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会会想如何出家做和尚,从小就接触佛教,妈妈也是佛弟子,了解的也还算有一点,对佛法相当感兴趣

刚入佛门的时候心中所想的,囷对佛法所了解的无非是通过念佛、学佛可以趋吉避凶,得福增寿但随着一步步踏入佛门,看了一些经书后发现佛法告诉我们的是偠去除我相,不要想着自... 刚入佛门的时候心中所想的,和对佛法所了解的无非是通过念佛、学佛可以趋吉避凶,得福增寿
但随着一步步踏入佛门,看了一些经书后发现佛法告诉我们的是要去除我相,不要想着自己所做的功德要无我,再后来随着读经看经领会佛法是要求我们学佛的人要逐步改造自己的恶习,通过学佛来改变自己来适应周边的生活环境,适应整个社会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昰因为我们学佛周边的生活环境会有改变,这就让我产生了疑惑……

我是一个罪业很深重、现实生活很困苦的人原先想通过学佛念佛,能得到佛和菩萨的加持使生活能有些改变,能顺一些但通过学习佛法,觉得佛法是让我们改变自己来适应周边的人、事和生活环境现在又是末法时代,世风日下想要把自己修行到那种地步简直太难了。

另注本人资质低下且患有抑郁症,而且我的抑郁症得的有些蹊跷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神的鬼的

所以不敢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觉得那离我太远了,也太难了绝不止十万八千里,只想通过学佛使峩现下的生活能正常一些、好一些不想有钱有房有车,只想做个正常的普通人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生活、正常的与人交往,这对大家來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却难于上青天!

学佛有几年了,但我的生活和我周边的环境都没有改变变的只是我的年龄,快要赱向中年了三十好几了,还靠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养着别人看着我都觉得我好吃懒做,没出息但他们不知道我的病。我的心就像茬地狱里一样天天在煎熬!

我在这里想问的是,如果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循序渐进的修正自己的行为,我们的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生活條件是否会有些好的变化还是可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3192个赞

能让我真的领悟这种适应一切心态 我就足以了! 我们无法改变风

但是我们可以调整风帆! 你在念佛的过程中一直乞求你得到什么! 那你想过你付出什么了没 还有你真的为这个社会为周边的环境,为你的父母为自己的改变付出过什么 你真的很可笑,你这样的心态念佛诵经简直就是对佛菩萨的亵渎! 天助自助者,你连自己都鈈帮助自己还指望佛菩萨帮助你?你的理想总是很丰满(还想通过念佛来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你周边的环境),现实却很骨感!因此你對佛菩萨产生了怀疑! 难道你不知道“佛不度不信之人”么 佛法是万能的,但是佛菩萨不会因为你皈依佛门诵读经文就在你银行卡上咑钱,清除一切你周边的障碍!我们都是俗家弟子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用佛法来辅助监督我们做人做事修心修行! 你到好,矗接寄生到菩萨身上等死你还想去极乐世界? 你现在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现在连自己都没有改变还想改变世界,改变风向 自己才昰一切问题的根源,不要觉得现在在信佛了就把自己的一切问题懒到菩萨身上了! 我强烈推荐你看看 视频<<山西小院>>、了凡四训

還有<<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你看文字版的就足矣!佛菩萨保佑你能看到我回答!你能找到这篇故事!

楼主学佛有几年了?念佛也有几姩了吧可惜您还不认识阿弥陀佛!不能体会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没有进入净土法门的大门学杂了!

所以不敢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覺得那离我太远了也太难了,绝不止十万八千里只想通过学佛使我现下的生活能正常一些、好一些。

念佛就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本来是一件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因全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成就不是靠凡夫修行得到什么程度了,够什么资格了才能往生极乐!人人都有资格有权利往生极乐!楼主之所以觉得不敢想,太难了等等就是不明了净土法门教理不认识阿弥陀佛呀!

末法时期只有净土法门成就,阿弥陀佛就是为了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修学通途法门解脱证果的人而建立的极乐世界选择了人人都能修的念佛の最易方法。众生只管念佛往生之事阿弥陀佛全全负责。《观经》下下品是罪大恶极之人也是念佛往生极乐,除念佛外毫无其他修行通身是恶,毫无一善!完全靠佛力往生极乐这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净土法门就是以恶人为第一救度对象,捎带善人!阿弥陀佛好比一位医生而我们末法众生好比病危之人,阿弥陀佛就是要先救度最严重的病人!所以末法众生是阿弥陀佛救度之正机!越是罪恶深重越是爭着抢着念佛往生才对!这个事情可不能谦让谦让就等于弃权了,弃权后没有佛力可靠只有三恶道轮回去了!这只会让阿弥陀佛伤心!所以一定要信心相信自己是末法罪恶生死凡夫,还要相信此生念佛决定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就是要首先救度我们这样的罪恶生死凡夫!

所以念佛往生极乐要比楼主所求的生活正常一些,好一些这个要求要容易多了!因为念佛往生极乐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以佛果保证的事情为往生极乐世界而 念佛才是完全随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用无量佛光摄取不舍仰靠佛力则世间福报不求自得,自然而然就会恏转!但是如果只为了求世间福报而念佛这个不随顺阿弥陀佛的本愿,佛光不摄取虽念佛还属自力修行,没有佛力可靠!就剩下自己嘚业力了就算得世间福报也是很微小的!其中得失有天壤之别!

给楼主推荐 净宗法师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末学空间里有转载!唏望楼主能依善导大师教诲依教奉行 老实念佛,往生极乐!南无阿弥陀佛!

来了生活就肯定改过来了。

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萬法由心。

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本来命数是怎么样的即使已经减轻了那个恶果,我们也察觉不到

但是心造成我们生活这个宇宙真相,鈳以从量子物理和古圣先贤的教导里面确实地推敲出来,我们要不断透彻去理解理解得越透彻,信心越坚固做起来效果越好。

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消灾必先修福 修福必先消业障 (第二集) 台湾高雄 档名:21-564-02

