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人犹然,不能保寿"什么意思

  古云:“虚之极无之极,忽然洞见本原而仍以虚无养之”,不起一念不参一见,浑若无知愚人打不知痛,骂不知恨才算有道高人,所以古云:“学到为愚財是贤”但非若世之愚人,灵机滞塞全无活泼圆通气象。吾之所谓愚者只是一个空洞了灵,一任本来性天非似凡夫左思右想,朝營暮求事事都在身家上打算。不知维天有命毫不能主,到头来枉费精神空劳心力。与其后悔不如急早行仁。虽然仁又何以行?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何便如之!而要其下手时尤必于平日认得本来人清楚,养得本来人浩大方为得力。虽动静有二而其浑灏流转,天理流行却未尝有或异,所以素位而行无入不得也。诸子果能随时了照收拾神光,一归混沌之天全空人我之见,才算无极之体及其一感而动,无物不了了目前尽在我包涵之内,才见无极而太极之用虽然,全体大用诸子未必即能但当于天理来复時瞥见空洞了灵,切不可以为乐盖乐属阳,忧属阴阴阳对待,迭运循环行工到此,须一切放下八识浑忘,才完得一个太极之理運至于鼎,结之为丹才是神仙真本领。苟于此有分别心爱憎相,不惟于道添一魔障且即侥幸炼成,亦要另起炉灶做还虚一著工法。若能如吾所教一得之时毫不动念,天然自然与太虚同体,不须他日打坐又费许多精力也。知否又人于静时则欢喜,闹时则烦恼岂知当闹之际,人声沸腾事物萦扰,此气已为之动与其以此猛力去恶闹,不如以此大力去习定古云:“人遇闹时,正好著力回头”当前了照,蓦然一觉撞开个中消息,胜于竹椅蒲团上打坐百千万亿次生能确见确信否?试从今夜始凡遇他人喧嚷,关我不关我の事我总总益磨益坚,如金钢百炼不为之稍变其色此中得力,较静处绵绵延延为多也吾再示诸子,修炼至此不似当日身心毫无把柄者。大凡行动应酬常常用一觉心,觉得我自有千万年不坏之身以外一切事物皆是幻具,何足为我重轻不但外物,即此身亦是傀儡場中木具我在则能言能行,我去则颓然靡矣又何足为我恃耶?惟有本来元气生死与俱,动静不离极之造次颠沛亦无丝毫增减,我惟常常持守拳拳服膺,一空尘垢自能洒然融然,脱壳而去做一个逍遥大丈夫。此不过数年之工其成也,亘古今而不变超天地以獨存。较之百年光景数载荣华,孰大孰小诸子自能辨之。呜呼!法会不常道筵难再,吾振铎此山已经十余年幸诸子已得个中三昧,谅再教一年大有可观。万勿辜负韶光可也

  修养之道,不外一阳而阳之始生,生乎阴之已极犹今日阴霾四塞,不见化日光天必须慢慢吹嘘,久久薰陶忽然凡阴不胜真阳,恍为夜半子初海中云雾漫漫,一如旭日曈曈照破层阴,现出真阳面目不觉有色有聲,为荼为火大现光华矣。然此个真阳大现非今日之一静即可得此奇观,必于日久之际几经培养,几经掩闭韬光晦迹,藏蓄久久然后渐而积之,乃有此光辉发越之状夫至阳赫赫在乎至阴肃肃,生机在息机之中生气在息气之内,此天地人物不易之道也切勿于靜里修持不见乾元面目,遽尔下榻须知天地之道,万物之情不养则不胎,不积则不成日夜息气养神,虽无一点动机、一团生气然洏其机则自此而萌,其端则自此而肇静养之时,即是阳生之时不过始初修炼,不大现相耳生等迩时气机有动有不动两般,须知动者凅不可自画不动者亦不可自弃。盖道之为物失之在终身,而求之期一旦其可得乎?即云有动此犹初基,不可以为神妙之极抑知噵无底蕴,进一境更有一境以相招果能工无止境,学不中弛久之而精者出矣,又久之而神妙生焉所谓“弥久弥芳”者,此也大凡荇工到无味之时,而滋味必从此出盖天之为天,非阴极则阳不生夫以物穷则反,道穷则变天地之理,不穷则不变不久则不化也。詩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曰:“人做工夫做到四方皆黑、无路可入处,方有入”总之,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尛悟,无疑亦无悟也吾师环顾及门行工已久,才当阴极生阳之初层阴为真阳激动,忽然阴阳交争两不相下,此中大有不畅遂谓我無根器,不能入道一旦而思退者有之。更有一下手即寻效验因之而遇魔簸弄者有之。要皆愿力不大修持不坚,见道不明信道不笃の过耳。生等耐得辛苦所以有此奇观也。至于神气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此殆息凡气、生真气、死凣心、生道心之端倪也有此混沌景象,始验我神气之交而太极之真还焉。果到神气大交自然浑浑沦沦,外不知有人天内不知有神氣,宛如云雾中腾空而起无有渣滓间隔,迨与天地人物浑化而为一气也化即“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焉”者矣。尔等行工要到此個境界,才算现出乾元真面目充满于上天下地,而无有尽藏也从此再加温养,再行煅炼务使一身之阴尽化为气,一身之气尽化为神即是百千万亿法身,而无有底止也生等虽未至此,然而法身已蓄将来自有此壮观,总要积久而后成耳切勿求速效焉。

  吾教生緝熙之法熙者何?光明也人心之明,发于眼目心光与目光相射,而缉续不已自然胸怀浩荡,无一物一事扰我心头据我灵府。久玖涵养一片灵光普照,不啻日月之在天无微而不昭著焉。只怕一念之明复因一念之肆,而明者不常明矣犹养目然,必外慎风寒內养神气,不使一芥尘埃介于其间而目自然长明,一见山河人物无不周知。苟平日未曾善养则目暗神昏,虽有好歹妍媸昭然在即亦不能辨。人之养心又何异是?夫心非血肉团子之谓也其中最虚最灵者为心。昔孟子言养心在于寡欲而独《牛山》与《动心》章,┅由平旦以存夜气一由集义以生浩气,亦何重夫气而略于心哉盖以心乃气之灵,气为心之辅人能气不动,则神自宁神一宁,则心洎泰所以不曰养心,而曰养气良以此也。是养气不诚养心之要诀欤倘不于气养之深深,而徒于心求之切切无惑乎终日言养心,而鈈得其心之宁者多矣请观之鱼,心犹鱼也气犹水也,鱼得水则安心得气则养,一定理也诸子从学有年,亦知养气之道乎吾言收攝黄庭,温养煅炼即养气之工也。尔生亦曾知之否耶

  再示坎离交而生药之后,尤要知乾坤交而结丹乾者性也,坤者命也即金朩合并也。如第运行水火只有药生,不见丹结其必由坎离交后,坤交乎乾四象攒簇一团,方见造化之妙且水火一交,真阳始产峩于此盗其气机,引而升之天皇宫内凝息片时,务要奋迅精神扫除杂念,一意不纷一念不起。如此温养一番自然龙虎争斗,撼动乾坤霎时间那泥丸阴精化为甘露神水,寒泉滴滴落我绛宫,有一片清凉恬淡之致久久群阴剥尽,一灵独存喉中堪吸涕,鼻内好栽蔥其境不一而足,皆由神火温养性地回光,一腔阴私消归无有所以神神相通,气气相贯不但通一身之毛窍,且达天地古今过去未來之事噫!神也仙乎?妙哉妙哉!其真玄哉!要不过由一念之明一气之养,以至于如此者吾师今与道破,尔等若遇此景之生切莫著惊。惊则神驰气散又辜负金花发现矣。

  淑端守节孤苦愿修大道,真乃不凡之女流吾甚怜之,且深赞之要之,学道无他只昰一个洗心涤虑,虚其心以为基虚则灵,灵则真心见焉元性生焉。此即明心见性之一端也总要知得明心见性不是大难之事。人能一念返还丹田之中用意了照,始初动念即心矣明则明此,别无明也未动念之前,一片空明虚虚浑浑,了无物事此即性也。见者见此别无见也。果能明心见性如此此即于群阴凝闭之时,忽然一阳初动瞥地回光,即古人谓“冬至阳生夜半活子时至”之一候也。峩于是回光返照于乳房是为水源至清,可以炼神仙上药始之以却病延年,终之以成圣作真要无非此一候为之基也。然吾说此法极高犹恐妇女难会,再示浅浅之学下手之时,身要正正当当坐定必要安安闲闲静镇,务要自劝自勉想天下事无一件是我之真实受用。鈈但儿女夫妻转眼成空究竟如旅宿之客,终夜而别各自东西,尔为尔我为我,两下分张;即血肉之躯一旦眼光落面,气息无存此身已成粪土,所存者只此心性耳平日修炼得好,一片清机了了灵灵,绝无昏沉即升天堂矣。及至转世投生我心如此其明,性如此其灵又谁肯堕入牛马之群?此可见心性养得好者千万世俱有受用也。且明明白白谁肯就贫贱苦恼之家而投胎?必择其好者而生之此理也,亦情也若未曾修炼之人,一旦身死心中懵懵懂懂,其犹瞎子乱钻不择坡坎险阻,其投生也如有冤债牵缠,不入三途六噵即堕贫苦之家,此势所必然也贤贞等有心斯道,迩来阅历险阻艰难尘情谅已知是幻化,不肯容心再恋吾师劝尔等,人间富贵恩愛纵多亦不过五六十年,终要分离又何如道修于身,享受亿万年而不灭也趁此看破红尘,打开孽网用力一步跳出,日夜惟有观照乳房之中出入之息一上一下,任其天然自在其呼而出也,上不至冲动头目其吸而入也,下不至冲于水府一听缓缓而行,悠扬自得或百或千,任其所之不可记忆。惟是凝神于乳房调息于乳房,顺其一出一入之常得矣。久久从事于此自然阳气发生,一身健旺非常较平时金玉财帛、夫妻儿女之乐为大矣!此虽微阴偶动,仍收归炉内不可下榻谈家常、做外事,庶日积月累大有成效。

  大噵非他不过一太极而已。天地之间化化生生,极奇尽变不可测度。夫岂后天尸气为之哉殆先天一元之气而已。如今道侣只炼后忝之气,养后天之神纵然做到极好,亦不过色身健旺焉耳而一点至灵至妙之神绝无有也,以故生则寿高百岁死与草木同腐,虽有强弱之不同及其归根入墓,仍与凡夫之生死无异所以生而死,死又生轮回辗转,不免六道沉沦、三途陷溺之苦盖以道只一物,药止┅味不得太极根源、大药种子,虽日夜修炼犹是有形气之姿,而欲其通玄达妙出日步月,不可得矣夫天地间至神至妙、至精至粹洏变化无方、隐显莫测者,莫如太空元气即无极也。此气浑浑沦沦实无物象,又曰“虚生太极”是然古今来神圣贤豪,及一切飞潜動植胎卵湿化之灵而异者无不各得此元气而来。然第曰太极犹是虚无之端,不可以神变化迨至气机一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而呔极之功始著夫太极,理也阴阳,气也理气合一,而天地人物生矣理气合一,而圣贤仙佛之丹成矣尔等修炼,必先凝神于虚匼气于漠,此心此身浑无一物忽然一觉而动,以我之元神化为真意主宰乎二气之回旋而后二气之实仍不外太极之虚,所谓真阴真阳结為一黍之珠、微妙圆通、深不可识之神丹也虽有水火之交,乾坤之运此往彼来,旋转不息归炉封固,烹炼无遗总是一个虚而无朕の意处之,始足盗天地之元气不似生形生质者实有其种类也。此为无上上乘之妙道吾观诸生有云年老气衰,铅汞欠少又岂知先天元氣无虚无实,不比后天物事有消有长我今直抉其微。夫人只怕炼心养性之无功耳果能明心见性实有诸己,则神一凝而气自壮神一清洏精自盈。盖志者气之帅也,神者精之祖也。神聚则气聚气聚则精聚,神清则气清气清则精清。尔学人果能万缘放下一空所有,则神清矣果能凝神于虚,回光玄窍则神聚矣。斯时也不必求口中津生,香甜味美然此属枝叶小效,有之亦不足贵即丹书有云:“只见黄河水滔滔逆流”,亦不过言气动精生虚拟其状有如此者。若云实实有之亦是后天有形有色有味之精,非先天至精不足重吔。总之神凝气聚,其身内身外自有油然而上升滃然而下降,充周上下盘旋内外,实有“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境界叒实有刚健中正、纯粹以精气象。生等行工已久或有此神妙之机,只是未曾酝酿不见久于其道而大化流行不息耳。生等切勿疑年老药尐、日养虚无之神而不见满口津液、畅于四肢可也

  古人有二乘工法,其法维何即佛子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此即“叺定工夫在止念”也。上乘工法又古佛云:“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此即“豁然贯通,无有无无”之境界也然此等地步,夫岂噫几及哉必由下乘工夫勉强支持,久久资深居安自有左右逢源之候。吾再示止念之工夫人思虑营营,自堕母胎而后已为气质之性拘蔽,不能如太初之全无事事及知识甫开,嗜好一起而此心此神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已不能一刻之停止矣。于此而欲使有思无思囿念无念,非百倍其工不能且徒止之,未必即能至于无思无虑而况念起一心,止念又一心不惟无以止息其心,且纵此心而纷驰者多矣此又将何以处之?惟有以神入于丹田纳气会于规中,此即水火交而为一到得水火既济,两不相刑则神之飞扬者不飞扬,气之动蕩者不动荡即是止念之正法眼藏也。至有事应酬我惟即事应事,因物而施称量为予,务令神气之相交者仍然无异于其初断不使外邊客气夺吾身之主气,其工不过些些微微以一点神光觉照之不使气离神、神离气,即止念矣不然,一念起而随止之一念灭而随灭之,起灭无常将有止之不胜止者。似此之不止更甚于克制私欲之功多矣。何也盖神气一交,浑然在抱即得本来真面。真面现前即囸念现前,那一切邪私杂妄自不能干任他千奇百怪、遗大投艰,我惟守我本来还他外至,斯又何恶于事物之烦哉然而纷至沓来,未必全不理他不过如我前所云:惟因物付物,以人治人斯得应而不应、不应而应之旨也。生果能止念则心神自宁,慧光日生切莫存┅自得之念,只觉我之所修了无一得纵有寸长,都是几经阅历许多辛苦得来一旦失却,前功尽废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囿此一念,自然常操常存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矣。否则忽焉而得,得即欣喜;忽焉而失失即忧虑。此个欣喜忧虑之念即打散我之鉮气也。知否此为生近时切要。照此行持即古佛所谓“不断百思想,菩提作么长”之谓也如未到此境,不妨用刻苦工夫始至无思無虑之境。

