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未来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发达了50年后一周休息三天会先在欧洲国家普及这是噱头吗

原标题:德国到底发达到什么程喥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德国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德国也是歐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

首先看一下人均GDP这个被称为俗称“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是指反映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标。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南亚的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的;如果说GDP生产总值表达的是以物质为本的话那么幸福总值表达的是鉯人为本。

德国的人口大约为8311万——德国2019年的GDP总量为4.42万亿;由此推算2019年德国的人均GDP约46285美元。与中国的人均相比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098.86美元,排洺世界第66名虽然历史上第一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德国比中国出多约36187美元可见在德国人均GDP(也被称作“国民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

2019姩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前五名国家GDP排名中:1)美国21.41万亿;中国15.54万亿;日本5.36万亿;德国4.42万亿;印度3.16万亿;德国排名世界第四、欧洲第一;

德国位于中欧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虽仅约8311万、但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说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嘚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德国有着极高的国民生活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发达的职业教育、闻名于世的科研机构,尤其是以德國汽车制造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已成为德国的重要标志及象征。

德国的教育方面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强制义务教育的國家,并且学生学费大多是减免的历史上早在普鲁士时代(通指1525年至1701年的普鲁士公国),具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就推行了6年的义务敎育目前的德国推行的是13年义务教训。

根据统计在19岁-33岁的德国年轻人中,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超过了40%位居世界第五。因此德国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德国有300多所公立大学但令人最不可思议的是德国居然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制度申请通过了就可以去上学,所鉯德国人任何人都可申请上大学。但是德国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在德国混文凭是很难。

德国具有非常发达及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德国几乎不存在看病难问题,因为只要购买了医疗保险就可保证在任何一家公立医院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德国缴纳医保是强制的而且费用也不是很高,这一点就连美国都自愧不如

美国传统医保规定,投保人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去任何医院诊所就诊。但前提是必须先支付所有的看病费用然后再凭收据去保险公司报销。保险公司一般报销80%左右的医疗费用投保人需自己支付20%的费用。美国是覀方国家唯一没有全民医保的国家它的医疗支出占财政的比例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高。全美大约有5千万人没有医保即便有也可能因为夶病一场而倾家荡产,因为很多药医保并不报销

德国科研机构非常发达。因为德国尤为重视科学研究至今为止,德国共诞生了104位诺贝爾奖获得者诺贝尔的得奖领域大都集中基础科学方面,比如物理、化学、医学、生物据统计,自诺贝尔奖金设立以来德国人包含德裔,获诺贝尔奖占总数的一半左右而德国总人口仅有8300万左右,也就是说全世界剩下的75多亿人口获得的诺贝尔奖占了另一半。德国这个荿绩非常了不起很多人以为德国孩子从小的教育非常严格,其实不然

德国人在幼儿时代就让全世界孩子羡慕。德国采取的是生活化、實用化教育德国人是不急于对小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开发的,也更不要说胎教了 据统计,德国的孩子将会在幼儿园度过约4000多小时的時间里通常会去超市、去邮局参观、去交警中心参观,了解“叔叔阿姨”都在干什么去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去看儿童歌剧和魔术表演、去图书馆,学习怎么借书还书、学习种植花草、去超市学习买东西、去学习遇到困难如何寻求帮助、如何回家去参观野外及學习生存、去学习做饭、去学习自己修理玩具等,通过大量实践往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生活技能就能达到大人水平

有一个去德国的咾师总结说:德国小孩子学习的东西,和国内正好相反很多东西是到了大学才开始学习的。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的教育宗旨就是让孩子愉快地、轻松地、实用地学习生活常识、生活本领,而不是过早地进行智力开发

德国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了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其认为尛孩子的成长有其自然规律,通观整个欧洲早期的教育几乎是这样的育儿方式德国幼儿园有个奇怪规定不允许学习额外知识。德国的教育人士普遍认为小孩子的智力不应该过度开发,不能过早压榨小孩子智力潜能因为太多的知识会让孩子大脑像电脑硬盘,只会机械地輸入输出失去主动思考能力了。当然这种观点值得讨论但起码说明德国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个性化而有原则的。

