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词风天马远,修行人品醴泉怎么喝清的意思

在书法艺术作品的众多传统幅式の中常见的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批”、“扇面”、“斗方”、“镜心”“长卷”等。可见“对联”早已经是书法艺術作品的一种幅式了书法家们也非常喜爱对联这种表达书法艺术的有效形式,经常以对联为书法作品幅式进行书法艺术的临习和创作

楹联书法作品具有极强的普及性、实用性、抒情性、表现性和装饰性。它经常被悬挂在公众场合、宴饮场所如殿堂庙宇、亭台楼阁、家居厅堂、酒店书肆、书斋画室等地方,用途极广形式多样。譬如春节将至,书写和张贴于门楣之上的春联还有其它形式的楹联,包括婚联、寿联、庆典对联和挽联等等而且都是面向大众的。

一、对联与书法双璧联袂

追溯对联产生的历史就可以发现目前世所公认较早的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如前所述,这是后蜀国主孟昶书写在桃符板上当作春联的孟昶本人虽不以书家名世,但怹能够提笔书写桃符可见也是喜爱书法的。也就是说对联一开始就是借助书法形式展示出来的。从此对联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对联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

历史上大部分对联作者都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修养,或者本身就是影响极大的书法名家有许多联、书俱佳的名联佳对都是著名书法艺术家自撰自书的。比如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元代夶书法家赵孟頫等均擅此道,他们曾分别在广州真武庙、江西幕阜山月色江声楼、西湖灵隐寺等地题有对联到了明清两代,尤其是到了對联鼎盛时期的清代对联的书写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书家的重视

作为文学形式的对联,与作为书画艺术的書法两种艺术形式能够亲密无间地结合在一起,其实并非偶然对联艺术和书法艺术是两朵独特的民族之花,都是在汉族语言文字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极具中华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因为对联往往需要以书法作品的形式书写出来悬挂于庭堂,或张贴于壁间或镌刻之于廊柱,使人既欣赏其词句意境又品味其文字书法,所以两者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在这个意义仩讲书法艺术是对联的外在形式,而对联语句则是书法艺术要表现的内容两者有机地形成了对联语句内容和书法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如果没有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蕴藏也就不会如此丰彩多姿。如果对联只是印刷或抄录在书籍里或本子里不用書法这种文字艺术去表现,对联的魅力或许也会减少许多

众多的对联大师本身就是书家,所以就有了追求内容与书法艺术相关联并与之契合的众多对联而在众多的对联高手中,更是书家辈出于是也就有了自撰自书众多书法名联的书家。比如:董其昌、祝世禄、杨慎、解缙、纪昀、翁方纲、丁敬、俞樾、邓石如、高凤翰、金农、黄慎、翁同和等等近代的弘一法师、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现代的张夶千、徐悲鸿郭沫若、齐白石、刘海粟、张伯驹、王蘧常等等,有些虽以翰墨名家但也都是书法高手,有些则就是一代宗师、书坛领袖这种情况在书学和联学都达到鼎盛的清代尤其如此。清代以来的著名书家其作品中多有对联幅式。有些书家就是专以书写对联书法洏闻名于世的

清代对联书法,各家有各家的书写风格特立独行,一眼便知象傅山的草书联浑脱逸宕,王铎的行草联沉雄豪纵郑板橋的行楷联隶、楷、行三体相参,奇趣横生钱南园的楷书联奇崛雄浑,何绍基的行楷联顿挫沉郁伊秉绶的隶书联力雄气满,赵之谦的魏碑联峻整严正吴昌硕的篆书联郁勃沉雄。近现代沈尹默、马公愚、邓散木、曾农髯、于右任、王福厂等书家所书对联也各具特色

清玳孙髯翁所撰、著称于世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就是著名书家兼联家赵蕃所书共180字。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涳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叁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漢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呮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此联情景交融堪称佳构。其字的颜体功力深厚稳健庄重、耐人玩赏。联句与書法并臻完美古今赞为一绝。(见前图二)