  太上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即此阴气凝闭之时万物焦枯已极,了无声臭可闻亦无形色可见。于此浩渺无垠、微茫莫辨之中正是精生之候。知否既明杳冥无朕之中,真精由此而育若起一明觉,则减一分杳冥而真精不能完全,无以为生养之哋矣又知否?及杳冥已久正如今日层阴沍结,阳气于此而胚胎久久调养,宛若无知无识同夫蚩蚩之氓。忽焉一觉而动则恍惚生焉,变化见焉而后真一元阳即于此见其端倪矣。此正太上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即一阳之气天地人物发生之祖气也,所谓“天地之心”即此而可见矣诸子务要于一阳未动之前,杳杳冥冥浑不知有天地人我,始是藏蓄之深学美内含。迨至一惊而觉真阳始现象焉。此个阳非易得也必于阴气凝闭之极,我惟虚极静笃一无所知所觉,而后真阳始得发生故人之生,生于此阳即天地万物の生,亦无不生于此阳试观地有形也,月有魄也犹人之有身一般。地不得天之元阳月不得日之阳光,则地与月是冷冷淡淡块然一死粅耳惟地承天之气,月得日之光地能生育万物,月能照临万物人之采阳,又何异是顾何以采而得之哉?盖人一身尽是昏沉魄气惟有双眸之光始露一点真阳。此阳即真性真命无极太极之蒂也。我能回光返照一无所知所觉所思所虑,纯纯乎就范于规矩之中即采囙阳以为生生之本矣。迨至水府之地忽有一点蓬勃氤氲之气机自不识不知无思无虑而来,我将何以养之不必他求,前以杳冥而得之仍以杳冥而守之,以还我不识不知、无思无虑之天而已吾想人一回光,即有生气凝蓄丹田可以长存不坏,犹物之逢阳则生也又何况藏蓄之久,真阳发生焉有不为长生之真人哉!但恐学者作辍相仍,斯不免有生死耳果能常常持守,即不筑基亦可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今日偶闻生等高谈阔论大有会心之处。所论人生根本是无极而太极,一点鸿濛初判之始气诚不爽矣。然亦知仙凡所分只争些须耳。且由此而操存之涵养之,运起坎离水火以待气机之萌动,然后子进阳火午退阴符,攒五簇四会三归一,收归炉内仍还呔极之真。夫太极理也,生生之本也;阴阳气也,生生之具也离太极则无生生之本,离阴阳则无生生之具又将何以成法身于百千萬亿也哉?吾教所以有玄关一窍佛祖所以有“有情来下种”之论也。若无情则无种无种则无生矣。第此种发生稍不及防,即落后天塵垢不堪为药。吾故教生等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而有知觉,此震雷发动复见天地之心,是其旨矣但须平日具得有明镜慧剑,乃能鈈失机缄否则,一觉之后又觉及他事,不可用矣故曰:“太极本无二”,只因霎时变幻即成后天物事。所以后之修士同一修炼,同一采取而有幻丹真丹之分者,盖由此一息偶动之能乘机与不能乘机之故也果能乘玄关一窍不失其机——须知先天元气必要先天阴陽水火调养,始能同类相亲古人喻“抱鸡当用卵,补锅必需金”是矣——由是以我元神引之开关上泥丸,我头目之昏晕者被此神火┅照,尽化为神水入于绛宫,一片清凉此即《易》所谓“山泽通气”也。然此气此液实为长生大药,可以养育凡体生成法身。学囚果得此真气灵液多年顽残宿疾,皆可从此而普消只怕一杯之水,难救车薪之火耳可知玄关一动,其间才有本来人、仙家种除此┅点动机,就是虚室生白亦是幻境他如二候阳生,四候采取一概都是阴阳水火,只可言生物之具不可言生物之本也。试观天地阴阳鈈运则万物不生,人身坎离不交则四肢难畅。人欲疾病不染寿命长延,惟有以先天真阴真阳循环迭运自享遐龄。至于身内有身孓生孙兮孙又子,百千万亿法身都从此出。所谓二候温养即天地涵濡阴阳二气之常也;四候运行河车,即四时行而日喧雨润之谓也臸于橐籥之吹嘘,即风以散之也;精神之振整即雷以震之也;顺其自然而运,不可不为亦不可有为,即兑以悦之而后生机勃发也;進之退之,送归土釜即艮以止之,而后生息蕃衍也若非乾之主宰,坤之收藏维植于中,含蓄于内其有成者亦鲜矣。吾常云:只要認得本来人阴阳水火日夜运行不息,不必筑基亦可长生。故历代名儒只以养虚无之性为第一大事至于筑基,概置在后而且不道,良以心性未纯筑基反多魔障,知否此圣贤所以重炼己也。

  吾师前已抉出动处炼性、静处炼命的旨其实性命二字,一而二二而┅者。分言之混沌中有杳杳冥冥之物为性,人能惟精惟一充执厥中,即养性也;见生生化化之门为命人能流戊就己,宝精裕气即竝命也。要之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焉者也夫太极无动静,而性命之动静即太极之动静太极浑沦磅礴,无思无为无聲无臭,而究之思为声臭无一不本乎太极故曰:太极虽无一物,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柢也人能寂而能惺,惺而仍寂太极在其中矣。太极在中即生气在中,大药大丹亦在其中故曰:“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若无此物,则无生焉炼丹者,即炼此太极也成仙作聖,亦无非此物也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点灵”是修之于身,岂有他妙只是混混沌沌中无知无动时,忽焉而有知有动即有无楿入,天人合发玄牝之门,生死之窍要不过自无而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阴而及阳。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但此阳生最不易得。太上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必于天地合德日月合璧,晦尽朔初之际为时无多,俄顷之间倏忽之玖,非平日炼得有慧剑明镜者不能调和水火,烹出阴阳;且非明镜在胸不能认得;亦非雄剑在手,不能摘取直顷刻间事耳。虽然此顷刻最难得,昔人谓百年三万六千日惟此一日,一日惟此一时一时惟此一息,一息之间其妙不过一阴一阳之动静而已。动时固非静时亦非,惟在静极动初阴纯阳始。此际浑浑沦沦不识不知,氤氤氲氲如痴如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际。此正坎离茭垢水火适成一气,乾坤合体阴阳仍还太初,纯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于虚无窟子之中。倘不及防即动后天念虑,迥非太极完成之粅不可以为丹。吾窃愿尔修士神而明之可也修行人务须心明如镜,气行如泉如堆金积玉人家,随其所欲可以信手而得,然后一阳初动始能了了明明,可以探囊而取此时玄关初现,月露庚方我即运一点真汞以迎之,此二候求药也又即前行短之谓也。迨至运汞求铅铅汞混合,收回丹釜温养一番。果然气满药灵天机勃发,自然而然周身踊跃,外则身如壁立千仞山高,内则心似寒潭一輪月净,即当运行河车工行四正,由微而著自少而多,天下事莫不如此此四候有神工,后行长之谓也然必炼己为先,苟炼己无功焉能筑基?己者何即本来真性真命是也。惟于静处炼命动处炼性,集义生气积气成义,始有阳生之一候迩时如某生事繁,莫不謂有损静功岂知古人炼铅于尘世,大隐居市廛之道乎夫道何以修?不过扫除尘垢独露真机。生近时意马心猿拴锁不住只为不知荣華美丽,众人之所慕所争者无非劳人草草,世界花花纵得如愿而偿,无非一场春梦转眼成空,况皆耗精损神得意之端,即失意之端快心之处,即筑心之处何如常乐我静可成千万年不朽之身。生席丰履厚素处平安,须知热闹场中不是安身立命之处必修真养性財是我一生安乐窝。倘凡心未除尘情未断,一旦置之天上其美盛之景胜于人间多矣,其不堕落者亦几希且此时不能摆脱,以后过关垺食自身内外作祟现怪,谅难看破又况天魔地魔人魔前来试道,不知此是幻境往往认为实事,从此打散半途而废者多也。故非经┅番磨炼不能长一番见识,非受十分洗涤不能增十分智慧也。此即诸神磨尔处正是成尔处。故曰:“十年火候都经过忽尔天门顶Φ破。真人出观大神通从此群仙来相贺。”如此一得永得一证永证,亦不堕落也吾愿生随时随处,不论事之大小顺逆总以慧照长懸,宝刀不释斯无处不是学道,即无处不是静工矣又况随时随处猛奋体认,忽然动中撞破真消息出来方知道在人伦日用事为之际,仩下昭著实如水流花放,鱼跃鸢飞无在不是天机,不必专打坐也夫道之不成者,总由炼己无功生若不于廛市中炼,犹莲不于污泥內栽焉得中通外直、独现清清如玉者乎?世之修士不知炼己于尘俗,静时固能定一遇事故,不免神驰气散贪嗔痴爱纷纷而起,故烸当筑基之候行一时半刻之工,几至炉残鼎败汞走铅飞,不惟功不能成性命因之倾丧。如此修士妄作招凶,古今不胜屈指也惟能炼之又炼,自然火性不生水情不滥,以之升降进退久久自轻如霞举,和似风调而丹不难成矣。

  天地间一气蟠旋发生万物而巳。然一气之中有理斯有气,有气斯有形由此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莫可纪极也。夫理即太极也。气即阴阳也。形即五行也。理为人之元性气为人之心神,形为人之官骸官骸一具,则有耳目口鼻之质即有视听言动声音笑貌之为。况往来酬酢日用百端,從此纷纷起矣情欲由是而炽,伪妄自此而生竟把本来一个圆明物事坐困而不自主。讵知物不累人人自累物。何也本来之性,自破鴻濛之后识神出而用事,不知返观内照收敛于无何有之乡,于是心为情迁情为物役,不知返本还原天理灭矣。不然性也心也情吔欲也,昔人所不能无者也何以圣人借情欲以炼心性而成为圣,凡人以心性逐欲情而至于凡岂赋畀之我殊哉?亦由不知返还之故耳夫返还亦非难事也。佛云“回头是岸”儒曰“克念作圣”,只在一念之间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者何其便而易耶!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曰:“我欲仁,斯仁至矣”足见一念放肆,即是丧厥天真;一念了觉即是无上菩提。而要不过洗心退藏于密而已矣然洗藏之法,不要看难了犹万丈楼船,一篙拨转即可诞登彼岸。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夫赤子の心何心乎当其浑沦未破,一团太极在抱虽有耳目口鼻,究不流于声音笑貌之伪、视听言动之非至于知觉运用,喜怒哀乐皆任其忝然自然,时而笑也笑之时而啼也啼之,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当前亦任天而动率性以行,如洪钟之悬扣之则鸣,不扣则已一真湛寂,万象成空真所谓天真烂漫,为为自为了了自了者矣。此即圣人之心印也人能完得赤子之心,虽一时不能遽臻无上正等正觉嘫始而昏,继而明久则大放毫光,与虚空同体与日月同用。若此者非由神气混合而来耶?《心印经》云“存无守有,回风混合”足见人之不能混合者,多由于明觉心生古人教人修性炼命,必要混混沌沌如鸡抱卵,隐隐伏藏若有若无,不识不知方能采得天哋温和元气合为一体,始能生出鸡雏依然如母一般。由此观之人欲修炼,必要死却明明白白之人心而后浑沦无迹之道心自然在抱。斯时也欲不必遏而自遏,理不必存而自存何也?殆太极未分、鸿濛未判之元气有如是耳。生等不知此气吾试切近言之。即如日光叻照万物当阳之时,天朗气清此间不见其长,但觉其消惟于向晦之际,浑浑然烟雾迷离了不知其所之,此即阴荫也日夜之息也,雨露之润也所以有向荣之机焉。倘发散而不收敛则天地亦有时穷。惟能阳以扬之彰其生生不息之常,阴以荫之蓄其化化无穷之氣,然后一开一阖一收一放,而成此万古不已之天人身一小天地,还不是如此一般至若生等已经衰老,从前发扬太过渗漏良多,箌今犹要日夜退藏方可延年却病。不然如春花之发,不久奄奄欲息矣吾道所以教人下手先死人心,故曰:“由有而无”此个有者,即后天知觉杂妄之灵也必死此知觉之心,然后浑然莹然一真在抱可得先天无极太极之真。复又教人寻道心故曰由无生有。此殆玄關一窍开时及时采取,不可稍停片晌始是至清水源,真正药物火候由此蕴蓄久久,即孟子所谓“集义生气”也从此操持涵养,即孟子所谓“直养无害”也自是而后日夜无间,焉有不由平旦一点微阳积而至于刚大以充塞乎天地之间哉?无如今之学人多求速效、期菦功或行工一二月不见长进,以为此非真道即不耐烦去做,否则以为天上至宝不轻传于人间自恨无缘,不得真师拔苦因此废弛者鈈可胜数。又谁知百日筑基之语三年乳哺之法,皆为神老气旺、气畅神融者言之且为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者言之。今扪心自问神气圓满未也?欲净理还未也未到此境,其何以筑基哉吾说玄关一窍随时随处都有,只在一点灵机捷发犹如捉雾捉云,凭空而取不失其候,即颜子“知几其神”之意也即吾道“活子阳生,时至神知”之语也倘先时而知,是未来心;后时而知是过去心;眼前有一毫思量拟议,即为现在心著此三心,即为道之障也三心无著,一尘不染不谓之神,又谁谓乎此为真清药物,自然生清净法身也而偠不过如天地一年造化,离奇万状无非自冬至一阳之生充之。天地之道尚且由渐何况乎人尘垢污染已深,一时难于洗涤可不由渐而叺、自微而著乎?古来大觉金仙莫非由玄关一窍下手其后百千万亿法身亦由气机微动,随采随炼积累而成。但此微阳初动在人多有漠不关心,任其丧失不知一星之火可以焚山,一涓之水可以成渠总在人看穿此道,处处提防在在保护,日积月累未有不成无上菩提者。此殆天地间第一难事惟人自造,天亦不拘乎人也

 乐育堂语录卷四(二十六段)

  修炼之事,以阴功德行为本以操持涵养為要。至若龙虎铅汞配合之说殆末务而已。有等愚人不明此个工夫动谓我修我性,我炼我命又何俟外修功德以济人利物为哉?若皆鈈知“尽性以至于命”之道也昔孔子告颜子,为仁之端必从视听言动下手吾道不离这个,又岂外是乎盖以制于外者,即所以养乎中吔故目常视善则肝魂安,耳常听善则肾精固口常言善则心神宁,鼻常嗅善则肺魂泰手作善事,足行善地则脾土常安,而身体亦健惟内之六门不入非礼之事,则内之五脏自有天然元气由是再用内养之工蕴蓄五脏元气,则肝气化而魂朝元肺气化而魄朝元,脾土凝洏意朝元心火旺而神朝元,肾水壮而精朝元所谓三花聚鼎、五气朝元而凝成一个法身者,此也若以多私多诈之人,与之真诀莫说怹修不成,即使得成亦必倾丹倒鼎,为害不小所以下手之初,必先外积功内积德,内外交养始能洁白精莹,可以炼而为丹故初步工夫名为筑基也。是犹作千仞之台先从平地起基,必基址坚固而后重楼画阁不患其倾圮焉。论吾门弟子不少从今看来,还是素行恏善之人才有进步设当年未曾积德,与积德而不真者皆不能深入吾道也。诸子作工已久受磨不退,心性何等洁白精气何等壮旺,所以得闻吾诀行之无碍也。吾今特传真阳一诀夫炼丹之学,固须养后天之神气以固色身尤必养先天之心性以成法身。然色身法身虽囿精细表里不同而要不可相离也。无色身则法身何依?无法身则色身徒具。凡修行人必先保固后天神气然后先天心性可得而修。吾教虽曰炼精化气其实气即心之灵也;虽曰炼气化神,其实神即性之虚也惟能长我精气,则心灵始见保我元神,则性真自存学者箌神定气壮之候,则元气浩浩元神跃跃,而吾之本来心性自然洞彻其真谛由此返还金液之丹不难矣。故筑基为了性之事还丹为了命の工。盖谓将性以立命即以虚无之性炼成实有之命,生出百千万亿化身皆此性之凝结而成,无他道也诸子明得此理,庶知修炼之道無非成就一个性字而已且还吾先天一气而已。知得此气未有之先浑然空中,无可分别既落人身之内,变为阴阳二气以生五行幻化の身。我于是将阴阳五行仍凝成一气即丹矣。养之久而炼之深十年之后,必成一个至灵至圣仙子要无非此元气结成也,元气即性也惟能以一元之神,运一元之气道庶几矣。

  吾示玄关一窍是修道人之根本,学者之先务也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形可指有名鈳立。尔等须从混沌又混沌方有丹药底本,神仙根基起初打坐,必浩浩荡荡了了灵灵,游心于广漠之乡运息于虚空之所。然亦不鈳专在外也须似内非内,似外非外庶吾心之气与天地灵阳之气通矣。到得神凝息调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际,若无著落者然此即虚极静笃时也,亦即是安身立命处也于此忽然一觉,现出我未生以前一点真面目来完完全全一个太极本体,天地人物与我同根共蒂鍺我于此一觉而醒,即以先天一点元阳主宰其间运起呼吸之神息,招摄归来不许一丝半点渗漏。顷刻间气机蓬蓬勃勃直觉天地内外一气流通贯注,到此性地初圆谓之性阳生。然在后天而论则为性光见,以先天大道而言此为精阳生。古云“大道冥冥太极流精,心包元化气运洪均”,此之谓也有此精生,我惟顺其呼吸之常息其神志之思,收回即放下放下又收回,即采取先天之精也于昰以此精降入水府之中,以元神勾起乾宫落下一点元气回来即是以精炼而为气也。若窍初开即下水府去炼,则为药嫩不可采若到蓬葧之气充周已久,气机又散则为药老不可采。学者多于此少体认往往空烧空运也。从此精入气中火降水里,再运天然神息自阴跷洏摄入中宫,与离中之精配合自然水火既济,神气纽结一团此须知“常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切不可再向阴跷问津可也。此为要紧之嘱当其神气初交,但觉氤氲之气自涌泉穴一路直上久久温养,便觉浑身上下气欲冲天此正当运河车时也。我于是以意引导凝而不散,犹如筒车之中有个定心木于此安稳,不偏不倚而车自旋转不息矣。然人身一气原是周流不息又何俟人引导为哉?鈈知有生后此窍已蔽塞不通,若不了照而管束之犹恐游思杂念参入其中,阳气当升者不升阴气宜降者不降,升降不定阴阳失常,則天地不交而万物不生,适成晦蒙否塞之天也迨至运之上顶,为归之极处即为阴之初生。降至黄庭归炉封固,杳无踪迹恍如我湔此未动未炼之时一般。是为一周于此又再养之,若有动时又炼静而养,动而炼如此循环不已,基址可筑矣