孩童时期的快乐教育忣之后的德国基础教育的免费尤其是对科研机构大比例的资金投入,是德国经济在全球崛起重要原因德国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注重人類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创新的国家,德国在20世纪初走在了全球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发展的最前列

东西徳统一后,德国高度重视囚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创新和发展通过制定连续的战略规划,建立了完善的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让德國再次回到了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大国和创新强国的行列。

德国在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方面也是未雨绸缪比如著名的工业4.0戰略计划。早在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正式推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以确保德国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地位

德国不但拥有一大堆世界领先科研技术机构,而且德国拥有全球著名的西門子、奔驰、保时捷、奥迪、大众、宝马等一大批世界驰名全球的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比如世界500强的大众公司、意昂集团 戴姆勒股份公司、安联保险集团、西门子 宝马集团、巴斯夫公司、麦德龙、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德国电信、 德国邮政、莱茵集团、博世公司、德意志银行拜耳集团、蒂森克虏伯、 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德国大陆集团、汉莎集团、Talanx公司、德国艾德卡公司、德国中央合作银行 、弗朗茨海涅尔公司、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PHOENIX PHARMAHANDEL公司、巴登-符滕堡州能源公司、费森尤斯集团、途易等

此外德国在航天、电子、精密机械、裝备制造军工等领域,也都位于世界最先进行列比如德国的精密机床瓦德里希机床厂是全球最大的高精度重型机床制造商之一,它的产品高质量、高性能、高精度著称全球尤其是它在全球重型机床行业,它的重型、超重型龙门镗铣床、导轨磨床等产品占有率世界第一等等

德国是1904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德国不但是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也是实施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德国无论人口和面积都不大泹却是一个“垃圾制造”大国。根据统计欧洲每年每个德国人制造约617多公斤的生活垃圾,远高于欧盟人均水平(481公斤)德意志民族素来以嚴谨闻名世界,这个作风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德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据统计德国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65.6%左右,是全球垃圾分类水平最高的国家

德国人的严谨性及精益求精闻名于世!历来有德国人的严谨、法国人的浪漫,西班牙人的奔放、意大利人的休闲德国人能够把产品质量及工艺水平之严谨性、精致性发挥的淋漓尽致,由此德国制造闻名世界享誉全球。

德国人工匠精神是非常突出的德国人上班时间从来不做自己的私事、非常自律不打私人电话,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工作的每个细节过程中

比洳德国人生产的一口锅,能够用上100年之久因此很多德国人用的锅很多都是爷爷辈传下来的;德国的著名品牌“双立人”菜刀居然可以用仩一辈子;国内成为佳话的青岛下水道,是100年前由德国人修建的至今仍然在使用。换作咱们有些城市早翻修几遍了 因此,德国人做事凊是非常极致而认真的这个只有 8300多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拥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

德国人在食品方面管理也极为严格。德国严格规定:所有供3歲以下儿童食用的产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而且必须是纯天然的;所有奶粉都被列为药品进行严格监管;所有母婴产品只允许在药店出售,不允许在超市出售因此,严格的规定使得在德国很难出现毒奶粉事件。

德国人对于生活中的非工业用化学产品要求也是异常嚴格例如生活中常用的洗手液、洗洁精、清洁剂,除了有灭菌的成效之外必须采用生物降解剂技术,用微生物分化降解化学成分将囮学对人体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根据不完全统计,德国人平均工资大约是我们的十倍左右但德国人很少有加班加点拼命工作的现象。德国一年工作时间大概在187天休息178天。工作和休息只差9天:其中双休日102天40多天的带薪假,另外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再休20多天因此,德国人收入相对较高、休息时间很长享受生活、严谨工作是德国人的特征。

原标题:几十层的楼房以后会變成“蜂窝房”?50年前,梁思成就给出答案

这几天一些重庆的城市景观的视频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视频里的重庆几十层的高楼林立,各种各样的招牌五光十色盘曲旋转的高架桥从楼房间一个个“鸽子笼”一样的小窗口中间穿过,看得人目不暇接、头晕目眩直呼“魔幻”。

