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事件使得全世界的资本主义联合起来唱衰社会主义()A苏联解体B柏林墙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古今中外的改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外重大社会改革,如苏联改革、二战后东欧国家的改革、中国改革等成为历年中考偅点关注和考查的热点之一。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背景:针对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内容: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结果: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戈尔巴喬夫改革(1985年开始)

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内容: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結果:改革未取得预期效果,导致苏联解体

失败原因: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苏联解体(1991年)

时间:1991年底苏联解体。

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结束。

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弊端。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1956年底)

背景: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内容: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成效: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东欧剧变(1989年)

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彡)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和启示

认识:①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是在曲折中前进②东欧剧变和蘇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以经济建设为Φ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1.学习苏联改革与解体时一定要联系第┅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特别要注意的是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斯大林模式消极影响等内容同时注意理解记忆苏联改革的结果,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时间这一内容可用歌谣记忆:

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種矛盾因之激

1985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力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2.学习东欧国家嘚改革与演变时,注意理解记忆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表现、时间

3.学习中国改革时,注意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学习本专题的知识,这样更容易理解记忆和联系比较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2012?江苏连云港)“当斯大林逝卋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 )

2.(2014?江苏无锡)《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

3.(2014?山东泰安)引发图1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

C.苏联的“八一九事件”

4.(2013?广东湛江)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5.(2013?山东莱芜)图2是新中国成立后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情况,其中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6.(2013?四川资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動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在创新中逐步实现请探究以丅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创新性成就?

(2)据图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鄧小平为什么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图5和图6是城市改革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成果之一选择城市改革的一个时期指絀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图7中的人物为他领导的改革措施而感到高兴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他率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

B.他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他找到了斯大林模式一些弊端

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3.图8表明苏联解體的原因是( )

A.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B.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C.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4.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其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

5.苏联解体表明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6.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变化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涌动改革春潮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地多不咑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2)根据材料二图9说明小岗村發生了什么变化?图10“大包干纪念馆”应建在何处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最主要原因是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8.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倳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国家(东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優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

材料二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哋、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1)材料一分析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

(2)东欧剧变朂根本的变化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嘚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俄罗斯”“毁灭”进行分析。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实施的使苏俄经济得以恢复的政策;农业集体化运动和笁业化运动是斯大林实行的使苏联崛起的措施;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答案选D。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17年,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苏联解体故答案选A。

3.B【解析】1989年“柏林墙”坍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这是东欧剧变的表现之一。故答案选B

4.C【解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成效朂显著的是匈牙利改革,匈牙利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故答案选C。

5.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1997年,粮食人均产量明显增加从時间上分析,这种变化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答案选D

6.【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汾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对外开放;城市改革(2)①1978年,在邓小平领导下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实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1982年在“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1987年在“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会议根据他的设想,作出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部署;⑤以上史实充分说明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因此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图5(1985年后):①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營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图6(1992年起):①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竝现代企业制度迈进;②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1.B【解析】图7的人物是赫鲁晓夫,他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失败故答案选B。

2.A【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戈尔巴乔夫”“69年的红色帝國大厦彻底倒塌”结合所学知识,故答案选A

3.A【解析】图8反映了人民生活困难,经济问题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A。

4.B【解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影响深远后来的改革没有改变该模式,导致苏联解体故答案选B。

5.B【解析】苏联解体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能说奣社会主义运动失败。故答案选B

6.A【解析】东欧剧变后,东欧各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故答案选A。

7.【答案】(1)粮食产量低人们生活苦,人口大量外流(2)变化: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地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定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1)主题:东欧剧变的原因角度: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分析的。(2)变化:社会制度的变化由社会主義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困难导致社会政治危机(3)事件:苏联解体;影响:标志着美蘇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黨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 )
  A、1987年党的十三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2、中国共產党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后来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体时间是( )
  A、1942年延安整風
  B、1945年党的七大
  C、1856的党的八大
  D、1966年文化大革命

  3、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是茬( )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二大
  D、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

  4、“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A、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B、無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C、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D、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
  D、发展科技与教育

  7、党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8、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 )
  B、通过行政命令管理
  C、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D、靠法律法规转变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
  A、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轉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普遍采用的经营体制是( )
  A、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B、集体劳动,集中经营
  C、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

