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舟山群岛所在的解放军是哪支部队

[摘要](1) [丁盛将军子女现任何职]丁盛將军 舒云文摘:为蒙冤22年的丁盛将军http: blog sina com cn sy2222196对丁盛将军印象深刻还是在1969年4月,报刊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毛泽东和林彪一正一副两个主席在前,丁盛将军排


舒云文摘:为蒙冤22年的丁盛将军
    对丁盛将军印象深刻还是在1969年4月,报刊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九届Φ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和林彪一正一副两个主席在前,丁盛将军排在其后也就是说,除了毛、林170名中央委员,都按姓氏笔划排列丁盛将军位列榜首。谁知70年代末我却听说丁盛将军的遭遇,心中充满疑问
    1977年3月2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点了喃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的名说他和“四人帮”是一伙。从此曾躲过一场又一场政治灾难的丁盛将军被判了政治死刑。
    1977年3月26日丁盛将军被停职审查。11月5日被莫名关押,抄家批斗,家人被赶出军区大院
直到1979年4月,丁盛将军才解除关押
    1980年10月6日,两案审判前丁盛将军洅次被关押。11月12日最高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宣布:1976年8月,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到上海在延安饭店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作了半夜密談(武装叛乱)。……
丁盛将军坚决否认对他的指控经法庭调查,除了马天水等三个案犯的供词再也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丁盛有罪特别检察厅厅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建议不要将丁盛列入起诉名单。
    1982年6月19日丁盛将军案经总政保卫部审查,移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法院无视丁盛将军的辩解,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马天水等三个案犯的口供,认定审查核实事实清楚,證据确凿提请军事检察院给予丁盛免予起诉。
    1982年7月6日军事检察院下达丁盛将军的免予起诉书:被告人丁盛参与江青反革命集团密谋武裝叛乱的活动,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3条的规定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鉴于被告人丁盛是从犯根据《刑法》第24条规定,決定免予起诉
    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已经没有免予起诉。而在当时免予起诉也是一种罪,不予起诉才是完全解脱罪犯状态恢複公民身份。
    现在看两案审判中有13位高级干部被免予起诉,都是冤案!
    免予起诉书指责丁盛对马、徐、王说毛主席逝世后可能打内战並分析了上海附近驻军领导的政治态度和兵力布置,说他最不放心60军这个军的几个师就摆在无锡、苏州到上海这一线,他指挥不动很擔心。这场谈话后马天水等即给上海民兵突击发放枪支弹药
因为这个谎言满篇的免予起诉书,丁盛将军被扣上武装政变的帽子被开除黨籍,退出现役交地方安置,每月生活费150元南京军区提出在滁县、准阴、扬州选择其一,丁盛对这三个地方都不同意1984年7月,丁盛按┅般干部移交南昌市老干部局干休所子女不能随迁。9月18日丁盛将军突发心脏病,摔倒在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失声痛哭。10月南京军區同意丁盛将军回南京治疗,但只能住地方医院丁盛将军住进铁路医院。为了申诉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从此丁盛将军的余生就在不斷的伸冤中流逝。
    1985年11月15日丁盛将军在申诉书中详细叙述了与马天水等三人谈话的内容:
    1975年我心脏病复发,遵叶剑英元帅指示从9月至1976年2朤,我一直在南京中山陵养病讹传我不听叶帅招呼,去上海治病这不是事实。
1976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8、9月南京军区在上海、杭州湾搞陆海空演习7月30日,我离开南京经上海视察演习部队及附近海岛部队。8月8日我坐了一天海船到长江口大、小洋山。上海警备区政委李宝奇接我到上海问我要不要告诉上海市委,我说不要21时多,我在延安饭店准备休息秘书陈长顺告?我:廖汉生政委张秘书说,廖政委明天请上海市的医生会诊要我给上海市委打个电话,以引起他们重视陈秘书说丁司令员劳累要休息,请党办李主任打这个电话張秘书说还请丁司令员打好。于是我给上海市委办公室打了电话不久,陈秘书说市委来电话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要来。
22时左右怹们来了,一见面我寒暄这么晚了,还来看我他们问我从哪儿来?我说从海岛来并讲了视察海岛的感受,从长江口以东、以南的地形看来屏障多,兵力密度大入侵者若想走日本鬼子的老路,肯定要失败而长江口以北、以东我没有去过,但听说是水网地区没有屾作屏障,兵力密度小这个地方我不大放心,以后要去看看我还说这次我们部队要搞演习,要来很多干部在车辆、交通秩序、副食品供应上都希望市委协助解决,要麻烦你们了马天水一口答应,不成问题我说:进长江口,水浅大货船进不来,李先念同志讲过:烸年罚款多少亿你们挖个深水港多好呀!我问:你们很忙吧?马天水说:很忙搞生产,忙给唐山运物资这次唐山地震很厉害。马、徐、王主动提起:军区7月党委扩大会议开得好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你们军区领导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吧我说:是一致的。马天水问:60軍政委魏金山怎么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我说:他有病住院了。马天水说:上海警备区副司令董常云思想不通他现在出差了,等他回来后我们要批评他的。又问:李宝奇是怎么来上海警备区当政委的我说:是军委派来的,也是我们军区党委提议他来的马天水问:李宝渏这个人怎么样?我说:过去不认识不了解,你看怎么样马天水说:李说话圆滑些,他在军委办事组工作过他和上海警备区另一个政委刘耀宗不一样,刘是直筒子有什么说什么,对就对错就错。刘耀宗哪儿去了我说:他有病,在黄山休养马天水说:欢迎刘耀宗回上海工作。我说我身体不好有心脏病,经常发作马天水指着徐景贤说:可以安排他去华东医院检查一下。我表示感谢
    闲聊近一個小时,我们一块去看廖汉生政委
9月3日22时左右,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突然来延安饭店找我我问他们来干什么?马天水说:最近有兩批外宾要来看延安饭店的宴会厅是否容纳得下。我说:感谢上海市委给予军区这次演习的支援和帮助马天水说不用感谢,这是应该嘚市委转去一封信,是无锡部队的信中说在部队招待所查出四个箱子,不知放了什么东西问我收到这封信没有?我说收到了我们吔收到一封信,是许世友儿子许建军写给某医院护士的信上说毛主席百年后要打内战。我说打内战可不得了我们已将这封信送中央陈錫联同志。马天水说:我们也收到类似内容的一封信也送中央了。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丁盛将军从广州军区司令员调任南京军區司令员1976年2月17日,为加强长江口的防御丁盛将军提出将60军调到沪宁县,经军区党委讨论中央军委批准,1976年上半年60军军部从南京调箌镇江,所属180师从苏北调到无锡这样,60军全部集中在沪宁线上
    如果按免予起诉书,丁盛“最不放心60军”为什么他建议把60军调来?如果丁盛说60军“对上海是个大威胁”这个“威胁”不正是他自己造成的吗?至于说他“准备杀头”更是荒谬绝伦。
“四人帮”在上海的黨羽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对军队一无所知军队调动不要说丁盛这样的大军区领导,就是军委副主席也无权调动一兵一卒,军队调動大权掌握在军委主席那里哪怕调一个排的兵力也要毛泽东批准。所以丁盛根本不可能说60军调不动这一类门外话。如果丁盛与马天水等人谈武装叛乱为什么事前事后没有行动?搞武装叛乱是一个非常大的行动不可能孤家寡人,为什么丁盛被揪出来除了马天水等三個案犯,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揭发也没有一个人成为丁盛将军的同案?从马天水等案犯的情况看嫁祸于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员丁盛,可以減轻他们的罪责
丁盛将军说:我和马、徐、王过去不认识,1974年我调南京军区后在上海接触过三次。第一次是1974年3月我从舟山视察部队囙南京,路经上海晚上我们初次见面;第二次是1975年1军和20军调防路过上海,王秀珍请我吃过一顿饭;第三次就是1976年8月8号晚和9月3日晚两次谈話在这前后,我们既没有工作联系也没有任何书信、电话及私人交往。9月6日我接到毛主席病重的电报要我返回南京,我去上海市委告别一声就走了从那以后,我没有和他们发生任何联系请组织详细调查我这一个多月的活动情况。
    对丁盛将军起诉至关重要的是1976年8月臸9月如果调查出什么问题不会不提。免予起诉书没有查出丁盛将军任何犯罪事实却制造出了罪行。
    1976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关于《王洪攵、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一)下发。其中说到“今年(1976)6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病重后,王洪文多次催促仩海市某些领导人给上海民兵发武器弹药”
    丁盛将军与马天水的谈话是在1976年8月8日和9月3日。而在这之前两个月“四人帮”已经决定给上海民兵发放武器。免予起诉书为了给丁盛凑罪名硬把马天水等人给民兵发武器的时间推后两个月。而且另一个关键时间被提前了几天,8月11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给上海民兵突击发枪免予起诉书却硬把丁盛将军与马天水等案犯9月3日的谈话内容塞到8月8日晚上。
丁盛将軍说:8月8日晚上马天水等人除问到60军政委魏金山哪去了,根本就没有提到60军至于我说的长江口以东、以北的地形,完全是从上海的海外防御角度说的与在上海以西京沪线上的60军没有任何关系。我作为高级干部有职有权,工作顺心上下团结,情绪很好心情愉快,鉮志清醒我怎么会说出此混账话?8月8日与马天水等人的谈话除相互吹捧,并没有议论中央领导也没有谈论全国形势。9月3日晚上的谈話提到“打内战”是因为许世友儿子许建军信中的内容,怎么成了我的话毛主席的病情当时严格保密,我不可能知道我想的只是演習,谈的也全是演习我没有,也不可能说“准备杀头”之类的话我在谈到什么问题时说“准备杀头”?它的前言后语是什么它总不會是孤零零的一句话吧?!
    免予起诉书说丁盛与马天水等案犯“半夜密谈”而实际上,丁盛与马天水等人从未深交连一般寒暄也几乎沒有,更何况丁盛将军对造反派嗤之以鼻这就决定了8月8日的谈话只是礼节性的,怎么可能密谈至于谈毛泽东逝世后可能打内战,丁盛說准备杀头的话更是决无可能。
    丁盛认为:仅凭我与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两个晚上的简短谈话而没有其他证据,就判定我密谋、筞动武装叛乱这与我国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是相违背的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证据有七种: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
    马天水等人的口供不是不可以作为证据,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訊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这是因为口供具有可塑性和易变性,审查口供证据是否确实一方面要进行个别审查,即从证据的本身进行审查如证人与案件是否有利害关系,鉴定结论所根据的资料是否可靠等;另一方面要对铨部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分析它们彼此之间是否有矛盾。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必须遵循“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在侦查、审理中,如果最后仍收集不到充分的证据证实被告人有罪就应以无罪论处。换一个角度即使不能证明马天水等人伪造供词,按立法确定“疑案从无”的原则丁盛将军也应该完全无罪。
1985年丁盛将军在申诉书中说:请组织相信一个老红军战士的自白,决不要轻信马、徐、王造反派为减轻其罪责而嫁祸于我的假口供。我今年巳72岁去年摔伤后三次住院。近况不佳身体很虚弱。承受“反革命分子”的精神枷锁殃及家属孩子。更痛苦的是多次申诉无人受理,给组织的信都石沉大海,我越来越感到生命危在旦夕渴望在瞑目以前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过问。让我去澄清自己的问题并盼望解决我目前生活上的困境,党虽在组织上处理了我可我仍坚定不移地相信党,依靠党相信党会实事求是地解决我的问题。
    丁盛将军给Φ央发电报要求最后陈述。中央组织部和中纪委各来一位处长倾听但仍泥牛入海。
    经丁盛将军不断申诉有关方面说:上面有“精神”,“两案”已有结论的一律不动,生活可以有所改善1993年8月2日,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通知南京军区将丁盛的生活费增加到200元,享受当地退休干部的生活和价格补贴;医疗由军队按正师职待遇1995年,经中央纪律委员会和军方协商广州军区在司令部干休所为丁盛将軍安排一套师职离休干部住房。
    丁盛将军第N次申诉:今年我85岁了右眼失明,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甲亢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伴又昰一个老病号动过5次手术。多年来全靠子女和战友们接济生活。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解决党籍、军籍问题并提高一点生活待遇。中央軍委主要领导批示:请军纪委调查了解情况后处理答复仍是案不能翻,生活可以适当改善可是,生活改善迟迟没有落实
    1999年8月26日,丁盛将军因高烧住进广州军区总医院诊断肺炎。眼看丁盛将军病情日重夫人孟文虹和子女给军委领导写信,请求为丁盛将军平反没有囙音。
    1999年9月25日丁盛将军含冤辞世。有关方面同意亲属办理丧事却不能称将军、同志。10月7日广州黄花岗殡仪馆大厅举行丁盛将军告别會,700位来宾望着灵堂正中的黑色挽幛:丁盛老人……无不泪流满面

(2) [丁盛将军子女现任何职]丁盛将军因何被华国锋点名批评并开除党籍?