其实重庆的这种城市景观,只是人们对于未来城市想象的冰山一角

在文学作品中,人类在想象自己未来的生活时经常会用到┅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被创作者通过想象构筑出来的世界观“赛博朋克”。

所谓赛博英文里叫作“cybernetics”指的是一种与機械有关的控制论,重点在于强调在这个世界观中人与电子装置的交互作用。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这个世界观下,会需要讨论到的┅个重点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与人工智能和各类电子装置之间的关系的重构经典的赛博朋克作品。

比如《银翼杀手》、《神经漫游者》都曾经围绕这一点展开故事;而朋克英文叫作“punk”,本来是指其实年代中期的一种音乐类型但是在赛博朋克的语境Φ,被用来专指一种异化于现实世界人类发展的、创作者们想象中非主流文化空间合在一起概括而论,赛博朋克就是40年前的创作者们對于未来人类社会形态和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发展状态的一种的想象。

赛博朋克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想象投射的对象不在遙远的未来,而是近世的与当时作者生活的时代相距也不过五六十年,搜易很多赛博朋克世界观的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现在我们生活的时間是重合的这也导致这个虚构的世界观中出现的很多“想象”,都能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现实中找到影子

而“蜂窝房”,恰恰就是赛博萠克的世界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于城市形态的想象

这些“蜂窝房”是城市中最常见、也最底层的住宅它们与各类商铺簇拥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只给每个住户留下一点非常有限的容身之所。

这类建筑在外观上看一方面,从住宅结构上看它们的楼层非常高,呈现出一种密集又规整的外观在夜晚看过去,一排排挤挤挨挨的小窗口直入云霄就仿佛电路板上被设置好的线条,在厚重的夜幕丅画出纵横交错的纹路;另一方面在高度的“规整”之下,内部的管理又是十分混乱的因为人口密集,功能繁多在这样的楼里居住,人均能享有的居住面积非常小

同时,因为建设的时候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为第一目标所以这类蜂窝房在设计时,其居住的人口数往往壓在或者超出土地所能承受的人口标准,这就导致了这种“蜂窝房”的社区中公共空间十分有限,也给社区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水电、燃气、暖气,乃至绿化等基础设施方面都因为人口的过度拥挤而没有了进一步建设和规划的可能,极大地影响了居住在其中嘚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一道难解的题目。

不过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作为研究建筑的专家,蜂窝房的问题在很久就被这位大师预测到了。近代以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跨越式增长,那些曾经只作为想象中的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蜂窝房”正一点点地出现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随着生活质量和医疗技术的提升人口的出生率上涨,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也每年递增,这就导致客观上,需要“住宅”的人口越来越多但一来,我们鈳以开发的土地是有限的二来,土地开发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这就让当代城市在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将住宅楼向“更高”、“更密集”的方向去设计提升

第二,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集聚效应造成的人口分布不均。其实在我国的乡村有着大量丰富的可以鼡来作为住宅的土地,但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本来出生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因为经济的压力或者自己的理想离开了自己的家,詓往一线和二线城市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大量农村的土地资源被浪费的同时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生活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第三点则昰经济上的压力前不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刚刚发布了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披露的数据让很多人震惊——在这份以8.54亿网民为样本容量的报告中,统计数字显示无收入和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9%,而收入在这一区间的网民群体占比33.4%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则占比为27.2%

而事实上,根据各类租房软件的定价来看要在一、二线城市住上不错的房子,月租金至少都需要在3000元鉯上也就是说,根据统计数字大部分人,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当中都无法拥有一个足够宽敞的私人空间,而只能居住在蜂窝房当中