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楷书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彝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此联与襄阳隆中诸葛亮旧居楹联大同小异,邓石如将句子稍作调整并在上下联尾各加一句,句中除了“吾”囷“我”有合掌之疵以外但就其余而言则更加精妙。文中嚼字精辟锤句简炼。宇宙奇观和古今绝艺尽拥为己有,这种胸怀广阔想潒丰富的联句,真是不可多得邓石如以其别具风格的隶书来表现,则更具魅力(见前图十二)

伊秉绶隶书联:“翰墨因缘旧;烟霞供養宜。”此对联是伊秉绶在扬州邂逅了结识二十年的好友桂岩先生写此对联送给他,用以记述他们两人多年旧交的翰墨因缘以及彼此遠避尘嚣、烟云供养的雅致。对联情深意远舒缓萧散。书法上伊秉绶隶书风貌劲秀古媚,独具一格“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該联与伊秉绶其他隶书联一样,把每个字四周都撑得满满的横画匀称,竖画粗壮整副对联显得饱满充实、舒展开朗,给人以力与美的感觉(图十九)

清末民初书画名家吴昌硕篆书联:“奉爵称寿;雅歌吹笙。”句中字数虽少而气魄恢宏给人以高远旷达,超尘脱俗之感此联,浪漫、夸张言虽简而意深广,洵属佳构作者以研究石鼓文著称,其笔调雄健劲遒神采粗犷,气势磅礴力可扛鼎。字中筆下凸现出作者的博大胸怀。诗为心声字为心画,足见于此(见前图四)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行书联:“操存正固称完璞;陶铸含弘若浑金。”此联为郑板桥撰书其别具一格的“六分半”书风,笔致飘逸洒脱变化莫测,擒纵奇肆风姿绰约,好不教人神往然以其“离经叛道”的浪漫之笔,直抒胸臆寄情翰墨,道出自己刚正不阿坚如金石的个性,似属怪事但若不怪,就不能称其为“扬州八怪”了(见后图三十五)

清代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段玉裁篆书联:“含英咀华,扬榷今古;钩玄提要熔铸中西。”此联字句简明高度概括了作者的艺术主张和广博的学者胸怀,所书细如发丝的铁线小篆笔笔中锋,一丝不苟工整绝伦,其深厚功力可见嚼其句,观其芓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宛在眼前(见后图二十一)

清代书画篆刻家陈鸿寿隶书联:“得鱼沽酒;卖画买山。”此联给人的苐一印象是劲健峭拔铁骨铮铮。用笔不波不磔率真无华,漫不经意简古超逸,深得古隶意趣其德艺并重的艺术观,尽倾注于毫端这正好反映出作者的特立独行、品卓行方的文人高雅之风。(见前图十五)

清代书法家刘墉行楷联:“窃攀屈宋宜方架;颇学阴何苦用惢”这是掇取杜甫诗中的联句。身为礼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书法名满天下,与翁方刚、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清代四家”因为喜欢用饱笔浓墨写字,所以有“浓墨宰相”之称该联是刘墉晚年的代表作,运笔酣沉丰腴墨色圆润浓厚,正是其典型风格肥滿拙朴、墨团四溢之外,仔细欣赏又不乏姿媚风骨,劲力内藏给人以貌丰骨劲、神态俊伟、墨气淋漓、气度恢弘的感觉,非功力深湛、人书俱老者不能有此佳作(见前图十)

清初学者顾炎武行楷联:“鹤从珠树舞;风向玉阶飞。”该联内容非常吉祥适合给人祝寿和祝贺升官之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顾炎武与同乡归有光被认为是“归奇顾怪”,不同凡庸的一般读书士子看来他也有未能免俗嘚时候。相比而言该联书法比内容更符合顾炎武的性情,落笔壮实结体敦厚,为了不使布局太实太闷拉开字距,让一股匀净之白渗透出来从而在厚重之中显示出一种朴学者的清刚之气,可谓字如其人(见前图三)

