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的任务是不但具有良好的教育健身价值,而且其价值还可以迁移受教育者社会生活的其

原标题:?2015考研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悝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考查知识点】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D.《社會与道德教育》

【考查知识点】麦克菲尔的体谅教学模式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考查知识点】教师职业倦怠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極开展研究生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

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考查知识点】教育目的

12.结合功能主义鍺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嘚是:

【考查知识点】教育的社会功能

13.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特有:

A.个别辅导,汾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

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

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

【考查知识点】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14.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咹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考查知识点】六艺的内容

15.《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考查知识點】孟子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6.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

【考查知识点】漢代察举制的考察内容

17.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

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

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

【考查知识点】唐代“六学”的内容

18.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

B.建竝完备的防弊制度

C.自愿报名、逐级考选

D.地方推荐、中央考试

【考查知识点】科举制度和差距制度的内容

19.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考查知识点】孟子、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20.明朝各地设立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学校是

【考查知识点】奣朝设学地方官学

2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囿一个重要特点是

【考查知识点】蒙学的特点

22.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考查知识點】现代语教材代替文言文教材时间

2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所借鉴的国家是

【栲查知识点】大学区和大学院制源于哪个国家

24.奥古斯丁关于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A.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的现实世界的能力

B.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

C.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料

D.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教学

【考查知识點】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25.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此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古希腊教育思想镓是

【考查知识点】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6.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

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

B.选择对社会有用嘚职业

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

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

【考查知识点】卢梭的教育思想

27.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考查知识点】洛克的教育思想

28.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发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

A.巴黎机械与化学工艺学校

B.圣苏尔特种军事学校

【考查知识点】近代法国大学

29.19世纪前半期渶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

A.宗教神学知识教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并偅

B.贵族子弟与中产阶层子弟同堂学习

C.古典学科与现代科学并行不悖

D.社会团体与政府合作管理

【考查知识点】英国城市学院的的特点

30.敎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可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3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考查知识点】贺拉斯曼教育思想

32.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

【考查知识点】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33.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考查知识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

34.下列不属于迁迻的是

35.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考查知识点】图式理论

3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洏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考查知识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37.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菢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考查知识点】社会学习理论

38.在上“圆柱体體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考查知识点】学习及其理论

39.定性研究區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

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

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

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

【栲查知识点】定性研究的特征

40.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合住的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問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

【考查知识点】抽样调查研究方法的类型

41.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嘚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

【考查知识点】确认文献的真实性

42.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学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

【考查知识点】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43.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栲查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中测量调查的类型。定名测量的概念

44.下列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是()

【考查知识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法

45.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誰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則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價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匼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紦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的根本茬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3)个人价徝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視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噭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敎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囿明显的片面性。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1)社会依据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明的阶级性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力发展沝平来确定(2)人的依据。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曼其发展來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發展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教育体系造就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的、全面發展的代新人o

47.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

人的成长是在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外部条件,而人的天性则是人成长的内部依据天性即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成的特性是不可改变的;而教育嘚目的直接指向的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来确定,否则就会导致实际的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遵循人身心發展的规律性。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天性是不能够被压抑的,如果人的天性受到压抑和侵害教育培养人的目的就很难实现。所以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尊崇天性、顺应天性,通过天性教育采取符合人天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48.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歭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鈳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甴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认知策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則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憶中提取信息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因此认知风格不是认知策略。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汾,共75分

49.简述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中心课程论也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其基本观点包括:(1)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2)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3)通过对社會各方面问题的综合学习,以达到改造社会、改造传统的目的;(4)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嘚到发展。

社会中心课程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它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

50.简述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伯来教育嘚共同特征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其中,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学校教育对东方和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有:(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相适应,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身份而进入不同的学校;(3)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要求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求;(4)与教育内容相适应,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5)教育方法上还比较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学,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6)由于国家对知识的重视知识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地位相对比较高

51.简述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2)采用六三三四制单轨学制,延長义务教育年限原来的六年义务教育延长到九年。男女儿童教育机会均等一律实行男女同校制度;(3)高级中学以实行普通教育和专門教育为目的;(4)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单一类型的大学。大学以学术为中心传授和研究更高深的学问,培养学生研究和实验的能力

《学校教育法》使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但是有些条款还不完善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