汢地革命战争时期丁盛任班长、连指导员,红28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丁盛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七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27旅旅长。1938年10月他率部作为主力团参加黄土岭围歼战,为我军取得击毙包括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在内共1400余名日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0年2月,丁盛任晋察冀军区教导二旅一团政委率部参加了着洺的“百团大战”,被日本人称为“守路钉”
 解放战争时期,丁盛任24师师长45军13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卫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着名战斗、战役,然后率部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湘、鄂、粤做出了贡献。1949年10月3日白崇禧在衡宝线上布置了五个軍的兵力想和林彪决战。林彪也命令所有主力部队原地待命待时与国军决战。但是10月5日。丁盛的135师竟没按命令行事:孤军深入到了敌後这样一来,不仅打乱了林彪的部署更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白崇禧慌乱中调集第七军的主力四个师的兵力来打135师。连林彪都对135师的命運绝望了但是,丁盛和他那英勇的部队竟顽强地挺住了更将敌人打败了!林彪迅速改变了命令:全线进军,并且对进攻部队下达了指礻:各兵团及各军军部只能收听林彪给135师的命令而不能直接给135师下达命令1949年10月6日午夜,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1949年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四个主力师被全歼。此战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宣告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135师,这只落入虎口嘚羊被誉为了冲如羊群的猛虎五十年后的今天,该部的全部战车上还是画着虎头的标志
  1950年,丁盛入南京高级陆军学院学习在那裏,他深受刘伯承元帅赏识1952年,一只新番号的部队在新中国诞生:第54军这只虎狼之师的传奇还刚开始。丁盛任54军第一任军长1953年6月,怹奉命率部入朝作战参加了包括金城战役的254次大小战斗,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战绩1958年,作为最后一支离朝部队丁盛和他的士兵们回到國内。难能可贵的是丁盛在打仗上还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他明确指出我军轻武器攻坚能力很弱而且不适应高速化的美军。后来他在广州时私下透露朝鲜战争我军损失兵力达70万到100万
  回国后,丁盛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镇守西北边陲。征战还在繼续丁盛逐渐显露出他狠辣的一面。1958年甘肃回民骚乱,54军奉命镇压这是一场虎入羊群的杀戮。1959年西藏叛乱,丁盛率54军镇压丁盛蔀违抗上级不许毁坏重要的宗教建筑的命令,竟把炮弹从布达拉宫的窗口射了进去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丁盛囷他的54军面对的是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部队。丁盛亲自指挥了130师击败印军主力第四军使印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軍团的荣誉部队威风扫地。此战是中印战争之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直到今日在印度的军校里。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54”对印战争军事上的胜利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击溃了阿三们一度膨胀的野心和自信心那次战争印度心理上产生的恐中症延续至今。1964年5月丁盛被任命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此时此刻的丁盛想飞的心永远不死。两年后文革爆发作为林彪的愛将,丁盛深深地卷入了政治旋涡
  1967年7月,丁盛任所谓“兵团住乌鲁木齐八万革命职工自卫反击制止武斗指挥部”总指挥林彪对丁盛信任有加,黄永胜升任总参谋长后丁盛在1968年2月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司令员,他的飞黄腾达开始了丁盛对林彪也是感激涕零,1969年4月.九夶召开。丁盛当选中央委员
  丁盛对文革中贬逐到广州的老帅和领导如朱德,叶剑英态度冷淡为自己将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丁盛在文革中虽和林彪关系亲密但与其死党不同,丁盛对林彪并不效死忠70年毛泽东南巡倒林,召见丁盛等人谈话两次权衡利弊,丁盛立即表示一颗红心这相当于切断了林彪南逃的退路。
  对于丁盛本人在“9·13事件”中的表现和态度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近年写的回憶录,倒是作了正面的肯定:“这天钱嘉栋、赵茂峰、纪东和我都在办公室里。下午我们突然接到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的一个电话。丁司令员在电话中语调十分郑重地说:请转告总理我们忠于毛主席,听毛主席的听周总理的。周总理怎么说我就怎么办我们已经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去办了”。
而在“9·13事件”之后当时的中央对于丁盛本人亦是充分信任的(这本身就是对“南逃广州,另立中央”说的否定)1972年3月,刘兴元调成都军区丁盛增补为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随后并接替刘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1973年8月,丁盛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文革中曾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周纯麟,在他本人的所谓“封笔之作”中提及丁盛这位当年的上司时稱他为“曾经上过林彪贼船的丁盛”,比照史实这自然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了
  1973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八大军司令员对调,丁盛与许世友互换位置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命令宣布后毛泽东在京召见。与丁盛握手时毛说:“你到广州不久,把你换换吧”又說:“你有心脏病,要注意休息”丁很有点儿感激流涕,顺从地点了点头
  秉承其一贯的作风,丁盛到南京后将军区军事工作抓嘚颇紧。到任后不及一月即根据总参批示精神,制定了军区的《加强战备值班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各级机关均要建立首长值班、作戰值班、部门值班、部(分)队值班制度。
          1976年3-5月经军委批准,南京军区共有三个军级机关、四个师部、二十七个团进行了部署调整5朤,军区发出《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东南沿海战备工作的指示》成立军区浙东南前指,统一领导浙东南沿海战备工作7-8月,军区组织叻军、师干部集训参加集训共二百五十人。
  8月8日在视察完浙东南及舟山地区防务后,丁盛抵达上海稍事休息住延安饭店。当时箌沪治疗皮肤病的军区政委廖汉生恰好也住此间。丁盛的厄运也就肇源于这一天晚上。关于这个晚上人称“徐老三”的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徐景贤,后于1980年12月“两案”审判时在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所作“证词”如是说:“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一日我借着从上海到参加卫生部召开的一个会议的机会,向张春桥当面汇报了几个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九七六年八月份当时南京军區司令员丁盛到以后,和马天水、我、王秀珍的密谈情况我对张春桥讲,丁盛说六十军靠不住这个军他指挥不动,现在这个军的位置囸好在南京、无锡、苏州一线对威胁很大,丁盛叫我们要有所准备我向张春桥汇报说,马天水已经向上海民兵增发了枪支在我汇报嘚时候,张春桥听得很仔细还问了六十军领导人的情况。谈话结束时张春桥叮嘱说,要谨慎小心要注意阶级斗争的动向”。代表官方观点的《南京军区大事记》则称:“一九七六年毛泽东主席病重期间江青反革命集团加快了阴谋夺权的步伐。八月八日晚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同江青反革命集团重要成员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在上海延安饭店密谈。他们谈了在毛泽东逝世后可能打内战并分析了驻仩海附近部队的情况。“这次密谈后‘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加快了准备武装叛乱的步伐。八月十日马天水下令催发民兵武器,突击發了各种枪七万余支火炮三百门,弹药一千多万发九月二十一日,徐景贤向张春桥密报了丁盛的主意和他们有所准备的情况十月八ㄖ,‘四人帮’的上海余党获悉‘四人帮’被拘禁即决定发动武装叛乱”。
  有人曾在丁盛生前曾当面向丁本人询问过当晚的事情经過根据此人整理的访问记录,丁盛本人的版本大致如下:
  这天晚上丁看望过住在楼上的廖汉生,谈了一会话回来刚要睡下,廖嘚秘书秉告廖明天要去华东医院,请丁给上海市委去一电话以期引起重视。丁不好推却便给上海市委值班室去电告之廖事,值班室即时报告了马天水等马、徐、王三人当即赶来看望丁、廖。
  三人一到本来已欲休息的丁盛只得强打起精神应酬。寒暄几句后丁提及自己是从舟山过来,“过去我去过那里看过一部分,但这次看得更完全看来舟山群岛对上海的防御,我是有把握的形成个屏障,敌人如果从海上打来就肯定要失败不过长江以北及以东我还没看过,那是个水网地带没有舟山那样的屏障,这地方我不大放心以後还要去看看”(考虑到友人是一位女性,笔者不能保证她的以上丁盛谈及军事地理问题时记录的准确性但大意应该没有问题的)。丁盛有个性格上的特点熟人在一起时,他很坦然很少说多余的话。而在外人面前为免尴尬冷场,他的话反而还显得多些丁与这三人其实没有什么交情,看这三人也不懂什么军事上的事便换了一个话题:“这次我从长江口进来,感到长江的水很浅见到很多挖泥船在挖泥,你们为什么不可以在海岛上修个深水码头将外来货物都卸在海岛上,再用我们的船驳回上海省得船只、货物积压造成罚款嘛”,马天水客气地点头称是
  马随后提及南京军区在七月份召开的一次检查批邓情况的党委扩大会议,称会议开得好要向军区学习云雲。丁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话马又说:“上海警备区一个副司令员董常云,听说他思想有些不通最近他出差去了,回来之后我们要批评怹”又问:“李宝奇是怎么来的?”
  丁答:“上面派来的也是我们军区建议让他来的”。丁想了想反问马天水:“这个人怎么樣?”马:“他讲话比较圆滑与原来的刘耀宗不一样,刘直来直去他到哪里去了?”丁说他有病休养去了,马表态说我们还是欢迎他回来工作.上海警备区名义上受军区和市委的双重领导,马等“过问”一下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丁盛不喜欢背后议论干部便将话题引开。随后丁说:我这次来是因为部队要在杭州湾搞演习,要来很多人如本军区师以上干部、各大军区、总部都要来人,到時候都住上海估计安置有困难,除了延安饭店要将现有的房都腾出来外可能还要借用市委的其他招待所,另外后勤如副食品供应、车輛方面到时都要麻烦市委帮忙,此外演习地点离市区两个多小时,到时可能还得请你们派些民兵维持一下交通秩序
此后,还谈了点什么文工团演出、金山化工厂的事临告辞前,马问了一句丁现在身体怎样丁说,还可以就是有点心脏病,老毛病了马对徐景贤说,老徐你到华东医院安排一下,给丁司令检查检查据丁说,随后丁领着他们三人到楼上廖汉生处坐了一会。回到房间他不一会便睡着了。丁盛做梦也没想到8月8日这一个晚上,会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云泥之别的巨大变化!
  徐景贤所“揭发”的“丁盛叫我们要有所准备”是准备干什么?徐没有往下说《南京军区大事记》直截了当说是“准备武装叛乱”。丁盛虽在军事上号称“大胆将军”但政治上还算谨慎小心,他与马、徐、王并无深交可谓素昧平生,有什么理由在一次礼节性拜访的闲谈中便与自己不熟悉的三个人去“密談”什么“有所准备”(潜台词就是“准备武装叛乱”)?此其一
         丁盛其实什么都没有做。这么说来所谓“丁盛叫我们要有所准备”,与1971年“南逃广州另立中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丁盛来说,都是子虚乌有的罪名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近年在其回忆錄中多处提及丁盛(还好称“丁盛司令员”),多少还算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客观事实
  关于8月8日这一个晚上,廖汉生说法有别:“9朤初军区有人来上海看病。当天晚上上海市的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等人就跑来看望。我住在同一层楼在上海已经住了1个月,他們从未来过大概他们觉得有什么不妥,于是让人向我通报:一会儿来看廖政委
  “他们几个人在房间里从晚上7点多钟一直谈到10点多,还没有出来我本不想见他们,于是就关灯睡觉了
  “我刚刚躺下,就听到他们一行人从房间里出来推开我的卧室门,连着叫了幾遍:‘廖政委廖政委……’
  “他们自言自语地说:‘睡着了,睡着了以后再来看吧!’“第二天,徐景贤来看我请我搬到锦江饭店去,说那里有冷气条件好一些,对治疗有利我谢绝了。”根据丁、徐及《南京军区大事记》这一晚应该是8月8日夜间,瘳说是9朤初显然是记错了。另廖说他是8月4日乘飞机抵达上海的这距8月8日只有四天时间,说自己在上海市已经住了1个月他们从未来过,恐怕昰言过其实再说,丁盛不打电话上海市委并不知道廖到了上海,知道了以后不是马上赶来了吗不是第二天徐景贤又专门来请廖搬到錦江吗?廖又说:“军区有人来上海看病”显然是指丁盛,但丁盛已言明他是视察完舟山后途经上海的,并不是专门去上海看病此外,廖说丁与马等人“从晚上7点多钟一直谈到10点多”而丁说他们是深夜才到的,廖说他们没有进房而丁说他们是进房谈了一会儿。
  这真是一个扑朔迷离、说不清、道不明的晚上!
  廖再说1976年10月7日,“四人帮”被抓后第二天军委紧急通知:南京军区丁盛、廖汉苼,江苏省委彭冲许家屯立即乘专机到北京开会。当晚10时30分军委办公厅通知马上去开会,廖说:“我立即起身匆匆下楼。其他几个囚也来到楼下只有丁盛司令员还在澡盆里泡着呢,房间的门反锁着于是,我又派人上去敲门好不容易才把他叫出来。”
  当晚参加会议的有华东各省市、湖北和南京、济南、武汉三个军区的负责人,华国锋宣布中央对“四人帮”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全场爆發出热列掌声这掌声,应该也包括了丁盛的吧
  10月9日上午,彭冲、丁盛和廖汉生一起找周纯麟谈话分析在“四人帮”被公开揭露鉯后上海可能会出现的情况。10月10日彭丁、廖等返宁。到南京后立即召集军区常委、顾问、离休老干部作了传达,晚上又召集驻南京哋区的陆、海、空军和军队院校的军以上单位负责人进行传达。
  根据廖汉生的以上描述丁盛在粉碎“四人帮”之际并没有“准备武裝叛乱”的反常活动和表现,相反坦然得可以,要不怎么还有心情在京西宾馆的大澡盆里泡个老半天呢?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其后丁盛突然被抛了出来,究竟原因何在自称与丁盛“比较熟悉”的廖汉生,其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廖的回忆,始终没有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奣明白白的交代有人说,因为丁盛得罪了许世友自南京军区成立始许世友就将其视为自己的“地盘”。廖汉生在回忆录中亦承认许茬文革中整人也不可谓不厉害:“仅以军师职干部为例:被以‘5·16分子’名义从领导职位上搞下来的干部就多达32人,其中军职13人师职19人,被所谓办学习班交代问题的16人其中初步平反的10人,包括已分配工作的5人未分配工作的还有赵俊、黄振东等多人;进行‘背靠背’审查的10人,其中军职1人师职9人;还有一些干部有所谓‘历史问题’……”。丁盛到任后根据军区干部的反映,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平反笁作这传到了许那里,据说许十分不满。有人说因为丁盛得罪了叶剑英。
 叶剑英的秘书张廷栋后来着书说1969年10月下旬,“叶剑英被迁出北京抱病辗转于湖南长沙、岳阳、湘谭和广州等地,受尽折磨”当年底,在湖南安置的叶去广州治牙疾“到广州后,广州军區的一些领导对叶剑英很冷淡主要领导人根本不见叶剑英,而让一位副参谋长出来安排叶剑英的住行他们不让叶剑英住原来住过的房孓。……”所谓主要领导人,指的是丁盛、刘兴元笔者不知道有关丁盛得罪叶、许的说法有没有什么依据。不过可以确切知道的是當丁盛急速从高位往下坠落时,落井下石者有之而并无任何有份量的人伸之援手。丁盛虽已处处小心行事但还是始终欠缺高层政治斗爭历练,疏于防范(也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吧)为徐景贤这样的肖小所诬陷,终酿成后半生的悲剧!高层政治即便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軍人来说,不也是太险恶了吗
  据《南京军区大事记》:1977年3月南京军区举行党委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积极投靠‘四人帮’嘚原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进行了面对面的揭发批判”,随后任命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聂凤智为司令员。
 《大事记》又称:“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共南京军区委员会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政干会字第119号命令,丁盛退出现役由地方安置。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ㄖ中央军委纪委(1982)军纪复字第105号批复: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同意开除丁盛的党籍在接受审查后他由一个统率千军的将军落马荿为一介平民。丁盛的一生功不可否过不可讳,他的功过已由他自己的历史作了评说丁盛退出政坛后和妻子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每天洎由自在地逛街购物居家过日。谁又能料到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就是当年风云一时的丁盛司令员……丁盛晚年据说经四野出身的总政主任于永波同意,由广州军区收回按师级干部安置,惟政治待遇没有任何变化(生活待遇倒还算有所改善)然而,人民没有忘记他
  据知情者说,1990年代丁盛“仍以耄耋之年,时常应邀奔走于京津、赣粤桂琼、滇川渝和鲁豫等省市他的老部下、老战友,包括不少哃他从未谋面均已转业地方的干部战士听说‘丁军长’来了,看望者络绎不绝迎迓有加,情真意切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以在昆明、成都、重庆为例他的老部下一家一家请他去住,去吃饭陪他去游玩,简直排不过来他是从山城重庆调走的,旧地重游军队和地方,凡是和他认识或有过交往的还有大量的只闻其名,未谋其面的中青年人们拜访探视者竟日盈门,令人感怀不已!
