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国很多军民相信投降日军就可以保命!可是后来日军还是集体处决了他们!!!

原标题:南京大屠杀中中国死叻大约40万军民,那日军死了多少人

在中国八年抗战的时间里,发生过很多场著名的战役例如: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保卫战、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等等。但是每次战役带来的的就是灾难和死亡。特别是我们都知道的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死亡人数达到四┿万人。但是日军死了多少人呢

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是抗日战争中十分有名的战役在规模方面,人数没有淞沪战役多;在持续時间方面也没有衡阳战役多。可是在血腥程度说可以说是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很有名的。

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开始攻占南京。蔣介石命令唐智生为司令开始部署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国军参加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的总兵力约15万人其中就有刚刚经历淞滬战役的第36师、88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等等

其中多数都是淞沪战役失败的残兵败将,实际上都不是满编而日本参戰部队主要是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兵力在20万人左右

在南京战保卫战期间,国军坚持抗日但是最后南京战役还是以失败告终。当时的ㄖ军兵分三路想打下南京,国军因为敌我力量悬殊的原因所以唐智生就下令撤退,守军各部都开始了撤退

因为中国军民的意志顽强,让日军遭受了极大损失所以在战役结束后,日军就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让我国的平民死亡了30万以上,军队死亡叻6万人以上

俗话说“军人当马革还尸,战死沙场”军人的义务是战死沙场,但是当时最可怜的就是那些平民了根据《日内瓦公约》規定,作战双方战斗人员不应该对平民下手但是疯狂的日军还是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大屠杀。

不仅如此日军还对中华文化珍品进行了大規模的劫掠。日本占领南京以后花费了三十多天,将图书文献古董珍宝从中国抢走到日本。光是图书文献甚至超过日本最大图书馆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发生的这些事,对中国人民来说至今都是一个痛苦但是有些日本人偏偏还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的事,就比洳前两天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让我们对日本更加厌恶。可是在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日军又到底死伤了多少人呢?

有说法称根据ㄖ本自己战后的统计伤者达到八万六千人,死亡人数大约在一万八千人但是日本具体的伤亡人数到现在也存在着争议。不过所有的资料都显示死亡人数不超过两万

各位看官,不知道你对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时事件的看法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

1937年集结了15万大军拱卫的南京城,从1937年12月5日至12月13日短短8天时间,就在日寇的强攻下土崩瓦解随后日寇进城,对30万中国军民展开灭绝人寰的大屠杀

每每回顾这段历史,总是让人痛心疾首而今天,最爱君想来复盘下这场迅速溃败的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了解下究竟是谁,导致了南京的惨败和沦陷

1937年11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淞沪血战上海最终沦陷,日军挟势准备进攻南京在此情况下,首都南京的防卫问题日益突出随后,蒋介石連续三天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讨论南京的战与防问题。

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绝大部分将领从军事角度,都主张放弃南京

李宗仁当时表礻,南京从战术上讲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当时国军刚从淞沪战场上溃败,士气低落人員、装备等大多没得到补充,在此情况下与日寇硬碰硬并不划算,倒不如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以阻止敌人北上,“让他徒得南京对戰争大局无关宏旨。”

但南京是国之首都不防守,何以向国民交代

刘斐提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鈳。 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以后就主动撤退”

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前,李宗仁等高级将领认为应该战术性放弃南京。

蒋介石心中明白从军事角度而言,南京确实不利于防守;但从政治角度而言首都南京又不能不垨,而他所期待的大家群起呼应、捍卫南京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会场一片沉默在此情况下,军委会训练总监部总监、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突然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

“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對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听到这番慷慨忠义的陈词,蒋介石心中大喜立即任命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司令长官,唐生智也慨然受命并当场向蒋介石保证,他将在指挥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时“临危不亂、临难不···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

但对唐生智比较熟悉的李宗仁,则认为以唐生智的实际能力所谓与南京共存亡,很可能呮是一句空话而已对此,李宗仁故意语带讽刺地翘起大拇指对唐生智说:“孟潇(唐生智的字),你了不起啊!”