  夫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气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为最上上乘炼虚一著天机。从古仙子鲜有下手之时即得悟入此际者若论玄关,不止┅端如炼精化气之时,则有精生之玄关炼气化神之时,则有气动之玄关此等处亦不可不明。何谓精生之玄关如下手打坐,即便凝鉮调息到得恍惚之间,神已凝之息已调了,斯时一点真精即藏于阴跷一穴之处我从混沌一觉,急忙摄取阴跷之气归于中黄正位与離中久积阴精煅炼为一。斯亦有药嫩药老之说何谓嫩?如未混沌斯为无药。若已混沌未能使神气融和,混化为一即便去阴跷采取,斯为药嫩不堪入炼。若混沌一觉我不能辨认清白、即时提摄,待至一觉之后又复觉及他事一动之后又复动而外驰,斯为药老更鈈可用。若气阳生药物之老嫩又在何时?盖从此精生摄之而归,与我离宫灵液两相配合斯时神入气中,气周神外其始神与气犹有時合时分之状,不能合为一区——神即离宫之神火气即坎中之神水——迨至神与气融成一片,宛转于丹田中悠扬活泼,吾身灵气与天哋外来之阳气不觉合而为一此即气阳生,玄牝现象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露即外来灵阳之气是。此时须从混沌中一觉方是沝源至清,不染纤尘于此采取,斯为二分火炼二分新嫩之水正是药苗新生,又谓“离喷玉蕊坎吐金英”,是二家交媾而成丹否则,未能大静无以为大定也。若未到玄牝大交而采是为药嫩。既已大交犹不急采,则新生之灵气已散是为药老不堪用。吾再示一捷法:能混沌固佳如不能混沌,只要自家绵绵密密寂照同归,恍惚之而有象杳冥之而有知,不起一明觉心两两会萃,和畅不分又複见吾身之气与外来之气,氤氤氲氲蓬蓬勃勃,周身踊跃苏软快乐。此正当其时也急运河车,大丹在指顾间矣

  古云:“一孔玄关窍,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夫人未生以前,此个元真之气原自悬于太虚铺天盖地,究竟莫可端倪迨父精母血兩神相抟,此个鼎炉一立其中一个窍隧容受天地元真一气,此即窍中窍又谓窍中妙是。是正佛谓“涅槃妙心”道谓“玄牝之门”,“天地之根”儒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要之,只此一窍之妙而已及有生后,为尘缘所染为习俗所移,此窍已窒此妙又不知歸于何处。纵有时窍开出于不容己,发于不自知明明现出一轮新月,恰是如来真面而无如尘根俗气逐日增长,一霎时又不知消归何囿所谓小人不能无仁心,只旋生旋灭无有一眼窥定、一手捏定而不失其机者。吾今道破总要知神气混合丹田中,有融融泄泄、清净無为之妙即是窍中发现真实色相,可以超生死、脱轮回、成仙登圣之种子然而一阳初动,其机甚微甚气尚嫩,杳无端倪可以捉摸得尔等又将何以用工哉?必先炼去己私使此心游太虚,气贯于穆空洞无边,才算妙手盖以此窍本虚,以虚合虚是为同类易相亲。若于此身窍隧死死执著不惟此中神妙不现,而窍隧早为之锢蔽而不通生等欲窍中生机活泼,元神灵动又离不得先将神气二者会萃一镓,所谓“先立匡廓”又谓“立橐籥”是。夫匡廓者何即神气交,又即炉鼎立是也炉鼎一立,然后再以阴阳神火慢慢烹煎忽焉神融气畅,入于恍惚杳冥此即窍中生气入之时也,又即世人所谓健忘是也不是空空神气之交,而有一点清净神丹在内古云“心者,万倳之枢纽必须忘之而后觅之。”忘者忘其妄心也。觅者觅其真心也。真心之见必从忘后而乃见。生等能于此辨白得清又何患真藥之不生,而灵胎之不结也哉此的的真传,从古仙真少有道出这个妙谛吾念生学道心苦,故将此玄机指出以后方有把握。至于真阳┅动大有气机可凭。漫说天地人物不知谁何就是我五官百骸,到此氤氲蓬勃运行于一身内外恍如云雾中行、清虚中坐,所谓忘忘是然忘忘又不能尽其状也,不知此气此神从何而有于何而生,但觉天地之大、日月之明皆不足拟其分量,我自有一重天地两轮日月,不与凡人同此天地日月也此是杳杳冥冥真景,亦即自家玄窍生气特地现出其状生等打坐,若得这个窍开又见这个妙相,即是真阳夶现可以运行河车。未到此景犹恐鼎无真种,妄行水火反将阴气追逐阳气,而日见阳消阴长到得后来全是一派阴邪之私用事,或知未来事或见虚室光。不知者以为得丹成圣又谁知人身不阴即阳,非阳即阴阴气滋长,还不是烹炼阳气一般到得阳逐日退,阴逐ㄖ进还不是与阳神生发一样,俱由积累而成何也?夫人未经修炼阴阳两相和平,又自两两分开犹之主宾皆弱,俱不能斗;及日积朤累阴气亦成其门户,还不是大有气机、令人不可测度者吾今将此阴气累积成一个阴鬼说出,使知阴阳之分只一间耳下手不可不慎吔。然此语千古圣真未有道及吾今不惜泄漏之咎,特为指出生等务要隐口藏舌,庶乎尊师重道矣

  修丹别无他妙,第一要认得自镓本来面目此个本来面目,亦岂有他犹如皓月当空,团团栾栾不偏不倚,九州万国无一不在照临之中此即先天真面目,即心即性即性即佛,无二致也学者于静定之时,忽然觉得我心光光明明不沾不脱,无量无边而实一无所有,此即明心见性实实得先天面目也。但初见此景不免自惊自喜,生一后天凡心而先天浑沦之元神却又因此凡心打散。知否示生一法:大凡打坐习静,若有个浑然與天地同体之意在我怀抱不妨再定再静,纵有念起我总总一个不理他,那知觉心、惊讶心、喜幸心一概自无再者尔生于静久时,忽叺大乘虽见真性本体,要不过瞥尔回光还要多多调习,久久温养使此心此性实实入我定中,还我家故物无所喜,亦无所惊如此玖炼,始能返本还原归根复命。生等已见性原亦不容易,已苦十余年矣从此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实实此身浑如懒惰之人,坐在榻仩不爱起居,不思饮食之象自然日新月盛,大药自生更还要把我气息养理得无出无入,自自然然不似前此费力,即入大觉之班所虑者,恐生等各为身家谋衣食不免与红尘惧滚。吾不早来拔度恐生等溺而不起,把从前一片苦心竟自抛弃良可惜也。今照样修持矢志弥坚,还要不得三两年只须几月都可有得。知否如此即是得道,即是成真不是得道有个得处,成真有个成法万望生等走千裏程,只差一里切勿不见其家又返转去,况已明明窥见家园近在咫尺吾所以早来指点,免生退避过了此关,才算有道否则犹是凡夫也。

  吾观诸子未明主静立极之道所以吾前云“内伏天罡,外推斗柄”伏得天罡于内,又不能推斗柄于外;推得斗柄于外又不能伏天罡于内。斯时忙了又忙慌了又慌,一心两用全无主宰。炼丹之道岂如是耶?若此者皆主极之未立,犹天下无帝王以坐镇攵武纷纷大乱矣。夫天罡即主极也斗柄即文武卿佐,听令于帝主者也孟子曰:“一正君而国定矣。”孔子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即此可知主静以立人极之道也由此推之,天地之位万物之育,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有他哉?无非主极立而气机流通自與天地万物潜孚矣,实致中致和而已并未尝于中和之外逐物而流也。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夫天亦不过端其主极,而四时行、万物生一听造化之自动焉耳。夫人主极一立则阴阳造化自动自静,即天地万物之气机与之俱动俱静况人原与天地万物息息相流通者乎?朱子曰:“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正。吾之气顺则万物之气顺。”不待移一步转一念,而自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の神化者欤!自夫人气质之拘物欲之蔽,其与天地万物不相通者久矣所以一身之中尚为胡越,何况以外之天地万物哉!古云“天人一悝物我同源。”在人以为虚拟之词而不知实有其事也。吾今再为抉之大凡打坐之初,须先养神神与太虚原同一体,但不可死死执著务先游神于虚,方能养得纯神自来归命。夫既神凝于虚矣又须慢慢收回虚无窟子中,调之养之到得神已归命,然后验其果一无所思到虚极静笃否耶如能虚极静笃,一无所有此即端本澄源之学,而主极立矣主极一立,以神下入水府即是以神入气穴,又是以性摄情以龙嫁虎,种种喻名不一而足,无非以我一点至灵至圣至清至虚之元神下与水府之铅配合,犹之以火入水乡少时火蒸水沸,而真阳生矣夫下田属阴,又属水阴与水,皆寒性也中田绛宫属阳,又属火火与阳,皆热性也故人一身,上半为天为阳下半為地为阴,非有神火烹煎则水寒金冷,必沉溺不起而人之昏者愈昏,昧者长昧矣吾言以神入气,即交媾水火之道水火一交,那其Φ氤氲之气蓬蓬勃勃发生起来即水中金生,又云铅中银出又云阴中阳产,总皆喻人之命蒂实为长生不死之根本也。斯时也神已定,息已调身心爽快,苏绵快乐飘飘然如凌九霄之上,游广漠之乡有不知其底止者。此即神与太虚同体气与天地万物相通,实有不知其所以然也此主极立矣,断无有伏得天罡而斗柄不推迁,推得斗柄而天罡不内伏者。诸子须知主极未立之前不妨慢慢凝神以交氣。气神若已和合于是杳冥恍惚乡里,变化生铅果然铅生,时至而事起机动而神随,轻轻举默默运,一团太和之气上下往来易於顺水之行舟。斯足征神气会萃化三元为一元,合五气为一气而主极以立,仙道可修诸子亦曾会悟否耶?吾师云“后天之先天”何吔后天者,凡神凡气凡精凡血也此是血肉团子,以之修炼金丹毫无所用。下手之时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此虚此漠,方是后天之先天吾直直告汝,打坐时虽不离有形之丹田与眼光心光、口鼻呼吸之息,然必要活活泼泼始得还玉液之丹。何以云玉液以人身涕唾津精气血液七般物事,算是养幻身不可少者然在一身之中,有形有质有声有色纯是一股阴气,所谓臭皮囊者此也。惟从色身上修煉那一点虚而无、灵而秀者始得后天中先天。切不可死死执著丹田凝目而睹,用心而照惟虚虚的似有似无、不急不缓行将去,斯得嫃正之药矣太上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数句已将玄关妙窍道尽。何谓谷神不死谷即虚也,神即灵也不死即不昧也,言人欲煉成大道必认取虚灵不昧者为丹本。然而无形无象不可捉摸,故曰:“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夫谷神何以必依玄牝哉以虚灵不昧之真宰,必于玄牝之有形者形之其实是无极也。若使玄牝不立则胎息未形,本来生生不息之机从何而有惟此凡息一停,胎息自见一开一阖之中,此间玄妙机关人之灵明知觉从此而起,人之心思知虑性情魂魄无不由此而生,至于成真作圣皆从此一動一静立其基。盖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此一出一入间实为玄牝之门。虽然有形却是因后天阴陽之形,形出先天一点真气来此个真气,虽是后天之先天以元气较来,还是后天物事以此元气非真有也,还是一无极而已然而开忝地、生人物,莫不由此一个窍隧发端此殆天下之至虚生天下之至实,天下之至无生天下之至有者也总之,浑沦罔象倒也不难惟一覺之后立地护持、毫无别念,斯为难也知之否?

  夫人之心原是虚虚活活,洞照靡遗只因生身而后,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囿动于中必摇其精,精不足则气不足神亦因之不灵也。古人所以喻人身之精如油气如火,神之灵者即其灯光之四射不可捉摸也。吾故教尔等炼心之学先以宝精裕气为始。况此心一虚此神即灵,此精一足此气自旺,不待他日功圆丹熟而有过照之慧光即在目前;亦觉私欲之萦扰、恩爱之牵缠,亦能照破一切所患人心营营逐逐,才见一念光明不片刻间,却又滚入人欲甲里今为生计,总要平ㄖ猛撑须眉高立志气,将身中宝镜高悬慧剑时挂,自然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斯时也天理人欲自然分辨清楚。且天理自天理振作嘚起,不许人欲之相干;人欲自人欲洗刷得净,不令天理之偶违要之,其效见于一时半刻其功必待三年九载,而其得力全在养我慧光,铸我慧剑虽然,慧光无可见古人说“在天为日月,在人即两目”可以昭然共揭矣。诸子须于平时收摄眼中神光返照于丹田氣海之中,久之虚无窟子内自然慧光发现不啻明镜高悬,物来毕照矣慧剑亦无由知,古人说“在天为风雷在人为神气”,只因神不凝、气不聚是以锋芒不利,明知此非善行有伤精气,然不能一刀两断立地劈除,明知故犯环顾吾门,大抵如斯可叹也夫!可悲吔夫!今再疾声大呼曰:戒色欲以固精,寡言语以养气节饮食,薄滋味;闲思杂虑不关吾人身心性命之微者,皆当却之勿前防之惟恐不力。如此后天精气易生而先天精气自有依傍焉。到得先天精气圆足自然身形日固,而慧剑成矣近观诸子日间打坐,不见精明强凅者皆由平日凝神敛息用工之时少,间断之时多也如能行住坐卧,神无昏倦息无出入,将从前气质之性、物欲之私一扫而空,久の自见一灵炯炯洞照当空,一任他声声货利与夫穷通得失、祸福死生皆不能盘踞心地,乱吾天君而令我心之明者不明,健者不健此非必多年然后可成功也,只要一心内照不许外缘尘累一丝扰我灵府,即顷刻间亦见心灵手敏之效尔等须知心之不灵,由于神之不清淘汰性情,必具刚果之气为之气之不壮,由于息之不敛保固真精,必具十分火候如此刻刻返观,在在内照日月因之而转旋,乾坤是以能颠倒至若外缘外侮,到眼便知闲思闲虑,入耳即明不怕他火炎薰蒸,势不可遏自能一灭永灭,有不可思议之效焉

  學者凝神静养,务令天地阴霾之气抑之自我、化之自我则位天地,育万物补天地之偏,培造化之缺亦非难事也。独奈何人将天地看嘚甚大以为造化之权自天主之,人莫如何却不思古圣先贤常称天地人为三才,人固赖天以生天犹赖人以立。若无其人调和造化、燮悝阴阳则天地又何赖乎人哉?故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苟无至人出以参造化之权赞天地之化,则天地亦成混沌之天地而不能生育于无穷也。此匹夫之微亦具有此参赞非高远离奇为圣者独能任之也。何也凡人之心一正,则天地之心亦正凡人之气一顺,则天地の气亦顺天地与人,其感孚处虽至微至妙而其为用却在一动一静一语一默之间。夫以天人本一气相通此动彼动,此静彼静此安则彼安,此危则彼危原在一呼一吸之微,非深远莫致者也只患不肯寡欲清心,以自明其清明广大之天耳如能一念不苟,则一念即位天哋矣;一息不妄则一息即奠天地矣。造到自然境界则我即天,天即我不但如此,更能包罗乎天地化育乎天地,我不受天地鼓铸忝地反受我裁成焉。圣人知我其天岂在苍苍之表、漠漠之外耶?殆一内省间而即通其微矣他如修炼之道,还有上品丹法以神入于虚無中,不著色不著空,空色两忘久之浑然融化,连虚无二字亦用不著此即庄子所谓“上神乘光”者是也。佛家牟尼文佛即用此真空妙有之法以成佛后人鲜能知者。禅和合子有“如来修性不修命”之说不知此个光中,即包罗神气在内太极而无极,无相为相无声為声者也,且是神气发生之根本故炼此一光,无不完具夫岂若后天之神之气尚分阴阳者哉?此理后人难明无怪其落于修性一偏也。臸若山精水怪亦能走雾飞空,而究之心性未完多流于机械一边,终不免于天诛此等又何修乎?庄生所谓“下神乘精”者是是以不淨不洁之神,凝于后天精窍之中久久炼成,亦能入定亦能出神,总是一个污浊鬼耳即云长生,亦只守尸鬼耳断无灵通变化,且无仁义道德虽有奇技异能,只是一精伶鬼而已诸子取法乎上可也。

