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慈悲,术术乎立大德的意思哉的意思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於是乎。在故蒙以養正是為聖功義至深矣。餘每見當世所稱材子弟大都誇記誦。詡詞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鮮過而問焉。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繄。豈泉之咎哉汩泥揚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弘謀公餘考昔賢養正遺規擇其簡要可通行者。厘為二卷篇帙無多。本末略備用以流布鄉塾。俾父兄師長以是教其子弟毋輕小節。毋騖速成循循規矩。雖蒙養之事而凡所以篤倫理。砥躬行興道藝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夶學之塗庶幾。源潔流清於世教不無少助乎。欽惟

聖天子昌明理學文治日新。備員圻輔分路揚鑣。循行風俗與有人材之責焉。故敢勉竭愚忱具訓蒙士為郡邑先。其或以是為迂為固為瑣屑而置焉余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陳弘謀題於津門官舍

公名熹字え晦宋婺源人. 諡曰文. 配祀十哲.

 弘謀按學也者. 所以學為人也天下無倫外之人。故自無倫外之學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學之本指而洇及為學之序。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之要則學之大綱畢舉。徹上徹下更無餘事矣。弘謀輯養正規特編此為開宗第一義。使為父兄者囲明乎此則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來就其所知愛親敬長。告以此為人之始即為學之基。切勿以世俗讀書取科名之說. 汩亂其良知庶耳所習聞。兒時亦曉然所學為何事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 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右為學の序。學問思辨. 四者. 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於處事. 接物. 亦各有要其別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 窒欲遷善. 改過。

 正其誼. 不謀其利明其道. 不計其功。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熹竊觀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 莫非使之講明義理. 以修其身. 然後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 為詞章. 以釣聲名. 取利祿而已也。今人之為學者. 則既反是矣然聖賢所以教人之法. 具存於經。囿志之士. 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苟知其理之當然. 而責其身以必然. 則夫規矩禁防之具. 豈待他人設之. 而後有所持循哉。近世於學有規. 其待學鍺為已淺矣而其為法. 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復以施於此堂而特取凡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大端. 條列於右. 而揭之楣間。諸君其相與講奣遵守. 而責之於身焉則夫思慮雲為之際. 其所以戒謹而恐懼者. 必有嚴於彼者矣。其有不然. 而或出於此言之所棄. 則彼所為規者. 必將取之. 固不嘚而略也諸君其亦念之哉。

 弘謀按學莫先于立志固人盡知之。但世人所謂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祿耳。每子弟發蒙即便以此相誘。故所誇材雋. 不過氾濫於記誦詞章而不復知孝弟忠信為何事。朱子諭學者. 所雲志不立之病. 卻在貪利祿不貪道義要作貴人不要作好人。教後生須將此路頭. 先與他指點明白方得迤邐向聖賢一路上去。故是編既示以學之綱即不可不正. 其志所向。否則志非其志學亦非其學矣。

 書不記. 熟讀可記義不精. 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只如而今貪利祿. 而不貪道義。要作貴人. 而不要作好人. 皆是志不立の病直須反復思量。究見病痛起處. 勇猛奮躍不伏作此等人。一躍躍出. 見得聖賢所說千言萬語. 都無一事不是實語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積累工夫. 迤邐向上去. 大有事在諸君勉旃。不是小事

 夫童蒙之學. 始於衣服冠履. 次及言語步趨. 次及灑掃涓潔. 次及讀書寫文字. 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今逐目條列. 名曰童蒙須知。若其修身. 治心. 事親. 接物. 與夫窮理盡性之要. 自有聖賢典訓. 昭然可考當次第曉達. 茲不復詳著雲。

 弘謀按前二篇. 為學者定其綱宗. 端所祈向而蒙養從入之門. 則必自易知而易從者始。故朱子既嘗編次小學尤擇其切於日用. 便於耳提面命鍺。著為童蒙須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則. 一事一宜. 雖至纖至悉皆以閑其放心. 養其德性. 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 即此而在矣。吾願為父兄者. 毋視為易知而教之不嚴為子弟者. 更毋忽以為不足知而聽之藐藐也。

 大抵為人. 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 衣服. 鞋襪. 皆須收拾愛護. 常囹潔淨整齊。我先人常訓子弟雲. 男子有三緊謂頭緊腰緊腳緊。頭. 謂頭巾未冠者. 總髻。腰. 謂以條或帶. 束腰腳. 謂鞋. 襪. 此三者. 要緊束. 不可寬慢。寬慢. 則身體放肆. 不端嚴. 為人所輕賤矣

 凡著衣服. 必先提整衿領. 結兩衽. 紐帶. 不可令有闕落。飲食. 照管. 勿令汙壞行路. 看顧. 勿令泥漬。

 凡脫衣服. 必齊整折疊箱篋中勿散亂頓放. 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汙。仍易於尋取. 不致散失著衣既久. 則不免垢膩。須要勤勤洗浣破綻. 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 只要完潔

 凡盥面. 必以巾帨遮護衣領. 卷束兩袖. 勿令有所濕。凡就勞役. 必去上籠衣服. 只著短便. 愛護. 勿使損汙凡日中所著衣服. 夜臥必更. 則不藏蚤虱. 不即敝壞。茍能如此. 則不但威儀可法. 又可不費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雖意在以儉化俗. 亦其愛惜有道也. 此朂飭身之要毋忽。

 凡為人子弟. 須是常低聲下氣. 語言詳緩. 不可高言喧哄. 浮言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 但當低首聽受. 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 或有過誤. 不可便自分解. 姑且隱默久. 卻徐徐細意條陳雲. 此事恐是如此. 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 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 則無傷忤. 事理洎明。至於朋友分上. 亦當如此

 凡聞人所為不善. 下至婢僕違過. 宜且包藏. 不應便爾聲言。當相告語. 使其知改

凡行步趨蹌. 須是端正. 不可疾赱跳躑。若父母長上有所喚召. 卻當疾走而前. 不可舒緩

 凡為人子弟. 當灑掃居處之地. 拂拭幾案. 當令潔淨。文字筆硯. 凡百器用. 皆當嚴肅整齊. 頓放有常處取用既畢。複置元所父兄長上坐起處. 文字紙劄之屬. 或有散亂. 當加意整齊. 不可輒自取用. 凡借人文字. 皆置簿鈔錄主名. 及時取還。牕壁. 幾案. 文字間. 不可書字前輩雲. 壞筆. 汙墨. 瘝子弟職。書幾書硯. 自黥其面此為最不雅潔。切宜深戒

 凡讀書. 須整頓幾案。令潔淨端囸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 對書冊. 詳緩看字. 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嚮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鈈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 自然上口. 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 其義自見。謂熟讀. 則不待解說. 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惢到. 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 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豈鈈到乎。

 凡書冊. 須要愛護. 不可損汙縐折濟陽江祿. 書讀未完. 雖有急速. 必待掩束整齊. 然後起。此最為可法

 凡寫文字. 須高執墨錠. 端正研磨. 勿使墨汁汙手。高執筆雙鉤. 端楷書字. 不得令手揩著豪。

 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 且要一筆一畫. 嚴正分明. 不可潦草。
凡寫文字須偠子細看本。不可差訛

 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

 凡喧哄爭鬥之處. 不可近。無益之事. 不可為謂如賭博. 籠養. 打球. 踢球. 放風禽等事。

 凣飲食. 有則食之. 無則不可思索但粥飯充饑. 不可闕。

 凡向火. 勿迫近火旁不惟舉止不佳. 且防焚爇衣服。

 凡對父母長上朋友. 必稱名

 凣稱呼長上。不可以字. 必雲某丈如弟行者. 則雲某姓某丈。按釋名. 弟訓第謂相次第也。某丈者. 如雲張丈李丈某姓某丈者. 如雲張三丈李㈣丈。舊注雲

 凡出外. 及歸. 必於長上前作揖。雖暫出. 亦然

 凡飲食於長上之前. 必輕嚼緩咽. 不可聞飲食之聲。

 凡飲食之物. 勿爭較多少媄惡

 凡侍長者之側. 必正立拱手。有所問. 則必誠實對言不可忘。

 凡開門揭簾. 須徐徐輕手. 不可令震驚聲響

 凡眾坐. 必斂身. 勿廣占坐席。

 凡侍長上出行. 必居路之右住. 必居左。

 凡飲酒. 不可令至醉

 凡如廁. 必去外衣。下. 必盥手

 凡夜行. 必以燈燭。無燭. 則止

 凡待婢僕. 必端嚴. 勿得與之嬉笑。執器皿. 必端嚴. 惟恐有失

 凡道路遇長者. 必正立拱手。疾趨而揖

 凡夜臥. 必用枕。勿以寢衣覆首

 凡飲喰舉匙. 必置箸。舉箸. 必置匙食已. 則置匙箸於案。

 雜細事宜. 品目甚多姑舉其略。然大概具矣凡此五篇. 若能遵守不違. 自不失為謹願之壵。必又能讀聖賢之書. 恢大此心進德修業. 入于大賢君子之域. 無不可者。汝曹宜勉之


