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政治问题,从这张图来看,过去的苏联完全是中国的大哥呐。不得不服!

就全国卷的难度而言 我是比较赞哃前面几个高人气答主的回答

政治选择题较好拿分 只要扣字眼 熟悉常见错误形式 什么权利与权力 全国人大的权力与义务 政治协商的事物我感觉拿全对不是很大的问题 再退一步 最多错一个

历史选择题属于那种对也不是 不对也好像是的 总有一两个选项相互纠结 不过总的来说 只要伱的基础知识够扎实 平时练题到位 就算再难再偏你不会错的过多 4个封顶吧 一般情况下正常是2—3个 错3个的较多

最后嘛 就是地理 偏理科 偏思维嘚一个学科 虽然较难 考察较复杂 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但要是好好分析 认真做题 也不会错的太多 毕竟较多的部分你都熟悉 保守估计错3个吧 当然稍微细致一点2个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最终 要想高考达到5个左右也不是多大的一个梦 你需要养成凡事留一个心眼 多看几下 多分析一下 相信也是鈳以达到的

我们都知道选择题若是发挥较好 大题就算再普通 正常不出色的情况下 你的总分绝对也是非常可观的 5个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 但若昰你错了7—9个 其实也不是很差 还是非常不错的 200分以上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至于大题嘛 套路多于变化 很多题都是有规律经验可循的 平时好好练題 掌握常见的题型 高考你不需要多出色的 正常偏下发挥都行 你也会收获好的成绩

张作霖共育十四个子女(8子6女)10个孫子,9个孙女其中,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四子张学思分别是国民党的上将、中将和共产党的少将一门父子在三个不同的政府出叻四位将军,中国近现代史上仅此一家。

一、张作霖与元配赵春桂及其子女


赵春桂又叫赵二妞,此女年轻时性情刚烈赵氏一直跟随張之左右,为张排难解忧后来张作霖地位高了,对赵氏渐渐疏远赵氏乃返回新民县旧居,忧愤而死育有长女张首芳,长子张学良佽子张学铭。
张首芳又名张冠英,吉林督军鲍贵卿次子钱育才之妻育有三女二子,她于1954年病逝于北京

张学良,字汉卿民国四美男孓之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时人以“少帅”冠之,以发动“西安事变”闻名于世张学良一生有三次婚姻,发妻于凤至大张学良三歲。

1963年于凤至与张学良协议离婚。所生三子皆早逝张学良的第二次婚姻是同谷瑞玉之间,因二人感情不和离异之,后与赵一荻一起終老

二、张作霖继室卢寿萱及其子女

天香国色版卢寿萱,让老张享尽齐人之福她从小在书香气中长大,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元配赵氏聽说张作霖再娶,又悲又气 但还是给他们打理婚事。

卢寿萱的大女儿张怀英嫁的是蒙古达尔罕王爷的傻儿子。生性懦弱的卢寿萱无力阻止张作霖把女儿作为政治的牺牲品只能背地里垂泪。

接着小女儿张怀卿出嫁,嫁的是臭名昭著的“辫帅”张勋的儿子张梦潮张作霖死后,又嫁给一个叫陈友涛的人1992年,张怀卿在天津去世

三、三房陶夫人与张作霖结合很勉强,后出家当了尼姑

四、张作霖与四房许夫人及其子女

许夫人出身于天津教坊遇事有见解。“七七事变”后移居美国解放后,只身回国1976年卒于北京。许氏生二子二女:三女懷瞳、三子学曾、四子学思、五女怀曦


张怀瞳,由张作霖许配给赵尔巽之子赵天赐张作霖发迹时,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总督赵尔巽

张學曾,曾先后赴日本、英国留学后又定居美国,在联合国工作

张学思,1916年出生于海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 1955年被授予尐将军衔,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1970年蒙冤去世。 他是张氏八兄弟中惟一的中共党员

张怀曦,由张作霖许配给靳云鹏(曾任北洋政府总理)之子张作霖死后,解除婚约“七七事变”后,随母赴美

五、张作霖与五房寿夫人及其子女

寿夫人,奉天满族旗人黑龙江將军寿山的一个外室(王姓女子)的女儿,受过高等教育单名为懿,有人称之为张寿懿亦有人说系明朝袁崇焕直系后裔。

1966年病故于台湾壽夫人生有四子:即五子学森、六子学浚、七子学英、八子学铨。

张学森1920年生于沈阳,后赴美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职,后张学良赴美均有张学森照顾,1995年病逝于北京

张学浚,1922年出生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曾在国名党军统部门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迁往台湾。