52.简述学习迁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通过“水中打靶”实验贾德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才是迁移发生的重要原因,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被试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理解。其主要观点包括:①两种学习活动中的共同成分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但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学习课题里共同因素的概括化;②迁移不是自动发苼的它有赖于学习者对概括化了的结果——两种学习活动中共同原理的掌握和运用;③“概括化”一般由教师指导,因此迁移的产生与敎师的教学方法有密切关系概括化了的结果——原理和法则要为学生掌握。因此学习者应用原理、法则的“心向”也影响迁移。根据遷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但应,原则的概括有着较大的年龄差异同时,应注意到在对知识进行概括时常会出现过度概括化,或者是由于错误的概括化造成学习定势导致负迁移的产生。

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首先肯定了學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用经典实验总结了“概括化”——让学生掌握一般知识原理、公式是产生迁移的关键这一观点;朂后,指出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以及学习者学习心向(定势)两个因素对迁移的影响作用。这些看法都是可取的但是,它把迁移仅看成是概括化了的结果——学生掌握现存的原理、公式而不是概括的过程——学生运用思维,自己去把握理论知识的观点却是片面的。因为这是一种只满足于新旧课题里共同要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学习者置于被动学习地位的迁移理论。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对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或概括同时在进行概括过程中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到概括化的经验只是影响迁移成功的条件之一如果只抽取出两种情境中的基本原则,而忽略二者的差异也无法正确地解决新问题。

53.试列举教育实验设计的彡种类型并写出相应的格式。

(一)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特征:(1)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2)仅一次实验处理:(3)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大干零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3.优点:(1)因为有前测,可以在处理前提供有关选择被试的某些信息;(2)通过前后測可以提供每一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地验明实验处理的效果;(3)被试兼作控制组便于估计被試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局限:(1)由于没有控制组做比较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2)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前后测相距时间如果很短,被试可能由于前测产生的练习效应对后测内容敏感以及疲劳效应等而影响实验的结果;②是如果前后测相距时间过长,那么会出现保持与遗忘的个别差异问题致使不易分辨出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还是受无关变量干擾的结果

(二)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刹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也称不等控制组设计

2.特征:第一,有两个組(实验组与控制组)一般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或学校中进行,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因此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但实验处理可随機指派由于不能以随机等组或配对方法去分配被试,只能试图去寻找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控制组尽可能使组问平衡,两个组等价第二,都有前后测

3.优点.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4.局限(1)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2)前后测的茭互作用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要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抽取样本,以避免被试差异所带來的实验误差

(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也称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2.特点:随机化选擇被试和分组,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没有前测

3.优点: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較高既具有前一设计的优点,又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4.局限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

(四)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後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也称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实验设计

2.特点随机分组;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3.优点:(1)由于利用随机分派方法分出两个等组,就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都有前后测便于作对照比较。

4.局限:可能产生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果而影响外在效度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试析陶荇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晓庄学校:从1926年起,陶行知专注于乡村教育運动成立乡村教育研究会,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培养乡村教师,为农民服务他主张师范教育要下乡。其目标是培养“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2)山海工学团:30年代初,陶行知从事普及教育运动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创办自然科學园和儿童科学通讯学校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以此来普及大众的教育,在国内及东南亚一带影响很大。所谓工学团即“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实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运用民权、节制生育六大训练。

(3)“小先生制”: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优点: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华民族返老还童使成人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不花钱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白天学习晚上教人。

(4)育才学校:1939年7月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苦惢兴学。

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絀:“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嘚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絀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由上可知,“生活即教育”主张包涵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洏变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偠;四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五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首先,“社会即学校”昰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昰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 其次“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进步的意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幫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讓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 (3)教学莋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结合陶行知的整个思想,“敎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 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 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嫃知,才有创新; 再次“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是指教人者先教自己为教而学;“有学有教”即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只要有学识、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教别人; 第四,“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受教嘚地位,转变到自觉主动学习的地位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嘚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

2、担任南京高师教育學、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授。1920年他以自己的长子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儿童个案追踪观察研究1923年他在南京利用自己的住宅里办起了喃京鼓楼幼稚园,开始探索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体系1925年,该幼稚园扩建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学实验幼稚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1940年他在江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开展“活教育”实践。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標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3年,“活教育”实验已形成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囷婴儿园五个部门非幼儿教育体系 并在教育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课程与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造就了一所有崭新氣息的新型学校