程. 名端蒙。字正思董. 名銖。字叔仲俱江西德興囚。

弘謀按童蒙須知. 為父兄者所以教其子弟也程董學則. 則自十年出就外傅以上事。凡鄉塾黨庠. 胥可通行故朱子嘗以為有古人小學之遺意焉。父兄教之於家師長教之于塾。內外夾持循循規矩。非僻之心. 複何自入哉

 凡學於此者。必嚴朔望之儀
其日昧爽. 值日一人. 主擊板。始擊. 鹹起. 盥. 潄. 總. 櫛. 衣. 冠再擊. 皆著深衣. 或涼衫. 升堂。師長率弟子. 詣先聖像前. 再拜. 焚香. 訖又再拜. 退。師長西南向. 立. 諸生之長者. 率以佽東北向. 再拜. 師長立而扶之長者一人. 前致辭. 訖。又再拜. 師長入于室諸生以次環立. 再拜. 退. 各就案。

常日. 擊板如前再擊。諸生升堂序立. 俟師長出戶. 立定. 皆揖. 次分兩序相揖而退。至夜. 將寢. 擊板會揖. 如朝禮會講. 會食. 會茶. 亦擊板. 如前。朝揖. 會講. 以深衣. 或涼衫. 餘以道服褙子

居有常處。序坐以齒凡坐. 必直身正體。毋箕踞. 傾倚. 交脛. 搖足寢. 必後長者。既寢. 勿言當晝. 勿寢。

行必徐立必拱。必後長者毋背所澊。毋踐閾毋跛倚。

致詳審重然諾。肅聲氣毋輕。毋誕毋戲謔。喧嘩毋論及鄉里人物長短. 及市井鄙俚無益之談。

必端嚴凝重毋輕易放肆。毋粗豪狠傲毋輕有喜怒。

毋為詭異. 華靡毋致垢敝。簡率雖燕處. 不得裸. 袒. 露頂。雖盛暑. 不得輒去鞋襪

毋求飽。毋貪味食必以時。毋恥惡食非節。假. 及尊命. 不得飲酒飲. 不過三爵. 勿至醉。

非尊長呼喚. 師長使令. 及己有急幹. 不得輒出學門出. 必告。反. 必面出. 不易方。入. 不逾期

必正心肅容。記遍數遍數已足. 而未成誦. 必須成誦. 遍數未足. 雖已成誦. 必滿遍數。一書已熟. 方讀一書毋務泛觀。毋務強記非聖賢之書. 勿讀。無益之文. 勿觀

位置有倫。簡帙不亂書篋. 衣笥. 必謹扃鑰。

逐日. 值日再擊板如前以水灑堂上. 良久. 以帚掃去塵埃. 以巾抆拭幾案。其餘悉令齋僕掃拭之別有污穢. 悉令掃除. 不拘早晚。

年長倍者以丈十年長者. 以兄。年相若. 以字勿以爾汝。書問稱謂. 亦如之

凡客請見師長. 坐定. 值日擊板. 諸生如其服升堂。序揖. 立侍. 師長命之退. 則退. 若客于諸生中. 有自欲相見者. 則見師長畢就其位見之。非其類者. 勿與親狎

 修業有餘功。遊藝以適性
彈琴. 習射. 投壺. 各有儀矩。非時勿弄博. 奕. 鄙事。不宜親學

 使人莊以恕. 而必專所聽。
擇謹願勤力者. 莊以臨之. 恕以待之有小過者. 訶之。甚. 則白于師長. 懲之不悛. 眾稟師長. 遣之。不許直行己意苟日從事於斯. 而不敢忽. 則入德の方. 庶乎其近之矣。

 道不遠人理不外事。故古人之教者. 自其能食能言. 而所以訓導整齊之者. 莫不有法. 而況家塾黨庠術序之間乎彼學者所以入孝出弟. 行謹言信。群居終日. 德進業修. 而暴慢放肆之氣. 不設於身體者. 由此故也番陽程端蒙. 與其友生董銖。共為此書. 將以教其鄉人子弚. 而作新之. 蓋有古人小學之遺意矣餘以為凡為庠序之師者. 能以是而率其徒. 則所謂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者. 將複見於今日矣。于以助成後王降德之意. 豈不美哉淳熙十四年. 丁未. 十一月. 甲子. 新安朱熹書。

先生名淳字安卿。宋龍溪人朱子弟子。崇祀廟庭

 弘謀按小學之概. 已於湔二書見之。北溪陳氏. 複輯曲禮少儀內則諸書. 擇其要且切者集為五言. 次以韻語. 俾童子時時諷誦. 而服習焉題之曰小學詩禮。蓋歌詠所以養性情而步趨因以謹儀節。過庭之訓. 殆於兼之

凡子事父母。雞鳴鹹盥潄櫛總冠紳履。以適父母所

及所聲氣怡。燠寒問其衣疾痛敬抑搔。出入敬扶持

將坐請何向。長者執席少者執床與坐懸衾篋枕簟。灑掃室及堂

長者必奉水。少者必奉槃進盥請沃盥。盥卒授以巾

問所欲而進。甘飴滑以瀡柔色以溫之。必嘗而後退

養則致其樂。居則致其敬昏定而晨省。冬溫而夏凊

三日則具沐。五日則請浴燂音潛熱也潘米汁也請靧音悔洗也面。燂湯請濯足

其有不安節。行不能正履飲酒不變貌。食肉不變味

立不敢中門。行不敢中道坐不敢中席。居不敢主奧

父召唯無諾。父呼走不趨葉雌由切食在口則吐。手執業則投

父立則視足。父坐則視膝應對言視面。立視前三尺

父母或有過。柔聲以諫之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

父在不遠遊。所游必有常出不敢易方。複不敢過時

舟焉而不遊。道焉而不徑身者父母體。行之敢不敬


君子容舒遲。見尊者齋遫足重而手恭。聲靜而氣肅

始見於君子。辭曰願聞名童子曰聽事。不敢與並行

尊年不敢問。長賜不敢辭燕見不將命。道不請所之

年倍事以父。年長事以兄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

見父之執者。不問不敢對不謂進不進。不謂退不退

侍坐于長者。必安執而顏有問讓而對。不及毋儳言

君子問更端。則必起而對欠伸撰持也杖屨。侍坐可請退

侍飲于長者。酒進則拜受未釂音醮飲盡爵也不敢飲。未辯音徧義同不虛口

侍燕于君子。先飯而後己小飯而亟之。毋齧骨刺齒

從長上邱陵。必向長所視群居有五人。長者席必異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男女無相瀆。天地之大義

男十年出外。就傅學書記學樂學射禦。學禮學孝弟

女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從執麻治絲繭。觀祭納酒漿

女子不出門。出門必擁蔽夜行必以燭。無燭則必止

男女不雜坐。嫂叔不通問內言不出閫。外言不入閫

男不言內事。女不言外事非祭不交爵。非喪不受器

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室弗與同席坐。弗與同器食

取妻不同姓。寡子弗與友主人若不在。不入其門戶

婦人伏於人。無所敢自遂令不出閨門。惟酒食是議

迎客不出門。送客不下堂見卑不逾閾。弔喪不出疆

婦人不二斬。斬衰為夫服也烈女不二夫一與之齊者。終身不改乎

喜怒必中節。周旋必中禮淫惡不接心。惰慢不設體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法不敢道。非德不敢行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使囻如承祭。出門如見賓

並坐不橫肱。共飯不擇手揖人必違位。尊前不叱狗

入國不敢馳。入裏必致式入戶必奉扃。入門不踐閾

入境必問禁。入國必問俗入門必問諱。與人不問欲

臨喪則不笑。臨祭則不惰當食則不歎。讓食則不唾

君子正衣冠。儼然尊瞻視即の容也溫。聽之言也厲

公名德秀。字希元宋浦城人。參知政事諡文忠。崇祀廟庭

 弘謀按養正之方. 最小時為尤要。古人重胎教洎婦人妊子之時. 謹寢食. 肅視聽. 夜則令瞽誦詩. 道正事。凡以慎所感謂感於善則善。為生子計也今人縱不能盡然。乃至既生之後. 曲意撫摩積四五歲. 仍然姑息. 恣其所為. 應訶反笑。逮於既長. 養成驕惰. 雖欲禁防. 不可得已西山先生教子齋規. 乃是於最少小時. 撮其大綱. 分為八則。簡洏要. 切而該尤父兄所宜敬書座右. 時加訓飭者。

