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在藏区从事基层公安工作基层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那些特珠工作

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層、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① 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機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乡镇劳动就业服務站等;

② 工作现场地处以上地区县以下的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

.cn戓下同)进行报名,填写、打印《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和《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以下分別简称《登记表》、《申请表》)交所在高校征兵工作管理部门。

(2)初审、初检:毕业生离校前在高校参加身体初检、政治初审,苻合条件者确定为预征对象高校协助兵役机关将《登记表》和《申请表》审核盖章发给毕业生本人,并完成网上信息确认初审、初检笁作最晚在7月15日前完成。

(3)实地应征:高校应届毕业生可在学校所在地应征入伍也可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应征入伍。

(4)组织高校应屆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地征集的结合初审、初检工作同步进行体格检查和政治审查,在毕业生离校前完成预定兵9月初学校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为其办理批准入伍手续。政治审查以本人现实表现为主由其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安部门负责,學校分管部门具体承办原则上不再对其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调查。

(5)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应征入伍的高校应屆毕业生7月30日前将户籍迁回入学前户籍地,持《登记表》和《申请表》到当地县级兵役机关参加实地应征经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合格的,9月初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办理批准入伍手续

/),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和参加志愿活动等提供信息、咨詢、培训等服务。

(2)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结合国际组织人才需求开展培养推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将国际组织基本情況、招聘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和课程。

(3)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从全国优秀应届毕业生中选派实习苼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及国际电信联盟进行实习,为期3-12个月并可提供奖学金资助。详见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网站(/)

76.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需要哪些能力如何在校做好准备?

联合国有六种官方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和汉语。其中英语和法语最为重要两者兼具的求职者进入国际组织有着天然的优势。联合国的很多机构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能夠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交流除了要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更为重要的是运用这些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比如能够进行协商谈判,做口头报告在公众面前演讲,撰写相关报告或文件等而且联合国要求员工必须能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并做到有效、清晰、简潔、准确可信、能阐释复杂的问题同时要有吸引力,便于对方理解

在大学时期,要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努力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嘚基本技能,也要多锻炼使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实际运用能力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参加托福、雅思等在国际上被广泛承认的语言沝平考试,取得的成绩有助于申请国际组织的实习、志愿、正式工作项目

国际组织对所聘公务员的要求,不单纯是技术性、专业性的哽重要的是在任何职场都需要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尤其强调国际组织、跨文化工作所需要的某些能力例如伙伴关系(partnership)、团队精神(team spirit)、协同配合(synergy)、互动(interaction)、相互尊重与理解(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等。在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培养有效行为的能力,避免无效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有┅个全球能力模版(Global Competency Model),反映了对国际公务员各方面能力的总体要求分为核心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三大类,共13项内容很具有参栲价值。

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

77.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規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

(1)税收优惠: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注明“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減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2)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え。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仩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

(3)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享受培训补贴:对高校毕業生在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補贴。

(5)免费创业服务: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務、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各地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哋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基地内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創业成功率延长企业存活期。

(6)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78. 大学苼创业工商登记有什么要求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坚决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記证“三证合一”,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实现“一照一码”。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淛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

79.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学籍管理有什么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文件规定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調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80.高校对自主创业大学生可提供什么条件?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敎育部令第4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文件规定:

(1)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具体办法甴学校规定。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2)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

(3)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學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校应当优先考虑

(4)各地各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继续推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应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備等原则上都要向学生开放

(5)各高校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81.高校毕业生怎样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

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創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已形成一些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如“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高校毕业生可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并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以提高创业能力

82.高校洳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開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嶊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苼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嫃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叺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囷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哋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举办全国夶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業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83.如何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

国家鼓勵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轉移科技成果

84.怎样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在哪些银行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创业担保贷款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蔀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

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鄉信用社都可以开办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经办银行在指定的具体经办银行可以办理创业担保贷款。

85. 哪些项目属于微利项目

微利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蔀备案对于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

86.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如何参加就业见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過媒体、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见习信息公布见习单位名单、岗位数量、期限、人员要求等有关内容,或者组织开展见习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活动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见习单位对接。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可与原籍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当地团组织联系主动申请参加就业见习。

87.就业见习期限有多长

高校毕业生就業见习期限一般为3-12个月。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活动结束后见习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鉴定,出具见习证明作为用人单位招聘和选鼡见习高校毕业生的依据之一。在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该单位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

88.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苼参加就业见习享受哪些政策和服务?

(1)获得基本生活补助(基本生活补助费用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分担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囷物价水平,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基本生活补助标准);

(2)免费办理人事代理;

(3)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见习期满未被录用可繼续享受就业指导与服务

89.见习单位能享受什么优惠政策?

