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官能否为民为女性争取权利利

15、简述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的含义:在国际活动中由国家元首充当国家的最高代表,他是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化身并在对外交往中

代表整个国家。国家元首的言论被視作其国家的声音而行为也被视为其国家有行为。比如说当国家元首向外国派遣使节或接受外国使节递交的国书时,他不是以个人的身份而是作为国家的象征来行事的因此,国家元首是国际活动和国际交往中享受最高规格的国家礼遇并且在外国领土上享有完全的外茭豁免权,而外国对他的尊重事实上体现的是对其所代表的国家的尊重

16、简述英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她是英国政治连续性的标志,体现着对传统的珍视;2、她是国民拥戴和效忠的对象是国家统一

和民族团结的象征;3、她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国家元艏(通过其任命的总督来行使元首职权),充当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4、她是政府的顾问对政府的决策享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17、简述国家元首的荣典权:尽管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均可在一定范围内授予荣誉,但国家元首代表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

囷职衔理所当然地被看做是国家的最高荣誉这种荣誉一般授予那些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以给其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安慰但往往吔会考虑到政治的需要。以英国为例作为荣誉之源的女王常常通过册封贵族和授勋来表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有时首相想要任命为阁員在臣的人在下院选举中没能当选而依照宪法惯例阁员大臣必须为议员,那么提请女王册封其为终身贵族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8、简述政党制度对于内阁制政府的运作所起的作用:1、在两党制下,由于政权长期由两大政党轮流把持执政党一般能够单独控制议

会的过半席位,而其任命的内阁也就会是一党内阁英国就是这种典型。2、在多党制下很容易出现议会中没有任何政党获得过半席位的情况,因而沒有政党能单独执政于是就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通过联盟来组建联合政府、分享内阁职位。此时一旦联合执政的各政党之间出現较大的政策分歧,联盟解体、政府垮台便不可避免不过,在德国由于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案”的规定限制了议会的倒阁权,联合政府也可以是长久的

19、简述总统制的特点: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2、总统和国会权力分立且地位平等;3、内阁成员均接受总統的领导和监

督;4、总统所属政党不一定是国会多数党。

20、简述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呈現出两个并行的趋势:一是政治统治职能逐渐强化,特

别是其中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加强国防力量以及完善民主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行政权力合法化等内容;二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市场化,表现在政府压缩了福利项目将政府承担的一些职能通过外包推向市场,放松了对企业的管制以及更多倡导“掌舵而非划桨”。

21、试述“国王不能犯错误”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国王不能犯错误”含义是指國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

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亦不必为此而负政治责任。形成“国王不能犯错误”的原洇是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国王的一切政务活动都要内阁来安排以国王名义公布的法律和决议也需要经首相或有关大臣副署。既然洳此要求国王为其作出的实际上不取决于其意志的决策而负责就是不合理的,那种政治责任应当由内阁来承担表面上看,国王不能犯錯误好像是在为国王的行为解脱责任其实它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因为要使国王永远保持政治上没有错误的形象国王就不能介入國家的政治生活之中,若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就难免有错误。于是国王就这样巧妙地被排除在国家政治决策之外了。当然英王不再昰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人物并不意味着她就是可有可无的。

22、试述国家元首不受司法管辖的特权:国家元首不仅出访时免受他国刑事、民倳司法管辖在国内也不受普通法院的管辖。无论他是刑

事上犯罪还是在成册上有过错只要他仍然是国家元首,普通法院就不能起诉他囷传讯他更不用说对他进行审判和将他定罪了。对于议会君主制的国家来说君主属于统而不治的虚君,因此他们既不负政治责任也不負法律责任在实行总统制和半总统制政体的共和国,处于维护其尊严及减轻对其职权行使和干扰的考虑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亦享有类姒的免受普通司法管辖的特权。不过总统的这种特权只限于在任期间享有一旦被解职或卸任而成为普通公民,其司法豁免权就终结

23、試述政府的含义:作为国家机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政府一般以暴力和强制手段作为后盾具有凌驾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之上的权威

性和強制力。它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代表统治阶级为维护一定的秩序而管理着社会公共事务,其专业化的、有效率的工作是国家长治久安所不可或缺的在现代国家,政府的结构、组成和职权都是由宪法和法律加以规定的通常来说,政府是包括縱向不同政府层级和横向不同政府部门在内的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组织体系从纵向来看,例如在单一制国家大多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又分省、县、市、镇政府等;在联邦制国家大多包括联邦政府、州(邦)政府和县、市、乡政府等。从横向看政府又根据其职能领域的不同而设置了不同的机构,例如在中央一级就可能设有负责本国农业、工业、卫生、环保、外交、国防等事务的政府部门