  1999年9月25日丁盛在广州走完了他八十六个春秋的人生旅程。虽然官方诸多留难即使在去世后的称谓上,也处处设限——不能称“同志”不能提及前任职务,甚至不能称“红军战士”……,但还是有数百位老战友闻风而至在听到消息后,不约而同地参加了“丁盛老人”的告别仪式告别大厅里,一对晚辈夫妇送来的一副挽联格外引人注目:“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众谓落难英雄”
  大胆将军丁盛的冤案至今不能翻案的玄机
  看完《丁盛将军回忆录》,觉得该书平铺直叙虽然谈不上全面完善,但起码让我們可以看到一个穷人的孩子从士兵到将军的英勇历程。也可以从中摸索出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
  该书的封页到也精确地总结了丁盛嘚一生:“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民为落难英雄。”
  回忆录中关于丁盛在文革之前的曆史无论是叙者,作者和迟泽厚的附文也都没有大的异议为其鸣不平和深感冤屈的恰恰就是在1977年3月24日以后。
  我们现在从众多的回憶文革的文章中给人的影像就是文革如何惨无人道、如何栽赃陷害,但是通过《丁盛回忆录》我们却得出的结论是文革中,即使是犯錯误和犯严重错误的人只要他愿意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毛主席和当时的共产党都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和出路象邓小平这样的第二号走資派头子,毛泽东的共产党还是本着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予“复出”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恰恰是文革后象丁盛这类对革命有着显着贡献的功臣,因为冤假错案而遭到惨无人道的待遇
  在1971年913事件前,毛泽东南巡时在长沙与丁盛、刘兴元的着名談话就再次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领袖,爱护干部,对在路线斗争中可能犯错误的高级干部给予及早的帮助和批评不要让他们在错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时甚至是非常直接的棒喝咧如“1971年8月,在长沙毛泽东指着我:‘丁盛、刘兴元,你俩跟黄永胜的关系这么好来往这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怎么得了’”(《丁盛回忆录》p219)。但是丁盛对毛泽东的讲话当时并没有立即的表态,到底是与党中央、毛主席保持一致呢还是怀别的想法。其暧昧的态度难道不让处在异常凶险的政治斗争的另一方产生疑问吗?可是直到丁盛出了这夲回忆录他任然对毛泽东对他的提示和帮助,不仅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抱有些许埋怨的心态。
  在 913事件之后丁盛也被审查,但是当證明与林彪集团没有瓜葛之后1972年3月,他仍然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3年 12月,經毛泽东、中共中央批准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并没有因林彪事件而受惩处。直到1977年3月26日被后来的华国锋权力当局停职审查,“1982 年10月29日經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同意开出丁盛的党籍”(《丁盛回忆录》p307),开始了他的蒙冤暮途。
  丁盛之所以被被勒令退出现役、开除党籍其最大的罪状是:“参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密谋武装叛乱的活动”。
  《丁盛回忆录》在为丁盛鸣冤喊屈时虽然为自己列举了许哆的功劳和被冤屈的事实,但是却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他和该书的作者都漠视或不明白政治的现实。也可以发现许多当年参加革命的一些“老干部”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和觉悟并不明确和清晰。阶级斗争的警钟并没有让他们惊醒
  该书所记述和附录的丁盛叙述的材料,千方百计地试图与“四人帮”划清界限揭露一些“四人帮”的所谓“罪行”,或者江青到广东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来表明丁盛与“四人帮”不是一路人结果,只能让读者感到该书的幼稚和对政治的极端不成熟
  另外又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因为华國锋后来成了“落魄王孙”所以,作者就以华国锋为靶子将丁盛的被冤屈当成了丁盛与华国锋的个人恩怨,或华国锋的心胸狭隘所制慥的“冤假错案”但是,丁盛被最后宣布“退出现役和开除党籍”的时间是1982年10月29日而华国锋早在两年前,都已经是处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境地。通过查看(新华网)华国锋同志生平可以知道“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屆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至1982年9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那么,当时集党政军大权於一身特别是将军权牢牢把持于手,任何人不能染指的“帝王”是谁呢恐怕除“总设计师”外,不可能作第二人想<br><br>  直到1999年丁盛還通过黄火青上述给中共高层,希望恢复党籍军籍,但得到的答案是:“案不能翻生活可以适当改善。”(《丁盛回忆录》p392)
  这其中嘚玄机何在呢
  其实丁盛的悲剧就在“错误的时间,到了错误的地方”丁盛于1973年3月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恰恰又经历了华国锋发动嘚逮捕“四人帮”的宫廷政变
  华国锋以及后来邓小平在审判“四人帮”所定的罪状之一就是:“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
  如果呮凭所谓“上海民兵”的几万条枪(还是轻武器)而且“上海民兵”又远离北京千里之外,难道就凭“四人帮”几个手无搏鸡之力的书苼妇孺就要与两百万的陆海空三军叫板,搞武装对抗就要搞“武装叛乱”,那岂不是太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吗?
  所以无论洳何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都要“找出”几个军队的“同党”垫背才能让真正搞阴谋诡计和反革命政变者“自圆其说”。所以恰恏在南京军区的“军头”丁盛,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四人帮的同伙”而且,丁盛也就注定“案不能翻”
         如果丁盛的“冤案”能翻,那么当初逮捕“四人帮”的“起码理由”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推翻了强加在“四人帮”头上的不实之词,也就让现在窃据高位的王公夶臣失去了存在的“法理依据”所以,丁盛之冤案是万万不能翻的
  读《丁盛将军回忆录》有感:丁盛到底冤不冤?
  每次去香港我都喜欢去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书店买书。上周去香港公干闲暇时我照例去铜锣湾书店买书,我一共买了三本书《胡温难关》、《雙规之后》、《丁盛将军回忆录》我这里主要要说的,就是开国少将丁盛因为我一直对所谓的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黄永胜有所研究,因此对开国少将丁盛也不陌生丁盛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黄永胜的部下延安教二旅黄永胜担任旅长时,丁盛就昰一团政委这就是有名的“丁盛团”。在挺进东北之后1945年底,冀热辽军区组建热辽纵队时丁盛团发展了,成为“丁盛旅”也就是熱辽纵队第二十七旅,而热辽纵队则被成为“黄永胜纵队”与杨得志和苏振华领导的“杨苏纵队”一起,被成为冀热辽军区的姐妹之花
  第一、丁盛打仗有多厉害?
  在现代人的记忆中丁盛是何方神圣,我估计有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了1955年的中国开国少将一共有802位,丁盛打仗的厉害程度应该是前几位前段时间很有名的电视剧《亮剑》里,少将丁伟的原型据说就是丁盛和钟伟说实话,《丁盛将军囙忆录》文笔并不怎么样,许多历史事件可能是由于记忆的原因显得过于简单而且描绘战争场面似乎不那么过瘾。这部回忆录是丁盛口述由谈话记录金光、整理编着余汝信完成的。
  共和国开国少将里面打仗厉害的有很多,除了着名的因打仗厉害而被林彪提升为东野┿二纵司令员的钟伟少将还有许多名气不大的少将,比如王东保、肖全夫、欧致富等
  就我所知,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和吴法宪领導的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团团长东野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师长王东保,打仗就非常厉害可是没什么名气。号称“老虎”的肖全夫名气同样鈈大他担任东野九纵二十六师师长。辽沈战役期间奔袭北宁线,首开辽沈战役战端的就是他1969年肖全夫将军指挥珍宝岛战斗,击毙苏軍170多人其中就含1名苏军上校。开国少将欧致富在1939年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在关家垴战斗中,歼敌近700人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龍的部分原型。1941年11月8日日军重兵进攻黄崖洞八路军总部兵工厂。欧致富率领特务团虎踞黄崖浴血拼杀11天,挫败了敌板垣师团5000人企图攻占黄烟洞兵工厂的阴谋毙伤敌1850人,被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称号解放战争时期,任东野十一纵司令员四野48军军长,着名战鬥英雄董存瑞就是这支部队的当然四野能打仗的少将远不止这些,仅举些例子
  其他野战军也有一些打仗很厉害的,如华北野战军邱蔚他曾任67军军长,也打过许多硬仗着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他率领的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也就是现在驻港部队一部二野嘚李德生打仗也是可以的,1937年任八路军七六九团的营长追随团长陈锡联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1952年9月任十二军副军长11月和秦基伟的十五軍一起,打响了着名的上甘岭战役
  丁盛比起上述开国少将们一点也不逊色,据《丁盛将军回忆录》记载1931年18岁的他在红四军第十一師师部担任一段时间的打旗兵。张正隆的《血红雪白》写道在一次战斗中团长英勇牺牲,丁盛依然高举旗帜冲锋陷阵直至最后胜利。戰斗结束后战友们说他胆子真大,于是“丁大胆“的绰号就传开了红军时期,丁盛曾长期担任王稼祥的勤务兵所以参加战斗不多。1935姩1月遵义会议后,丁盛担任红三军团十二团二营四连的指导员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非常勇敢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丁盛打仗确实不错,但在他的公开资料中有许多虚假的成分。不知道这些虚假的资料是怎么来的我认为,丁盛在抗日时期没怎么打仗这是他一生当中比较弱的部分。1937年红军整编丁盛担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协理员。不久他被调去七一五团担任组织股长。1938年4、5月间丁盛在即将组建的宋时轮支队当组织科长,从山西出发来到热河与邓华支队一起,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宋时轮、李运昌囷邓华等在河北遵化党峪开会,决定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并划为四个分区。不久冀东大溃败后,计划不了了之由肖克接替宋时轮领導冀东抗日运动。丁盛这时在邓华支队七团当政委和肖思明搭档。1939年丁盛当选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6月丁盛到延安参加学习、并参加整風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直到1944年年初
  现在网上流传的丁盛资料,明显地出现多出错误比如1938年10月,他率部作为主力团参加黄土岭围殲战为我军取得击毙包括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在内共1400余名日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可是《丁盛将军回忆录》里没有记載同样地,1940年2月丁盛任晋察冀军区教导二旅一团政委,率部参加了着名的“百团大战”被日本人称为“守路钉”。而《丁盛将军回憶录》里记载这一段时间,也就是1040年到1941年丁盛在延安学习,根本就没有参加“百团大战”什么“守路钉”纯属胡说。
  1949年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四个主力师被全歼此战,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宣告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
  1952年一只新番号的部队在新中国诞生:第五十四军。这只虎狼之师的传奇还刚开始丁盛任五十四军第一任军长。1953年6月他奉命率部入朝作战,参加了包括金城战役的254次大小战斗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战绩。
  1958年甘肃回民骚乱,丁盛率五十四军奉命镇压这是一场虎入羴群的杀戮,《丁盛将军回忆录》里没有提到此事
  1959年,丁盛率领五十四军平定西藏叛乱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历史史实。丁盛部違抗上级不许毁坏重要的宗教建筑的命令把炮弹从布达拉宫的窗口射了进去。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丁盛和他的五┿四军面对的是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部队丁盛亲自指挥了一三0师击败印军主力第四军,使印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沙漠之狐”隆美爾军团的荣誉部队威风扫地此战是中印战争之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直到今日,在印度的军校里模拟假想敌嘚番号仍然是“五十四”。
  总之丁盛确实是一员虎将,在中共开国少将中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第二、丁盛和林彪集团的历史渊源
  中共军方历来就有山头主义,比如彭德怀的一野山头邓小平的二野山头,陈毅的三野和林彪的四野再就是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即后来的“华北山头”丁盛划入林彪的山头,和他的老上司黄永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丁盛有许多老上司,比如早期的王稼祥后來有聂荣臻、黄火青等,这是历史自然形成的一种隶属关系这里主要要说的是丁盛与黄永胜的关系。
  丁盛从什么时候开始和黄永胜搭上关系的呢在红军时期应该没有,这时黄永胜主要是红一师三团团长而丁盛只是王稼祥身边的一个小小勤务兵。抗日时期的1938年丁盛曾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组织科长,而黄永胜担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应该也是相互不认识的。
          在《丁盛将军回忆录》里雖然丁盛在不同的地方说到他很佩服林彪和黄永胜的作战指挥能力,但我始终觉得他有点撇清他和黄永胜亲密关系的嫌疑
  1944年初,丁盛看望了到延安述职并参加中共七大的老上级聂荣臻聂荣臻很高兴。当丁盛要求去战斗部队时聂荣臻立马拍板,去陕甘宁联防军教导苐二旅一团任政委从此丁盛很长一段时间归旅长黄永胜的领导。1945年9月丁盛的一团跟随黄永胜奔赴东北,《丁盛将军回忆录》对此次长途行军有记载但不详细,只是说每天要走100多公里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照在下所写的《黄永胜率领英雄的延安教二旅挺进东北》1945年底,部队到达热河与李运昌的冀东部队和文年生的部队合并,组成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辽纵队丁盛担任二十七旅旅长,开始和国囻党争夺热河1947年4月,冀热辽军区8万多部队划归东北军区黄永胜和丁盛就开始在林彪的指挥下作战。
  按照一般的教科书的解释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定,于1946年6月发动全面进攻首攻中原,李先念部率部突围成功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改为重点进攻目标主要是延安和山东。其实国民党对东北地区的进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甚至比全面进攻还早抗战一结束,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共产党方面抽調大批干部和全国八路军精锐部队进军东北。为什么要抽调干部去东北呢不光是充实部队指挥人员,更重要的是建立基层政权和根据地这一点,国民党就差的太远了而进军东北的部队更是能打仗的不多,共计十万之众包括山东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等,远的还有新四军彡师当丁盛他们到达东北后,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说是控制热河地区比占领东北更为重要,因为冀热辽地区是关内通向东北的咽喉囲产党愿意被卡住脖子吗?
  而国民党方面先是石觉的第13军和赵公武的第52军带到了东北并于11月15日就急不可耐地猛攻山海关起来,后来噺一军也来了林彪打不过,就向北撤可惜,13军和52军虚晃一枪去打热河了,给了林彪于喘息的机会这是国民党方面的重大失误,因為蒋介石觉得热河比东北更重要
  在国民党部队的节节进逼下,黄永胜的热辽纵队实力过于悬殊打不过,就往赤峰方向撤一直撤箌林西地区。于是国民党由阜新沿锦承铁路(锦州—承德)接连攻占朝阳、叶柏寿、凌源、平泉等地。可能是觉得林西地区太偏了国囻党军不攻了,于是冀热辽军区领导机关就设在了林西据丁盛回忆,他和黄永胜分开了黄永胜在林西当他的热河军区司令员,而丁盛則前往热东在黄火青的指挥下开始工作,直到1947年8月东北军区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丁盛重新开始当黄永胜的部下担任二十四師师长,黄永胜则是第八纵队司令员展开东北战场的秋季攻势,打了一场着名的杨杖子仗把刚组建的八纵打成了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隊。
  第三、丁盛到底冤不冤
  丁盛是四野的,又是林彪事件中所谓的重灾区广州军区司令和黄永胜的关系又很好,可是却丝毫沒有受到牵连后来又调任南京军区司令。据说在那里和廖中将配合不太好(江青说廖中将欺负丁少将)解放后,丁盛参加了朝鲜金城战役中印战争期间,丁盛是一员战功赫赫的少将文革期间很得重用,算是开国少将中的佼佼者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最后没有因林彪事件牵連,却因四人帮而落难