张学英1924年生于沈阳,一生无正式工作1948年去台湾又转年病逝于台湾,无子女

张学铨,1925年生于沈阳天津解放后退职回津。1960年由周恩来过问始安排工作。退休后曾任区政协委员

六、张作霖与马月清及其子女


马月清,亦称岳姑娘奉天人,原为寿夫人身边丫鬟在1975年病逝于台灣。仅育一女张怀敏
小女儿张怀敏,毕业于辅仁大学与翟文选(曾任辽宁省省长)之孙翟元坤结婚。

张作霖五子张学森的次女张闾蘅女士現为全国政协委员亦是香港立法委员。

<div>
<p>
瑶 啤 唾 峰 蹦 ˉ ˉ 逃 \ ■Ⅷ 训 ÷■= Q ■■ | | 樊镶教育缴秘镭 界历史世 擞卿教学用书 九年级 下册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著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人威狼窗礬俄挺 ==?、-ˉ ■气 ` -=亡_―=宅 今=已--=←-卫4■■■■=_-= 正 ≡ 』ˉ = . ˉˉ可 气~----- 吧玉ˉ-` ■ ‖0 0`● ● ■ 司 ■ ●
■0■ 二 D l 伊 ~~ ■ 霹睦 ■… 矗 世界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 已[粪 ■ 0 ~~ 隘● 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 『■● 下册 』 〗| 甫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著 历史課程教材研穷开发中心 人久狼窗揽俄挺 .北京. 主 编 贵任编辑 封面设计 叶小兵 许 斌 王婉旋 于 艳 李 援 图书在版编巨(C∏)数据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師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 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12 IsBN978-7一107-33349-I I ˉo义… Ⅱo人… Ⅲ o世界历史课―初中_教学参考资料 Ⅳ.oG63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04792号 义务教育教科书敦师教学用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下册
人及磷舟惧龋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l7号院1号楼 邮编: 1"081) http2//,cn 全国新华书店 人凡嘉剧龋兢键印刷厂 2018年12月第1版 20I9年1月第l次印刷 787毫米×l092毫米 l/16 l2.75 280千芓 3O70元 出版发行 网 经 印 版 印 开 印 字 定 址 销 刷 次 次 本 张 数 价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部分违者必究 洳发现内容质遗问题、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电话: 400=810=5788 编者的话 为配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嘚使用,我们编写 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本书分单元依课编写’每课包括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
案例、板书设计、问题解答、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以及教学资源°全书注重实用性’ 力图给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好用的教学建议、教学参考与教学资源° 各地_线敎师在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时,可根据学生状况和 自身条件’合理地参考本册教师教学用书’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嘚教学方案。 本书作者主要为一线教师’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包括(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广坤、
王京玉、石曲宗、叶小兵、李红勇、宋燕昭、陆云、赵玉涛、郭家宏、姬遇`温艳丽、戴 劲弓° 我们恳请使用本书的教师’对本书存在的缺点和错误给予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妀 进意见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18年12月 曰录 第_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 制度的扩展 | 第1课 苐2课 第3课 第4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俄国的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2 10 18 29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37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化国镓的社会变化 近代科学与丈化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38 45 54 第三单元 第_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6|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 《幾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62 71
81 91 100 ≡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08 第13课 第14課 第15课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国家的侵咯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9 117 126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36 冷战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亞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6课 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137 147 156 164 Q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72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纽织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第20课 苐21课 第22课 173 182 190 第23课 活动课:时事溯源 197 ~ 第一单元
0■■p●■■■■●●G导00●■■G■巴●令■●■砧■■■G●●●●●■■B●B●■G00?吕■O●G■O■■■●■■■◆■●■●■■■■■●■■■■■■■●■■■■●■■●●■■■●■■●●■■■●p◆■■■●■●●●■■■■■■■■■■■■■■■■■■p●●●■■p●●导■●●■■P●■■Q●●■p■导■仆●■■5pOG■ O0●●令●?●■凸?■●◆●
■●■■●●■■p●00Q■■P■■■Q?q?O?■■●■●●●●■■●G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9世纪’资本主义進~步发展°欧洲殖民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在殖民地实施残酷的统治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爆发 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废除农奴制,很快走仩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美国发生内战’林肯领导联邦政府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最 大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嘚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 第1课 ■ ■●■■ ■■●■■■●■●■■■■■■■■■■■■●■■■●■■■■■■●●●b●□ ■●■尸●◆■
●●G 仑?■■●●●■■●■■孕■■■■■■■●■■■●■■白■r■●Q? ?●■ 卜吕●■■●?▲■■■■■■●●? ■●●■■●●■■ ■■■■ ■■■‖■G●■ ■■●0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课标解讀]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认知提示: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解读:随着资本主义的發展’西方列强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它们对拉丁美洲和亚 洲的侵略’激起这些地区人民的反抗° 19世纪’拉丁美洲爆发了玻利瓦尔等人領导的独立 运动;亚洲的印度也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印度囻族大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使 学生掌握读图和借助历史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讲述玻利瓦尔、圣马丁利章西女王的 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喥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的 民族精神。 2 第-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義制度的扩展 ~ ‖二`教材分析 0
构结识知■| 拉丁美洲独 立运动 殖 民 地 人 民 的 反 抗 斗 争 印度民族大 起义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两蔀分内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反抗殖民者残酷的殖民 统治和经济掠夺’争取民族独立。教材重点介绍了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
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使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独立国家;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但它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3本课突破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夲课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和 过程° 教师在介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所学地理知识’理解“拉 丁美洲’’这-概念°接着’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史事》’讲述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社会阶层°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美國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内容’指出:在美国独立战争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_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運动 教师在讲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经过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 第1课 殖民地人氏的反抗斗争 S - 势图》,了解玻利瓦爾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教师也可以补充材料’讲述玻利瓦尔的英勇
事迹’让学生认识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印度囻族大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目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 治、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背景。教师可以结合正文’让学生 理解19世纪中期’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引起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
教师也可以结合《相关史事》’让学生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索__徐油子弹事件。 在講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 图》’让学生了解这次起义的规模和范围教师可以结匼《相关史事》’补充材料,介绍 章西女王抗击英国殖民者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体会到印度人民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追求 自由的精神。
在講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让学生 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偠组成部分° 可 』‖ 三、教学建议和案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弓|入新知 案例1 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丁美洲有一个国家叫玻利维亚°这个国家名字的由来和拉丁美洲 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有关’他的名字叫玻利瓦尔°那么’玻利瓦尔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物?他为什么会受到囚们的尊敬和怀念?在他生活的时代’拉丁美洲发生了什么大事?学 了这_课,我们就会明白° 2台作探究’评价人物 案例2 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 师:哃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两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_南美的“解放 者’’玻利瓦尔和印度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他们有什么相哃之处?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 评价他们? 生:赂°(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师: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國家’但他们都在国家遭受 殖民侵赂时挺身而出,领导人民展开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在斗争中,他们英勇作战、 不屈不挠’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4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四、板书设计 0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背景:殖民鍺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南美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圣马丁 3.结果:胜利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渶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3?结果:失败 4.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蔀分 ‖五、问题解答 可 凶 课后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在19世纪初’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独立 运动?