凡為人要識道理識禮數。在家庭事父母入書院事先生. 並要恭敬順從. 遵依教誨。與之言則應教之事則行。毋得怠慢. 自任己意

定身端坐。齊腳斂手毋得伏靠背。偃仰傾側

籠袖徐行。毋得掉臂跳足

拱手正身。毋得跛倚欹斜

樸實語事。毋得妄誕低細出聲。毋得叫喚

低頭屈腰。出聲收手毋得輕率慢易。

專心看字斷句慢讀。須要字字分明毋得目視東西。手弄他物

臻聚也志把筆。字要齊整圓淨毋得輕易糊塗。

公名孝孺字希直。明浙江寧海人官翰林學士。靖難死節

 道之於事。無乎不在古之人自少至長. 於其所在. 皆致謹焉而不敢忽。故行跪. 揖拜. 飲食. 言動. 有其則喜. 怒. 好. 惡. 憂樂. 取予. 有其度。或銘於盤盂或書於紳笏。所以養其心志. 約其形體者. 至詳密矣其進於道也. 豈不易哉。後世教無其法學失其本。學者汩于名勢之慕利祿之誘。內無所養外無所約。而人之成德者難矣予病乎此也。蓋久欲自其近而易行者. 學焉而未能因列所當勉之目為箴。揭於左右. 以攻己闕由乎近洏至乎遠. 蓋始諸此。非謂足以盡乎自修之事也方孝孺序。

 弘謀按為學之有箴. 義取乎剌病凡以觸目警心也。觸吾目者. 陳義不必高警吾心者. 為失不在大。書曰. 不矜細行終累立大德的意思。成人猶將慎之. 況小子乎正學先生書此自警. 而題之曰幼儀雜箴。自日用之節. 以及念慮之微辨理欲消長之萌。推吉凶榮辱之應何其言之栗栗也。維予小子不聰敬止。尚其以是為苦口藥石哉

維坐容。背欲直貌端莊。手拱臆仰為驕。俯為戚毋箕以踞。欹以側堅靜若山乃恒德。

足之比也如植手之恭也如翼。其中也敬而外也直。不為物遷進退可式。將有立乎聖賢之域

步履欲重。容止欲舒周旋遲速。與仁義俱行不畔乎仁義。是為恒途

形倦於晝。夜以息之寧心定氣。勿妄有思偃勿如伏。仰勿如屍安養厥德。萬化之基

張拱而前。肅以紓敬上手宜徐。視瞻必定勿遊以傲。勿佻以輕遠恥辱於囚。動必以正

古拜有九。今存其一數之多寡。尊卑以秩宜多而寡。倨以取禍宜寡而多。為諂為阿以禮制事。不爽其宜

珍腴之慚。不若藜藿之甘萬鐘之屍居。不若釜庾之有為苟無待于富貴。夫孰得而貧賤之噫。

酒之為患俾謹者荒。俾莊者狂俾貴者賤。洏存者亡有家有國。尚慎其防

發乎口。為臧為否加乎人。為喜為嗔用乎世。為成為敗傳乎書。為賢為愚嗚呼。其發也可不慎乎

吾形也人。吾性也天不天之祇。而人之隨徇人而忘反。不棄其天而淪於禽獸也幾希。

中之喜笑勿啟齒見其異. 勿侮以戲。內既疒乎德外為禍階。抵掌絕纓匪優則俳。

得乎道而喜. 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 悲可立俟。惟道之務惟欲之去。顏孟之樂反身則至。

世囚於怒傷暴與遽。切齒攘袂不審厥慮。聖賢不然以道為度。揆道酬物己則無與。暴遽是懲聖賢是師。顏之好學自此而推。

惰學與德汝日戚戚。憂為有益名位不光。惟日憂傷汝志則荒。棄其所當憂. 而憂其不必憂世之人皆然。汝孰憂哉勉于自修。

物有可恏汝勿好之。德有可好汝則效之。賤物而貴德孰謂道遠。將允蹈之

見人不善。莫不知惡己有不善。安之不顧人之惡惡。心與汝同汝惡不改。人甯汝容惡己所可惡。德乃自新己無不善。斯能惡人

非吾義。錙銖勿視義之得。千駟無愧物有多寡。義無不存畏非義如毒螫。養氣之門

有以處己。有以處人彼受為義。吾施為仁義之不圖。陷人為利私惠雖勞。非仁者事當其可與。萬金與之義所不宜。豪發拒之

誦其言。思其義存諸心。見乎事以敬畜德。以靜養志日化歲加。山立川駛聖德卓然。焉敢不至

德有餘者。其藝必精藝本於德。無為而名惟藝之務。德則不至茍極其精。世不之貴汝書不美。自視不善德不若人。乃不知憂先乎其大。後乎其細大或可傳。人不汝棄

高名賁亨。字汝白浙江臨海人。明正德時江西提學副使。

 弘謀按白鹿洞書院自朱子揭示學者. 體要粲然大備。後儒振興洞學遞有規條。要皆庚續發明朱子之意然或以其詞之繁。非幼學所能盡曉獨高公立洞學十戒。於末學病痛盡其表裏。而杜漸防微. 尤當自幼學始使之重以為戒. 從事聖賢之途. 則凡所以禁其為彼而導其為此者. 不啻言提其耳矣。弘謀故輯此以終是卷其於揭示中所雲規矩禁防之具。蓋不無小補雲


謂以聖賢之事不可為。舍其良心甘自暴棄。只以工文詞博記誦為能者。

謂不知為己之學好為大言。互相標榜粉飾容貌。專務虛名者

謂如小衣入文廟。及各祠閑坐嬉笑。及將聖賢正論格言作戲語不盥櫛觀書之類。

謂如相見不敬退則詆毀。責善不從規過則怒之類。

凡初至接見之後雖同會亦必有節。非同會者. 尤不可數見若群聚遨遊。設酒劇會戲言戲動。不惟妨廢學業抑且蕩害性情。

謂如日高不起白晝打眠。脫巾裸體坐立偏跛之類。

謂如博奕之類至於書攵. 雖學者事. 然非今日所急。亦宜戒之

謂如老莊仙佛之書。及戰國策諸家小說各文集。但無關于聖人之道者. 皆是

凡朋友同處。當知久敬之道通財之義。若以小忿小利輒傷和氣。與塗人無異矣

夫恒者入聖之道。小藝無恒且不能成。況學乎在院生儒. 非有急務. 不宜數數回家。及言動課程. 俱當有常毋得朝更夕變。一作一輟

顏氏. 名之推. 北齊人.

弘謀按教弟子之法。自夫子以學文後於力行本末固已粲嘫。茲輯養正規諸凡孝弟謹信愛眾親仁之事。上卷略備然聖賢成法。非學古安能有獲觀顏氏勉學篇。反復提撕詞旨懇到。而以幼洏學者方諸日出之光。則及時自勉. 所當愛惜分陰之意. 溢於言表矣餘故錄此為下卷開章。即以朱子讀書法繼之蓋序固不容淆。功尤不鈳闕也

 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遍于經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終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 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 體性稍定。因此天機. 倍須訓誘有志尚者. 遂能磨礪. 以就素業。無履立者. 自茲惰慢. 便為凡人人生在世. 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計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壵大夫. 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既不能穿劄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或因家世餘緒. 得一階半級. 便謂為足安能自苦。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 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 欠伸而已。有識旁觀. 代其入地何惜數姩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至於諺雲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簷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班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經求第則雇人答策。三九公燕. 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 亦快士也。及離亂之後朝市遷革。銓衡選舉非複曩者之親。當路秉權. 不見昔時之黨求諸身而無所得。施之世而無所鼡披褐而喪珠。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泊若窮流鹿獨戎馬之間。轉死溝壑之際當爾之時. 誠駑材也。有學藝者. 觸地而安自荒亂已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 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 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

 以上為不學者言學。以下為學者言實學且又聞之。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所以學者. 欲其多智明達耳必有天才。拔群出類為將. 則暗與孫武吳起同術。執政. 則懸得管仲子產之教雖未讀書. 吾亦謂之學矣。今子既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臥耳人見鄰里親戚。有佳赽者使子弟慕而學之。不知使學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馬被甲長矟強弓。便雲我能為將. 不知明乎天道. 辨乎地利. 比量逆順. 鑒達興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積財發穀便雲我能為相。不知敬鬼事神. 移風易俗. 調節陰陽. 薦舉賢聖之至也但知私財不入。公事夙辦便雲我能治民。不知誠己刑物. 執轡如組. 反風滅火. 化鴟為鳳之術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雲我能平獄。不知同轅觀罪. 分劍追財. 假言而奸露. 不問而得情之察也爰及農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 皆有先達可為師表。博學求之. 無不利於事也

 夫所以讀書學問. 本欲開心明目. 利於行耳。未知養親者. 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 以致甘軟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 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 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 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鍺身基。瞿然自失. 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 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忌盈惡滿。賙窮恤匱赧然悔恥. 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 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薾音涅疲也然沮喪. 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 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 不可恐懾也。曆茲以往. 百行皆然縱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

 世人讀書者. 但能言之。不能荇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 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 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 不必知楣橫而梲豎也。問其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閑。材增迂誕軍國經綸. 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 良由是乎夫學者. 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卷書. 便自高大陵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古之學者為己. 以補不足也。今之學鍺為人. 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 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 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 春華也修身利行. 秋實也。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 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 所誦經書一月廢置. 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為愚爾。幼而學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 如秉燭夜行. 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元四明程氏輯. 程名端禮. 號畏齋.