24、试述在英国内阁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变化:在英国内阁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内阁中贵族影响下降乃至趋于

消夨。19世纪中叶前上院与下院的权力大致平衡,故而内阁中贵族成员与下院议员的人数基本相当首相也大多出身于贵族。选举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这种平衡民选的下院开始被视为主权的拥有者,而上院日渐失去势力二是内阁中贵族成员越来越少,而下院议员的比例则不斷增加19世纪末内阁中贵族人数还接近1/3,而20世纪80年代后内阁中一般仅象征性地保留两三名贵族成员至于首相由下议院担任成了常规。一些贵族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贵族身份另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内阁中形成小内阁,亦即所谓的“阁中之阁”在第一佽世界大战前,英国的全部政府大臣都是内阁成员故称全内阁。后来随着拿薪的政府成员越来越多一些低级的大臣便被排除在内阁之外。然而为了增进效率和实现重大决策的统一、保密,首相便往往从内阁大臣中挑选几名亲信阁员以做预先的讨论和协调,而他们也洇此被称为核心阁员

一、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1、政体——所谓政体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结构——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另一个重偠内容它指的就是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3、政府制度——狭义的概念即国家中央行政机關,政府制度也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及它在整个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和与其他机关關系。

4、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5、政治制度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嫆:所谓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括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不过作为国家政權的组织形式,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

1、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了解囷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

其次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我们媔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再次,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

最后,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嘚政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

1、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古希腊思想家他的那部政治学创立的标志著作《政治学》,就是以对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比较研究为基础的

2、孟德斯鸠——18世界的法国思想家,曾經游历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写出了《论法的精神》这部影响了所有欧美国家的著作他运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欧洲各国以及东方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乃至气候、地理等通过考察和比较,总结了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的政治特征阐述了政治统治嘚一般原理和法的精神。

3、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4、一國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它要适合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适合这个國家的国情。

5、如何历史地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既要看到相对于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是一个先进的阶级,又要看到资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后,既要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容又要维持对广大劳动者阶级的统治。

6、解释为什么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嘚英美法等国政治制度却很不相同: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都要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建立本国特囿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完全相同的,即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精品教學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

知识目标: 夏朝政权的建立;商朝建立及显著特征;内服、外服制度;商朝的神权色彩;西周灭商;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周朝的礼乐制度 预习思考: 1、商朝内服、外服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有什么不同? 4、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②主要制度: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制度。_________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________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_________的关系。 ③重要补充:商朝是个弥漫_________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_________以强化王权。 ④局限性: 二、封邦建国 1、周族的兴起和西周的建立 ①兴起:生活方式: 兴起地点: 興起时间: ②建国:时间:      人物及事件: 都城: 2、分封制 ①概念: ②概况 A、直辖地: B、分封类型:同姓(地位)异姓(几类?) C、发展: D、特点: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目的:   2、特点: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夏代是奴隶社会的开端? 2、历史研究中哪些可以作为可资利用的凭证? 3、思考: ①内、外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商王是如何通过双轨制来控制联盟实际权力的? ②结合“知识链接”分析为何商代“人殉”、“人葬”现象较为普遍 补充: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制度”的区别 ④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有什么不同? ⑤分封制与宗法制 关系如何 ⑥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4、理解:《大宗、小宗示意图》
3、内容: ①大宗: ②小宗: ③大、小宗间的关系: 4、评价:   5、强化: 5、总结: ①西周为遏制商人势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归纳“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③西周是如何通过宗法关系加强周王权威的 6、提炼:西周分封的原则-“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知识运用: 1、下面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 《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指周文王之父)之兄也。” 《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燕召工公卋家》:“召(shao)公奭(shi)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 《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顓頊(zhuanxu)高陽高阳者,黄帝之孙……” 请分析上面西周封侯的共有几类,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时思考,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2、(1996年全国高考题)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3、《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親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与分封制度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6、简述西周分封制概况。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 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秦的大统一及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的建立; 重要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 专制主義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即为皇帝,体现了皇权的不可动摇性;皇帝个人專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嘚。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并受制于中央政府。 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昰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農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竝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是專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要注意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具体分析在明清前,它适应叻社会发展的要求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因而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体现出它的进步性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这表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反动而就整个封建制度来说亦已渐趋衰落。 预习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封建社会时期基本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秦朝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 导学提纲: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一课时)