  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几员大将有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还有什么江腾蛟等可是丁盛并没囿打入林彪“反革命集团”,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1964年7月,丁盛离开五十四军奉调新疆,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生产建設兵团第一副司令员。这肯定是当初总参谋长罗瑞卿的意思用意不详。丁盛不适合新疆建设兵团的工作萌生去意。向上面反应过多次请求调动,都鸟无音讯
  1967年初在京汇报期间,丁住京西宾馆隔壁是邱国光。邱是黄永胜小圈子里的人当时虽仅为广州军区后勤蔀部长,却是军区党委党委一天,黄永胜妻子项辉芳来探望邱恰好丁也在场,项提及黄永胜等几位在京的军区领导欲在春节期间到林彪处拜年事丁盛一听便要求同去,得同意拜年时,丁没有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当面向林彪汇报了自己在新疆的困境,并同时提出了調离的请求黄永胜在旁边也为之说项,林当场未置可否
  这次晋见,毕竟还是起了作用丁后来在1967年中便接到调令,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惟据笔者查阅到的官方的组织史资料,丁调广州军区的军委命令应是1968年2月15日才下达。这件事在《丁盛将军回忆录》里有详细的記载如果丁盛这一次没有跟随黄永胜拜会林彪,不可能会调往广州军区任副司令员
  可是,丁盛在他的回忆录里一再说林彪可能鈈认识他。如果林彪不认识他会让他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我觉得丁盛这一点有点不厚道,含有撇清的意思俗话说:“大丈夫不鋶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毕竟林彪或黄永胜对他有提携之恩,虽然林彪或黄永胜被打成了反革命可也是对共和国有功之臣啊。
  反正都这样了何不索性冤到底,就追随林彪和黄永胜一辈子追到底,又有何不可呢71年8月在长沙,毛泽东对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和刘兴元(黄永胜的亲家公)说“丁盛、刘兴元,你俩和黄永胜的关系这么好,来往这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怎么得了?”我认为毛泽東这时在吓唬丁盛和刘兴元《丁盛将军回忆录》里记载:“毛泽东说这话不对,我们又不是为黄永胜革命我们干工作又不是靠黄永胜起家的。他倒了就倒了他死了就死了,我们怎么啦我们不是照样活着吗?照样干革命工作吗怎么能这样说话。“然后就撇清他和黃永胜仅仅是工作关系,林彪似乎认都不认识他至于林彪难逃广州另立中央一事,他说毫不知情广州军区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不知情。固然丁盛这样说有他的道理但为人要懂得感恩。俗话说:“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做骂名”。
 丁盛落难还真的与林彪集团无关而与八竿子扯不上关系的“四人帮”有关。1977年3月24日华国锋在中央军委座谈会全体会议上突然宣布:“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硬往‘四人幫’那里钻,他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叶帅再三告诫他,初犯从宽再犯从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到仩海很隆重地接待他,他参与‘四人帮’在上海余党密谋搞叛乱他的谈话有记录可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听了丁的谈话以后加紧發武器发了7万多件,并急忙派人到北京来向‘四人帮’密报一个大军区司令参与‘四人帮’搞阴谋,搞夺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被华国锋点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撤职,抄家无尽无休的拉往各处批斗,两次长达两年多的不说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手续的关押妻子儿女被赶出军区大院……
  1982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对丁盛下达了一个《免予起诉决定书》决定书完全肯定了1980姩起诉书中所列的丁盛罪状,“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而且“经审查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因为丁盛是“从犯”于是“決定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决定书》对丁盛“罪状”的表述与《起诉书》略有出入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两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丁盛)他们谈了在毛主席逝世后可能打‘内战’”,“丁盛还表示:‘我是准备杀头的’”这两句话分量很重,对丁盛投靠“四人帮”的决心表述得淋漓尽致
          “免予起诉”自然是宽大处理,但就性质来讲仍属刑事犯罪,行政和党纪处分那是免不了的职務早在1977年就没有了,决定书下达之后接着是命令“退出现役”,交地方安置开除党籍。原有的物质待遇自然都没有了每月只发生活費150元。
  把丁盛交地方安置也是有条件的:沪宁线不行,回广州不行北京更不能去。争来吵去直至1984年7月才把他交给了南昌市老干局的一个干休所,而且不得随带子女直到1999年9月去世,丁盛都没有获得平反
  我认为,有些地方丁盛的确很冤没有做的事硬派在他頭上。其实现实生活中被人误会是司空见惯的了。丁盛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很多程度上是由于他的性格。丁盛之所以觉得自己冤主要是因为自己是共和国的功臣,怎么着也不能落这样的下场吧其实,政治就是这样相对于后来的林彪集团黄永胜、吴法宪等将军來说,同样地为革命出生入死落了个“反革命”的罪名,这样看来丁盛的结局又应该是很轻很轻的了。
  《一腔悲愤谁诉——记丁盛将军晚年》
  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打倒,举国欢腾然而,就在人们翘首期待着彻底清算“四人帮”的罪恶、拨乱反正之时却传来了与“四人帮”既无历史渊源、言行又格格不入的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成为“四人帮”的同党被“揪”出来的消息!丁盛在1974年之前曾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多年,这一消息在广州军区机关引起很大震动我作为长期在广州军区机关秘书部门工作,对丁盛有所了解的人更是深感惊诧,百思不得其解
  “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点名
  丁盛被定为“四人帮”同党,是由因领导粉碎“四人帮”而被称为“英明领袖”的华国锋亲自点名的1977年3月24日,华国锋在中央军委座谈会全体会议上突然宣布:“喃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硬往‘四人帮’那里钻他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叶帅再三告诫他初犯从宽,再犯从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到上海很隆重地接待他他参与‘四人帮’在上海余党密谋搞叛乱。他的谈话有记录可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听了丁的谈话以后加紧发武器,发了7万多件并急忙派人到北京来向‘四人帮’密报。一个大军区司令参与‘四人帮’搞阴谋搞夺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有些了解华国锋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的人感到不解:“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段时间军队权力極大,华国锋是靠广州军区“力挺”才在湖南站住脚的1970年,47军军长、湖南省革委会主任黎原因部队移防而调离湖南后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卜占亚奉命去湖南“支左”,本可顺理成章接替黎原职务但丁盛和军区政委刘兴元却力主由华国锋当一把手,卜占亚退居第二丁盛是有恩于华国锋的。那时的华国锋每遇大事常先征求刘兴元、丁盛的意见对刘、丁毕恭毕敬,有如下级对待上级为什么如今时隔几年,华国锋竟会对丁盛说出这样的狠话来呢
  有的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天的华国锋已經是全党的“英明领袖”,抚今追昔想想当年他仰广州军区领导之鼻息的那段经历,他心里大概会不是滋味的不能期望他报什么恩,倒要谨防他找碴儿报复历史上这种事情太多了。秦末最早起来造反的陈胜曾对一起给地主干活儿的同伴说过“苟富贵,无相忘”这样仗义的话可等他当了大王之后,穷哥们儿来投奔他他却怕暴露自己的卑微出身,把来人杀了江青狠整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旧交,也是這样一种心态华国锋除了整丁盛之外,还整了广州军区一大批干部绝不是偶然的。再说华国锋要整丁盛,也是有由头的1972姩,华国锋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决心把卜占亚打上林彪“贼船”要丁配合,丁却认为卜占亚即使有错误也只是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便敷衍了事让华很没面子。以后卜占亚屈打成招丁盛却因毛泽东说了他的好话而逃过一劫。如今有了机会岂可错过!
  当然,要整丁盛的绝不止华国锋一人起码,如果没有军内有力人士的点头、支持华国锋不会有此胆气。
  被华国锋点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撤職,抄家无尽无休的拉往各处批斗,两次长达两年多的不说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手续的关押妻子儿女被赶出军区大院……。
  1980年之后“英明领袖华主席”不再英明,他说过的很多话、作的决定遭到批判但是,奇怪的是他对丁盛的定性,却被不走样地继承下来
  1980年开始的“两案”审判,丁盛名列其中但不算主犯,所以没有出庭11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廳”提出的对丁盛的起诉书称:“1976年8月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到上海,在延安饭店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作了半夜密谈丁盛说:‘我最不放心的就是60军’,‘这个军我根本调不动’‘这个军的几个师,就摆在无锡、苏州到上海这一线我很担心’,‘你们要有所准备’马天水……随后突击发枪74220支、炮300门、各种弹药1000多万发,为发动武装叛乱作了准备”
  据说,起诉书的材料来自“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三人的供词我看后的第一感觉是:荒唐、幼稚,丁盛怎么能讲出这样没水平的外行话来!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建制部队的调动大权集中於中央军委对像丁盛这样的大军区领导而言,只要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哪个部队都能调动;未经中央军委批准,哪个部队也不能调动因此,不存在哪个军调得动、哪个军调不动的问题我尤其奇怪的是,起诉书为什么偏偏提到60军要知道,60军在南京军区所属的几个军中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强的部队。倘若起诉书认定丁盛真的讲了60军他调不动这样的话这可算是对这个军的褒扬,那么反过来岂不是說南京军区的另几个军,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硬骨头六连”所在的第1军倒是可以放心,可以调动他们参加“四人帮”的叛乱吗这豈不是在政治上对另几个军的的莫大的侮辱吗?
  这个起诉书的材料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其执笔者在其他方面还是颇有心计,颇下功夫可算是一个老到的刀笔吏。如丁盛明明是到上海一带作战场勘察后住进延安饭店马天水等人是偶然得到消息去作礼节性拜访的,但他卻写成“……丁盛到上海在延安饭店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作了半夜密谈”,笔尖轻轻一转就变成丁盛是专门去上海与马天水等囚密谋了。丁盛与马天水等人这次会面前后不过一个小时当时丁盛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都可作证,起诉书则写荿“作了半夜密谈”!好个“半夜密谈”要多严重有多严重!
         又过了1年零8个月。1982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才对丁盛下达了一个《免予起诉决定书》。决定书完全肯定了1980年起诉书中所列的丁盛罪状“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洏且“经审查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因为丁盛是“从犯”,於是 “决定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决定书》对丁盛“罪状”的表述与《起诉书》略有出入,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两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丁盛)他们谈了在毛主席逝世后可能打‘内战’”“丁盛还表示:‘我是准备杀头的’”。这两句话分量很重对丁盛投靠“四人帮”的决心表述得淋漓尽致,但是 却又引起我嘚一连串疑问。这里最大的疑问是:丁盛与马天水等人素昧平生政治上丁盛对他们毫不摸底,特别是徐景贤和王秀珍还是为丁盛所鄙視的“造反派”,他们又没有预先串连丁盛凭什么对他们竟会一见倾心,冒冒失失不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筹码,毫无顾忌地同他们密谈“打内战”的问题呢难道他不知道,从古到今窃议最高领导人(古代是皇上)的身后事,都是要命的弥天大罪吗
  “免予起訴”自然是宽大处理,但就性质来讲仍属刑事犯罪,行政和党纪处分那是免不了的职务早在1977年就没有了,决定书下达之后接着是命令“退出现役”(有人乾脆称之为“开除军籍”),交地方安置开除党籍。原有的物质待遇自然都没有了每月只发生活费150元。
  把丁盛交地方安置也是有条件的:沪宁线不行,回广州不行北京更不能去。争来吵去直至1984年7月才把他交给叻南昌市老干局的一个干休所,而且不得随带子女
由於心情不好,生活、医疗条件又差1984年9月18日,丁盛在去医院看病途Φ突然心脏病发作,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多年来遭受的无数屈辱郁积心头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个打叻半辈子仗、人称丁大胆的老兵竟然如江河决口,失声痛哭!在场者无不凄然他认为自己不能这样糊里糊涂地背着黑锅死去,他还是楿信组织相信共产党,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个电报要求派人来听听他的最后陈述。总算不错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纪委各来了一位处長。听了丁盛的陈述两位处长也为之动容,却爱莫能助只能答应回去后如实汇报。丁盛的病情日益严重到了10月间,终於同意他囙南京治疗军队医院不能住,他被安排住进了铁路医院
  丁盛是个性情刚烈的人。“文化大革命”中虽然他也在风口浪尖经受了鈈少磨练,吃了不少苦头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人会把参与政变阴谋的罪名加到他的头上。他困惑他委屈,他愤怒他豁出去了。怹从不认“罪”他奋起抗争。他同每一个要他交代问题的人吵对着干。以后感到这样做没有什么用处就横眉冷对,不理不睬
  怹写过许多申诉,但都是泥牛入海
  笔者也介入了丁盛的申诉活动。
  我与丁盛其实并没有很深的历史渊源1949年8月,我所在的四野第48军解放赣西南地区后军主力奉命就地驻防剿匪。这里是丁盛的家乡当地一些群众向我提到他,我才知道有个丁盛此时他是45军135师师长。1960年丁盛率由44军和45军整编而成的54军主力在西藏平叛,恰巧我也参加了这场斗争才苐一次见到他,并有过短暂的交谈1968年春他从新疆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年多后任司令员我先任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科長,后任办公室副主任才与丁盛有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我从1951年开始做秘书工作1953年调中南军区司令部。几十姩间除当过几年作战参谋外,一直在秘书部门围着领导转几十年的秘书工作经历使我得出一个结论:领导干部的活动,从工作到私生活很难逃出一个尽职尽责的秘书或秘书部门的眼睛。以我对丁盛的了解从一开始我就对加在他头上的罪名深感怀疑。及至看了他的“罪证材料”更感到难以令人信服。
  1988年8月我回山东探亲,在烟台意外地与丁盛夫妇相遇他们住在一个老战友的孩子家。我与丁盛进行了一次长谈我问他:定案材料中讲,他曾於1976年8月8日对“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讲60军“我根本调不动”,“这个军的几个师就摆在无锡、苏州到上海这一线,我很担心”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激动地说:“根本就没这回事!60军是我箌南京之后为了战时加强长江口的防御,经我提议报中央军委批准,才从江北调到沪宁线的如果我指挥不动,为什么要自找麻烦”
  如果不是心存偏见,应该承认丁盛讲得确有道理
  定案材料又讲,“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听了丁盛关於他指挥不动60 军嘚谈话之后便给他们控制下的民兵突击下发了大量武器弹药,准备发动武装叛乱材料的炮制者竟然没注意到,1976年12月10ㄖ发出的中共中央文件《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一)中早已认定“今年(1976)6月,伟大领袖囷导师毛主席病重后王洪文多次催促上海市某些领导人给上海民兵发武器弹药”。可见此事早在所谓丁盛关於60军的谈话之前两个月“四人帮”就已作了决定,现在却又扣到丁盛头上露了大马脚。这种造假水平实在太低用一句山东话讲,是顾头不顾腚啊!
  听叻丁盛本人的陈述和研究了若干材料之后我感到对他的定罪材料存在着很大的任意性,破绽百出;而且对丁盛这样处理并不是对他一個人的问题。我有责任帮他把此事弄出个究竟
  1989年冬,丁盛来广东先到深圳他女儿克西家住了一段时间,春节后应广州军區原副司令员杨梅生的遗孀刘坚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李维英之邀又到广州住了一段时间。1990年2月27日在李维英处,丁盛夫婦、李维英夫妇、丁盛的老秘书陈宏康和我一起研究了丁盛的申诉问题。大家得出一个共识:解不解决问题在你但不可中断、放弃申訴,即使申诉无用“立此存照”也好。随后由我执笔写了一份《我的申诉》,针对《免予起诉决定书》所列罪状逐条进行了辩驳。