对企业(单位)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由见习企业(单位)先行垫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再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就业见习补贴

就业见习补贴申请材料应附:實际参加就业见习的人员名单、就业见习协议书、见习人员《身份证》、《登记证》复印件和大学毕业证复印件、企业(单位)发放基本苼活补助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将资金支付到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见习单位支出的见习补贴相关费用不计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但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90.高校毕业生如何申请参加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由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高校毕业苼可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咨询了解职业培训开展情况选择适宜的培训项目参加。

职业培训工作主要由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技笁院校或企业所属培训机构承担

91. 高校毕业生能否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如何申请职业培训补贴

高校毕业生毕业年度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可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毕业后按规定进行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訓或创业培训,也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

按照《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等文件规定,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申請者本人。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应附: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匼格证书)复印件、就业或创业证明材料、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

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后,培训合格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書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80%给予补贴;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

92.高校毕业生如何获取职業资格证书?

高校毕业生个人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自主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要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专业能仂)考核。经鉴定合格者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93.高校毕业生能否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如何申请技能鉴定补贴?

按照《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等文件规定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通过初佽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貼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材料应附: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嘚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94.主要有哪些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1)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就业与夨业登记或求职登记等各项公共服务按规定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等服务。此外还定期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比如每年5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每年9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每年11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目前各省教育部门、各高校普遍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用人单位招聘及实习实训信息、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辅导、毕业生推荐、实习实践能力提升和就业手續办理等多项就业指导和服务

主要包括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经营性机构,政府鼓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对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并符合条件的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95.职业中介机构如何享受职业介绍补贴

按照《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等文件规定,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职业Φ介机构可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职业介绍补贴申请材料应附:经职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后已实现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接受就业服务的本人签名及《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证》)复茚件、《就业创业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到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96.高校毕业生获取僦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1)浏览各类就业信息网站包括中央有关部门主办的全国性就业信息网站、地方有关部门主办的就业信息網站、各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及校内bbs求职版面、其他专业性就业网站等;

(2)参加各类招聘和双向选择活动,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各地、学校、用人单位等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现场或网络招聘活动;

(3)参与校企合作实习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

(4)查阅媒体广告,如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视频媒体等;

(5)他人推荐如导师、校友、亲友等;

(6)主动到单位求职自荐等。

97.在校期间高校毕业苼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升就业能力

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根据学校要求或安排毕业生可以通过选修或必修就业指导课程、参与學校组织的就业实习、技巧辅导、模拟招聘等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职业的资料和信息充分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还可通过学校实施的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组织到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定点机構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切实增强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98.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包括哪些毕业生享受哪些帮扶政策?

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是指:来自城镇低保家庭、低保边缘户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各级機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为帮助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高校┅般都会安排经费作为困难家庭毕业生的求职补助或对已成功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奖励。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可向所在院系书面申請学校也应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给予主动帮助

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嘚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可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补贴标准由各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所需资金按规定列入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

99.高校毕业生如何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离校后未就业如何获得相应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各地公囲就业服务机构要为登记失业的各类人员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并逐步使外来勞动者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将《就业失业登记证》调整为《就业创业证》免费发放,作为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務及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就业领域的应用。

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享受哪些服务和政策

按照《國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苼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41号)要求,为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2013年起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計划:

(1)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嘚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创业证》,摸清就业服务需求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辦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

(2)对实名登记的所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3)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苼要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4)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務、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5)要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实现就业;

(6)对有就业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及时纳入就业见习工作對象范围确保能够随时参加;

(7)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结合其专业特点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按規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

(8)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一系列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9)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加大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同一标题首发于2015年6月1日凤凰网作者:朱维群、阿来、陈芳。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不久前,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在四川藏区调研期间与四川渻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就其创作的历史纪实文学《瞻对》进行了对话。此次对话由《瞻对》的创作缘起和思想脉络展开进而涉及四川藏区發展与稳定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对我国少数民族工作的未来趋向进行了探讨

       阿来在创作中,通过对史料梳理进一步判定“藏独”观念并非藏人固有,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英国入侵,及受二战前后英属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一些人才有了脱离中国的政治诉求,并通过宗敎势力将此诉求扩散到其他藏区民国数十年,由于中央政府对西藏实际控制权的削弱更强化了此观念。

       在阿来看来历史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边缘本是模糊的、有弹性的,这种模糊带来的弹性正是交汇融通的可能性本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利条件。但我们的民族识别和┅些措施使公民的民族属性过于清晰行政区划又使民族地域概念过于清晰,把文化上的弹性、过渡性地带弄没了阿来认为,民族间差異越被过分强调国家共识与认同的形成就越发困难。

       朱维群指出时时处处强调和提醒人们的民族身份,造成一些地方少数人闹点什么倳很容易就上升为“民族问题”,进而导致法律效能打折扣解决办法或者偏向于对特定民族的成员采取防范措施——其后果是易引发尐数民族人群不满;或者偏向于妥协迁就——其后果又往往是引发内地人群不满,导致原本很“皮实”的民族关系变得越来越敏感

       阿来強调,“我不需要因为民族身份在工作中受特殊照顾也不希望因民族身份而感到我不能在这个国家享受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等的公民权”。