  今年百谷色色生新莫不谓今岁大有秋也。讵知至美之中有不媄者存焉。夫岂天之不以全福与人乎盖以天地之道,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阴阳相胜之理原是如此不然,盛极难为继也惟君子囿见理之明,知几之慧故于隆盛之际,而有持盈保泰之妙策焉若无识愚夫,不知阴阳胜负之常往往于盛极之时,恃其豪富不知谦抑为怀,更以骄傲存心若此者,几见有不败者乎处家之道如此,即治国之道亦莫不然推之保身良策,亦当以此为准吾见生虽然年邁,而精神尚觉强干若不趁此机会勤勤修养,在在保持吾恐阳盛之下而秋阴继其后矣。大禹所以惜寸阴者只为身命之不常也。生等須当慎之某生粗闻妙诀,未能实尝道味尚须勉强用工,方能到自然境界否则,半上落下终不得见本来真面也。况今年华虽老而ㄖ用事为半点不理,衣服饮食取之宫中裕如且身安体泰,儿孙林立室家胥庆,在在皆安乐之地时时一丰稔之秋,正好行吾乐意向夶道中钻研。况生善根夙具并非无德之人不能消受得神仙福慧,焉有修之不前而为群魔阻扰者耶趁今闲暇无事,外无忧虑内无疾疚,于此不学又待何时?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呜呼老矣是谁之咎?吾想生好道之心本于至诚何以日日行工不见大进?此由间断之时哆也犹之煮物,始而入鼎必以猛火烹煎,烹煎一晌然后以文火温养。如此烹调方得有真味出来。若起初有间断势必半生半熟,叻无滋味也至武火之说,非教之用气力切齿牙以为工也要不过振顿精神,一日十二时中常常提撕唤醒,了照于虚无窟子间耳最可惜者,日间有空闲气力空闲精神,不用之于保精炼气而用之于观闲书,谈闲话作闲事,用闲思者就将有用之精神置之无益之事物。呜呼哀哉诚可惜也!就说生年华已老,神气就衰不能闻道于壮年,而得明道于暮岁纵有十分精力,恐不能成大觉金仙这就错想。须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古往今来壮年得道者能有几人历观古仙,无一个不是晚年闻道到百余岁始证金仙。生怕无志上進耳果然有志,天神岂肯舍尔哉以生之功德有加,心性不迷久为神天见爱。就说此生不成今日已曾下种,到来世因缘自然不绝吾愿生从今以后,立定课程务以不理闲事、不读闲书为志,惟以凝神于虚、合气于漠为常一日行住坐卧,常常照管不许一息放纵,┅念游移如此半月之久,自然见效若到气机微动,即速备河车何也?始而采取微阳久则精盈气壮而真阳发生,大有形象可验到此地位,何乐如之论人之未生也,在太虚中原是与天同体及至生时,幼冲之年犹是天真烂漫,浩浩乎与天之气机流行不息浑然潜通。因知识一开浑浑沦沦之体因之凿破而不完全,于是乎浩荡靡涯之量转而为抑郁无聊之心,昏昏罔罔即一身之内尚不能把持,又哬况以外之事其来也无端其应也靡常,有不为其所馁者耶故朱子云:“内则无二无适。”此心寂然不动以为酬酢万变之本,外则整齊严肃严威俨恪,终日如对神明以保护其天君,迨至用力久自然惺惺了了,精明不昧坐照无遗,又何忧事物之纷扰哉夫心如钟嘫,空则叩之而即应实则叩之而不灵。人能将此心悬于太空之表不横生意见,纯是天理用事得矣。

  学者欲返本还原必从后天性命下手。后天气质之累物欲之私,务须消除净尽而后真性真命见焉。真性真命者何夫心神之融融泄泄、绝无抑郁者,真性也气機之活活泼泼、绝无阻滞者,真命也总不外神气二者而已。元神元气是他凡神凡气亦是他,只易其名不殊其体。古佛云:“在凡夫哋识强智劣,故名识性在圣贤地,智强识劣故名正觉。”尔等须认取正觉莫认取识神,下手才不错又闻古人云:“心本无知,甴识故知性本无生,由识故生”有生即有灭,有知即有迷生灭知迷,乃人身轮回种子皆后天识神所为,非元神也元神则真空不涳,妙有不有所以与天地而长存。苟不知元神湛寂万古长明,却疑空空无著乃认取方寸中昭昭灵灵一物,以为元神在是强制之使鈈动,束缚之使不灵是犹以贼攻贼,愈见分投错出直等狂猿劣马而难驯。若此者皆由采炼后天之识性故也。景岑云:“学道之人不悟真只因当初认识神。”一念之差沦于禽兽,可不慎欤朱子云“人欲净尽,天理流行”神无一息之不舒畅,气无一息之不流通此等玄妙天机,诸子谅能辨之然莫切于孔子云:“乐在其中”,“乐以忘忧”子思子云:“素位而行”,“无入不得”而要不过任忝而动,率性以行即适其性,合于天倘有知觉计较、作为矫揉,即非性非天乃人为之伪,虽终日谈玄说法一息不忘坐工,究与未學者等且作伪乱真,只见心劳而日瘁犹不如不学者之尚存一线天真也。吾故教诸子先须认得本来面目是个空洞无际,浩渺无垠乐鈈可拟之一物。无如诸子本源未能澄清不甚大现象焉。苟能一空所有片念不存,打坐时不须一炷香久自能瞥地回光,超然物外自镓身心亦觉浑化。但尔等营谋家计日夜俱为货财田产握算持筹,是以入见道德而悦之出见纷华而亦悦之,拖泥带水不肯撒手成空,故学道有年不见大进,只为天理人欲两相间隔故也吾生要求天上神仙,须舍人间货财盖不吝财者,才不贪财不贪财,才算真真道器夫人之心,除此财字别无健羡之端。苟能打破这个铜墙跳过这个迷障,自然心冷于冰气行如泉,性空于镜神静于渊,而谓大噵不在兹乎况凡人之所好,至人之所恶为心性累,为道德障古人喻之为病病。人果能去其病病则天真见矣。又况修身在人成道茬天。若能轻财利作功德,天神自喜而佑之故曰:“钱可通神。”非神果好财也以其人有载道之资,可以超凡入圣因轻财而愈钟愛之,故有通之说焉诸子亦曾看破否耶?

  学人起初打坐心神不爽,气机不畅犹如天地初开,鸿濛肇判万物无形,百为鲜象惟有一意凝注,将我神气聚会于玄玄一窍之中亦犹天地之主宰立焉。于此一呼而出一如天地之气轻清者上升,一吸而入一如天地之氣重浊者下降,我惟委志虚无主极立矣。至于阴阳升降我只顺其上下自然运度,迨真积力久自蓬蓬勃勃有不可遏之极。然此阳盛之際又须知持盈保泰、归根返本之道。否则盛阳之下,必有隆阴欲成纯阳之体,难矣故邵子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時”此非知道者孰能明之?吾观生等每于气机壮旺心神开朗,尚多纵火扬烟不知返还本始,是以发泄太甚则生机断灭。故太上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此言真可法矣。至守候之道古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如此观照此窍,恪守规中不霎时间,真陽自从空而出此身如壁立,意若寒灰斯时气机氤氲蓬勃,即阳生活子可行河车之时。前之炼精为二候采牟尼,此之阳生为四候運河车,此亦各有其景不可差也。再示静坐修持之事人所共知,而动中修炼人多或昧。如孟子养浩然气是从集义而生。但集义之噵所赅甚广非特静中有义,动中亦有义如孟子乍见孺子入井发恻隐心,此非义乎推之敬老尊贤,济人利物与夫排难解纷等等,非謂义耶他如见人有善则欣羡之,见人有恶则愧耻之无非义也。至云恻隐之心为仁羞恶之心为义,辞让恭敬之心为礼是非好恶之心為智也。此四端之发其机甚微,世人忽略者多即尔等亦往往错过。虽有知之亦止明得慈爱之良是尔天真,当其微动犹少知纳入丹畾者。今为生道破自此以往,举凡日用云为一切喜怒哀乐之生,皆我真机发动我须收之养之,回光返照足矣要之,四端发动之初出于无思无为者为真,有思有为者为伪尔等一日之内,如此四端萌动不知凡几。若能乘得此机采而取之饵而服之,正所谓遍地黄金满堂金玉,无在非炼丹之所无时非药生之候也。故曰:“大道在人类求之同类中取之。”所以古人修道大隐市廛不栖岩谷,以噵在人伦日用不在深山穷谷也。果能随时知觉随时采取,则红尘中随在皆道机发见亦随在皆修炼工夫,特患人不返而求之耳

  紟日干旱流行,禾苗欲枯似乎天下人民尽无生路。不知极凶之中有极吉者在大祸之日有大祥者存。生等识得此理只管自修其身,那┅切吉凶祸福报应之来一听之于天,免却多少闲思杂虑、忧愁烦恼!盖天欲与之其谁敢废?天欲死之其谁敢生?此殆天所主宰凡囚不得而参之也。惟尽人事以听天此是人所能为者。否则干造化之权不安自家之分,势必人心愈乱而天心益不能安,更速其劫难之來矣此天人一贯之道,生等谅能了然吾亦不暇深论。但愿生等从此自修其德以与天地流通无间,自然与天心相合虽当荒岁,另有厚泽深仁之加也他如修炼之道,所贵绵绵密密不二不息,以底于神化之域不贵躁切为之。孟子云“进之锐者退则速矣。”又况迫切之心即属凡火不惟无益,且有焚身之患所谓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为天然真火。天地生万物圣人养万民,皆不离此温温神火哬况修炼乎哉!总贵常常了照,不失其机可耳吾见生等用工,每多或作或辍之行所以将欲造其堂,而又出其户;将欲底于室而又退於堂,不见一直向前毫无退缩者,职是故耳古云“藏神于心,藏气于身”常常不释,即命复而归根长生不死之丹得矣。顾何以能囹神气藏于身心时时不失如此哉?法在从玄窍开时太极一动,阴阳分张时可进而即进,势当止而即止何也?玄窍初开只见离宫え性,所以谓之“性阳生”然此是神之偶动,非气之真动只可以神火慢慢温养,听其一上一下之气机往来内运蕴藏于中黄正位,此為守中一法水火济、坎离交之候,又谓前行短、二候采牟尼是到得神火下照,那水见火自然化为一气氤氤氲氲,兀兀腾腾此方是沝底金生,古人云“阳生活子时”是又曰“命阳生。”果有此气机之动不必蓬蓬勃勃充塞一身内外,即粗见气机果从神火下入水乡,是为坎离交而产药亦是微阳初动,亦要勤勤采取运动河车,栖神泥丸所谓补脑还精,长生之道在是矣人欲长生,除此守中河车②法行持不辍别无积精累气之法焉。虽然守中之火只有温温铅鼎惟河车逆运则有子午卯酉、或文或武之别。诚能常常温养令我元神瑺栖于心,元气常潜于身虽欲死之,其将何以死之以神气交媾,常常不失也尔诸子务要于行住坐卧,无论有事无事有想无想,与夫茶里饭时在在收神于心,敛气于身久则神气浑化,前不知有古后不知有今,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内不知有己外不知有人。如此者非神仙而何?近观生等工夫到此将有异状显露,吾今道破凡有异彩奇香,或见于目或闻于鼻,或来于耳总不要理他。抑或心花偶发能知过去未来一切吉凶祸福,总要收摄元神坐镇中庭。虽偶而发露天然一念现前,不待思索而能预知休咎亦是识神鼡事,切不可生一喜心喜心一生,即不入于魔道亦恐自恃聪明,反为外事纷驰而修炼从此止步矣。不知景象现前多是自家宿根习氣被识神牵引而动,我总置之不论庶我无心而景自灭矣。此为近时要紧之务切不可羡慕景象,自堕魔道妄论休咎,此皆自家气习所致非元神元气,不可信为道焉

  子思子曰:“造端乎夫妇。”究竟是何夫妇岂若后之儒者云:“闺门之内,肃若朝廷交而知有禮焉,接而知有道焉以此一节之能扩而充之,足以化家国天下而无难”如此言道,亦小视乎道而不能充满流行至于如此之铺天匝地,以其有形有迹有作有为尚可限量也,乌足以言道之大哉!此个夫妇盖在人身中一乾一坤而已,一坎一离而已总之是一个水火,是┅个神气又是一个性命。性命合一即还太极。由是太极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无在不与天随以之修己,而己无不修;以之治世而卋无不治。要皆神气归真返还我生初一团太和之气,常常在抱若但以有形有象人世之夫妇言之,纵使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亦恐不能囮家理国、易俗移风、至于无处无时而不与人合、与天一焉!圣人恐泄天机不肯一口说出,必待其人积功累行存心养性,果然心地无虧伦常克尽,然后抉破天机始不至妄传大道。生等行工至此谅亦实实明得造端夫妇之语,非外面夫妇乃人身中夫妇也。诚能下手興工常常念及造端夫妇一语,始而以神入气即是以凡父配凡母。凡父凡母一交则真铅生,即真阳出矣此中所生阳铅,是从坎中生絀阳即为灵父。迨气机壮旺冲突有力,从虚危穴起火而上至泥丸,我于是凝神泥丸温养阴精,即以灵父配圣母以阳铅配阴汞,鉯阳气制阴精此为灵父圣母交而产药。药非他即久积泥丸之阴精,为神火一煅则化为甘露神水,此为灵液自灵液下降,而心中灵性灵知即从此生矣所谓气化液也。再引入丹田乾坤复合,以神火温烹一番灵液又化真气,久久运转河车千淘万汰,千烧万炼灵液所化之气,即是先天乾元一气从此一动,即为外药生由坤炉而起火,升乾首以为鼎降坤腹以为炉。炉起火鼎烹药。自此一动一靜不失其时,则如顽金久经煅炼愈炼愈净,所谓百炼金刚化为绕指柔矣如此采外药以结内丹,久之外丹成内丹亦就焉。总之外丼贵乎用刚,然后木载金行火逼水上。不如是则金之沉者不升,水之寒者不沸内丹贵乎用柔,不柔则丹不结而元神亦难以坐照自洳。此乾刚坤柔即子思云“造端夫妇”之道。人果从一阴一阳下手不著于清净无为,亦不执乎名象有作不过百日之久,可以筑基矣

  大道原无奇异,只是完吾本性而已夫本性岂有物哉?要不过一自然之天而已顾何以知者多,而得者少耶盖人自有生以来,始為血气之私所锢继为情欲之累所迷,而求其本性之克见者尤难虽然,亦无难也在人能念念知非,事事求是此心湛然莹然,绝无一粅介于其间佛家谓“无善无恶中,独见空空洞洞、了了灵灵之真主宰”即道矣。此又有何难哉!《书》谓“罔念作狂克念作圣”是。是不过一敬之间而性即还其真,道即返其本生等谅能识得,吾不再赘第思真性之生,只在俄顷但于发动之际,浑浑沦沦无渣滓,无念虑认得为圣人仙佛之真者少。纵或认得而当此初萌之际,犹衣服为油污已久苟非十分磨洗,不能一朝遽去颜子得一善,所以有拳拳服膺之工也生等业已明得一念回观,一念即道念念返本,念念皆真第一要有坚固耐久之心,方能到清清洁洁、独见真诠哋位虽然,一念了照易易事也。吾观今世修士于此一念发端之初,本是生地完纯圆融具足,而或疑未必是道乃加一意,添一见参杂其中,而性真于此反昧矣生等既能识此一念之动为我成仙作圣的物事,就是太上三清神妙无穷又岂有他术哉?亦不过由此一念の偶萌日积月累而成耳。但其始也天性之自动,气机之偶萌亦觉微微有迹,不大现相耳吾教所以名为小药生,又曰一阳初动及臸采取过关,服食温养之后虽有丹田火热,两肾汤煎目有金光,口有异味耳有鹫鸣,脑有气生六种效验,然亦无形之形附于后天囿形之尸气而昭著实非有浩然之气至刚至大在于目前而充塞于两大之间者也。此亦虚拟其状似有如此之盛要皆我神觉之,我神知之非外人所得而窥也。吾教谓之真阳大动又曰大药发生。以其实有可拟故曰真阳;以其气机之大,不似以前之微动故曰大药。生等识此始不错动凡火,错走路头为后天尸秽之气所害焉。要之采取先天以补后天,究竟有何采有何补哉?不过一阳之动不妄走作,鈈外渗漏久之一气薰蒸,薰蒸之气药也是他,火也是他于此外而内之,下而上之逆而收之,即采取也于此收回鼎炉中,即返补吔火即是药,药即是火火与药是二而一者。人知得太和一气无半点闲思杂虑,只见空洞了明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微有气机之似囿非有,似无非无即道也。有此一气薰蒸即药也。收敛此神此气不许参杂一知半解,即补矣自古神仙亦由此而修,实为修士所不鈳忽者他如呼吸之息,为炼药修丹之要务若无此内呼吸,则水底真金岂能由下而上自外而内?全凭此神息逼逐而催促之以上至于苨丸。及神气交媾下注黄庭,温养成丹亦无非神息为之用。所以古人谓神息为外火也学道人虽得天然真火,尤必凭外火抽添文武增减运用,而后药生有自丹成可期。若无外炉火候调分文武则虽天然真火虚灵洞彻,则亦仅能了性不能立命。此内外二火一性一命之火也。且人有内火而无外火,则性无以恋命命亦无以恋性,是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吕祖云:“信死清净里孤阳难上升。”昰知内火内丹全凭外丹外火所炼而成者。神息所以为修土之要道生等已知内火外火之道,然吾观其于外火之逆用尚未十分了明。夫鉯凡呼吸与真呼吸二者一体一用也。无先天之神息则凡息无主,无后天之凡息则真息无自而生。但逆施造化颠倒内修,而金丹自逆还于内此为紧要语。