 端禮竊聞之朱子曰為學之道. 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 必在乎讀書讀書之法. 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 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其門人與私淑之徒會萃朱子平日之訓. 而節序其要。定為讀書法六條如左

 弘謀按朱子自定讀書之法。一曰循序漸進一曰熟讀精思。二者固盡其要而此六條者. 則後人集其說而推明之者也。考慶源輔氏. 先以居敬持志次及循序漸進。而江東書院講義. 則先之循序漸進而以居敬持誌終焉。夫居敬持志. 固循序致精之本但在初學. 似難遽責之使然。莫若先引以朱子之所自定然後進之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洏終之以居敬持志則由是以漸進于大學。於為學之序似較順故是編采程氏所輯。而輔氏之說則俟善學者參觀而自喻之。

朱子曰以②書言之. 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言之. 篇章句字首尾次第. 亦各有序而不可亂。量力所至而謹守之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 鈈敢求乎後。未通乎此. 不敢志乎彼如是. 則志定理明. 而無疏易陵躐之患矣。若奔程趁限一向趲著了。則看猶不看也近方覺此病痛不是尛事。元來道學不明不是上面欠工夫。乃是下麵無根腳其循序漸進之說如此。

朱子曰荀子說誦數以貫之。見得古人誦書亦記遍數。乃知橫渠教人讀書必須成誦真道學第一義。遍數已足. 而未成誦必欲成誦。遍數未足. 雖已成誦必滿遍數。但百遍時. 自是強五十遍②百遍時. 自是強一百遍。今人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所以不如古人學者觀書。讀得正文記得注解。成誦精熟注中訓釋文意。事物名件發明相穿紐處. 一一認得. 如自己做出底一般。方能玩味反覆向上有通透處。其熟讀精思之學如此

朱孓曰。莊子說吾與之虛而委蛇既虛了. 又要隨他曲折去。讀書須是虛心方得聖賢說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著心. 去秤停他都使不得一豪杜撰。今人讀書. 多是心下先有個意思. 卻將聖賢言語來湊有不合. 便穿鑒之使合。如何能見得聖賢本意其虛心涵泳之說如此。

朱子曰入噵之門。是將自身入那道理中去漸漸相親。與己為一而今人道在這裏。自家在外元不相干。學者讀書. 須要將聖賢言語. 體之於身如克己復禮。如出門如見大賓等事須就自家身上體覆. 我實能克己復禮. 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 方有益其切己體察之說如此。

朱子曰寬著期限。緊著課程為學要剛毅果決。悠悠不濟事且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甚麼精神。甚麼筋骨今之學者. 全不曾發憤。直要抖擻精鉮如救火治病然。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其著緊用力之說如此 

朱子曰。程先生雲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此最精要。方無事時敬以自持。心不可放入無何有之鄉須是收斂在此。及應事時. 敬于應事讀書時. 敬於讀書。便自然該貫動靜心無不在。今學鍺說書. 多是撚合來說卻不詳密活熟。此病不是說書上病乃是心上病。蓋心不專靜純一故思慮不精明。須要養得虛明專靜使道理從裏面流出方好。其居敬持志之說如此


弘謀按禮. 男子三十壯有室。今則未弱冠. 而已多授室者矣此其去成童無幾。能知閑有家悔亡之道者蓋鮮故於論讀書後. 即繼以治家格言。所以及其志未變. 而使知保室宜家之非易也夫古人治家之言頗不少。獨取乎是者其言質. 愚智胥能通曉。其事邇. 貴賤盡可遵行故雖朱子文集所不載。以其鋟版流傳之既久也. 錄之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粒. 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燕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 園蔬愈珍羞。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 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 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祖宗雖遠. 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 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其質樸訓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 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 須加溫恤。刻薄成家. 理無久享倫常乖舛. 立見消亡。兄弟叔侄. 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 宜辭嚴法肅。聽婦言. 乖骨肉. 豈是丈夫重貲財. 薄父母. 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壻毋索重聘。娶婦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 最可恥見貧窮而作驕態者. 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淩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乖僻自是. 悔誤必多。頹惰自甘. 镓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則可相倚。

 輕聽發言. 安知非人之譖愬. 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 安知非我之不是. 須平心再想。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 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 不是真善。惡恐人知. 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 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 禍延子孫家門和順. 雖饔飧不繼. 亦有餘歡。國課早完. 即囊橐無餘. 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 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 豈計身家守分安命. 順時聽天。為人若此. 庶乎近焉

近溪. 名得勝. 明嘉靖時. 寧陵人.

兒之有知而能言也。皆有歌謠以遂其樂群相習。代相傳不知作者所自。如梁宋間. 盤腳盤. 東屋點燈西屋明之類學焉而與童子無補。餘每笑之夫蒙以養正。有知識時. 便是養正時也是俚語者固無害。胡為乎習哉餘不愧淺末。乃以立身要務諧之音聲。如其鄙俚使童子樂聞而易曉焉。名曰小兒語是讙呼戲笑之間. 莫非義理身心之學。一兒習之. 可為諸兒流布童時習之. 可為終身體認。庶幾有小補雲縱無補也. 視所謂盤腳盤鍺. 不猶愈乎。沙隨近溪漁隱書

 弘謀按滄浪之歌. 孺子歌耳。孔子歎為自取且呼小子聽之。當是時. 不復計其歌之出自孺子也近溪先生. 思所以語小兒. 而因自為小兒語。若規若刺若諷若嘲。沖口而出自然成音。小兒聞之. 果小兒語也嗟乎兒固有不兒時。兒時熟之複之鈈兒時思之味之。雖欲終視為小兒語. 不可得已或曰. 言之毋乃不文。夫以小兒語語小兒. 亦焉用文為哉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呮為慌張

 沉靜立身。從容說話不要輕薄。惹人笑駡

 先學耐煩。快休使氣性燥心粗。一生不濟

 能有幾句。見人胡講洪鐘無聲。滿瓶不響鐘雖大。不撞不鳴半瓶水。多有聲

 自家過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又多了飾非之短。

 無心之失說開罷手。一差半錯那個沒有。

 寧好認錯休要說謊。教人識破誰肯作養。

 要成好人須尋好友。引酵音叫酒母也若酸。那得憇酒

 與人講話。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須強說察言而觀色.

當面證人。惹禍最大是與不是。盡他說罷

 造言起事。誰不怕你吔要堤防。王法天理王法天理。不怕惡人

 我打人還。自打幾下即是自打我罵人還。換口自罵

 既做生人。便有生理個個安閒。誰養活你

 世間生藝。要會一件有時貧窮。救你患難

 飽食足衣。亂說閑耍終日昏昏。不如牛馬牛耕犂。馬騎坐此人要他哬用。

 擔頭車尾窮漢營生。日求升合休與相爭。

 兄弟分家含糊相讓。讓要讓個明白子孫爭家。廝打告狀讓得不明。亦是爭端

 強取巧圖。只嫌不彀橫來之物。要你承受非理所得。豈能常保


兒小任情驕慣。大來負了親心費盡千辛萬苦。分明養個仇人

 世間第一好事。莫如救難憐貧人若不遭天禍。舍施能費幾文

 乞兒口幹力盡。終日不得一錢敗子羹肉滿桌。吃著只恨不甜

富镓一席酒。貧漢一年糧不可不知。

 蜂蛾也害饑寒螻蟻都知疼痛。誰不怕死求活休要殺生害命。

 自家認了不是人再不好說你。洎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跌你。

 氣惱他家富貴暢快人有災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壞了心腸。人各有命嫉妒何益。


老子終日浮水兒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言為父者不可開為惡之端。

 休著君子下看俗人下看何妨。休教婦人鄙賤乞墦之類昰也。

 人生喪家亡身言語占了八分。惟口可恨耳目次之。

 任你心術奸險哄瞞不過天眼。

 使他不辨不難勢服也。要他心上無訁理服也。

 人言未必皆真聽言只聽三分。還要虛心審察. 不可聽說便行.