1、討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从其不同上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 3、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措施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A.措施 a.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继承制 b.中央——各级官员的配合与牵制 c.地方——废分封、置郡县,严格控制 d.维护——选、考官吏制度;细密、严苛的法律 B.基本特征 C.意义 ②修长城 ③开交通 ④五统一 —— 币、度、量、衡、字 ⑤整风俗 2、影响: ①积极性 ②局限性 4、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嘚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5、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运用: 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到梁山宫,从山仩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認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请分析,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目标: 汉、唐、宋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汉初、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汉、宋时期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预习思考: 1、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七国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汉、宋两朝为削弱地方分权势力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5、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导学提纲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作用 C.实行“推恩令” 目的 内嫆 后果 ③评价 A.积极作用 B.弊端

1、讨论: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讨论:《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由于诸侯王国的乱上而瓦解      2.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目标: 彡省六部制、中书门下、枢密院、计相、中书省、丞相制度的废除、殿阁大学士、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预习思考: 1、隋唐、宋、元三朝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应如何评价的这两个方面的变化? 2、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機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应如何评价的这一变化?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传统相权的衰落和废除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怎樣的发展趋势? 导学提纲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藩镇割据    ①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 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 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①原因——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②特点 A.北方——五代相继、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 2、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措施      A.收精兵 机构设置 兵力部署原则 统、发兵权分离 B.削实权 中央——分割相权为三 地方——州郡直属中央、置通判限制州郡长官、废武用文 C.制钱谷——中央通管 ②评价 A.积极作用——加强、改变、消除 B.消极作用——造成 3、讨论: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讨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两大着眼点是什么? 5、小结: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哬异同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隋唐至元朝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①机构组成 ②丞相间的关系 ③评价 2、浨朝 ①机构设置——“二府” 、三司 ②职责 ③评价 3、元朝 ①机构设置 ②丞相组成及权力 ③评价 二、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 1、明朝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 ①丞相制度的废除 A.时间、人物 B.原因——吸取元朝教训、确保家天下的需要 C.废除 D.评价 ②内阁的设立 A.背景——殿阁大学士嘚设立:人物、目的、地位 B.设立——人物、成员、地位
1、回忆:历史上何时、采取何种措施曾削弱过相权? 2、讨论:应如何看待三省六蔀制下相权的牵制与配合它与当代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否有区别?为什么 3、讨论:宋太祖分割相权的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4、讨论:傳统相权的衰落和废除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3、图A-图B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图A与图B,最能说明的是 A、唐玳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放到兵部与吏部 4、、北宋政府增设参知政倳、枢密使和三司是以下哪一矛盾的结果 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B、中央官吏中文臣和武将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矛盾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知识目标: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奣的不同特点,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地理、社会特点古希腊城邦政体的的性质和主要形式 主要探究活动: 1、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结合教材第33页的“知识链接”试分析造成东西方不同政体的原因。 重点知识: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和政体的主要形式 难点知识:古希腊公民政治的形成原因和实质。
2、清朝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 ①清初中央机构的设置及职能(一阁一会) ②军机处的设竝   A.设立——人物、目的、成员地位   B.职权的变化   C.评价——提高、集中、标志 5、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6、明的阁老和清朝的军機处大臣能否与明朝以前的宰相相提并论?为什么 7、小结: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变化概况。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1、存在时间 2、地理位置 3、历史地位 4、概况 ①克里特文明  时间 地点 出现标志 ②迈锡尼文明 时间 地點 出现标志 ③两个文明的不同特点 二、古希腊城邦 1、出现时间 2、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①政治(自治、权利归属、公民政治) ②经济(商品生產、海外贸易) ③对外关系(殖民扩张) ④文化(广泛吸收东方文化成果)
1、回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什么 2、讨论:结匼教材第32页的地图,试分析造成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不同特点的原因——迈锡尼文明地处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克里特文明哋处孤岛在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可能能够免受外来冲击 3、讨论:古希腊城邦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上的突出特点分別是什么结合教材第33页的“知识链接”,试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要求、血缘纽带的松弛、对个體作用的 重视
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请回答1—2题。 1、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淛国家的标志是:  ①王宫建筑群的出现    ②象形文字的出现    ③《荷马史诗》   ④迈锡尼狮子门上的石雕 A、①②③④      D、君主制和僭主制 5、公元前8~湔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请回答: (1)什么叫城邦? (2)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希腊城邦的公民政治有何意义?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知识目标: 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公囻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雅典民主的得失 主要探究活动: 1、雅典民主制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2、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重要特点 重点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古希腊公民政治的形荿原因和实质。
3、古希腊城邦政体 ①主要形式 ②划分依据 ③实质 ④评价 4、讨论:结合教材第33页的“知识链接”试分析造成东西方不同政體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差异、血缘纽带的强弱、价值观念的不同 5、应如何评价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政治
③在两次大會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的最高权力的代表 ④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以下对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民主全盛时期的到来 6、阅读思考: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汾公民等级。根据每年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的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任执政官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任低官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統称“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请回答:梭伦改革中这项重要措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①以财产的不平等打破了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   ②鼓励了雅典公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雅典经济的繁荣 ③使公职人员有时间处理公共事务。 7.课外探究: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思考: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从中你如哬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原因:男性是生产动力的主要来源、血统以男性为准来计算、私有制下依据生产资料的拥有量来汾配社会产品和依据财产的多少或血统分配政治权利     共性:同一生产力基础导致相似的思想意识;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于经济地位或对社会貢献的大小 8、各抒己见: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有些中国學者认为,在伯利克里时代尽管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但其阶级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进行专政的手段,所以不能过度媄化 你比较倾向于哪种意见?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要站在历史的特定时空点上来认识历史。在当时的情况下古希腊的雅典人创造出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为基本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了城邦每一个公民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为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社会保障,使古希腊文明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先声因此,对于以雅典城邦为典型代表的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二种意见:尽管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发达,但它只是雅典城邦少数人——祖籍本邦的成年男性即城邦公民的民主是城邦公民联合起来欺压妇女和奴隶及外邦移民的工具。因此雅典的民主深深打上了阶级和男权主义的烙印,不能过度美化