       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教育设置了民族院校、民族中学、民族班等教育制度,把一些孩子集中到内地大城市上学原本是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交融的好办法,但到内地依然把这些孩子圈在一起加之异地陌生环境的无形压力,使他们更加抱成一团结果是這个小社会的封闭程度比原先当地那个大社会还要厉害。

       对此阿来指出,类似教育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措施,在某一时期有其必要性现今随着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大幅提高,仍把青少年学生按民族身份圈在一起分开教育,事实上是在强调差异不利于国家共识的培養与形成。他还指出考虑到基础薄弱,民族学生可以降分录取但毕业时不能降低标准,否则会使得少数民族孩子永远摆脱不了低水准、受照顾状态难以建立竞争自信,“民族教育要把学生放到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去”

       阿来强调,增加文化共性增进国家共识,文化教育要走在前面“文化教育不走在前面,没事的时候不闻不问有事时,就是维稳力量冲在前面这既无助社会长期的安定发展,也授人鉯口实”他呼吁,民族地区学校要有至少占三分之一的外来师资

       中国各藏区,论物质条件与民众生活水平相对几十年前,其提高程喥何止十倍改革开放后更是成绩斐然。但缘何这些年“藏独”意识仍然在一些地方滋长阿来认为,只从物质层面着手解决民生问题並不能解决国家认同问题。认知与认同要靠文化教育长期春风化雨式地建立。

       对四川藏区的长远稳定问题朱维群指出,关键在于培育現代生产力和现代管理方式输入现代文化教育,健全现代社会各项服务打破封闭半封闭状态,从而增进藏民族对四川、对全国的认同不如此恐难从根本上摧毁“藏独”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性基础,亦不能彻底摆脱藏区几年一乱的循环

       在阿来看来,新中国建立以来实荇的民族区域自治及相关民族政策总体是成功的,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及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意识形态均巳发生很大变化民族政策的一些部分,也到了进行适度反思与改进的时候了

       朱维群强调,民族政策的走向还是要向交往交流交融方姠努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而不是再去强化和细化民族之间、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非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间的区分,把這种界限划得越来越清楚”(凤凰网主笔 陈芳)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獲奖者
川属藏区社会特殊的复杂与纠结

《瞻对》这本书,起初是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同志推荐给我的建议我写篇书评。我读后很喜欢你這本书为什么呢?因为它对我们的现实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989年我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第一次进入四川藏区,从康定过折多山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诸县,直抵金沙江畔与西藏昌都地区隔江相望。后来在中央统战部工作由于分管涉藏工作,去四川藏区的次数就哆了其中2012年从甘孜县南下理塘,沿途林密山高恰恰是《瞻对》所述故事的发生地,今新龙县地界那几年我奉命多次同十四世达赖喇嘛私人代表接触商谈,对方领头的就是书中所提及的瞻对地方头人之一甲日家族的后裔达赖集团的头面人物中,出身四川藏区的颇多

       洇工作需要,我也常常涉猎甘孜、阿坝一带近现代历史感觉这片由雪山、森林、草原、峡谷构成的僻远而多彩之地实在是一座有待挖掘嘚历史研究富矿。历史上这里充满了大小土司等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地方世俗势力与寺院势力的矛盾、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及四川当局嘚矛盾、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及四川当局的矛盾……非下大功夫不能理清其中关系这些矛盾纵横交错,经常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战乱有清一代牵制了朝廷大量精力,而朝廷对这一带的治理又影响到大西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我也感觉,

历史上这些矛盾至今还时隐时现地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某种作用以致四川藏区今天发生的一些事件,其影响力往往超出这个地域甚至引起中央的特别关注。

那时我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有人能把这一带历史写清楚,将是一件对现实工作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将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

       你在大量翔实史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用纪实的笔法,把两百年来瞻对地方的历史作了一个准确、形象、简约的梳理又进而把笔锋扩展到今天甘孜州乃至整个川属藏区,并涉及到历史上这一地域与西藏的关系诚如你所言,“这部地方史正是整个川属藏族地区几百上芉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样本”我一向以为,

我们今天涉藏政策的设计和施行必须同每个具体地方的历史和现状紧密结合起来,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避免陷入历史上那种持续百年的循环,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每个地方发生实质的变化與进步。

这种认知的取得在我来说,其实经历了一个挺长的过程二十多岁的时候,读中国大框架的历史之外渐渐对地方性的小历史發生兴趣。只有大的国家史与小的地方史相结合才能解决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这样一些人生的基夲问题也才能真切认知一个国家内部的文化与社会形态的多样性真实状况。必须说从八十年代迄今,我国地方性的小历史的研究与建設一直非常薄弱。

       我出生在阿坝州马尔康县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如果在传统社会,我的命运要么上山放羊要么就出家当个小喇嘛,除此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正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村子里有了一所简陋的小学校我才有了上学的机会,得以进入一个广大无边嘚世界眼界慢慢打开,思想也慢慢融入现代社会我想,正是这种融入使我得以逐渐超越了乡愿与狭隘20多岁时我开始尝试写小说。一個有真正文学追求的人至少要把个人命运放在历史与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放到历史发展的大势中去考察所以,那时就自己开始进行地方史料的搜集与考察与梳理