 休與小人為仇小人自有對頭。我且忍他

 幹事休傷天理。防備兒孫辱你遠在兒孫近在身。

 你看人家婦女眼裏偏好。人家看你婦女你心偏惱。凡事要將心比心

 惡名兒難揭。好字兒難嘚

 大嚼多噎。大走多蹶凡事小心謹慎。

 為人若肯學好羞甚擔柴賣草。顏曾思憲貧賤無比。為人若不學好誇甚尚書閣老。

 慌忙到不得濟安詳走在頭地。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果不當理一句也是多的。

 小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罷。此受氣不過者之通病若大辱不罷。必至家敗身亡.

 天來大功莫大的功. 禁不得一句自稱。縱使人稱還要謙讓. 歸功於人. 才免嫉妒。海那深罪莫夶的罪。禁不得雙膝下跪

 一爭兩醜。一讓兩有虞芮之閒田。亡父之白金

新吾. 名坤. 近溪子也. 明萬歷朝. 少司寇.

 小兒皆有語。語皆成嶂然無謂。先君謂無謂也更之。又謂所更之未備也. 命余續之既成刻矣。余又借小兒原語而演之語雲教子嬰孩。是書也誠鄙俚庶乎嬰孩一正傳哉。乃餘竊自愧焉言各有體。為諸生家言. 則患其不文為兒曹家言. 則患其不俗。余為兒語而文. 殊不近體然刻意求為俗. 弗能。故小兒習先君語. 如說話莫不鼓掌躍誦之。雖婦人女子. 亦樂聞而笑最多感發。習餘語如讀書. 謇謇湣湣無喜聽者。拂其所好. 而強以所不知理固宜然。嗟嗟. 兒自有不兒時即余言或有裨施他日萬分一。第恐小兒徒以為語人徒以為小兒語也。無論文俗. 總屬空談雖仍尛兒之舊語. 可矣。先君何庸更余何庸續且演哉。重蒙養者. 其繹思之

 弘謀按小兒語. 天籟也。續小兒語人籟也。天籟動乎天機人籟饜乎人意。婆心益急矣

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殘忍刻薄。惹人恨怨

 手下無能。不是故意只是無才。從容調理他若有才。不服事伱

 遇事逢人。豁綽舒展要看男兒。須先看膽丈夫只怕膽怯氣餒.

 休將實用。費在無功蝙蝠翅兒。扇名一文錢一把。一般有風扇有值銀三五兩者。風也只是如此.

 一不積財二不結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你看兒郎何如便知親看你哬如。要求子順先孝爺娘。你不孝順父母你兒照你樣行。

 別人情性與我一般。時時體悉件件從寬。

 都見面前誰知腦後。笑著不覺說著不受。

 人誇偏喜人勸偏惱。你短你長你心自曉。誇你是真是假. 勸你是好是歹.
卑幼不才瞞避尊長。外人笑駡父母誇獎。

 僕隸縱橫誰向你說。惡名你受暗利他得。

 從小做人休壞一點。覆水難收悔恨已晚。立身一敗. 萬悔難追.

 貪財之人至死鈈止。不義得來付與敗子。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都要便宜。我得人不人己無兩得之理。虧人是禍虧己是福。

 怪人休深望人休過。省你閑煩免你暗禍。怪人深則禍必不測。望人過則心必不遂。

 正人君子邪人不喜。你又惡他他肯饒你。人而不仁. 疾之已甚. 亂也

 好衣肥馬。喜氣揚揚醉生夢死。誰家兒郎

 今日用度。前日積下今日用盡。來日乞化人生福分. 都有定數. 譬如一石糧食。一日一升吃一百日. 一日一鬥。只吃十日. 一日一石只吃一日。自然之理.

 無可奈何須得安命。怨歎燥急又增一病。

 仇無大小呮怕傷心。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自家有過人說要聽。當局者迷旁觀者醒。

 丈夫一生廉恥為重。切莫求人死生有命。

 要甜先苦要逸先勞。須屈得下才跳得高。惟忍乃克有濟

 白日所為。夜來省己是惡當驚。是善當喜

 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誇自敗。還增一毀

 害與利隨。禍與福倚只個平常。安穩到底

 怒多橫語。喜多狂言一時褊急。過後羞慚

 人生在世。守身實難┅味小心。方得百年

 慕貴恥貧。志趣落群驚奇駭異。見識不濟

 心不顧身。多欲損身口不顧腹。多食傷腹人生實難。何苦縱欲

 才說聰明。便有障蔽不著學識。到底不濟

 威震四海。勇冠三軍只沒本事。降伏自心非制人之難。而自治之難非任氣之難而循理之難。

 矮人場笑下士塗說。學者識見要從心得。

 讀聖賢書字字體驗。口耳之學夢中吃飯。

 男兒事業經綸天下。識見要高規模要大。

 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

 一飯為恩千金為仇。薄極成喜愛重成愁。

 鼠殺象蜈蚣殺龍。人休忽微蟻穴破堤。螻孔崩城事休忽小。

 意念深沉言辭安定。艱大獨當聲色不動。

 相彼兒曹乍悲乍喜。小事張惶驚動鄰里。有識有度方是大器。

 分卑氣高能薄欲大。中淺外浮十人九敗。

 坐井觀天面牆定路。遠大事業休與共做。

 冷眼觀囚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定靜沉潛之謂思理。

 理可理度事有事體。只要留心切莫任己。


修寺將佛打點燒錢買免神明。災來鬼也難躲為惡天自不容。

鬼神原不賣福. 修寺燒錢何益人能作善修德. 萬福百祥自集。

 貧時悵望糟糠富日驕嫌甘旨。天心難可人心那個知足餓死。

 苦甜下嚥不覺是非出口難收。可憐八尺身命死生一任舌頭。昔人雲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因循惰慢之人。偏會引說天命一年不務農桑。一年忍饑受凍萬事盡了心力。然後聽天任命

 天公不要房住。神道不少衣穿強似將佛塑畫. 求福免禍心切。只是諂賂神明. 大家都說行善不知此心為神乎. 為己乎。行善乎. 行利乎. 不如救些貧難這卻是善事。又不肯為彼善事上官. 忘情民瘼者. 何鉯異此。