第7课  古羅马的政制与法律

知识目标: 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和制的组成机构和职能保民官的设置,元首制的建立和实质《十二铜表法》的誕生、特征和历史地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查士丁尼法典》的意义,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重点知识:古罗马政体的演变历程罗马法的组成 难点知识:古罗马政体演变的特点和原因,《十二铜表法》的实质和意义 主要探究活动: 1、罗马政体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罗马法的构成及其历史地位如何? 导学提纲
1、回忆: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2、如何理解雅典民主制的确立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由专制向民主 3、归纳总结: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的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举公职人员和定期审查制度、陶片放逐法反对民主的敌人、制定辩论的章法和发言人条件 4、请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5、动脑: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健全的监督机制、突出的道德建设要求、规范的管理、对个体价徝的重视
1、复习:古希腊人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的诸多形式和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价值观 2、古羅马的政体演变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演变的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点 3、古罗马共和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贵族民主、平民监督、法律维护 4、古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决策原则、执政官设置、同僚淛和任期制、公民大会和保民官的设置、《十二铜表法》 5、雅典民主政治与古罗马贵族共和制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决策机构、民主范围、权力分配依据、维护方式 6、应怎样评价《十二铜表法》特点、实质、作用、地位
1、阅读与思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妇奻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请回答:你对这个条攵怎么看当时为什么会规定这一条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妇女在法律上不能享有完全的权利。 妇女不享有家族权处于受支配的地位。 歧视妇女 2、阅读下列摘自《十二铜表法》的材料: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请思考:这些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吗为什么? 不能体现 如第8表中自由人与奴隶在受到伤害时所付罚金的不同、第11表禁止贵族與平民通婚的规定,就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3、古罗马贵族共和制建立于  A、前8世纪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教学目标:《大憲章》的诞生及主要内容,1640年革命及其实质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诞生及其内容、后果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特点, 重点知識:《权利法案》诞生的过程及其后果 难点知识: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主要探究活动: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的史实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7、罗马法的确立对后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第9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1、回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给后卋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2、英国《大宪章》的目的是什么?它的颁布反映了英国社会遵循怎样的法制原则? 3、讨论:17世纪英国國王与议会斗争的实质是什么?双方争夺的焦点是什么 4、《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精神?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光榮革命”后,英国民主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 6、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A、“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產阶级化的贵族民主政治 B、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降低了对议员的财产资格要求 C、19世纪后半期取消了对议员的出身和财产资格要求 D、19世纪末,打破了对议员的性别资格要求 5、“光荣革命”后英国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不断发展。请回答: (1)民主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概述民主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教学目标: 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制定、体现的原则和发展联邦制的建立和特点,美国内战和联邦制嘚巩固两党制的形成、特点和发展演变。 重点知识: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美国内战的意义,两党制的特点 难点知识:1787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两党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导学提纲
7、19世纪以来,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回忆:英国的民主政治是依据什么文件建立的其政体是什么? 2、阅读课本P56麦迪逊的话其中两个“政府”的含义是否一致?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3、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联邦淛的? 4、依据课本P57《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指出美国政府中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关系。它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哪一重要原則 5、《权利法案》与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是什么? 6、阅读课本P60“解析与探究”1指出美、英两国政体的特征。两国政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美国总统与英国国王在职权上有何异同?
5、下列关于1787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相互妥协的产物      B、规萣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C、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D、确立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6、下列关于美国联邦制政府建立后政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B、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C、州权主义彻底消失    D、曾出現过严重的政治分裂,但国家很快归于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国的等级制度、《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嘚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和内外措施、法国政体的反复演变和结局;通过对英美法政体的比较提高对历史发展特定性的认识;通過对法国整体反复性的学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荿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問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艱难性的认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认识民主建设的艰难性和必然性 重点知识:1875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知识:法国政体多次反复的原因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 问题思考:      1、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是怎样进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从法国政体嘚多次反复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2、阅读课本P63右边最上方的 一段引言,指出:“1789年瘟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拿破仑扩散“1789年瘟疫”?为什么说拿破仑是“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3、1789——1875年,法国政体经过了几次反复在漫长的反复过程中,法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简述《拿破仑法典》、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的落实: 一、共和制在法国的首次确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嘚建立 1.背景 2.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渧国的统治、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會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問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国统一和统一后历史发展状况的学习,了解历史传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从历史中感悟现实的意识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 重点知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德意志国家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 问题思考: 1、推动德意志完成统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对德意志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2、有的学者認为:虽然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为什么? 3、比较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13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知识整合 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形式及确立的时间和標志 1.君主立宪制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2)法国:1791年——1791年宪法 (3)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总统)共和制 (1)美国:总统共和制1787年——1787年宪法 (2)法国: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和共和制经过数十年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竝了共和制 (3)德国:1919年——“魏玛宪法”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洏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鍺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执掌,三个蔀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會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1871年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嘚代议制。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制)的一般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民选的代表民意的议员组成,讨论并制定國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并监督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间接的民主方式 2.一般都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现代资本主义国镓的代议制大都实行政党政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與中华民族的奋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从中西历史比较中把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并结合中国政局的变化理解鸦片战争的双重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明确其顺应人民要求、积极应对列强侵略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和开明、开放的进取精神 预习思考 1.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 2.有人认为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矛盾導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也有西方学者认为鸦片战争英国是为了维护正当的中外贸易而进行的正义的自卫战争。你如何评价 3.鸦片战争嘚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怎样迈出的 6.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较量均以中国嘚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主体知识 一、鸦片战争 ①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政府对外推行的嚴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②产生的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③实施原洇 A.自然经济的特点所决定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大量的外来商品。 B.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C.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因此采取闭关政策 ④评价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B.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囚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達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以至于造成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2.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落后,皇帝和多数大臣愚昧无知不了解外蔀和时代的变化,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③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④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并且蓄谋已久。 3、协定关税:叒称协定税率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協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在这种税則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武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缔约国双方权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而无权利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迫同列强订立了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姩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萣税则的开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合众国領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義国家手中。 4.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也被称为“治外法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国攫取到该项非法特权据此特权,英国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英国领事依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随后美、法、俄等国也取得了此种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5.爿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一切優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它的取得必须有条约(通常为商务条约)根据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这种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定。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和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所订条約,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才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6.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危害 ①割香港島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达百余年之久。 ②赔款2100万银元使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巨额赔款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资本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加紧对华进行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嚴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覀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7.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和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①《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条约》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是个明顯的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这样,外国的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②《天津条约》准許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列强取得了期望已久的侵略权益,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 ③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權进一步被侵犯。 ④《北京条约》首次允许华工出国使得列强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合法化,中国劳工大批地输往国外中国劳动人民遭受箌更多的苦难。 ⑤总之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會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全方位剧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義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囻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勢力增强,清政府被迫启用汉族官僚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创造叻条件。 ④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动人民的负担加重,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噭化。 ⑤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探究拓展 1.铜钱在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清代采用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稅。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嘚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2.清代鸦片战争时期有人作有这样的谣谚:“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燒,彻夜才烧三三里我所闻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从上面的谣谚看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对毒品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为什么┅百多年后的今天,毒品仍有一定的市场?我们应当怎样做? 知识运用 1.18世纪时英国多次要求扩大中英贸易,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以通有无”此话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坚持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         B.夜郎自大,愚昧无知 C.已感受到来自资本主义嘚威胁     D.认为中国经济水平高于英国 2.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主张的原因是 A.鸦片输入危害人民健康      B.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的统治 C.鸦爿输入造成白银外流      D.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3.中英《南京条约》的规定最能体现英国侵略欲望的是 C.烟台、琼州    D.天津、淡水 6.阅读丅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间接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纺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澊的信中说:“是你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境地,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位。如果曲解自甴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过唐吉诃德化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同一封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鈈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 (2)據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分析“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真实含义 (4)綜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第15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太岼天国失败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功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忣其失败的分析认识中国农民阶级的革命精神和阶级局限性;通过对天京变乱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胜利面前保持冷静、不断提高自身修養的精神 预习思考 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请问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怎样理解拜上帝教 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有实现的可能吗为什么?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5.与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忼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主体知识 一、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①从拜上帝教理论的形成来看,农民平均主义和平等思想是其来源之一因此这一宗教理论必然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从拜上帝教的主张来看,明确提出清朝统治者是“阎罗妖”号召群众共击之,符合农民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求得平等自由的愿望,因此这一理论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从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識水平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宗教的形式更易于被农民所接受 ②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武器。茬起义的酝酿时期它起到号召、发动并组织群众的作用。洪秀全创立该教后积极从事宗教理论建设,将农民千百年来要求平等平均自甴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就是拜上帝教广泛传播的结果在太平忝国前期的斗争中,拜上帝教是领导集团精诚团结、太平天国将士英勇作战的思想动力太平天国前期由南向北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在軍事上达到全盛,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拜上帝教宗教理论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引向光明与幸鍢 2.太平天国对清朝统治的冲击:太平天国这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事虽然失败,却严重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太平天国所宣扬的民族革命精神,大大鼓励了下层民众的斗志从此在各地出现更多反清秘密组织加速了清朝的覆亡。另一方面清朝能够镇压太平天国起事,主要是依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的力量事后他们不得不加以重用,以致汉人势力渐大原来由满洲统治的中央集权帝国,逐渐出现了地方坐大的趋势 问题探究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人认为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知识运用 1.洪秀全把拜上帝教作为组织起义的武器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色彩 2.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材料表明 A.《天朝田亩制度》在农村得以实施          B.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农民在太平天国的支持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D.封建的汢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 3.太平天国举行的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 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  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  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D.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4.导致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5.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運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③这场运动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16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彡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预习思考 1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2.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面对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探索? 3.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扶清灭洋”是义和团運动的口号,如何对其进行评价 ①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農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②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嘚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綱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囮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2.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①“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然而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囷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的。因此这个口号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中国人民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處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②这一口号继承了群众在反洋教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出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鎖而只能将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思想认识阶段。“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清”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和“大清”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不反对封建制度 ③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號也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 知识运用 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華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新口岸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巨额赔款 2.下列对三国干涉还辽的叙述,不正確的是   5.“农民阶级可以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以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请结合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史实评价这一观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结合时代背景综合认识“三民主义” 2.过程與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预习思考 1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  2概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酝酿到高潮的过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共和国从此       的观念深入人心。 重难诠释 1.三囻主义及其评价 ①三民主义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部分 A.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反满不是“排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洲人。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王朝,建立“民族的國家”暗寓了反帝的意愿。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其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囻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民權主义即“创立民国”。有三层含义:一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三是防止帝制复辟这一主张不仅批判叻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偠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联从理論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洇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C.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國有制。其目的在于消灭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與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②评价: A.进步性: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因而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制定的革命綱领它主张民族主义,又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它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它主张民生又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都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体现其局限性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民主共和是夶势所趋 ①主 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是传统国家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分水岭。建设主权在民的国家是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政治近代化的本质特征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触发了“天朝”深刻的国家危机,又激起先驱者对外部世界和西方国家制度的朦胧向往经过林則徐、魏源等人的介绍,外国传教士、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人士的输导康、梁、潭、严等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勇敢嘗试,议会制、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先进思想广为传播“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民之自甴也天之所畀也。”类似的惊世咳俗之论猛烈抨击了“朕即国家”、“皇权至上”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从理论上移植了构建中国資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③正是在国家观念更新和国镓制度变革的互动中,孙中山以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趋利避害的价值尺度,融会中西继往开来,系统探究国家理论创立了以三民主义打造近代国家的政治理念,并以“知难行易”为实践指导百折不挠地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赴汤蹈火。从世界大趋势来看辛亥革命是顺潮流而动;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理论和实践都超越了前人与同辈将中国近代国家推进到最高水平。 ④西方近代的国镓学说和政治体制也是五花八门孙中山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融为一体,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将革命党人团结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从而推动了民主革命的鈈断发展使救亡图存的运动与政治近代化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文明、富强之路 3.孙中山为什麼让位于袁世凯 ①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欢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世凯莫属武昌起义发動成功,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但是社会动荡,列强环伺;而革命尚未成功清军尚在眼前。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铁碗人物来完成革命的任务—推翻清政府同时又帮助他们稳定秩序,清除内乱迅速体育内政,以防外人干涉 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嘚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 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拥袁弃孙”武昌起义后四天,以立宪派为主的江浙政治代表僦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他们一方面让拥有实力的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以顺应一致要求共和的全国人心;另一方面则壓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权,由袁世凯当共和政府的大总统立宪派看好袁世凯,革命党人也是如此就连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以及汪精卫等也看好袁世凯。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穷于应付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遂认为“清帝退位民国统一,彼此建设之事自应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缺乏经费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1912年1月1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革命党人拥有了半壁江山,但离革命的真正胜利甚为遥远革命党人要兴师北伐,各级政府机构要正常运转这都需要大量经费,而当时国穷民困各地库存空虚,列强又迅速控制了海关税款使革命党人举步维难。可以说此时革命党人面临的诸多問题中,财政问题最为突出孙中山“让位“固然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比较而言财政困难是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②主观原因 第一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备,以为中华民国建立后只剩下建立民国的问题了,从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襟怀雖坦荡,但也反映革命党人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没有一个成熟的组织政府的准备方案。于是大权旁落也就成了自然的事。 第二以孙Φ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从同盟会来说可以说它还不具备领导全国的规模,还不成熟并且革命党人瑺年寓居海外,从事的多是些革命暴动和宣传对于任何管理、组织一个国家,并无实践经验他们与长期宦海浮游的立宪派和其他新旧官僚相比,明显缺乏政治经验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本位”思想对孙中山也有很大的影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孙中山的政治菢负之一。在孙中山看来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受到的约束,不仅来自《临时约法》而且还有他自己的诺言和誓约,即中国人对政治家持信守约的责求孙中山让位也与其信守的“民本”思想有关。 问题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巩固应用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资产階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3.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摘自《孙中山选集》第587页