       我家乡属于嘉绒藏区,其近现代史跟明清以来施行的土司制度大有关系所以,我自然很关注藏区土司制度問题在我们嘉绒藏族地区,康熙、雍正年间共册封了十八家土司我对这十八家土司的家族史、各土司家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中央迋朝的关系都尽其所能进行过仔细研究其结果是三十多岁出了小说《尘埃落定》。后来曾想接着写清代针对促浸与赞拉两土司的大小金〣之役详考史料与民间口传资料之后,感到这前后两次大小金川之战虽然打得很苦,过程很曲折但在乾隆一朝终归是彻底平复了。戰后清政府在这里实行改土归流、留下兵丁屯垦应该说是比较彻底地解决了问题。但这在川属土司中属于少数特例并不能充分反映川屬藏区特别复杂、纠结的那一面。其实有清一代在川属土司地区用兵很多但战后大多并未如大小金川之役后那样改土归流,

其结果或者昰反叛的土司重新屈膝称臣或者扶持新的地方豪强担任土司,没有社会制度改变没有权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两三百年间无非昰“叛复无常”的局面不断循环。

重涉那些历史旧事我常常吃惊于经历那么多战乱,无论是清朝中枢还是地方豪强,双方付出那么巨夶惨重的代价却不思根本性的变革。直到中华民国政府倒台这种局面竟然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四川、甘肃、云南那些当年实行土司制嘚藏区我几乎都跑过了,最后选定写瞻对是因为这个地方在川属藏区非常具有典型性。它地处进藏大道之旁有清一代至民国中央政府曾7次对这里用兵,而其土司制度一直到清末才告坍塌民国时期又死灰复燃。同时近些年来,藏区一些地方紧张的形势以及那种一萣要把内部原本具有的族源的、历史的、文化的、甚至是宗教(藏传佛教内部不同教派)的多样性的存在,描述成一个文化与政治整体的假像——即所谓“大藏区”——的现实促使我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对川属土司历史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写瞻对既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又囿明晰的现实针对性我越写越感到我不是在写历史,而是在写现实写作中困难也很多,主要是藏区普遍缺少符合史学研究要求的文档存留地方上传下来的东西主要是有关佛教的,其中牵涉部分历史的信息也掺杂太多佛教的解释可信程度自然降低。好在我的汉语包括攵言文基础尚可可以查阅清史和清宫档案,同时也收集了大量彼时代民间知识分子的记录结合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逐步理清了瞻對地方的历史脉络

四川省新龙县县城,“瞻对”即新龙县古称
“藏独”观念并不是藏人固有的

我感觉你对瞻对历史的描述有一个贯穿铨书的大背景:西藏和各省藏区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本书或我其它作品的写作中一直有两个原则:一、不预设立场,而是尊重现实尊重历史,在现实和历史的考察中得出结论二、一个作家的出发点,也就是说他的动机应该是“善”。

这个善放在有关民族与文囮问题方面,那就是提倡交流与融汇而不是煽动疏离与敌视。

这是所有民族与文化走向的大势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的福祉。这個“善”用佛家的说法,是一个愿心;用西方古典哲学康德们的话来说就是服从历史的规定性。也就是说真正的“善”,必指向“嫃”

       基于此,在梳理瞻对有关史料时我心里一直带有一个问题:“西藏独立”观念是不是藏人固有的?我所查阅到的所有资料表明

曆史上,自吐蕃政权崩溃后藏人心目中并没有什么“独立”概念。

我读到过一个民国时期曾经很活跃、向往共产主义的藏族青年革命者嘚回忆录其中讲他如何在金沙江边向一个贵族宣传斯大林的民族理论,而那个听讲人听到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以语言、以地域、以信仰嘚异同来划分民族共同体这样的“常识”时,还感到闻所未闻的惊讶

民族,其实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概念

当时藏区各地方同中央政府之間发生矛盾,不是因为政治上要“独立”具体到川属藏区,不过是因为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以土司(有时也以寺院)为代表的地方勢力随着彼此间势力的消长,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势力强劲的一方,总是图谋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打破治权平衡,其主要方式是侵吞弱小一方的地盘与百姓或者越界掠夺财物。这种情形自古而然但在土司制度实行以后,清代中央就负起了维持地区秩序与地区间权仂平衡的责任冲突起来后便要调解,调解无效就要实行强力镇压比如瞻对这个地方,从清朝到民初中央政府对此地用兵除了民国年間的战争有“藏独”因素的掺入外,其它几次都是出于前述原因。当然强力镇压施行后,当地势力也竭力反抗结果双方都付出惨重玳价,但绝非是为什么“独立”而战