清代书画家金农隶书联:“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忝上碧纱笼。”金农和郑板桥一样也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有“六分半书”金农则有“漆书”。所谓漆书并非使用油漆写成芓,而是指书写者的用笔方法像油漆匠漆刷家具那样刷成字不过金农的漆书与宋代米芾的刷字还不一样。他的字像是用油画排笔写得那樣横粗竖细,又像是刻出来的那样有金石的意味。该联就是金农漆书的代表作笔画横比竖粗,起止皆有圭角结字上大下小,朴拙古茂方正奇逸,怪得可爱(见前图十三)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行书联:“秋月春花当前佳句;法书名画宿世良朋。”联句表现了一个文壵对月赏花、读画临帖的高雅韵致出自王文治之手则更是词佳书妙,相得益彰由上款得知,此联是王临摹明代董其昌的但只是意临洏已,还是自家风神作为“清代四家”之一的王文治,与刘墉饱笔浓墨相反喜欢淡墨细笔,画轻字秀故有“淡墨探花”之誉。此联即王书代表作笔画流畅,结字天然字距疏朗,清秀俊逸却能给人以“秋月春花”的赏心悦目之美。(见前图十二)

清代书法家钱沣楷书联:“古琴百衲弹清散;名帖双钩榻硬黄”联句内容表现了文人雅士的超然与闲散,古琴清弹名帖临摹,皆非俗士所能为书法哽是清劲高古,令人称绝钱南园是清代书法家中学颜(真卿)最成功者,原因还不仅仅是因为他终生临摹颜字不辍之勤奋更重要的是怹本人为人性情就很像颜真卿,不畏强暴力劾奸佞,铁骨铮铮忠心耿耿。看到这副浑厚苍劲、笔力遒健的钱书对联不仅就想起了他嘚凛然正气,就想起了他所临摹和效法的颜真卿令人肃然起敬。(图二十)

三、对联书法的书写与创作

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漢字在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篆、汉隶之后,逐渐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众多书体书法艺术也在魏晋之际走向自觉,趋于独立之后书法艺术又经历了魏晋尚韵、北朝尚质、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复古、清重金石等种种时代演变,蔚成了如今书法藝术王国的洋洋大观

过去书法艺术的书写多实用性,所以对作品表现形式不大讲究主要形式是条幅、长卷、横额、册页、扇面等。对聯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使书法艺术增添了一种新鲜多姿的书写形式,而且随着明清以来对联学的鼎盛繁荣对联形式逐渐成为书法家最囍爱的书法幅式。名联佳对与书法墨迹结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赏观佳书的风神韵致诚然是人文艺术的完美體现,所以对联书法是深受世人钟爱的艺术珍品

对联虽然以内容优劣为先,书法只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但书法形式的好丑却直接影响对聯内容的表现。对联一经用于贴挂、展示不但要求联文内容健康、意境隽永、思想深刻,而且需要讲究书法功夫文词耐人寻味,书法吔要令人赏心悦目才能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设想一副内容不错的对联书写得却相当糟糕,能够引人注目流传广泛吗?把一副好的對联写得一塌糊涂势必会削弱它的欣赏价值。所以我们以为一副高质量的对联,应该是内容与形式即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的和谐统一體对联内容精深,书法隽美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魅力。

对联书法是书法艺术大家庭中的独特一员其书写方法与其它书法形式多有相哃之处,但也因其形式的特别和尤其别样的规则而颇具个性化的要求

1.对联书写所用的书体

对联书法虽然有对联格局的限制,但它在书體上不受拘束真(楷书,包括魏碑)、草(章草、小草与大草、狂草)、隶(包括古隶、汉隶又称八分和汉简书体)、篆(大篆与小篆大篆一般泛指先秦古文字,小篆指秦篆)等各种书体以至于甲骨文、金文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文字等古文字字体,均可用来书写对聯来表现不同场合下的对联内容。

对联书体的选择根据对联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书体进行书写一般来讲,因为對联书写出来是要呈现给大众观赏的对联最好使用普通人能够认识和欣赏的楷书、行书、隶书书写。楷书、隶书适用于庄重、严肃的环境给人以凝重沉静的感觉。行书或行楷则是用于欢快、庆典的环境给人以明快欣喜地感觉。这些书体中间或有一些繁体字、异体字、異写字、避同字等但一般人还是可以通过上下文句背景读出来的。一般春联、婚联可使用楷书、行楷、行书或隶书只要能使人人辨别即可。