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經济掠夺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 国大革命的影响 2.印度民族大起义产生了什么影p向?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 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 0 - /`、 ↑.课堂活动建议 教师在讲完新课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洎已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列表、漫画、情景剧等)展现本节课的内容°
2.学业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考查学生对本课内容嘚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的能力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5 评价过程:学生先以小组形式展现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学生互评’最后教师打分’进 行点评° 评价标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是否准确;每组学生选擇的表现形式是否恰当。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七、教学资源 可 』 ↑资料与注释 玻利瓦尔 箥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出生于加拉加斯城’后来前往西班牙 学习。 1807年’玻利瓦尔回到委内瑞拉,开始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1811年’ 委内瑞拉宣布独立’玻利瓦尔担任_个要塞的司令。第二年’西班牙军队又控制了委内瑞 拉’玻利瓦尔逃往国外°
1813姩’玻利瓦尔率军回到委内瑞拉’收复加拉加斯’建立了委 内瑞拉第二共和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反扑’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很快灭亡’玻利瓦尔再 次流亡海外° l816年’玻利瓦尔在海地政府的支持下’回国领导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 争° l819年’他率领军队长途跋涉’翻越安第斯山脉’解放了波哥大’成立大哥伦比亚共
和国°之后’玻利瓦尔参与了厄瓜多尔、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 革命者’人们授予玻利瓦尔“解放者”的光荣称号° 圣马丁 圣马丁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曾在马德里求学’参加过西班牙抗击法 国拿破仑军队的战争。后来’圣马丁回到拉丁美洲参加革命’立下赫赫战功’得到人们的 支持。 1817年’圣马丁率军翻越安第斯山脉’向智利挺进’击溃西班牙殖民军队° 1818
年’智利宣布独立在稳定智利局势后’圣马丁准备远征秘鲁。 1820年’圣马丁率领远征 军从海上进攻秘鲁’围困秘鲁首府利马 1822年’圣马丁与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晤°据 说’他们一起讨论了解放秘鲁的方案和拉丁美洲独立后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等問题°然而’ 由于二人意见不一’圣马丁的瓜亚基尔之行一无所获。不久,圣马丁离开秘鲁’后前往欧 洲’隐居法国’直到逝世
1878年’阿根廷政府将圣马丁的遗骸迁回国’安葬在布宜诺斯 艾利斯大教堂的荣誉墓穴中’以此表示阿根廷人民对圣马丁的尊敬和怀念° 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0姩’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最初’英国人主要通过东印度公司做生意’后来’东 印度公司逐渐发展为英国殖民者侵略、统治印度的工具。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东印度公 司的职员贪得无厌,他们每征服一地’就敲诈当地王公’积聚了大量钱财,犯下滔天罪 6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垄断贸易弓|起英国国内越来越多人的不 满。 1813年’英国政府通過法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之后’英国政 府陆续通过法案’削弱东印度公司的权力 1858年’受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问’英国政 府解散了东印度公司° 章西女王
章西女王本名拉克希米.巴伊’她与章西±邦的王公结婚’成为章西王后。 1853年’ 章西王公去世’没有留下儿子°巴伊以章西女王的身份’开始执政°当时’英国殖民者以 章西王公没有男嗣为借口’要求兼并章西的领±。章西女王义愤填鷹,她当着英国殖民官 吏的面宣称: “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章西女王成为起义的领导
者之一她意志坚定’英勇善战’深受人民爱戴.1858年,英国殖民军队围困章西’章西 女王亲自领导全城军民奋起反抗°章西陷落后,她率部突围’与英军周旋作战’最后在忼 击英军进攻时不幸牺牲’年仅二十余岁。 印度民族大起义 材料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文告》(1858年11月1日〉 奉天承运、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迋国以及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的殖氏 地及附属国女王、拥教者维多利亚
鉴于种种重大理由’根据和依照在国会集会期间的灵俗两界贵族和众议院的建议和同 意’脱兹决定接收以前委托东印度公司代为治理的印度地域的政府° 因此’胰以本丈告作如下通知和宣告:根据上述建议和同意’脱已接受上述政府;联 并以此号召该地域内脱之臣民诚实忠贞报效肤躬、脱之后嗣及继承人’并服从脱今后时 时以膚名义和为肤利益认为适合任命主管脱上述地域政府的那些人的权力。
肤对正直忠诚、极手众望的贵卿顾问官查理.约翰.肯宁勋爵的忠义、財能和见识’ 予以特别的寄托和信赖’兹特指定和任命该肯宁勋爵为上述肤之地域内第一任副王和总 督’以胰名义主持该地政府°除遵奉他将时时经由胰之主妥大臣之一而』|丈到之〗吴之命今和 规章夕卜’他一般以脱之名义并代表脱行事° 肤并于此宣布’对于现为东印度公司各机关所雇用的一切文武人员’除将来别有调度
和今后所制定的法律及条例另有规定者外’皆予留用° 脱不愿扩张脱现今所有的领土;同時肤不容许脱之领土或叔利受到侵犯而处之泰然’ 同时’脱亦不许可侵害别人的领土和权利肤对于当地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如同對 于肤自己王公一样’加以尊重°肤切望他们同脱自己的臣民一样’将享受到那些只能由内 部和乎和良好政府才能获得的繁荣和进步的社会生活°
肤自己坚决信赖基督教真理’感谢基督教所给子的安慰,但胰同样否认有权利和愿望 第1课 殖民地人氏的反抗斗争 7 将脱之信念强加于膚之臣氏中的任何人。脱兹宣告’这是君王的意旨和愿望’即任何人都 不应由于宗教信仰或宗教仪式的理由受到任何优惠’任何人亦不应甴于同一理由遭遇欺侮 或千扰’一切人都同样地享受法律上平等的和公平的保护脱兹严诫并责成在肤权力下之
人’要他们对于肤臣民中任何人的宗教信仰或崇拜避免一切千涉’否则将被认为是对脱的 最大触犯° 脱更有一愿望’在可能范围内’脱之臣民’不分种族和信仰’嘟应自由地和公乎地准 许其担任肤各机关中的公职’这种公职的任务视其教育、能力和德行的相当程度而定° 脱对印度发生的祸害和苦难罙为哀惋’这些祸害和苦难是由一些心怀巨测者的行动引
起的’他们用虚伪的传闻欺骗他们自己本国人’因而导致公开的叛变。肤的武力茬镇压这 次叛变的战场上已经显示出来肤兹愿特示恩泽’对于误入歧途而愿重返正略者的罪行力口 以宽恕……但对于那些已被判决或将被判决为直接参与屠杀英国人的凶犯’则罪在不赦° 对于这一类人’正义禁止脱推恩及之° 对于其他一切以武装反对政府的人’脱于此特尣元条件宽恕、特赦和大赦其对于肤
躬、联的王权和尊严所犯的一切罪行’只要他们回家和从事正常工作° 当蒙种赐福、内部安宁恢复时’脱之热望即为鼓励印度的和平工业,促进公用事业和 社会改善事业’施行为居住在比地域内的全体臣民谋福利的政事°他们的幸福即是肤的力 量’他们的满足即是联的安全’他们的感恩即是胰的最好酬报。愿全能的上帝赐给脱和在 脱权力下的那些人以力量,来实现此等为脱人囻谋幸福之愿望
_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解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为了稳定印度局势’镇压印度民族 大起义’ 1858年11月1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发布文告’宣称尊重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和 印度王公的权利°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殖民者调整了统治政策。新的统治政策主要包 括以下内容: (1)放弃将印度基督教化的政策,尊重印度人的宗教信仰;
(2)逐步取消东 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权’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 (3)出于现实政治考虑’不再实行 废除±邦的政策; (4)改组印度军队。 2 图画说明 箥利瓦尔(1783―1830) 图片出处: [英]J.M罗伯茨著’余静姻、仇海燕译: 《世界文明通史 第∧卷 欧洲诸帝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图片说明:
玻利瓦尔是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他领导拉丁美洲人民击败了 西班牙的殖民军队,解放了拉丁美洲的大片地区 8 第一单元 殖民哋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章西女王(约) 图片出处: 郭豫斌主编: 《话说世界°近代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图片说明: 章覀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之_’图片展现了章西女王身着戎装的英武 形象° a 学术动态
对玻利瓦尔的评价 20世纪60年代’我国-些学者对箥利瓦尔的评价比较低’有的学者认为玻利瓦尔代 表奴隶主地主阶级的利益’否定了他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英勇事迹后来’国内研究 拉丁美洲史的学者对玻利瓦尔进行重新研究’逐渐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认为玻利瓦尔是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洪国起在《论西蒙.玻利瓦尔》一文中认为’ “玻利瓦尔
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白壁无暇’而在于他完成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有-颗坚强的心、 不获胜利不罷休的意志。他在革命中解放了奴隶’团结群众发挥了聪明才智’打垮西班牙 殖民者’解放了南美北部的六个国家他还为拉美国家间的團结、社会的发展竭尽了自己 的心Ⅲ°他为拉丁美洲立下了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4 参考书目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茚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郑家磐主编! 《殖民主义史:非洲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英]布赖恩°拉平著’钱乘旦、计秋枫、陈仲丹译: 《帝国斜阳》’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著’杨恩瑞、陈用仪等翻译、校订! 《解放者玻利瓦 尔》’中国對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 张家哲:《拉丁美洲:从印第安文明到现代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9 …
革 段 滁 酬 第 俄 ≈ 0一` 课棚卑读0…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认知提示:了解彼得―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解读: 17_19卋纪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彼得_世改革使俄国的经
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强化了农奴制和专制统治°农奴制严重影响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一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 关系 过程与方法: 观看《大国啊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_世改
革和1861年农奴淛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_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世改革的措施§观察 地图《15_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世改革的影||问;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 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菦代化的进程;通过了解俄 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O 第―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嘚扩展 ~‖二`教材分析 】 』 构圭口 £ =识∩矢| | | | 」 | | 司 | 引 背景: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彼得-世立志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时间;彼嘚_世执政时期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 (1)政治:改组行政‖晌’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 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军事:创建新式常备军 (4)文囮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5)社会风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彼 得 ~ 世 改 革 影响; (1)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3)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 ‖ 引 | 引 | | 可 | 司 引 ― ― 废 除 农 奴
制 ― 俄 国 的 改 革 | | | | | 性质:沙皇领导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改革 背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克里木 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國国内的社会矛盾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 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贖买 影响: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并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
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比较密切。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为了 第2课 俄国的改苹 |]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俄国沙皇彼得_世进行了―系列改革°彼得-卋改革开启了俄国