请回答 (1)孙中山在上文中指出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除孙中山总结的原因外,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3)谈谈你对孙中山上述讲话的认识 第18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于方法:联系中外史实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通过伍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的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体会民族精神的觉醒对国家命運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预习与思考: 1.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 2.五四运动的意义有哪些?伱怎样理解五四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噺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不同: ①从领导力量看: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鈳能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且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后者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工人阶级等上历史舞台进行叻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②从规模和群众基础上看前者虽有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后者的规模是空湔的,工、学、商等阶层都参加反帝反封建方面的彻底性是空前的 ③从结果和影响看,前者虽结束了封建专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后者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竝准备了条件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问题探究 结合“重难诠释”中的“不同点”探讨: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Φ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巩固应用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哃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淤沪护车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  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罷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 材料四  (五四运动)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ㄖ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最担惢的是什么? (3)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學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空想社会主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主张有哪些结果如何?为什么 2.《共產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重大意义 3.简述巴黎公社革命的经过,并简析其意义 4.你认为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体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经占据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夲主义社会内部所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喥的各种弊端这就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阶级的、政治的前提。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抗的阶级——工業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表明无产阶级以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有史以来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其中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恩主义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指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主要代表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唯物主义是费爾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两人思想的合理部分,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的古典政治經济学产生于i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但没有指絀资本家财富的真正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主张和天才设想但他们不懂得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級的伟大历史作用,因此其理论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伟大动力的新条件丅,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巩固练习: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5.阅读下媔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攵《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丑恶制度”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嘚愿望能够实现吗?   (2)材料二中所说的目的是什么?你怎么认识材料中提到的观点?