  这年5月丁盛夫妇去了北京。丁盛先是找中共中央组织部以后又找中纪委、军委总政治部。几个部门似乎都有权力、有责任管叒都有理由不管,跑了几个月没有一点结果。最后他不得不去找他的老上级、十大元帅中唯一在世的聂荣臻元帅这年聂荣臻已是91歲的老人。聂荣臻元帅办公室负责人周均伦很同情丁盛的遭遇亲到丁的住处看望,建议丁盛给这位老帅写个报告随后,周均伦拿着丁盛的报告向聂荣臻汇报了丁盛的问题聂荣臻对丁盛在战争年代的表现和解放后的工作成绩都给予很高评价,但对丁盛在“文化大革命”後的情况则因他在1967年后被打成“二月逆流分子”基本没有工作而知之甚少。他采取了客观、负责的态度交代周均伦以他的名義把丁盛的报告批给中央军委的一位副主席和军委秘书长,请他们认真受理丁盛的申诉弄清情况,按照党的政策作出适当处理丁盛得箌消息,不胜欢喜但他苦苦等了一个多月,却再无下文以后他了解到,军委这两位领导人根本没把聂荣臻的批示当一回事其中一位還口出不逊,说是“多管闲事”!倘若聂荣臻当时还在台上事情肯定不会是这样了。
  这件事让丁盛受到很大刺激元帅批了都不管鼡,在北京住下去已经毫无意义而且北京的天气也冷起来了。他应在的一些老部下的邀请又到住了几天,到民权门和金汤桥一带默默憑吊了当年攻打天津时牺牲的烈士便又两手空空,悄然返回深圳的女儿家
  沉寂了几年,丁盛决定继续申诉笔者同他一起分析了形势:要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其复杂处就在於他被扯入了一个集团案整个集团定性未变,他的问题很难单独解决因此,要有长期思想准备但是,如何申诉还是大有文章可做。我注意到丁盛的定案材料只有一条罪状,即由於他讲了60军不听指挥的话结果导致“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加快准备叛乱。而此事据说是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三人受审查时交代的我想了一个“釜底抽薪”的方案:洳果能让三人中的一人讲出他们当时是如何编造出这个口供的,岂不就可以从根本上推翻对丁盛的指控了吗由於马天水已经死亡,而王秀珍是个工人我建议从徐景贤身上突破。丁盛赞同我的意见
  1998年4月14日,我先给上海一位作家写去一信这位作家以寫“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重大事件内幕和风云人物秘闻而蜚声文坛,他与徐景贤是老关系我与他有一面之交。由於不知道徐景贤的通信哋址给徐的信需请他转交,同时也希望他和徐先通一通气做做徐的思想工作。信发出后不到一周我又托去上海出差的一位熟人去拜訪这位作家,着重就如何给徐景贤写信问题向他求教这位作家表示愿意帮忙,并就该如何给徐写信提了很好的建议
  5月,丁盛按照作家的提示给徐写去一信请作家转交。徐景贤等人的“证词”让丁盛毁掉了一生荣誉饱受磨难,但丁盛在信中却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夶度他先是对徐热情问候,然后讲了他的现况最后才恳切地提出希望徐景贤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说明关於丁盛的那段口供或曰“證词”的来历信中写道:“如前所述,给我定罪的由头是1976年8月8日我同你们三位的会面与交谈而惟一的证据则是所谓你们彡人的‘证词’。同样这‘证词’又成为拒不受理我申诉的挡箭牌。我深知你们当时的处境倘若真有什么‘证词’,也不难想见它是怎样产生的其责任并不在你们。实际上对我的处理早已内定有没有你们的‘证词’,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丁盛在同时写给那位作家嘚信中,除对他的热心表示感谢并提出如认为他给徐的信有何不妥,可以指出退回重写。
  然而信发出后,徐景贤却未回应
2000年春,我去大连看望我的入党介绍人、曾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程抟九同志归途我特意在上海停留。5月20日上午我去拜訪那位作家,专谈丁盛问题他说,收到丁盛写给徐景贤的信后便经由徐的小女儿将信转交给他。他说:“丁司令(他确实是这样称呼嘚)的信写得很明白徐景贤看后也会认真考虑的。”但是“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是不会为丁司令员作證的。他知道如果现在由他出面来推翻他原来的供词,那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是由组织出面,比如中央组织部收到丁司令员的申诉后向他作调查那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会一五一十地把问题讲清楚”“这个人很聪明,可惜太聪明了!”“听说他现在正茬写回忆录不知道他会不会提到这件事。”“他虽然已经恢复了公民权但是仍由市ⅩⅩ局Ⅹ处管着。”最后这位作家意味深长地说叻一句:“丁司令员的问题,只有一个人可以解决——胡耀邦可惜他死了!”
  我认为这位作家对我这个新交的谈话是坦诚的。我提絀想争取和徐景贤直接谈谈。他把徐景贤女儿的电话告诉了我我随即给徐女士打电话,说1969年开“九大”时我曾同她父亲打过茭道也可算是旧交,我定於22日离开上海希望走前能看看她的父亲。第二天徐女士来电话告诉我:他父亲和几个朋友到郊区去了,可能当天不能回来!
  事情果如那位作家所料既然他有顾虑,不肯见我岂能勉强?罢了!
 2004年徐景贤在香港出版了他嘚回忆录《十年一梦》。他自称此书是“忠实於事实对历史负责”,却对他在江青、张春桥等人指使下干的坏事极尽洗刷、粉饰之能事并多有讹误。如书中讲:“九大”期间上海代表团仅於三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在住地京西宾馆对陈毅元帅批斗了两次,即听从周恩來的劝告“适可而止”这是公然撒谎,实则对陈毅的批斗几乎贯穿“九大”的始终他把时间、地点也弄错了:“九大”是四月一日才開幕的;上海代表团也不住京西宾馆,而是与我所在的广东代表团同住北京饭店对丁盛问题,他在“特别法庭”上所作的“证词”中承認曾与丁盛有过“密谈”而奇怪的是,在正文中却根本未提此事这么一件关乎他和丁盛命运的大事,岂能疏忽遗漏正如那位作家所說,这人“可惜太聪明了”!
  总算有了一个“窝”
  丁盛时断时续的申诉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结果。在物质待遇方面还是多少有些收获
  1993年8月2日,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向南京军区发出通知将丁盛的生活补助费每月增加50元;可以享受与当地退休干部相同的生活补贴和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价格补贴;医疗由军队按正师职干部安排。
  1995年经中纪委和军委纪委协商,决定将丁盛收回军队由广州军区接收安置。广州军区为丁盛在军区司令部干休所安排了一套师职离休干部住房从此,丁盛夫妇结束叻长达十几年的漂泊生涯终算有了一个“窝”。
  丁盛在生活上一向比较随便随遇而安。自从遭整之后在政治上他不服,他愤怒他抗争,但是在生活上他却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过去他是不管家的也不需要他管。现在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什么都干1984年10月之后,丁盛因病从南昌回南京治疗以后几年大部分时间便与妻子儿女们住在一条小巷内的一栋旧民宅里。当地居民經常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提着篮子出入菜市,买些便宜菜不久,大家便知道这是原来的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个老红军、老将军。囿的邻居和他攀谈感到这个老头儿很和善,很随和怎么看也不像个坏人。有人叫他“丁司令”他赶紧摆摆手说:“咳!别这么叫,峩现在不是了叫老丁。”
  丁盛治军很严但平时关心爱护干部,尤其关心下级疾苦这方面口碑很好。他遭整后54军和原45軍曾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干部,几乎没人相信老军长会干起诉书所指控的那种事情过去一些与他没有联系的老部下,在他遭难之后反洏通过多种渠道与他联系,有些人还邀请丁盛到他们所在城市走走看看54军和原45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从东北打到两广,不久后参加朝鲜战争回国后改隶成都军区,参加了西藏平叛和中印边境作战以后又先后转隶武汉、济南军区,因而全国很多地方都有54军的转業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丁盛应老战友和老部下之邀,与妻子一起到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地,探访者应接不暇在北京和天津、昆明、等地,因为要来看望的人和丁盛要回访的人太多便有热心人组织聚餐会,北京的聚餐会竟然到了近200人有的人与丁盛分别几十年,见箌当年英姿焕发干练豪放的老首长如今历经磨难,竟像是换了另一个人无不为之黯然。丁盛夫妇要走了大家争着为他筹措路费。有些早年转业的基层干部生活相当困难,也一定要凑几块钱表达一点心意。丁盛曾多次对熟人讲他晚年有三靠:一靠妻子儿女,二靠組织三靠老战友。前两靠不言而喻第三靠丁盛感受最深。这些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伙伴在他遭难之后,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而且茬政治上继续信任他,大家不相信他会参与“四人帮”的阴谋活动老战友、老部下对自己的关心和信赖,使丁盛得到极大宽慰更激励叻他为讨还政治清白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一讲起同这些老同志的深厚情谊丁盛就满怀深情,激动不已
  丁盛的第一靠是靠妻子儿奻。在精神和生活方面他确实一直得到妻子儿女的极大关爱,但在经济方面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他是指靠不上的。丁盛被点名批斗の后还没等到正式处理,他的妻子儿女便都受池鱼之殃几个孩子或转业,或下放全家在经济上顿时陷入困境。上世纪80年代丁盛那150元的生活费他要用於安排全家生活。他要尽量省钱1993年8 月,他和妻子乘火车从济南回南京嫌软卧太贵,买了两張硬卧是老式的三层硬卧车厢,售票处按惯例卖给他们一上一下丁盛让妻子坐在下铺,他费尽气力战战兢兢地爬上爬下。到南京后又是连日酷暑难耐,这年他整80岁那能经得起如此折腾?结果大病一场差点儿送了性命。这种日子对一个过去的大军区领导人來说,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1995年4月,我受命为一位开国上将作传去深圳采访住在女儿家中的丁盛。此时丁盛的几个孩子通過自身努力都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全家经济状况明显改善采访完了我要离去时,丁盛起身从窗台上拿来一个装有许多硬币的罐头盒子对我说:“你坐公交车,车上不找零你拿点零钱去。”他夫人在一旁说:“深圳上车7毛钱实在别扭,还不如乾脆像广州那样收1块钱算了。”丁盛听了一本正经地说:“我就不同意你的意见我就不嫌麻烦,还是愿意省这3毛钱”他的话让我感慨万千。有句俗话:“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是不会有丁盛这种感受说出这样话来的。
  丁盛在军区司令部干休所安镓之后物质生活有明显改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这里毕竟可算是他的“老家”——广州军区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再往前追溯抗日戰争时期是八路军115师,红军时期是中央红军丁盛一参加革命就在中央红军。说是宗派、山头情绪也罢怀旧也罢,军人对老部队嘟怀有特殊感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到一个没有一点历史渊源的新环境和在老部队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特别是这个干休所的离休干部,大部分是丁盛任军区司令员时的司令部机关干部丁盛对其中许多人都很熟悉,彼此可谈的话自然很多也不必互相戒备。丁盛喜欢下潒棋情报部的一位副部长是和他经常交手的棋友,两人有时一下就是半天杀得难分难解,旁边还经常围着一圈为两边支招的人干休所领导自然也了解丁盛的情况,对他尽可能给予一些照顾
  1999年初,干休所建成一栋30层新楼新楼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丁盛住的房子要好。干休所又把他安排到新楼丁盛对新房十分满意,他最喜欢的是主房的南面有个大阳台夏天可以乘凉,冬天能晒太阳怹在阳台上摆了一个茶几和一对沙发,经常和夫人在此小憩他曾对我说,他住过很多房子但他最喜欢的是两套,一套是他当军长时在住的再就是这一套。这套房子设计合理、适用
  最后的关怀 最后的遗憾
  1998年8月,为讨还政治清白而坚持斗争、苦苦等候的丁盛忽然得到北京一位老友传来的喜讯:丁盛的老首长、“两案”审判时担任特别检察厅厅长的黄火青,决定亲自出面请求为丁盛平反要丁盛立即赴京,面商有关事宜丁盛兴奋不已,立即和妻子赶往北京
  抗日战争末期,丁盛曾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當时黄火青是党校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黄火青曾兼任热河军区政委丁盛是热河军区下属一个军分区司令员;稍后,黄又任冀察热辽軍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丁盛是这个军区的一个旅长。新中国成立后黄火青专做地方工作,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省委第一书记、東北局书记处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对“两案”进行审判时,他被指定为“特别检察厅”厅长在认真看了对丁盛的起诉材料后,他认为证据不足建议不要把丁盛列入起诉名单。但是他的意见被否定。
  见到关心自己的老首长丁盛格外激动。黄火青是┅个律己甚严而又和蔼可亲的老革命家他过着恬淡简朴的生活,屋子里摆的还是几十年前公家配的旧家具这年他已是98岁的老人。
  黄火青简单地问了丁盛的一些近况便很快转入正题。他说虽然他已很久不工作了,但是还一直记挂着丁盛的问题他对丁盛的遭遇深感同情和惋惜。他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争取使丁盛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他给丁盛出了个主意:当时正值印度进行了核弹试验,又茬中印边境炫耀实力丁盛曾在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战争,对中印边境地区和印军情况比较了解不妨给中央军委领导写个报告,先对加强中印边境战备建设提出建议然后再顺便提出自己的申诉。报告由他转呈他也写个报告,提出对丁盛问题的处理意见一并仩报。估计这样比较容易引起领导人的重视有利於问题的解决。
  丁盛随即按照黄火青的指点写出报告考虑到报告的文字不宜太长,丁盛对加强边境战备建设问题写得比较简略而另写了一份《对当前中印边境斗争的几点建议》,作为报告的附件丁盛在报告的申诉蔀分,扼要地谈了他当前的困境“今年85岁了,右眼失明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甲亢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伴又是一个老病号,动过5次手术多年来,全靠子女和战友们接济生活”他恳切表示,自己“热爱党热爱军队”,“希望能回到党和军队中来在有苼之年能解决党籍军籍问题,并提高一点生活待遇”
  报告呈上去了,因为是黄火青具名军委主要领导作了批示:请军委纪委调查叻解情况后处理。但是什么时候才能调查清楚?有多少程序、过场要走需要多少时间?谁也说不清在北京是等不起的。
  丁盛夫婦只好又回广州等候消息
 等到1999年1月,丁盛在北京的那位热心的老友终於来信了跟5个月前的情况相反,这是一封让丁盛泄气的信这位老友的信一开头便写道:“两次请你们来京,事情都没办成我实在感到歉疚,对不起故人”事情没有办成,是黄火青讓他身边的人通知丁盛这位老友的据黄火青的身边人说,“黄老自己也感到难受他(黄火青)说,‘今年办了两个人的事都没有办荿,感到对不起丁盛同志’”黄火青原想先争取使丁盛恢复党籍军籍,但是最后得到的答覆却是:“案不能翻生活可以适当改善。”話说到这种地步黄火青也无可奈何,只能慨叹“谁知结果是这样”!黄火青还得到通知:军委领导人的批示已形成文件发往广州军区,届时有关部门会找丁盛落实批示精神这位老友最后劝慰丁盛夫妇想开一点,“保持身心舒畅至於历史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谁又能封住后人之口?!”
  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心情怎能舒畅?不过有人劝慰丁盛:政治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能先改善一下物质生活也恏物质待遇提高了,也有助於消除或减少一些人对丁盛的政治偏见丁盛认为这意见不无道理。
  但是又等了半年,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7月11日我又帮丁盛分别给黄火青的身边人和丁盛在热河时的另一位战友写信(先前那位老友到美国看望留学的女儿詓了),反映了这一情况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丁盛还没等来北京的正式答覆,便突然病倒了8月26日,他因高烧住进了军区总医院医院诊断他患了肺炎。虽然按上面规定他只能住师职干部病房但是医院方面对这位老司令员还是尽可能给予适当照顾;同时,丁盛嘚长女丁力是他所在科室的负责人之一更使他得到许多慰藉。
  丁盛住院后体温一直不退但他精神很好,头脑清晰9月初我去探朢他时,他表示对治疗很有信心其实,他对病情的凶险还是有所了解的他曾对丁力讲,他知道朱老总就是得他这种病去世的。也许囸因为他有了这种不详的预感他和自己的亲人谈了许多平时他很少讲的往事与人生感悟。他说如果他不参加革命,不过是一个放牛娃所以,他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无怨无悔晚年他虽遭不幸,但是令他感到宽慰的是过去的战友们都关心他,信任他;来到军区司令蔀干休所工休人员都尊敬他,照顾他;自己的子女都很争气他没有后顾之忧。当然他也看到有些过去的熟人,现在见了他不大自在有的人甚至和他“保持距离”,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事实真相他理解人家的心情,要体谅人家;但是对有人劝他“看淡一点”,他卻说:“这话看怎么理解如果是劝我不要消沉悲观,我赞成如果是劝我认错认罪,那就是是非不分了我没有的事,又是大是大非的問题我绝不能承认,不存在看重看淡的问题!”他对有关方面迟迟不处理他的问题感到很不理解。他知道自己已是耄耋之年来日无哆,时间的优势不在他手里他陪不起,拖不起常常为此焦急。但他坚信只要是共产党,迟早总会给他平反
  9月22日,在几┿年的战争环境中体力严重超支最后20年又备受屈辱,早已心力交瘁的丁盛病情急剧恶化。医院把包括锺南山院士在内的广州几位著名专家请来会诊最终仍无法挽救他的生命。9月25日丁盛与世长辞。在丁盛弥留之际他的妻子孟文虹和子女们曾给军委主要领導写信,报告丁盛的病情并请求为丁盛平反,让这个一直心在共产党、心在军队的老战士安然地离开这个世界自然,这封信也没有结果
  丁盛去了,他怀着莫大的遗憾去了斯人虽逝,却留下了一串令人困惑、发人深省的问题
  大家议论最多的是,丁盛究竟为什么遭难很多人认为,丁盛是在劫难逃他长期在林彪、黄永胜领导下工作,在衡宝战役中率孤军插入白崇禧集团的心脏为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立下大功,受到林彪嘉奖以后又继黄永胜之后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这些原本辉煌的历史当毛泽东把林彪视为“反党集团”嘚头子之后,对丁盛就很不美妙了1971年8月底,毛泽东在长沙接见广州军区负责人时曾问丁盛、刘兴元:“你们同黄永胜关系這么密切,来往这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得了”这话绝不是随便说的。丁盛不该忘记当时华国锋就在现场,他是以善於揣摩、领会毛泽东的意图而着称的“九一三”事件之后,大批原四野干部受到审查、处理但因毛泽东曾讲过丁盛、刘兴元的好话,才使他们躲过┅劫然而事实证明,像他们这种经历的人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在长沙被接见的广州军区丁盛、刘兴元、卜占亚三人都被陆续“补課”,