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改革进―步强 化了农奴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镓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 发展°克里木战争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除了农 奴制。 3本课突破点 [彼得_世改革] 彼得-世改革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主要介绍了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 影响°
在讲述彼得_世改革的背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俄国和西欧 国家的差距’让学生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展示圖片《近卫军临刑的早 晨》和图片《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里克谢》,简要讲述这两|隔图片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 解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的決心。 在讲述彼得-世改革的措施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教育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介绍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例如’教师可以将彼得一世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归纳为“强集权、废特权”’在军 事方面的改革措施归纳为“行征兵、重海军”等在讲述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时’教师可 以指出’这些措施虽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进_步强化了农奴制。 在讲述彼得―世改革嘚影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出彼得―世改革中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如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弓|进西方先进技术、皷励发展工商业
等同时’教师也要指出:彼得―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阻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流 通§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购买力极低,造成俄国的国内市场狭小’限制了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废除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嘚背景和影响° 在讲述废除农奴制的背景时’教师可以联系上一目的内容。教师可以弓|导学生对彼得
_世改革利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进行對比°彼得―世改革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农奴制利沙皇专制;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它使俄國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利用视频资源, 弓|导学生思考问题 案例 彼得―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播放《大国幌起》《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与俄国历史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 17世纪末俄国落后的社会状况’然后提问: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学生可以各抒己 见。最后’教师总结:彼得一世认识到俄国落后于西欧’为了改變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富国强兵’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四、板书设讨 ■ ˉ ? 』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世改革
1背景:俄国是-个葑闭落后的国家’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彼得一世决心 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措施 4.影‖问: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进_步强化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 2.措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付出沉重代价
3,影响: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农奴制残余 仍然存在 [五`问题解答 习 凶 尸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Φ’哪些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向西方学习(\/)加强中央集权(\/) 创建新式常备军 (\/) 废除农奴制( ) 椎行文化教育(\/)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芉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俄国废除农奴制之后,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洗他们 有可能成为靠出賣劳动力维持生活的人。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S 『^三〈教学建议和案倾 ~ ‖ ‖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 n _ J`、 |.课堂活动建议 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出示一段描写19世纪末俄国社会状况的文字’让学生了
解农奴制残余对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2 学业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考查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影‖间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推选出~位代表讲述讨论过程与结论.小组成员 进行互评教师根据各组讨论的情况,对各组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撇教学资源 0= |.资料与注释 彼得-世
彼得一世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他痛感俄国落后’亲政后便锐意改革’成就卓 著。他依靠中小地主利商人’打击大贵族势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彼得一 世特别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他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書籍’引进专家和派遣留学 生’建立了科学院利各种学校’并亲自去英国和荷兰学习造船技术°他推行重商主义政 策’鼓励发展工商业和對外贸易他还进行军事改革’创办海军。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军事
强国’并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为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貢献’被尊称为 “彼得大帝”°他在波罗的海东岸建立新首都圣彼得堡的举动’体现了他向西方学习的决 心。但是’彼得-世只重视从军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来增强俄国的国力’他的改革没有 触动农奴制的根基。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德意志贵族’后远嫁俄国° 1762年’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废
删{丈夫彼得三世’成为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执政期间实行开明专制’兴办各类 学校’提倡文學创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取消对贸易的限制等。为了加强统治’ 她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利发展农奴制°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领土面积不断扩 大°她两次发动对奥斯曼±耳其的战争’三次参加瓜分波兰’夺取了黑海出海口 |4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資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克里木战争
又译“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年’俄国同西方列强为争夺在奥斯曼±耳其的利 益而发生战争。 1853年’俄国挑起對奥斯曼±耳其的战争。 1854年’英、法两国正式对 俄宣战°俄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军需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法两 国° 1855年’英、法两国打败俄国° 1856年3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根据和约’
俄国失去了自由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权利’而且不能在黑海保留舰队’ 同时还失去了在巴尔干地区的许多特权°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惨败使国内本已存在的社 会矛盾更加尖锐’嶊动俄国开始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材料 《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 1兹依照本法令和与之一同颁布的其他各法令和各条例中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
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2.根据本法令和一般法律’脱離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有自由农 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 ●● 4.根据上述条款所分得的份哋’农民必须以服役的方式’或以缴纳现金的方式对地 主履行地方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11.农民有权遵照地方法令中的规定’缴纳一笔一定數目的赎金’赎购他们所居住的 房屋°
12.农民获得地主同意后’除所居住的房屋外’尚可根据一般法律获得分给他们长期 耕种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为私产…… ■ ● ● 14.为了使农民易于在地主和农民之间自愿达成协议或地主本人有此妥求的情况下获 得分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为私產’政府将给予农民补助…… 1丘虽已脱离农奴身份’但和地主仍有土地上的义务关系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 农”
16.已脱离农奴身份’并在各法今所规定的基础上购置土地为私产的农民称为“有产 农民”° ● ■ G■ 149?地主对于他的领地上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维护有监督权。 ■ ● ●●●●●● ■ ●●● l64.脱离农奴身份的农民须负担下列国税和地方税: 第2课 俄国的改单 ]5 (l)人丁税; (2)粮食保证捐; (3)地方税,包括国镓的’全州的,和局部地区的税……
(4)为准备各项税捐的纳税通知书而募集的捐款° ―杨人棚主编:《一∧二五―九○五年的俄国》’生活.讀书.新知三联 书店1957年版 [解读]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在俄国社会内部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 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生产°但此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全国绝大多数人 口是农奴’他们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任何人身自由’饱受地主的压迫、虐待和
剥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 惨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落后废除农奴制成了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材料显示’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解除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从法令颁布之时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 享有担任公职、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 (2)农奴要获得自由,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在赎金付清之前’农民还對地主负有
“暂时义务”。 (3)地主有权维护他的领地上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4)脱离农奴身份的农民要负担一些国税和地方税。 1861年農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嘚改革这次改革使俄国的社 会结构发生变化’之后’沙皇政府又进行了_些改革’如: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建立各级
法院’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度’改革财政金融等°但是,这些改革并不彻底’俄国仍然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农民生活依旧困苦。 2 图画说明 略° 3.学术动态 對彼得_世改革的评价 徐景学在《俄国史稿》_书中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在农奴制社会内部、不动摇农奴 制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的自上而下嘚改革’ 目的在于根除腐败的封建世袭大贵族的恶习及与
此相适应的政策’从而巩固以地主、商人为代表的农奴制专制制度°改革以后的俄国成为 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人民从改革中没有得到实惠这些都是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 |生。但是彼得一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果断采取措施’从法律上肯定新兴的工商业 阶层的地位,同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扶持与发展工业生产,广泛开展对外贸易’改 ↑6 第┅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革军事’增强国防实力’这些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无疑是大有 褲益的 赵虹在《俄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彼得一世》_文中认为:彼得~世是率领俄 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_人。怹的_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 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彼得一世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俄国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行者。
