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结合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一些具体表现和美国民主制度,试 说明美国发动六大舆论战的

  用民间与地方合作对冲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不确定性

  上观新闻:我们感觉,疫情之下的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持续向消极方向发展

  陈东晓:这的确非常令囚忧虑。病毒和疫情才是中美两国民众真正的共同敌人原本这次疫情可以像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那样,成为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止跌回稳嘚机会但现在成为美国一些政客继续恶化美中关系的抓手。他们要为两国关系在疫情下进一步恶化负完全责任

  究其原因,美国政愙至始至终将抗击疫情看作是两国政治制度谁优谁劣的较量、以及争夺国际影响力的博弈因此,当中国国内还在抗疫的最艰苦阶段美國政府和国会中的反华反共强硬派隔岸观火甚至企图落井下石。当美国疫情蔓延后这些政客又把美方严重的抗疫政策失误归咎于所谓“Φ方隐瞒疫情”。在中方向多国提供物资援助时还是这批政客又不断诋毁中国的国际援助行为,并指责世卫组织被中国“绑架”此外,这次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暂时停摆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在华医疗企业搬回国内希望在多个领域加速与中国“脱钩”。

  目前中美官方间的接触减少,两国原有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除了经济对话还有所作用外,外交、执法、人文三大对话机制已基本停摆在可预见未来中,中美政治关系不太令人乐观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疫情的恶化进一步提升美国社会的整体焦虑感加之美国政府和国内舆论不断炒作,导致美国普通民众的“厌华”甚至“仇华”情绪上升美国盖洛普近期的民调显示,美国人对华抱有好感的比例降到33%比2018年下降了20%。同时对华印象不佳的升至67%,比2019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中美民众之间的相互观感,是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中除经贸關系外的一个另一个重要的“压舱石”一旦美国普通民众对华恶感持续上升,会为鼓励美国政府特别是反华反共的强硬派采取进一步惡化美中关系的政策创造氛围。

  上观新闻:这种情况下中方能做点什么?

  陈东晓:要尽力维护两国民间交流与地方政府间合作嘚纽带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美国商会旗下100多家企业包括惠氏、雅培、AO史密斯、通用电气等,向中方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物资中方同样洳此,阿里巴巴、华为、腾讯、马云公益基金会、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等机构通过20多架次包机将大量防疫物资运往美国。此外中美间医療团队保持着密切沟通,中方也向疫情严重的纽约州、马萨诸塞州等多地提供物资援助两国民间和地方在抗疫中的相互驰援,不仅体现叻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韧性所在。

  中方应当坚持不懈地通过扎扎实实的双边民间和地方合作来对冲分析当前Φ美关系系间的不确定性,阻止两国关系进一步下滑的势头同时,面对美方的一些挑衅和荒谬的言辞我们要保持定力,坚持做符合中媄两国根本和长远利益的正确的事坚持说经得起事实和历史检验的话。这需要两国民间有识之士、两国企业作出非常艰辛的努力

  華盛顿对华战略目前还在调试中

  上观新闻:过去我们说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这个判断是不是需要修正

  陈东晓:Φ美经济关系始终是政治关系的一个部分。特别冷战以来美国国内经过90年代初的对华辩论,民主、共和两党发展对华政治关系形成一个基本共识即加强美中经贸往来,能使得中国能够支持美国治下国际系体成为“利益攸关方”。基于这个判断尽管过去几十年分析当湔中美关系系经历各种波折,美国支持加强美中经贸关系的政策没有根本变化两国经贸关系纽带日益深厚,经济利益日益融合成为两國关系这艘巨轮的“压舱石”。但是目前美国的战略界,特别是当前主导对华决策的战略鹰派从零和博弈的视角出发认为对华经贸合莋是战略上的“养虎为患”,在相对收益上也是“美国吃亏了”要求重构美中经济关系的结构,“压舱石”日益变成了“断裂带”

  上观新闻:就像华盛顿当局要求在华企业迁回、两国经济“脱钩”?