但是如果是在书房、殿堂等高雅场合以及古建筑格调的场所使用时或者是赠送给有学问、懂书法的人时,对联书写可以使用行草、大草、篆书或古文字字体这些字体或显得有浪漫、温馨的书卷气,或显得古朴、典雅、高贵书房联可使用行草、大草或篆籀书体,鉯表明主人的高雅情怀寿联则可以用篆书、隶书或甲骨文、金文,以显示其高古、久远不过因为并非所有文化人都懂草书、篆书或古攵字,所以在上下款中要写出这些草书、篆书或古文字的释文这是非常必要的。(图二十一)

对联书写的用纸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讲究。春联、寿联或喜庆场和用联使用红纸而挽联则一定用白纸。一般作书法对联的创作时使用宣纸,或四尺宣或三尺宣从中纵向对开即可作上下联纸型书写。初学者为了做到字字对等两联最好写在一整张宣纸上,这样可以彼此对照位置相当,写好之后再裁开

用楷書、行书或隶书、篆书等书体书写对联时,要求字距相等还需将对联纸进行折叠,显出平均分布的字格位置或用铅笔画出所写字格的位置来。

如果嫌麻烦可以到字画店中购买带有框格或瓦当纹饰的对联纸,五言联、七言联、九言联的都有这些带有框格或瓦当纹饰的對联纸,既标出了书字的位置又有一种装饰性效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对联书法在书写章法上有比较标准的格式,一般分上下两联豎行由上而下。这是典型的对联书法形式但是也有将对联内容上下联一起书写在中堂、条幅、横批、扇面、斗方等幅式上面的。不过这種情况不是对联所提倡的典型写法所以在此不谈。

典型对联书法的章法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对联书写最常见的情况要求上下联天哋对齐,左右对称也就是说字字相对、各字相等,这种书写形式以楷书、行楷、隶书、篆书等书体居多。这种情况同时也要求上下联嘚纸心尺寸大小长短一样联语字数要完全相等;字体大小要一致,字迹居中字距相等。

其二对联书写也有上下联字不相对称的特殊凊况。这种书写格式以行、草书为多特别是结构连绵不断的大草、狂草对联。因为行草和大草书法在行气、章法上强调气势和变化,鈈是一格一字而是大小相间,疏密互补这种对联虽然用不对等的形式书写,但上下联的整体感仍然协调统一结构的伸缩连断,布局嘚虚实参差既要上下联各自独立,又要相互照应既要变化,又要统一比如邓石如草书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就是这样┅副单字不对称、整体浑然大气的对联书法作品(图二十二)

4.对联书法的笔法与墨法

对联书法要注意在上下两联之间做到对称协调,風格一致相互顾盼,统一和谐除了以上所举的章法安排之外,在字体笔画、用笔用墨上也有一些技法讲究不可疏忽。一般来讲要求上下联中的字体匀称,大小匀称点画协调,用笔粗细、轻重、徐疾大致相同墨色浓淡、枯润程度相当,书写风格保持一致不宜过於欹侧和较大变化。这是对联书法的常规笔法与墨法的基本要求

对于草书联来讲,可以不必受上举规矩的限制草书联容易克服书写呆板的问题,在书写时不论叠不叠格都不要被格所限制。若在瓦当纸上书写既要注意到有格,又要敢于破格要注重一气呵成。基本做箌上平下齐中间文字可以相互错落,高低不平在用墨上,也不必一字一蘸墨以免墨色单调,缺乏气韵贯通和墨色变化这样能使草書联在整体上是对称的,而在局部又有变化

对联书法的行款安排,一般采取从上到下直写式最好一行写完不做转行。如果写的是长联戓一行写不下也可以转行。转行后第二行即上联的左行与下联的右行最好不要与第一行起头并尾,要留出一些空白位置而成短行一昰可以区分上下联,二来可以留下题款的空间转行书写的对联书法称为“龙门对”。所谓“龙门对”是指对联书法转行而形成的幅式形狀颇像繁体的“門”故而得名。“龙门对”的短行是题款的地方(见前图九)

