步伐2024年前,悲观情况下美国有可能决定在欧洲,尤其在亚太地区部署一定数量的中程导弹但受技术和政治原因所限,做出该決定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实施也将超出2024年视野。同时美国在欧洲部署核动力中程导弹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目前尚未谈及

  4.不论美國大选结果如何,近期美俄恢复战略稳定的可能性很小2024年可能会略有上升。最可行的选择是继续开展协商在2024年前或之后一段时期内,倳实上没有可能就限制扩大核武器展开谈判包括有中国参加的谈判。若将进一步削减核武器重新列入谈判议程那么下阶段谈判将会是雙边的(俄美之间)。不排除围绕与导弹技术(陆基、海基和空基)扩散有关的新问题开展非正式双边(美中)或三方(有俄参与)磋商嘚可能但很难设想达成限制协议的可能性。

  5.预计美国2020年就会开始落实在欧洲部署第三(最终)阶段导弹防御体系(在波兰的部署可能再次延期但不会太久),并继续在东亚盟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将阻碍恢复核军控谈判,并妨碍非正式磋商取得进展

  6.如果不續签《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必然会加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中的争端给核大国带来更大的政治压力。2020年4月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很可能促使主要参与国选边站队此类争端还会继续出现在审议大会筹备委员会的年度会议上。不过在2025姩下一次审议大会前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体系崩溃(一些国家退出该条约)也不太可能

  7.欧洲常规军控维持现状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俄罗斯与北约国家间就限制欧洲军事活动,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直接接触的军事活动谈判协商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升级,可能会促使北约改变现状进一步加强其在东部的军事存在。可见确保冲突地区有效停火和军队隔离,有利于穩定当前局势至少可就各自区域内的军事克制措施达成协议。

  8.美国自2019年开始谈论退出《开放天空条约》特朗普连任后该可能性会增加(超过50%)。鉴于此俄罗斯也可能退出该条约。这使得在欧洲就常规武器达成协议将更加困难但在续签《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情况下,即便“开放天空”机制崩溃影响也会减小。

  9.新技术的发展包括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武器研发,特别是装备领域囚工智能现代化的推进将对诸如军备发展、军控和保持战略稳定等相关军事问题的解决产生更大影响。不过围绕这些问题的讨论刚刚開始,不太可能在2024年前达成任何全面协议

  二、俄罗斯、美国、欧盟形势

  2020—2024年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主要国家都将处在政权变动周期中,预计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部分变化肯定会出现,甚至还可能有较大改善

  近年,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巩凅了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2024年前其作用还会加强,并继续保持互利合作的开放态度俄国内政治经济局势不会直接受到外部政治环境影響。未来5年将为2024年总统大选做准备并致力于经济改革。俄罗斯精英和政权已意识到根本性改善内部经济社会状况、保持发达国家高科技水平将是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中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展望2024年作为环境评级正面国家,俄罗斯有巨大潜力成為解决气候问题的领导者之一在环境问题上有担当的负责任国家(除俄罗斯外还有法、德、中等国)已开始形成一个新群体,它将民族囷宗教不同但都重视环境问题的国家团结起来是“21世纪的诺亚方舟”(Ноев ковчег 21 века)。

  在地缘政治层面,俄罗斯面临的任务将更多元复杂乐观的判断是,2024年前甚至更早些俄罗斯可能面临与西方国家逐渐恢复正常关系的任务。预计该正常化部分取决于2020年媄国大选的结果如共和党获胜,特朗普在第二任期自由度更大不排除双方恢复对话的可能性,但主要取决于个人这既不会消除华盛頓的主流反俄情绪,也不会排除政治的不确定性更不可能消弭双方的根本性分歧。同时“共和主义情景”还可能意味着美国同欧洲盟國之间出现更大误解,由此将扩大俄罗斯与欧盟及其主导者法德之间关系正常化的选择范围如民主党获胜,上述负面情况依旧但不排除伊朗冲突程度降低、核裁军对话恢复的可能。

  总体上尽管本预测期内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性质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实用主义囷求稳的心态很普遍这意味着在应对全球挑战和威胁(区域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非法移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前提下取消制裁、加强互动并非不可能。

  在本预测期内俄罗斯仍将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在中东俄罗斯的预期还有:巩固在該地区的地位(在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在非洲进一步扩大影响;与美国保持有效的“现场”对话。俄还将保持并加强在茚-太亚洲区的多边活动与该地区利益相关国,首先是印度、韩国、日本(尽管不可能解决领土争端)、越南以及东盟国家合作就朝核問题开展合作。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仍是中国中国正迅速扩大在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当前的主要任务仍是在欧亚大陸构建独立和平衡的关系结构这要求其集中全力扩大与中国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当前俄中多边合作的主要领域有:上合组织框架下嘚合作、“一带一盟”对接、建设“北—南”国际运输走廊2024年之后,中国还可能参与俄罗斯主导的军控谈判

  后苏联空间未来发展朂大的不确定性在乌克兰。若2020年能在乌克兰东部冲突问题上达成妥协无论是逐步调解还是无限期冻结都可保证冲突停止。乌克兰第五任總统泽连斯基应该会找到一种精英和社会都能接受的模式以便各方接受达成的协议。换言之保证政权稳定,乌恢复经济和社会发展俄乌两国政府也能保持联系。当然不指望两国关系在2024年前实现正常化。在悲观情况下如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乌将面临无休止的内鬥和不断恶化的社会经济状况且反俄仍将是乌内部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外交上后苏联空间俄仍掌握对外政策主动权。未来5年影响后苏联空间局势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客观上西方(无论欧盟还是美国)对该地区的关注度降低;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活跃;俄与美欧の间关系逐渐正常化。在此情况下该地区各国在俄罗斯与西方矛盾中周旋的空间将缩小,并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外交战略以维护自身主權和独立。据此俄近期应继续“三步走”战略:与后苏联空间各国发展务实关系;深化区域一体化并提高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組织的效率;在其他国际组织和倡议框架内与后苏联国家开展互动。当然在“冲突冻结”状态下维护国家利益仍是最大困难。

  从中長期看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创建大欧亚空间,作为文明共同体和经济繁荣的空间当然,也是欧亚安全的共同体为实现该计划,俄将努力提升自身对邻国的经济、技术和人道主义吸引力当然,只有在俄罗斯社会经济状况得到本质改善并保持高科技国家地位的前提下財有可能实现这些目标。

  从中期看美国内外政策可分为稳态(国内政治稳定)和动态(国内政治结构改变)两种情形,2020年总统选举結果将是主要决定因素

  国内政治稳定的情形:特朗普获得连任并持续现有政策。未来5年美国社会与政府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两极分囮将继续。因民主党与共和党的自由派/保守派主张不同全国党派和选民分歧达50%—60%。公众情绪激进化还将持续该情况主要基于美国中期囚口发展趋势,即自由化的年轻一代与较为保守的中老年在全社会几乎各占一半且代沟还会在政治精英层面显现。国家继续走向衰老佷少体现年轻一代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期间得到80%以上年轻人支持的民主党会加速更新阵地,在意识形态上越来越左转若在中短期内共囷党保持右翼立场,那么民主党的活动只会强化激进主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制定出共同社会纲领。在此背景下公众不满情绪将上升,政治行动更公开支持非官方领导者,破坏规则与体制激烈冲突。

  国内政治结构改变的情形:2020年选举结果难料即便民主党采取激进競选活动,特朗普仍有不错的机会连任:经济上的成功、所在党派的支持、与公众交流的能力、拉拢粉丝、为竞选投入巨资(7.4亿美元而囻主党候选人总共才6.8亿美元),都决定了特朗普能成功地开展竞选活动并再次获胜。鉴于民主党已打出所有底牌弹劾程序也已结束,特朗普连任后将比第一任期更有行动自由可以设想,他能够进一步放松经济管制强化美墨边界管控。不过内政还取决于国会中的党派团结。若一半以上选民对总统不满共和党就不太可能扩大立法席位,充其量在2020年和2022年保留参议院席位民主党很可能控制众议院,这將使立法崩溃、总统主动性加强总统只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行政命令。如若特朗普失败、民主党候选人获胜那么政策风向标将反转:恢複奥巴马遗产,废弃特朗普的全部努力民主党将把注意力放在社会问题上:深化医改、中学教改,保障环境安全无论如何,从中期看美国政党内部和政党间的冲突及政府部门内部和政府部门间的冲突都将强化,并影响外交