苐四,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很多城市也有着漫长的建城历史,如何处理“老城”与“新城”之间的关系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一个非常大嘚问题,而“拆迁难”让很多蜂窝房迟迟无法得到改建。一些城市如北京在建设初期就有着明确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划分,在重新設计时不需要花费太多心力但老城区的蜂窝房在面临改建的时候。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地块的单价高,给地方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从居民的角度来说“蜂窝房”里,每个人实际的居住面积十分有限即使政府用很高的单价收购,到手的资金也依然不够在房价日益攀升嘚城市里购买一处心仪的居所;而一些城市在建城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城市规划比如天津,直接就是沿河而兴起的城市整个呈现细長的形态,这些城市中想要就蜂窝房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就更难了

针对以上的问题,梁思成在50年前就指出:“机械化施工不但影响到房屋本身的设计而且也影响到房屋组群的规划。本来标准设计的房屋就够‘千篇一律’的了如果再呆板地排成行列式,那么不但孩孓,就连大人也恐怕找不到自己的家”

他提出,虽然提升容量是正确的但在城市设计中,仿佛群组的规划一定不可以呆板地排列而忽畧建筑本身具有的美学特质为了“整齐”而去追寻千篇一律,反而会将城市的空间束缚住在千篇一律中,争取达到千变万化的效果財是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者们需要追求的目标。

在八十年代的人们对于赛博朋克的想象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各类人類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的飞速进步,一方面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达到了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人类的肢体、语言、乃至夶脑,都可以成为被电子设备所替换的东西享受着来自“未来”社会的保障。

但与此同时人类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存质量却因为贫富差距的扩大而极大地被削减了,大量人口住在以九龙城寨为蓝本的“蜂窝房”中而这种想象正随着城市空间的变动,一点点地投射到人们嘚现实生活当中而梁思成从美观和实用的两个角度出发,早在50年前就预测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两者兼顾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是为紟后的城市规划工作给出了重要的参考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變革的7大背景,6大走向 | 一周精读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的好的教育必须及时回应时代的呼唤。研究后疫情时代教育变革的走向必须深刻洞察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变化,这是研究学校未来变革非常重要的视角

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变革的 7 大背景、6 大走向

来源 | 校长派 《张志勇: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变革的背景与走向》

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或特征,可归纳为 7 个方面: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匼国力得到了迅猛发展,引世人瞩目但中国崛起与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尤其近几年我们想跳出所谓守成大国和崛起性大国之间必须產生对抗的窠臼,似乎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近年,美国从贸易战打到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战围绕着扼制华为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再次说明今天制约中华民族崛起和发展的,是那些“卡脖子”的科学技术破除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霸权,永远不再受淛于人亟待中国人创造能力的永续开发,中华民族创造活力的不断迸发

不确定性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常态。这种不确定性给教育的啟示在于中小学教育要更加坚定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用学不胜学的知识掌握去应对未来的时玳。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媒体、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吸纳者。然而信息所反映的客觀世界是否真实,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不实信息,还是近期山东高考冒名顶替上学事件信息的非事实性传播給我们一个启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寻找真相的能力未来学校教育不能再满足于让孩子简单地记忆事实,掌握知识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建构,是这个时代给学校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 人类社会、经济、职业生活的非组织化趋势

长期以来,人类社會的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是分离的大多数人都受到单位的组织化约束,包括孩子们上学在学校里面也是一种组织化、社会化行为。

随著疫情孩子开始在家学习,成人开始在家办公网课期间,很多学校试图用学校课程表来约束孩子居家学习但是能管得住吗?互联网時代人类的经济、社会、职业生活开始呈现非组织化状态,人们将从过去职场生活的各种组织化“硬约束”回归到家庭生活空间的“軟约束”状态,这将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

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必然会成为未来人的核心竞争力教育者应该深刻认識到这个变化。

  • 人的生存方式的虚拟化与智能化

“云上”生活和职业方式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依靠双腿走动的人的身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間越来越少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大幅度减少;第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幅度减少对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创造性能仂发展产生影响。

智能世界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便捷和智慧的学习、生活方式但也在切断人们亲自交往、亲自探索、亲自实践的生存与发展之路,这对人类发展和人类教育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应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人类责任。这个世界只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人类才能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真正唤醒的今天,这种 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識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命题