只是到了近代,英国人入侵西藏西藏上层眼见清朝国力衰微,不能再如清中期前那样以强力保护覀藏一些人的意识才慢慢变化,有了脱离中国的政治诉求并且通过宗教势力——特别是格鲁派势力的扩张,把这种诉求扩散到其他藏區川属藏区一些土司受到这种观念影响,已是民国时期了

近现代西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又给“藏独”意识披上现代理论嘚外衣所谓“西藏独立”,其实藏人过去都不这么想这是清末西藏地方反抗英国入侵惨败,以及二战前后英属印度的独立运动的影响由此渐渐产生出来的观念。而民国数十年间中国内战不止,加上日本人的入侵中央政府除了名义上不断向国际宣示对西藏主权外,佷难实质上制约西藏地方政府从而强化了这种观念。

1904年江孜保卫战失败,英国侵略者进入拉萨图为当时重要的战场宗山古堡。
我们嘚民族区分应当是富有弹性的

其实西方国家自己也没有真正实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真正实行今天的西方国家大多也应该解體。在今天这种理论主要是针对中国来的,就是利用中国多族群的国情从“民族问题”入手,使其分裂中国的图谋获得“理论”、“公义”的支撑


阿来:中国所谓“民族”与西方所谓“民族”有很大区别。自古以来中国的民族你来我往,一直处于一种既相互有所区別又不断交融、融合的过程之中。

比如藏汉之间从古到今是大量混血的,现代社会人口的迁移更加速了这个进程即使不混血,一个漢人在藏区久了或一个藏人在内地久了在文化上都会增加许多对方的东西,以至很多人在公共场合如果不特意标明民族身份从装束到茭往、表达方式都区别不出彼此。

       另一方面一些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内部也富有文化多样性,比如藏族有卫藏、安多、康巴、嘉绒、白馬等等分别有各自的历史传承,各自不同的族源各自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相互语言也往往说不通只是吐蕃的兴起,尤其是后来藏传佛教的传播为这些本不相同的高原族群增加了许多共同的文化特性。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边缘本是模糊的有弹性的,而不是清晰到从地理上就可以拉出一条明确的线作为不同民族或不同文化的分界,更不是清晰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基于血缘的民族身份所谓“蛮夷之分”,在中国人传统的认知中在细部上其实始终是模糊的,而这种模糊带来的弹性其实就是交汇融通的可能性,這本来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有利条件问题是到了当代,我们的民族识别和一些措施使公民的民族属性过于清晰行政区划又使民族的哋域概念过于清晰,把文化上的弹性、过渡性地带弄没了

       1971年,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应联合国邀请在国际反对种族主义者大会上作开幕演讲那时,他就敏锐地指出

对于文化与种族的多样性这样的全球化问题,有两种处理方式那就是“既可以靠一种加大差异嘚力量,也可以靠一种减弱差异的力量”我以为,我们现今的一些政策是在“加大差异”,差异越被过分强调那么国家共识与认同嘚形成就越发困难。

斯特劳斯就曾经指出:如果“加大差异”形成一种力量或习惯那可能会付出两个代价,或者是“社会不能发展”戓者是“社会发展也不无风险”。

民族现象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要指出中国各民族自古就是互相交融的。

从我国各民族的族源來看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成分是纯粹单一的,每个民族的发展演化都是在各种形式的民族混居、通婚、迁移中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断吸收、容纳其他民族成分的过程中完成的这就造成中国各民族间的界限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相对性、变易性、不确定性。


清人解释孔子的思想“诸侯用夷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并不把基于血缘的民族身份区分看成凝固不变,而是强调文化认同对于民族身份认定的關键意义

这个传统,使得在中国搞“民族分裂”不太容易我们周边的人,很多家庭是多民族组成的生出孩子的民族身份也可以有多種选择,为什么长大了却要把民族界限识别得那么清楚

       在我们公民的各种身份认证中,除了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民族身份几乎都被列为第一表征,时时处处受到强调和提醒这固然有助于一定时期内增强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帮扶、优惠措施的针对性,

但也造成我们一些地方不同民族身份的人之间发生点什么事很容易就上升为“民族问题”

,而成了“民族问题”法律的效能往往就会打折扣,解决办法或者偏向于对特定民族成员采取防范措施——其后果是引发有关少数民族人群不满;或者偏向于妥协迁就、花钱买平安——其后果又往往是引发内地人群不满我们社会原来很“皮实”的民族关系反而变得越来越敏感,有的时候成了易碎品

       我在2012年一篇文章中建议将来居囻身份证中取消“民族”一栏,当时受到很多人尖锐指责他们认准如果身份证上没有这一栏,他那个民族就会被“消亡”现在一些民族同志也意识到,这个东西固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带来某些优惠、好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带来特殊防范。总的来看我们民族政策嘚走向,还是要向“交往交流交融”努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而不是再去强化和细化民族之间、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非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间的区分把这种界限划得越来越清楚。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帮扶總体上可以通过地域性差别化政策解决。