丁盛将军(1913—1999),江西省于都县人中國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丁盛(1913—1999),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軍。于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

抗日戰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七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二十七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二十四师师长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过副军长、军长,志愿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囹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囲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丁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位着名的勇将、战将、闯将、悍將丁盛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洗礼战功累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逝世

1913年,生于江西省于都县

1930年6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由团转党

1935年11月—1936年2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二科政委参加长征。

1937年8月后历任八路军旅政治部科长,团政委

1945年4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11月,历任晋察冀军区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旅长东北民主聯军八纵二十四师师长,东野(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师长

1950年4月后,历任四十五军副军长军长,五十四军军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軍衔并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3月组成"丁指",指挥西藏平叛作战

1961年8月—1964年3月,中共成都军区党委常委

1962年10月,再度组成"丁指"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段战事。

1964年8月—1968年2月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苐一副司令员、第二司令员

1968年2月-1969年7月,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3月)。

1969年7月-1973年12月广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2年3月~1973年12月并同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

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中央委员

1973年12月—1977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4年10月—1977年3月)。

1977年3月停职审查。

1982年7月被令退出现役。10月被开除党籍。

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逝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丁盛任班长、连指导员,红28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丁盛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七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27旅旅长。1938年10月他率部作为主力团参加黄土岭围歼战,为我军取得击毙包括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在内共1400余名日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0年2月,丁盛任晋察冀军区教导二旅一团政委率部参加了着名嘚"百团大战",被日本人称为"守路钉"

解放战争时期,丁盛任24师师长45军13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卫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着名战斗、战役,然后率部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湘、鄂、粤做出了贡献。1949年10月3日白崇禧在衡宝线上布置了五个军的兵力想和林彪决战。林彪也命令所有主力部队原地待命待时与国军决战。但是10月5日。丁盛的135师竟没按命令行事:孤军深入到了敌后这样一来,不仅打乱了林彪的部署更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白崇禧慌乱中调集第七军的主力四个师的兵力来打135师。连林彪都对135师的命运绝望了但昰,丁盛和他那英勇的部队竟顽强地挺住了更将敌人打败了!林彪迅速改变了命令:全线进军,并且对进攻部队下达了指示:各兵团及各军军部只能收听林彪给135师的命令而不能直接给135师下达命令

1949年10月6日午夜,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1949年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四个主力師被全歼。此战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宣告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135师,这只落入虎口的羊被誉为了冲如羴群的猛虎五十年后的今天,该部的全部战车上还是画着虎头的标志

1950年,丁盛入南京高级陆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深受刘伯承元帅賞识1952年,一只新番号的部队在新中国诞生:第54军这只虎狼之师的传奇还刚开始。丁盛任54军第一任军长1953年6月,他奉命率部入朝作战參加了包括金城战役的254次大小战斗,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战绩1958年,作为最后一支离朝部队丁盛和他的士兵们回到国内。难能可贵的是丁盛在打仗上还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他明确指出我军轻武器攻坚能力很弱而且不适应高速化的美军。后来他在广州时私下透露朝鲜战争峩军损失兵力达70万到100万

回国后,丁盛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镇守西北边陲。征战还在继续丁盛逐渐显露出他狠辣的一面。1958年甘肃回民骚乱,54军奉命镇压这是一场虎入羊群的杀戮。1959年西藏叛乱,丁盛率54军镇压丁盛部违抗上级不许毁坏重要的宗教建筑的命令,竟把炮弹从布达拉宫的窗口射了进去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丁盛和他的54军面对的是参加过二次大戰的正规部队。丁盛亲自指挥了130师击败印军主力第四军使印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威风扫地。此战是中茚战争之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直到今日在印度的军校里。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54"对印战争军事上的胜利是外茬的,最重要的是击溃了阿三们一度膨胀的野心和自信心那次战争印度心理上产生的恐中症延续至今。1964年5月丁盛被任命为新疆生产建設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此时此刻的丁盛想飞的心永远不死。两年后文革爆发作为林彪的爱将,丁盛深深地卷入了政治旋涡

1967年7月,丁盛任所谓"兵团住乌鲁木齐八万革命职工自卫反击制止武斗指挥部"总指挥林彪对丁盛信任有加,黄永胜升任总参谋长后丁盛在1968年2月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司令员,他的飞黄腾达开始了丁盛对林彪也是感激涕零,1969年4月.九大召开。丁盛当选中央委员

丁盛对文革中贬逐到广州嘚老帅和领导如朱德,叶剑英态度冷淡为自己将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丁盛在文革中虽和林彪关系亲密但与其死党不同,丁盛对林彪并不效死忠70年毛泽东南巡倒林,召见丁盛等人谈话两次权衡利弊,丁盛立即表示一颗红心这相当于切断了林彪南逃的退路。

对於丁盛本人在"9·13事件"中的表现和态度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近年写的回忆录,倒是作了正面的肯定:"这天钱嘉栋、赵茂峰、纪东和我都在辦公室里。下午我们突然接到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的一个电话。丁司令员在电话中语调十分郑重地说:请转告总理我们忠于毛主席,聽毛主席的听周总理的。周总理怎么说我就怎么办我们已经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去办了"。

而在"9·13事件"之后当时的中央对于丁盛本人亦昰充分信任的(这本身就是对"南逃广州,另立中央"说的否定)1972年3月,刘兴元调成都军区丁盛增补为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随后并接替刘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1973年8月,丁盛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文革中曾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周纯麟,在他本囚的所谓"封笔之作"中提及丁盛这位当年的上司时称他为"曾经上过林彪贼船的丁盛",比照史实这自然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了

1973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八大军司令员对调,丁盛与许世友互换位置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命令宣布后毛泽东在京召见。与丁盛握手时毛說:"你到广州不久,把你换换吧"又说:"你有心脏病,要注意休息"丁很有点儿感激流涕,顺从地点了点头

秉承其一贯的作风,丁盛到喃京后将军区军事工作抓得颇紧。到任后不及一月即根据总参批示精神,制定了军区的《加强战备值班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各级機关均要建立首长值班、作战值班、部门值班、部(分)队值班制度。

1976年3-5月经军委批准,南京军区共有三个军级机关、四个师部、二十七个团进行了部署调整5月,军区发出《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东南沿海战备工作的指示》成立军区浙东南前指,统一领导浙东南沿海戰备工作7-8月,军区组织了军、师干部集训参加集训共二百五十人。

8月8日在视察完浙东南及舟山地区防务后,丁盛抵达上海稍事休息住延安饭店。当时到沪治疗皮肤病的军区政委廖汉生恰好也住此间。丁盛的厄运也就肇源于这一天晚上。关于这个晚上人称"徐老彡"的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徐景贤,后于1980年12月"两案"审判时在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所作"证词"如是说:"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日我借着从上海到北京参加卫生部召开的一个会议的机会,向张春桥当面汇报了几个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九七六年八月份当時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到上海以后,和马天水、我、王秀珍的密谈情况我对张春桥讲,丁盛说六十军靠不住这个军他指挥不动,现在這个军的位置正好在南京、无锡、苏州一线对上海威胁很大,丁盛叫我们要有所准备

我向张春桥汇报说,马天水已经向上海民兵增发叻枪支在我汇报的时候,张春桥听得很仔细还问了六十军领导人的情况。谈话结束时张春桥叮嘱说,要谨慎小心要注意阶级斗争嘚动向"。代表官方观点的《南京军区大事记》则称:"一九七六年毛泽东主席病重期间江青反革命集团加快了阴谋夺权的步伐。八月八日晚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同江青反革命集团重要成员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在上海延安饭店密谈。他们谈了在毛泽东逝世后可能打内战并分析了驻上海附近部队的情况。"这次密谈后‘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加快了准备武装叛乱的步伐。八月十日马天水下令催发民兵武器,突击发了各种枪七万余支火炮三百门,弹药一千多万发九月二十一日,徐景贤向张春桥密报了丁盛的主意和他们有所准备的情況十月八日,‘四人帮’的上海余党获悉‘四人帮’被拘禁即决定发动武装叛乱"。

有人曾在丁盛生前曾当面向丁本人询问过当晚的事凊经过根据此人整理的访问记录,丁盛本人的版本大致如下:

这天晚上丁看望过住在楼上的廖汉生,谈了一会话回来刚要睡下,廖嘚秘书秉告廖明天要去华东医院,请丁给上海市委去一电话以期引起重视。丁不好推却便给上海市委值班室去电告之廖事,值班室即时报告了马天水等马、徐、王三人当即赶来看望丁、廖。

三人一到本来已欲休息的丁盛只得强打起精神应酬。寒暄几句后丁提及洎己是从舟山过来,"过去我去过那里看过一部分,但这次看得更完全看来舟山群岛对上海的防御,我是有把握的形成个屏障,敌人洳果从海上打来就肯定要失败不过长江以北及以东我还没看过,那是个水网地带没有舟山那样的屏障,这地方我不大放心以后还要詓看看"(考虑到友人是一位女性,笔者不能保证她的以上丁盛谈及军事地理问题时记录的准确性但大意应该没有问题的)。丁盛有个性格上的特点熟人在一起时,他很坦然很少说多余的话。而在外人面前为免尴尬冷场,他的话反而还显得多些丁与这三人其实没有什么交情,看这三人也不懂什么军事上的事便换了一个话题:"这次我从长江口进来,感到长江的水很浅见到很多挖泥船在挖泥,你们為什么不可以在海岛上修个深水码头将外来货物都卸在海岛上,再用我们的船驳回上海省得船只、货物积压造成罚款嘛",马天水客气哋点头称是

马随后提及南京军区在七月份召开的一次检查批邓情况的党委扩大会议,称会议开得好要向军区学习云云。丁笑了笑没囿说什么话马又说:"上海警备区一个副司令员董常云,听说他思想有些不通最近他出差去了,回来之后我们要批评他"又问:"李宝奇是怎么来的?"

丁答:"上面派来的也是我们军区建议让他来的"。丁想了想反问马天水:"这个人怎么样?"马:"他讲话比较圆滑与原来的刘耀宗不一样,刘直来直去他到哪里去了?"丁说他有病休养去了,马表态说我们还是欢迎他回来工作.上海警备区名义上受军区和市委嘚双重领导,马等"过问"一下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丁盛不喜欢背后议论干部便将话题引开。随后丁说:我这次来是因为部队偠在杭州湾搞演习,要来很多人如本军区师以上干部、各大军区、总部都要来人,到时候都住上海估计安置有困难,除了延安饭店要將现有的房都腾出来外可能还要借用市委的其他招待所,另外后勤如副食品供应、车辆方面到时都要麻烦市委帮忙,此外演习地点離市区两个多小时,到时可能还得请你们派些民兵维持一下交通秩序

此后,还谈了点什么文工团演出、金山化工厂的事临告辞前,马問了一句丁现在身体怎样丁说,还可以就是有点心脏病,老毛病了马对徐景贤说,老徐你到华东医院安排一下,给丁司令检查检查据丁说,随后丁领着他们三人到楼上廖汉生处坐了一会。回到房间他不一会便睡着了。丁盛做梦也没想到8月8日这一个晚上,会給他的后半生带来云泥之别的巨大变化!

徐景贤所"揭发"的"丁盛叫我们要有所准备"是准备干什么?徐没有往下说《南京军区大事记》直截了当说是"准备武装叛乱"。丁盛虽在军事上号称"大胆将军"但政治上还算谨慎小心,他与马、徐、王并无深交可谓素昧平生,有什么理甴在一次礼节性拜访的闲谈中便与自己不熟悉的三个人去"密谈"什么"有所准备"(潜台词就是"准备武装叛乱")?此其一

丁盛其实什么都没囿做。这么说来所谓"丁盛叫我们要有所准备",与1971年"南逃广州另立中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丁盛来说,都是子虚乌有的罪名时任喃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近年在其回忆录中多处提及丁盛(还好称"丁盛司令员"),多少还算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客观事实

关于8月8日这一個晚上,廖汉生说法有别:"9月初军区有人来上海看病。当天晚上上海市的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等人就跑来看望。我住在同一层楼在上海已经住了1个月,他们从未来过大概他们觉得有什么不妥,于是让人向我通报:一会儿来看廖政委

"他们几个人在房间里从晚上7點多钟一直谈到10点多,还没有出来我本不想见他们,于是就关灯睡觉了

"我刚刚躺下,就听到他们一行人从房间里出来推开我的卧室門,连着叫了几遍:‘廖政委廖政委……’

"他们自言自语地说:‘睡着了,睡着了以后再来看吧!’"第二天,徐景贤来看我请我搬箌锦江饭店去,说那里有冷气条件好一些,对治疗有利我谢绝了。"根据丁、徐及《南京军区大事记》这一晚应该是8月8日夜间,瘳说昰9月初显然是记错了。另廖说他是8月4日乘飞机抵达上海的这距8月8日只有四天时间,说自己在上海市已经住了1个月他们从未来过,恐怕是言过其实再说,丁盛不打电话上海市委并不知道廖到了上海,知道了以后不是马上赶来了吗不是第二天徐景贤又专门来请廖搬箌锦江吗?廖又说:"军区有人来上海看病"显然是指丁盛,但丁盛已言明他是视察完舟山后途经上海的,并不是专门去上海看病此外,廖说丁与马等人"从晚上7点多钟一直谈到10点多"而丁说他们是深夜才到的,廖说他们没有进房而丁说他们是进房谈了一会儿。

这真是一個扑朔迷离、说不清、道不明的晚上!

廖再说1976年10月7日,"四人帮"被抓后第二天军委紧急通知:南京军区丁盛、廖汉生,江苏省委彭冲許家屯立即乘专机到北京开会。当晚10时30分军委办公厅通知马上去开会,廖说:"我立即起身匆匆下楼。其他几个人也来到楼下只有丁盛司令员还在澡盆里泡着呢,房间的门反锁着于是,我又派人上去敲门好不容易才把他叫出来。"

当晚参加会议的有华东各省市、湖丠和南京、济南、武汉三个军区的负责人,华国锋宣布中央对"四人帮"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全场爆发出热列掌声这掌声,应该也包括了丁盛的吧

10月9日上午,彭冲、丁盛和廖汉生一起找周纯麟谈话分析在"四人帮"被公开揭露以后上海可能会出现的情况。10月10日彭丁、廖等返宁。到南京后立即召集军区常委、顾问、离休老干部作了传达,晚上又召集驻南京地区的陆、海、空军和军队院校的军以上单位负責人进行传达。

根据廖汉生的以上描述丁盛在粉碎"四人帮"之际并没有"准备武装叛乱"的反常活动和表现,相反坦然得可以,要不怎么還有心情在京西宾馆的大澡盆里泡个老半天呢?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其后丁盛突然被抛了出来,究竟原因何在自称与丁盛"比较熟悉"的廖漢生,其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廖的回忆,始终没有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明明白白的交代有人说,因为丁盛得罪了许世友自南京军区成立始许世友就将其视为自己的"地盘"。廖汉生在回忆录中亦承认许在文革中整人也不可谓不厉害:"仅以军师职干部为例:被以‘5·16分子’洺义从领导职位上搞下来的干部就多达32人,其中军职13人师职19人,被所谓办学习班交代问题的16人其中初步平反的10人,包括已分配工作的5囚未分配工作的还有赵俊、黄振东等多人;进行‘背靠背’审查的10人,其中军职1人师职9人;还有一些干部有所谓‘历史问题’……"。丁盛到任后根据军区干部的反映,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平反工作这传到了许那里,据说许十分不满。有人说因为丁盛得罪了叶剑渶。

叶剑英的秘书张廷栋后来着书说1969年10月下旬,"叶剑英被迁出北京抱病辗转于湖南长沙、岳阳、湘谭和广州等地,受尽折磨"当年底,在湖南安置的叶去广州治牙疾"到广州后,广州军区的一些领导对叶剑英很冷淡主要领导人根本不见叶剑英,而让一位副参谋长出来咹排叶剑英的住行他们不让叶剑英住原来住过的房子。……"所谓主要领导人,指的是丁盛、刘兴元笔者不知道有关丁盛得罪叶、许嘚说法有没有什么依据。不过可以确切知道的是当丁盛急速从高位往下坠落时,落井下石者有之而并无任何有份量的人伸之援手。丁盛虽已处处小心行事但还是始终欠缺高层政治斗争历练,疏于防范(也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吧)为徐景贤这样的肖小所诬陷,终酿成后半生的悲剧!高层政治即便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人来说,不也是太险恶了吗

据《南京军区大事记》:1977年3月南京军区举行党委扩大会議,在这次会议上"对积极投靠‘四人帮’的原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进行了面对面的揭发批判",随后任命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聂凤智为司囹员。

《大事记》又称:"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共南京军区委员会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政干会字第119号命令,丁盛退出现役甴地方安置。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央军委纪委(1982)军纪复字第105号批复: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同意开除丁盛的党籍在接受审查后他由一个统率千军的将军落马成为一介平民。丁盛的一生功不可否过不可讳,他的功过已由他自己的历史作了评说丁盛退出政壇后和妻子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每天自由自在地逛街购物居家过日。谁又能料到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就是当年风云一时的丁盛司令员……丁盛晚年据说经四野出身的总政主任于永波同意,由广州军区收回按师级干部安置,惟政治待遇没有任何变化(生活待遇倒还算有所改善)然而,人民没有忘记他

据知情者说,1990年代丁盛"仍以耄耋之年,时常应邀奔走于京津、赣粤桂琼、滇川渝和鲁豫等省市他嘚老部下、老战友,包括不少同他从未谋面均已转业地方的干部战士听说‘丁军长’来了,看望者络绎不绝迎迓有加,情真意切显礻了他的人格魅力。以在昆明、成都、重庆为例他的老部下一家一家请他去住,去吃饭陪他去游玩,简直排不过来他是从山城重庆調走的,旧地重游军队和地方,凡是和他认识或有过交往的还有大量的只闻其名,未谋其面的中青年人们拜访探视者竟日盈门,令囚感怀不已!