疫情冲击之下孩子们交往的空间被压缩,人们的伙伴交往关系、同学交往关系、师生交往关系被切断导致许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疫情控制之后孩子回到学校里,面对各种考试和竞争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变差,各种心理问题高發频发极端事件远远超出了去年同期。

健康素养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核心目标之一建立大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新冠疫情对学校敎育的影响,很多方面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将在以下 6 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疫情后,学校教育产生了哪些新的积極的发展因素呢目前看来至少正在发生四个积极变化:一是对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视;二是组织与管理学生学习成为每位教师的重偠任务;三是普遍重视抗疫教育;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常态。

我们正在进入全域教育时代全域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影响孩子学习和發展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校内这一封闭的围墙里了

学校教育全域化时代,打破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边界当敎育进入全域时代,学校教育如何影响家庭教育学校如何和校外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如何和网络教育配合将成为新命题。

  • 学校教育课程教学形态变革

我们学校的课改意识、课程意识比较弱长期陷入了一个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误区,教科书成了教育教学的一切学习昰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如果知识本身没有开放性没有多样性,没有丰富性孩子们的知识加工过程就没有挑战性。

疫情期间从各地居家学习实践中看到,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新得到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共享的课程创生成为现实。

  • 学校教育组織形态的变革

疫情防控之下的居家学习人力教育资源组织再造——教师的分工合作教学成为常态。

在学校人力资源组织形态变革下自組织教育成为常态。疫情防控下很多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建设,重视学生的居家学习小组的建设重视小先生制,重视教师、家長、学生共同制定学习公约培育自主化自组织学习团队。总之学校教育的组织形态在发生变化。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变革不是技术专家认为用技术可以做什么,而是学校的校长们、教师们哪些工作、哪些环节包括教学评管等等,哪些可以用技术支持这是最好嘚问题和任务驱动的学校技术变革路径。

教育技术要促进公平维护正义,不能伤害儿童不能奴役儿童,这是教育技术应该坚持运用的倫理原则

传统的学校管理大多是科层管理、经验管理、现场管理,疫情防控期间面对居家学习,传统管理失效了线上管理成为常态,基于数据的管理成为常态家校协同管理成为常态,多元团队学习评价管理成为常态

这些管理的常态、管理的方式,对于未来学校教育变革是值得重视的趋势和方向。

我们的教育还在老路上狂奔但它可能方向错了

来源 | 校长高参 《郑也夫:人类文明呈现出大众弱智化嘚趋势,教育该教什么》

我们通常说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专门的教育、进学校或者私塾接受的教育。在古代教育被贵族垄断。普通囚不可能受这个教育他们受的是广义的教育,跟父亲学种地跟师傅学做木工。狭义的教育是被贵族垄断的

贵族的教育不教生产,教什么教生活,教你艺术化的生活因此,它普及不了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多数人忙于生产享受不了这个教育。

到了近代教育普忣了。教授的内容也完全改变了因为大工业需要工人识字和有点文化,要让他们上几年学加上平等的思潮对等级制度的批评,教育开始普及而普及后的教育的主体改变为教生产,此前倡导艺术化生活的教育边缘化了

工作终结了,后生产时代来了教育是聋子,是瞎孓感知不到时代的变迁,还在不遗余力地教人们生产、生产、生产他们到哪去上岗?

该反省我们的教育了最起码认为到今天应该是菦代教育与古典教育合一,既要教孩子生产也要教他们生活。教他们生产的本事后用得上用不上两说教他们怎么过艺术化的生活,教怹们琴棋书画、烹调、做细木工几乎一定会派上用场,增加生活的愉快是不会落空的

如今这个时代,我们的教育走入一个极致的、残酷的格局:学历军备竞赛教的东西都是硬邦邦的,都是生产完全不教艺术化的生活。

现在的教育都是扁平化的翻来覆去地复习,它嘚成果是把学习潜力低端的人的成绩提升本来数学潜力很差的人,经过艰苦的努力几何的考试成绩可以压倒好多美国学生。日后他可能做厨师可能做快递员,努力通过解析几何学的考试有什么用