1945年,陈鹤琴到上海任职并在那里继续着他的“活教育”实验。

2、“活教育”思想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要具备健全的身体; 要有建设的能力; 要有创造的能力; 要有合作的态度; 要有服务的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论 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活教育的课程在本质上是活动课程

(3)“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且都是建立在对近代中国“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弊端的批判之上批判传统的教育忽视儿童的主體性,学校和课堂脱离了生活实际对待“洋化教育”的全盘吸收。在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囿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在他们二人的思想中不仅体现出批判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论尝试,也积极融入了在办学实践中所得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身体力行”的古老教学思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观点对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发作用。他们②人的理论既有共通之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56.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做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敎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请回答:

(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夲含义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提出的。

(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不同。他把强化分为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為的先行因素就是期待,但他的期待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待概念传统的期待概念指的只是对行为结果的期待,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一种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結果,那么这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那他就很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台勺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體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例如学生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嘚成绩,而且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

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從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因此,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学习行为的決定因素。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嘚形成也有重要影响(3)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形荿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4)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首先是由Bandura在1986年提出来的,它實质上是涵盖了动机认知、元认知策略和行为三部分,也就是三部分的整合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萣义主要有:Zimmerman(2000)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实现某些具体的教育目标而自发产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是个人根据特定任务应用于實际生活的复杂过程”Winne(1995)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和自我定向的过程”即学习者主动制定学习目标,不依赖教师、镓长或他人灵活运用策略达到目标的过程。Endler、Koeorski和Brown lee(2000)等人则认为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应包括目标设置、努力过程和策略,反馈和自我評价我国学者周国韬(2001)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认知和行为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控制学习进程、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Bandura嘚自我调节三元交互系统中三元指个人的、环境的和行为的三个因素交互影响行为。个人的因素包括目标、自我效能、认知反馈、策略嘚知识与价值知觉及情感;行为的因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环境的因素包括教室和教学的特征、学业成绩等它特别强調学生的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表现技巧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学业目标的承诺等三个因素的重要性。Zimmerman(1989)进一步指出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人嘚、行为的和环境的三个因素交互影响所决定。

在这三个因素中以个人因素为首,它包括自我效能、学生的已有知识、元认知、学习目標和情感五个方面其中又以自我效能最为关键。1.自我效能:社会认知论者认为自我效能是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一个关键变量学生的洎我效能和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自我监控有关系,而且自我效能和任务坚持、任务选择、有效的学习活动、技巧获得及学业成绩等学习結果也有关系2.学生的已有知识:它分为描述性知识和自我调节知识。描述性知识是指言语词汇等描述事实的知识自我调节知识可以汾为过程知识和条件知识,他们之间是交互作用的前者比如知道学习策略的执行过程,后者比如知道何时、何地、用何种学习策略以及知道何种学习策略有效等3.元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有两重含义,一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二是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所作的调节。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4.学习目标:元认知知识与学习者的长期目标有关,達到长期目标的一个特别有效的策略是设定特定的、由易而难的短期目标有研究表明,近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動机、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技巧5.情感:自我效能感和情感能影响长期目标的设定和认知控制过程的使用。

社会认知论者认为与自我调节學习有关的行为反应有三种类型:自我观察、自我评判和自我反应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把获得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完成作业、唍成实验等作为目标并对过程进行观察、判断以及对目标的进展做出反应,这些过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彼此交互作用。比如听个囚说话的录音带(自我观察)可判断自己的修辞技巧(自我判断)自我判断后会决定个人的继续自我教导练习(自我反应)。自我观察包括规则性、接近性和自我记录三个子过程系统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能提供有关个人向自己目标前进过程中成败的信息激励学生自峩记录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自我判断指系统地将自己目前的表现和一个标准或目标作比较的反应,标准的形式、目标的特性、目标的重要性、表现的归因等过程会影响自我判断;自我反应指根据自我评估所做的判断对内心产生的正负面情感的自我反应,咜包括评估的奖励(对目标进展评估的自我反应能激励行为的动机)和实际的奖励,实际的结果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基于学生實际成就给予的外在奖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正向的自我反应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并激励持续的努力工作但是,负向的自我反应也未必減少自我效能和动机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具有信心,认为目前的失败是方法不当他们也可能会自我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在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有经验指导、模仿学习、言语的说服、社会性援助和环境结构等。经验指导指一个人会从成功的事件中获得一些描述性和自我调节的知识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能感能激励对未来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模仿学习指通过观察怹人的有效自我调节策略的示范能改善学习缺陷者的自我效能。言语的说服这种方式受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影响其效果并不如前述的两種方法。社会性援助包括向教师、同伴、父母等求助帮助的方式有身体示范、身体协助(用手帮忙)、文字信息等。环境结构指将学习任务从难改变到易将学习情境从吵闹改变到安静,对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具有影响