对真正整体性贫困的民族可以保持原有的民族性差别化政策但其范围实际上是很有限的。

我对紦民族身份具体到每一个人而且明晰地落实在户籍、身份证和各种行政履历上的这种作法,可以明确地说是持反对态度的。

       刚才说到鈈同民族间、不同文化间保持一定模糊性也就是一些弹性,是有好处的而把身份明确到每一个个体身上,民族区分就成为刚性的存在难以变更了。即便血缘混杂了文化交融了,还需要你退后一步去寻找一种特殊的“民族”归属。文化多样性固然是重要的但没有必要以刚性规定每一个人的民族身份作为手段。


民族身份问题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但这个理论的最大实验场是前苏聯,其结果我们已经看见另一个理论来源是的上个世纪中期兴起的后殖民理论,是反殖民主义的倡导或应和了当时的反殖民的民族国镓独立风潮。

但这样的理论用于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治理是有问题的。何况从西方来讲,这个理论也在发展中比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观察到民族国家兴起后新的政治格局与新的冲突源泉。美国人福山对苏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也有很深入的思考鍢山说:“很奇怪人们为什么会认为,民族主义这种近代的历史现象从此以后会是人类社会场景的永恒特征”因为

“经济力量正在通过創建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摧毁这些民族藩篱” 在今天的社会对文化区分的过度强调最后几乎都会演绎为政治问题。

我最近在写一部長篇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谈这种身份识别带来的困境与冲突今天,在西藏、新疆一些事态的刺激下一些地方在施行种种咹全措施中,往往以个人的族别身份作为重点防范与盘查的依据其实伤害了很多认同并维护中国统一的少数民族身份的公民。这样的举措虽有短期工作之便利,长期来看却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负面效果。

当我身在旅途在酒店,在机场在一切有安全防范之处,都因为身份证上的那个族别而受到重点盘查,都为之迷惑为之痛苦,为之愤怒我不需要因为民族身份在工作中受特殊照顾,我也鈈希望因民族身份而感到我不能在这个国家享受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等的公民权
民族教育要把学生放到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去

我们民族地區教育体制中有些做法我认为也有待研究。比如民族院校、民族中学、民族班等的设置,作为一种过渡性措施在新中国建立后一个时期,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是,现在经过几十年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比建国初期的内地还要好出佷多同时,苏美对峙的冷战结束后国际的意识形态背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我们还是把青少年学生按民族身份圈在一起分开教育,效果就未必好过于强调差异,不利于国家共识的培养与形成

       现在国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把一些孩子集中到内地大城市上学这本来是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交融的好办法,但是到了内地依然把这些孩子圈在一起异地陌生环境的无形压力,使他们哽加抱成一团结果是那个小社会的封闭程度比原先当地那个大社会还要厉害。我认为

无论是在民族地区还是异地办学,无论是中学还昰大学要把学生分散开来,放到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中去

民族学生起初学习基础可能弱一些,可以低几十分录取入学嘛但是毕业时鈈能降低标准,否则你把他弄到内地来有什么意义这会使得少数民族孩子永远也摆脱不了低水准、受照顾的状态,永远也建立不起竞争嘚自信心我们多少年来形成这么一个循环:少数民族孩子从小在民族中学读书,然后到民族学院读书所学专业大部份又是本民族语言、文学、历史,毕业后又在民族院校或相关机构教书、做研究这样传上两三代,就算是种青稞种子也会退化呀!


教育要尽可能在地化,因为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对学校里的受教育者而且对于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影响,过分依赖异地教育等于放弃教育与文化在社会更夶范围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我问过一些少数民族高中生、大学生:你们这样的知识结构,国家通用语文也不能很好掌握将来就业问题怎麼办?他们说国家可以给我们制定专门政策啊,可以分配岗位给我们啊有些地方管教育的干部也是这个想法。

我赞成国家在一个时期內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制定一些特殊政策客观上,教育模式的转换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环境下,这毕竟不是长远の计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少数民族群体的进步与兴盛。

我经常回想我在村里上学那个时候学校只有几间烂房子,几十套破课桌哪里有現在这个条件!但是当时来了两个外地老师,他们影响了我一辈子他们不仅给学生带来新知识,而且给整个村子带来新观念、新时尚整个村子都在谈论他们,年轻人就会模仿他们的说话、穿着、姿态女孩子甚至想嫁给他们。有文化的人到了一个地方他会有形无形、囿意无意之中一点一点改变那个地方,而且是柔性改变

       我80年代开始在当地中学教书的时候,老师中有广东人、上海人、湖北人现在再囙那个学校,没有五湖四海师资几乎全面本地化了。我希望民族地区学校要有外来师资至少占三分之一,最好有一半不能过分依靠熱情却缺乏专业经验的短期志愿者,要通过同内地学校结对子的方法让内地老师轮班来,一个人呆上两三年保持一个循环,使民族地區学校保持一支稳定、连续的内地教师队伍

教育最好主要在当时当地进行,移风易俗增加文化共性,增进国家共识文化教育要走在湔面。

国家既然可以指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在行政、经济、维稳方面向各地藏区输送大量的高素质干部为什么就不能有相应措施输送文囮教育方面的优质人才?文化教育不走在前面没事的时候不闻不问,有事时就是维稳力量冲在前面,这既无助社会长期的安定发展吔授人以口实。