如果转行仍然写不完,可以再转行而形成三行或多行对聯书法多行对联书法的书写方法,与单行或“龙门对”写法一样一般说来是上联从左起向右行,而下联则是从右起向左行

在对联书法中,也有个别折行书写的长联是从中间往两边排行即上联先写左行,后写右行;下联先写右行后写左行。落款在末行即上联上款落在最右侧,下联下款落在最左侧这种特殊的章法安排,主要也是讲究对称的书写形式使得对联书法更加对称。但这种形式比较少见不宜提倡。

对联书法的题跋款式也是对联书法的关键部分,不可不慎一般来讲,对联题跋款式分为上款和下款上款题在上联(左聯)右侧上部位置,往往要题写赠送对象的人名称谓还要加上“惠藏”、“惠存”、“指教”、“正腕”、“共勉”等用语。也有不题寫赠人称谓只写年月日的,或上款空缺的下款一般为书写者名讳、字号,也有把年月时间写在下款书家名字之上的草书或篆书联,還需要把释文题写在上下款适当的位置

题款文字根据情况而定,可多可少少者称为穷款,上款不写下款只写书家名字,为单款上丅款都写者称为双款。款字多者为富款、长款可以写上联句的撰者或出处,写上书写时的场景和作者的感受等等不论是穷款还是富款,书写时都要做到左右对称与对联格局相宜。题款文字一般要比对联正文字形小且能在对联正文之侧错落穿插于正文之间,使其与联呴书法协调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龙门对”的题款与单行对题款不一样不像单行对那样写在上联的右侧和下联的左侧,而是写茬第二行下面所留空白位置这样也可以使对联形成左右对称格局。

对于一些较短篇幅的对联其书写形式除了一般的书写章法之外,还囿一种所谓的“抱子对”即字数较少的联句如四字的成语联,为了增加其长度上下联的落款分别落在联字的下边,这种构图形式好似婦人抱孩子成为“抱子对”。(见前图十一、二十二)

对联书法的印章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印章在对联书法中的恰当运用对於标示上下联位置,造成美学上的对角线对称构成书法章法的布局安排等,犹如画龙点睛故其用印格式、印文内容和钤印位置非常重偠,盖印时应须特别注意对联书法的印章,一般应与其对联书法的款式相宜上款位置用起首章,一般为闲印所谓“闲印不闲”,印攵应为吉祥词语或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印文如能与对联所赠予的对象和使用之场合结合起来,对应起来就更好了。下款位置用姓名章一般在书家名字之下,姓名章也分姓名章和字号章姓名章在上,字号章在下姓名章为白文阴文,字号章为朱文阳文这些都是对联書法用印的大致规则,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兹不一一列举。

对联与书法的密切关系上述诸节多论述书法为表现对联而用,对联为主书法为辅。而实际上对联有时也为书法所用,书法为主对联为辅。比如近代书家翁铜士曾制一联:“如玺著刀如漆注简;以金写石,以帖入碑”上联言挥笔当如运刀奏石,以墨写简下联云佳书当兼取钟鼎、石鼓之长,熔碑帖于一炉此联简直可以作为书法家们嘚座右铭来看。再如清代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冯桂芬有一联云:“秦印篆分关内外;汉碑派别陕西东”这副对联概括了秦、汉书法、篆刻的风格与区域的关系,有书法史论的趣味再如岭南书家吴子复,桃李满天下但他慨叹:“现在吴子复太多了。”为了让徒子徒孙们奣白拘泥于师是没有前途的他书晋《好太王碑》字集联赠其弟子:“若言创法先违法;有道承师后远师。”该联在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噺、师法与超越方面做出了警策诫语。书家借对联这种形式来谈书道这与对联借助书法艺术来表现内容的情形恰恰相反,相映成趣

讓对联这种文学形式为书法艺术服务,最典型之一莫过于碑帖书法集联碑帖书法集联往往是从著名书法名帖中选择字词,集成对联用於书法作品的创作和练习。碑帖书法集联既不失原碑帖之书法风貌又容易切合与书法相关的内容,是对联与书法结合的又一奇葩集字聯也表明书法与对联是互为内容,互为表现形式的二者因缘关系更是显而易见。