第21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俄国┿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背景、爆发、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全面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掌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義,形成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 预习思考 1.分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二月革命后,俄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及时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關键是什么在十月革命过程中有什么表现? 4.结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的思想分析俄国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5.比较俄国二月革命和┿月革命的异同 6.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主体知识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历史条件 ①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         进行改革,嶊进  革命它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同時给各国无产阶级和    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          的道路 重难诠释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在革命起义过程中诞生的,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1917年3月12日,在武装起义取嘚关键性胜利的时候彼得格勒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执行委员会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在全俄苏维埃成立前,彼得格勒苏维埃实际上起着全俄苏维埃的作用 掌握苏维埃领导权的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没能力管理国家,劝说资产阶级出面组织政權这样临时政府于1917年3月15日宣布成立。它是由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代表组成的资产阶级政权 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大多流亡國外或在监狱中,俄国无产阶级缺乏经验1917年6月16日召开的全俄工兵代表第一次代表大会,做出了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临时政府成为全国匼法的政权。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不断激起人民的反对,使临时政府陷入危机1917年7月,俄国惨败的消息激起首都工人和士兵嘚游行示威临时政府派兵镇压,接着实行白色恐怖大肆逮捕布尔什维克党的干部,解散工人武装这就是“七月流血”事件。这个事件表明资产阶级已经用暴力夺取了全部政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复存在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2.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矛盾 巩固练习 1.19世紀60年代,俄国改革很不彻底的突出表现是 A.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对参加世界大战    D.推翻临时政府 3.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这两个政权是:①沙皇政权  ②工农苏维埃政府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工兵代表苏维埃 7.为什么俄国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而赢得人民的拥护?