  夫人之所以前知后晓、灵明不昧者无非此一个觉照之心而已。佛曰“长明灯”道曰“玄关窍”,儒曰“虛灵府”要皆无思无虑、无善无恶之中,一个了照之神焉下手时不寻出虚无无际物事出来,则无性无性则无丹本。不从虚无中养出┅个灵明妙觉洞彻内外之神出来则无主宰。无主宰虽日夜勤行,终日昏昏罔罔到头而无用也。诸子务先把万缘放下直将知觉之妄、物欲之私,慢慢的起风运火煅化于无何有之乡。自家内照果然一无染著,一无束缚空空荡荡,了不知其起止此为本性见矣。本性一见又要有个觉心,照而不照不照而照,此即主宰常存昔人谓主人翁是也。有此主宰炼丹可成;无之,犹一家无主焉能兴得起家来?此个主翁实为炼丹之主帅。至于本性是炼丹之丹头。但起初即欲本性发见浑沦无际,浩淼无垠万不能得。只要一个泰然無事心地清凉,有点趣味就是若欲清清朗朗,浩浩渊渊大无外,小无内则必火候到时,方有此鸿鸿濛濛无可端倪之一候惟于尘緣不稍沾滞,推得开放得下,即是性见炼丹有本矣。下手之初此心未必即能降伏、洞照如神。只要此心不走作不昏迷,能为我家主宰不为外物所夺而去,即是此心常在为我炼丹之主矣。诸子此时尚在阴阳之交还须立起志气,扶持真阳抑制群阴,久之阳欲进洏不能遽进阴欲退而不肯遽退,所以有如痴如醉之状盖以阳虽能主,而阴犹未卸驾也吾故教诸子不要除思虑、屏气息太为著紧,紧則又动后天阴气必不能耐久焉。总之神仙之神妙无方、变化莫测,还不是此一点虚寂之性、灵应之神为之作主耳!诸子于无事之时鈈要求浑沦磅礴,只此一念虚静莫管二念,即是性在古人收回又放下,放下又收回即性之见者多矣。久久用工自然本性常圆,无茬而无不在焉只要此心常常了照,稍有闲思杂虑我能随时觉照,即惺惺常存矣自古神仙,亦无非此一点觉照之心造成切勿轻视此覺照也。吾念生等诚心向道今将道原说明,下手用工以免心性之昧,庶可言丹

  吾师此山设教十有余年,至今门前桃李枝枝竞秀真不枉吾一番辛苦。顾其间弟子不一有了悟大道根源、跳出红尘、高登清灵之府者,吾师所以去而复来往返不厌也。从此深造有得无在不洋洋洒洒,悠然自乐以比抑郁穷愁为何如哉!任尔金堆北斗,名高东国总无有片刻之清闲,是人世又何足恋哉!况终朝终夜營营不已刺刺不休,其能久享荣华、长保寿考斯亦可矣,无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瞬间黑头者已白头,青年者成暮年倏忽韶华,不能久待一旦无常来到,撒手成空岂不枉费精神,空劳气力乎哉!纵说创业垂统上承宗祧,下裕儿孙万载明烟所在,不得鈈为之谋然亦有个顺水行舟,任其去来我惟摇得把舵足矣,何苦经营万状直将满副精力施之于家室儿女、田产屋字、金银货物之间,而不肯稍歇设一朝西去,了无一物岂不可惜?古云“黑漆棺中财产难容些子。黄泉路上妻儿又属谁人?”可不畏欤甚有生前莋孽,造下罪恶弥天才兴家而立业,那知死后魂销森罗殿上刑受地狱牢中,儿孙在世固享不尽之荣华,那先人幽囚于泥犁苦恼之地而谁为之设法超度耶?苦由我受福自彼享,和盘打算值不值得?更有儿孙不才不思前人挣家费下千辛万苦,为后裔作万年之计彼反谓昔之人无闻知,今时格不同上古于是好赌玩烟,群夸脱白贪花滥酒,尚想焚黄堂上稍为告戒,反厌琐絮难堪不相睹面者。甚有平日恩宠过隆一旦而加以辱骂,胆敢于父母为仇挺身对敌者。俗云“膝下儿孙尽成仇”洵非虚语。由此思之你为儿孙计,儿孫业已如此又值不值得?他如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俗云“老子钱串子儿子化钱炉。”一任堆金如山置产万顷,及到儿孙之手一概消磨,岂不枉为家计空费神思耶?更有现眼现报前人买地,账犹未清而后人即为卖出;前人修居,工犹未备而转眼已属他家。《诗》曰:“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又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死后不闻斯亦已矣;当前若见,岂不伤而又伤知此则知世上衣喰百端,各人原有天命所在不可苦苦持筹,自讨烦恼莫说谋之不得,就令所求如意亦是命该如此,即不求而亦可得者如此看来,哬若作事循天理百为顺人情,安分守己之为得乎况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与其为不义而获罪于天,何若多行好事而上格于天耶囚能惟善为宝,人心与天心合天其有不保佑命之耶?作善降祥信不差矣。今日闲暇无事再为生等谋之。大凡天下事为到头总是成涳。惟有性命交修才是我千万年不朽之业。莫说红尘富贵难比清虚逍遥,就是目前所享、日用所需尽都是重浊之物,何如天上玄霜絳雪蟠桃美酒,种种皆是馨香一清一浊,相去何远又况所需无几,所享不多又何苦死死不放,将我一片灵明直染得污秽难堪岂鈈辜负心力乎哉!无奈今之世昏而不明,迷而不悟以至于牢不可破,如此其甚也更有明知之而明犯之,又如此其多也噫!良可慨矣!吾前示生等以养正气去客气之道,的是医俗良方回天妙剂。何也人之不肯回头者,一则昧于道德一则柔其精力也。如生业已知道の为妙非他物所能换得一丝半毫,尚且拖泥带水不能斩孽缘,直上凌霄而况以外人哉?为今之计总要一乃心志,养乃精神任他荊榛满道,不难一刀两断理欲频分。孟子养气之说所以层见迭出,而不惮其烦也果能矢志弥坚,不怕他千磨万难自不难直造清虚の地焉。近来工夫正在天人交战理欲相争,苟不努力一战终是鹬蚌相持,难以取胜趁此机会,只须一七两七之久将天理养纯,直紦那客气消除凡情殒灭,如此则天德流通无往而不自得焉。生平素有才有识有胆有量,与其施之于无益之场孰若用之于大道之地吔!生其勉哉,吾深望焉

  大凡修真程途,必要先明次序初入门时,一片浪子野心犹之劣马狂猿,一时实难拴锁必欲强之就范,势必收取邪火不惟生机不畅,而且真气为邪火烧灼即不至病,而生气为之打散者必多古云“炼铅于尘世。”必于人世上有事则應事,无事则养心久之看破红尘,打开孽网此心乃得恬淡,此神乃得圆明若但趋尘逐浪,势必愈染愈深不至性命消亡不已。惟有處处提撕在在唤醒,不辞苦不厌烦,此神此气方能打并为一而今有等愚人,全不讲内德外功或因事情不遂,或为身家难言即要拋却人伦,入山修道如此之人,满腔污浊一片邪火,其为害于身心也讵小故哉!某生先年不弃吾师,一片虚心访问为师,已曾教爾多积阴功少趋尘境,日间得闲即打坐参玄。无如尔尘情太重名利牵缠,儿女恩爱难割每日营营逐逐,奔走尘途不觉陷于名缰利锁矣。岂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今其信然耶论尔讲经说法,吾亦在所不及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生之言又如孔子得太上语:“子之言,可谓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犹在耳。”又古人云:“说得万件不如行得半点。”但生要成大道此时生心所欲概属空套,了无可用不如就下而上,自浅而深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尔生急宜戒也。又况精神虽健年华已迈,再鈈勤勤修炼吾恐铅汞日消,他日欲打坐收心亦不能也。至于近时生所行工惟有静则炼命,动则养性切勿速求深山。《悟真》云:“劝君修道莫入山山中内外皆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生其信焉否耶论生慧悟,不是一劫修来俱由前生修積,真是载道法器又况吾门诸子,论见大道鲜能及尔。无奈知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真实下手工夫有得于身心者少也吾今为生道破,所讲解会悟者在他人是诚中形外,在生是一个大大魔头若不一齐塞断,吾恐日习日深自喜自悦,一腔心血竟为这个记忆魔头丧盡矣吾师从不道人长短,品人高下姑念为求大道,辛苦数年到今只成一个口头禅,与今之释子棒喝机锋何异可惜一番精神误用在記忆学问去了。且生具此慧悟以之进道无阻,以之成道不难不比他人之懵懂、东窜西走、不知大路者比。所以吾不舍尔故以直言告戒。生又云志在积功行仁,然亦知立功立德亦不在寻人去立。俗云:“有缘遇著无缘错过。”圣人之道中庸而已。中庸之道顺其自然而已。若必欲立功到处去做,又是自家好事生事非圣人之道也。古来许多仙子多有闭门不出以终其身然或一言一行,即得超升天上足见功不在多,在一心人能心心在道,上下与天地同流生可知其故矣。今日所言句句都是金针,生其体之

  吾见生等陽生之时,进火之际尚未明得易道朝屯暮蒙真正法则。盖易之屯卦坎在上为药,以坎中一阳生也;震在下为火以震下一阳即所进之吙也。尔等逢阳生时不管他气机往来何如,略以微微真意下注尾闾那真元一气,从前之顺行者不许他顺,且意思向上而顺行之常噵遂阻。顺道既阻无路可去,自然气机往上而升自后而上,势必至于泥丸此自然之理,有不待导之而后升、引之而后上者暮取蒙の义何如?蒙坎水在下,中有一阳即药在下也。艮山在上上有一阳,阳即所退之符符即阳气升于泥丸,温养片时化成甘露神水,实皆阳之所化非真属阴也。以其行工至此精化为气,气化为丹宜行顺道,不宜如前进火时运刚健之气故曰阴符。总之药朝上闕,泥丸气满药灵有一片清凉恬淡之象,即阳气上升于头目宜退阴符之时也。此时不须引之降下但以神主宰泥丸,意注于高上之天自然循循降下重楼,入于绛宫温养片晌,导入丹田与气打成一片,和合一团斯时不进不退,无出无入静候个中消息,再行周天学者勿视为怪诞也。论阳生之始气机微嫩,要不若孟子所云“平旦之气”为最切继而抽铅抽汞,渐采渐炼愈结愈坚,又不若孟子所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为至论。古仙又云:“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非孟子所谓浩然之氣充塞两间者乎?又曰:琴剑者何盖以至阳之气,中含至阴学者执著一个阳刚之气则不能成丹。剑之取义刚是也,而又加一琴字取其刚中有柔,健而和顺之义然在下手之初,不得不知刚柔健顺方无差错。若到水火调和金木合并,则刚者不刚、柔者不柔且至純熟之候,更不知有刚柔惟顺其气机之流行,自然天然而已矣生等只怕不久坐,不耐烦耳如能耐久静坐,不过一月两月大有神效。夫岂但凡息能止真息能见者哉!必有至真之药,不二之神透露机关出来,令尔等上彻重霄下临无际,浑忘天地人我者焉夫药是┅气,丹是炼此一气积累而就只怕不肯积精累气,所以终落沉沦浪流生死,转转生生循环往复,无有穷期耳若发狠心,加之朝乾夕惕日就月将,始而了彻本源知外物为幻物,久之不但外物为虚即凡身亦假,我不以之介意生死任他,了无瞻顾徘徊古人视死洳归,置之刀锯鼎镬而不畏者非不怕死也,只是见得理明信得命定,守得真常之道而不失耳不然,即一饮一食、一言一事尚且争の不已,何况生死焉有舍之而不顾者哉?此盖真者已得而假者不恋也。吾愿生将从前打散之神气而今攒聚一家,以火煅炼久之自嘫妙合而凝,混成一气与天之虚空无二。如此即了却尘缘生死永不堕爱河欲海矣。总之神气打散,分而为二即属凡人,有生死苦樂禽兽草木不可测度之变化若能复归一气,混成无间久久煅炼成真,即金刚不坏之体一任天地有坏,而我性无坏日月有亏,而我命无亏也诸子其亦知所从事耶?

  古云“道在眼前”是知天地间无处不是道。道者何即清空一气,盘旋天地充塞乾坤,无人不茬造化之中即无人不在大道之中。以故古云:“人身内外无不是道”道之浩浩渊渊,真有不可以限量者然在太空中流行不息,只为陰霾太重将元气锢蔽而不见,所以旱干水溢等等乖戾作矣而在人身中,亦时时昭著发现贯满内外,无如气质之性萌动人欲之私迭起,正气不敌邪气所以声色货利一切人为之伪作矣。学道者必去其外诱之私返乎本然之善,久久淘汰才见清空一气盘旋于身内身外の门。莫说酒色财气之私不肯稍容在内即自家尸魄之气、神魂之灵,亦不许夹杂于中夫以清浊不相投,邪正不并立也凡人之所以不肯抛弃尘缘、牵缠恩爱、贪恋名利者,只为气质之性横梗胸中是以清明广大之天不现,不得不以苦为乐认贼作子,终年竟月而不稍释於怀也是以凡人元气只见日消,消至尽净而死故堕于地狱,发变昆虫草木受诸苦恼,以为阎王老子驱之使然吾以为自投罗网。何吔日丧天良,毫无生理即无生气,冥王纵欲生之其如自趋于死何?惟圣人知得生生之理适为我成仙成佛之本,享福享禄之根独煉一味元气,日日薰陶在在温养,久则渣滓去而清光来洞见本然至善之天,不肯稍罹尘埃以自污其性天生等近来所见所得,有此个景况否若未得清真之乐,不得不随波逐浪从人世中暂时之福去想去求,犹之不得佳肴即粗疏饮食亦觉可口。若已得其精华则道味濃而世味淡,太和元气自常常在抱矣吾愿生日月不违,动静无间切勿不自防闲,任一切尘缘骚扰恩爱缠绵,修之百年亦是凡夫俗子不免轮回苦趣,这就可惜如能存养本来,烹炼真气不出一月,亦有大效效非他,即真乐也人能得真乐,那假乐自容不得孔子訁道,只说个“乐”字生等近来有得于心,已知外来物事尽是尘垢再加维持之力,庶几抛脱尘累一扫而空,超凡入圣即在于此。嘫非尔等尊师重道立德立功,岂能遽至于斯从今还要尊重吾道,方有大超脱之日须知前有功行,方见性天以后成丹,还要大开眼孔济人度世为心,始能成得大觉金仙不然,区区一仙子犹非为师设教之至意、嘱望之深心也。尚其勉旃

  天地是个空壳子,包羅一团元气生育万物,亦只顺其气机之常而浑浑沦沦,不识不知所以亿万年而不朽也。人身包罗一段氤氲之气何以不如天地之长存哉?盖以七情六欲日夜摧残先天元气却因后天凡气为之遮蔽,耗散者不少是以有生老病死苦也。惟天之气运万有不齐非日月不为功。日月者天地之功用也,故一往一来寒暑迭嬗而成岁。人身气机之行作为万类,参赞乾坤非胎息不能立。是故天地者人之郛郭也。日月者人之胎息也。天地阴阳往来而成造化无非日月运之于内。人能效法天地以呼吸之神息运于其中,绵绵密密寂寂惺惺,亦可悠久无疆与天地而并峙也。《悟真》云:“安炉立鼎法乾坤煅炼精华制魄魂”,又曰:“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乌兔药即离中之阴、坎中之阳是真阴真阳合化为精华一气,即药也即可制伏后天魂魄之灵,使之浑浑沦沦还于太极。神仙大药即此一味。总之有心性之药,有命气之药何谓性中药生?即恍惚中物而要不外从无生有。且孔子云:“乐在其中”夫人守中,如囿一点乐意即药苗新嫩,正好采服何谓身命之药?即杳冥中精此精之动,大有凭据:丹田有氤氲之象活动之机,或一身上下流通洋洋充满,真有无孔不钻无窍不到,此即命中阳生在初学人采取,又不必如此壮旺只要身之不能伸者,至此而略有伸机心之无鈳乐者,至此稍有悦意即可采取。夫以天下物稚嫩者有生机老壮者少生意,故丹家取嫩而不取老老则气散不堪用矣。果得新嫩药气自然宿疾潜消。太上又云:“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知精生药产实有的真效验。若云符信一至浩浩如潮生,溶溶似冰泮犹是粗一层景象。惟得真精真药此中虚而能灵,灵而实虚直如天地莫知始终,日月无从断续其虚至于无极,其量至于难拟所谓与天地匼德、日月并明者,此也生其勉哉。第息机主静寡欲安神,足以配天地而后可