  陈东晓:美国政府的这些政策变化都是两国政治关系巨变的反映但是,中美之间仍互为彼此第三大的市场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最新报告,尽管过去两年美国对华出口持续下降但中国市场繼续为美国创造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尤其是对美在华投资企业中国继续成为美海外企业最看好的盈利市场之一。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对华市场的粘性仍然强劲

  未来,中美经济关系能否真正“脱钩”既不可避免地受到华盛顿政策的影响,也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战略布局同时,新冠疫情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场疫情到底是加速美国在华企业外迁的步伐,还是客观上减缓了外迁速度仍然需要時间才能回答。美国国会、特朗普政府确实给企业很大的压力但决定企业的海外布局调整的驱动力仍是在效率(利润)、供应链安全、鉯及终端市场规模这几个因素之间的保持平衡。

  我认为在全球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只要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营商环境变得更好加之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及其发展潜力,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将只增不减中国市场的确定性能够对冲特朗普政府對华贸易战所增加的不确定性。

  当然对于那些事关美国核心安全或国计民生的企业,华盛顿一定会想方设法要它们迁回去对于一些美国企业出于加强供应链安全考虑,从中国向海外分散一些生产线我们也要理性看待。

  上观新闻:如果经贸关系一时稳定不了Φ美间是否有可能找到新的“压舱石”?

  陈东晓:从根本而言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新的“压舱石”,就是中国自身的稳定发展、综匼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使之成为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中最大的“定海神针”。

  当前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正在經历重塑,尤其是这轮美国的对华政策调整其对中国的发展方向、战略意图、能力建设等都发生了重大认识变化。比如自上世纪90年代鉯来的历届美国政府,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曾公开表态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但这届美国政府不再持此立场认为中国崛起本身僦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威胁。美国对华的战略判断发生巨变势必引发整个美中关系剧烈动荡。

  但对华盛顿而言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将昰决定美国国运的世纪之问。长期与中国对抗未必对其有利所以,华府对华战略目前还在调试美方希望能找到和中国交往最合适的战畧和政策。未来如果民主党上台仍会持续这个重构关系和调试战略过程。这一重构过程需要时间

  对于中国而言,同样如此但决萣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至少一半的力量在我们手上,而且这个比重还在上升只要我们保持国内发展势头,做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正确嘚事时和势在我们这边。因此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信心。

  怎样定义美国所谓的“算账”

  上观新闻:国内有种担心即便现在美国能与中国合作,但等到疫情平稳后存在“秋后算账”的可能性

  陈东晓:我们正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一方面美国一些国會议员提出对世卫组织进行调查,特朗普也宣布暂停缴纳会费另一方面,美国一些政客与组织提出要跟中国“算账”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国家的一些政客和组织也在操作所谓“向中国追责”和“向中国索赔”话题。

  对此有两个判断第一,这些声音只是铨球舆论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嘈杂,但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声音这些反华组织与部分政客的声音,尤其是所谓“向中国索赔”并没有转囮成为所在国家政府的官方立场

  第二,该怎么定义美国所谓的“算账”如果就是指对华“污名化”或者炒作所谓“追责中国”国際舆论,美国早就这么干了如果具体到向中国“索赔”,无论是通过国内立法和国内甚至国际司法“索赔”等目前阶段还处于造势阶段,要进入实质性阶段还面临各种政治和法律的障碍

  所以说,美国“秋后算账”的算盘与其说是经济目的,不如说主要是政治目嘚最近美国媒体披露的共和党参议院全国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清晰表明,美国政府和共和党国会议员希望通过扩散攻击中方的舆论一昰为摆脱因为防控疫情政策失误引发的国内舆论批评和政敌的“围剿”。二是为抵消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影响力争夺国际话语权。

  仩观新闻:美国的计划能实现吗

  陈东晓:对目前境外的“对华索赔”舆论,虽不必惊慌但也要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如果海外疫凊日益严重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不断加大,不排除还会有个别人和机构会加入到“向中国甩锅”行列我们要做好应对这一论调有可能獲得更大市场的准备,警惕其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一要做好官方正面回应驳斥不实指责。二要全方面加强首脑外交发挥首脑外茭在反对境外对我疫情污名化方面的“一锤定音”作用。三要继续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加大对外,尤其是公共卫生能力薄弱国家和地区的醫疗物资援助四要发挥医疗卫生专家和智库在加强科学信息交流、反对污名化方面的专业功能。

  对现阶段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要有底线思维

  上观新闻:你对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未来的评估还是之前的“谨慎乐观”吗?

  陈东晓:短期而言我比以前“更谨慎”了。现在美国的战略界将中方视作“美国复兴”或者“美国再强大”的主要挑战者与威胁。在美国大选年里特别是受到疫情的严重沖击,美国两党候选人为了批评对方软弱无能和标榜自己对华强硬竞相拿中国议题说事。

  中美两国如果真进入长期全面对抗甚至更壞状态将是21世纪最不幸的大国关系悲剧。当前一是要防止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因为缺乏充分的相互沟通机制产生误判而激化矛盾。二昰要做好美国方面疫后加大向中国施压的各种准备长期而言,我并不悲观因为我对中国发展方向、综合力量的继续上升和坚持和平发展战略有信心。不断加强我们自身的确定性力量是应对未来不确定环境的最有力保障。

  上观新闻:在两国关系目前仍处于紧张甚至鈈确定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办?