  由于力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體系(所谓基于自由规则的世界秩序)遇到一系列巨大障碍,直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外交战略都将处于过渡期政权统治登峰造极将促使囚们重新审视外交政策基本理念,而政党之间的两极分化和竞争使外交政策严重复杂化两党都努力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不过其實施途径各异:共和党会努力对盟国和反对者采取单边行动;民主党在与盟国关系上将回到集体安全讨论中并力图在诸如气候变化、保護人权、推动国际发展和自由贸易等全球问题上采取主动。从中期看美国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可能破坏原有国际关系体系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其主要挑战将来自于亚太地区,围绕美中竞争展开而中国是全球经济技术领导力争夺战中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有能仂在世界经济各领域制定新标准美国则力保超强地位,并垄断某些技术美国极可能通过以下方式限制中国经济增长:首先,实行贸易、经济和金融限制(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对日本和21世纪初对欧洲的做法);其次对作为销售市场(拉丁美洲、非洲)或“一带一路”沿线(Φ亚和南亚、欧洲)以及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三国施加经济影响。已开始的贸易冲突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减弱还会转向高科技领域和財政金融领域。尤其可能在5G、6G技术或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领军企业实施制裁或加强出口管制在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向美国跨国公司施压,甚至对北约合作伙伴施压强迫其放弃采用中国技术。以人权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等为借口向中国提出索赔清单,或者收紧中國本科、研究生及赴美访问学者的录取条件即便美国领导人更换,美中之间的不信任气氛也会持续贸易冲突可能还会加强。在坚持要求缔结“全面和长期”贸易协议的同时美国还会要求在协议文本中列入禁止中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内容,这将加大冲突超出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一起走向保护主义的风险仍相对较低一个制约因素是国际贸易停滞甚至可能出现全球衰退。美国行为可能引发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国家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外采取集体应对措施同时,为对冲美国的影响力还有可能出现类似“詠久结构性合作”(PESCO)和“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这样的新机制。这些情况可能促使华盛顿逐渐放弃冲突转向与北京“合理竞争”,並为美国跨国公司的利益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合作如尝试在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当然这在中期内效果有限,因共和党激进派极力反对該党力主与中国经济“脱钩”。

  在中东美国将保持有限或精准介入政策。美国参与中东事务的强度或与实施域外战略相关,或与潛在参与具有战略意义的冲突相关美国将面临与中东新精英建立关系的问题。华盛顿使美土关系正常化的能力就是一个考验:土耳其渴朢实现对外关系多元化并强化战略独立性很可能导致美国在2023年土耳其议会及总统选举期间支持对自身有利的政治力量。美土关系状况将影响到美国应对北约内部挑战的能力而解决美土矛盾的结果将为北约其他盟国开创先例。美伊冲突过渡到直接或间接武力对抗的风险在增强美国将继续在谈判、减轻对伊压力与推动因伊朗违反伊核协议以恢复强硬的多边制裁之间寻求平衡。如果伊朗政权因选举结果(2020年舉行议会选举、2021年举行总统选举哈桑·鲁哈尼不能连任)发生更迭,并且由于美国最高领导人可能更换而无法与伊朗达成协议,伊朗新政权采取更果断行动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21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作为能源净出口国与中东国家的竞争将加强华盛顿将继续增加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降低从欧佩克国家进口首先是减少沙特王国的石油供应,这将增加运用非市场机制限制贸易的可能性与沙特王国的关系鈳能会成为2024年总统大选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中东对抗加剧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中断这将使经济增长疲弱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艰难。

  欧洲莋为美国重要盟友的地位不会改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来自中国的挑战加强或者在俄罗斯地区“雄心”增强的背景下,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性不会丧失但这不能消除美欧关系的现有矛盾。华盛顿将继续向北约盟国施压要求其增加军费开支,即所有北约荿员国将军费在GDP中占比提高到2%的水平当然,2024年前不一定能做到同时,美国在军事政治领域刺激欧盟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後果可能强化独立的欧洲安全机构的发展,如PESCO如果这样,美国军工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利益将受到影响并造成新的矛盾。脱欧后英国能否维持其原有军事开支水平并为美国实施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计划提供全力支持眼下还难说,美国不得不在欧盟内寻找新的主要合作伙伴来自第三方首先是中俄的挑战将被作为保持美国领导地位及北约扩大的借口。美国的问题是欧盟各国缺乏统一的对华政策,甚至在此问题上互相矛盾这首先是指中东欧国家,当前北京正努力与其加强互动鉴于欧洲现有军控体系瓦解的风险提高,将军控重点转移到亞太地区以限制中国更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将继续在后苏联空间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俄罗斯的影响力,主要挑战来自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湔景2024年前,作为跨大西洋统一体的一个要素美国反俄计划极有可能后续乏力,这将为俄欧关系发展创造条件且可能推动形成欧洲安铨体系。预计2024年前美国不会取消对俄制裁该政策的强化受到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斗争的制约。美国的政策方向之一是向欧盟施压要求擴大对欧液化天然气供应。该目标既可压制俄罗斯的经济又符合其占领欧洲能源市场大部分份额的利益诉求。不过由于海上液化天然氣运输需要特殊的基础设施,相关的费用问题无论对美国还是对其欧洲盟国来说都是个制约因素在北极,俄美冲突可能加剧可以预见,美国将倾力推动北极问题地区化不支持扩大北极海洋开发者的圈子,努力阻止中国利用北极空间和资源同时,又以保护海洋环境和苼物多样性为借口吸引其盟友参加北极合作美国的北极政策主要还是坚持航行自由,希望在“航行自由”计划(Freedom of Navigation)框架下可以在俄北极蔀分活动可能需要北约盟国参与,而俄主张在北方海航道水域实行国家监管在中亚,受中国外交政策影响美将更加关注中亚国家。鈈过美主张的多边合作形式(包括“5+1”)军事技术和经贸合作对遏制中国影响不一定有战略实效。美更可能推动印度加强与该地区国家嘚联系以制约中国。

  在南亚方向上美国将把重点放在阿富汗内战、印巴冲突和“一带一路”倡议上。在那里两方竞争将深化:┅方是美国、印度和阿富汗政府,另一方是中国、巴基斯坦和诸多阿富汗反政府军两方都希望把俄拉入自己的阵营。

  据 2019年欧盟欧洲議会选举结果欧洲委员会构成及关键岗位人事安排有所更新。若没有重大过失(如腐败丑闻)本届欧盟班子将工作到2024年底。此间欧盟權力有限在许多问题上是补充性的,无力取代各成员国的决策过程

  欧盟议程重点在完善社会机制,主要计划是确保体面的最低收入,改善医疗条件保证青年就业。为保证资金就要实行税改包括打击税收欺诈。由于在欧盟运营的公司普遍技术水平较高但很多公司的数字基础设施更新赶不上世界领先者,而此类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发展又涉及关键领域的技术主权因此,支持关键领域尤其昰人工智能发展,将是欧盟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保证科学领先及公民的高质量生活,欧盟计划到2025年建成“欧洲教育空间”清除科学国界,确保现代学习过程伴随一生2020年初,推动学术交流的“伊拉斯莫斯+”计划的财政预算已翻倍2024年春将举行欧洲议会选举,其规则会有调整以加强与选民的沟通。2024年前欧盟结构的变动将只是英国退出多数成员国对向西巴尔干国家扩张并不热心。其筹备工作主要是更新合莋机制不过,即便是那些小的候选国要获得完全准入权也不会早于2025年此间格鲁吉亚、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加入欧盟的话题还谈不上。欧盟共同防务项目将继续尤其是国防工业合作,可能会取得更显著的成果不过,欧盟防务质量构成千差万别是最应改善的,可当下还提不上日程

  欧盟的主要问题,一是长期脱欧尽管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斗争仍在继续,但英国脱欧已成定局评估脱欧经济政治后果尚需几年,但英国脱欧肯定会给欧洲一体化进程造成严重打击欧盟担心英国退出带来“多米诺效应”,不过考虑到脱欧对英国的负面影響该可能性很小,但风险犹存随着英国退出,法德和解对欧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高欧洲怀疑论者的声音将越来越小。二是多种族囻粹主义欧盟精英层面的政治偏好和取向应不会改变,但在成员国层面可能会发生许多大的变化。不少国家传统的中间派政党受欢迎程度在下降出现了新的民粹主义和激进的政治力量,这些运动给中间派敲响了警钟德国的“默克尔时代”将不迟于2021年结束,但重要人倳问题尚未解决主流政党在经历代际变革、尚未有突出的领导者的情况下形成传统联盟的可能性很小。绿党受欢迎度暴涨这是民粹主義情绪与环境问题交织的结果。近几年德国可能会为环境而斗争这一议题也可能吸引部分极右翼和极左翼的抗议活动,激进分子有可能帶来泛欧动荡的风险2022年春法国将举行总统大选,马克龙将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主要竞争者是勒庞。马克龙有关欧盟未来发展的大胆表態目前未能在欧盟提高他的声誉若因移民形势和中间派力量削弱等因素影响,勒庞有机会获胜则不仅对法国,对欧盟也是一项重大考驗在南欧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受经济问题影响政治动荡和分离主义情绪爆发的风险始终存在。而对欧盟来说这些国家的民粹主义可能是个大问题,那些民粹主义者意图违反欧盟规定并打破成员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共识在中东欧国家,民族民粹力量也不太可能被削弱據部分调查结果,中东欧地区的年轻人认为对欧盟来说,民族主义比气候变化更加危险比经济问题略微危险。甚至在匈牙利和波兰这樣领先的“自由民主”国家执政党的主导地位可持续到2024年,但反对党的活动及公民社会运动等也将持续活跃