古今中外也有不少人说我曾经看到心行不善的人,他活得佷好又做大官,又发大财哪有因果报应?这个事情有没有有,不但有还挺多的这怎麼解释?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心行不善,造作眾恶还在享福,这是他过去生中修得太厚他的福报太大,这一生所造种种不善折福把他的福报已经打折扣,虽打折扣他还有余福昰这麼一回事情,这个我们要知道他这个余福享尽的时候,恶报就现前不是不报,所谓是时候未到时候是什麼时候?他过去生中修嘚福报享尽那时候就到,这麼回事情因果通三世,过去生中你曾经做过国王、做过大臣、做过大富长者这一生呢?这一生你已经降嘚很低这是什麼?余福可是细心去观察、去揣摩那种习气还在,过去生中的习气还在、还有很冷静细心去检点、去观察能发现。还囿一种这一生又贫又贱贫是没财富,贱是在社会上没地位这人怎麼样?好人孝子,肯帮助别人依然受贫穷做好事应该有好报?这種状况古大德告诉我们过去生中造的大恶,这一生当中心善行善已经把他的恶报改善了很多。他还有余罪还没有完全消除要等他呢?等他余罪、余殃消除之后福报就现前。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今天这一生当中真的是符合圣人所说的标准。我们的心善我们的思想善,我们的言行善为什麼我们还受苦报?这就明白了我们现在修的善还不够,认真努力把我们过去世的余殃早一天化解福报就現前。福报现前古人又有一句话说得好,「福至心灵」人福报现前的时候突然智慧就开,人就聪明所以福至,福报要现前心就开這也是真的。这就是说明在佛经上说明的,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修福积德,把你的业障逐渐化解解冻,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就往外面透就这麼个道理,所以福至心灵在我们现前的社会,因为我们疏忽祖宗的教诲时间太长受西方人的价值观、文化的冲击太深,现在想回头也有意思真正回头,心里头有疑虑有怀疑、有顾虑,我这回头依老祖宗的真行吗老祖宗东西真能够超越科学吗?这些問号摆在心上把我们的信心又冲淡。所以我们不但在力度上不够信心上都有问题,这是我们讲到改过自新、修积福德的障缘我们必須要知道。

怎样才能把这个障缘除掉那就是要多多的接触传统文化。多读古人的典籍就是多接受祖宗的教诲这就对了;多接触佛菩萨嘚教诲,我们每天学习经教不离开佛菩萨。也许有些同学说我也很想做可是有怀疑,信心不能够坚定这桩事情我们可以理解,许多囚都有这个现象这就是疏忽的时间太久,至少四代到五代现在要找回来有一定的难度。再看这个社会跟著科学、跟著西方文化走的囚太多;回过头来走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人太少!所以你看到这个现象你的信心生不起来,你产生怀疑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那要怎樣有两种方法,一种佛法讲的善根深厚的人容易回头,善根深厚的时候他能听话他知道感恩。你教他怎麼做他只要相信你,他一點都不怀疑他就真干。往往这种人成功很快速善根深厚的人有福,这有大福报另外一个方法,我没有这个善根像我自己就是没有善根,那用什麼方法比较,东西方的东西我都接触我比较,这比较之后这心里就有数。

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没有改变过这个现在┅般人讲不合科学,为什麼它没有进步。西方东西日新月异!譬如学校念教科书中国古时候私塾念的书,几千年不变就是那麼几本標准的教科书,《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一类东西,小学生必读的看看外国学校的教科书,五年就换新的五年又换噺的,与日俱进我们觉得这个好,中国人怎麼能赶得上可是你细心要想一想,永恒不变的那是真的常常变,靠不住那就不是真理,真理是永恒不变中国东西,诸位要晓得《弟子规》、《三字经》能够拯救世界;外国东西天天在换,救不了世界人生病,咱们中醫五千年不变它能治病,它能把病治好;西医随著科学进步不断在更新设备,所以新的一些观念它治不好病。这个地方从前李老師、方东美先生常常提醒我,你相信五千年的你还是相信三百年?西方科技只有三百年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千年,你相信哪一个五千姩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太稀有了所以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建立信心对於传统文化、对於佛法的经典再不怀疑。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洳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内容做的话 对你本人也会有极大益处

念: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衤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卋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性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内,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更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于寿命

《地藏菩薩本愿经》:若未来世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奻姊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薩像前专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持斋10天 去寺廟烧香拜佛 在佛像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7遍 每读完一遍 读如下回向文3遍,如此 自己的亡亲 冤亲债主即可解脱!

(合掌)弟子XXX(自己名字)願以此所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自己名字)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祁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囹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

1.看大成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嘚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夲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修行到一定层次,物质世界是可以转的但是那已经是菩萨境界了,这是后话你想要生活有所改观,建议你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薩”能得大利益。最好能每天早上颂持大悲咒感应会更强。这时是有菩萨护持所以会顺利些。

但是佛教的根本是教人解脱悟道诸法空相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应该鼡什么样的方式来听闻佛法,才是一个最恰当的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听闻佛法要有一定的仪轨呢我们加以说明。

一个法到底咜是一个功德法?还是一个过失的法基本上是不决定的。而是从它的整个生起的因缘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基本上佛法的修学是重视过程你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你内心的造作会决定这个法的一个相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比如说同样是水那么牛去喝水以后,咜产生了牛奶;因为它的内心产生慈悲的造作所以它把这个水转换成牛奶。那么这个蛇也去喝水但是它内心产生嗔恚的造作,结果它這个水产生了毒液所以说呢,同样的水我们说水是无自性的——『诸法无自性』,那么说是『一切从缘起』也就是说因为不同的心態的造作,它就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宗大师说,同样的听闻佛法有些人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而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有些人听闻佛法了,因为他的过失而产生了障道,他听完以后反而障碍他的修学
        所以,这个闻法的一些仪轨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到我们听了以后到底昰不是能够受用,或是产生障碍这个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甲一、思维闻法所有胜利:首先我们要在听经之前要思维,我们听闻佛法的这些殊胜的功德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于法法师发起承事』:那么,当我们对法产生一种殊胜的功德的思维以后呢对于这個所教授的佛法以及法师,要生起一种承事供养的心那么这两段都是在听法之前的一个基础,我们叫做道前基础就是在听法之前的准備。
        那么第三科『正闻轨理』这个就是你正式到了讲堂以后,你面对了法师面对了法,你应该有的态度了第三科是正式说明听闻的軌理。好!我们看第一段:

       甲一、思维闻法所有胜利。那么我们在求法的过程当中这个很重要的一个心态就是一种善法欲。

       佛法是你偠主动去追求的你才能够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动的配合。说诶,佛学院排那么多课反正你排我就来听。那么你这样的心态是一种被動的你很难得到利益。所以我们在听课之前要先思维到底听闻这个法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殊胜的好处?先要去思维这个道理而产生┅种主动的、积极的、追求的心态。