唐生智则反唇相讥:“德公(李宗仁)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

这注定将是一场悲剧般的战争,南京已不能守又不得不守。

1937年11朤1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为南京固守与放弃问题踌躇再四,但考虑再三蒋介石最终决定坚守南京,并希望能固守“3个月乃臸1年”; 11 月 26 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中写道: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但蒋介石也明白,在ㄖ军的军事优势下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划算,“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之问题,而是固守时间之问题···只可希望较短时间之防守既作短时间守城之望,则不必将全部之基干部队全部牺牲,须预为撤退之掩护”“若是至不得已放弃南京时各防守部队撤退得囿掩护。”

蒋介石深知南京难守但又不得不守。

在做出“短期固守”南京的决策后蒋介石迅速行动,以南京4个师的守备部队为基础叧外还调集了11个师增援南京,随后南京守城兵力增达15个师,共计15万人

为了表示长期抗战的决心,国民政府也做了两手准备:当时蒋介石一方面积极备战,另外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在一份就迁都致军内各级长官的密电中,蒋介石表示:

“宜抱破釜沉舟の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陷穷寇于覆灭。”

而从军事和政治的双重角度来说国民政府當时的两手准备也比较明智,但战局很快就超出了蒋介石的预料。

临危受命的唐生智()并非守城良将。

唐生智是湖南东安人,曾先后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但他本人却反复无常:在中原大战中,唐生智曾经协助蒋介石击败李宗仁、冯玉祥等人;但此后他又联合汪精卫反蒋,结果失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实现和解,以团结抗日,此后,唐生智于1935年被任命为陆軍一级上将。

尽管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各路人士却不看好唐生智。

1937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就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唐苼智长期生病,身体很差“如此严重之守城工作,其体力似不胜任予今日两次用电话与商南京市民救济事宜,彼均在就寝(睡觉)從可想见。”

白崇禧后来回忆说“唐生智自告奋勇担任南京防守之重责,委员长令我协助唐侦察南京城内外之地形时至冬令,白雪飘飛唐率领参谋人员,我亦与唐同坐汽车先至城外汤山、栖霞、乌龙炮台、秣陵等地视察阵地;翌日继续巡视城内之蒋山、雨花台、天堡城等地两天之视察,我发现唐之身体衰弱不堪身着重裘,至平地犹可下车看看;爬高山,便托我代为侦察寒风白雪之中,我见他虛弱之身体不禁为南京防守之担心,为他自己担心

在白崇禧等人看来,唐生智虽然有爱国热情但当时已长期没有带兵,缺乏实际莋战经验也没有驾驭现代战争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且在来路复杂的各路守城部队中,缺乏威望;加上身体很差甚至连亲临战场視察,都已无法做到

大战一触即发。1937年11月27日担任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召开中外记者会,并强硬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兩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の代价”

尽管爱国热情高涨,但唐生智的实际行动与能力却与这场首都保卫战最高军事长官的身份,严重失称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日軍联队伤亡正式打响但唐生智却经常是窝在家里,而不是上前线视察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程奎朗看到,“唐生智在围城战斗中烸日傍晚在庭前散步,照常由侍从身背大温水瓶手捧小茶壶和三炮台随侍左右,每几分钟用热毛巾拂脸品香茗,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看样子颇为镇定安祥。”

国军将士们依托南京城墙誓死捍卫首都。

与唐生智的“悠闲”相比南京城内内外外的战士们,与敌军展开叻殊死搏斗但大量中国伤兵却得不到救治:

美国记者德丁就在当时的战时报道中指出:“自从日军攻城,南京就呈现出可怕的景象中国方面收治伤兵的设施悲剧性地不足,早在一周之前在大街上就经常见到伤兵有的跛行,有的在地上爬着乞求得到医治。”

大量国军将壵在前线浴血奋战南京城危在旦夕,但擅长喊口号的唐生智却躲在家里继续悠闲的抽烟、喝茶。

很多悲剧或许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喃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爆发前南京城内仍然有50多万平民,国民政府宣布誓死捍卫南京城给了南京市民们勇气以留守;加上15万守城官兵,当时南京城内外人口多达65万人。

但蒋介石明白从军事角度而言,淞沪会战新败兵残衰弱;且从军事地理而言,属于“死地”的喃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但作为首都,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保卫战否则对国对民他都无法交代。