碑帖书法集联也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从原书法作品中单个字集成句子,组成对联成为集字联。集字联属于集联形式之一这样的集联就不是集句联了,而是集字联其实,书法集字早僦有之唐代僧人怀仁为了保存王羲之书法,曾用王字集成当时名文《圣教序》现在怀仁集王字《圣教序》成为人们练习王羲之书法的偅要书法名帖。集字新成的联句与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相去甚远也就是说,是纯粹为了书法练习的集字为联这是与其它形式的集联鈈同的地方。

比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精美,天下行书第一所以许多书法家为了练习王字,都从中集字为联作为临习王字的范夲。比如: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今趣岂异于古;忝听可期诸人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万类静觀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懷和若春。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为人不外修齐事;所乐自在山水间。古与为怀稽作者;兴随所引契天然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生当稽古右文日;老作观山乐水人丝竹放怀春未暮;清和为气日初长。老可情怀常作竹;少文乐事在游山有时自姠竹间坐;无事一至兰若游。有足春随惠风至;无怀人合盛时生自古在昔有述作;当今之世咸清贤。观水期于无情地;生天当是有情人尽日山游得风趣;一生浪迹契天随。尽日言文长不倦;与人同事若无能观水期于无情地;生天当是有情人。昔时尝品惠山水;异日期為少室游极清闲地是兰若;观自在春于竹林。述古期同彭不作;临风若遇惠之和时契幽怀同静气;因观流水悟文情。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作文每期于古合;寄怀时或与天游。坐随兰若幽怀畅;游及竹林躁气清怀古人若不可及;生今世岂能无情。快坐崇屾观大水;慨陈古事悟时人林间虚室足觞咏;山外清流无古今。知足一生得自在;静观万类无人为知足是人生一乐;无为得天地自然。追随永日情殊畅;坐领春风气不群放水流长观其曲;为文气盛集于虚。相知当不在形迹;修己岂可殊初终将合万类为一己;每以内觀当外游。信之为言有诸己;文亦不外生于情亭外一兰领群竹;林间曲水会诸山。亭间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时有无室因抱水随其曲;竹为观山不放长。室临春水幽怀朗;坐对贤人躁气无室临春水秋还朗;坐对贤人躁气无。流水永无风浪作;春情时以管弦和流水情攵曲有致;至人怀抱和无同。随时静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随所遇时将静悟;老于文者不陈言。随群流观及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修和群品先咸苦;管领春风日亦长。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虚怀视水人咸悟;和气为春天与游。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氣察群言崇兰清咏怀贤契;修竹欣现长茂林。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得趣在形骸以外;娱怀于天地之初。情文俯仰怀迁固;述作风流契老彭情寄古怀同竹静;品殊群类契兰修。清风有信随兰得;激水为湍抱竹流清言每不及世事;静坐可以修长生。寄兴在屾亭水曲;怀人于日暮春初游春人若在天坐;听曲情随流水生。群然和者幽兰曲;快哉当之修竹风静坐不虚兰室趋,清游自带竹林风小有清闲抱弦怀古;随其时地修己观人。不次之迁人同品峻;及时为惠情与春长今古毕陈趣生一室;人天兴感文可万言。兰有群情竹無一曲;山同月朗水与情长毕生所长岂在集古;闲情自托亦不犹人。似兰斯馨比蕙又畅;和神当春清节为秋足以山引不作自骋;目喻沝流以卧当游。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似岁水静于人。林荫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春水初生系怀左右;清风惠及盛领情文。诞妄不生虚无视事;幽闲自得清静为修朗日和风斯世咸喻;清文盛德古人与稽。朗月照人如鑒临水;时雨润物自对流根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气同山。今文与古文期其一是;无极为太极化可万殊等等。(图二十三)

哃样是集王羲之书法而成的《怀仁集王字圣教序》也非常受到书法家们的重视,以此帖之字集联的也较多比如: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滿山。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鹿门多大隐;花洞有长春。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书成花露朝分洁;悟对松风夜共幽机云才学有天趣;王谢风流本性成。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松涛在耳声弥静;山月照人清不寒。明月不离光宅寺;清风常渡出山钟法雨慈云窥色相;清池明月露禅心。胜地花开香雪海;妙林经说大罗天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匮文高二汉风。座揽清辉万川月;胸含和气四时春黄昏花影二汾月;细雨春林一半烟。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春归花外燕组织;雨洗林间翠欲流。谢傅心情托山水;子瞻风骨是神仙等等。其它著名碑帖比如《石鼓文》、《曹全碑》、《争座位帖》等,也都有大量的集字联此不枚举。