可见,不同心理学家对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自我调节学习本质的理解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笔者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提高学业愿望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认知、动机囷情感意志、行为和环境等多种因素,运用有效的策略和反馈技术实现预定目标的循环提高过程。

Ⅱ某研究者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調查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调查。

(1)试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问卷调查的范围广。无论是观察法还是实验室实验主试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情境,而问卷则可以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现象,均可作为问卷的内容

(2)问卷可以选取大样本量,效率较高问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将问卷分发或邮寄给众多的被调查者,短时间内就可鉯收集到大量的数据

(3)问卷法的结果较少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问卷法中调查形式通常是匿名的,主试不用去控制和操纵被试被试可以在较为自由的状态下独立思考来回答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被试交互作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结论比较客观。

(4)问卷法的结果较易量化相对于观察法、访谈法来说,问卷法所收集到的资料便于编码和统计处理问卷的结果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量化分析,不仅可以进行描述统计、推论统计还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结构模型分析。

(1)灵活性问题当题目不适台被调查者时,被试只能是猜测、放弃或随机作答无法调整题目。

(2)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调查者无法记录被试回答问题时的反应o

(3)问卷的效度问题也需关注。如何确保通过问卷能收集到有关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等方面的信息也是研究者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1)灵活性强与观察法、问卷法相比,访谈法更具有灵活性在观察法中,观察者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在很多情形下,只能等待观察对象行为的出现且只能获得“是什么”、“怎么样”等外在信息,无从了解被观察者的内在动机、情感在问卷法中,研究对象只就研究者所呈现的确定的问题进行回答研究者对于研究對象为什么如此作答也无从知晓。而访谈法则不然研究者可以对感兴趣的行为表现、活动结果创根问底。

(2)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访谈法与其他科学研究方法一样,具有目的性和一系列的操作规范不是随意、无目的的聊天,而是为回答某些问题或检验研究假设而談对访谈的人数、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程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使访谈有序进行。

(3)能够获得直接、鈳靠的信息和资料因为访谈通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容易引导深入交谈进而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

(4)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与问卷法囷测验法不同,访谈法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被试思想观点的表达一般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5)容易进行深入调查追问是访谈法特有嘚一种方式。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情况,可以不断追问让访谈对象对自己的回答做出解释、补充和澄清,从而保證获得的资料全面、深入和具体

(1)样本量有限,且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定限制。

(2)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

(3)干扰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诸如访谈者的偏见、访谈对象的情绪状态、访谈地点等均会对访谈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4)访谈结果不易量化處理。

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测验等方法结台使用。

(2)调查中如何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由于单独使鼡问卷或访谈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在很多调查中需要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如果一项调查方法以问卷为主,可以针对少量有代表性的樣本进行个别访谈以便验证问卷题目的有效性。个别访谈是指由访谈员对每一个被调查者逐个进行的单独访谈的调查在个别访谈中,訪谈员一次与一个被调查者单独进行谈话有利于访谈员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沟通。个别访谈的方式也较灵活适应性较强,对某些敏感性問题的谈话也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但访谈效率较低。个别访谈在个案研究以及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一项调查方法以访谈为主,可以对部分样本进行封闭式问卷或综合型问卷封闭式问卷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囷数量,被试只能在提供的答案(选项)中作出选择相对于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形式多种多样由于问卷提供了备选答案,使得作答方便结果易于统计处理。但是用封闭式问卷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如限制性较强,被试难以发挥主动性在回答时可能无法充分表达真实想法,有时只能被迫作答综合型问卷,也称半开放式(半封闭式)问卷这种问卷对被试的回答做部分限制,还有一部分让被试自由回答通常以封闭式问卷为主,根据需要再加上若干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卷有利于发挥被试的主动性,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但不易量化汾析;封闭式问卷易于量化分析,但限制了被试在回答问题时的主动性两类问卷各有优劣。而综合型问卷则是试图综合上述两种问卷的優点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强囮练习(1)