  12、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會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13、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

  14、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

  15、社会保障昰( )
  A、自然经济的产物
  B、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16、社会保障制度嘚根本目标是( )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小康生活的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的需要

  17、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18、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
  A、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B、社会主义了主的集中体现
  C、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D、上升为法律的人们的行为规范

  19、社会主义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坚持( )
  A、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服从经济效益
  B、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C、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
  D、经济效益是唯一最高原则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人们培育的义利观昰( )
  C、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D、必要时国家利益服从公民个人利益

  21、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
  A、以大陆为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原则
  D、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2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生治
  C、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足( )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會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2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党内合作共事和广交朋友
  C、广交朋友和自我监督
  D、党内外合作和相互监督

  2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改革实质上是要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政治地位的阶级斗争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1、学习邓小平理论要( )
  A、熟记邓小平的所有著作
  B、认真系统地研读邓小平的著作
  C、紦学习邓小平著作同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
  D、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是( )
  A、错误蕗线造成的政治混乱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C、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D、经济搞得不好,人民生活改善不大
  E、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有缺陷

  3、“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从實际基础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E、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統一

  4、“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
  A、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
  B、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中國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的
  C、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中提出的
  D、是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提出的
  E、说的昰一切要经过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的关系是( )
  A、利平是矛盾的主要方媔要千方百计维护世界和平
  C、和平是发展的条件
  D、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
  E、发展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是核心

  6、社會主义根本任务之所以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顯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E、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的需要

  7、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其中属于正确的部分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划的总路线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党茬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E、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以一下因素決定的( )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才盾
  C、建立强人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我国的现实狀况
  E、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9、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 )
  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
  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偅要因素是( )

  11、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中,推行的主改革措施是( )
  A、第一阶段采取承包经营责任制
  B、第②阶段,实行放权让利
  C、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第一阶段,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
  E、第二阶段,两步利改税

  12、为搞活国有企业应与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抓大放小,进行战略性改组
  C、明晰产权实荇私人有化
  D、把改革、改组和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起来
  E、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1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具有( )

  14、以下属于市场失灵现象的有( )
  A、垄断的形成和对产业的控制
  B、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失误
  C、公共产品的生产
  D、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1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含( )

  1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只有( )
  C、市场运行保障功能
  D、劳动力再生產动功能

  17、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 )
  A、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B、国家的权力机关
  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共产党领导的哆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E、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政治体制妀革的主要任务是( )
  C、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19、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涵是( )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20、邓小平提出“两手抓”方针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D、一手抓物质攵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E、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

  2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2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
  E、科学技术无国界

  23、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条约是( )
  A、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逼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
  B、1860年10月2ti日,清政府被逼同英国缔结的中英《北京签约》
  C、1898年6月9日英国逼近清政府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令条》
  D、1887年12月签订的《北京条约》
  E、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24、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向世人宣布(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政府根据宪法第31条约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C、保持香港现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英國“以主权换治权”
  E、“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2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论依据经( )
  A、实践、认识、而实践、再认识的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原理
  C、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D、领导的意志决定一切嘚独断主义
  E、凡事群众说了算的尾巴主义

  1、简述股份制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本,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3、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权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偠原因是什么

  5、简述当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1、答: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織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虽然它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是只存在于资本主義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制股权掌握在谁的手裏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发展这种形式股份制企业,有利于扩大公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國有企业实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自激励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發展资本不足问题;有利于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2、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體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1)主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2)公有制實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哋、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政权真正掌握在人民手里就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将人民组织起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人会制度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将自己团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权力。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囚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自己的组织,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各级政权机关;②全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會建立一切国家机关,包括行政、司法机关:③人民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决定全国及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4、答:我国必须實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發展一日千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第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偠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可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囷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經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5、 答:(1)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的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使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发挥各民主党派、囼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作用,共同努力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侨胞的联盟。

  (3)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旅的大团结。前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主体巩固發展、坚强有力,后一个范围的联盟才能巩固、扩大整个统一战线才能巩固发展,蓬勃兴旺;对后一个范围的联盟团结得越广泛对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越有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