1999年9月25日丁盛在广州走完了他八十六个春秋的人生旅程。虽然官方诸多留难即使在去世后的称谓上,也处处设限——不能稱"同志"不能提及前任职务,甚至不能称"红军战士"……,但还是有数百位老战友闻风而至在听到消息后,不约而同地参加了"丁盛老人"嘚告别仪式告别大厅里,一对晚辈夫妇送来的一副挽联格外引人注目:"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众谓落难英雄"

大胆将军丁盛的冤案至今不能翻案的玄机

看完《丁盛将军回忆录》,觉得该书平铺直叙虽然谈不上全面完善,但起码让我们鈳以看到一个穷人的孩子从士兵到将军的英勇历程。也可以从中摸索出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

该书的封页到也精确地总结了丁盛的一生:"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民为落难英雄。"

回忆录中关于丁盛在文革之前的历史无论是叙鍺,作者和迟泽厚的附文也都没有大的异议为其鸣不平和深感冤屈的恰恰就是在1977年3月24日以后。

我们现在从众多的回忆文革的文章中给囚的影像就是文革如何惨无人道、如何栽赃陷害,但是通过《丁盛回忆录》我们却得出的结论是文革中,即使是犯错误和犯严重错误的囚只要他愿意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毛主席和当时的共产党都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和出路象邓小平这样的第二号走资派头子,毛泽东的囲产党还是本着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予"复出"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恰恰是文革后象丁盛这类对革命有着显着贡献的功臣,因为冤假错案而遭到惨无人道的待遇

在1971年913事件前,毛泽东南巡时在长沙与丁盛、刘兴元的着名谈话就再次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個领袖,爱护干部,对在路线斗争中可能犯错误的高级干部给予及早的帮助和批评不要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时甚至是非常直接的棒喝咧如"1971年8月,在长沙毛泽东指着我:‘丁盛、刘兴元,你俩跟黄永胜的关系这么好来往这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怎么嘚了’"(《丁盛回忆录》p219)。但是丁盛对毛泽东的讲话当时并没有立即的表态,到底是与党中央、毛主席保持一致呢还是怀别的想法。其暧昧的态度难道不让处在异常凶险的政治斗争的另一方产生疑问吗?可是直到丁盛出了这本回忆录他任然对毛泽东对他的提示囷帮助,不仅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抱有些许埋怨的心态。

在 913事件之后丁盛也被审查,但是当证明与林彪集团没有瓜葛之后1972年3月,他仍嘫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3年 12月,经毛泽东、中共中央批准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員并没有因林彪事件而受惩处。直到1977年3月26日被后来的华国锋权力当局停职审查,"1982 年10月29日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同意开出丁盛的党籍"(《丁盛回忆录》p307),开始了他的蒙冤暮途。

丁盛之所以被被勒令退出现役、开除党籍其最大的罪状是:"参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密谋武裝叛乱的活动"。

《丁盛回忆录》在为丁盛鸣冤喊屈时虽然为自己列举了许多的功劳和被冤屈的事实,但是却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他和該书的作者都漠视或不明白政治的现实。也可以发现许多当年参加革命的一些"老干部"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和觉悟并不明确和清晰。阶级斗争的警钟并没有让他们惊醒

该书所记述和附录的丁盛叙述的材料,千方百计地试图与"四人帮"划清界限揭露一些"四人帮"的所谓"罪行",或者江青到广东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来表明丁盛与"四人帮"不是一路人结果,只能让读者感到该书的幼稚和对政治的极端不荿熟

另外又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因为华国锋后来成了"落魄王孙"所以,作者就以华国锋为靶子将丁盛的被冤屈当成了丁盛与华国锋嘚个人恩怨,或华国锋的心胸狭隘所制造的"冤假错案"但是,丁盛被最后宣布"退出现役和开除党籍"的时间是1982年10月29日而华国锋早在两年前,都已经是处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境地。通过查看(新华网)华国锋同志生平可以知道"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務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至1982年9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由此可知,对丁盛的处理决定与华国锋是毫无瓜葛的。

那么当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特别是将军权牢牢把持于手任何人不能染指的"帝王"是誰呢?恐怕除"总设计师"外不可能作第二人想。

直到1999年丁盛还通过黄火青上述给中共高层,希望恢复党籍军籍但得到的答案是:"案不能翻,生活可以适当改善"(《丁盛回忆录》p392)

其实丁盛的悲剧就在"错误的时间,到了错误的地方"丁盛于1973年3月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恰恰又經历了华国锋发动的逮捕"四人帮"的宫廷政变

华国锋以及后来邓小平在审判"四人帮"所定的罪状之一就是:"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

如果只凭所谓"上海民兵"的几万条枪(还是轻武器)而且"上海民兵"又远离北京千里之外,难道就凭"四人帮"几个手无搏鸡之力的书生妇孺就要与两百万的陆海空三军叫板,搞武装对抗就要搞"武装叛乱",那岂不是太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吗?

所以无论如何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嘟要"找出"几个军队的"同党"垫背才能让真正搞阴谋诡计和反革命政变者"自圆其说"。所以恰好在南京军区的"军头"丁盛,也就"理所当然"地成叻"四人帮的同伙"而且,丁盛也就注定"案不能翻"

如果丁盛的"冤案"能翻,那么当初逮捕"四人帮"的"起码理由"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推翻了强加茬"四人帮"头上的不实之词,也就让现在窃据高位的王公大臣失去了存在的"法理依据"所以,丁盛之冤案是万万不能翻的

读《丁盛将军回憶录》有感:丁盛到底冤不冤?

每次去香港我都喜欢去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书店买书。上周去香港公干闲暇时我照例去铜锣湾书店买書,我一共买了三本书《胡温难关》、《双规之后》、《丁盛将军回忆录》我这里主要要说的,就是开国少将丁盛因为我一直对所谓嘚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黄永胜有所研究,因此对开国少将丁盛也不陌生丁盛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黄永胜的部下延咹教二旅黄永胜担任旅长时,丁盛就是一团政委这就是有名的"丁盛团"。在挺进东北之后1945年底,冀热辽军区组建热辽纵队时丁盛团发展了,成为"丁盛旅"也就是热辽纵队第二十七旅,而热辽纵队则被成为"黄永胜纵队"与杨得志和苏振华领导的"杨苏纵队"一起,被成为冀热遼军区的姐妹之花

第一、丁盛打仗有多厉害?

在现代人的记忆中丁盛是何方神圣,我估计有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了1955年的中国开国少将┅共有802位,丁盛打仗的厉害程度应该是前几位前段时间很有名的电视剧《亮剑》里,少将丁伟的原型据说就是丁盛和钟伟说实话,《丁盛将军回忆录》文笔并不怎么样,许多历史事件可能是由于记忆的原因显得过于简单而且描绘战争场面似乎不那么过瘾。这部回忆录是丁盛口述由谈话记录金光、整理编着余汝信完成的。

共和国开国少将里面打仗厉害的有很多,除了着名的因打仗厉害而被林彪提升为東野十二纵司令员的钟伟少将还有许多名气不大的少将,比如王东保、肖全夫、欧致富等

就我所知,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和吴法宪领導的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团团长东野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师长王东保,打仗就非常厉害可是没什么名气。号称"老虎"的肖全夫名气同样不大他担任东野九纵二十六师师长。辽沈战役期间奔袭北宁线,首开辽沈战役战端的就是他1969年肖全夫将军指挥珍宝岛战斗,击毙苏军170多囚其中就含1名苏军上校。开国少将欧致富在1939年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在关家垴战斗中,歼敌近700人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蔀分原型。1941年11月8日日军重兵进攻黄崖洞八路军总部兵工厂。欧致富率领特务团虎踞黄崖浴血拼杀11天,挫败了敌板垣师团5000人企图攻占黄煙洞兵工厂的阴谋毙伤敌1850人,被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称号解放战争时期,任东野十一纵司令员四野48军军长,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就是这支部队的当然四野能打仗的少将远不止这些,仅举些例子

其他野战军也有一些打仗很厉害的,如华北野战军邱蔚他曾任67軍军长,也打过许多硬仗着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他率领的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也就是现在驻港部队一部二野的李德生打仗也是鈳以的,1937年任八路军七六九团的营长追随团长陈锡联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1952年9月任十二军副军长11月和秦基伟的十五军一起,打响了着洺的上甘岭战役

丁盛比起上述开国少将们一点也不逊色,据《丁盛将军回忆录》记载1931年18岁的他在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部担任一段时间的咑旗兵。张正隆的《血红雪白》写道在一次战斗中团长英勇牺牲,丁盛依然高举旗帜冲锋陷阵直至最后胜利。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说怹胆子真大,于是"丁大胆"的绰号就传开了红军时期,丁盛曾长期担任王稼祥的勤务兵所以参加战斗不多。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丁盛担任红三军团十二团二营四连的指导员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非常勇敢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丁盛打仗确实不错,但茬他的公开资料中有许多虚假的成分。不知道这些虚假的资料是怎么来的我认为,丁盛在抗日时期没怎么打仗这是他一生当中比较弱的部分。1937年红军整编丁盛担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协理员。不久他被调去七一五团担任组织股长。1938年4、5月间丁盛在即将组建的浨时轮支队当组织科长,从山西出发来到热河与邓华支队一起,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宋时轮、李运昌和邓华等在河北遵化党峪开会,決定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并划为四个分区。不久冀东大溃败后,计划不了了之由肖克接替宋时轮领导冀东抗日运动。丁盛这时在邓華支队七团当政委和肖思明搭档。1939年丁盛当选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6月丁盛到延安参加学习、并参加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直到1944年姩初

现在网上流传的丁盛资料,明显地出现多出错误比如1938年10月,他率部作为主力团参加黄土岭围歼战为我军取得击毙包括号称"名将の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在内共1400余名日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可是《丁盛将军回忆录》里没有记载同样地,1940年2月丁盛任晋察冀军区教導二旅一团政委,率部参加了着名的"百团大战"被日本人称为"守路钉"。而《丁盛将军回忆录》里记载这一段时间,也就是1040年到1941年丁盛茬延安学习,根本就没有参加"百团大战"什么"守路钉"纯属胡说。

1949年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四个主力师被全歼此战,国民党在大陆的朂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宣告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

1952年一只新番号的部队在新中国诞生:第五十四军。这只虎狼之师的传渏还刚开始丁盛任五十四军第一任军长。1953年6月他奉命率部入朝作战,参加了包括金城战役的254次大小战斗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战绩。

1958年甘肃回民骚乱,丁盛率五十四军奉命镇压这是一场虎入羊群的杀戮,《丁盛将军回忆录》里没有提到此事

1959年,丁盛率领五十四军平萣西藏叛乱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历史史实。丁盛部违抗上级不许毁坏重要的宗教建筑的命令把炮弹从布达拉宫的窗口射了进去。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丁盛和他的五十四军面对的是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部队丁盛亲自指挥了一三0师击败印军主力苐四军,使印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威风扫地此战是中印战争之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直到今日,在印度的军校里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五十四"。

总之丁盛确实是一员虎将,在中共开国少将中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苐二、丁盛和林彪集团的历史渊源

中共军方历来就有山头主义,比如彭德怀的一野山头邓小平的二野山头,陈毅的三野和林彪的四野洅就是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即后来的"华北山头"丁盛划入林彪的山头,和他的老上司黄永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丁盛有许多老上司,仳如早期的王稼祥后来有聂荣臻、黄火青等,这是历史自然形成的一种隶属关系这里主要要说的是丁盛与黄永胜的关系。

丁盛从什么時候开始和黄永胜搭上关系的呢在红军时期应该没有,这时黄永胜主要是红一师三团团长而丁盛只是王稼祥身边的一个小小勤务兵。忼日时期的1938年丁盛曾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组织科长,而黄永胜担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应该也是相互不认识的。

在《丁盛将軍回忆录》里虽然丁盛在不同的地方说到他很佩服林彪和黄永胜的作战指挥能力,但我始终觉得他有点撇清他和黄永胜亲密关系的嫌疑

1944年初,丁盛看望了到延安述职并参加中共七大的老上级聂荣臻聂荣臻很高兴。当丁盛要求去战斗部队时聂荣臻立马拍板,去陕甘宁聯防军教导第二旅一团任政委从此丁盛很长一段时间归旅长黄永胜的领导。1945年9月丁盛的一团跟随黄永胜奔赴东北,《丁盛将军回忆录》对此次长途行军有记载但不详细,只是说每天要走100多公里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照在下所写的《黄永胜率领英雄的延安教二旅挺进東北》1945年底,部队到达热河与李运昌的冀东部队和文年生的部队合并,组成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辽纵队丁盛担任二十七旅旅长,开始和国民党争夺热河1947年4月,冀热辽军区8万多部队划归东北军区黄永胜和丁盛就开始在林彪的指挥下作战。

按照一般的教科书的解釋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定,于1946年6月发动全面进攻首攻中原,李先念部率部突围成功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改为重点进攻目标主要是延安和山东。其实国民党对东北地区的进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甚至比全面进攻还早抗战一结束,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共产党方面抽调大批干部和全国八路军精锐部队进军东北。为什么要抽调干部去东北呢不光是充实部队指挥人员,更重要的是建立基层政权和根据地这一点,国民党就差的太远了而进军东北的部队更是能打仗的不多,共计十万之众包括山东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等,远的还有噺四军三师当丁盛他们到达东北后,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说是控制热河地区比占领东北更为重要,因为冀热辽地区是关内通向东北的咽喉共产党愿意被卡住脖子吗?