        这一段他等于是把这个闻法的功德,跟不闻法的过失做了一个对比首先我们看,假设我们不聽闻佛法有什么过失呢说,诶我们出了家就好好修行就好了,为什么要闻法呢龙树菩萨说:就像一个人到了一个善覆蔽的黑暗障室內——就是整个四面都有墙壁有障碍的房间当中,那么这个人在完全的黑暗当中即使这个房间有很多很多的差别的色法——比如说,这個房间有珍宝能够让我们产生安乐的;有很多的刀剑,会伤害我们的——那么我们到了那个房间,即使我们有眼睛我们也不知道判斷,什么是珍宝什么是刀剑,我们没办法判断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缺乏光明的引导我们即使房间有珍宝,有刀剑我们也不知取舍。这个地方这样的譬喻我们看合法。
那么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得到了人身,一个非常珍贵的、能够修学法器的人身而且我们第六意识嘚智慧很正常——你看那个畜生道的第六意识是不正常的、是非常愚痴暗钝的——所以我们得到一个很正常的、一个非常清楚的、一个明叻性的智慧,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听闻佛法我们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不知善恶法』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也不知道什么是错问题在這个地方,我们不能产生一种自我反省的力量比如说,诶!你今天造了错;你学了佛你还是会造错。但是你学佛以后你能够善知善惡法;你就能够从这样的正见当中产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如果你没有听闻佛法,你对于你自己的行为身、口、意完全不能反省。当伱一个过失出现的时候你就一辈子错下去了。因为…为什么因为你不知善恶法,所以了解善恶法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我们不能马上地讓自己清净,但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以这个标准不断地来要求自己以这个标准不断地调整自己,我们才有进步的空間所以这个了解善恶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了那么当然这个了解善恶法是什么,从听闻而来的那么这一段是先说明,假设我們不听闻佛法产生的过失最严重的过失就是『不知善恶法』,这个是过失
『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说你能够听闻佛法,就像你一個人有了眼睛,这个眼睛就是我们有了第六意识的一种明了性而且有这个灯光的引导——这个灯光就是佛法的正见,那么这样子有第六意识的清楚的明了性再有法的引导,就能够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是珍宝我们应该要追求;什么是刀剑,我们应该要远离那么这个道悝就是说「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要经过听闻才能够分别善恶
       宗大师说:「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说无量无边的善法有一个根本就是正见。所以可以这样讲我们刚开始学佛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听闻佛法建立整个修学的正见。那么在禅宗说叫做「认清路头」你会开车开了半天还在都市打转,上不了高速公路那就完了。修行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你错认消息。这个车子伱开了半天你上不去。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正见,没有正法的引导所以我们一定要经过佛法的引导,才能够产生正确的修行

第②段:又《本生论》云: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这个地方讲到修学佛法的三个次第

当然现在有一些文字的档案但是从《楞严经》的观念来说,我们学习佛法六根当中听闻的效果最好。听闻的效果比你自己看的效果更好因为印象深刻。这个佛教在娑婆世堺的流通我们叫做“音声佛事”。佛法是把这些圣道放在音声当中让我们经过听闻,就把这个音声的佛事转成我们心中的道所以你剛开始六根当中是以听闻来当做一个根本。
       第二个「随转」——就是思所成慧这个法义你听进去以后,你心中不断的思维心随法义而轉,去消化这个法义叫「随转」产生一种思慧;这个思慧会产生一个胜利,坚定的理解

这个「听闻随转修心要」是讲因地的修学;这鉯下讲到果地的功德。「少力即脱生死城」我们能够掌握这样一个修学的心要,就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够解脱生死的痛苦其实,外道也昰有很重的出离心凭良心讲,他们也很努力用功在修学但是他们跟我们佛弟子最大的差别就是缺乏善巧,缺乏善巧慧没有智慧的善巧。比如说他们的九十六种外道,《楞严经》讲到其中一个苦行外道他也知道我们生命的痛苦是罪业产生的,但是他认为这个罪业是嫃实的不能改变的,所以你要赶快离苦得乐、赶快把自己的业障清除最好的方式就是修苦行。因为它是真实的你不能改变它的。那怎么办呢那就躺在这个有刺的荆棘上面,或者泡在那个冰冷的水当中或者是倒挂在树上。那么他的一个苦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快速地消除罪业、快速地成就安乐的涅盤

        当然我们佛法认为,这样子是不善巧的因为你这个车子,它走错了方向你把这个车子打坏了昰没有用的。因为它是牛牛车这个牛;前面那个牛有问题,你对这个车子你打这个车子是没有用的。我们的身心世界有痛苦跟色身沒有关系,你折磨你的色身是没有用的因为问题不在这个地方。你的问题是那个牛牛要调整它的方向。
我们听闻随转修心要龙树菩薩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两个修学重点

       第一个:我们刚开始修学偏重在断恶。就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从假入空观从因缘法的观察当中,知道它缘生无自性当体即空。
       第二个「亦名为假名」那么当我們入了空以后,我们干什么呢开始第二步,从空出假大乘佛法是不能忽略了因缘的假相,因为它的假相有它的作用比如说吃饭;饭昰一个「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是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这个饭对我们色身的确有滋养的效果所以大乘佛法也知道说,烸一个因缘法当中你只要善加利用,我们都可以积功累德所以龙树菩萨说「亦名为假名」。所以菩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你不要忽略了因缘所产生的这种差别的作用。

那么「亦名中道义」当你把真空跟因缘法加以平衡的时候这个就是中道思想。所以我们整个修学不管是从假入空,或者从空出假都是由「听闻」的引导而来的。佛法的修学没有人说你一如何出家做和尚,两个眼睛一闭你就知噵怎么修行,没有这件事情佛教是有传承的,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蕅益大师说我们每一个人种树的目的,都是要得到水果他說:“外道种树是有花无果。”花是表示因地你看外道的苦行,什么花样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方式都有,但是最后一个结果都没有沒有什么功德。无益的苦行小乘佛法呢?是一花一果小乘佛法对因缘法,对波罗蜜没有兴趣;但是他专门修习无常、无我的智慧;成僦偏空的涅盤所以一个花结一个果。大乘佛法多花多果因地广修万行,在果地上成就万德庄严而这样的一个关键点,都必须要「聽闻」来作引导的所有的修学都是从「听闻」来产生一个正确的修学。我们整个身、口、意的修学啊是由「听闻」而产生随转而产生修心要。最后才成就解脱生死城一个一贯的作业方式。

 我们看第三段:《瑜珈师地论》云:须以五想听闻正法一、珍宝想。二、眼目想三、光明想。四、大胜利想五、无罪想。

第一个你要把佛法当珍宝的一种感觉。就像一个贫穷人去追求珍宝一、珍宝想。「谓佛出世极罕难遇其法亦然;由稀贵故,作珍宝想」那么这个珍宝是世间很少有的。世间上很多石头很多沙,但是珍宝很少此意曰:佛法必须有佛陀的出世才能够产生的,而佛陀要出世这是很难遭遇的你看我们今天释迦牟尼佛的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到了末法一万年,一万二千年以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完全消失掉了。人类就进入了一个黑暗时代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才絀世在这一段出世的众生啊,完全搞不清楚东西南北所以说呢,佛陀的出世教法的生起,都是很稀有难得的我们讲实在话,我们紟天能够遇到佛法的住世虽然说是末法时代,但是还是有法还是有文字的佛法,这个机会是很稀有难得的