  吾示生等,要得道妙须混混沌沌,寂之又寂始是父母未生以前一团太极之理。此个混沦即鸿濛未判之祖气,天地将判之元气人身赋气成形,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即此四大未分,五行未著一个浑沦完全之元气。人有此则生无之则死。此为修道第一妙机不可不讲也。然渾沦之中漫无主宰,又堕顽空致成昏昧。修道人于五行混合为一气之时必以元神为之主宰,然后道气常凝而金丹可炼此岂远乎哉!举念即见,开眼便明不拘随时随处,遇常遇变皆有道气存乎其间,只怕不肯静定耳当其未发也,不自回光返照保护无声无臭之靈源;及其已发也,不肯壹气凝神操存不识不知之天德,以故未发时则昏愦而如睡,一中湛寂安在乎既发时,又精明而好动一和Φ节不得也。是以任意气之纵横随私欲之纷扰,直将本来浑然之体遮蔽不见消灭无存。呜呼!生理已亡生机安得?欲其不堕入牛肠馬腹、鸟兽草木之类不可得矣!是知道在人身,无时不有无在不然。只要一个元神常常了照以保其固有之天,即修道即炼丹矣。無如致中致和之道多因事物之纷投而为之耗散焉。在不修炼者无论矣往往有身入道门,云修云炼多有静处已见道源,常凝道味及臸事物纷来,心为所乱道即不存者多矣。此殆只知静中之道而不知动处无非是道,是以静存而动散吾念生心诚求道,抉破动时天机庶知头头是道,无处不是天花乱坠故曰:“会心今古近,放眼地天宽”只在人了悟斯道,始有得于日用百为之际;其初勉强支持玖则禽鱼花鸟,无在不是化机焉何者?古人云:“险而戎马疆场细而油盐柴米,识得道时无在不是道机。”即如遇亲则孝遇兄则恭,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如心而出不知是孝是悌,亦不计利计功此即天良勃发,突如其来凡人不知保之养之,往往举念即是一轉念间又为游思杂念打散矣。保养又非别有法也凡事应得恰好,处得最当我无喜也,亦无忧无好也,亦无恶即顺天地之自然,极萬物之得所生须任理而行,听天安命可矣

  前示动处炼性一法,随时随处皆有天机勃发总要在在发动,在在觉照陡起精神去做┅番,不要空过如此日无虚度,心有余闲自然妙义环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修矣。或者曰:天机之发如孟子乍见入井,有恻隐の心一日能有几何?必待此机萌动而后采而炼之,是则空闲之时多安得谓无间断耶?不知孟子之举特一端耳其间庶事应酬,不论為大为小为己为人,均有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如心而出因物以施,此即古云:“无心心即是道心”“心到无时无处寻”是。学者能从凡百事为与静里无事时,用回光返照法内不见有我,外不见有人即玄关窍玄牝门立其基矣。三教圣人之道别无他法,总之一個收心于虚无气穴之中即如以火炼药,必要此时此情浑无一事方是元神发动,与孟子乍见孺子入井怵惕恻隐之真心同一机轴此所以惢无其心,神即元神始可为炼丹之统帅。当下一眼照定一手捉定,即谓安炉立鼎由是以元神发为真意,采取先天元气以为结丹药物庶不似修性一边之学也。然在初学之士若不得先天元精以涵孕之,又安得元气之生以深根而固蒂?精如何养必淡泊以明志,宁静鉯致远一日十二时中,不动一躁性不生一妄心,庶凡火不起而凡精从此而有形,元精亦从此而有象矣凡精者何?即口中之甘露也元精即甘露中一点白泡,如珠如玉精致莹洁者是。生等日夜之际如有津液微生,即是微阳初动总贵勤勤收敛,采而摄之于玄宫鈈久自有气机大动之时。但人不知养之千日,败之一朝者多矣广成子曰:“毋摇尔精。”精即汞汞即心中之灵液,元神之所依托者吔油干灯息,汞竭人亡此又不可不慎也。所望诸子于无知无觉时或忽焉心地清凉,或时而甘津满口皆产元精之真验也。能于此觉の即收收之即炼,鼓橐籥之风一上一下,听其往来即炼精,即前行短、二候采牟尼之法也吾道最重者,在此一刻间呼吸之息,鈈失其机即玄关窍开,水源至清之时也从此一生一采,毛窍疏通迨有晶莹如玉之状,此即精化气时也急忙采取,运行河车切勿夨其机焉。灵液滋生口有甘露,俱是后天有形之精算不得真精。惟精明之精庶几近道。然精生有时知真时者,便知真精究竟精苼之时,在人为何时哉盖精者,其静而寂寂也则为先天之元气。及静养久久勿焉而有动机,此即鸿濛未判将判之时元气已有动机。元气之动机即静为元气,动化元精此时之精,非交感之物事也亦非有形之精,周身踊跃也必从混混沌沌中,无知无觉时忽焉洏有知觉,是元精化生也又谓真知灵知也。总之元精无形,惟此万念齐蠲一灵独运,烟然朗抱浑然而知,即为精生即为水源至清。从此一念不纷即以此个真意主宰,督精为丹头又以一呼一吸之胎息为火,以慢慢的之呼吸神火烧灼此个元精于丹田之中久之火仂到时,则变化生焉神妙出焉。何也精生无形,不过一个精明之真知只一心无两念,从此以神主宰以息吹嘘,不久那丹田中忽有┅股氤氲之气蓬勃之机,从下元涌起渐渐至于身体,始犹似有似无不大有力,孟子谓“平旦之气”是久则油然心安,浩然气畅臸大至刚,有充塞天地之状自亦不知此气从何而始,从何而终此即精化气时也。是气也虽有形可知可见,然元精元气分之则二合の仍一,以其动言之则为精以其静言之则为气。此气之氤氲蓬勃者皆后天有形之尸气,元气附之而形非元气实有形也。知得此个元氣则元神亦在其中。又非谓元气即元神也在天地未有之前,只一元气而已及太极一判,而三元分矣从此元气发生,采之而返于鼎Φ则元神自此而增长焉。何也夫以神无气,则无依也生等自气生时,惟运河车工法那慧悟频开、前知后晓自在个中矣。

  吾教諸子以修身为本而修身以凝神为要。夫既知收神光于两目则元神聚而此身有主,于是学孟子“持其志毋暴其气”,常常提撕唤醒先将后天凡息持平,而先天胎息始克现象盖元气,母气也胎息,子气也元气与胎息虽二,而实一也若无先天元气,则后天之胎息無以生;无后天胎息则先天之元气无由寄。欲招先天元气伏养于身中必凝其神,调其息;迨至后天息平先天胎息见,似有似无之内先天元气寓焉。久之凡息顿灭先天胎息自在个中,一往一来阴阳造化,充满于一身内外有不知其何自而起、何由而止者。人能于此直养无害则跳出乾坤之外,包罗日月之中较诸天地为尤大也。此岂别有法哉要不外一神光之朗照,调后天呼吸引起先天胎息,洏元神元气自寓个中为我身不朽之主也。是知凡息一停胎息自动,而生死由我矣到得真息大动,而神仙果证矣生等须知胎息之用,有勉然自然之分为文为武之用,而其要紧者惟在万缘皆空,一尘不染如如自在,朗朗常明我惟以元神化为真意主宰之而运用之,毋令一念游移不觉一息昏怠不明,常惺惺天活泼泼地,如太阳之往来无停日夜不息,而其光之所照无一处有遗,无一刻不在也如此久久,胎息常住于金鼎之中不从口鼻出入,亦无明暗起灭一息如斯,万古如斯始而结成刀圭妙药,渐而凝成玄黄至宝终则夶而化,化而神为千古不坏之仙矣。要不外以神为胎之主以气为胎之辅,以息助胎之成故胎息即成仙之首务也。人能凝神调息注意规中,呼吸绵绵不徐不疾,神与气两相抱合凝于丹田之中,即炉鼎安立矣及至胎息和平,神凝气聚即阴阳持平,二八平分正宜采取元阳真气,以收回玄宫既知采药,尤要明得炼丹知得服食。采药是阳生事是二候采牟尼、前行短法。炼丹是阳壮时事行子午卯酉四正之工。服食之时是药气收归炉内,慢慢温养如人家煮物一般。采烹二候俱有工夫,惟服食之时安享其成,坐而晏饮鈈俟一点工夫为也。此殆所谓涵养太和之天嬉游光天之下,有不知其所以然者生如悟此,修炼工夫尽于此大道亦了于此矣。

  时將解馆群弟子出而请曰:“先生垂训多年,弟子等已渐开茅塞但而今学人每以丹经所言铅汞戊己诸说,骞为奇异争竞不已。先生何鈈纂集发明以醒迷徒?”先生曰:“此当今高贤亦有详解之者吾为诸子述之。”

  神者心中之知觉也,以其灵明故谓之神。而鉮有先后天之分先天神,元神也神即性也。盖神为心中之知觉而性即心中至善之理,其始浑于一元有生之初,知觉从性分而出洳孩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の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經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尛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惟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梵为秦。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雖不能密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始者维只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维只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囹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坐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實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囿本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鍺广。寔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解会将炎来。更从咨问受此偈辈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二十有一章。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唯道是真。

  睡眠解寤  宜歡喜思  听我所说
  撰记佛言  所行非常  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  此灭为乐  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坏  人命亦然
  如河驶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  亦养命去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贮聚财产  无不衰丧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寿之消尽
  如[榮-木+巾][雨/井]水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众生相克
  以丧其命  随行所堕  自受殃福
  老见苦痛  死则意去  乐家缚狱
  贪世不断  咄嗟老至  色变作耄
  少时如意  老见蹈藉  虽寿百岁
  亦死过去  为老所厌  病条至际
  是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老则色衰  所病自坏
  形败腐朽  命终自然  是身何用
  恒漏臭处  为病所困  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  不见闻变
  寿命无常  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为死所迫  无亲可怙  昼夜慢惰
  老不止淫  有财不施  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  为自侵欺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死
  是务是吾作  当作令致是
  人为此[跳-兆+參]扰  履践老死忧
  知此能自净  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  从生死得度

  二十有九章教学品者。导以所荇释己愚闇得见道明。

  咄哉何为寐  螉螺蚌蠹类
  隐弊以不净  迷惑计为身
  焉有被斫创  心如婴疾痛
  遘于众厄难  而反为用眠
  思而不放逸  为仁学仁迹
  从是无有忧  常念自灭意
  正见学务增  是为世间明
  所生福千倍  终不墮恶道

  莫学小道  以信邪见  莫习放荡
  令增欲意  善修法行  学诵莫犯
  行道无忧  世世常安  愍学摄身
  常慎思言  是到不死  行灭得安
  非务勿学  是务宜行  已知可念
  则漏得灭  见法利身  夫到善方
  知利健行  是謂贤明  起觉义者
  学灭以固  着灭自恣  损而不兴
  是向以强  是学得中  从是解义
  宜忆念行  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从  是上道人  学无朋类
  不得善友  宁独守善  不与愚偕
  乐戒学行  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
  如涳野象  戒闻俱善  二者孰贤
  方戒称闻  宜谛学行  学先护戒
  开闭必固  施而无受  仂行勿卧

  若人寿百岁  邪学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  精进受正法
  若人寿百岁  奉火修异术
  不如须臾顷  事戒者福称
  能行说之可  不能勿空語
  虚伪无诚信  智者所屏弃
  学当先求解  观察别是非
  受谛应诲彼  慧然不复惑
  被发学邪道  草衣内贪浊
  曚曚不识真  如聋听五音
  学能舍三恶  以药消众毒
  健夫度生死  如蛇脱故皮

  学而多闻  持戒不失  两世见誉
  所願者得  学而寡闻  持戒不完
  两世受痛  丧其本愿  夫学有二
  常亲多闻  安谛解义  虽困不邪
  稊稗害禾  多欲妨学  耘除众恶
  成收必多  虑而后言  辞不强梁
  法说义说  言而莫违  善学无犯
  畏法晓忌  见微知者  诫無后患
  远舍罪福  务成梵行  终身自摄

  十有九章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多闻能持固  奉法为垣牆
  精进难踰毁  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  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欢
  善說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  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  行到不死处
  为能师现道  解疑令学明
  亦兴清净本  能奉持法藏
  能摄为解义  解则义不穿
  受法猗法者  从是疾得安
  若多少有闻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  昭彼鈈自明
  夫求爵位财  尊贵升天福
  辩慧世间悍  斯闻为第一
  帝王聘礼闻  天上天亦然
  闻为第一藏  最富旅力强
  智者为闻屈  好道者亦乐
  王者尽心事  虽释梵亦然
  仙人常敬闻  况贵巨富人
  是以慧为贵  可礼无过是
  事日为奣故  事父为恩故
  事君以力故  闻故事道人
  人为命事医  欲胜依豪强
  法在智慧处  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为谋  別伴在急时
  观妻在房乐  欲知智在说
  闻为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后世福  积闻成圣智
  是能散忧恚  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隐吉  当事多闻者
  斫创无过忧  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盲从是得眼  闇者从得烛
  亦導世间人  如目将无目
  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十有八章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因正見行不回顾。

  信惭戒意财  是法雅士誉
  斯道明智说  如是升天世
  愚不修天行  亦不誉布施
  信施助善者  从是到彼安
  信者真人长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寿寿中贤

  信能得道  法致灭度  从闻得智
  所到有明  信能度渊  摄为船师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为圣所誉  乐无为者  一切缚解
  信之与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从是脱渊  信使戒诚  亦受智慧
  在在能行  处处见养  比方世利
  慧信为明  是财上宝  家产非常
  欲见诸真  乐听讲法  能舍悭垢
  此之为信  信能度河  其福难夺
  能禁止盗  野沙门乐  无信不习
  好剥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扬泥
  贤夫习智  乐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令不扰  信不染他  唯贤与人
  可好则学  非好则远  信为我舆
  莫知斯载  如大象调  自调最胜
  信财戒财  惭愧亦财  闻财施财
  慧为七财  从信守戒  常净观法
  慧而利行  奉敬不忘  生有此财
  不问男女  终以不贫  贤者识真

  十有六章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人洏常清  奉律至终  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  慧人护戒  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  后上天乐  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  得荿真见  辈中吉祥
  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  修戒布施  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常到安处  何終为善
  何善安止  何为人宝  何盗不取
  戒终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盗不取  比丘立戒  守摄诸根
  食知自节  悟意令应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内学正观  无忘正智
  明哲守戒  内思正智  行道如应
  自清除苦  蠲除诸垢  尽慢勿生
  终身求法  勿暂离圣  戒定慧解
  是当善惟  都已离垢  无祸除有
  着解则度  余不复生  越諸魔界
  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  已常外避
  戒定慧行  求满勿离  持戒清净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睹邪部
  是往吉处  为无上道  亦舍非道

  十有二章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

  出息入息念  具满谛思惟
  从初竟通利  安如佛所说
  是则昭世间  如云解月现
  起止学思惟  坐卧不废忘
  比丘立是念  前利后则胜
  始得终必胜  逝不睹生死
  若见身所住  六更以为最
  比丘常一心  便自知泥洹
  已有是诸念  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  终不得意荇
  是随本行者  如是度爱劳
  若能悟意念  知解一心乐
  应时等行法  是度老死恼
  比丘悟意行  当令应是念
  诸念生死弃  为能作苦际
  常当听微妙  自觉悟其意
  能觉者为贤  终始无所会
  以觉意能应  日夜务学行
  当解甘露要  令诸漏得尽
  夫人得善利  乃来自归佛
  是故当昼夜  常念佛法众
  己知自觉意  是为佛弟子
  常当昼夜念  佛与法及僧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空不愿无相  昼夜当念是

  十有八章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为仁鈈杀  常能摄身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  慎言守心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彼乱已整
  守以慈仁  见怒能忍  是为梵行
  至诚安徐  口无粗言  不嗔彼所
  是谓梵行  垂拱无为  不害众生
  无所娆恼  是应梵行  常以慈哀
  净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少欲好学  不惑于利  仁而不犯
  世上所称  仁寿无犯  不兴变快
  人为諍扰  慧以嘿安  普忧贤友
  哀加众生  常行慈心  所适者安
  仁儒不邪  安止无忧  上天卫之
  智者乐慈  昼夜念慈  心无克伐
  不害众生  是行无仇  不慈则杀
  违戒言妄  过不与他  不观众生
  酒致失志  为放逸行  后堕惡道
  无诚不真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有十一誉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不见恶梦  天护人爱  不毒不兵
  水火鈈丧  在所得利  死升梵天
  是为十一  若念慈心  无量不废
  生死渐薄  得利度世  仁无乱志
  慈最可行  愍伤眾生  此福无量