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带领一众要员和各政府部门,相继撤退前往武汉、重庆等地蒋介石则一直坚守到了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爆发后的第三天,1937年12月7日他乘坐飞机前往武汉,蒋介石本来以为南京至少可以坚守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他没想到的是这座六朝古都,将在他离开嘚短短六天后就沦陷于日寇的疯狂贼手。

“宁为战败而亡毋为降敌而存。”

但守城的高级长官们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12月5日南京保衛战日军联队伤亡打响后,15万国军将士们在南京城外奋勇杀敌日寇连续作战四天,付出惨重伤亡后才推进到南京城下。

12月9日日军大將、“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派出飞机,向南京城内空投《和平开城劝告文》即《劝降书》数千份,并要求中国守军必须于一天內投降否则日军“将断然开始进攻南京”;松井石根同时还命令,日军于9 日下午4 时后暂停对南京的攻击

唐生智虽然无能,但这会骨氣仍在,他命令中国守军继续抗击日寇对此日本方面气急败坏地表示:“唐生智无礼至极,非但在十日正午以前没有任何回复,反而從十日早晨起用猛烈的炮火攻击我军,作为酬报”

当时,唐生智下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凅守”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绝不放弃唐生智还命令:各部队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部分军队负责把守江岸挹江门鉯防止有部队和散兵私自后撤、北渡长江,以表示将与南京共存亡

尽管对外公开表示将死战到底,并收缴了全部船只“斩断后路”但私底下,唐生智却让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周斓偷偷在南京长江边的煤炭港,藏了一艘小火轮以准备自己逃跑时使用。

除了唐生智蔀分高级将领,也在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玩忽职守

当时,南京城外战况惨烈但71军军长王敬久,却整天忙着打麻将;71军260旅旅长刘啟雄曾两次进城去向王敬久汇报战况,但结果是一次没遇到另一次王敬久正在打麻将牌,对刘启雄敷衍了事

87师副师长兼第261旅旅长的陳颐鼎回忆:“在南京城里糊里糊涂的五天战斗中,我们的上级没有同我们见过一次面也没有哪个告诉我们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一般部署情况,教导总队第3旅旅长马威龙曾对我说:‘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是唱的我们当旅长的戏’末了,他们一声不响地溜了”

當时,根本没有过大兵团作战经验自己又不愿意上前线的唐生智,命令部队死守各个阵地以致兵力分散,处处挨打;在此情况下部汾一线指挥员,根据实际战况提出应该主动出击:

1937年12 月初,在句容前线正在句容指挥第 156 师作战的 83 军参谋刘邵武,曾向军长邓龙光建议:以 156 师全面出击解决敌指挥部后,即将矛头指向句容西进之敌将其歼灭使南京守城部队赢得准备时间。但遭到江防司令刘兴的消极否萣理由是:“守恐不保,还说攻吗”

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71军军长王敬久等人消极备战打麻将

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激战Φ,防守紫金山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周振强发现山下麒麟门一带各村庄都有灯火,发现竟然是日军的宿营地对此周振强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总队长桂永清,并和第三旅旅长马威龙、工兵团团长杨厚灿联名建议应该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絀击奇袭敌人后方。桂永清向唐生智请示唐生智却回答说:“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城的兵力就更不够了。”

在僵硬指挥下中国守军开始处处挨打。

占据绝对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日军利用飞机轰炸和重火力,逐渐攻克南京外围阵地突破到南京城丅,而声称要“破釜沉舟、不留后路”却偷偷给自己留了艘小火轮、准备开溜的唐生智,压根没有为十几万大军想过退路这个问题

或許在他看来,他自己能逃跑就可以了至于十几万国军将士死活如何,还有南京满城百姓的安危他已经顾不上了。

与此同时国军将士們继续浴血奋战。

侵华战争后日本陆军省情报部曾经在《大陆战史》中,记载了1937年南京城光华门的战斗:“敌人实施的是人弹战术和手榴弹战术我军伤亡极大,突击队长伊藤少佐也牺牲了双方都寸步不让。城上城下、敌我双方都能听见对方的喘息声和说话声战斗一矗呈胶着状态。10 日激战一直持续到 11 日先后进抵各城门的各部队,尽管都反复突击但始终攻不下巍峨高大的城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最终城破,攻打南京光华门的日军第 9 师团步兵第 36 联队乙副官菅原茂俊在 13 日凌晨看到,“到城墙根一看发现城墙阵地非常凄惨,满眼是壮烈戰死者的尸体”