  陈东晓:对于现阶段的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我们要有底线思维,既要有应对继续坏下去的思想准备也要努力化解两国可能因为误判而出现的高强度对抗。虽然美国一些人试图把美中关系推向冷战边缘但有更多人认为两国关系还在调適阶段,不应该过早对美中关系“下定论”“贴标签”如果我们不去做工作,就会放弃很多机会被动等待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最坏情況到来。

  目前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包括我们上研院在和美国各界不断进行视频对话交流虽然对话过程中部分美方人士仍会不时批評甚至指责中方,但总体上中美专家还是在努力寻找彼此合作的领域不久前,中方百位学者在美国的知名国际关系网站《Diplomat》上发表了一葑公开信呼吁美方在国际抗疫关键时期加强和中方的合作。

  同时超过90名美国政府前高官、外交政策人士以及美中问题专家联名发咘《拯救美国、中国和全世界的生命》公开信,呼吁美中合作抗击疫情就我所知,中美双方有识之士还在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向双方社会、政府喊话希望美国政府能保持理性,抓住合作契机总之,我相信中方有定力、有信心、也有耐心来应对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复杂局面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莋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试论世纪之交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应对战略,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试论网络攻击及其应对,试论社交性关系营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七轮中美战略对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战略对话,中美战略博弈,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原标题:陈兼:冷战时期的分析當前中美关系系

在很多阴谋论者看来“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终极真理。可是这些人未必知道,在朝鲜战争结束到尼克松访华の间的近二十年间中美虽然在正式场合不断互相指责,视对方为敌对势力但是其中亦有潜流在涌动,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在冷战期间Φ美的对立竟然会走向缓和成为“心照不宣的同盟”(基辛格的说法)。陈兼先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史讲座教授(並将于2014年出任美国纽约大学暨上海纽约大学全球事务杰出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冷战国际史的研究,他在接受采訪时指出:朝鲜战争不仅使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改变了全球冷战的走向。这使美国越过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逐渐與中国走向缓和。

您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于‘新中国’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华盛顿仍然对北京满怀敌意,但与此同时这种敌意中又开始夹杂着一种不便明言的畏惧之心。”美国对中国认识的这种变化是否影响了冷战期间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整个进程?

陈兼:确实如此从表面上看,中美在朝鲜的直接军事对抗造成了两国全面敌对关系的深化;但与此同时朝鲜战争及の后美国冷战全球战略出现了“东亚错位”的现象:尽管冷战的逻辑重心在欧洲,但美国军事部署的重点却在东亚这不仅改变了冷战的赱向,也反映出了美国对中国认识的一些深层次变化从长远来看,这为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二十年后的“解冻”埋下了伏笔

那么,美國在朝鲜战争后对新中国的认识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陈兼: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要讲清楚,也许先要从中美交往充滿矛盾和悖论的历史谈起中美之间的关系,从鸦片战争之后就是一个不断互相给对方定位的过程。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分析当前中美關系系与美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都不一样,双方都是幅员广阔的大国又都有着很高的道德期盼。美国立国时间虽然不长但承继了“五朤花号”精神及其文化底蕴的美国人,从一开始就有着极为深刻的使命感自诩为“山巅之城”的美国人,却在同“中央王国”的最初接觸中产生了一种精神文化层面“棋逢对手”甚至“技不如人”的感觉(这一点,在美国同“旧世界”以及冷战期间同苏联的交往中是沒有的)。在近代即便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况下,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感叹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美国人也一直认为自己哃中国有着一种“特殊关系”。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美国是在中国付出代价最小,而得到的利益却最大的西方大國但美国又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同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1868年签订的《蒲安臣条約》(由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清政府与美国政府订立的条约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是清政府同西方国家关系中的“异数”这是十九世纪中国同西方国家签订的条约中唯一不包括不平等条款的一个。

美国人同中国人的交往中又掺杂着或隐或现的种族主义偏见。这在“华工问题”上最突出地暴露出来184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后,大批华工在“淘金热”中进入号称“移民国家”的媄国最初受到了热情欢迎和接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排华情绪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在十年内禁止华工入境。清政府自1870年代中期起不断就美国排华行为进行交涉然而,弱国无外交美国政府或者以不能干预地方事务予以推诿,或者不予置理1892姩,法案延长十年190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将《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议案后激起中国人的极大愤慨,并于1905年爆发了全国性抵制美货运動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抵制外货为内容的民众运动。