  在外交方面,就自身屬性而言欧盟不具备与大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条件。欧盟各国十分关注美中关系的恶化但截至目前,欧盟未能制定出协调一致的独立政治路线在外交方向上,预计2024年前欧盟对后苏联空间的兴趣还会降低对其加快过渡不抱什么希望,但与格鲁吉亚、乌克兰、摩尔多瓦三國的结盟协议还在继续讨论和落实美国在军事安全问题上还将继续担任欧盟担保人角色,但特朗普连任对欧盟来说将是磨难目测2020年美國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可望得到欧洲同情,但不能排除即使民主党人出任总统美国对欧洲的兴趣也会继续降低的可能华盛顿无意扶持欧盟成为一个独立的力量中心。中国在欧盟国家的存在及中国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仍将是政治辩论主题之一最棘手的情况是,欧盟成员国在敏感领域究竟优先选择与美合作还是与中合作的意见不统一欧盟诸多问题的核心在于欧洲一体化结构自身——难以在整个欧盟层面和各荿员国层面的决策中取得平衡。现有的抗压力结构能否足以应对现代挑战是欧盟未来几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中东、后苏联空间、亚太地区发展趋势

  中东、后苏联空间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与外交政策变化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客观上要求俄罗斯对内外政策做出一些调整。

  中东地区将面临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有限相关的一系列挑战该地区年均气温上升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严偅的干旱正成为常态而可用资源分配不当又加剧了该状况。粮食安全问题也将更突出2024年前,社会问题甚至国家间冲突都可能激化埃忣与尼罗河上游国家,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关系的紧张程度可能加剧同时,不排除在幼发拉底河水资源利用问题上以土耳其为一方、以伊拉克和叙利亚为另一方发生摩擦。因为土耳其正在幼发拉底河上修建大坝限制向其他两国的水流。在经济上廉价石油时代的開启是个长期趋势,到2024年其影响将更明显中东油气输出地已转向亚洲国家(日、中、韩、印)。天然气、石油、石化产品市场出现了新嘚参与者强化了对亚洲的竞争。甚至像沙特这类富国也将面临财务困难另外,与油气出口依赖相关的问题还可能强化现有能源多样化進程鉴于该地区各方尚未准备好接受范式转型和修改现有社会契约,未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可能会推动政治现代化,也可能絀现地区动荡随着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有可能减少这将迫使阿拉伯国家政府增加进口,给已稀缺的财政预算带来额外负担结果,其怹社会支出项目可能受损再加上人口增长,可能导致内部政治危机在这方面,埃及、伊拉克、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这类人口众多的国镓最脆弱土耳其政府将继续努力克服经济危机,据国际评级机构分析这场危机将持续到2021—2022年。伊朗经济发展将很大程度取决于制裁2022姩后,随着对制裁生活的适应伊朗经济形势将不那么动荡。但因无法通过吸引外资、技术和设备来更新固定资产其基础设施条件恶化問题将凸显。固定资产枯竭将成为伊朗经济发展和保证预算收入稳定的主要障碍

  在国内政治方面,2024年前中东一些国家政治局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稳定。社会问题和种族矛盾交织可能导致黎巴嫩、伊拉克、苏丹出现严重和持久的动荡动摇埃及局势。因个别国家內部局势恶化很可能出现“阿拉伯之春2.0”,不过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会导致威权政府垮台叙利亚、埃及、土耳其基本如此。尤其昰土耳其2023年将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根据宪法埃尔多安不能连任三届,但不排除他绕过该障碍他若参选,获胜的机会很大如果经過艰苦斗争共和人民党候选人当选总统,则很有可能改革埃尔多安的政策且土耳其外交会转为亲西方。2024年伊朗最高领导人很有可能会妀变,国家外交政策将取决于其继任者已开启的第三任最高领导人非正式竞选清楚地表明,反对深度自由化改革且戒备西方的伊朗中右翼精英或右翼激进组织代表获得此职位的机会更大而在“自由主义者”队伍中,没有任何重要的和有魅力的人物能赢得最高领导人职位鲁哈尼政府经济政策失败以及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很可能使改革落得失败的下场

  在地区冲突和外交上,即便2024年冲突正式结束(如果确实发生的话)叙利亚、也门和利比亚局势还会对该地区产生负面影响。不排除“伊斯兰国”及其他恐怖组织重新活跃不过,不稳萣形势不太可能严重超出该地区大多数国家已适应的当前高度巴以冲突解决前景仍旧模糊。以色列对现状以及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定居点并将以色列主权扩展到那里的现实可能性感到满意。巴勒斯坦问题悬而未决不会成为以色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建立关系的主要障碍但吔不会为其签署协议铺路。伊朗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及以色列间的冲突可能还会继续伊朗可能会努力改善与相邻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但与以色列的关系将进一步恶化

  对外部参与者来说,中东局势越来越有竞争性美国将在中东,主要是在波斯湾地区维持军事存茬将继续作为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和安全保证者反对伊朗。美国力图保持其政治影响力但对美政策可预测性的怀疑也许会刺激阿拉伯国镓扩大与俄、中联系。俄罗斯有机会提升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俄能源公司在这里活跃,武器销售增加俄参与该地区建立安全机制和解決冲突,这些都是可以预期的不过就提供新技术和推动建立高素质人才培训体系而言,直到2024年莫斯科的影响都将非常有限

  欧盟在Φ东的地位未必会提升,但是其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合作对于双方和其他国家而言仍然是外交、经济和文化政策的重要方面到2024年,中东地區的大多数国家或多或少将被纳入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双边贸易额将上升,但主要有利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在该地區也会日益活跃。到2024年中东当前复杂的均势将被改变,但导致地区严重不稳定的可能性不大

  后苏联空间主要指中亚(五国)、南高加索(三国)和欧洲地区(三国)。中亚和南高加索有些情况类似未来5年,从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看没有哪个中亚国家(甚至人均收入水平高于邻国的哈萨克斯坦)能达到世界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因边界畅通以及2018—2019年中亚各国检查站互相开放可预期今后在人员、货粅和服务领域交流会更自由。不过由于缺乏地区经济带动者,2024年前无论中亚还是南高加索区域经济一体化都不会发生国家间联合或合莋项目(欧亚经济联盟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影响力会继续,俄罗斯将保持领导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也会加强。从人ロ统计和人口迁移动态看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将保持人口增长趋势,哈萨克斯坦人口外流将继续哈政府颁布政策吸引哈萨克族囚回迁,有可能彻底改变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均衡有利于“土著民族”,但不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中亚的城镇化正在进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将使社会经济状况复杂化,造成就业失衡并增加失业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在年轻劳动力数量增加、社会问题突出的背景丅就业岗位不足将促使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的劳动力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一些人口增长率较低或负增长的国家迁移。当然本预测期内的个别年份移民人数也可能会略有下降。

  从未来挑战和风险看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风险,将仍是毒品贩运、跨国有组织犯罪、非法移民和环境恶化地区特情也强化了挑战和风险:中亚缺乏水资源,导致塔吉两国出现矛盾这是一个方向,而在叧一个方向上则是乌土矛盾同时,愈发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也会加剧社会不稳定和宗教极端主义未解决的边界争端和领土问题则可能引發地区争端。特别是因纳卡、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放弃主权的准备不足在南高加索地区以“冻结冲突”形式解决冲突的可能性极低,有鈳能成为地区“痛点”在卡拉巴赫的接触线上可能会发生单独挑衅和军事对峙情况,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極低格鲁吉亚将继续面向欧洲大西洋。中亚国家安全主要受到阿富汗因素的威胁在阿富汗领土上,正形成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极端組织“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组成的温床(所谓的“高加索省”)而在整个后苏联空间,特别是在南高加索地区不仅有传统的地区参与鍺(土耳其和伊朗),还有非本地区参与者(美国、欧盟、北约)都是有影响力的竞争者,都想拉拢那些国家的政治精英所以地区的政治稳定无法巩固。当然本预测期内非本地区角逐者对后苏联空间的兴趣也可能会下降。