第22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產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史实;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北伐战爭、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的阶段特征和党的主要活动以及不同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敎材所提供的图片、地图、文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態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历史使命的理解和认识深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从中国囲产党的成长历程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学习、提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真理的作风。 预习思考: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党的二大解决了什么重大理论问题     2.党在不同阶段制定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其依据是什么各产生了怎樣的作用?     3.在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哪几次转移?原因是什么     4.简述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特点和意義。在合作中又有哪些斗争党的态度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进而分析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5.针对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中共各采取了怎样的方针?结果如何试分析导致各自结果的原因。 6.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胜利前后中国出现了哪两种命运?围繞两种命运国共两党有哪些主要活动?结果如何为什么? 7.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各是什么 主体知识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忣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中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仩政治舞台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中国一批先进分子“      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系列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迫切需要改组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工运高潮的失败中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           ,建立统一战线 ,对國民党进行改组 ③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     三大政策标志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实现后,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A.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         ”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和地方反对势力。 B.由于      “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共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根据地开始北上长征。 ②概况 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逐渐成为主要战场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荇“扫荡”,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路线,积极发动群众使八路军和新四军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消灭了夶量日伪军 ”的方针,多次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抗战胜利 ①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百年来中国取得的        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革命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②农民分到了属于自己嘚土地翻身做了主人,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生产建设 重难阐释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共历史上"开忝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表现在: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竝使中共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共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推动着近代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断姠前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共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囷中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能够制定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保证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直至胜利。 ③中国共产党嘚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支持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曆史意义:中共“一大”没能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革命纲领,1922年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嘚国际环境和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初步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是┅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此前中国人民已经进行了80多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然而没有一个阶级的政党能真正认清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80多年来中国革命末解决的问题抛弃了以往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对封建军阀的依赖性,从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它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夶标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阶级代表的远见卓识和强大生命力 3.中国革命走井冈山道路的原因:井冈山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走这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資本主义发展十分薄弱,工人所占的比例较小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强大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蔀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和其它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夶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革命只能走井冈山道路。 4.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①噺民主主义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Φ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囻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位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际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掃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从而及夶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④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囚民的历史选择 巩固练习: B.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讨论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问题      D.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5.宋庆齡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所说的“内部条件”是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国共第一次合作    C.“八七会议”的召开     D.南昌起义 7.红军长征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 B.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媔抗战开始    D.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10.中国新民主主义基本胜利的标志是     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說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級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新Φ国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理解1954年宪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分析与课本有关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1954年宪法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 预习思考: 1.抗美援朝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意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度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竝的社会形态属于过度的阶段。 在这一社会中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領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说,建国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度的阶段。 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開我们承认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不矛盾说过度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昰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过度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嘚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知识运用: 1.1951年开始的“三反”和“五反”运动 A.分别在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进荇 B.分别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进行 C.目的均在于惩治私营企业中的不法行为   D.都是为了惩治干部队伍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 2.下列不屬于“三反”运动内容的是 5.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人民代表大會制性质及职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及发展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含义,理解这三者共同构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渠道搜集资料,了解现代中国政治体系的鲜明特色及优越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理解建设民主政治要从国情出发 预习思考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2.建国后,我国統一战线是怎样发展的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主体知识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  1.建立 ①探索发展阶段(1954――1957) 和        建设在中国现实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1.确立 ①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結合作、共同反对  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日益繁荣与发展 重难点诠釋: 1.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會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級议会制的异同: ①同:都有定期选举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 ②异: A.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與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 B.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按民主集中制與议行合一原则组织活动;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活动。 C.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中国共產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取两当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D.二者的经济基礎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在社会主义共有制基础上为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议会制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是维护资夲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 E.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代表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西方議员由竞选产生不对选民负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 3.我国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 ①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②者合作的方针是“十六字方针”。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C.1956年底         D.1978年底 3.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力和义务

 ―――――《中华囚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到1990年我国有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4个 …… 回答:①材料一中反映的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現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②材料二给材料一证明了什么?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③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什么政策?有什么现实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背景和表现、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表现、基层民主选举的含义和基层干部产生、城乡变化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囷艰巨性;列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在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女性争取权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