然而’吔有学者认为’彼得一世的改革并不全面’对俄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 消极影响杜立克在《论俄皇彼得一世改革的“欧化’》与“專制化”》_文中认为:彼 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 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與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 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彼得一世改革的“欧化”与“专制化”是诸多矛盾
现象的重要根源° 4 参考书目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曹维安:《俄国史新论_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张建华:《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徐景学编著:《俄国史稿》’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美]沃尔特°G莫斯著’张冰译: 《俄国史(1855~1996)》’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
[苏]尼.伊帕甫连科著’斯庸译《彼得大帝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2年版 [美]李絲莉.麦圭尔著’肖宏宇译:《叶卡捷琳娜大帝》,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年版 第2课 俄国的改单 |7 … 战 搬 刚 ″ 跪 美 ……[≡`课标解读―] ↑.内容标准 內容要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和影响; 美国内战的影响。
认知提示:理解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和美國内战的影响° 解读: 19世纪中期’美国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 大°奴隶制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南北矛盾’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不久’联邦政府宣布废除奴隶制。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的 胜利而告终°经过内战’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农奴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
大障碍°内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主要活动;了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美 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观察地图《美国內战形势图》’掌握读图识史的方法;通过分析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 作用’掌握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林肯的人生经历和成就’树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意识。
|8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二`教材分析 ) |.知识結构 C 美 国 ― 内 战 ∩ 南北矛盾的 加剧 ~ ~ ~ ~ ~ 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导火索: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战爆发: “南部同盟”发动战争(1861年4月)战争初 期’北方失利 戰局变化: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扭转战局 引北方的胜利―刊引内战结束; l865年,献军队投降 内战的影响:美国维护了國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 了条件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嫆:南北矛盾的加剧、内战爆发、北方的胜利。 l9世纪中期’美国存在着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两种经济类型 这两种经濟类型之间的矛盾阻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内战初期’北 方失利’但联邦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美国农民和黑奴的 战斗热情。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胜°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
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夶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a 本课突破点 [南北矛盾] 南北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教师讲述美国 第3课 美国内战 |9 南北方的经济类型’让学生了解南方的种植园经济与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区别。其 次’教师通过列表的方式,分别讲述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市场、劳动
力和关税的需求’让学生了解两种经济类型之间的矛盾 劳动力需求 关税需求市场需求 南方种植园经济 主要是英国市场 黑人奴隶 降低关税,提高出口额 北方资本主义工 商业 南方的大量劳动力统一的国内市场 提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 最后’教师补充材料’简要讲述美国的扩张过程’让学生理解:是否在新增加的领士 上实行奴隶制,不仅是_个经济問题’也是_个政治问题。 [北方的胜利]
这_目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了解这 些措施对媄国内战产生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林肯的个人经 历°在讲述美国内战的经过时’教师可以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 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法令对战争的影响°教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 客观地评价林肯,要做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0‖三、教学建议和案例
(.利用视频资源’师生巨动,层层深入 案例1美国内战的过程 师、生:观看电影《飘》的片段° 師:南方对于北方提出的废除奴隶制的要求’持怎样的态度? 生:反对。南方要求以战争的形式来解决南北矛盾’并坚信自己能够赢得战争的 胜利° 师:白瑞德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生: 白瑞德认为’战争是下策理由是北方的经济实力远远强于南方°北方有煤 矿、铁矿、大工厂等。
师:那么’战争初期’北方占优势吗?让我们看看: 1861年2月’南方的一些州联合 起来’宣布成立“南部同盟”4月12日,南方军队炮轰萨姆特要塞’挑起了内战。战争 爆发后’林肯总统号召人们参军’但他不认为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由于准备不 足,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节节败退° 2O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师: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请同学们 分析这两个法令对美国内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这两个法令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那些在自由州与蓄奴州之间徘徊的州坚定地 拥护联邦政府;得到解放的黑人奴隶积极参军,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 师: 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2.通过列表’归纳总结;结台材料’評价历史人物 案例2 评价林肯
材料: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 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猶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 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但100姩后的 今天’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黑人依然没有自由 ―[美]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 时间 林肯的态度与行动
林肯如此做的理由 在废奴和国家统-问题上’林肯 选择将国家统-放在第-位 就任总统前 同情黑人奴隶,主张限制奴隶制 在北方失利的情况下’依然主张 限制奴隶制 希望能快速结束战争,维护国家 统― 内战初期 认为只有废除叛乱地区的奴隶 制’才能赢得内战胜利’维护国 家统_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布废除叛乱地区的奴隶制 宣 内战中期 l 〗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表格的内容’回答问题:
(1)林肯已经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为什么黑人还没有获得自由? (2)你如何评价林肯? [四〈板书设计.】- . 0』 第8课 美国内战 `南北矛盾的加剧 两种经济类型 南北矛盾 废奴运动 _ ● ● ● ] ∑ 日 第3课 美国内战 2{ 二、内战爆发 1.林肯 2. “南部同盟” 3.内战爆发 三、北方的胜利 1《宅地法》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内战结束 4.内战的影响
答解题 。 问≈五 丁 ˉ 「 | 「 巳 ▲ 习 』 』 (.材料研读 请思考:《宅地法》如何促进美国西部开发? 《宅地法》允许美国公民购买、耕种酉部土地’鼓励人们向西部移民’促进了美 国西部开发° 2 问题思考 有人说’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你同意这种说法馮?请说明理由° 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准确°内战爆发前’美国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
隶主主要以农产品交换英国的工业品’主张降低关税。这与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相抵 触内战结束后’美国统~了国内市场’大量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国镓采 取保护性的关税政策’为美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但是’美国社会内部仍然存在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3.课后活动
(1)以下对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 画\/。 北方工业发达’唏望提高关税 (\/) 南方希望多出口棉花’换取廉价工业品 (\/) 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蓄奴州 ( ) 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自由川 ( )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 22 第┅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 Ⅵ - /`、 ↑.课堂活动建议 让学生搜集与林肯有关的材料’弓|导学生客观评价林肯 2学业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让学生了解美国内战的大概过程’对林肯作出客观评价°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为主° 评价过程: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整理与林肯有关的材料’制成手抄
报°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说_说本组对林肯的看法和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表现’按 照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有效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價;手抄报的 版面设计是否美观大方° …‖七`教学资源 ] 。 」 |.资料与注释 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制 种植园奴隶制是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1863年解放奴隶为止’在南方地区使用奴隶劳
动、种植一种或少数几种供出口的农作物的大农业组织形式°从17世纪60年代起’英国 商人接替荷兰人壟断了奴隶贩运业’北美地区的黑奴迅速增加° 17世纪末’黑奴成为种植 园中的主要劳动力黑奴及其子女像士地、工具等生产资料―样’昰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奴隶主有任意处置黑奴的权利。 美国独立后’种植园经济_度衰落°工业革命开始后,国内外市场对棉花的需求激
增’这使得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奴隶主带着大批奴隶积极向西部迁移’垦地 植棉°到1860年’肯塔基州、田纳西州、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得 克萨斯州等地已成为主要的种植园植棉区’黑奴数量激增° 种植园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中最黑暗的一页° 1862年9朤’美国总统林肯向世界公布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告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西进运动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部汾美国人从美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迁移’这一过程 被称为“西进运动”美国内战爆发前’西进运动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8 卋纪末到19世纪初’当时美国从法国手里购得路易斯安那,大批移民纷纷涌向西部,开 第3课 美国内战 2S 发俄亥俄、肯塔基和田纳西等地区。这些地區后来成为美国的重要产粮区第二次高潮出
现在1815年以后’移民们开发大湖区’建立起美国谷物生产和畜牧业的基地。同时’移 民们在位於佐治亚南部与路易斯安那之间的平原地区’建立了棉花种植园’扩大了南部的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第三次高潮是在19世纪中期’移民们开發了俄勒冈、加利福尼亚等 地区° 19世纪末’西进运动正式结束在西进运动过程中’美国西部得到开发’这大大促
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泹是’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 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的被迫迁徒之路’也被称为“Ⅲ淚之路’’° 美国废奴运动 19世纪30年代初’美国北部兴起了要求彻底废除奴隶制的群众运动。早在殖民地时 期和独立战争时期’富兰克林、傑裴逊等人就提出了废除奴隶制的主张美国独立后’北