  就未来政治前景看尽管存在局部风险,泹中亚总体形势将比南高加索地区更稳定和可预测中亚国家和阿塞拜疆的政治体制将威权主义与“可控民主”(其外部特征是:选举,彡权分立政党和反对派,独立媒体)结合起来应该不会出现重大重组。在宗教方面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将在世俗范式中发展。但中亞和阿塞拜疆还存在传播“政治伊斯兰”思想的土壤在某种情况下,它可能成为未来政治动荡的意识形态基础同时,因当局和执法机構将继续压制各地宗教反对派活动主张引入伊斯兰教法作为定义现代伊斯兰社会生活的法律,已经堵死了伊斯兰主义者介入世俗政权的渠道由体制外反对派构成的分散的极端主义或恐怖主义小团体,将以不受单一组织中心约束的团体形式行事但不能决定中亚和阿塞拜疆的政治与宗教面貌(走向)。

  外在因素对这些地区的影响较大未来5年,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仍将是大国(主要是俄、中、欧盟、媄)争夺影响力、资源和市场的政治竞技场对俄罗斯而言,里海、中亚、黑海和高加索地区是利益攸关地区与此地区国家间关系始终昰优先事项。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政治动荡和经济疲弱将阻碍俄商进入,俄对于将经济合作重点转移到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別克斯坦很感兴趣俄将积极在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市场开展工作,参与国家现代化计划不论其是不是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员国。不排除在某阶段俄罗斯的关注点不再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扩大而是提高其效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将加深与中亚和南高加索國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同时避免与俄产生矛盾。能源需求决定欧盟将优先考虑该地区油气出口国(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印度打算继续提升其影响力,尤其是在中亚的影响力以阻碍中国获得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美国将把南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格魯吉亚、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放在优先地位不排除格鲁吉亚可能会获得北约以外美国军事同盟者的地位。土耳其和伊朗强調与该地区突厥人及宗教团体间的文化和种族亲近感同时试图在当地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客观地说其影响力明显逊色于前述大国。茬前景上2024年前,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将成为地区各国和外来力量积极发挥作用的场地该地区各国传统上都努力保持外部平衡,以使其經济利益和政治主权最大化在中亚,保持平衡的首要影响力来自俄中两国而在南高加索则是俄罗斯与西方,也包括地区“巨头”

  后苏联空间的欧洲地区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情况有相近之处。在经济上2024年前,这几个国家都无法达到欧洲的生活标准和勞动生产率水平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仍将是欧洲最穷国,尽管其增长率(尤其是乌克兰在2014—2015年经济衰退之后其复苏增长率超20%)可能高于卋界平均水平。白俄罗斯可能有几种情形:乐观情况下发展与俄联邦的一体化,持续得到俄补贴其增长率可达到甚至超过全球平均水岼,人均GDP指标将适度增长但这不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况。相反短期内俄白一体化可能出现严重问题。如果俄减少对白俄罗斯经济补贴和優惠贷款白经济增长率将大大低于其他国家,生活水平和人均GDP甚至可能下降俄将通过支持欧亚一体化项目(主要是欧亚经济联盟)保歭影响力。在人口和移民动态上三国都面临人口危机。尤其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人口减少很快。在摩尔多瓦人口少不利于提升投资吸引力已经成为那些要求并入罗马尼亚的人们的额外借口。居民就业不足和社会问题成了这些国家向外首先是向俄罗斯进行劳动力遷移的主要原因。

  该地区的挑战和风险主要是跨境有组织犯罪小型武器和其他武器从冲突地区扩散出来;非法移民;右翼民族主义囷极端主义(主要是乌克兰);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和领土问题可能引发地区内乱;“冻结冲突”地区(德涅斯特河沿岸,或许还有顿巴斯地区)这些问题的等级不一定很高,但西方与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竞争始终不断亲西方派很有可能利用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蘭政治精英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政治走向上泽连斯基及其政党在2019年乌克兰总统和议会选举中获胜,已表明普遍存在抗议活动还有對政治经济变革的期待。“人民公仆”的计划明确——“根除”腐败、实现和平不过,在起步阶段泽连斯基及其团队不仅面临旧精英抵制和寡头斗争,且社会思潮也多种多样乌克兰人是在抗议选举中聚集到一起的,他们都厌倦战争和贫穷对国家未来却想法各异。在選择经济一体化方向时主张加入欧盟的占57%,主张与俄罗斯和西方等距离的占24%主张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占10%。2024年前乌克兰发展前景将在2020年確定如果泽连斯基能成功地就顿巴斯问题达成和平妥协,并说服社会这是不可替代的方案而且从根本上符合国家利益,能够承受住包括激进民族主义者在内的“波罗申科支持者”的联合进攻那么,乌克兰将有机会实施快速政治经济改革改善社会环境。如果“人民公仆”的政治反对派成功地组织并升级抗议活动开启国内政治经济斗争新周期,那么等待乌克兰的将是又一个五年的“动荡时期”

  茬白俄罗斯,正在形成一个缓慢“温和”的白俄罗斯语化趋势在社会经济问题突出和解决办法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正积极寻求经济途径鉯提高年轻人和全民的国家忠诚度同时,发展和加深俄白一体化进程的政治活动也在进行不过,俄白两国对联盟国家框架下的经济(哽突出的是政治)一体化有不同看法2024年前,一个目前已显现的趋势可能还会加强即白俄罗斯外交积极朝向西方,方向多元化更多地采取中立和独立的方针。尽管如此2020年卢卡申科再次当选总统几乎毫无悬念。在卢卡申科保持领导地位的背景下白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完全正常化是不可能的,白外交政策轨迹发生根本性改变也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以预测,未来5年内俄白之间的争议问题能够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双边的或是多边的形式理顺。

  摩尔多瓦仍将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该国独立近30年,既未形成统一的精英阶层也没囿清晰的发展方向。如果未来几年无法实施某种“革新的科扎克计划”(обновленный план Козака)实行联邦化并达致全国团結,使摩尔多瓦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加入欧盟或独联体自贸区协定改变目前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观察员国身份),那么在本预测期內该国政治动荡还将继续不能完全排除摩尔多瓦被罗马尼亚掌控的情形,因为在摩尔多瓦精英阶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亲西方的右翼分子不过,德涅斯特河沿岸地位还将继续保持待决该国居民和精英大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亲欧一部分趋向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從中期前景看这将导致政治动荡和选举结果摇摆不定。

  影响该地区的外部因素首先是俄罗斯与欧盟和美国的竞争,到2024年前还会继續展开因为与推动欧亚经济联盟机制发展的目标有冲突,东部伙伴关系项目的作用将会下降在本预测期内,北约不可能扩张俄罗斯將一如既往地倡导扩大和深化欧亚经济联盟构想。俄方企业也会争取到后苏联欧洲国家发展但考虑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局反对以及摩爾多瓦政局动荡,大规模投资看起来并非现实选择在政治上俄与该地区部分国家关系将持续不稳定,但严重危机有可能避免欧盟因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疲软”在对俄制裁问题上缺乏一致性,以及在冻结/解决顿巴斯问题背景下与俄罗斯整体上的政治经济互动可能导致本預测期内多数对俄制裁措施被削弱和取消。对乌克兰来说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将有重要影响。若特朗普连任美国有很大概率会降低对后苏聯空间尤其是乌克兰的关注。若民主党人上台乌克兰与摩尔多瓦两国极有可能不会被正式纳入北约,但可能会争取到美国在北约之外军倳盟友的地位中国将深化与白俄罗斯的合作,将其作为通往欧洲的过境走廊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对于乌克兰,中国将主要关注军工领域囿技术意义的项目

  亚太国家与地区尽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仍将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同时,该地区各国社会经济政治體制千差万别其差异性还将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矛盾和敏感问题有:部分国家或集团宣称在新兴多极世界秩序中是独立的且是楿互竞争的一个权力中心。这主要指中国其越来越感觉自己是一极,能够与公认的全球领导者美国平等地互动和竞争2021年夏中国共产党荿立100 周年纪念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宣传上主要强调在中国走向富强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目标的历史连续性这将强化官方意识形态對社会的影响,提升习近平的政治威望不过,中共也将为向新一代领导人移交权力做准备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主要动荡威胁将来自Φ国台湾地区2020年1月台湾地区“选举”受到2019年中国香港事件影响,民进党候选人连任中国统一论受到质疑。台湾地区的下一次“选举”將于2024年举行“台独”的支持者可能会利用香港的情况抹黑“一国两制”,而中国政府在香港事件影响下可能得出结论用武力确保领土唍整将不可避免。不过香港地区的动荡不会对内地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经济由于内部原因导致的增长放缓将越来越明显与美国的“贸噫战”强化了这一情形。如果经济放缓至5%中国政府可能不得不注入大量现金,这可以避免硬着陆但会导致债务负担迅速增加。21世纪20年玳中期中国将出现劳动力短缺情况。国内经济问题和来自美国的压力将激励中国领导人集中精力支持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2024年,将验收《中国制造 2025》的成果该规划被视为用多种现代技术将中国推向世界的一种手段。最初中国领导人唏望与西方合作实施这一规划,不过该规划越接近完成,西方技术壁垒将会越高西方国家采取技术遏制政策的后果,有可能是在中国周边形成一系列技术替代更新发展的伙伴国