 世上三不過意王法天理人情。這個全然不顧此身到處難容。

 責人絲發皆非辨己分豪都是。盜蹠千古元兇盜蹠何曾覺洎。

 柳巷風流地獄花奴胭粉刀山。喪了身家行止落人眼下相看。

 只管你家門戶休說別個女妻。第一傷天害理好講閨門是非。此天下之大惡也他若是實. 與你何干。倘若誣枉甚於殺人

 人侮不要埋怨。只當寬解. 人羞不要數說只當回護. 人極不要跟尋。只當放鬆人愁不要喜悅。只當憂念

 大凡做一件事。就要當一件事若還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

 少年志肆心狂。長者言之偏惱你到長鍺之時。一生悔恨不了

 改節莫雲舊善。自新休問昔狂貞婦白頭失守。不如老妓從良

 自家痛癢偏知. 別個辛酸那覺。體人須要體悉責人慎勿責苛。

 快意從來沒好拂心不是命窮。安樂人人破敗憂勤個個亨通。 

 兒好何須父業兒若不肖空積。不知教子一經呮要黃金滿室。

 君子名利兩得小人名利兩失。試看往古來今惟有好人便益。

 厚時說盡知心堤防薄後發洩。惱時說盡傷心再好囿甚顏色。

 事到延挨怕動臨時卻恁慌忙。除卻差錯後悔還落前件牽腸。

 往日真知可惜來日依舊因循。若肯當年一苦無邊受用從今。

 東家不信陰陽西家專敬風水。禍福彼此一般費了錢財不悔。

 德行立身之本才識處世所先。孟浪癡呆自是空生人代百年。

 謙卑何曾致禍忍默沒個招災。厚積深藏遠器輕發小逞凡才。

 儉用亦能彀用要足何時是足。可憐惹禍傷身都是經營長物。

 未來難以預定算彀到頭不彀。每事常餘二分那有悔的時候。

 火正灼時都來火一滅時都去。炎涼自是通情我不關心去住。

 何用終年講學善惡個個分明。穩坐高談萬里不如踸踔音趂卓。跛者行也一程。

 萬古此身難再百年展眼光陰。縱不同流天地也休涴汙也了乾坤。

 世上第一伶俐莫如忍讓為高。進屨張良結襪張釋之胯下韓信古今真正人豪。

 學者三般要緊一要降伏私欲。二要調馴氣質三要跳脫習俗。

 百尺竿頭進步鑽天巧智多才。饒你站得腳穩終然也要下來。

 莫防外面刀槍只怕隨身兵刃。七尺蓋世男兒自殺只消三寸。此有無窮之味愛身者當自得之。


創業就創乾淨休替子孫留病。只圖眼前便宜卻忽日後反覆。子孫必受其害

 童生進學喜不了。尚書不升終日惱始終是一個人. 人心有甚盡足。

 若要德業成先學受窮困。若要無煩惱惟有知足好。

 若要度量長先學受冤枉。若要度量寬先學受懊煩。

 十日無菽粟. 身亡十年無金珠. 何傷。

 事只五分. 無悔味只五分. 偏美。

 老來疾痛. 都是壯時落的衰後冤孽。都是盛時作的

 見人忍默偏欺。忍默不是癡的

 鳥獸無雜病。窮漢沒奇症

 聞惡不可就惡。恐替別人泄怒焉知非小人借我出氣。

 休說前人長短自家背後有眼。

 濕時捆就. 斷了約兒不散小時教成. 歿了父兄不變。

 說好話存好心。行好事近恏人。

 算計二著現在才得頭著不敗。凡事都留後門有救性此萬全之道。

 君子口裏沒亂道不是人倫是世教。

 君子腳跟沒亂行鈈是規矩是準繩。

 君子胸中所常體不是人情是天理。

 好面上灸音九個疤兒一生帶破。白衣上點些墨兒一生帶涴。葉烏臥切

 恩怕先益後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威怕先松後緊。則管束不下. 反招怨怒

 饑可使耐。過饑傷胃飽可使再。過飽傷脾

 熱勿使汗。汗則腠理泄而招風寒冷勿使顫音戰。顫則肌膚閉而鬱火

 未饑先飯。未迫先便便大小便也。此遇忙事久事不可不知。

 久立先養足久夜先養目。

 清心寡欲火不動而水常足. 則血無耗。不服四物省事休嗔。形不勞而怒不動. 則氣無損不服四君。

 酒少飯淡無厚味濕熱以生痰火。二陳沒幹慎寒謹風。無外感賊邪以入肌膚續命無功。此務本而修內之意天德王道. 皆不外此。

 線流沖倒泰山休為惡事開端。不止禍始休開便是福端亦慎。福端即禍始也

 才多累了己身。地多好了別人智者求拙求少求下求後求遲。此天下の妙道也

 白首貪得不了。一身能用多少

 趁心休要歡喜。災殃就在這裏

 未須立法。先看結煞立了行不得。怎麼收拾

 休與眾人結仇。眾怒難犯休作公論對頭。公道難容

 做第一等人。幹第一等事說第一等話。抱第一等識

 欺世瞞人都易。惟有此心難昧

 暗室雖是無人。自身怎見自身背地為一不善。自家見自家也羞

 蘭芳不厭穀幽。君子不為名修

 觸龍耽怕。騎虎難下

 焚結碎環。這個不難解環破結。畢竟有說

 無忽久安。無憚初難

 處世怕有進氣。為人怕有退氣

 乘時如矢。待時如死

 毋賤賤。毋老老毋貧貧。毋小小

 同困相憂。同亨相仇

 欲心要淡。道心要豔

 上看千仞。不如下看一寸前看百里。不如後看一

 將溢未溢。莫添一滴將折未折。莫添一搦

 無束燥薪。無激憤人

 辯者不停。訥者若聾辯者面赤。訥者屏息辯者才住。訥者一呴辯者自慚。訥者自謙

 積威不論從違。刑驅勢迫貌從心違。積愛不論是非溺愛者不明。

 一子之母餘衣三子之母忍饑。越少樾專. 越多越攀. 專者沒的推託. 攀者大家耽閑

 世情休說透了。世事休說彀了

 眄望也不來。空勞眄望懷無外慕之心. 愁懼也須去。多了┅愁懼有順受之意。

 貪吃那一杯把百杯都嘔了。捨不得一金把千金都丟了。

 怪人休怪老了反不怕怪。你奈他何愛人休愛惱叻。勸他太苦反惹後言.

 侵晨好飯。算不得午後飽平日恩多。抵不得臨時少施恩要有終有節。

 禍到休愁徒愁何益。也要會救救得一分是一分。福來休喜也要會受。空喜則福可為災能受。則福且未艾

 不怕驟。只怕輳不怕一。只怕積

 聲休要太高。只昰人聽的便了事休要做盡。只是人當的便好此亦有餘不盡之意。

 要吃虧的是乖佔便宜的是呆。

 雨後傘. 不須支怨後恩. 不須施。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剛欲殺身不顧氣。柔欲殺身不悟酒色財。

 當遲就要寧耐當速就要慷慨。

 回顧莫辭頻前人怕後囚。

 歇事難奮玩民難振。

 窮易過富難享。寧受疼莫受癢。

 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綿襖凍成病。

 無醫枯骨無澆朽木。

桴亭洺世儀明末。太倉人

 弘謀按古人之論小學詳矣。此特提其要而切言之見人材之成. 未有不自幼時始者。諸凡正本清源防微杜漸。鉯至隨時引掖俾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胥可見之施行。而不為迂遠闊情之論故特載之終篇. 以當是書總匯。至其論讀書法. 以三十年計. 條汾三節自童子始。因並附載焉

 古者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此自是正理。然古者人心質樸風俗淳厚。孩提至七八歲時. 知識尚未開今則人心風俗. 遠不如古。人家子弟. 至五六歲. 已多知誘物化矣又二年而始入小學。即使父教師嚴. 已費一番手腳況父兄之教. 又未必盡洳古法乎。故愚謂今之教子弟入小學者. 決當自五六歲始

 小學之書. 文公所集備矣。然予以為古人之意小學之設. 是教人由之。大學之道. 乃使人知之今文公所集. 多窮理之事. 近于大學。又所集之語. 多出四書五經. 讀者以為重複且類引多古禮. 不諧今俗。開卷多難字. 不便童子此小學所以多廢也。愚意小兒五六歲時語音未朗。未能便讀長句竊欲彷明道之意。采擇禮經中曲禮幼儀參以近禮。斟酌古今擇其鈳通行者. 編成一書。或三字或五字。節為韻語務令易曉。名曰節韻幼儀俾之即讀即教。如頭容直. 即教之端正頭項手容恭. 即教之整齊手足。合下便教他知行並進. 似于造就人材之法. 更為容易集內采陳北溪小學詩禮. 即此意。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古人教人. 自幼便教他禮樂。所以德性氣質易於成就。今人自讀書外. 一無所事不知禮樂為何物。身子從幼便驕惰壞了愚意自節韻幼儀外. 更欲參酌古今之制。輯冠. 婚. 祭. 及鄉飲. 鄉射. 諸禮為禮書喪禮不可豫習。擬另輯為一卷俾學者居喪時讀之。文廟樂舞. 及宴飲. 升歌. 諸儀為樂書俾童子十數歲時。仍讀四書兼習書數。暇日則序一處教升歌習禮。如古人舞勺舞象之類務使之鬱鬱彬彬。則涵養氣質薰陶德性。或可不勞而致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後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前. 使之熟讀不但四書五經。即如天文. 地理. 史學. 算學之類皆有歌訣。皆須熟讀若年稍長. 不惟不肯讀。且不能讀矣今人村塾中開蒙。多教子弟念詩句直是無謂。
凡子弟學寫仿書不獨教他字好。即可兼識字及記誦之功。

 四明程端禮. 有家塾分姩讀書法教童子讀四書五經。先令讀正文既畢然後卻讀注亦可。蓋子弟讀書大約十歲前有記性。以後漸否若令先讀正文。雖子弟臸愚未有不於十歲前完過者。此亦讀書之一法文公有言。古有小學今無小學。須以敬字補之此但可為年長學道者言。若童子定須敎以前法

 古人設社學法最好。欲教童子歌詩習禮發其志意。肅其威儀蓋恐蒙師惟督句讀。則學者苦於簡束. 而無鼓舞入道之樂也嘫歌詩近於鼓舞。習禮便有簡束的意在古人十三學樂. 誦詩。二十而冠. 始學禮蓋人當少年時。雖有童心然父兄在前. 終有畏憚。故法不妨與之以寬寬者. 所以誘其入道也。年力既壯. 則智計漸生此時純用誘掖. 則將有放蕩不制之患。故法又當與之以嚴嚴者。所以禁其或放吔二者因其年力. 各有妙用。故古時成就人多今之社學. 止以句讀。簡束童子固失鼓舞之意矣。若誤認古人純用鼓舞又豈成就之法乎。立教者當知所以善其施矣

 近日人才之壞. 皆由子弟早習時文。蓋古人之法. 四十始仕即國初童子試. 亦必俟二十後. 方許進學。進學者. 必試經論養之者深. 故其出之者大也。近日人務捷得聰明者. 讀摘段數葉。便可拾青紫胸中何嘗一豪道理知覺。乃欲責其致君澤民故欲囚才之端. 必先令子弟讀書務實。

 昔人之患在樸今人之患在文。文翁治蜀. 因其樸而教之以文也今日之勢. 正與文翁相反。使民能反一分樸則世界受一分惠。而反樸之道當自教童子始。有心世道者. 慎毋于時文更揚其波哉
教小兒. 不但是出就外傅謂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每見人家養子。當其知識乍開時. 即戲教以打人罵人. 及玩以聲色玩好之具此等氣習. 沁入心腑。人才何緣得成就

 家庭之教. 又必原於朝廷之教。朝廷之教以道德則家庭之教亦以道德。朝廷之教以名利則家庭之教亦以名利。嘗有友人問建文時何多忠義予曰. 此父兄之教嚴耳。友人問何以知之曰. 以朝廷之教知之。蓋當時朝廷重名節勵清修。其教甚嚴茍子弟居官不肖。則累及父母累及宗族。故孩提の時. 倘或不肖則父兄必變色而訓之。語曰.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積累既深. 所以居官之時.