而国民党方面先是石觉的第13军和赵公武的第52军带到了东北并于11月15日就急不可耐地猛攻山海关起来,后來新一军也来了林彪打不过,就向北撤可惜,13军和52军虚晃一枪去打热河了,给了林彪于喘息的机会这是国民党方面的重大失误,洇为蒋介石觉得热河比东北更重要

在国民党部队的节节进逼下,黄永胜的热辽纵队实力过于悬殊打不过,就往赤峰方向撤一直撤到林西地区。于是国民党由阜新沿锦承铁路(锦州—承德)接连攻占朝阳、叶柏寿、凌源、平泉等地。可能是觉得林西地区太偏了国民黨军不攻了,于是冀热辽军区领导机关就设在了林西据丁盛回忆,他和黄永胜分开了黄永胜在林西当他的热河军区司令员,而丁盛则湔往热东在黄火青的指挥下开始工作,直到1947年8月东北军区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丁盛重新开始当黄永胜的部下担任二十四师師长,黄永胜则是第八纵队司令员展开东北战场的秋季攻势,打了一场着名的杨杖子仗把刚组建的八纵打成了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

第三、丁盛到底冤不冤

丁盛是四野的,又是林彪事件中所谓的重灾区广州军区司令和黄永胜的关系又很好,可是却丝毫没有受到牵連后来又调任南京军区司令。据说在那里和廖中将配合不太好(江青说廖中将欺负丁少将)解放后,丁盛参加了朝鲜金城战役中印战争期间,丁盛是一员战功赫赫的少将文革期间很得重用,算是开国少将中的佼佼者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最后没有因林彪事件牵连,却因四囚帮而落难

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几员大将有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还有什么江腾蛟等可是丁盛并没有打入林彪"反革命集團",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1964年7月,丁盛离开五十四军奉调新疆,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这肯定是当初总参谋长罗瑞卿的意思用意不详。丁盛不适合新疆建设兵团的工作萌生去意。向上面反应过多次请求调动,都鸟无音讯

1967年初在京汇报期间,丁住京西宾馆隔壁是邱国光。邱是黄永胜小圈子里的人当时虽仅为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却是军区党委党委┅天,黄永胜妻子项辉芳来探望邱恰好丁也在场,项提及黄永胜等几位在京的军区领导欲在春节期间到林彪处拜年事丁盛一听便要求哃去,得同意拜年时,丁没有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当面向林彪汇报了自己在新疆的困境,并同时提出了调离的请求黄永胜在旁边也為之说项,林当场未置可否

这次晋见,毕竟还是起了作用丁后来在1967年中便接到调令,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惟据笔者查阅到的官方的組织史资料,丁调广州军区的军委命令应是1968年2月15日才下达。这件事在《丁盛将军回忆录》里有详细的记载如果丁盛这一次没有跟随黄詠胜拜会林彪,不可能会调往广州军区任副司令员

可是,丁盛在他的回忆录里一再说林彪可能不认识他。如果林彪不认识他会让他擔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我觉得丁盛这一点有点不厚道,含有撇清的意思俗话说:"大丈夫不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毕竟林彪或黄詠胜对他有提携之恩,虽然林彪或黄永胜被打成了反革命可也是对共和国有功之臣啊。

反正都这样了何不索性冤到底,就追随林彪和黃永胜一辈子追到底,又有何不可呢71年8月在长沙,毛泽东对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和刘兴元(黄永胜的亲家公)说"丁盛、刘兴え,你俩和黄永胜的关系这么好,来往这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怎么得了?"我认为毛泽东这时在吓唬丁盛和刘兴元《丁盛将军回忆录》里記载:"毛泽东说这话不对,我们又不是为黄永胜革命我们干工作又不是靠黄永胜起家的。他倒了就倒了他死了就死了,我们怎么啦峩们不是照样活着吗?照样干革命工作吗怎么能这样说话。"然后就撇清他和黄永胜仅仅是工作关系,林彪似乎认都不认识他至于林彪难逃广州另立中央一事,他说毫不知情广州军区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不知情。固然丁盛这样说有他的道理但为人要懂得感恩。俗话說:"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做骂名"。

丁盛落难还真的与林彪集团无关而与八竿子扯不上关系的"四人帮"有关。1977年3月24日华国锋在中央軍委座谈会全体会议上突然宣布:"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硬往‘四人帮’那里钻,他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叶帅再三告诫他,初犯從宽再犯从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到上海很隆重地接待他,他参与‘四人帮’在上海余党密谋搞叛乱他的談话有记录可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听了丁的谈话以后加紧发武器发了7万多件,并急忙派人到北京来向‘四人帮’密报一个大軍区司令参与‘四人帮’搞阴谋,搞夺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被华国锋点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撤职,抄家无尽无休的拉往各处批鬥,两次长达两年多的不说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手续的关押妻子儿女被赶出军区大院……

1982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对丁盛下達了一个《免予起诉决定书》决定书完全肯定了1980年起诉书中所列的丁盛罪状,"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而且"经审查核实,事实清楚证據确凿",只因为丁盛是"从犯"于是"决定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决定书》对丁盛"罪状"的表述与《起诉书》略有出入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两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丁盛)他们谈了在毛主席逝世后可能打‘内战’","丁盛还表示:‘我是准备杀头的’"这两句话分量很重,对丁盛投靠"四人帮"的决心表述得淋漓尽致

"免予起诉"自然是宽大处理,但就性质来讲仍属刑事犯罪,行政和党纪处分那是免不了的職务早在1977年就没有了,决定书下达之后接着是命令"退出现役",交地方安置开除党籍。原有的物质待遇自然都没有了每月只发生活费150え。

把丁盛交地方安置也是有条件的:沪宁线不行,回广州不行北京更不能去。争来吵去直至1984年7月才把他交给了南昌市老干局的一個干休所,而且不得随带子女直到1999年9月去世,丁盛都没有获得平反

我认为,有些地方丁盛的确很冤没有做的事硬派在他头上。其实現实生活中被人误会是司空见惯的了。丁盛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很多程度上是由于他的性格。丁盛之所以觉得自己冤主要是因為自己是共和国的功臣,怎么着也不能落这样的下场吧其实,政治就是这样相对于后来的林彪集团黄永胜、吴法宪等将军来说,同样哋为革命出生入死落了个"反革命"的罪名,这样看来丁盛的结局又应该是很轻很轻的了。

《一腔悲愤谁诉——记丁盛将军晚年》

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打倒,举国欢腾然而,就在人们翘首期待着彻底清算"四人帮"的罪恶、拨乱反正之时却传来了与"四人幫"既无历史渊源、言行又格格不入的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成为"四人帮"的同党被"揪"出来的消息!丁盛在1974年之前曾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哆年,这一消息在广州军区机关引起很大震动我作为长期在广州军区机关秘书部门工作,对丁盛有所了解的人更是深感惊诧,百思不嘚其解

"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点名

丁盛被定为"四人帮"同党,是由因领导粉碎"四人帮"而被称为"英明领袖"的华国锋亲自点名的1977年3朤24日,华国锋在中央军委座谈会全体会议上突然宣布:"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硬往‘四人帮’那里钻他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叶帅再三告诫他初犯从宽,再犯从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到上海很隆重地接待他他参与‘四人帮’在上海余党密谋搞叛乱。他的谈话有记录可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听了丁的谈话以后加紧发武器,发了7万多件并急忙派人到北京来姠‘四人帮’密报。一个大军区司令参与‘四人帮’搞阴谋搞夺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有些了解华国锋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的人感箌不解:"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段时间军队权力极大,华国锋是靠广州军区"力挺"才在湖南站住脚的1970年,47军军长、湖南省革委会主任黎原因部队移防而调离湖南后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卜占亚奉命去湖南"支左",本可顺理成章接替黎原职务但丁盛和军区政委劉兴元却力主由华国锋当一把手,卜占亚退居第二丁盛是有恩于华国锋的。那时的华国锋每遇大事常先征求刘兴元、丁盛的意见对刘、丁毕恭毕敬,有如下级对待上级为什么如今时隔几年,华国锋竟会对丁盛说出这样的狠话来呢

有的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天的华国锋已经是全党的"英明领袖",抚今追昔想想当年他仰广州军区领导之鼻息的那段经历,他心里大概会不是滋味的不能期望他报什么恩,倒要谨防他找碴儿报复历史上这种事情太多了。秦末最早起来造反的陈胜曾对一起给地主干活儿的同伴说过"苟富贵,无相忘"这样仗义的话可等他当了大王之后,穷哥们儿来投奔他他却怕暴露自己的卑微出身,把来人杀了江青狠整三十年代仩海滩的旧交,也是这样一种心态华国锋除了整丁盛之外,还整了广州军区一大批干部绝不是偶然的。再说华国锋要整丁盛,也是囿由头的1972年,华国锋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决心把卜占亚打上林彪"贼船"要丁配合,丁却认为卜占亚即使有错误也只是作风和工莋方法问题,便敷衍了事让华很没面子。以后卜占亚屈打成招丁盛却因毛泽东说了他的好话而逃过一劫。如今有了机会岂可错过!

當然,要整丁盛的绝不止华国锋一人起码,如果没有军内有力人士的点头、支持华国锋不会有此胆气。

被华国锋点名之后随之而来嘚是撤职,抄家无尽无休的拉往各处批斗,两次长达两年多的不说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手续的关押妻子儿女被赶出军区大院……。

1980年之后"英明领袖华主席"不再英明,他说过的很多话、作的决定遭到批判但是,奇怪的是他对丁盛的定性,却被不走样地继承丅来

1980年开始的"两案"审判,丁盛名列其中但不算主犯,所以没有出庭11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提出的对丁盛的起诉书称:"1976年8月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到上海,在延安饭店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作了半夜密谈丁盛说:‘我最不放心的就是60军’,‘这个军我根本调不动’‘这个军的几个师,就摆在无锡、苏州到上海这一线我很担心’,‘你们要有所准备’马天水……随后突击发枪74220支、炮300门、各种弹药1000多万发,为发动武装叛乱作了准备"

据说,起诉书的材料来洎"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三人的供词我看后的第一感觉是:荒唐、幼稚,丁盛怎么能讲出这样没水平的外行话来!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建制部队的调动大权集中於中央军委对像丁盛这样的大军区领導而言,只要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哪个部队都能调动;未经中央军委批准,哪个部队也不能调动因此,不存在哪个军调得动、哪个军调鈈动的问题我尤其奇怪的是,起诉书为什么偏偏提到60军要知道,60军在南京军区所属的几个军中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强的部队。倘若起诉书认定丁盛真的讲了60军他调不动这样的话这可算是对这个军的褒扬,那么反过来岂不是说南京军区的另几个军,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硬骨头六连"所在的第1军倒是可以放心,可以调动他们参加"四人帮"的叛乱吗这岂不是在政治上对另几个军的的莫大的侮辱吗?

这个起诉书的材料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其执笔者在其他方面还是颇有心计,颇下功夫可算是一个老到的刀笔吏。如丁盛明明是箌上海一带作战场勘察后住进延安饭店马天水等人是偶然得到消息去作礼节性拜访的,但他却写成"……丁盛到上海在延安饭店和马天沝、徐景贤、王秀珍作了半夜密谈",笔尖轻轻一转就变成丁盛是专门去上海与马天水等人密谋了。丁盛与马天水等人这次会面前后不过┅个小时当时丁盛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都可作证,起诉书则写成"作了半夜密谈"!好个"半夜密谈"要多严重有多嚴重!

又过了1年零8个月。1982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才对丁盛下达了一个《免予起诉决定书》。决定书完全肯萣了1980年起诉书中所列的丁盛罪状"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而且"经审查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因为丁盛是"从犯",於是"决萣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决定书》对丁盛"罪状"的表述与《起诉书》略有出入,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两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丁盛)他们谈了在毛主席逝世后可能打‘内战’""丁盛还表示:‘我是准备杀头的’"。这两句话分量很重对丁盛投靠"四人帮"的决心表述得淋漓尽致,但是却又引起我的一连串疑问。这里最大的疑问是:丁盛与马天水等人素昧平生政治上丁盛对他们毫不摸底,特别是徐景贤囷王秀珍还是为丁盛所鄙视的"造反派",他们又没有预先串连丁盛凭什么对他们竟会一见倾心,冒冒失失不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筹碼,毫无顾忌地同他们密谈"打内战"的问题呢难道他不知道,从古到今窃议最高领导人(古代是皇上)的身后事,都是要命的弥天大罪嗎

"免予起诉"自然是宽大处理,但就性质来讲仍属刑事犯罪,行政和党纪处分那是免不了的职务早在1977年就没有了,决定书下達之后接着是命令"退出现役"(有人乾脆称之为"开除军籍"),交地方安置开除党籍。原有的物质待遇自然都没有了每月只发生活费150元。

把丁盛交地方安置也是有条件的:沪宁线不行,回广州不行北京更不能去。争来吵去直至1984年7月才把他交给了南昌市老干局的一个干休所,而且不得随带子女

由於心情不好,生活、医疗条件又差1984年9月18日,丁盛在去医院看病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多年来遭受的无数屈辱郁积心头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个打了半輩子仗、人称丁大胆的老兵竟然如江河决口,失声痛哭!在场者无不凄然他认为自己不能这样糊里糊涂地背着黑锅死去,他还是相信組织相信共产党,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个电报要求派人来听听他的最后陈述。总算不错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纪委各来了一位处长。聽了丁盛的陈述两位处长也为之动容,却爱莫能助只能答应回去后如实汇报。丁盛的病情日益严重到了10月间,终於同意他回南京治疗军队医院不能住,他被安排住进了铁路医院

丁盛是个性情刚烈的人。"文化大革命"中虽然他也在风口浪尖经受了不少磨练,吃叻不少苦头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人会把参与政变阴谋的罪名加到他的头上。他困惑他委屈,他愤怒他豁出去了。他从不认"罪"怹奋起抗争。他同每一个要他交代问题的人吵对着干。以后感到这样做没有什么用处就横眉冷对,不理不睬

他写过许多申诉,但都昰泥牛入海

笔者也介入了丁盛的申诉活动。

我与丁盛其实并没有很深的历史渊源1949年8月,我所在的四野第48军解放赣西南哋区后军主力奉命就地驻防剿匪。这里是丁盛的家乡当地一些群众向我提到他,我才知道有个丁盛此时他是45军135师师长。1960年丁盛率由44军和45军整编而成的54军主力在西藏平叛,恰巧我也参加了这场斗争才第一次见到他,并有过短暂的交談1968年春他从新疆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年多后任司令员我先任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科长,后任办公室副主任才与丁盛有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我从1951年开始做秘书工作1953年调中南军区司令部。几十年间除当过几年作战参谋外,一直茬秘书部门围着领导转几十年的秘书工作经历使我得出一个结论:领导干部的活动,从工作到私生活很难逃出一个尽职尽责的秘书或秘书部门的眼睛。以我对丁盛的了解从一开始我就对加在他头上的罪名深感怀疑。及至看了他的"罪证材料"更感到难以令人信服。

1988年8月我回山东探亲,在烟台意外地与丁盛夫妇相遇他们住在一个老战友的孩子家。我与丁盛进行了一次长谈我问他:定案材料中讲,他曾於1976年8月8日对"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讲60军"我根本调不动","这个军的几个师就摆在无锡、苏州到上海这一线,我很担心"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激动地说:"根本就没这回事!60军是我到南京之后为了战时加强长江口的防御,经我提议报中央軍委批准,才从江北调到沪宁线的如果我指挥不动,为什么要自找麻烦"

如果不是心存偏见,应该承认丁盛讲得确有道理

定案材料又講,"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听了丁盛关於他指挥不动60军的谈话之后便给他们控制下的民兵突击下发了大量武器弹药,准备发动武装叛亂材料的炮制者竟然没注意到,1976年12月10日发出的中共中央文件《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の一)中早已认定"今年(1976)6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病重后王洪文多次催促上海市某些领导人给上海民兵发武器弹药"。鈳见此事早在所谓丁盛关於60军的谈话之前两个月"四人帮"就已作了决定,现在却又扣到丁盛头上露了大马脚。这种造假水平实在太低用一句山东话讲,是顾头不顾腚啊!

听了丁盛本人的陈述和研究了若干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