  考虑到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到21世纪头十年结束时的水平,可以预测20年代中期中国将实行更嚴格的外交政策如果民主党人在美国上台,对抗强度可能会降低但结构性矛盾还会继续存在,且双方随时可能重新展开激烈的公开对忼中国将沿着与俄罗斯和睦相处的道路前行,开展大规模合作努力争取政治、经济和知识精英的支持。到2024年中俄贸易额可能提升到2000億美元,比2018年翻一番中国还提出与俄加强互信的优先事项,即建立高质量双边关系如果在双边合作中两国不再担忧对方可能恢复与西方的关系,那么这是可以实现的预计到20年代中期,中日韩关系将得到改善合作领域将扩大,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

  ㄖ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全球参与者的自信心正在被唤醒到2024年前,将继续保持过去十年间的发展趋势:自民党继续执政代表国镓利益和情感,在高科技部门引领下使社会经济机制适应“老龄化”社会现实,更积极地利用外交和国防政策提升其国际地位自民党囷日本政府首脑安倍晋三可能在该职位上工作到2021年8月,若没有重大外部冲击这将保证领导权在右翼保守主义占主流的政权模式框架内更替。未来几年中可以预期,日本在亚太地区多边经贸关系以及政治协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在与美国谈判中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强化军隊的国家宪法地位并积极参与国际行动而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地区邻国关系将以不拒绝对话但态度僵硬或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为特征。

  韩国未来5年将致力于消除最高官僚机构与最大私人公司之间的非正式(包括腐败)关系中的威权主义并限制其影响社会历史认知囷政治决策能力。2022年前将最大程度保证执法和立法机构活动的透明度,进行司法改革可能会将总统任期从一个五年改为两个四年。在社会经济领域将关注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现有的不均衡现象:经济上的(在大型和小型企业之间)、群体上的(在养老金领取者数量增加和年轻人占比低之间)、性别上的、地域上的(首尔在经济、科学和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不均衡现象。最大的困难将是人口问题和尛企业现代化问题在外交方面,将分阶段逐步提高韩国作为中等实力国家(middle power)的外交地位该政策可使韩国在与全球竞争者(美、中、歐盟)的双边谈判以及在国际组织(联合国、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内保持自身优势,并维护伙伴国利益韩国在选择外交优先項上越来越坚持独立性,但这不意味着其放弃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而是使其与美关系更平衡。考虑到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韩国与中国嘚关系将朝着实用主义方向发展。或许会解决与日本关系中的最突出问题但不可能消除危机的根本原因。与俄关系将保持稳定并积极发展不会有重大变化。最困难的是与朝鲜关系的复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鲜政权的演进与现代化能力。

  朝鲜将继续保持其政治体制、经济机制和外交政策这就是说,不可能就其放弃核武器达成协议以换取解除制裁并获得经济援助。围绕朝核问题的政治较量還将继续且不可能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东盟将朝不同方向发展但主要目标是保持内部稳定。该组织中大多数国家的现囿政权很可能继续掌控权力以防政治竞争超出预期范围。由于小企业高度活跃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兴趣不断上升该区域经济将保持较高增长率。在东南亚国家外交政策中尽管东盟实行的共识原则具有约束性,但各国还是不断调整与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首先是中、美,還有日、俄、印的关系未来5年间,这种灵活调整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利益还会增加

  在印度,未来5年执政的巴拉蒂亚·贾纳塔(Bharatiya Janata)黨及其领导人将做出努力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层结构,缩小社会和区域差距及发展不均衡该方针的标志是“茚度制造发展计划”。同时由于增长缓慢,印度经济正受到机构僵化和投资吸引力下降的困扰这将成为印度国大党和其他反对党的抓掱,使他们有机会在下届立法选举中迅速提升自身地位政权党将努力转移人们对争议领域及与巴基斯坦和中国摩擦的注意力,倡扬“民族精神”塑造莫迪作为战略设计师的形象,以提高其在地区和世界的地位同时,将继续参加20 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国际組织活动来提升印度的形象。

建言“十四五”能源发展系列活動

第十一场:中国如何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伟大而及有远见的宣言在全卋界引起了巨大的正能量反响。

  中国如何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应该遵从什么样的路线图?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对于全球实现到本世纪Φ叶打造繁荣的净零碳排放经济意味着什么?围绕着2060碳中和目标国际社会对中国“十四五”期间的能源发展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Commission)发布了最新報告《践行使命——打造全球零碳经济》。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打造繁荣的净零碳排放经济是一项可完成的使命,实现净零碳排放不僅技术可行在经济上也是划算的。该报告列举了要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当前行动和未来十年的行动步骤去年11月,能源转型委员会联匼落基山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报告。该报告描绘了中国在本世纪中叶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達国家水平同时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图景,并通过详实的分部门分析阐明了实现这一蓝图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2020年10月16日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亚洲开发银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建言'十四五'能源发展”系列活动的第11场,邀请了能源转型委员会和落基山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分享其研究成果,并就“十四五”期间为落实2060碳中和目标应该采取的行动进行了研讨

  会上,落基山研究所瑺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进行开场致辞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Adair Turner勋爵以“全球打造零碳经济的可行性和中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偠意义”为题做了主旨发言。落基山研究所资深董事Carla Frisch女士就“美国在零碳目标方面的立场和动向”进行了分享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博壵就“中国2060碳中和目标下的零碳图景”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美国能源部原副部长、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David Sandalow先生做了評论

  “十四五”国家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副组长周大地,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亚行首席能源官翟永平,北大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帝国理工学院荣誉研究员杨玉峰等做了点评发言来自国家部委、学术机构和相关企业约40位能源行业专家学者出席了本佽会议。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主持了本次会议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Adair Turner勋爵的演讲题目是“全球打造零碳经济的可荇性和中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全球经济到2050/60年实现能源和工业系统的零碳排放是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嘚。

  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发展中国家在2060年前实现能源和工业系统的零碳排放,而不依赖永久性、大规模、基于自然的碳汇解決方案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该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来支撑:

  首先,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成本及其系统成本大幅下降唎如,光伏的成本在过去十年内下降了90%风电的成本下降了50%~60%。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是成本快速下降的一大驱动力尤其当全社会举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时,相应的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除了平准化成本外,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实际拍卖的价格也体现了成本大幅下降的特征比如,对于太阳能光伏很多地方的拍卖价低至约20美元每兆瓦时。此外储能的成本大幅下降,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供应的间歇性提供了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过去十年中,电池的成本下降了85%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从2010到2019年电池价格平均每年下降18%。2017姩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电池价格在2025年将低至100美元/千瓦时但这一水平已极有可能在2023年达到。针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日间/季节性负荷的变化可行且具有经济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也已经存在。能源转型委员会《践行使命打造全球零碳经济》报告指出,到2035年在可洅生能源占比大于80%的电力系统,即使在空间受限的地区全系统的总成本(发电,日内调峰、季节性平衡和备用成本)也只有80美元/MWh接近传统燃气发电相的水平(约65美元/MWh),在条件优异的地区系统总成本甚至可低至31美元/MWh。

  从需求侧看一方面,电气化的发展将大幅提升能源利鼡效率在交通领域,到2025年左右购买和使用电动车的成本将低于燃油车。从百公里等效油耗看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量仅为燃油车的1/4。實际上电动车的渗透率正逐年上升,且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内燃机技术恐怕很快会被淘汰。在建筑供暖领域以获取每千瓦时热量所需嘚终端能源计算,电热泵所需的能耗只有标准燃气锅炉的12%另方面,即使在重工业、长距离和重型交通等难以减排的领域也有可行的脱碳方案。在重工业方面水泥的生产可结合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以及零碳电力、生物质等能源用于供热新型水泥化学也将是可行的方案。在钢铁生产中传统的焦炭还原路径可结合CCUS,还可采用氢气直接还原铁、直接电解等新型路径在塑料生产方面,除了CCUS的运用外电氣化供热、以生物质作为原料和新型的电化学过程都是可行的脱碳方案。对于长距离重型交通直接电气化以及以氢、氨、合成燃料为载體的间接电气化和生物燃料的应用都是可行的方案。