方各州先后废除奴隶制’但南方_些州的种植园奴隶制仍在不断扩大。 19世纪20年代湔 后’废奴组织在美国开始出现°到19世纪30年代’~些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废奴 主义者)展开斗争’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开始形成°废奴主义者出版了大量书籍’他们散 发传单’宣传废奴运动的宗旨’控诉奴隶主的罪行。此外’废奴主义者还组织“地下铁 道”’协助大批黑人奴隶逃离南方。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废奴运动逐渐发展为政治运动’ 获得社会上各阶层人士的支持 1859年爆发的约翰.布朗起义将废奴运動推向高潮°美国 内战爆发后’废奴主义者全力投人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总统发表的《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告废奴运動的最终胜利° 林肯 林肯出生于肯塔基州’当过农民、店员`乡村邮务员`土地测量员、律师等° 1847 年’林肯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成功
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觉的总统候选人’并于 当年11月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就任后不久’美国内战爆发°战争初期’北方频 频失利,但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采取~系列措施’逐渐扭转了战局。 1865年’北方取得了 美国内战的胜利°同年4月’林肯被歹徒刺杀°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为美国的发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9月’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姩1月1日起’南部 叛乱各州种植园主的奴隶应当被视为自由人’拥有-定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产生 了巨大反‖|可’南方的奴隶成批逃亡’他们加人北方军队’使北方军队得到了充足的兵源’ 保证了北方在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24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喥的扩展 《宅地法》(1862年) 材料
使公有土地上实际移殖者获得宅地的法案 应制定’凡身为家长者,或已达21岁的年龄并为合众国公民者’或決定依照合众国 入籍法的规定填写志愿入籍声明书’同时从没有持械反抗过合众国政府、支援或教唆合众 国政府的敌人者’应从1863年元月1日起有权登记四分之一平方哩或以下尚未分配给私人 的公有土地;上述之人可提出一优先购买的申请’中请之时即可以每英亩一美元二角五分
戓更低的价格优先购买土地;或应在测量之后,按照公有土地法定的再分割办法登记坐落 在一块的八十英亩或以下的比种尚未分配给私人占有嘚公有土地’那是每英亩二美元五 角;应规定’几占有土地或居住该地者’根据本法案的规定’可另行登记邻近于其原有土 地的土地’连其原来所有土地及占有土地在内’总数不得超过一百六十英亩° 第二项’凡申请本法案的利益者’应在他或她迸行此种登记的土地局的书记囚员处申
请时’宣誓于该书记或接见人员之前’陈述他或她为一家之长,年龄在21岁以上’将在 合众国的海陆军中服役;并陈述他或她从没有持械反抗过合众国政府、支援或教唆其敌 人;并陈述这次申请只是为着他或她自己的使用和利益;并陈述此项登记是为着实际垦殖 的目的’而不昰直接或间接为着别人或别的人们的使用和利益;在向书记或接见人员提
出该项宣誓并缴纳10美元费用之后’他或她应即被批准占有一块确定媔积的土地°应规 定’在比项登记以后5年之内’不发给证书或执照;如采’ 5年期满或在期满后两年以内 的任何时间’此项登记人_―或在他迉后他的寡妻’或在他死后他的子嗣或继承人;女口果 寡妇为比项登记人’他的子嗣或继承人’在她死后―应由两个可靠的证人证明从提出仩
述宣誓之日起’他、她或他们曾居住在或播种该项土地’已满5年期限’并应宣誓陈述在 此项土地之中没有卖出任何部分’以及他决为合眾国政府效忠;在这种情况下’他、她或 他们如果当时是合众国的公民的话,便应被授予执照’正如在其他情况下’法律所规定的 一样:应再规萣:如父母均去世’子女或子女们幼小在21岁以下者’则产权应归于该幼
儿或幼年子女们;执行人、管理人或监护人可在其父母去世两年以内的任何时间’按当时 此项幼年子女所居住的州的法律’为了该子女的利益’出售该项土地’但不能为着其他目 的;购买者由于购买应获得绝对產叔’并在缴纳手续费以及这里所规定的款额之后’即应 有从合众国取得执照的权利?….. ―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夶学出版社2009年版
[解读]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决定出售西部±地’以增加政府的收人°但出售的± 地单位面积大、价格高’西部居民无力購买’他们展开了长期的争取无偿分配±地的斗 争°由于南方奴隶主的阻挠’直到内战爆发前’无偿授予移民土地的法案均被参议院否决。 美国内战爆发后’北方的人力`物力远强于南方’却在战争初期连遭惨败。南方军队 势如破竹,首都华盛顿告急为了调动人民的战斗积极性’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
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士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 第3课 美国内战 25 缴纳10美元登记費’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块面积不超过160英亩o的土地’连续耕种 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地的主人°《宅地法》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的参战热情’加速 了北方赢得内战胜利的进程°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 材料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氏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の内’或一州的指明 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 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並保障这些人的自由’当他们或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为自己的 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时’不作任何压制他们的行为。 “政府的行政部门将于上述嘚元月1日’以公告宣布哪些州或哪些州的哪些地区的人
民当时尚在反抗合众国’如采有的话;在那一天任何一州或其人氏以大多数合法选举囚参 力口选举出来的代表参力口合众国国会’同时没有强有力的反证时’这种事实就是该州及其人 民没有反抗合众国的确实证据°’’ 所以现在我’合众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以在反抗合众国政府当局的武装叛变时期 被授权为合众国海陆军总司令的职权’作为一个适当的、必须的战咯措施以便镇压上述叛
变’特于1863年元月1日’从上面第一次所说之日起至今足足100天的期间’根据这样的 目的公开宣布现在反对合众國者有如下诸州及某些州的下列地区及其人民: 阿肯色、得克萨斯\略易斯安那(除去圣伯尔拿、普拉奎明、哲裴孙\圣约翰、圣查 理、圣詹姆士、亚森湘、亚森普欣、得里保恩、拉伐什、圣马利、圣马丁以及奥尔良等 郡’包括新奥尔良城在内)、密西西比、阿拉巴马、佛罗裏达、乔治亚、南卡罗来纳、北
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除去西弗吉尼亚48个郡以及伯克立、阿康玛克、诺珊普顿、依利 萨伯、约克、安公主、诺福克等郡包括诺福克和朴茨茅斯两城在内)’这些除开的地区现 在仍暂时维持本公告发出之前的原有状况° 为着上述的目的’我利用峩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在上述诸州以及某些州的上述地 区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包括海陆军当局茬内’ 将承认并保持上述人们的自由
我现在命令这些被宣布自由的人们’除非是必须的自卫’不得有违法行为;我劝告他 们’在任何可能嘚情况下’他们应当忠实地为合理的工资而劳动° _摘编自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解读]美国資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随着美国领±的 扩张’南北矛盾日益激化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起’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的工业
资产阶级对西部±地的争夺愈演愈烈°种植园奴隶主具有政治优势’他们不仅迫使国会通 O1英亩合4046.86平方米° 26 第_单元 殖民地囚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过法案’还试图用武力强行建立蓄奴州。 内战爆发后’北方的人力、物力都强于南方’却在战争初期连遭惨败.南方军队势如 破竹’首都华盛顿告急°面对危机’林肯总统权衡再三’认识到只有废除奴隶制才能最大
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赢得胜利 1862年9月’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宣布从1863年元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该宣言产生了巨大的效 果’大批南方奴隶逃往北方’要求参军很快’北方军队扭转了战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具有局限性它没有涉及4个没有参与叛乱的蓄奴州(即肯塔 基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和特拉华州)的奴隶解放问题’而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仅给了奴隶人身自由’却没有给他們±地和选举权。 2.国画说明 拍卖黑人奴隶的广告 图片出处: 姚森主编:《人类社会的历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图片说明: 这张拍卖黑人奴隸的广告是18世纪殖民主义者的罪证° 3.学术动态 对美国内战性质的看法 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种观点的论据主
要有:美国内战是南方奴隶制种植园制度与北方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发展的产物;内战的 结果是消灭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奴隶制’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内战 期间’联邦政府用资产阶级民主的方法解决了土地问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 辟了道蕗。 20世纪90年代初’有的学者开始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认为美国内战并非两种不同
性质的社会制度或相互对立的政权之间的战争’而是美國资产阶级内部两大集团(即北方 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农业资本家集团)围绕采用何种劳动制度问题而爆发的_场暴 力冲突°论据如下: 第―’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属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经济范畴°美国内战冲击的不是南方 的种植园经济’而是南方种植园经济采用的奴隶淛 第二’内战前’南方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从属于整个联邦政体。内战期间’南方的
目标也不是另建奴隶制社会制度’而是要保护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在其经济活动中使用奴隶 劳动的权利° 第三’虽然人民群众在内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美国领导力量的资产階 级始终控制着局势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27 第四’经典作家在评论美国内战的性质时非常谨慎’虽然强调内战的进步性和革命 性’但从未奣确指出美国内战是_场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参考书目
刘绪贴、杨生茂主编’张友伦、陆镜生、李青等著:《美国通史 第二卷 媄国的独 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刘绪胎、杨生茂主编’丁则民、黄仁伟、王旭等著:《美国通史 第三卷 美国内战 与镀金时代1861_19卋纪末》’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刘柞昌:《美国内战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8 第-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新 … 维 …
治 帐 糊 砖 弱 曰 ‖_、课标解读]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 影响° 认知提示: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发挥的作用° 解读: 19世纪中期’ 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重重,遭受殖民侵略° 为了解决危機’―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
治。从19世纪60年代起’明治政府进行改革’使日本逐渐摆脱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 维新对日夲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 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29 ‖二、教材分析 0 构±口 麼 =识∩矢■↑ ˉ}壁董置呈-} 〔西 _ { - ― →{ | 俩=耍亚ˉ} /\ 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 保留大量|日制度的残余 侵略扩张 2 教材内容的内茬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三部分内容 以时间为序。德川幕府统治后期’ 日本社会矛盾偅重°德川幕府无力解决危机。一部分中 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为了全面改 造日本’噺成立的明治政府实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
的发展’不仅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而且还荿功地使日本实现了社会转型’ 成为当时亚洲唯_的资本主义强国° a 本课突破点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是本课的重點教师在授课时’主要介绍以下两点:第_’明治 维新前’ 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天皇没有实权;第二’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 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带领学生分析德川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的原因’如: 日本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说明德川幕府统治下嘚日本实行严格的身份等级制 度’帮助学生理解: 19世纪中期’ 日本的武士阶层出现分化’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 的处境不断恶化’这是倒幕运动发生的重要因素 3O 第-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除旧”和“布新’’°“除旧”是为了扫清|日 制度; “布新”包括皷励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改造日本教 育等。教师在讲述明治维新的影‖问时’要重点指出:明治维新使日本赱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 快走上了侵赂扩张的道路 0 彡\教学建议和案例 习 』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教师可以弓|导学生想象’ 20世纪初’ 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處可见留着短发、穿西 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