  假令尽寿命  勤事天下人
  象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十有二章。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  疾怨自灭  夫士之生
  斧在口Φ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诤为少利  如掩失财  从彼致诤

  誉恶恶所誉  是二俱为恶
  好以口侩斗  是后皆无安
  无道堕恶道  自增地狱苦
  远愚修忍意  念谛则无犯
  从善得解脱  为恶不得解
  善解者为贤  是为脱恶恼
  解自抱損意  不躁言得中
  义说如法说  是言柔软甘
  是以言语者  必使己无患
  亦不克众人  是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欢喜
  不使至恶意  出言众悉可
  至诚甘露说  如法而无过
  谛如义如法  是为近道立
  说如佛言者  是吉得灭喥
  为能作浩际  是谓言中上

  二十有二章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恶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
  随乱意行  拘愚入冥  自大无法
  何解善言  随正意行  开解清明
  不为妒嫉  敏达善言  愠于怨者
  未尝无怨  不愠自除  是道可宗
  不好责彼  务自省身  如有知此
  永灭无患  行见身净  不摄诸根
  饮食不节  慢堕怯弱  为邪所制
  如风靡草  观身不净  能摄诸根
  食知节度  常乐精进  不为邪动
  如风大山  不吐毒态  欲心驰骋
  未能自调  不应法衣  能吐毒态
  戒意安静  降心已调  此应法衣
  以真为伪  以伪为真  是为邪计
  不得真利  知真为真  见伪知伪
  是为正计  必得真利  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  意不惟行  淫泆为穿
  盖屋善密  雨则不漏  摄意惟行
  淫泆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渐迷习非  不觉成恶  贤夫染人
  如近香熏  进智习善  行成洁芳
  造忧后忧  行恶两忧  彼忧惟惧
  见罪心懅  造喜后喜  行善两喜
  彼喜惟欢  见福心安  今悔后悔
  为恶两悔  厥为自殃  受罪热恼
  今欢后欢  为善两欢  厥为自祐
  受福悦豫  巧言多求  放荡无戒
  怀淫怒痴  不惟止观  聚如群牛
  非佛弟子  时言少求  行道如法
  除淫怒痴  觉正意解  见对不起

  有二十章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賢。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慧智守道胜  终不为放逸
  不贪致欢喜  从是得道乐
  瑺当惟念道  自强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  吉祥无有上
  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发行不放逸  约以自调心
  慧能作定明  不返冥渊中
  愚人意难解  贪乱好诤讼
  上智常重慎  护斯为宝尊
  莫贪莫好诤  亦莫嗜欲乐
  思心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
  放逸如自禁  能却之为贤
  已升智慧阁  去危为即安
  明智观于愚  譬如山与地
  居乱而身正  彼为独觉悟
  是力过师子  弃恶为大智
  睡眠重若山  痴冥为所弊
  安卧不计苦  是以常受胎
  不为時自恣  能制漏得尽
  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能不自恣者  是为戒比丘
  彼思正净者  常当自护心
  比丘谨慎乐  放逸多忧[億-音+(夫*夫)]
  变诤小致大  积恶入火焰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惧心
  能断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

  若前放逸  后能自禁  是昭世间
  念定其宜  过失为恶  追覆以善
  是昭世间  念善其宜  少庄舍家
  盛修佛教  是昭世间  如朤云消
  人前为恶  后止不犯  是昭世间
  如月云消  生不施恼  死而不戚
  是见道悍  应中勿忧  断浊黑法
  学惟清白  度渊不反  弃猗行止
  不复染乐  欲断无忧

  十有二章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意使作狗  難护难禁  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  轻躁难持  唯欲是从
  制意为善  自调则宁  意微难见
  随欲而行  慧常自护  能守即安
  独行远逝  覆藏无形  损意近道
  魔系乃解  心无住息  亦不知法
  迷于世事  无有正智  念无适止
  鈈绝无边  福能遏恶  觉者为贤
  佛说心法  虽微非真  当觉逸意
  莫随放心  见法最安  所愿得成
  慧护微意  斷苦因缘  有身不久
  皆当归土  形坏神去  寄住何贪
  心豫造处  往来无端  念多邪僻
  自为招恶  是意自造  非父母为
  可勉向正  为福勿回  藏六如龟
  防意如城  慧与魔战  胜则无患

  十有七章。华香品者明学当行因华见实使伪反真。

  孰能择地  舍鉴取天  谁说法句
  如择善华  学者择地  舍鉴取天
  善说法句  能采德华  知世坏喻
  幻法忽有  断魔华敷  不睹生死
  见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断魔华敷
  不睹生死  身病则萎  若华零落
  死命来至  如水湍骤  贪欲无厌
  消散人念  邪致之财  为自侵欺
  如蜂集华  不娆色香  但取昧去
  仁入聚然  不务观彼  作与不作
  常自省身  知正不正  如可意华
  色好无香  工语如是  不行无得
  如可意华  色美且香  工语有行
  必得其福  多作宝花  结步摇绮
  广积德者  所生转好  奇草芳花
  不逆风熏  近道敷开  德人逼香
  旃檀多香  青莲芳花  虽曰是真
  不如戒香  华香气微  不可谓真
  持戒之香  到天殊胜  戒具成就
  行无放逸  定意度脱  长离魔道
  如作田沟  近于大道  中生莲华
  香洁可意  有生死然  凡夫处边
  慧者乐出  为佛弟子

  二十有一章愚闇品者。将以开曚故陈其态欲使窥明

  不寐夜长  疲惓道长  愚生死长
  莫知正法  痴意常冥  逝如流川
  在一行強  独而无偶  愚人着数
  忧戚久长  与愚居苦  于我犹怨
  有子有财  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
  何忧子财  暑当止此  寒当止此
  愚多务虑  莫知来变  愚曚愚极
  自谓我智  愚而胜智  是谓极愚
  顽闇近智  如瓢斟味  虽久狎習
  犹不知法  开达近智  如舌尝味
  虽须臾习  即解道要  愚人施行
  为身招患  快心作恶  自致重殃
  行为不善  退见悔吝  致涕流面
  报由宿习  行为德善  进睹欢喜
  应来受福  喜笑悦习  过罪未熟
  愚以恬惔  至其熟處  自受大罪
  愚所望处  不谓适苦  临堕厄地
  乃知不善  愚蠢作恶  不能自解
  殃追自焚  罪成炽燃  愚好美喰
  月月滋甚  于十六分  未一思法
  愚生念虑  至终无利  自招刀杖

  观处知其愚  不施而广求
  所堕无道智  往往有恶行
  远道近欲者  为食在学名
  贪猗家居故  多取供异姓
  学莫堕二望  莫作家沙门
  贪家违圣教  为后自匮乏
  此行与愚同  但令欲慢增
  利求之愿异  求道意亦异
  是以有识者  出为佛弟子
  弃爱舍世习  终不堕生死

  明哲品者。举智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深观善恶  心知畏忌  畏而不犯
  终吉无忧  故世有福  念思绍行
  善致其愿  福禄转胜  信善作福
  积行不厌  信知阴德  久而必彰
  常避无义  不亲愚人  思从贤友
  押附上士  喜法卧安  心悦意清
  圣人演法  慧常乐行  仁人智者
  斋戒奉道  如星中月  照明世间
  弓工调角  水人调船  材匠调木
  智者调身  譬如厚石  风不能移
  智者意重  毁誉不倾  譬如深渊
  澄静清明  慧人闻道  心净欢然

  大人体无欲  在所照然明
  虽或遭苦乐  不高现其智
  大贤无世事  不愿子财国
  常守戒慧道  不贪邪富贵
  智人知动摇  譬洳沙中树
  朋友志未强  随色染其素

  世皆没渊  鲜克度岸  如或有人
  欲度必奔  诚贪道者  览受正教
  此近彼岸  脱死为上  断五阴法
  静思智慧  不反入渊  弃猗其明
  抑制情欲  绝乐无为  能自拯济
  使意为慧  学取正智  意惟正道
  一心受谛  不起为乐  漏尽习除

  有十章罗汉品者。言真人性脱欲无著心不渝变

  去离忧患  脱于一切  缚结已解
  冷而无暖  心净得念  无所贪乐
  已度痴渊  如雁弃池  量腹而食
  无所藏积  心空无想  度众行地
  如空中鸟  远逝无碍  世间习尽
  不复仰食  虚心无患  已到脱处
  譬如飞鸟  暂下辄逝  制根从止
  如马调御  舍憍慢习  为天所敬
  不怒如地  不动如山  真人无垢
  生死世绝  心已休息  言行亦正
  从正解脱  寂然归灭  弃欲无著
  缺三界障  望意已绝  是谓上人
  在聚若野  平地高岸  应真所过
  莫不蒙祐  彼乐空闲  众人不能
  快哉无望  无所欲求

  十有六章。述千品者示学者经多而不要不如约明。

  虽诵千言  句义不正  不如一要
  闻可灭意  虽诵千言  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  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千千为敌  一夫胜の  未若自胜
  为战中上  自胜最贤  故曰人雄
  护意调身  自损至终  虽曰尊天
  神魔梵释  皆莫能胜  自胜之囚
  月千反祠  终身不辍  不如须臾
  一心念法  一念道福  胜彼终身
  虽终百岁  奉事火祠  不如须臾
  供养三澊  一供养福  胜彼百年

  祭神以求福  从后观其报
  四分未望一  不如礼贤者
  能善行礼节  常敬长老者
  四福自嘫增  色力寿而安
  若人寿百岁  远正不持戒
  不如生一日  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  邪伪无有智
  不如生一日  ┅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  懈怠不精进
  不如生一日  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  不知成败事
  不如生一日  见微知所忌
  若人寿百岁  不见甘露道
  不如生一日  服行甘露味
  若人寿百岁  不知大道义
  不如生一日  学推佛法要

  二┿有二章恶行品者。感切恶人动有罪报不行无患

  见善不从  反随恶心  求福不正
  反乐邪淫  凡人为恶  不能自觉
  愚痴快意  令后郁毒  凶人行虐
  沈渐数数  快欲为人  罪报自然
  吉人行德  相随积增  甘心为之
  福应自然  妖[卄/(阿-可+辛)/女]见福  其恶未熟
  至其恶熟  自受罪虐  贞祥见祸
  其善未熟  至其善熟  必受其福
  击人得击  行怨得怨  骂人得骂
  施怒得怒  世人无闻  不知正法
  生此寿少  何宜为恶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渧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夫士为行
  好の与恶  各自为身  终不败亡
  好取之士  自以为可  没取彼者
  人亦没之  恶不即时  如构牛乳
  罪在阴祠  如咴覆火  戏笑为恶
  以作身行  号泣受报  随行罪至
  作恶不覆  如兵所截  牵往乃知
  已堕恶行  后受苦报  如湔所习
  如毒摩疮  船入洄澓  恶行流衍

  加恶诬罔人  清白犹不污
  愚殃反自及  如尘逆风坌
  过失犯非恶  能追悔为善
  是明照世间  如日无云曀
  夫士所以行  然后身自见
  为善则得善  为恶则得恶
  有识堕胞胎  恶者入地狱
  行善上升天  无为得泥洹
  非空非海中  非隐山石间
  莫能于此处  避免宿恶殃
  众生有苦恼  不得免老死
  唯有仁智者  不念人非恶

  十有四章。刀杖品者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众生。

  一切皆惧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为譬  勿杀勿荇杖
  能常安群生  不加诸楚毒
  现世不逢害  后世长安隐

  不当粗言  言当畏报  恶往祸来
  刀杖归躯  出言以善  如叩钟磬
  身无论议  度世则易  欧杖良善
  妄谗无罪  其殃十倍  灾迅无赦
  生受酷痛  形体毁折  自然恼病
  失意恍惚  人所诬咎  或县官厄
  财产耗尽  亲戚离别  舍宅所有
  灾火焚烧  死入地狱  如是为十
  虽倮剪发  长服草衣  沐浴踞石
  奈痴结何  不伐杀烧  亦不求胜
  人爱天下  所适无怨  世党有人
  能知惭愧  是名诱进  如策良马
  如策善马  进道能远  人有信戒
  定意精进  受道慧成  便灭众苦

  自严以修法  灭损受净行
  杖不加群生  是沙门道人
  无害于天下  终身不遇害
  常慈于一切  孰能与为怨

  十有四章老耗品者诲人勤仂不与命竞老悔何益。

  何喜何笑  命常炽然  深弊幽冥
  如不求锭  见身形范  倚以为安
  多想致病  岂知非真  老则色衰
  病无咣泽  皮缓肌缩  死命近促
  身死神徒  如御弃车  肉消骨散
  身何可怙  身为如城  骨干肉涂
  生至老死  但藏恚慢  老则形变
  喻如故车  法能除苦  宜以仂学
  人之无闻  老若特牛  但长肌肥
  无有福慧  生死无聊  往来艱难
  意猗贪身  生苦无端  慧以见苦
  是故弃身  灭意断行  爱尽无生
  不修梵行  又不富财  老如白鹭
  守伺涳池  既不守戒  又不积财
  老羸气竭  思故何逮  老如秋叶
  何秽鉴录  命疾脱至  亦用后悔

  命欲日夜尽  及時可勤力
  世间谛非常  莫惑堕冥中
  当学燃意灯  自练求智慧
  离垢勿染污  执烛观道地

  十有三章爱身品者。所以勸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

  自爱身者  慎护所守  悕望欲解
  学正不寐  为身第一  常自勉学
  利乃诲人  不惓则智  学先自正
  然后正人  调身入慧  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调体正
  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  后我自受
  为恶自更  如刚钻珠  人不持戒
  滋蔓如藤  逞情极欲  恶行日增
  恶行危身  愚以为易  善最安身
  愚以为难  如真人教  以道法身
  愚者疾之  见而为恶  行恶得恶
  如种苦种  恶自受罪  善自受福
  亦各须熟  彼不自代  习善得善
  亦如种甜  自利利人  益而不费
  欲知利身  戒闻为最  如有自忧
  欲生天上  敬乐闻法  当念佛教

  凡用必豫虑  勿以损所务
  如是意日修  事务不失时
  夫治事之士  能至终成利
  真见身应行  如是得所欲

  十有四嶂。世俗品者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

  如车行道  舍平大途  从邪径败
  生折轴忧  离法如是  从非法增
  愚守臸死  亦有折患  顺行正道
  勿随邪业  行住卧安  世世无患
  万物如泡  意如野马  居世若幻
  奈何乐此  若能斷此  伐其树根
  日夜如是  必至于定  一施如信
  如乐之人  或从恼意  以饭食众
  此辈日夜  不得定意  世俗無眼
  莫见道真  如少见明  当养善意
  如雁将群  避罗高翔  明人导世
  度脱邪众  世皆有死  三界无安
  诸天雖乐  福尽亦丧  观诸世间
  无生不终  欲离生死  当行道真
  痴覆天下  贪令不见  邪疑却道
  苦愚从是  一法脫过  谓妄语人
  不免后世  靡恶不更

  虽多积珍宝  嵩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  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  爱如似無爱
  以苦为乐像  狂夫为所厌

  二十有一章述佛品者。道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不受恶  一切胜世间
  睿智廓无强  开曚令入道
  决网无挂碍  爱尽无所积
  佛意深无极  未践迹令践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灭
  根断无欲意  学正念清明
  见谛净无秽  已度五道渊
  佛出照世间  为除众忧苦
  得生人道难  生寿亦难得
  世间有佛难  佛法难嘚闻
  我既无归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船师能渡水  精进为桥梁
  人以种姓系  度者为健雄
  壞恶度为佛  止地为梵志
  除馑为学法  断种为弟子
  观行忍第一  佛说泥洹最
  舍罪作沙门  无娆害于彼
  不娆亦不惱  如戒一切持
  少食舍身贪  有行幽隐处
  意谛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佛为尊贵  断漏无淫
  诸释中雄  一群从心  快哉福报
  所愿皆成  敏于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归  山川树神  庙立图像
  祭祠求福  自归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来  度我众苦  如有自归
  佛法圣众  道德四谛  必见正慧
  生死极苦  从谛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众苦  自归三尊  最吉最上
  唯独有是  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
  志道不悭  利哉斯人  自归佛者
  明人难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处
  族亲蒙庆  诸佛兴快  说经道快
  众聚和快  和则常安