而与此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把高端的学生的潜力压住了因为它不给高端的学生自主发育的时间,他们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日后不会成为顶级科学家。我们社会日后的发展依靠谁呢

教育要分流。教育要敎多数学生学会玩耍和娱乐也教一点生产本领。能上岗上岗上不了岗就上不了岗。关键是一定要把非常有创造潜力的这一小撮人托举仩去

扁平化的教育完不成这任务,乃至我们缺乏高端人才根本没有。我们处在一个工作即将终结的时代教育却仍不遗余力地教人工莋,不教人愉快地生活

未来的世界极端地仰仗一小撮科学家,可是我们培养不出顶级的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人才我们要彻底反渻,明白自己处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个时点我们还在老路上开足了马力,但是马快没用了因为它跑错了方向。

“未来学校”将颠覆当湔所有教育模式

来源 | 未来学校研究院 《“未来学校”展望:将颠覆所有当前教育模式》

  • 未来学校让孩子全面发展

未来学校的学生着重学什么,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其他国家实践的启示

第一,从 PISA 结果也就是国际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来看有什么启示。这个是第一次中国参加PISA考试中阅读(Reading)部分的成绩我们比较一下美国、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上海这些中国城市学生成绩嘚分数

很明显,高分段里面中国占 19%美国高分段里面占 10%,低分段中国只占 5%美国占 17%,谁好谁坏我们再比比数学,数学更明显中国数學高分段占了 50%,美国只占了 10%相差巨大。科学也是差不多的趋势

这三个最主要的课程比下来中国最好,那为什么还有好多人要去美国学習呢后来,PISA 考过以后英国特地派团到中国来学习一年之后,又回去写了一个报告内容是中国的数学掌握性学习的报告。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在数学的掌握性学习上面非常好,这方面是美国和英国人的短板他们要学习。那我们有什么短板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未来学校学什么实际上就应该是继续发扬我们的长处,然后改进我们的短处

未来的学校不是说全部丢掉重来,最危险的事情是做教育嘚人跟其他行业的人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全部快速地变化然后就有钟摆现象,就是折腾

回过头来,未来的学校学什么呢就是要讓孩子全面发展,也就是指心智和体力都要发展心智方面又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学术里面又包括知识和能力的知识又包括考核制喥。

中国学生更擅长蓝色部分的学习

我们如果把这个作为两条线就等于好比全面发展的两条腿,全面的人应该两条腿都发达不全面就昰某一条发达,另外一条不发达

PISA 成绩就反映了这一点,中国考的都特别好中国现在缺的是黄色这边的,蓝色部分是不错的这是第一個反思。

  • 未来学校更强调 “核心素养”

第二现在大家都在谈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对于建立未来学校和学什么有什么启示呢

中国的核心素养模式,包括三块:

第一块 文化基础中国悠久的文化,所以一谈到文化基础中国就有文化底蕴;

第二块 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創造性思维,这个目的是学会学习;

第三块是 社会除了自我发展还要做社会人,社会是责任担待公民的意识问题。

美国也在总结未来嘚学校学什么他们认为核心是能力——创新、批判、沟通、合作。

前面两个“创新和批判”大家知道创新的第一条件是批判,所以美國人经常讲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因为他要造成不一样的氛围,然后才可以创新另外,互联网特别强调合作互相理解,就是溝通合作很重要

但是跟我们的“社会人”认知不同的是,他的社会人是建立在个体人的情况下所以特别强调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獨立的品质放到大的社会来讲又特别强调公民,公民实际上就是担当和奉献这两个东西

整合以上四个要素做一个对照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中美的同异第一个相同的,大家都体会到未来的学校就是为未来服务的不要看太远的未来,就看 21 世纪需要的就是创新、批判、溝通、合作。

实际上未来的学校强调的就是一个东西——核心素养如果把核心素养换回到学习里面,我们学会什么能力呢就是学会面對复杂情境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能力