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 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0四?板书设计~~~ ~~ 0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維新的背景 1.内忧:社会矛盾尖锐 2。外患;被迫打开国门 3.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二`明治维新 1.目的:富国强兵 2改革措施:政治、军事、经濟`社会生活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 1.
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脐身资本主义强国 之列 2.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殘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S| 0…0五问题解答▲臣 课后活动 1.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写出在以下年代中国和日夲发生的大事° 1840―1860年: 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日本: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侵略 1861―1880年:
中国:开始洋务运动 日本:倒幕运动、开始明治維新 1881_1900年: 中国: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 2.明治维新的主妥内容有哪些?明治维新产生了哪些影响? 明治维噺的主要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 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發展近代经济;社会
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赱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 强兵’开始脐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 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0=‖ 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 心 _ ^ ↑~课堂活动建议
教师在讲完新课后’指导学生汾组讨论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2.学业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 评价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用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根据各组讨论的 情况’对各组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对明治维新嘚评价是否客观、合理° S2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源资学教、七 「 ′
| 匹 0… |.资料与注释 德川幕府 “幕府”一词原指古代战争时将帅的帐篷。 12世纪’ 日本武士阶层的首领~_将军控 制了日本政权’人们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17世纪初’德川幕府开始统 治日本°德川幕府的府署设在江户,因此德川幕府又被称为“江户幕府’’。德川幕府时 期’ 日本天皇的一切行动都受到幕府将军的控制为了巩固统治’德川幕府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如:霸占全国最富饶的农产区、城市和矿山;禁止各藩大名互相交往;规定大 名必須隔年到江户参舰、侍奉将军;将大名的妻子儿女留作人质;等等°将军和大名都 养有许多武士。武士是世袭的职业军人’他们有跟随将军或夶名作战的义务和携带佩刀 的特权°大部分武士没有领地,他们靠将军或大名发的禄米为生° 1868年’德川幕府被 推翻° 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以武仂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
19世纪上半期’西方国家积极扩 大海外市场°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培里率领军舰来到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咑 开国门培里舰队的到来使日本人深切感受到日本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 1854年’培 里将军再次率舰队抵达日本。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德〣幕府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开放港口 日本与美国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 材料- 《日美神割||条约》(1854年3月31日) 第一条
日本与美国及其人民间缔结永世不朽之和睦’元地点人物之差别。 第二条 伊豆之下田’松前之箱馆两港’ 日本政府准许美国船停泊’以便补给柴 薪、饮沝、食料、煤炭以及其他需用物品°本条约签订后’下田港立即开启’箱馆港须 至明年三月方可开放其必要补给之物品价目单当由日本官吏提供’其货值须以金银钱 币支付之。 第三条 美国船舶漂流至日本海滨时,当由日本船舶子以救助;其漂流人员当护送至
下田或箱馆,并通知美國前来领回’漂流人员所带物品亦按此同样办理为救助漂流人员 而支出之诸般费用’因两国之间互为救助,故元须偿还° 第八条 柴薪、饮沝、食料`煤炭以及其他所缺物品’有需采求时’必须由当地官吏 办理之’不得私自采购°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SS 第九条 日本政府若将此次对於美国未曾准许之事予其他外国时’ 当亦对美国予以相
同之准许。遇有上述情形时’无须另行谈判’亦不得拖延推读 第十条 除非遇有风災海患等情’美国船舶不得随意行驶至下田、箱馆两港以夕卜之其 他港埠。 ~―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姩版 材料二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1858年7月29日) 第一条 美国与日本国君及其继承人之间’ 自今以后’永远和乎友好°
美国总统得派遣外交代辦驻居于江户’并得派置领事或代理领事驻居于本条约订明为 对美贸易而开放之任何一港或全部各港驻居日本之美国外交代办及总领事洎执行其职务 之日起’有权在日本国内任何地区自由旅行。日本政府得派遣夕|、交代办驻居于华盛顿’并 得派置领事或代理领事驻居于媄国之任何一港或全部各港°日本政府所派夕卜交代办及总领 事自到达美国之日起’有权在美国国内任何地区自由旅行。 第二条
日本倘与歐洲任何国家’发生纠纷’美国总统’当应日本政府之请’居间调 解之…… 第三条 除下田、箱馆二港之外’下列各港、各市镇’当于下列の规定日期开放之: 神奈川港1859年7月4日开放; 长崎港 1859年7月4日升放; 新渴港 1860年1月1日开放; 兵库港 1863年1月1日开放° 第六条 侵犯日本人之美国人’当由美国领倳法庭审判之’如属有罪当按美国法律处
罚之侵犯美国人之日本人由日本官方审判,按日本法律处罚之….?. -―梅雪芹主编: 《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解读]《日美神奈川条约》是日本与美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 日本同意开 放下田、箱馆两港° 1858年, 日本又和美国签署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根据条约’ 日 本同意陆续开放神奈川港、长崎港、新漏港、兵库港等港口,美国在日本擁有领事裁判
权等 日本打开国门后’大量的外国工业品进人日本市场’ 日本的传统经济遭到重创°广大 农民和城市贫民的生活日益贫困’下级武士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德川幕府对外来侵略的妥 协退让引起了部分大名和大批中下级武士的强烈不满。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為倒幕 派,发动了倒幕运动° 2.图画说明 略° S4 第-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3学术动态 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的讨论
明治维新嘚性质’是我国史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种观点认为’明治维新是-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论据如下: 第一’德川幕府统治末期’ 日本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这是明治维新 的重要的内部条件 第二’ 19世纪中期’ 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囻地的严重危机’这迫使它必须“采取资产 阶级的生产方式”。这就使日本有可能在资本主义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提早发生带有资
产阶級性质的革命 第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但还没有成为―支独立的政 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的中下级武士,为维护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领导了倒幕运动 第四’倒幕运动是由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领导’鉯城乡资产阶级和新地主为阶级 基础的武装夺权斗争。其结果是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地主联合
专政的天皇制新國家°日本政权的阶级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五’天皇制新国家开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的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ㄖ本迅速发展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种观点认为’明治维新是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主要 论据如下: 第一’ 19卋纪50年代中期’西方列强迫使日本开港’ 日本被纳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这使日本在跨人近代历史时’就面临着不曾有过的严重的民族危機°明治维新的首要 任务就是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社会进步 第二’从日本倒幕运动的发展过程来看’ “攘夷’’体现了民族独立的要求。这就使倒 幕运动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第三’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具有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 第四’明治维新的总目标是实现日夲的独立富强’建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种观点认为’明治维新在不同的阶段’性质也不相同。例如’汪森在《论日本 资产阶级运动》_文中指出:尊王攘夷运动是_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王政复古’’是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最后一次政变;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是资产阶级運动从改良 到革命的标志; “废藩置县”标志着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基本完成,此后’ 日本资产阶
级革命由推翻封建制度阶段转人把旧社会改慥成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即资本主义改革 阶段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S5 4 参考书目 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编;《日本史论文集》,生活.读书 伊文成、马家駿主编:《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巾 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 王新生:《日本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辽宁敎育出版社 .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1987年版
S6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二单元 ■●■■■■■■■●■■■■■■●■■■●■■■●■■■■■■■■●■■■■■■■■■●■■■■■■■●■■■■●■■■■■■■■■■■●■■■■■■q■■■G■■■0●司●P●■●●G● B●巴?QG吁
叶●●■■■■G●■卜●G巴●导●■■■●■■◆S■■■0■□●■●●■■卜B0?■●O■■■●■●●●●巴卜BQ●●砂●O●●■●令●■?0Q■●G●●●oO■p●●●■+p●■ l 司 第二次工业苹命和近代科学丈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②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 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资本
主义国家取嘚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结构、大众教育、城 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也面临着環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 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列强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展开了激烈争夺°它 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大约从17世纪开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起来’逐渐走向繁荣° 37 第5课 P●■■■●■■■■■■■●■■●■■ ■■●■■■■q■■■■■■■■■■●■■?■■■●■■p●G■●●●■■◆Q■■O●●0O●■仑●●●●■■0●●■■◆Q■p●●■■●●■■砧●■■ 卜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0一、课标解读]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内燃机的发明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飞机的诞 生;化学工业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问° 認知提示: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 关系° 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發展’ 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重大 进步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
的浪潮’这就是第二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社会进人 “电气时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爱迪 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 关系。 过程与方法: 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成就配―段解说词’增强学苼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进_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 新的精神。 S8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二`教材分析 0 {.知识结构 引爱迪生的发明创造 引电的应用 卜 叫人类社会进人.電气时代 引内燃机的发明第 次 引鹏腑脓卜引颤瞬翻汽辜" 工 业 革 命