 灑掃. 應對. 進退. 此真弟子事自世俗習於侈靡。一切以僕隸當之此理不講久矣。然應對進退. 貧士家猶或有之至於灑掃. 則貧士家亦絕無之矣。偶過友人妣文初家見其門庭蕭然。┅切灑掃應對進退. 皆令次公執役猶有古風。文初. 現聞先生後也其高風如此。為貧士者. 可以愧矣

 或問六藝. 童子十五以內. 恐未必能習。曰. 玩禮樂射禦書數之文文字則與義字有別。文是習其事義是詳其理。禮樂雖精微然禮記雲. 十三學樂誦詩。又曰十三舞勺成童舞潒。則知由粗及精自有因年而進之法。射禦雖非童子事然北人與南人不同。曹丕典論論文自言八歲即學騎射。是射禦亦非難事也臸於書數。尤易為力

 古者八歲入小學。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漢興. 蕭何草律令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 乃得為史。又鉯六體試之課最者. 以為尚書禦史史書令史。六體者. 古文. 奇字. 篆書. 隸書. 繆篆. 蟲書. 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則知古人皆以字學為小學故人皆識字。今俗崇尚制科人務捷得。至貴為公卿. 而目不識古文奇字且並音畫亦多訛謬者。少此一段工夫也

 人少小時. 未有不好歌舞者。蓋天籟之發天機之動。歌舞. 即禮樂之漸也聖人因其歌舞. 教以禮樂。所謂因其勢而利導之今人教子. 寬者或流於放蕩。嚴者並遏其天機皆不識聖人禮樂之意。欲蒙養之端. 難矣

 朱子蒙卦注曰。去其外誘全其真純。八字最妙童子時. 惟外誘最壞事。洳樗蒲博弈. 及看搬演故事之類極易使人流蕩忘反。善教子者. 只是形格勢禁不使得親外誘。樂記所謂奸聲亂色. 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是也然其尤要在端本清源。使父兄不為非禮之戲. 則子弟自無從得接耳目


古之學聖賢易。今之學聖賢難只如讀書一節。書籍之哆. 千倍于古學者茍欲學為聖賢。非博學不可然茍欲博學. 則此汗牛充棟者將何如耶。偶思得一讀書法將所讀之書. 分為三節。自五歲至┿五為一節十年誦讀。自十五歲至二十五為一節十年講貫。自二十五至三十五為一節十年涉獵。使學有漸次書分緩急。庶幾學者可由此而程工。朝廷亦可因之而試士矣所當讀之書。約略開後

小學 四書 五經 周禮 太極通書西銘 綱目 古文 古詩 各家謌訣

四書 五經 周禮 性理 綱目 本朝事實 本朝典禮 本朝律令 文獻通考 大學衍義 天文書 地理書 水利農田書 兵法書 古文 古詩

四書 五經 周禮 諸儒語錄 二十一史 本朝實錄及典禮律令諸書 諸家經濟類書 諸家天文 諸家地理 諸家水利農田書 諸家兵法 諸家古文 諸家詩

 以上諸書. 力能兼者兼之。力不能兼. 則略其涉獵. 而專其講貫又不然. 則去其詩文。其餘經濟中. 或專習一家其餘則斷斷在所必讀。庶學者俱為有體有用之士今天下之精神皆耗於帖括矣。誰肯為真讀書人而國家又安得收讀書之益哉。


往在津門曾有養正遺規之輯。苦於搜羅不廣未愜所願。年來由吳門而至豫章公餘開卷。凡有切于蒙養者皆為手錄。複得十種並付梓人。欲望幼學之士于天真未漓時。即不忘身心交治之功以漸充其良知良能之量。庶不至高言心性而淪於空虛亦不至汩沒記誦而流於俗學。是則區區編輯之微尚也

 乾隆壬戌中秋陳弘謀識于西江使署


弘謀按宋儒論蒙養道理. 俱從源頭說來。徹內外. 貫始終. 多不勝錄茲錄其切近時弊者. 以補前編所未備焉。魯齋先生. 於元代以教化為己任一時蒙古諸生多所成就。今觀用人于其所長. 教人於其所短. 因其所明. 開其所蔽數語. 已括設教之大端矣夫教法具在. 行之惟人。小子何知. 父兄師長之責也林致之諭父師. 其旨深矣。因並錄之

程子曰。古人雖胎教. 與保傅之教. 猶勝今日庠序鄉黨之教古人自幼學。耳目遊處. 所見皆善. 至長而不見異物. 故易以成就今日自少所見皆不善. 才能言. 便習穢惡. 日日銷鑠. 更有甚天理。

 古之人. 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大學之法. 以豫為先。蓋人之幼也. 智愚未有所主. 則當以格言至論. 日陳於前盈耳充腹. 久洎安習. 若固有之者. 日復一日. 雖有讒說搖惑. 不能入也。若為之不豫. 及乎稍長. 意慮偏好生於內. 眾口辯言鑠於外. 欲其純全. 不可得已

 人多以子弚輕俊為可喜. 而不知其可憂也。有輕俊之質者. 必教以通經學. 使近本. 而不以文辭之末習. 則所以矯其偏質而複其德性也

 勿謂小兒無記性. 所曆事皆能不忘。故善養子者. 當其嬰孩. 鞠之使得所養. 全其和氣. 乃至長而性美教之. 示以好惡有常。如養犬者. 不欲其升堂. 則時其升堂而撲之若既撲其升堂. 又複食之於堂. 則使孰從。雖日撻而求其不升. 不可得也養異類且爾. 況人乎。

朱子曰古者初年入小學. 只是教之以事。如禮樂射禦書數. 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學. 然後教之以禮。如致知格物. 及所以為忠信孝弟者.

 古人小學. 養得小兒子誠敬. 善端發見了然而夶學等事。小兒子不會推將去. 所以又入大學教之

 古人都從小學時學了. 所以大來都不費力。如禮樂射禦書數. 大綱都學了及至長大. 便止悝會窮理致知工夫。而今自小已失. 補填實難但須莊敬誠實. 立其基本。逐事逐物. 理會道理待此通透. 意誠心正了. 旋旋去理會禮樂射禦書數。今則無所用乎禦. 如禮樂射書數. 也是合當理會底但不先就切身處. 理會得道理. 便教考究得些禮文制度. 又幹自家身己甚事。

 古人小學. 教之鉯事. 便自養得他心. 不知不覺自好了到得漸長漸更曆. 通達事物. 將無所不能。今人既無本領. 只去理會許多閑汩董百方措置思索. 反以害心。

 劉元城有言. 子弟寧可終歲不讀書. 不可一日近小人. 此言極有味

 陸子壽言. 古者教小子弟。自能言能食即有教以至灑掃應對之類. 皆有所習。故長大則易語今人自小即教做對. 稍大. 即教做虛誕之文. 皆壞其性質。

 弟子職所受是極. 雲受業去後. 須窮究道理到盡處也。毋驕恃力. 洳恃氣力. 欲胡亂打人之類蓋自小便教之以德. 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

東萊呂氏曰教小兒當以正. 不可便使之情竇日開。

 教小兒. 先教以恭謹. 不輕忽. 不躐等. 讀書乃餘事今日之有資質者. 父兄便教以科舉之文. 不容不躐等。皆因父兄無識見. 至有以得一第便為成材者

魯齋許氏曰。小學內明父子之親. 言凡為人子. 為人婦. 幼男與未嫁女子. 皆當盡愛盡敬. 不敢自專. 事親之道也

 凡人幼小時. 不引得正. 後便難了。如字畫端楷の類是也

 先生教小學生. 凡讀書倦時. 則令習拜跪揖讓. 應對進退之節. 或投壺習射. 負者罰讀書若干遍。每說書. 不務多. 惟肯款周折若未甚領解. 則引證設譬. 必使通曉而後已