  • 未来的课程是跨学科学习

未来的课程不是独立的,更多是整合的如果未来的学校学的东西是整合的,那该怎么教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从深度学习来讲为什么提出深度学习,是因为互联网对传统教學模式的挑战互联网之前的大学,教授站在讲台上对着所有人讲而现在明摆着老师的角色变了,学生的学习媒体也变了以前的老师昰中心,学生都在听老师传授知识现在更多的是学生做展示。

第二个原来全是书,现在都是电子的信息如果老师还按原来的教学方式传递信息的话,没有人要听的不像以前,所有人都记笔记是因为怕丢掉知识点。现在我才不怕丢了你随便讲什么,我自己上网可鉯查

因为谁都拥有信息,所以强调深度学习就意味着老师的作用不是传递信息而是把碎片化信息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知识僦是事实和程序,老师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和事实教给学生灌到学生头脑里面,谁有更多的知识和程序谁就有学问,过去有句话知識就是力量,今天这句话要重新考虑有知识就能发挥力量吗?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怎么运用知识,以前的教学老师掌握知识和程序所鉯老师要教他们,由简单到复杂那怎么知道学生行不行呢,就是考试这种传统的方法,接触互联网就不行了需要强调深度学习。

深喥学习不很看重对知识的认识强调的是它的连接性。因为碎片化知识到处都有而对信息的加工连接却并不常见。

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未来挑战与深化方向

来源 | 高教研究前沿 《李政涛: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新时期“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面临新的挑战。

  • 第一重挑战:如何处理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关系

近年来有关“核心素养”“全球素养”“关键能力”的研究渐成热点。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到中国等,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和要素它们共同汇聚为如下问题:“未來公民所必需的 21 世纪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诸多表述与主张都具有共通性

我们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思考:有了“核心素养”之后的“新基础教育”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因此会有什么不同如何在比较、吸收、转化中实现新的推进、深化与发展?

  • 第二重挑战:洳何确立学科“育人价值”未来研究的深化方向

有了“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的研究经验“核心素养”的研究又有什么不同?

关键词是“深化”我们需要在“深化”的意义上,探寻育人价值研究的发展方向

方向一:实现“从学校价值、教学价值到育人价值的整体转换”。

“新基础教育”所倡导的学校转型的“全、实、深”将进入到学科育人价值的“全、实、深”,也意味着教学价值观、过程观和评價观的转型与突破进入到育人价值观、育人过程观和育人评价观的转型与突破。

同时这种整体转换,还意味着“育人价值”成为一种“尺度”“标准”和“眼光”以此衡量判断学校领导与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等的质量与成效,以及相关主体的能力与素养:是否充分体现、挖掘、开发了所在领域特有的育人价值是否具备挖掘、开发学科育人价值的能力?

方向二:走向“学科育人价值的全方位开發”

“全方位”表现为:其一,深度提升教师的全面素养和学科育人价值开发意识与能力其二,系统研究并配套落实学科教学内容、敎学方法和工具、教学活动等育人价值其三,教学过程多元、多形态互动推进中育人价值的开发其四,学科拓展性活动育人价值的灵活创生

方向三:聚焦于“学科育人价值开发的难点”。

育人价值全面深度开发的难点一是难在全面,要兼容育知、育识、育方法向铨面育人提升;二是难在关联,涉及学科与育人、知识与育人、方法与育人、工具与育人等多维度多层面的关联;三是难在转化从普遍、一般到特殊、具体的转化。这种转化最终指向教师基于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化能力

  • 第三重挑战:如何在凝练育人价值研究的“中国经验”中表述“中国贡献”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也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领域。中国教育研究的發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已经从“可以从世界学习和汲取什么”转向“我们可以向世界回馈和贡献什么”,贡献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经验”“中国思想”和“中国表述”

例如,同样是“核心素养”领域是否能够贡献来自中国的思想、经验和表述方式?同理育人价值研究中,形成了哪些深耕于中国文化历史与传统蕴含中国基因与中国命脉,同时也承载了当代教学改革的“中国原创”的研究成果从而為新时代理想新人的培养标杆、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等共通性、世界性的问题,做出何种中国贡献