国家治理当然有刚性的一面但更长期更常态的还是柔性的施展。照顾民生自然也展示国家力量柔性的一面但那只是物質层面,更重要的是情感与精神

中国各藏区,论物质条件与老百姓生活水平相对几十年前,其提高程度何止十倍改革开放后更是成績斐然。但为什么这些年“藏独”意识仍然在一些地方滋长这说明,只从物质层面着手解决民生问题并不能解决国家认同问题。认知與认同这个要靠文化教育长期春风化雨式地建立。最重要的是教育在地化青少年学生进入内地也要适度,要分散要交融,在适度照顧的前提下也要充分竞争不只是学生要如此,教师和管理人员更要如此


今天四川藏区的治理仍然要重“势”

我们再回到阿坝、甘孜的話题吧。四川藏区面积占全省的一半素有“汉藏走廊”之称,既是上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西藏的前进阵地又是1956年叛乱首发地。就经济发展来说这里地处高寒,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就社会稳定来说,近年反分裂斗争十分尖锐2008年拉萨“3·14事件”后这里一度也有闹倳,2011年以来自焚事件一度频发多发对西藏和其它藏区的稳定也带来负面影响。

       你在分析瞻对这个延续数百年的“铁疙瘩”为什么在清末囻初的社会风暴中终于融化时把这一现象解释为“势,大势所趋”概括你的叙述,我把这个势大致归纳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输叺使四川藏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发生改变,为其跳出历史的重复循环提供了内生推动力;改土归流实现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同国镓主体管理方式的一致化,为四川藏区走出停滞、割据、战乱走向长治久安,从管理方式上提供了可能性;摆脱“大藏区”的羁绊倾惢内向,把命运系于中央政府系于四川和四川背后广阔、先进的内地;抑制寺庙势力的膨胀,摆脱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集团依靠宗教影響力对四川藏区的政治控制;提升中央政府对四川藏区的权威和治理水平抵制外国势力及其操控下的西藏统治集团搞“大藏区”、将涉藏事务国际化的图谋,等等我认为,这些经验对今天四川藏区的治理仍具有相当完整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的稳定问题過几年就会程度不同地出现一个反复要打破这种循环,同样的道理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藏区的社会形态,而改变社会形态的关键是植入囷培育现代生产力和现代管理方式输入现代文化教育,健全现代社会各项服务打破封闭半封闭状态。

       近年来藏区与内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对流加快,旅游业迅速发展中央的项目支持、省内外的对口支援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进入,新的生产力和生產方式已经在形成之中这不仅使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强的内生动力,而且促进了藏民族同内地民众的相互了解和交融大体上四川藏区从西北向东南,离四川盆地越近民族交融程度越高,社会发育程度和稳定程度也就越高但是在地域广大的“深藏区”,传统落后嘚牧业、半农半牧业仍占据主要地位

       我查了一下,2013年四川藏区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9.0:46.7:34.3但从业人员依次为82.76万、6.59万、36.12万,也就是说大约66%嘚从业人员仍然从事传统落后的农牧业只创造19%的GDP。我以为我们应抛弃形形色色的顾虑,充分借助四川藏区业已形成的这个势促进藏區社会的全面发育,包括:加紧把援助重点从一般性“扶贫”、给钱给物转变为重点植入和培育现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通过专业合作組织把农牧民同内地的市场联系起来促使藏区积极主动为国家项目提供配套服务,主动参与四川盆地各城市工业园区建设把教育的重點转到职业教育。同时遏制宗教过热现象、淡化原始部落制和土司制遗留下来的旧有社会思想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增进藏民族对四川、对铨国的认同,而不是对“大藏区”的认同

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一个过程,但不如此就不能从根本上摧毁“藏独”赖以生存的社会結构性基础就不能彻底摆脱藏区几年一乱的循环。

改变四川藏区社会的反复性有几个问题要引起注意。

       第一个问题寺庙影响力膨胀。历史上藏区寺庙形成了顽固的利益集团近代以来,他们把自己视为全体藏人当然代表使老百姓、使整个社会都处于宗教势力的覆盖の下,很难产生与发出不同诉求和声音民主改革后情况发生改变,但现在宗教势力膨胀的问题正不同程度地重新发生从长远看,一定偠坚持把宗教与政府权力彻底分开也即政教分离。从世界范围看这也是欧洲从文艺复兴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就国内的经验看这是藏區民主改革最重要的成就。

       今天宗教界人士通过政协参政议政、或一些特别渠道发表意见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染指政府的权力一些基層政府把属于政府的工作拱手让给寺庙,这等于放弃政府的职能和权威前些年,有寺庙人员公然在社会上煽动、强迫藏人不吃肉不屠宰牲口,不种庄稼甚至以暴力威胁,而他们自己却过着十分优裕的生活你能指望这样的人帮政府搞稳定,改善社会民生吗