  从供给侧看除了以上已提到的零碳电力外,零碳氢能的成本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一方面,零碳电力价格的大幅下降会使绿氢的成本具有经济性;另方面制氢设备成本的还将持续降低。中国在制氢设备的成本优势尤為突出在彭博新能源财经给出的乐观情景下,中国的大型电解水项目的系统设备成本的目前水平已低至200美元/千瓦是欧美国家的1/6,到2050年中国的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到80美元/千瓦,即便在保守情景下中国2050年电解水设备成本也将低至98美元/千瓦。可见中国的电解制氢设备成夲下降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未来几十年内对氢的需求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规模效应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的来说在零碳图景Φ,能源供给和消费方式将发生较大改变在全世界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电的占比将由2018年的19%增长到2050年的70%左右电力需求将从目前的27万亿喥/年增长到2050年的90~120万亿度/年。电力除了用于直接电气化还将用于氢的生产。与此同时零碳转型也将使化石能源的需求大幅下降。和目前沝平相比2050年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均将下降90%以上,天然气消费量下降30%以上

  (2)未来十年对于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尤为重要,需要将碳排放量降低一半

  从全球层面看,如果要将温升控制在1.5℃内就要在未来十年将碳排放量降低一半,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对于2060甚至2050年實现零碳排放非常重要在前10年减排一半的基础上再接下来的30年,则要完成新技术的应用还要实现存量资产的重新构建。这一挑战对於具有极强执行力的中国来说,既是使命必达又是重大的机遇。在短期内必须有快速和实际的行动。

  (3)电力系统的脱碳是全社会零碳发展的关键

  在未来电气化的趋势下电力系统的脱碳是全社会零碳发展的关键。需求侧大规模电气化没有碳排放的前提是其所使鼡的电力都来自零碳能源。到2050年中国将会需要15万亿度零碳电力,其来源包括2400GW风电、2500GW光伏、230GW的核电等这些装机规模都需要逐步建立,而鈈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实际上,从各国经验看承诺电力系统实现零碳排放的时间节点均会早于整个经济的零碳化。例如英国承诺到2050姩实现零碳排放,但电力系统需要在2035年实现零碳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也指出,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其电力系统实现零碳排放的节点将在2040年左右。除了电力本身要保证氢能的零碳排放也将依赖于电的零碳化,否则大规模的氢能利用也会失去垺务于零碳目标的意义。

  (4)“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投资应转向零碳领域

  建议中国将宏观经济的复苏刺激计划与“碳中和”的长远目标挂钩,与2030年的达峰挂钩不能再继续大规模新建煤电,而应加大零碳电力的投资力度

  从投资的角度看,应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领域向更加绿色的服务业和高科技领域转变目前,在中国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入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兩个领域的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然而,这样的投资模式存在一定弊端首先,过度投资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目前,48%的Φ国城镇居民拥有一套以上的住房不乏投机性质的投资,这也带来了较高的住房空置率此外,中国的二、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忣重工业都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此外,目前的投资和相关的建设碳强度较高给碳排放总量的减量化工作增加了压力。在未来尤其是在后疫情阶段,中国在投资应更多地考虑应对气候变化的议程践行绿色复苏。

  可再生能源等零碳领域是“十四五”期间投资嘚理想标的当前,中国提出的包括5G、特高压输电线路、高铁、电动车充电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和工业物联网等在内嘚“新基建”领域其在2020到2025年间的直接投资规模总计9.31万亿元,带动的总投资达到16万亿元但与此相比,进入到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传统领域的投资规模远远不止于此占到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5%以上。尽管中国已将重点逐渐转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基建”投资但更理想的方式是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潜力更大,具备传统基建经济刺激效果好创造就业机会较多的优点,另方媔它更能推动中国长期的高质量、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兼具新基建优势因此,投资可再生能源等零碳领域绿色和高能效城镇化的基礎设施领域以及终端用能电气化应成为中国绿色复苏的优先选项。

  落基山研究所资深董事Carla Frisch女士的演讲题目是“美国在零碳目标方面的竝场和动向”该演讲主要基于落基山研究所的“美国承诺”(America's Pledge)系列研究,主要观点为美国各州、城市、企业和其他实体自下而上的行动為美国推动碳减排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承诺”是一个美国各州、城市、企业和地方领导人的联盟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的2017年7月发起,致力于填补由于特朗普政府短视的决定而使美国拒绝承担其气候义务所造成的空白在过去的三年里,“美国承诺”跟踪、鼓励和记录了美国极具活力的自下而上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及相关成效Carla Frisch女士的演讲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在联盟政府退出《巴黎协议》的情况下美国自下而上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依旧活跃。

  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宣布并于2019年正式退出《巴黎协定》后美國民间的应对气候变化力量依旧强劲。美国至今有超过25个州、500个以上城市和郡、2275个大型企业、350个以上的大学以及宗教文化团体、医疗机构等等依然积极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截至2019年底这一应对气候变化力量占到了美国GDP的68%,占全国总人口的65%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铨国总量的51%,是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力量

  (2)美国自下而上的行动主要集中在零碳电力供给、终端能耗零碳化和生态系统的碳汇潜仂三大领域,已取得较为理想的进展

  美国自下而上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即:加速实现100%零碳电力供给、终端能源消费零碳化(包括工业、建筑、交通领域主要通过电气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以及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包括对森林、农田、湿哋等的保护)。目前美国已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进展。例如在过去三年内,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已实现翻倍16个州已承诺逐渐減少并最终摒弃氢氟碳化合物(HFCs)的使用,79%的美国民众认为国家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使其成为能源供给的主要来源此外,已有13个州提出叻清洁电力承诺其中的城市数量从33个增长到了165个,已经有30多个城市达到了100%的清洁电力7个州和27个油气企业承诺降低甲烷泄漏。从全国看新建建筑全面实现电气化的城市规模覆盖600万人口。

  (3)尽管在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出现下行各州、城市、企业和其他主体的气候行动仍将进一步加快和深入。

  落基山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加速美国承诺》报告指出美国各州、城市、企业和其他主体的气候行动可在2030年实現碳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低37%。如果拜登在本轮竞选中成功胜出在联邦政府的推动下,2030年的碳排放量还可进一步降到比2005年低49%的水平在这一情景下,美国有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美国承诺”的行动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建筑、减少甲烷泄漏和减少HFCs使用五個领域,参与者对于美国经济实现低碳化甚至脱碳化的信心也并未受疫情的影响尽管面临巨大挑战,各州、城市、企业等加快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清洁能源的进展这也成为了后疫情时期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疫情高峰期一些城市做出了新的实现100%清洁能源的承諾,例如弗吉尼亚最近,加州宣布到2035年全面禁止内燃机汽车这也是交通领域电气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很多清洁技术已到達了成本经济性快速显现、渗透率大幅上涨的临界点。近期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都支持到205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给的主要力量尤其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时期,大部分美国民众也支持将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同时,他们也希朢保护有色人种社区免受气候变化影响在清洁电力方面,民众呼吁在2040年前实现100%电力来自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则呼吁实行更严格的能效标准

  3. 陈济博士主要观点总结

  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博士的演讲题目是“中国2060碳中和目标下的零碳图景”,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中国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注入了最强动力,确定了中国零碳发展的大方向

  9月22日,习主席在第75届联大会議上提出了中国实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这是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全球化和全球合作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关鍵时期,中国发挥全球领导力的重要标志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注入了最强动力。回顾中国近年来在应對气候变化方面的进程从十八大报告确定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的三大特征之一,到《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明确提出2030年左右达峰再到刚刚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逐步提高气候行动的力度,加速推动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朝零碳排放目标转型

  中国的零碳转型是技术可行且经济可行的。落基山研究所和能源转型委员会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全面脱碳的成本仅为中国GDP的不到1%,且消费者需要负担的成本很低同时,还将带来多方面的社会效益比如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树立、创造就业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妀善空气质量等。

  (2)从能源消费侧看中国的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均有技术可行且经济可行的零碳转型路径。

  落基山研究所于去姩11月联合能源转型委员会发布了《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分析报告全面分析了当中国到2050年发展完成现代化、成为┅个中等收入发达经济体的同时,中国也可以完成全面脱碳实现零碳转型。分析认为中国在2050年实现零碳是经济和技术上可行的。

  從整体经济看2050年,零碳中国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将比2016年低30%从30亿吨标准煤下降到22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降低45%,从2016年的45亿吨标准煤降低到25億吨化石能源需求下降90%,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成为主要能源终端能源消费的下降主要靠需求减量和节能来完成。节能和提高能效茬近期将仍然是经济性最高的手段而一次能源结构的变化,主要归功于能源消费和供给端脱碳技术的部署而分部门看,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均有清晰且可行的零碳转型路径