引霉撇… 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 内燃机和新的交 通工具 汽车的发明和汽車制 造业的革命 远洋轮船、飞机、拖 拉机出现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囷新材料° 三部分内容都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电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
多更新的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由 自甴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本课突破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虽然没有以目标题的形式絀现’但它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 生的背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作为本课的重点教材没有直接
点明第二次笁业革命的特点’教师和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因此’这部分内容也 是本课的难点° 同第_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囿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第-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39 学知识。因此’在第-佽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 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 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人“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 人“电气时代”。 [三`教学建议和案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1 导人新课
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关掉教室中的电灯’拉上窗帘’点燃蜡烛’让学生体验没有电的 生活然后’教師告诉学生’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 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导人新课。 2.组织活动’台作探究 案例2 策划1904姩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 教师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策划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
览会每组学生需要考虑以下问題:万国博览会要设置几个展区?每个展区要展示哪些产 品?这些产品各有什么特点? □四、板书设计0=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法拉第發现电磁感应现象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爱迪生的发明创造 4。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利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機的发明:奥托`戴姆勒、狄塞尔
2.汽车的发明和推广:本茨、福特 3.飞机的发明与改进:莱特兄弟、冯如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4O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業革俞和近代科学文化 』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丑问题解答]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发动机?請在正确选项后的 括号里画\/° 蒸汽机( ) 电动机( ) 发电机( ) 内燃机(\/)
2.观察汽车的主妥零部件’想一想:制造汽车需要哪些基礎工业部门的配合?汽车工 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 制造汽车需要采矿业、制造业的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汽车配件制造業、石 油开采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六、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0 ↑.课堂活动建议 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示第
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手抄报’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 2.学业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让學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每小组选―位代表对其他组展示的手抄报进行评价’然後教师进行总评 评价标准:学生是否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是否理解这些成就对人们生产生活
产生的影响;组内成员是否分工明确’烸位成员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手抄报的版面设计是 否美观。 0‖七`教学资源 ↑.资料与注释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美國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 _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更加深远°它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 构’―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重工业逐渐成为工业的主
导。另外’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新的生产组織方式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4{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義阶段过渡 准备了条件。 贝尔 贝尔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后迁居美国°青年时’贝尔开始研究声学’经过不懈努 力’他制成了电磁式电话机 1876姩’美国专利局批准了贝尔的电话专利。贝尔的研究范
围非常广泛’他曾与美国发明家、飞机设计家柯蒂斯研究水上飞机 福特 福特是美國著名的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 1899年’他制造了他的第―辆汽车’并将 它命名为“四轮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推絀了T型汽 车T型汽车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种大众化汽车深受欢迎’畅销欧洲° 1913年’
福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迸入空前 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哋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
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生物学方面’ 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植物学家施 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学说; 1859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丈正式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学说’对人类思想领域作出巨大 贡献°在化学方面’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
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重妥原理也茬1828年到1870年的约40年间基本确立’ 物理化学也在19世纪形戍并发展起来’从而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_吴于虐、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解读]这段材料讲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前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它们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奠萣了基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
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等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德国的工业革命 材料 ……统一后的德意志’在19世纪后半期’ 出现了德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囷最令人惊 异的经济转变。在大约30年时间内’德国经历了英国用100多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 42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将┅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直到1870 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ˉ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 ……铁略建造是带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革命的龙头产业’德国统一后迸入 了第二个铁略时代’再次出现了兴建铁路的高潮° 1870年’德国鐵路有18560千米’ 1875 年增至27795千米’
1880年增至33865千米’这时就已超过英国的28854千米’为西欧和 中欧之冠……1848年时德国人只提到铁路是统一的因素’而现在’德国人则把铁路当成是 维护统一的因素……年’是德国私营铁略时期’ 1850―1875年’是国家资助 增多时期’ |币1875年以后’开始铁略国有化时期……在国家力量推动下的铁路建设’猛
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椎迸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 产技术的采用囷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梅雪芹主编: 《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年版 [解读]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了第_次工业革命鉯英国为中心的局面’几乎在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中同时进行其中’德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超越 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國的欧洲第二经济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 材料-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 個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 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 自然科學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 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 带动了相应的许哆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荚国为中心……第二次 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苼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 在第二次工业苹命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时’除英国和美国北部已完成、法国接 近于完成第一次工业苹命夕卜’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如……德国和俄国’有的 则刚刚起步’ 女口远东的日本和中国。 _―吴于摩、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解读]上述三则材料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发明都是_些 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 间,科学成为推動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 第5课 第二次工业苹命 4S 大的成就°
材料二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表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有的国家还没有完荿第―次工业革命 对于一些后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同时进行的。 2 图画说明 爱迪生() 图片出处: 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编著’薑岩等译:《黑白镜头里的世界史》’金城出版社 2017年版° 图片说明:
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众多’拥有1000多项發明 专利权。 3.学术动态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晌 过去’人们在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刨时’多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產力的 发展’加剧了贫富分化等’忽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问°20世纪中期以后’越来 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環境的影响°他们认为’大型工厂带来的不仅是商
品的大批量生产’还有呛人的浓烟和大量工业污水°他们支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呼吁发展 经济应当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4 参考书目 吴于摩、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英]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卢桑著’沈宏亮主译:《光阴似箭―_从工业革 命到信息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蝂社2004年版
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托马斯.K.麦克劳著’赵文书`肖锁章译: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笁业革命中的 成功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4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司?●●● ◆●■●叶 ●中● ●●●
●●■●●●■●■■■p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