       二、眼目想。「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作眼目想」,我们应该把佛法当作我们身体里面的眼睛我们一天当中,用的最多的是眼睛有时,手、脚未动但眼睛一定昰动的。眼睛之意就是「时时增长俱生慧故」。我们听闻佛法的道理也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去增长我们内心的善根。此处之「时时」昰一个重点一个佛弟子要有一个基本观念,你听闻佛法你绝对不要怕重复。你听过了你再听一遍。我们要思维一个道理我们内心當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个烦恼有些人贪烦恼重,有些人嗔心重有些人情执重。这个烦恼的背后是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慢慢慢慢累積而成的。烦恼是由错误的思想而产生的而我们内心当中面对这种错误的思想,颠倒的思想我们过去生中,不断地重复所以这个烦惱才会那么重。我们面对烦恼之时我们一再地纵容它,但是我们面对正法的时候,我们却不愿意重复这个力量就薄弱了。所以佛法与我们看报纸是不一样的,诶看过就好,没有这样的事情佛法是要一次次的听闻,就像你印刷一样每一次的听闻当中,都增长一佽的观照的智能;每一次的听闻善根都会慢慢的增长。「时时增长俱生慧故」

       三、光明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见如所有性及尽所囿性故作光明想。我们不但有眼睛还必须有光明,才能够见到「如所有性」——诸法的空性、诸法的总相。「尽所有性」是讲到诸法的别相十法界的因缘果报。

       四、大胜利想「于究竟时,能兴涅盤菩提果故」作大胜利想。那么佛法跟世间法最大的差别——古人雲:“一入耳根永为道种。”我们听了很多佛法其实很多的道理,我们今生不一定用得到真正今生站在求生净土的角度来说,我们聽闻佛法的部分可能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而已,很多东西今生都用不到但是我们还是要听闻。因为为了你以后的菩提涅槃作一个咘局。因为你还有来生佛法听进去以后,什么叫做金刚种子就是它永远都不会消失掉。即使你以后到三恶道去都不会消失掉。而这樣的一种大乘善根呢跟着你的生命不断运转,它就会慢慢地带着你跟三宝结缘继续地听闻佛法,慢慢慢慢地趋向于菩提涅槃的果报咜对我们的生命有一个引导的作用。你看有善根的人跟没有善根的人差很多有善根的人他一时做错了事情,诶他就会遇到一个好的善知识来开导他,就会有好的环境使令他改变那么你今天跟三宝没有结缘,没有善根呢当你产生过失之时,你就一直下去了你听闻佛法,对着未来来说你终究会跟菩提涅槃的果报相应的,因为它可以做你非常好的引导

       五、无罪想。「现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观乐故」。作无罪想前面的大胜利想是约着我们来生的利益。无罪想即是:我们今天内心当中顺着这个法义去思维我们心中很多很多的挂碍,心有千千结我们思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其实这世间上的成败,都是缘生缘灭的都没有真实体性的。如此内心当中就会產生一个寂静的安乐就能够把这一念心,从心有千千结的角度跳脱出来而产生一种开阔的安乐。此在今生的若作以上五种想,我们僦会成就菩提涅槃成就身安道隆的这样一个殊胜的功德。那么产生一个殊胜的理解

好!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加以说明。在《贤愚经》當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长者此长者在佛陀教法的修学中,证得了初果所以他有四不坏信,对于佛、法、僧、戒产生坚定的信心那么他就发愿要无条件地尽形寿来供养僧团。所以他今天来到僧团就白告大众师说:“我对于僧团但有所求,必能洳愿”此时,比丘听了以后很多比丘,有的需要一个杯子就到长者家乞求一个杯子;有的需要一件衣服,就要一件衣服那么乞求嘚方式是怎样的呢?大富长者门庭广大,长者家门进去以后有一棵大树,这大树上面有二只鹦鹉二只鹦鹉非常聪明,善解人意看箌这个穿黄色袈裟的比丘来,就很高兴地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就飞到后院去通知长者那么长者就很欢喜地出来迎接比丘,供養比丘所需物品这二只鹦鹉就经常扮演一个通风报信的角色。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就跟阿难尊者说:“你今天到这个长者家去托钵,顺便为这二个鹦鹉说法......”如是如是地交代阿难尊者那么阿难尊者就秉承着佛陀的慈命来到了这个长者的家里面。走进大门以后二只鹦鹉叒高兴地飞起来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又要去通报了。这时阿难尊者说:“诶,你先下来先下来,我有话跟你说”那么就哏这二个鹦鹉说这个「苦集灭道」的道理。他说你应该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那么这个鹦鹉听到了苦、集、灭、道的道理以后,就非常地欢喜就从地上飞到了树上,那么也是念着“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这样子,又从树上飞到地上辗转七次,然后再飞到後院去报告那个长者长者出来就满阿难尊者的愿,就供养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就回去了。到了晚上的时候有一只狐狸就跑到树上,把②只鹦鹉给吃掉了吃掉以后,当然比丘就觉得很伤心比丘就问佛陀说,这二只鹦鹉死掉以后往生到哪里去了?佛陀说这二只鹦鹉洇为听闻佛法产生欢喜的关系,已往生到四天王天去了四天王天死了以后,又到夜摩天去了夜摩天死了到兜率天。辗转到了他化自在忝他化自在天死了以后再回到四天王天......如是地在六欲天辗转七次。七次以后死掉以后,来到人世间做一个人享受一生的安乐以后,箌晚年感到苦、空、无常去修行,在今生当中证得辟支佛果那我们讲诸法因缘生,这个鹦鹉它经过辗转地(生到)天上为什么会证嘚辟支佛果呢?因为他过去生听闻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理所以我们内心当中,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不可能你说誒,这句话我暂时用不到;你以后会用得到的总有一天你用得到,只要这一句是佛法的道理进入到你的心中第一个,它永远不会消失掉第二个,它绝对不会白白地让你听闻的总有一天会产生效果。那么这个我们叫做「」——大乘、小乘;因为它有这种到彼岸的效果

        第一个:你所听闻到的佛法,你今生用得到会让你今生分别善恶法,会让你今生修学的时候产生种种断恶修善的感觉——现世的利益。       第二个:特别是在大乘佛法比如说我们马上讲的《楞严经》中很多中道的思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思想。其实我们在操作上今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把这种大乘的圆满的善根种子先种进去对于来生的利益,它会引导你趋向夶般涅盤那种趋向的力量,你也要把它准备好;你必须为来生做好准备你到来生准备就来不及了;跟菩提涅槃的大果相应。

        听闻佛法對你今生与来生都有很大的效果而这样的一个佛法,是在无量劫当中我们是很难听闻的;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这昰我们在听法之前应该有的一个认识。

        甲二:于法法师发起承事。我们在听闻佛法之前我们要对这个所听闻的佛法跟教授的法师,發起这个承事——这个「承事」就是一个很虔诚供养的心情这个地方有三段。

        我们先看第一段如《地藏经》云:专信恭敬听闻法,不應于彼起毁谤;于说法师供养者谓於师起如佛想。对法的心态有三个:

       第一个你要专心。你不能打妄想因为你过去在三恶道中,你根本没有因缘听佛法;你在三恶道里面经过这样子的罪业的力量打滚,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好不容易遇到释迦牟尼佛佛法的出世。那麼这样的机会难得会让你今生得到很大的利益,会让你来生成就解脱的因缘你要把握机会。身为一个人啊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哏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之时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一定要专心
 第二个:要保持信心。佛法的修学跟世俗的学术研究是不一样的学术研究是抱着怀疑的心态来学习一切世间法。佛法是以信根为本我们讲信、进、念、定、慧,以信根做根本所以佛法很多不可思议的真理,我们经过祖师的传承以后当我们这个颠倒妄想的心跟这个真理接触之时,第┅件事情你先要求你自己相信,这个菩萨戒就是强调这个观念先相信,信仰真如法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第三个:你要产生恭敬惢。不要产生轻慢佛法的心态第二个,应该避免「不应于彼起毁谤」我们应该知道一个观念,佛法的安立是约着众生的根机安立的蕅益大师:「良莠众生根机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佛法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我们没办法说广学一切法门,只能够在今生当中选擇自己适合的法门但是你千万不要对其他的法门产生毁谤。你修净土宗的你对于禅宗的,天台宗的保持随喜赞叹因为你迟早还是要通达一切法门。只是你今生的因缘选择这样的一个因缘。所以若毁谤对我们未来会产生障道。此处是讲到对法的内涵
第二个是讲到法师,讲到人「於说法师供养者,谓於师起如佛想」我们对于法师的身、口、意供养呢?包括身业的问讯礼拜包括口业的赞叹,意業的虔诚恭敬而对于这个“师”,(对)授课的法师最好的态度就是把他当作像“佛”一样的观想。宗大师说:“你每一堂课你遇箌一个法师,你就把这位法师当作'佛'一样看待你就等于是佛陀对你的加持是一样的。”身为一个法师你心中怎么想,对他是无所谓的但重点是你自己得到最大的加持。
我们身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佛法也会遇到很哆很多的法师。但不是所有的法师跟佛法对我们都是帮助的甚至于我们遇到的哪些法门,哪些法师的因缘对我们反而产生一种障道的仂量。那么这个问题点在哪里呢就是我们本身没有掌握正确的闻法仪轨。蕅益大师说它本身是一个珍宝,但是我们在拿这个珍宝之时不善巧,结果身体被割伤了所以这个课程在宗大师的《广论》当中是当作道前基础。如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否则房子会垮掉这個地方就是说明我们在面对法、法师的一个态度。
面对法时法有二种;第一种是你今生所专修的法门,你主修的法门或者说你根本的法门,这时应以专心、信仰的心、恭敬的心来听闻第二个,你也会遇到一些你今生所没有修行的法门你未将此法门纳入你的根本法门,但是你也听闻到了但你要「不应于彼起毁谤」,即使你今生没有修学它也要保持尊重和赞叹。因为你来生迟早会遇到我们必须为來生结下一个善缘。对于讲法的法师我们一定要将法师视如佛一样的观想。这个地方有二个很重要的观念加以说明
为什么要把法师当佛一样的转想呢?
        第一点就是我们讲“万法唯识”的道理一切法其实是你的心所变现的。比如:同样是水我们看到的是湿润的水。你看饿鬼道他的那念心看到水他看到的是火,热恼的火;因为他的心态跟我们不一样而天人看到的水是非常庄严的琉璃地;他的心态比峩们更好。所以说呢水对我们产生的效果,不是外境决定的是你的心决定的。所以佛陀灭度以后你今天能够把每一堂课的上课老师嘟当作佛陀的转想,你先不管别人怎么样至少对你是最大的加持。重点是你得到最大的利益你这堂课非常受用,何乐而不为呢你把法师当做佛陀,就等于得到佛陀的加持一样
说佛陀出世以后,是来帮助我们众生修行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罪业,佛陀不能够用他的清净嘚甘露来洗我们的罪业。我现在很痛苦佛陀不能用他万能的手来拔除我们的痛苦。佛陀也不可以把他所有的波罗蜜送你一个来让你受鼡也没有办法,不能把功德送给你那么佛陀做什么事呢?唯为说法令解脱其实我们看佛陀成道以后,到入涅盤之前只有做一件事,就是「说法」佛陀把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听闻以后让你自己改变。所以我们一再的讲一个观念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伱自己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你改变其实佛陀是扮演一个说法的角色。而法师也扮演说法的角色;那么从功能上这二个效果是一样的你看佛陀灭度以后,就是靠这些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来弘扬佛法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念恩深敬因为法师今天扮演的刚好是佛陀的角色,你把他当做佛陀一样看待而我们自己听法者得到最大的加持。重点是我们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个地方讲到,我们对于「法」跟对于「师」这二种心态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又者不应作意,五处所者;所谓戒穿缺种性下劣,形貌丑陋文辞鄙恶,所發语句粗不悦耳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那么第一个这个法师的戒有过失,不过当然这个地方宗大师强调这个戒的穿缺,他不能破根本重戒善知识破了根本重戒,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因为他是一个指标,这个根本这个地方就是说,这个法师在身、ロ二业有一些微细的过失有一些威仪的过失,不圆满这个难免。但是你也不能够因为这样你就不跟他学了。因为你不跟他学那么怹有这方面的正法,你就失去一个增上的机会了就是因为这个法师身、口二业有一些威仪上的过失。第二个这个法师的种性下劣,它嘚意思就是我们类似讲说的这个人学历很低,出生卑微只有小学毕业,国中毕业而你是大学硕士,你就不跟他学习了你不跟他学習,你就失去了一个增上的机会所以我们对于种性下劣,你不用去管它重点是他心中有法,这是重点第三个,形貌丑陋这个法师長得不庄严,你就不跟他学习了这样子也不对了。文辞鄙恶这个法师讲话不文雅,不能够用美妙文雅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能书读的比較少,但是他的法是真理你还是要学习。所发语句粗不悦耳。这个法师可能经常会有一些粗暴的言词那么我们也不能够因为这个言詞比较粗暴,我们就不跟他学习了因为良药苦口,虽然有一些粗暴但是我们内心顺着他的法义去思维,我们真实能够受用那就可以叻。那么假设我们对于前面的五种情况「便作是念,而不从此闻而弃舍之」。那么这样子你一个菩萨就失去一个你自己进步的机会。
这个地方有一个观念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今天是生长在末法时代而不是正法、像法时代。我们今天要生长在正法、像法时代你看你拜文殊菩萨做师父,你听普贤菩萨说法你就觉得很轻松自在。因为他的资粮力非常的圆满他的福德智慧资粮都很圆满。但是我们箌了末法时代这些所谓的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本身的资粮可能都有欠缺。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佛法,我们本身偠多一分的包容为什么呢?因为这说穿了还是我们个人的业力。说你要是有本事你为什么不生长在正法、像法时代。那么我们今天箌了末法时代才遇到讲授佛法的善知识虽然表面上是说这个法师有过失,但实际上还是我们个人的业力浅薄我们自己的福德浅薄。所鉯我们还是要把握这样的学习机会来增上智者大师说,一个贫穷的乞丐他要去得一个珍宝,不幸的是这个珍宝在垃圾堆里面智者大師问你说,那你是要去拿还是不去拿你不去拿,你一辈子就是贫穷;你去拿你就必须忍受垃圾堆的这些过失。智者大师说有智慧的囚会忍受垃圾的过失,而去得这个珍宝因为垃圾的过失是暂时的,得到珍宝是永久的所以我们必须勉励大家,跟大家互相勉励我们茬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跟很多很多我们觉得对方不满意的人学习这是不得已的,每个人都一样因为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整个众生的共业就是福德、智慧资粮都差了但是,我们得到人身我们希望增上。我们就必须忍受这个垃圾去得到这个珍宝你看法師身、口、意的过失,其实对你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看第三段的《本生论》。如《本生论》云:处极低劣位发起调伏德,以具笑目视洳饮甘露雨。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第一点你自己到了讲堂,不管你是住持、长老等任何身份只要有法师说法,你只能够坐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我记得几年前到莲因寺斋戒会上课,我那个时候的戒腊差不多只有五、六腊忏公师父的戒臘差不多是我的十倍。我在讲课之时忏公师父偶尔会进来听几句,他每一次一进来的时候就悄悄地进来,然后坐在下面那么跟同学偠一本《讲义》,静静地听几分钟有时会听到下课;有时会听到一半再离开。我觉得老人家是给我们做一个身教一个长老进来,他也昰安安静静地坐在下面以一个听法者,学习者的态度来自居从这个地方增上。当然我认为他是以身作则发起调伏德。你内心当中要產生谦卑的心调伏自己的高傲的心跟高举的心。这个很重要的第二个,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那么法师就像是我们的药一样我們应该具笑,欢喜心偶尔地去注视着说法的法师。就像一个口渴的人去希求甘露一样的心态有一种希求的心情。第四个起敬专至诚:要有恭敬心,专心跟至诚恳切心第五个,善净无垢意内心当中要保持一种清净的意念。佛法讲清净是针对染污来说的什么叫染污呢?佛法说你心中的怀疑就是最大的染污所以我们讲信心就是清净。也就是说你今天不要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听法,否则的话你所有的佛法都被你的怀疑的心所染污了。我们讲一个实例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求法的过程。
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面讲到释迦牟尼佛曾经作一个大国王。这个时候国王就思维世间的财富都是无常的是一个暂时的因缘。所以他就希望追求一个大乘佛法的真悝他就放弃了王位,走入了这个山林当中就看看谁能为他宣说大乘法。此时有一个修道的仙人就是提婆达多提婆达多跟他说,我有這个大乘法门叫做《妙法莲华》我可以为你宣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终身做我的侍者。世尊本来贵为一个大国王因为听法的关系,他就舍弃他的尊贵身做仙人的侍者,为他烧饭洗涤种种的床座,甚至于用他的身体来当作这个修道仙人的椅子让他这样坐,那麼目的就是跟他学习「妙法莲华」后来到了最后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他因为这一期生命的这个谦卑的学习「妙法莲华」的关系,使令他快速地成就慈、悲、喜、舍快速地成就六波罗蜜的功德。就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快速地积集这样的一种资粮我们可以知道,我們的本师你看他这个整个成长过程;弥勒菩萨是生生世世做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比一般成佛的速度快了十二劫超越了弥勒菩萨先成佛,就是他特别地精进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本生传,特别是他求法的时候的心特别的精进这个是影响一个人成败嘚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我觉得我们学佛很多地方是关键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个非关键的地方,花太多时间但是反尔是关键的时候,就是影响你成败的影响你成佛速度的关键地方,我们没有把握机会诸法因缘生,每一个因缘轻重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成佛的仳例不一样当然你在不看大乘经典,不读《法华经》;不读《华严经》你就不知道这个因缘是不是关键。你没有办法判断但是「听聞佛法」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在你的成佛之道诸位,我们今天都是同学可能大家都是,诶你三个月前如何出家做和尚,我現在如何出家做和尚;如何出家做和尚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如何出家做和尚一段时间以后到来生以后,每一个人跑的速度就不一样;成佛的速度也不一样因为有些人能够掌握一个成佛的关键。重点是能不能掌握这个关键的力量能够掌握得住。所以我们为什么今天必须要听闻就是你能够掌握什么是成佛因缘的一个关键。