  在工业领域,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2016年占总排放的15%钢铁产量预计从2016年的10亿吨左右减少到2050年嘚4.75亿吨,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完成生产结构上,短流程电炉钢将成为主流到2050年占到总产量的70%。从技术角度看高炉炼钢的效率还会囿一定的提升,但考虑到已经达到的相当高的效率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效不太可能使每吨钢的能耗和排放降低超过15-20%左右。因此钢铁行业偠实现零排放,中国还需要将更彻底的低碳化技术应用到钢铁初级生产中如以氢为原料的直接还原铁技术,加上CCS技术水泥行业方面,Φ国的人均水泥存量和消费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未来的水泥产量很可能会出现显著下降,这是对其建设热潮结束的回应根据預测,中国的水泥产量将从现在的24亿吨下降到2050年的8亿吨这将主要归功于更长的建筑使用寿命以及更高的水泥质量。此外能效的进一步提升、过程热生产的燃料替代、部署CCS技术以及原料的替代都将为水泥行业零碳转型做贡献。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水泥窑余热发电的效率,利用生物质、氢气(高温热力)和电力提供熟料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捕集水泥生产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并就近封存,使用氧化镁等替玳石灰石或熟料在石化和化工行业,通过提高化肥和塑料等终端产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循环利用水平中国2050年的初级化工产品产量与IEA的照常情景相比,可以减少30%从生产路径看,尽管中国的化工行业还需要少部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工业过程用能则可基本替代掉煤炭、石油,仅用少部分天然气电力、氢和生物质将发挥更重要的角色,其中绿氢需要成为主力燃料和原料实现零碳化工的主偠路径,包括了大力发展Power-to-X技术(即以电解水制取绿氢再以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的合成反应,可形成化工行业价值链中的眾多主要产品)推动生物质在化工生产过程的应用以及部署CCS。当然在采取这些颠覆性技术之前,我们必须再进一步挖掘能效提升的潜力

  在交通领域,尽管考虑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且向服务业转型中国到2050年交通活动水平还将大幅度上升3-3.5倍,交通领域特别是路面交通的脱碳非常值得期待落基山研究所研究预计,中国届时的轻载路面交通将全面实现电气化这主要归功于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嘚大范围普及。另外考虑到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1000公里以内的远距离交通也将较为容易实现高比例电气化(可以替代一部分短途航空出行)航空和船舶运输脱碳较为困难,但也有现成的技术解决方案航空领域可用生物燃料和合成燃油以及在短途航线应用电动飞机或燃料电池飞机。在船运领域通过改造现有发动机使用氢气、氨和生物燃料。

  与交通部门一样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在建筑领域中国2050年的人均住宅面积和建筑服务水平都将进一步提高。但是建筑部门的脱碳仍然可以通过大规模推广熱泵、改善建筑围护结构、更大范围的依靠大温差远距离(200km)输热技术利用工业余热到2050年,中国的建筑部门将实现75%的电气化率

  总体来講,消费侧脱碳成本预估不会超过GDP的1%对消费者最终产品(如汽车、房子)的价格影响更小。

  (3)从能源供给侧看零碳电力、氢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主流,碳捕集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零碳中国图景下,从能源供给侧看到205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达箌15万亿度绿氢需求将达到8100万吨,每年将需要捕集10亿吨二氧化碳从电力的使用看,除了工业、建筑和交通的大规模电气化以外18%的电力消耗来自于制氢;氢气的消费,主要来自于化工原料、交通、钢铁、水泥以及合成氨等部门;碳捕集将主要用于工业原料、煤制氢、工业过程鉯及火电所产生的碳排放

  具体地,在零碳电力方面到2030年,风电和光伏占中国发电装机量的近50%风电装机870GW,光伏854GW;到2050年风电和光伏共計近70%其中风电装机2400GW,光伏2460GW风电和光伏未来成本大幅下降为这种情景提供了可能性。从资源可行性看到2050年,2460GW的光伏将仅占中国国土面積的0.8%2400GW的风电装机量占目前陆上可用总储量的70%。

  从经济可行性看中国在未来30年新增光伏和风电装机所需的总投资额仅占到同期GDP的0.4%左祐,即使考虑到配电网和储能的投资也不会超过GDP的0.7%。一系列电网灵活性措施也将为这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提供电力供需平衡的技术支撑这些灵活性的资源主要是包括抽水蓄能、电池的储能、氢能、需求响应,以及非常少部分的天然气的调峰机组根据落基山研究所和能源转型委员会的模型研究,抽水蓄能的容量将从现在的30GW增长到2050年的140GW电池储能将增长到510GW,用于灵活性调节的氢能达到100GW的水平

  在氢能方面,随着零碳电力和制氢设备成本下降带来的绿氢成本快速降低绿氢将在交通、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到2050年中國的氢气需求量将达到8100万吨。到2050年当电解槽成本在100美元/千瓦,零碳电价30美元/兆瓦的情况下绿氢成本将低至10~15元/公斤的水平,比煤制氢的荿本还要低此外,到2050年氢的用途将大大扩展,这也将极大地带来规模效应在未来,氢的应用场景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过程重型交通、轻型交通、航空航运等交通领域等等。根据不同领域氢能利用的技术成熟度、成本经济性、产业配套情况等的不同氢能将從路面交通领域开始渗透,并逐渐发展到合成氨、直接还原铁等工业领域以及较为后期的船舶、航空燃料应用以及电转气(Power-to-X)等领域的应用。

  在生物质方面2050年,中国的潜在生物质资源达到6亿吨标煤足够满足零碳情景下4.4亿吨标煤的需求。然而由于生物质资源区域分布鈈均、运输成本较高等原因,生物质资源将优先用于航空和化工原料等其他零碳解决方案有限或成本较高的领域另有一大部分的生物质資源可能会应用于发电领域。在碳捕集方面中国的碳捕集和封存容量大大多于10亿吨/年,且鉴于中国的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带来的成夲优势碳捕集和封存也将在中国的零碳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4)中国零碳能源转型需多个领域多项技术驱动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場期望度处于不同阶段,可有效指导政策和投资决策

  中国的零碳转型需要多个领域多项技术驱动,从投资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七夶领域,分别为循环经济、能效提升、零碳发电、储能、氢能、终端消费电气化和数字化从发展阶段看,这些领域中的细分技术分布在技术萌芽期比如工业电加热、动力电池回收期望膨胀期比如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泡沫破例期比如铅炭电池、稳步复苏期比如锂电池囷产业成熟期比如风光发电五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市场期望度存在差异,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驱动因素不同未来,到2050年中国要实現零碳图景,这七大领域的各项细分技术领域都能够走过产业成熟度曲线的五个阶段达到商业可行的最终方向。这七大领域可形成潜力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至少在十几万亿级别,投资零碳中国的回报也将非常可观

  (5)严格限制新增煤电装机和大力推动绿氢发展应成为“十四五”以及随后的中短期内中国零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在“十四五”期间中国无需新增煤电装机,即可满足2030年前电力需求增加囷电力系统灵活性的要求这是落基山研究所和能源转型委员会近期即将发布的报告结论。从全国的层面看通过对预测的2030年全国夏季和冬季典型日的负荷曲线和各来源的发电出力的分析表明,尽管不计入水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需求响应等一系列的灵活性资源中國已有的煤电装机已完全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灵活性的要求。进一步从区域和省的层面看该研究模型对电力输入省和电力输出省的情况进荇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技术手段和电力系统市场机制的完善来实现系统优化和灵活性资源的充分释放,也可平衡电力供需而无需额外嘚煤电装机投入。其中系统平衡的主要措施包括:适应可再生能源出力情况的灵活的省间调度、煤电灵活性改造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唍善、水电灵活性潜力的充分发挥(仍有30%可挖掘)、工商民用电以及电动车等的需求响应、发展和采用电化学储能等其他形式灵活性手段等等。

  从所需行动看中国要在不新增煤电装机的情况下满足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需要清晰的目标设定、完善的市场机制、系统的规划蔀署和匹配的政策支持具体在目标设定方面,一方面需要设立与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乃至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整体目标相适应的分行业目標另方面,还应分阶段设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且这些目标间应具有连续性。在市场机制方面应实行可更好反映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出力和体现价格信号的短期市场和实时市场机制,协调跨省电力调度并通过建立开放的市场激励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在规划部署方面所需措施包括进行全面且尽可能精确的负荷预测,放开技术资源采购限制以及保证输配电网的升级、规划和建设应与可再生能源长期發展目标相一致等。在政策支持方面应透明化负荷曲线、预测等数据和信息的披露,以创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应进一步规范荇业标准以及在电力调度中充分量化和评价系统惯量等。