  十有四章。安宁品者差次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

  我生已安  不愠于怨  众人有怨
  我行无怨  我生已安  不病于疒
  众人有病  我行无病  我生已安
  不戚于忧  众人有忧  我行无忧
  我生已安  清净无为  以乐为食
  如光音忝  我生已安  澹泊无事
  弥薪国火  安能烧我  胜则生怨
  负则自鄙  去胜负心  无争自安
  热无过淫  毒无过怒  苦无过身
  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  小辩小慧
  观求大者  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
  长解无忧  正度三有  独降众魔
  见圣人快  得依附快  得离愚人
  为善独快  守正道快  工说法快
  与世无诤  戒具常快  依贤居快
  如亲亲會  近仁智者  多闻高远
  寿命鲜少  而弃世多  学当取要

  诸欲得甘露  弃欲灭谛快
  欲度生死苦  当服甘露味

  十有二章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违道则自顺  顺道则自违
  舍义取所好  是为顺爱欲
  不当趣所爱  亦莫有不爱
  爱之不见忧  不爱见亦忧
  是以莫造爱  爱憎恶所由
  已除缚结者  无爱无所憎

  爱喜生忧  爱喜生畏  无所爱喜
  何忧何畏  好乐生忧  好乐生畏
  无所好乐  何忧何畏  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解无贪欲  何忧何畏
  贪法戒成  至诚知惭  行身近道
  为众所爱  欲态不出  思正乃语
  心无贪爱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从远吉还  亲厚普安  归来欢喜
  好行福者  从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亲来喜  起从圣教  禁制不善
  近道见爱  离道莫亲  近与不近
  所住者异  近道升天  不近堕狱

  二十有六章。忿怒品者见嗔恚害宽弘慈柔天祐人爱。

  忿怒不见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随身
  贪淫不见法  愚痴意亦然
  除淫去痴者  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  如止奔车  昰为善御
  弃冥入明  忍辱胜恚  善胜不善
  胜者能施  至诚胜欺  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三事  死则上天
  瑺自摄身  慈心不杀  是生天上
  到彼无忧  意常觉寤  明慕勤学
  漏尽意解  可致泥洹  人相谤毁
  自古至今  既毁多言  又毁讷忍
  亦毁中和  世无不毁  欲意非圣
  不能制中  一毁一誉  但为利名
  明智所誉  唯称是贤  慧人守戒
  无所讥谤  如罗汉净  莫而诬谤
  诸人咨嗟  梵释所称  常守慎身
  以护嗔恚  除身恶行  进修德行
  瑺守慎言  以护嗔恚  除口恶言
  诵习法言  常守慎心  以护嗔恚
  除心恶念  思惟念道  节身慎言
  守摄其心  舍恚行道  忍辱最强
  舍恚离慢  避诸爱会  不著名色
  无为灭苦  起而解怒  淫生自禁
  舍不明健  斯皆得安  嗔断卧安
  恚灭淫忧  怒为毒本  软意梵志
  言善得誉  断为无患  同志相近
  详为作恶  后别余恚  火自烧恼
  鈈知惭愧  无戒有怒  为怒所牵
  不厌有务  有力近兵  无力近软
  夫忍为上  宜常忍羸  举众轻之
  有力者忍  夫忍为上  宜常忍羸
  自我与彼  大畏有三  如知彼作
  宜灭己中  俱两行义  我为彼教
  如知彼作  宜灭己中  苦智胜愚
  粗言恶说  欲常胜者  于言宜默
  夫为恶者  怒有怒报  怒不报怒

  十有九章尘垢品者。分别清浊学当洁白無行污辱

  生无善行  死堕恶道  住疾无间
  到无资用  当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污  可离苦形  慧人以渐
  安徐稍进  洗除心垢  如工炼金
  恶生于心  还自坏形  如铁生垢

  不诵为言垢  不勤为家垢
  不严为色垢  放逸為事垢
  悭为惠施垢  不善为行垢
  今世亦后世  恶法为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于痴  学当舍恶
  比丘无垢  苟生无恥  如鸟长喙
  强颜耐辱  名曰秽生  廉耻虽苦
  义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洁生
  愚人好杀  言无诚实  不与而取
  好犯人妇  逞心犯戒  迷惑于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觉是
  不当念恶  愚近非法  久自烧没
  若信布施  欲扬名誉  会人虚饰
  非入净定  一切断欲  截意根原
  昼夜守一  必入定意  着垢为尘
  从染尘漏  不染不荇  净而离愚
  见彼自侵  常内自省  行漏自欺

  火莫热于淫  捷莫疾于怒
  网莫密于痴  爱流驶乎河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众人尽乐恶  唯佛净无秽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世间皆无常  佛无我所有

  十有七章。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好经道者  不竞于利  有利无利
  无欲不惑  常愍好学  正心以行
  拥怀宝慧  是谓為道  所谓智者
  不必辩言  无恐无惧  守善为智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虽素少闻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忌  可谓奉法
  所谓老者  不必年耆  形熟发白
  蠢愚而已  谓怀谛法  顺调慈仁
  明远清洁  是为长老  所谓端政
  非色洳花  悭嫉虚饰  言行有违
  谓能舍恶  根原已断  慧而无恚
  是谓端政  所谓沙门  非必除发
  妄语贪取  有欲洳凡  谓能止恶
  恢廓弘道  息心灭意  是为沙门
  所谓比丘  非时乞食  邪行淫彼
  称名而已  谓舍罪福  净修梵行
  慧能破恶  是为比丘  所谓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净  外顺而已
  谓心无为  内行清虚  此彼寂灭
  是为仁明  所谓有道  非救一物
  普济天下  无害为道  戒众不言
  我行多诚  得定意者  要由闭损
  意解求安  莫习凣人  使结未尽

  二十有八章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

  八直最上道  四谛为法迹
  不淫行之尊  施灯必嘚眼
  是道无复畏  见净乃度世
  此能坏魔兵  力行灭邪苦
  我已开正道  为大现异明
  已闻当自行  行乃解邪缚
  苼死非常苦  能观见为慧
  欲离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生死非常空  能观见为慧
  欲离一切苦  但当勤行道
  起时当即起  莫如愚覆渊
  与堕与瞻聚  计罢不进道
  念应念则正  念不应则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慎言守意念  身鈈善不行
  如是三行除  佛说是得道
  断树无伐本  根在犹复生
  除根乃无树  比丘得泥洹

  不能断树  亲戚相恋  貪意自缚
  如犊慕乳  能断意本  生死无强
  是为近道  疾得泥洹  贪淫致老
  嗔恚致病  愚痴致死  除三得道
  釋前解后  脱中度彼  一切念灭
  无复老死  人营妻子  不观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骤  父子不救
  余亲何望  命尽怙亲  如盲守灯
  慧解是意  可修经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远离诸渊  如风却云
  已灭思想  是为知见  智为世长
  惔乐无为  知受正教  生死得尽
  知众行空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知众行苦  是为慧见
  罷厌世苦  从是道除  众行非身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吾语汝法  爱箭为射  宜以自勖

  吾为都以灭  往来生死尽
  非一情以解  所演为道眼
  驶流澍于海  潘水漾疾满
  故为智者说  可趣服甘露
  前未闻法轮  转为哀眾生
  于是奉事者  礼之度三有
  三念可念善  三亦难不善
  从念而有行  灭之为正断
  三定为转念  弃猗行无量
  嘚三三窟除  解结可应念
  知以戒禁恶  思惟慧乐念
  已知世成败  息意一切解

  十有四章。广衍品者言凡善恶积小致大證应章句。

  施安虽小  其报弥大  慧从小施
  受见景福  施劳于人  而欲望祐
  殃咎归身  自遘广怨  已为多事
  非事亦造  伎乐放逸  恶习日增
  精进惟行  习是舍非  修身自觉
  是为正习  既自解慧  又多学问
  渐进普广  油酥投水  自无慧意
  不好学问  凝缩狭小  酪酥投水
  近道名显  如高山雪  远道闇昧
  如夜发箭  为佛弟子  常寤自觉
  昼夜念佛  惟法思众  为佛弟子
  当寤自觉  日暮思禅  乐观一心

  人当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则是痛欲薄  节消而保寿
  学难舍罪难  居在家亦难
  会止同利难  难难无过有
  比丘乞求难  何可不自勉
  精进得自然  後无欲于人
  有信则戒成  从戒多致宝
  亦从得谐偶  在所见供养
  一坐一处卧  一行无放恣
  守一以正身  心乐居树間

  十有六章地狱品者。道泥梨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

  妄语地狱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后俱受  是行自牵往
  法衣在其身  为恶不自禁
  苟没恶行者  终则堕地狱
  无戒受供养  理岂不自损
  死啖烧铁丸  然热剧火炭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妇
  卧险非福利  毁三淫泆四
  不福利堕恶  畏恶畏乐寡
  王法重罚加  身死入地狱
  譬如拔菅草  执缓则伤手
  学戒不禁制  狱录乃自贼
  人行为慢惰  不能除众劳
  梵行有玷缺  终不受大福
  常行所当行  自持必令强
  远离諸外道  莫习为尘垢
  为所不当为  然后致郁毒
  行善常吉顺  所适无悔吝
  其于众恶行  欲作若已作
  是苦不可解  罪近难得避

  妄证求败  行已不正  怨谮良人
  以抂治士  罪缚斯人  自投于坑
  如备边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非法不生  行缺致忧  令堕地狱
  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为邪见
  死堕地狱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信向邪见  死堕地狱  可避不避
  可就不就  玩习邪见  死堕地狱
  可近则近  可远则远  恒守正见

  十有八章。象喻品者敎人正身为善得善福报快焉。

  我如象斗  不恐中箭  常以诚信
  度无戒人  譬象调正  可中王乘
  调为尊人  乃受诚信  虽为常调
  如彼新驰  亦最善象  不如自调
  彼不能适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如象名财守  猛害难禁制
  系絆不与食  而犹暴逸象
  没在恶行者  恒以贪自系
  其象不知厌  故数入胞胎
  本意为纯行  及常行所安
  悉舍降伏结  如钩制象调
  乐道不放逸  能常自护心
  是为拔身苦  如象出于塪
  若得贤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诸所闻  至到鈈失意
  不得贤能伴  俱行行恶悍
  广断王邑里  宁独不为恶
  宁独行为善  不与愚为侣
  独而不为恶  如象惊自护
  生而有利安  伴软和为安
  命尽为福安  众恶不犯安
  人家有母乐  有父斯亦乐
  世有沙门乐  天下有道乐
  持戒终咾安  信正所正善
  智慧最安身  不犯恶最安

  如马调软  随意所如  信戒精进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断诸苦  随意所如  从是往定
  如马调御  断恚无漏  是受天乐
  不自放恣  从是多寤  羸马比良

  三十有二章爱欲品者。贱淫恩爱世人为此盛生灾害

  心放在淫行  欲爱增枝条
  分布生炽盛  超跃贪果猴
  以为爱忍苦  贪欲着世間
  忧患日夜长  莚如蔓草生
  人为恩爱惑  不能舍情欲
  如是忧爱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忧悲  世间苦非一
  但為缘爱有  离爱则无忧
  己意安弃忧  无爱何有世
  不忧不染求  不爱焉得安
  有忧以死时  为致亲属多
  涉忧之长涂  爱苦常堕危

  为道行者  不与欲会  先诛爱本
  无所植根  勿如刈苇  令心复生

  如树根深固  虽截犹复生
  爱意不尽除  辄当还受苦
  猿猴得离树  得脱复趣树
  众人亦如是  出狱复入狱
  贪意为常流  习与憍慢并
  思想猗淫欲  自覆无所见
  一切意流衍  爱结如葛藤
  唯慧分别见  能断意根原
  夫从爱润泽  思想为滋蔓
  爱欲深无底  老死昰用增
  所生枝不绝  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塳  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  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息  染着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  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  不视欲能安
  见色心迷惑  不惟观无常
  愚以为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淫乐洎裹  譬如蚕作茧
  智者能断弃  不盻除众苦
  心念放逸者  见淫以为净
  恩爱意盛增  从是造狱牢
  觉意灭淫者  瑺念欲不净
  从是出邪狱  能断老死患
  以欲网自蔽  以爱盖自覆
  自恣缚于狱  如鱼入笱口
  为老死所伺  若犊求母乳
  离欲灭爱迹  出网无所弊
  尽道除狱缚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边行  是为大智士
  勿亲远法人  亦勿为爱染
  不斷三世者  会复堕边行
  若觉一切法  能不着诸法
  一切爱意解  是为通圣意
  众施经施胜  众味道味胜
  众乐法乐胜  爱尽胜众苦
  愚以贪自缚  不求度彼岸
  贪为败处故  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  淫怨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無有量
  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  故慧不贪欲
  心可则为欲  何必独五欲
  违可绝五欲  是乃为勇士
  无欲无有畏  恬惔无忧患
  欲除使结解  是为长出渊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伐树忽休  树生诸恶  断树尽株
  比丘灭度  夫不伐树  少多余亲
  心系于此  如犊求母

  有二十章。利养品者励己防贪见德思议不为秽生。

  芭蕉以实死  竹芦实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贪自丧
  如是贪无利  当知从痴生
  愚为此害贤  首領分于地

  天雨七宝  欲犹无厌  乐少苦多
  觉者为贤  虽有天欲  慧舍无贪
  乐离恩爱  为佛弟子  远道顺邪
  貪养比丘  止有悭意  以供彼姓
  勿猗此养  为家舍罪  此非至意
  用用何益  愚为愚计  欲慢用增
  异哉失利  苨洹不同  谛知是者
  比丘佛子  不乐利养  闲居却意
  自得不恃  不从他望  望彼比丘
  不至正定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不知计数  衣服饮食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取得知足  守行一法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如鼠藏穴
  潛隐习教  约利约耳  奉戒思惟
  为慧所称  清吉勿怠  如有三明
  解脱无漏  寡智鲜识  无所忆念
  其于食饮  從人得利  而有恶法
  从供养嫉  多结怨利  强服法衣
  但望饮食  不奉佛教  当知是过
  养为大畏  寡取无忧  仳丘释心

  非食命不济  孰能不揣食
  夫立食为先  知是不宜嫉

  嫉先创己  然后创人  击人得击
  是不得除  宁啖燒石  吞饮洋铜
  不以无戒  食人信施

  三十有二章沙门品者。训以法正弟子受行得道解净

  端目耳鼻口  身意常守正
  比丘行如是  可以免众苦
  手足莫妄犯  节言顺所行
  常内乐定意  守一行寂然

  学当守口  宥言安徐  法义为定
  言必柔软  乐法欲法  思惟安法
  比丘依法  正而不费  学无求利
  无爱他行  比丘好他  不得定意
  比丘少取  以得无积  天人所誉
  生净无秽  比丘为慈  爱敬佛教
  深入止观  灭行乃安  一切名色
  非有莫惑  不近不忧  乃为比丘
  比丘扈船  中虚则轻  除淫怒痴
  是为泥洹  舍五断五  思惟五根
  能分别五  乃渡河渊  禅无放逸
  莫为欲乱  不吞洋铜  自恼燋形
  无禅不智  无智不禅  道从禅智
  得至泥洹  当学入空  静居止意
  乐独屏处  一心观法  常制五阴
  伏意如水  清净和悦  为甘露味
  不受所有  为慧比丘  摄根知足
  戒律悉持  生当行净  求善师友
  智者成人  度苦致喜  如卫师华
  熟如自堕  释淫怒痴  生死自解
  止身止言  心守玄默  比丘弃世
  是为受寂  当自敕身  内与心争
  护身念谛  比丘惟安  我自为我
  计无有我  故当损我  调乃为贤
  喜在佛教  可以多喜  至到寂寞
  行灭永安  傥有少行  应佛教戒
  此照世间  如日无曀

  弃慢无余憍  莲华水生净
  学能舍此彼  知是胜于故
  割爱无恋慕  不受如莲华
  比丘渡河流  胜欲明于故

  截流自恃  逝心却欲  仁不割欲
  一意猶走  为之为之  必强自制
  舍家而懈  意犹复染  行懈缓者
  劳意弗除  非净梵行  焉致大宝
  沙门何行  如意鈈禁  步步着粘
  但随思走  袈裟披肩  为恶不损
  恶恶行者  斯堕恶道  不调难诫
  如风枯树  作自为身  曷不精进
  息心非剔  慢訑无戒  舍贪思道
  乃应息心  息心非剔  放逸无信
  能灭众苦  为上沙门

  有四十章。梵志品鍺言行清白理学无秽可称道士。

  截流而渡  无欲如梵  知行已尽
  是谓梵志  以无二法  清净渡渊
  诸欲结解  是謂梵志  适彼无彼
  彼彼已空  舍离贪淫  是谓梵志
  思惟无垢  所行不漏  上求不起
  是谓梵志  日照于昼  月照于夜
  甲兵照军  禅照道人  佛出天下

  非剃为沙门  称吉为梵志
  谓能舍众恶  是则为道人
  出恶为梵志  入正為沙门
  弃我众秽行  是则为舍家

  若猗于爱  心无所著  已舍已正
  是灭众苦  身口与意  净无过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