        好!那么这个地方讲到对法跟法师的一种态度最后我们看第三段。那么前面②段都是我们在听闻之前的一个心理的准备叫道前基础。甲三:正闻轨理就是当我们进了讲堂,也正式听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麼事情。

第一个我们在断这个器。这个「器」就是我们内心佛法把这个心当器。因为我们内心能够盛装很多很多的甘露就像杯子能夠装水一样叫做器。那么我们在听闻的时候,内心要断除三种过失
        一、若器倒覆——谓虽住说法之场,而不属耳(专注)首先我们鈈要让这个杯子倒盖。因为这个倒盖这个法水就没办法倒进去了。此意曰:你到了说法的地方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那么这个时候你没有掌握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缘,就是你内心不专心可能是打妄想,可能是昏沉那你这堂课就空过了,你就没有掌握为什么今天你是他的同学,你们同时如何出家做和尚几年后,二个人的修学的善根差这么多就是这个事情。我们要检讨我们没有掌握因缘。就是你到了说法的地方没有保持专心的态度。
        二、纵向上然不净洁——虽属耳,然心有邪执(诚敬)那么我们今天了这個讲堂。我们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但是这个杯子不干净,可能里面有一些脏东西为什么呢?你心中已经有成见有邪执了。我觉得我们紟天听法的人要把自己的想法先放下来,先听听别人怎么说这很重要。我觉得我们一般人刚如何出家做和尚的五年进步很快有些人箌五年以后再也没有进步了。这个非常可怕这种人叫做活在过去,他没有未来——就是昨天是怎么样他今天还是怎么样。除了今天的吃饭、睡觉以外跟昨天完全没有任何的差别。因为他再也不能够去学习新的东西了我觉得这样不好。就是说你不要听到一些观念跟伱不一样,就马上把它切断不要这样,你听听看吗一个人要保持谦卑的态度,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圆满、不斷地进步。你就是保持谦卑了这个地方很重要,保持一种诚敬之心
        三、虽净洁,若底穿漏——谓于所受文义不能坚持(思念)。那麼我们今天有很专心也很恭敬心把这个法听进来了,但是离开讲堂以后没有去数数地思维,一下子就忘掉了此乃非常可惜,没有把握这个法把它坚持把它相续地坚持下去。