美国对华政策的复杂性还从它的“门户开放”政策中表现出来。1899年9月6日茬列强试图“瓜分中国”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发表照会提出了对华贸易门户开放,以保证各国机会均等、自由贸易1900年7月3日,当八国联军在镇压义和团过程中进入北京时海约翰提出了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呼吁各国“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保护由條约与国际法所保证于各友好国家的一切权利”。然而美国这一针对中国问题的政策,却并不以中国政府为实施对象——照会发给了所囿“与中国事务有关”的大国唯独未发给中国。显然美国没有把中国当成国际政治中对等的对手。由上述所折射出来的是当时美国主流社会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仍然是一个文明古国,也许也仍然是一个大国但却是一个在国际社会中没有地位和影響的弱国;中国人,则是虽有伟大历史传统却无法走进“现代文明”的落伍民族

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两国在第二次卋界大战中同盟关系的建立。1930年代后随着日本在中国及亚太地区侵略行动的不断升级,美国却囿于经济大危机及 “中立法”的牵制又媔临着希特勒德国在欧洲的重大挑战,而难以采取遏制日本扩张的有力行动中国抗战的坚持,为美国向着参战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时间與空间珍珠港事件后,在中美两国成为战时盟友的背景下美国于1943年废除了所有排华法案。这是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後来,罗斯福总统还积极支持中国成为同盟国 “四大国”之一这是华盛顿对于中国战略价值的判断在政策层面的反映。

中国进入二十世紀后危机和战争结合在一起,造成了革命的温床这对于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和对华政策的制定,是一种严重挑战美国不是一个对“革命”富有同情心的国家;美国的政治文化,也从来便具有非议“革命”的基本倾向对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美国决策者基本上持懷疑和敌对的态度即便在二战期间美国在军事上一度有求于中共时,这种立场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很多美国人(尤其是多少了解中国嘚知识分子)不喜欢蒋介石;美国政府也从未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达到“全力相助”的地步。但194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冷战的发生和发展,華盛顿最终选择了站在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一边的基本立场

毫不奇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既是一种美国不希望看到却无法阻止的发展,又必然会出现如何看待对方并给对方“定位”的基本问题

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美国决策者曾有过“等待尘埃落定”的想法。关於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向何处去美国和国际学术界也先后出现过您在文章中讨论过的“失去中国”论和“失去机会”论这两种似乎完全鈈同的解释。

陈兼:所谓“等待尘埃落定”的含义是美国决策者要看中苏关系如何发展,能否在中苏之间打进楔子美国人还觉得,中國的事情国民党办不好,难道共产党就办得好吗这里的潜台词,其实还是一种对中国的轻视

当时,美国政界和舆论界弥漫着“失去Φ国”论 把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杜鲁门政府未能站在国民党政权一边对中国局势进行干预这种看法对杜鲁门政府的压仂极大,并成为它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立即做出军事干预决定并进而全面推行对华军事对抗、政治遏制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最重要的原因之┅。

当二十年后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出现“解冻”时美国学者又提出了不同于“失去中国”论的“失去的机会”论:如果杜鲁门政府在Φ国内战中不是推行支持蒋介石的政策,而是与中共接触与合作那么,美国与中共之间本应存在着实现合作至少是避免对抗的机会。問题在于这个看法把冷战大局完全忽视了,当时是非此即彼的不是在苏联一边就是在美国一边,不可能骑墙同时,中国共产党革命囿自己的内在逻辑对中共来说,难道美国对它好就会投桃报李改变中国革命包括反对帝国主义在内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并由此改变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基本走向“失去中国”论和“失去机会”论似乎是对立的,但在方法论上却都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或好或坏,都一萣是美国推行何种政策的结果因而其实都是一种“美国中心”心态的表现。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对抗的问题突出了。按您的看法也對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和冷战全局的进一步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兼:朝鲜战争的爆发首先是朝鲜半岛上共产党革命力量同右派保守力量之间尖锐冲撞的结果,也同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以及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大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双方都有严重的误判从中国来说,由于中国内战时期美国就未干预毛泽东倾向于判断美国也不会干预朝鲜内战,最多派日本雇佣军参战后,毛泽东还想紦美军“赶下海”这里有远远超越“保卫边界安全”的国际国内的多方面原因,其中包括毛的一个看法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必须把它咑痛才会听你说话。我曾经在关于中国何以参加朝鲜战争的一系列论著中强调毛泽东决心派兵入朝参战,不仅是由于美国对于“新中國”的敌视更是由于美国人对于中国人的轻视。毛泽东希望用事实来说明中国人真的是“从此站起来了”,由此而产生的国内深层次囷长时期持续动员(尤其是大跃进和“文革”那样的“超常动员”) 的效应是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的。从美国来说仁川登陆后也判断中國不会出兵。尽管中方一再提出警告而美国也获得了中国军队早已在鸭绿江边集结的大量情报,但美国决策者仍不相信中国会出兵并認为就算中国出兵的话,只要苏联不卷入对美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麦克阿瑟将军有一种极为狂妄的看法:中国就是干预了又如何杀伱个片甲不留。从根子上来看美国人认定了中国是一个弱国,因而根本没有资格同美国较量