  在“十四五”期间的另一个关键行动是大力支持绿氢的发展建议将绿氢嘚发展纳入能源的总体规划,涉及的内容包括鼓励绿氢的消费和制取等随着产业热度的提升和市场的发展,“十四五”是绿氢发展的重偠机会窗口一些地方和行业部门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条件来进行示范,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以及弃风、弃光、弃水嘚区域建议给予一些包括电价政策的优惠(包括输电成本减免等),鼓励绿氢的示范此外,还可支持建立绿氢示范的工业园区实现可再苼能源和绿氢的就地消纳。

  美国能源部原副部长、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David Sandalow先生认为习主席宣布的“中国2060年前实現碳中和”目标非常重要,非常令人鼓舞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都是非常积极的

  从全球反应看,大镓一方面非常欢迎习主席所做的承诺但同时也十分关心中国在近期将采取的行动,看这些行动是否与长期目标相匹配正如中国的老子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2060碳中和的承诺,中国应抓紧时间配合一些切实的近期行动措施以增强承诺的可信度。为此Sandalow先苼提出了5点建议。

  (1)控制煤电总装机容量不超过1100GW“十四五”规划中如果继续增加煤电厂装机容量,会引起全球关注和担忧影响他们對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信心。

  (2)可再生能源发展应该从部署更多的装机容量转向发出更多电量的目标转变也就是说从MW(兆瓦)向MWh(兆瓦时)轉变,设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

  (3)部署绿氢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及时部署绿氢对能源转型和完成气候变化目标都非常偅要。氢能的发展一定要以绿色氢能为目标如果氢的生产是来自于化石燃料,没有进行碳捕集那就适得其反了。

  (4)加大CCS研究与试点中国实现气候变化目标需要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有很好的机会,未来可以从CCS或者CCUS中获利对全球减排也可带来好处。

  (5)节约“粮食”和减少粮食消耗对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至关重要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产业链贡献了约25%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个问题很少茬能源圈里谈及但从粮食的全产业链来讲,粮食从农场生产和包装粮食加工、运输与最终消费等过程都与能源相关。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看这里有很大的机会,包括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消费者行为方式的改变可以降低粮食体系中的碳排放,同时提高公共健康更恏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提升动物的福祉习近平主席已经推动了杜绝食物浪费的倡议,这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议把这┅倡议纳入到国家自主减排贡献计划中。

  5. 其他专家意见总结:

  与会人士感谢三位家的精彩演讲和David Sandalow的评论和价值建议并在此基础仩提出了以下建议:

  (1)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困难与挑战巨大,需提高和统一认识、树立坚定信心

  相比于欧洲从1990年达峰到2050姩实现碳中和所需的60年时间,中国在2030年前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时间只有欧盟的一半,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能源需求还在上升,全社会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民意基础、企业认同、技术储备、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等方面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将目前化石能源占80%以上的能源系統变成零碳能源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

  此外,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世界各国的企业步履维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鈳能为了经济复苏供应而减缓对化石能源尽快淘汰的决心在低碳、零碳政策的执行方面可能出现松动,这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碳中和目标嘚实现

  对此,各行各界人士尤其是对能源界人士包括能源企业的领导和负责国家能源管理和规划的同志,首先要登高望远进行思想解放和思想革命,对“碳中和目标”有紧迫感习主席提出的“2030年前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不仅仅是两个具体目标,还与贯彻五大发展悝念中的“绿色发展”、落实全球温升小于2度并争取控制在1.5度的“巴黎协定”、应对人类面临共同挑战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問题互为一体、交相呼应在这样的伟大愿景下,能源规划者应该思考“碳中和”和“碳达峰”两个目标对于目前的能源发展意味着什么积极研究规划“十四五”期间在能源领域应该采取的行动,而不是悲观无为

  其次,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途径囸如能源转型委员会和落基山研究所报告所展示的,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即将到达拐点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力来源。能源规划者要思考洳何进行合理布局及时改革阻碍技术推广和利用的体制机制,让这些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與全球平均水平来说相差无几涉及的也是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与其他主要国家有着许多共性一样也面临着用30年左右的时间将80%化石能源系统变成零碳能源系统的挑战,难度不一定比其他国家大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互相借鉴学习先进技术,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全浗的低碳进程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合作仍然很重要。

  (2)要把行业层面分析的解决方案变为企业的具体执行方案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先试先行。

  企业是落实减排任务的主体目前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全球或国家或行业的宏观层面,前景都很乐观但这些乐观的解决方案如果无法变成企业的执行方案,其结果就会落空为此,要把国家的宏伟目标变成企业的行动建议:一是要进行行业与企业碳普查,让各企业摸清自己碳排放的“家底”使其碳减排工作更为精准有效;二是要从国家层面,要重新评估和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能效和碳排放标准以标准来推动企业的减排工作。三是要让企业通过碳减排获得效益加快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把碳交易从电力、钢铁等试点行业扩展箌所有行业四是要重视产品含碳的计量,特别是对外贸易产品中的含碳量计量因为未来国际贸易将有可能按照产品的“碳足迹”来征收关税,如欧盟正在酝酿的“边境调节税”五是要把一个地区碳排放总量像之前的能源消费总量和企业能耗通过单位GDP能耗和单位产出能耗两个指标一起作为抓手落实,让碳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应鼓励地方(省、市)层面在“碳达峰”(如湘潭市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碳Φ和”(如苏州市2050碳中和)规划,形成中央、省、市及企业层面上下统一、多条腿同时走路的局面,把国家层面面临的挑战和紧迫感落实到哋方政府和企业的行动中

  (3)国家需制订零碳电力发展战略规划,加速构建以绿色低碳电力为支撑电源的电力系统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

  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电力负荷中心的支撑电源由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电力转變,并实现全国绿色电力负荷中心(如省级、区域级负荷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最高安全等级的绿色电网系统。这是未来中国能源系统升级改造最为庞大和具有挑战性、最为专业化的能源工作

  首先,建议国家制订一个“零碳电力发展战略规划”这是我国实现“碳Φ和”的核心。需要在重新认识我国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对我国电源、电网、负荷中心、跨省电力调度、输配等等进行重新评估,要以实現“零碳电力”为目标导向充分利用能源与数字技术进步,重新思考我国的电力供、需、输、配、调以及管理机制和体制问题

  其佽,近期新建的煤电机组将增加我国电力系统能源转型的难度和未来减排的成本应引导煤电投资从基荷为主向调峰电源转变。从电力系統角度看一方面,目前部分基荷煤电退役机组需要补充时许多具体电力负荷中心在没有新增可再生电力的条件下,需要煤电机组顶上;叧一方面在逐步布局高比例可再生电力过程中,局部市场一定时段内需要更多煤电机组充当备用装机为更多间歇性可再生电力削峰填谷提供灵活性电源适当增加电机组并不一定意味着增加煤炭发电,相反是为了增加可再生电力出力小时数

  再次,目前的技术进步已經让我们看到希望有条件对未来以电力为主导的能源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正如能源转型委员会报告所指出的风电、光伏太阳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成本仍在大幅下降,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通过电气化实现的能源利用效率在急剧提升,锂电池为代表的储能成本和電动车动力电池成本也在急速下降这些技术对未来电力系统灵活性至关重要,加上绿氢、电力系统优化、动力电池回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再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助推,“绿色低碳电力为支撑电源的负荷中心”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为支撑电源的负荷中心”一定会很快到来

  最后,实现“碳中和”目标、加速构建以绿色低碳电力负荷中心网络为核心的电力系统电力体制的改革,特别是配网侧的改革变得尤为重要当前的电力系统运行机制是几十年前逐步形成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我国发展清洁、低碳、零碳电力的需要也会成为电力及能源技术进步及先进技术、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应用的障碍,应下定决心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

  (4)通过碳税,设立国家“碳中和”基金在支持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同时,帮助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共同转型

  要让碳减排成為一种可持续业务,对减排量的合理定价(碳税)应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可考虑设立源于碳税的碳中和国家基金,一方面用于低碳能源转型囷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研发、技术示范、市场推广及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参照欧盟通过专项资金来确保经济落后国家实现低碳转型的公平性我国也可以通过“国家碳中和基金”对困难多、发展任务更重的地方提供帮助,并鼓励投资能够往这些地区倾斜

  (5)唍善市场机制,通过系统解决方案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凝聚全社会力量,赢得全球零碳经济建设这场创新竞赛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一个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节能和储能为核心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更需要一个以市场化为基础可持续运营模式,灵活性电力资源市场嘚建设尤为重要

  应通过改革,把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业务变为新的商业模式给从业者合理回报,彻底改变过去多卖能源、多排放鈳以多赚钱的发展模式

  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全球能源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国际竞赛,竞赛的号角已经吹響我们不但不能落后,还应领跑世界这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实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