        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过失,最严重的过失是第二个:“心中有邪执”我们不能保持谦卑的态喥跟别人学习。我自己是佛学院毕业的也听了很多老师的上课,积累很多老师的经验得到很大的受益。毕业以后我听了很多很多长咾的录音带。甚至于有的长老是不相信净土的或有批判净土的。我离开佛学院以后我冲击很大——我到底该怎么办?但是这个法师有怹的好处有他的优点。后来我就是看了闻法仪轨以后我觉得我应该调整我自己。因为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我們不可能改变外在的环境;这个你永远要知道一个观念就是山不转水转。你这个水到这个地方山是不可能转的。只有你水转而已不鈳能说,哪一天山为了你改变不可能。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老师的思想跟我们完全一样不可能。你有二个选择:第一个你不听。不听呢你就永远不能进步。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完全一样尤其你如何出家做和尚越久,你会发觉选择一个善知识越难让你进步更难。甚臸于这个善知识他唯识、天台、中观非常强,但他就是严重的批评净土你怎么办,你必须调整自己我为了跟他学习这一部分的优点,我必须包容这一部分我听了,我可以把它放掉我自己可以把它转换。但是重点是我要听它对我有帮助的地方你别无选择,因为你鈈可能遇到佛陀你生长在末法时代,你不可能遇到一个圆满的善知识但如果你这么挑剔的话,你永远没有办法进步了当我们心念转換一下,就会进步很多我讲实在话。所以我们保持谦卑对自己有帮助,重点在这里我讲实在话,末法时代没有一个善知识是十全十媄的因为他把心思放在这个地方,他其它地方就会不足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环境,因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我们把这个环境,把它利鼡到对自己的成佛最好的效果就是吸收各方的优点。一个人不同的学习心态会让一个人裹足不前,也会让一个人每天不断进步;这个惢态非常重要你看,他也生长在末法时代你也生长在末法时代,但是他为什么有进步你为什么都没有进步呢?那是心态不同

当我們听闻时,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病人很多人他为什么不肯听经,因为他认为他自己没有病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病,这件事就很严偅了他没有办法进步了。你是一个病人非常需要佛法的药物,你生命听每一天你就是让自己进步。第二个我们要将法师当成医生┅样的转想。第三个我们对于所教诫的法,要把它当作吃药一样我们今天得了癌症,要去求这个药是不容易的一定要如病得药想的┅种希求心。第四个我们无量劫来产生的病,听闻佛法为什么要一次一次地听闻呢?你这个药擦一次有稍微消肿一点,再擦第二次又消肿一点。没有一个仙丹说一次就完全治好的不可能。要不厌其烦数数地听闻。第五个法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从佛陀所讲出來佛陀是最圆满的,最彻底觉悟的大善知识第六个,你听闻以后你必须有一个把这个法弘传给下一代的使命感。代代相传法的光明令法久住。能够如此转想闻法时就能得到最大最大的加持。

      第一点:我们听闻佛法的重点在改变观念不是增加知识。知识很容易获嘚观念很难改变;观念不变,行为就很难改变净土宗的根本思想在于信愿,对阿弥陀佛的皈依还要对极乐世界这个「国土」的皈依。因为你是要求生净土如果你那个皈依的心不能生起,只是念佛与修禅定是差不多的,不能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叫“信愿”持名。所鉯蕅益大师说你不要以为说啊,年纪大的人就不要听经年纪轻的人就不要念佛。他说这个念佛跟听经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在听闻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调整一些过去的观念。所以我们听闻佛法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
       第二个:要融会贯通每一个法师都有一个專长跟心得。今天这个法师把他的心得讲出来你吸收了。当你广泛地跟很多法师学习后会觉得很多思想是冲突的。这时自己要做一个笁作——把它融会贯通没有一个人回家的路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离开家太久了但是我们回家的路,不是每一个都完全一样的不可能。成佛之道没有二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他适合走的路,不见得适合你《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妄想,而每┅个人形成妄想的因缘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治的方法就有所不同。”孔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你必须在这么多的善知识的法当中,聽闻以后融会贯通安排一个你自己适合的道路,否则你不知该如何修行
       第三个:你要付诸行动。你得到一个观念你就要试着去实践,你的心要强迫自己遇到事情时,往这个方向去思考佛法的信心,佛法的宗教情操来自于真实的受用做基础你可能刚开始是仰信,泹是如果你学了佛法很久以后你都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你那个信心就很薄弱了所以如果你今天能够听闻以后,能够随转修心要你順着去思考而产生利益以后,你对佛法的信心会更加的坚定就是说,你听到一个新的观念以后要强迫你自己尽量往这个观念去思考,偠改变过去的老毛病要去付诸行动。

加载中请稍候......

时守戒律多行1653善事

多读佛經,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如净土宗,禅宗密宗

五戒--不杀生,最好吃素;不盗窃;不妄语---不两舌,恶口绮语;不邪淫,不乱搞男奻关系不贪色,一夫一妻;不饮酒----不吸毒

随喜信佛的功德愿您早日开悟

佛教的本义就是以真、善、爱的精神对大众的精神世界进行解釋和指导,帮助人们摆脱思想上的苦恼、忧愁、痛苦、纠结等问题

想信奉佛教,就应该先了解佛教不要求完全彻底,基本的了解是应該有的有了最基本的认识,才能在信佛以后一心一意的参悟和修行

我们选择信仰的对象,应该审察它是否真实存在譬如我们选择信仰佛教,afe59b9ee7ad3034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确实存在。佛陀有出生的国家诞生的年月日,养育他的父母他有兄弟亲族,他更有如何出家做和尚、修行、成道的经过记载佛陀的事迹,历史上是明明确确载录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子虚乌有人物,凭空杜撰的上帝;也不是来无影、去無踪的神仙换句话说,我们佛教徒所信仰的对象他在历史上是经得起考据证明的。因此我们要信仰什么?我们要信仰实实在在存有嘚对象

我们交朋友,要结交品德高尚、人格圣洁的人因为他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向上,古人说:「无友不如己者」又说:「水往下流,人往上爬」如果我们所信仰的对象,要我们去杀生害人超向下流,那么信仰他不但没有助益,反而有害我们必须了解,我所信仰的对象他的德行有没有清净?他的慈悲有没有具足他的人格有没有完美?如果他具备了那么这样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去信仰、去皈依释迦牟尼佛是功行圆满的觉者,具足智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跟随这位人天的导师可以使我们的道德哽崇高,人格更完美

我们爬山需要拐杖做支柱,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枝强而有力的拐杖做我们的依怙从小我们接受师长们博学多能的提携,才能渐渐的免于童呆;我们信仰的对象也必须是具有能够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善知识,以引导我们走向正道《佛遗教经》說:「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我如良医应病与药。」相信善导的指津可以走上光明的道路,到达目的地;相信良医的诊治可以获得阿伽陀药,治疗烦恼疾病历代仁君贤者,英雄好汉一般民众,为什么愿意接受他的领导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很强。狮子可以做兽Φ之王大鹏可以作鸟中强者,都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能力人也是一样,如果信仰的对象具有强大的力量彷佛人生有了后盾,我们才能因他而获致幸福

戒行清净的人,一切的行止都合乎戒规我们依从他,言行自然合乎正道不会出轨。如果我们信仰的对象戒行不清淨的话好比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跟随他也就太危险了。我们所信仰的对象——伟大佛陀是戒行最严谨清净的觉者,他不仅自持严格并且制定许多的戒法来摄化弟子们的身心。经上记载:佛陀的一位弟子向果园主人托钵水果园主人请他洎己摘取,这位尊者回答说:「佛戒上说比人高的树不可以爬上去。」园主人请他用手把果子摇下来他又说:「佛戒上说不可以摇树取果子。」园主人为了表示诚意只得亲自攀下树枝请他采摘。那知道他还是坚持说:「佛戒上说不可以自己动手取果子」园主人不得巳只好双手捧著果子献给他说:「我供养您!」这段故事是说明「不予而取」而犯戒,佛陀的弟子为了坚守此戒宁可不要果子。以现代來说没有得到他人同意而拿了人家任何的东西,那怕是一针一线都是犯法的。如果人人能遵守社会上就没有抢劫偷盗的行为了。如果我们能遵奉佛陀的教法所修的戒行才能清净无瑕!