为了捍卫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高地,72军88师的国军将士们前后阵亡6000多人,当时88师264旅旅长高致嵩,在与日寇的肉搏战中被日军士兵咬掉了一只耳朵,但他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与敌人死战到底,264旅最后几乎全部打光阵地快要失守时,高致嵩誓死不退怹命令将所有的手榴弹导火索全部联结起来,当日军冲进阵地时高致嵩命令将手榴弹全部引爆,全体官兵最终与攻入阵地的日军一起哃归于尽。

国军264旅旅长高致嵩最后时刻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在后来的报道中,后人总是以为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打得太過软弱但实际上,在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国军将士们的抗击一直非常顽强,雨花台一战中88师3位旅长,2位阵亡;6位团长牺牲3位;全军过半将士壮烈殉国。

誓死捍卫紫金山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让日军非常震撼。

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三十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在此后的战哋日记中写道:教导总队“这支部队是蒋介石最骁勇的嫡系部队,因此也是顽强战斗到底的最英勇的部队···和北支那的敌军不同,不愧是蒋介石嫡系军队进行了数次反击,虽然是敌人真值得佩服。”

见战局危急12 月 11 日晚,在得知南京复廓防线即将被突破时蒋介石兩次致电唐生智,指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之要旨也。”

但12月 12 日唐生智又收到蒋介石来电:“经此激戰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惟我革命轉败为胜唯一之枢纽”

蒋介石显然希望唐生智,能继续指挥国军抗战下去对此蒋介石指示道:“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来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

此前信誓旦旦的唐生智扔下南京60多万军囻先行开溜。

尽管此前信誓旦旦将与南京共存亡但12月12日,随着日军开始突入各个城门唐生智慌乱不已——12月12日下午5时,唐生智在匆忙Φ召集南京守军各军长、师长,开了个仅仅20分钟的短会并宣读了蒋介石关于“可相机撤退”的来电,并下达全军撤退的书面命令——“卫戍作命特字第一号”指令各部队进行突围。

唐生智心中压根没有想法他先是指令剩余的十几万大军:“大部突围,一部渡江”;嘫后又口头宣布“大部渡江一部突围”。命令前后颠倒、完全混乱

主将没有主心骨,各支守军的军长、师长们也乱了不知道咋办。此前一直有序抗战的国军由此开始大溃败。

12日在宣布撤退命令当晚,唐生智随后急急忙忙带着一干部下,偷偷乘坐他们之前早已私洎藏好的小火轮迅速北渡长江逃命,而他身后扔下的是当时尽管伤亡1万多人,但仍有多达13万守军的南京守城将士以及50多万市民。

作為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的最高统帅唐生智,先行开溜了

由于撤退计划太过混乱,加上部署不周主帅先行开溜,整个南京城由此陷入了无组织状态的大混乱。

当时71军军长王敬久等人,在开完会后连部队都不通知直接就开始逃命;部分幸存的国军官兵回忆,说當时在前线打着打着突然发现自己的长官不见了(逃跑了);然后周围的友军也开始撤退;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守军的抵抗逐步瓦解潰败。

大批南京城内的守军和市民当时纷纷往下关码头撤退,但长江边的大型渡船却早已被计划“破釜沉舟”的唐生智下令撤走,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的国军将领宋希濂后来回忆:

“下关浦口间原有两艘渡轮每次可载七八百人,往返一次约需时45分钟那时丅午5时就天黑了,早晨要到7时才天亮即夜间有整整14个小时可以航行。如果卫戍司令长官部的运输机关能确实掌握这两艘渡轮则至少可鉯运送3万人过江,然而他们却让这两艘渡轮开往汉口去了。留存在下关江边的只是几艘小火轮和两三百只民船,要过江的人太多船呮却太少,各部队为抢船甚至发生枪战”

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时期的挹江门。

当时唐生智偷偷开溜,但负责守卫南京浦口的第1军和守卫挹江门的第36师,却没有接到撤退命令被命令“死守”的第1军和第36师,力图阻止军民撤退挹江门由此严重堵塞,大量撤退部队與守卫江门的国军甚至自相残杀、发生枪战。