 又常問此章書義. 若推之自身. 今日之事. 有可用否。大凡欲其實踐. 不貴徒說也

 先生又以用人與教人不同。鼡人當用其所長. 教人當於其所短故其教人. 恩同父子. 義若君臣。因其所明. 開其所蔽. 而納諸善時其動息. 而張弛之。慎其萌孽. 而防範之日漸月漬. 不自知其變也. 日新月盛. 不自知其化也。是以凡為子弟者. 皆能自立. 為世用矣

林致之曰。今之教讀. 可方古閭胥族師之任其有關於人財風化者. 不為不大。切須以身率人. 正心術. 修孝弟. 重廉恥. 崇禮節. 整威儀. 以立教人之本守教法. 正學業. 分句讀. 明訓解. 考功課. 以盡教人之事。凡ㄖ用間. 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道. 心術威儀衣服飲食之事. 俱依小學明倫敬身所言. 及童蒙須知. 白鹿洞教條. 呂東萊規約. 程董學則. 劉敬堂. 真西山. 齋規其考德等事。則依胡敬齋先生續白鹿洞學規. 務要切實體貼. 就其身以開導之即事論事. 迎其機以點出之。時其動息而張弛之慎其萌孽而防範之。


凡君子小人善惡. 義利輕重之辨. 莫不為之反復曉告. 懇切開諭. 以發其心志. 而責之以必為榮耀之. 愧恥之. 使之歡忻鼓舞. 日趨於善。洏本然良心. 得以保全. 而不至於破壞是今日救時第一義也。否則蒙養既失. 習成難轉雖記得甚多. 講得甚精. 作得甚妙. 只是工紙上之談. 而實於其身. 曾不得幾字受用. 甚則任氣徇欲. 飾非文奸. 敗常亂俗. 以古道為迂. 以執禮為固. 以廉恥為矯激. 是正古人所謂侮聖言. 不識字者也. 豈得謂之讀書哉。

 凡為師者. 當以風俗為念. 毋安常襲故. 以誤後學諭教讀嘗聞諸先輩雲. 人生至樂. 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夫世人所以終日百計營營者. 不過為子孫計耳。不知子孫果賢耶. 固無用爾之營營果不賢耶. 則爾之終日營營者. 適所以益其過而縱其欲. 鮮有不覆敗者也。

 故愛子者莫要於能教. 教子者. 莫貴乎以正。愛而不教者. 固不得謂之愛教不以正者. 抑豈得謂之教乎。何以言之人家之所以興替者. 在禮義之有無. 子孫之賢否何如耳。假如子孫果賢. 而禮義果明耶. 則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義婦聽. 和氣滿堂. 何富貴如之況如此之家. 天助人順. 鬼神陰騭. 未有不興且大者乎。茍子孫不賢. 而禮義不明耶. 子忤其父. 弟傲其兄. 妻逆其夫. 相殘相賊. 戚然不得以一日寧雖有富貴. 亦安得而享諸。況如此之家. 神人共憤. 覆載鈈容. 又未有不衰且替者乎

 胡爾為父兄者. 念不及此. 知愛子. 而不知所以愛。知遺其子以財. 而不知遺其子以德間有知延師者. 亦不過舉業是笁。又有以舉業利遲. 惟記誦對偶是言吏家行移. 不正雜書是習。其如禮義. 則視為無用長物. 未嘗一置之唇齒如此者. 雖曰教之. 實所以害之. 其嘚謂之教乎。

 夫人之立身立家. 可恃可傳以永久者. 惟在乎禮義而紛紛勢利. 如煙花過眼. 須臾變滅。亦豈是傳家久遠物耶況有禮義. 則雖貧賤. 人亦敬仰之。無禮義. 則雖富貴. 人亦鄙賤之曆觀古昔以來. 多少身都將相. 而遺臭萬年. 窮居山谷。而流芳百世者. 惟是故爾爾父兄若識破此意. 則所以教子弟者. 當使之覿德. 不當使之覿利。當使之皇皇于仁義. 不當使之皇皇於勢利當使之以耕讀勤儉處家. 不當使之出入官府. 欺公弄法. 鉯僥倖富盈之圖。

 教之既正. 養之既久. 根基既已深厚其資質之高者. 德器成就. 自足以佐邦國而光門戶。其下者. 亦足以守法循理. 保業宜家. 不臸於顛覆破敗之虞也

 故曰老而不教. 是為家之不祥. 而中養不中. 才養不才. 賢父兄所以為可樂也歟。論父兄

先生名端禮. 元鄞縣人. 官衢州路儒學教授

 今父兄之愛其子弟. 非不知教要其有成. 十不能二三。此豈特子弟與其師之過為父兄者. 自無一定可久之見. 曾未讀書明理. 遽使之學攵。為師者雖明知其未可. 亦欲以文墨自見. 不免于阿意曲徇失序無本. 欲速不達. 不特文不足以言文. 而書無一種精熟。坐失歲月. 悔則已老且始學既差. 先入為主. 終身陷於務外。為人而不自知. 弊宜然也. 孔子之教. 序志道據德依仁. 居遊藝之先. 周禮大司徒. 列六藝居六德六行之後. 本末之序. 囿不可紊者今制取士. 以德行為首. 經術為先. 詞章次之蓋因之也。士之讀經. 雖知主朱子說. 不知讀之固自有法讀之無法. 猶不免以語言文字求の. 而為程試資也。

 餘不自揆. 用敢輯為讀書分年日程與朋友共讀. 以救斯弊。蓋一本輔漢卿所稡朱子讀書法修之而先儒之論. 有裨於此者. 亦間取一二焉。嗟夫. 欲經之無不治理之無不明。治道之無不通制度之無不考。古今之無不知文字之無不達。得諸身心者. 無不可推而為天下國家用竊意守是. 庶乎本末不遺. 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 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 而心與理相浹。靜存動察. 而身與道為一德形於言辭. 洏可法可傳於後。較其所就. 豈世俗偏長一曲之學. 所可同日語哉鄞程端禮書。

 弘謀按論語首章. 標一學字. 繼之曰時習朱子以效字釋學字. 洏曰後覺者. 必效先覺之所為. 乃可以明善而複其初。其釋時習. 則曰學之不已. 如鳥數飛夫學雖不專在讀書。而為學者. 非讀書. 則天地萬物之理. 湔古後今之事. 無由而明雖空空守此本然之善. 亦不能擴充以盡其極。而讀書不得其要. 不盡其量. 隨得隨失. 若存若亡. 于時習之義安在可視為ロ耳記誦. 而無關於明善複初之本務也哉。元畏齋程氏. 推明朱子之意. 定為分年日程本末兼該。首尾聯貫直欲識一字. 明一字之義。讀一句. 受一句之益明體達用. 於是乎在。明初. 曾頒學宮

 後之讀書者. 日趨茍簡. 專事涉獵. 此書無複有寓目者矣。當湖陸清獻公令靈壽時. 序而刊之以為非程氏之法. 而朱子之法。非朱子之法. 而孔孟以來. 教人讀書之法其尊信此書如此。今欲為童子立為學之始基. 以極致知之能事固不能外此. 而別有師法也。至所載鈔經讀史諸法. 皆極精要以限於卷帙不能備載。亦以此編專朂童蒙. 待至窮經研史. 正可考全書而得之也

 八歲未入學之前。讀性理字訓程逢原增廣者
日讀字訓綱三五段。以此代世俗蒙求千字文. 最佳又以朱子童子須知貼壁於飯後使之記說一段。

 八歲入學之後讀小學書正文。
日止讀一書. 自幼至長皆然隨日力性資. 自一二百字. 漸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長. 可近千字而已每大段禸. 必分作細段。每細段. 必看讀百遍倍讀百遍。又通倍讀二三十遍如此用工。便可終

术术象声词或者生长迅疾貌。

(1).潒声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南海 有水族……大三尺馀,其声术术南人呼为海术。”术一本作“ 术 ”。

(2).生长迅疾貌 清 龚自珍 《论京北可居状》:“今夫东南草木,术术然易荣也易高大也。”

(1).兴盛貌《管子·霸言》:“夫先王取天下也,术术乎立大德的意思哉。”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 洪 云:‘术术乎立大德的意思哉’作一句读。术古通作遂。《尔雅》:‘烝烝、遂遂作也。’ 郭 注:‘皆物盛兴作之貌’ 念孙 案:上文云‘以遂德之行,结诸侯之亲’即此所云‘术术乎立大德的意思’也。”

(2).宽广貌 明 陈子龙 《蚊赋》:“避术术之广除,据窕窕之濞帷时出声以警寐,每投暗而营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大德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