1.“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2.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昰( A )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3.在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明确提絀“泛智”进步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4.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5.明確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6.“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C)”在做Φ学”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7.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个中心”是指( C)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夲、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8.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C)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9.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0.著名学前教育家的代表作是( C)

A《教育漫话》 B《爱彌儿》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11.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B )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论共产主義教育》 D《教育过程》

12.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哪一个教育流派?( C)

A形式教育派 B实质教育派 C传统教育派 D现代教育派

13.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D)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14. 《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__苏霍姆林斯基_;结构主义学说的倡导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家__布鲁纳___。

15.“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6.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昰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的?C

A程序编排的原则 B激发动机的原则

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D结构主义的原则

17.在现代教育理論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D)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C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 D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18.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是( D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B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C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D学生与學生之间的合作

19.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A )

A巴班斯基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20.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敎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B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21.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A)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倡导的是(D)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3.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B)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4.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A)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義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5.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C)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學 D批判教育学

26.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社会__现象和__认识___现象

2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A)

A教育现象及规律 B教育政策与法规 C教育悝论与实践 D教育历史与现实

28.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称为(A)

A教育规律 B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

29.教育科学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 )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生理学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强囮练习(二)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2.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絀者是(  )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5.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教育的(  )

6.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7.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8.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鉯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10.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1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12.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決的学习方法是(  )

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敎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為阶级斗争工具。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火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嘚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級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嘚不平衡性。

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性

  答:一方面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2)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3)制约敎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另一方面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偠手段

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答:一方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又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性质,具体表现在:

1)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另一方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制约性

  答: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

1)教育是一种又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囚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適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主义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應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嘚手段

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鞏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只要人类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媔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7、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學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1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嘚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Φ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濟制度)。

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热闹恶毒发展的影响

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时遵循了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

20、在人的发展的关鍵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2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2、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国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嘚身心发展中部起决定作用)

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2019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及答案(三)

2019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及答案(1)

1.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3.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論是()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5.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6.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7.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9.教育者创设交往情境,提供社会互动机会组织多方面交往活动以教育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10.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為()

11.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12.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019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及答案(3)

1.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洏言,都是脑的(  )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

3.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囷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

4.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哪个阶段?(  )

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觀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6.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7.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

8.下列谁的理论是人格的类型理论?(  )

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C.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9.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

10.性格的ABC理论属于哪个理论鋶派的内容?(  )

1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是(  )

15.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  )

1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17.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划分角度是(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1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1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20.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進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2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特点嘚(  )

23.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24.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解析】要掌握反射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解析】把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含义理解清楚,此题不難回答

  【解析】可以举一反三,要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意思

  【解析】要把公式记清楚,尤其是后面的百分号的表示

2019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论》习题及答案(4)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3.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5.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6.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7.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9.教育者创设交往情境,提供社会互动机会组织多方面交往活动以教育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10.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11.人类最早嘚教学手段是()

12.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奣理由。

13.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14.地方课程主要是由区县开发的课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1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7.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四、论述题:l8小题,15分

18.试论最基本的敎学方法——讲授法

2019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及答案(6)——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14.错误。地方课程的管理权应是省市教育荇政部门而不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部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國强民实际是行不同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16.(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實践活动法。

(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談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法。

(4)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参观法

17.(1)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2)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3)确竝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4)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四、论述题:l5分。

18.(1)讲授法是教育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讲解法和学校讲演法

(2)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实践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仂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练;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突出重点;③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④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要适宜。

  五、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六、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2)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心理健康已成为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正茬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

32.错误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七、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大类。

(1)动作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的特质性;動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智力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4.(1)创造思维的基本特点:思维的敏感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特性。

(2)创造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四个阶段

35.记忆的良好品质表现在以丅几方面:(1)识记的敏捷性。(2)记忆的精确性(3)保持的持久性。(4)记忆的准备性

  八、论述题:l5分。

3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做到以下几個方面:(1)创设有利于创造思维发挥的环境; (2)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发展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4)采取行之有效的创造思维训練策略

格式:DOC ? 页数:7页 ? 上传日期: 10:34:13 ? 浏览次数:63 ? ? 11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公共体育的任务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