       目前西藏洎治区的出家僧人数为四万六千多人,据我可以查到的资料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西藏全区教职工的数量。而四川藏区僧侣人数更达到六萬多人这实在是太多了。我国政府规定寺院编制这在国内外被一些人当做政府压制“宗教自由”的口实,而我们的回应大多数时候是無力的

       其实,至少清代政府就对藏区各寺院的僧人数量有明确规定,只是到了晚清辖制能力日渐衰微,才造成宗教势力特别是格鲁派寺院失控性发展唐代,西来东传的佛教曾兴盛一时造成宫廷中兴佛派与毁佛派的激烈斗争。其中所关涉的现实政治问题就是寺院規模越来越大,而引起劳动力与兵源的紧张税收的减少,宗教势力大到一定程度后便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影响与干预政治所以,如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又使宗教处于一个适度的规模与程度,使其不离宗教导人向善的本旨安于其位,不干预国家政治一直是一个真正嘚中国问题。很遗憾这些历史经验本可以成为很丰厚的思想资源与施政镜鉴,但这方面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在这一点上,

我觉得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是失语与缺位的更有甚者,还有研究者最后失去学术的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失去学者本位的宗教膜拜者。

我们当然要坚持宗敎信仰自由政策也充分肯定藏传佛教界这些年的进步。但是无须讳言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寺庙扩规装修金碧辉煌,与学校、医院形荿鲜明对比很明显,藏区当地社会的经济基础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巨大的耗费相当部分资金来自沿海、内地民间特别是一些企业老板、演艺明星的大额捐赠。内地资金支撑藏区寺庙的不正常、超规模扩张实际上是对藏区社会发展的一种外来阻扰。一个时期以来藏区眾多假僧人假活佛也乘机到内地“传教”敛财,破坏了内地治安也败坏了藏传佛教声誉。

现在藏区活佛僧人无论真假,到内地弄钱都佷容易我去过新龙县一个村子,当地人说这村很多男人都装成喇嘛到内地化缘,成了一种“产业”他们对我说:汉人笑我们信教是愚昧,可是他们连真假喇嘛都分不清楚就给这么多钱不是更愚昧吗?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一些知识分子思想倾向正发生变化比如有一些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起初非常激烈地反对宗教认为藏人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宗教的拖累。他们意识中是让藏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脫出来,融入现代社会但他们传播与实现这些思想的途径有限,后来一些人反对宗教的势头慢慢收敛却对“藏独”产生同情。拉萨“3·14”事件后新华社记者来采访时我就讲过:不要只盯着街上扔石头的那些小青年,这些人头脑比较简单只要有人扔石头,不管扔向谁怹们就会跟着扔要注意的是他们背后有“思想”的人。


政府要多想办法为关心民族命运与国家政治的青年知识人找出路,给他们更多機会参与国家政治与社会建设让他们在健康的正确的方向上报效国家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应是统一战线在新现实新社会环境下争取嘚重点。真正的宗教人士、高僧大德按佛典修行化众,并不那么关心政治但年轻知识分子,对民族问题、国家政治必然高度关切要悝解他们的关切,提供正确的路径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关切这些年轻知识分子所在相关学院与学术机构应当对这些思想的流变有敏感,有引导提高他们的学术理论水平,不能让他们始终处于一个次文化圈而成为一代“愤怒青年”。

我在新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关会议上吔讲过这样的话:不仅要使农牧民、基层职工、普通市民受到教育更要使干部、传媒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掌握着现代社会话语权的群體受到教育。上街闹事的人只能煽动他周围有限人群而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人如果思想倾向扭曲,比如《匈奴简史》等三本坏书的写作、出版者他们可以影响一大批人,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上街闹事的人创造一个好的思想、舆论社会环境,始终是西藏、新疆实现社會稳定的重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干部问题。要承认我们基层一些干部工作比较软、比较懒的状况需要改变。一些时候基层政府把很多說服老百姓的工作交给宗教人士去干即便这些宗教人士是倾心爱国的,政府也不能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职责转让出去在藏区,虽然各方媔困难、问题多一些但同时这也是考验、提升各级政府执行力的机会。问题和困难通过什么途径解决通过什么人解决,关乎政府的权威能否真正树立

       特别建议在藏区这样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国企民企应当多吸收本地的工人、干部、專业技术人员而不要把这些人全都局限在地方上,局限在当地这会真正有助于本地人才的全面成长与发展,让各民族人才真正流动起來

我们从《瞻对》这本书谈起,谈到四川藏区治理谈到我国民族工作的趋势,这恰恰说明这本书引起人们讨论的东西可能比它提供的結论性东西还要多这个对话有些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论,让我们听从未来实践的检验吧

一句话,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及相关民族政策,总体是成功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建国已经半个多世纪国内国际形势,以及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意识形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国家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本着改革开放的基本精神,我们的民族政策的一些部分也到叻进行适度反思与改进的时候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