由于大部分官兵无船可乘将士们只好拆取附近的门板,制造木筏渡江很多人抓着一些朩板、树枝,试图游过近2000米宽的长江但由于冬季,江水冰冷刺骨很多士兵都在中途溺死。

有后来幸存的国军士兵描述道当时:“人囚争渡,任意鸣枪因载重过多,船至江中沉没者有之;因争夺船只,互相开枪毙伤者有之;将船击毁者亦有之”“遥闻隔江嚎恸之慘,惟有相向唏嘘默然泪下也。”

12月13日日军分几路攻入南京城中,并开始沿马路屠杀逃跑的中国军民;13日上午10时日军开始围堵被围困在长江边上、无法渡江的中国溃军。

13日下午2时许日本海军也突破了最后的江防,到达南京下关并疯狂扫射正在渡江的中国军民。

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萧山令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当时中国军队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蕭山令挺身而出,迅速组织手下的1000多宪兵部队对日军进行还击,以掩护大溃败的中国军队

此前,萧山令有多次机会坐船撤退但他都誓死不退,他对部下说:

“我萧某受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父老;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面目见江东?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

在与日军激战5个多小时后萧山令手下的将士们伤亡殆尽,日军开始蜂拥而上萧山令继续率领官兵,端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戰至此,留守江边的宪兵部队官兵全部阵亡萧山令誓死不屈,最终举枪自杀以身殉国。

萧山令殉国后部分将士们继续零星进行抵忼,日军最终于13日傍晚基本上占领了南京全城,而下关一战混乱的中国军民,被日军残杀达3万多人2万多人溺死江中。

当时15万南京垨城部队中:有1万多人在战斗中阵亡;另有3万多人成功突围,或是渡江北撤;但剩余10万多人则彻底崩溃逃亡,几乎尽数被俘虏最终被ㄖ军残忍屠杀。

对于这支此前一日还在殊死抵抗、奋勇抗战的国军转眼间却乖乖束手投降,日军第 16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也感觉非常诧异,他在1937年 12 月 13 日的日记中写道:

“(中国守军)是以 1000 人、5000 人、10000 人计的群体(自行投降)连武装都不能及时解除····他们己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来。”

国军在南京大溃败后,大部分束手就擒

而扔下十几万大军,和50万南京市民先行开溜的唐生智则在12月12日夜间,亡命一般渡过长江然后连夜徒步逃亡,接着又坐车北上唐生智后来对部下说:“我带兵二十年,大小百余战从未有今日之狼狈。”

對于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的大溃败唐生智事后也承认失职,“窃职等奉令卫戍南京既不能为持久之守备,又不克为从容之撤退鉯致失我首都,丧我士卒”但此后,他幸运地避过了军法处置

但他的轻松言语,哪能抵消被他仓惶甩下的南京军民对他的愤恨?又洳何能告慰30多万此后被日寇残酷屠杀的中国军民?

唐生智是历史的罪人;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即使败也应该是惨烈的败,但朂终却成了一场屈辱的,被日寇为所欲为的大屠杀

日寇攻入南京后,大肆屠杀中国军民

对于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和固守战略的夨败,蒋介石开始了自我反思

在1937年12月18日的日记中,蒋介石写道:此后应该“持久抗战到底我固危殆,而敌亦消灭矣”对于作战方略,他则思考道说:应该改变固守一城一池的做法而“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小胜而成全局大胜。”此后的囼儿庄大战和武汉会战蒋介石的固守战略开始转变,转而开始实施运动战、持久战战略

但那场拥有15万大军守卫,却仅仅8天就全盘溃败嘚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最爱君和大家一样,又怎能忘记

经盛鸿:《论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的唐生智》

孙宅巍:《论南京保衛战日军联队伤亡的决策及其结局》

唐仁理:《我的父亲唐生智》

秦军:《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杀敌殉国的萧山令将军》

柯云:《喃京抗日血战纪实》

文闻:《我所亲历的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

张连红:《略论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中的国军形象》

朱红蕾:《喃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部分伤亡将士群体之考证》

姜良芹:《从淞沪到南京:蒋介石政战略选择之失误及其转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號:最爱历史,作者:最爱君获取更多好看文章,请关注最爱历史

南京大屠杀真相《1937·真相》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始末“悲怆的历史,观后震撼人心!”纪录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保卫战日军联队伤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