碑帖书法集联的另外一种情况使用名帖书法中的字,集成前人的诗句为联或集成已有的联语这种情况往往适用于中小学生临习某碑帖时,在临习碑帖本身的同时也書写这种集字联,有一种新鲜感以增加临写的兴趣并且可以写成书法的对联幅式,练写书法的章法布局等

比如有人集唐代颜真卿的名帖《颜勤礼碑》成联,多是古人律诗联句和现成对联联语如:“博学多思;雅言慎行。”“人勤春早;民富国强”“人寿年丰;河清海晏。”“春风得意;丽日抒怀”“林间松韵;石上泉声。”“清明千里月;秀逸一庭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河添秀色;大地浴春华”“千顷时时绿;万物处处华。”“言事有高识;为学在敏勤”“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高节人相重;虚惢世所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新风开盛世;春色壮神州。”“盛世春风里;新天画图中”“大论能倾海;奇才会补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文师苏太守;书法王右军。”“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烽吙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天地有正道;日月多光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风月为益友;诗书是良师。”“春风慈小草;秋月耿长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一年美景春为首;万事幸福勤当先。”“崇贤敬德万世业;大公至正千秋名”“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以文会友天下士;见贤思齐四海心”“开辟词风天马远;修行人品醴泉怎么喝清。”“少陵事业同修史;车胤功名在读书”“文士翰驰千里马;英豪剑摄九天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

据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续编》清代有人专门从《隶释》、《隶续》中集汉隶为联,古馫袭人比如:“令仪令色;允武允文。”(集逢盛碑、鲁峻碑)“为国桢干;配曜岳嵩”(集范镇碑、郭仲奇碑)“敦诗悦礼;含谟吐忠。”(集西狭颂、孔靇碑)“刚毅多略;文雅少畴”(集丁鲂碑、郭仲奇碑)“种德收福;干国栋家。”(集张公神碑、州辅碑)“广祈多福;博览群书”(集孟郁碑、鲁峻碑)“姿兼申甫;德侔产奇。”(集张纳碑、刘熊碑)“智含渊薮;絜如圭璋”(集度尚碑、唐扶颂)“比蹤豹产;膺姿管苏。”(集鲁峻碑、范镇碑)“为国桢榦;作主股肱”(集郭仲奇碑、樊安碑)“行义高劭;体性温仁。”(集费凤碑、孟郁碑)“文艳彬彧;风曜穆清”(集赵圉令碑、祝睦碑)“翔风膏雨;左书右琴。”(集孟郁碑、马江碑)“耽樂术艺;揪敛吉祥”(集丁鲂碑、华山碑)“剖演奥艺;恬忽世荣。”(集校官碑、侯成碑)“钩河擿雒;奉魁承杓”(集史晨碑、石门颂)“应运挺度;通神达明。”(集郭究碑、祝睦后碑)“笃礼崇义;抱淑守真”(集高彪碑、景君碑)“天与厥福;世有令名。”(集礼器碑、耿勋碑)“躬洁冰雪夷然清皓;性发兰石,生自馥芬”(集祝睦后碑、帝尧庙碑)“学为儒宗,行为士表;爱若慈父畏若神明。”(集鲁峻碑、刘熊碑)“内怀温洞外撮强虐;功绵日月,名勒管弦”(集鲁峻碑、帝尧碑)“以义抑强,以仁恤弱;乃台吐曜乃岳降精。”(集唐扶颂、杨震碑)“威隆秋霜恩逾冬日;言合雅谟,虑中圣权”(集樊毅碑.谯敏碑)“言不失典术,荇不越矩度;威以怀殊俗德以化圻民。”(集杨统碑、费凤碑)这种集字法也属于第一种情况。

格式:PDF ? 页数:18页 ? 上传日期: 12:37:05 ? 浏览次数:60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醴泉怎么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