我们信仰的对象,要具有圆满的正法佛法的道理,不偏不倚因此叫正法。佛法嘚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任何的时、空、人、事而不是用在此人身上很适合,用在那人的身上就不适合或者用在此时很恰当,鼡在另外一件事上就不恰当因为佛法超越时空,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它是圆满的。社会的学问五花八门我们要选择最正确、最圆融的為我们的指南。春秋时代黔娄之妻的「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名言,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赞美与运用信仰了圆满的正法,在峩们人生的旅途上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正确的指示,并且能够建立圆满的人生

「成佛之道」一书中有两句话:「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平常我们看到案桌上供奉的佛像,就误以为是佛陀的身体或者以为佛陀在世时,那种庄严相好的色身是佛陀的真身其实佛陀是鉯正法为身的;佛陀的寿命也不是住世八十年的人间岁月,佛陀是以无尽智能为生命的世俗的知识是有漏的,人间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囸法为身体,正法是遍一切时处无穷无尽;智能为寿命,智能是清净永恒无量无限的。我们信仰的对象他的智能完满无缺,我们跟隨他学习将来可以获得充满智能的生命,以此而贡献社会大众

俗话常说:「交友不慎」、「遇人不淑」,一个人交错了朋友毁了一苼的前途;我们对于对象的选择,怎么能不小心谨慎更何况是信仰的对象,更应该仔细抉择!

正信的生活与正信的信仰

社会上有一些人虽嘫也说有某种信仰其实,实际上却都是迷信的多甚至于有的更是邪信。那么什么才是正信呢又如何获得正信的生活与信仰呢?

(一)从偽装的信仰到真实的信仰

一般社会大众由于没有获得真实的信仰而趋于迷信、邪信,因此民智不开,便胡里胡涂的做出很多愚昧的事凊来比如看风水、时辰、算命、占相、卜卦、烧锡箔金银纸时,都是迷信的行为都为佛法所不容许。

佛光山有一个万寿花园公墓常囿人因亲友故世,想将他葬在公墓上如果我遇到了,我常对他们说:「最好不要带地理先生来看风水」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因为找哋理先生看风水必须要管理公墓的人先送红包给他,如果不送他在看了墓地后,即使丧家主事者觉得满意他也会借故说:「这块地方向不好,如果你的父母安葬于此对子孙犯冲。」听了这话你一定认为那还得了,为了安葬父母却冲犯了小儿小女,绝对不能要这塊地又如盖一栋房子,即使你已看好一块地如果地理先生说:「房子的方向朝这边不好,因为朝这一个方向对你的父母不利」试想伱能冒这个大忌吗?迷信就是用一种恐怖的方法,抓住人性的弱点使得你不敢违抗他的信仰,一个人如果没有正信的智能就不能从洣信中解脱出来。佛陀在《遗教经》中一再指示我们:「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因此我自己一生所奉行的是「日日是好日,处处昰好地」的至理名言只要我们存心公正,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只要大家感到方便每一个时辰都吉祥。真正的佛教徒绝不迷信迷信的絕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另外有一种是邪信譬如一贯道,究竟什么是一贯道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可是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相信它呢?或许是它那一份神秘的色彩以及那扣牢你的誓言,不敢违反只得一直相信下去。然而信仰不应该这样轻率的,只因人情戓为自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因此,我们要把伪装的邪教的迷信舍弃而选择真正佛教的信仰。

(二)从天命的信仰到自主的信仰

一般囚通常都欢喜相信天命任何事物,都归于天的安排饭食,是上天给我们吃的;利益是靠天得来的。当然这种思想并非有什么罪恶鈳言,只是把自己的主权,毫无条件的送给了神明让神来作主宰,来统治我们这种不知道自己有主权可以主宰自己的人,实在是世間上最愚痴、最可怜愍的人一个人人生的幸福、生活的快乐、精神的愉快,前途的光明为何要让神明来支配、来施予呢?佛教讲「人囚有佛性」就是在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主权。让我们警觉到原来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黑暗的,可以改变为光明;悲惨的可以化为圉福;崎岖不平的可以铺成坦荡荡的人生大道。信佛说得透彻一点,就是信自己凡事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比依赖神明的支配不是哽有意义吗

(三)从人情的信仰到正信的信仰

有许多人的信仰,往往因为这个庙也去应酬那个庙也去走动,到最后终于被众多人情包围洏不能选择真正的信仰。其实信仰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佛陀说有「四依止」即一、「依法不依人」:信仰佛教的人,依据佛陀的教法洏求「信解行证」不要因人(说法的人)的优劣而放弃信仰;或只做某一个寺庙、某一个僧众的信徒,而置整个佛法于不顾

二、「依智不依识」:智是智能,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本来面目;识是差别、分别。学佛的人不以分别的知识去追求佛法,才能得到佛法的真髓;学佛的人应该运用智能去内证真理,才能获得解脱

三、「依义不依语」:信佛的人,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不应该在语言上嶊敲、计较。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的佛法只是劝诱初信或根基浅薄的人的方便法门;信仰真理,应该相信那究竟的一乘解脱之道

「四依止」是我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并且要切实去施行

(四)从寺庙的信仰到僧团的信仰

我们信仰佛教,不要呮做一个寺庙的信徒应该要做整个佛教僧团的信徒;不要只做某一个人的弟子,应该要做全僧团的弟子做为一个佛教徒,对任何一个寺院都应该要护持;凡僧团的任何事情,只要能力所及都应该尽心协助,应该爱护僧团如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本省各地寺庙林立,信徒众多常常看到一些在家信徒,走动于每一个寺庙之间比较僧众待他的热忱程度,有些甚至于拨弄是非使寺庙与寺庙之间感情不囷,这种情形都不是一个正信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信仰僧团,护持僧团才是佛弟子应有的责任。

(五)从杂乱的信仰到纯正的信仰

现在的信仰太复杂了也不管礼拜的对象是什么,他就这儿也烧香那里也拜拜,其实杂乱信仰就不能获得信仰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要杂信這个也信,那个也信心力不能集中,真正困难时就得不到帮助倒不如把身心归向三宝,让三宝统一我们的信仰不必见神就叩拜,逢廟就烧香应该要清化我们的信仰。

如果想学佛请看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通俗易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出家做和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