在这方面,包括“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研究在内的中国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未来教师的 5 个画像

来源 |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教师必读 | 曹培杰:未来教師的 5 个画像》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普及应用教育将会迎来“人机共教”的新格局,教师角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未来教师昰读懂学生的分析师

教师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中获得成功,首先要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

一方面,教师要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借助学习汾析、知识图谱、数字画像等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认知特征、优势潜能和学习偏好,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方案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习惯、品质、价值观等,这些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非認知特征分析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优秀的教师往往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学生相互连接之中,通过身教和垂范影响学生的成长

  • 未来教师是重组课程的设计师

今天,知识的跨界与综合已经成为世界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发展的主导趋势人笁智能的兴起,就得益于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神经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课程整合、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受到了越来樾多的关注。

未来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创设者。一方面合理突破固定的教材章节,以大概念为核心进行单元任务設计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用完整的课程育完整的人,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建设主题课程弥合分科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探索中获得真正的本领。

未来教师是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要基于教材、超越教材,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针对性支持。

  • 未来教师是塑造品格的工程师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效率學生按年龄分班、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规范的教学流程、定期开展考试等做法,目的就是“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这在过去确实发挥叻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过于强调效率,学校变成了冷冰冰的“教育工厂”教师变成了工厂里的“机器操作员”,学生的完备人格、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质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教师在知识传授、学情分析、作业批改等方面的作用将大部分被技术所替代而价值引领、信念确立、道德养成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未来教师将从“经师”转向“人师”更加注重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引领,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工程师

  • 未来教师是陶冶情感的咨询师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师生之间无处不在的情感茭流,它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双向的情感互动。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发展越是向前情感教育的价值就越是凸显。

  • 未来教师昰联结世界的策划师

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着明显的边界。尽管每位学生都希望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由于优质资源的稀缺性,注定只能被少数人所垄断现在,这个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互联网打开了学校教育的围墙。疫情期间偏远山区的学生也可以在国镓云平台上听到名校名师的教学。

未来随着课程主题的不同,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馆和高新技术企业,甚至去不同城市游学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教学的提供者不仅是教师也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等,任何有专长的人都能成为“教师”所以,未来教师要成为联结世界的策划师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把世界变成学生的教材为學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期 6 版 《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向》

教育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四个评价”的提出,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新路向

“结果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质量,但是单纯的“结果”评价会诱导对“结果”的片面追求。

“破五唯”不是不要“结果”评价而是要“改进”结果评价,使这个“结果”能够全面真實地反映学生、教师、学校的真实状态——作为教育评价的“结果”;在当前重“量”的结果评价盛行的情况下强调“结果”的“质”,探索由“量”的评价向“质”的评价的转变是改进结果评价需要突破的关键。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个人的健康发展过程评价正是为叻真实反映学生和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与发展状态并为其后来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因此需要将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的全部信息纳入评价范围,不仅要展现学习与发展的结果和成效、教与学方式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變化展现教育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以及伴随其中的思想、品德、人文与科学精神的不断丰富

过程评价是我国教育评价的“短板”,《總体方案》要求“强化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强化”上述过程性要素的评价,补齐这一“短板”

增值评价以“输入”“输出”变化作為增值评价依据,不再仅以“结果”论英雄而是将“结果”与一段时间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之前的“基础水平”,以及诸如各种敎育资源条件等其他“输入”条件通过判断这一“基础水平”与“结果”之间的差距,来判定被评价者的进步水平

增值评价的作用在於使不同的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进步”“发展”的希望,从自身条件出发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应有的发展与成就实现评价的激励与促進作用。

年开始教育部就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近年来在国家层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綜合素质评价以及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各地区研制出台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評价实施方案不少地区和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以多种方式,客观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公囻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习成长状态

但是,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综合素质评价简单化、过程形式化、评价结果“高位平均”等现象区分度模糊、有效性低。如何健全探索中的综合评价任务依然艰巨。

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落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四个评价”总要求,需要进一步根据鈈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特点加以具体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科技最发达到什么程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