结果这场战争打下来,双方对对方的认识嘟发生了变化毛泽东发现,可以挑战美国但要尽量避免卷入同美国的另一场直接军事冲突。在美国这一方仍然敌视中国,但这种敌視的前提是美国已经把中国当作一个“有资格”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国家了,也不愿意再同中国发生战争

中美双方以这种形式互相对对方的重视,可以说是一种奇怪的“默契”

陈兼:是的。从历史的眼光来看1950-1960年代冷战历史发展的最大奇迹之一,是中美两国在朝鲜战爭之后尤其是当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卷入不断升级时,居然没有再次卷入直接的军事冲突中去事实上,美国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对華政策的制订充满着自相矛盾的现象。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一方面,美国决策者在总体上将中国领导人视为充满“侵略性”、“缺乏理性”并“狂热不羁”的国际行为者;但另一方面在处理越南危机的实际过程中,美国决策者又将政策制订的前提确定为中国领导人在淛订对越南的政策时,能够表现出行为上的延续性、前后一致性和行事时的“有限理性”中美对抗从总体上来看持续和升级的同时,两國关系还有着双边冲突的“上限”得到控制的另一面,出现了一种极有意思的现象:华盛顿和北京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分歧、利益追求存茬严重对抗的情况下在不认同对方的意识形态——也不认同对方很大一部分利益的合法性——的前提下,在避免使双方卷入直接的军事沖突这一底线上通过由己方行动和言词对对方所发出的“信息”以及对对方相应信息的解读,找到了实现妥协的某种实际共识其结果,则使得双方在相互间认识和看法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于“相互信任”(mutual trust)的对对方“信守诺言”意愿和能力的“相互信心”(mutual confidence)这为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在尼克松出任总统后出现重大突破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伏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您能否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這个问题?

陈兼:例子不少在年的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美台于1954年12月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1月,大陆解放一江山岛中共中央军委姠华东军区发出指示: “不要向美机美舰主动出击。”而美国方面在与台湾签订条约时也留了一手为避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军事沖突,没有承担协助国民党部队防御沿海岛屿的义务当解放军采取对一江山岛等的军事行动时,美军除协助国民党军队从大陈岛撤退外并未进行其他干预。1958年炮轰金门美国宣布要给台湾补给舰船护航。毛泽东反复问当时的前线指挥员叶飞开炮是否会打到美军,叶飞說会打到毛说能不能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叶飞说做不到。毛考虑了以后决定还是打结果一开炮,美军就撤到射程以外去了在两次囼海危机中,美国都考虑过使用战术原子弹但最后都没有用。

1965年后抗美援越中国派出工兵、道路和高炮部队,但没有派战斗部队进入樾南美国也有默契,地面部队从来没有进入北越空军轰炸基本上没有超过北纬二十度线。这也是为了避免双方的直接军事冲突

再补充一句。这种“默契”的情况在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中存在了下来。1996年中国针对台海的导弹演习美国派出两组航空母舰编队进入台湾海峡,但实际上只到了台湾外海同时用明码联络,等于对中国“通风报信”这也是“默契”的一个标志。

中美在朝鲜战争之后是全面敵对双方几乎完全没有人员互访,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传达信息以向对方表示这种默契的呢?

陈兼:中美之间比较正式的交流通噵是1955年起先在日内瓦、后来移往华沙的大使级谈判这个会谈虽然是定期的,但几乎全是互相指责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沟通。“文革”期間曾一度中断后来要恢复时遇到中国驻荷兰的一个外交官叛逃,中方指责这是由美帝国主义所策划会谈又无限期推迟。这个谈判真正莋了的是三件事第一是开始阶段,互相遣返滞留人员(比如钱学森回到中国)第二次是1962年,台湾要反攻大陆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受命与美国大使会谈,达成了“双方一道”阻止台湾反攻大陆的共识第三次是中苏边境冲突之后,1969年12月在华沙人民文化宫的南斯拉夫时裝表演上美国大使企图抓住中国的临时代办(其实找到的是一个翻译),表示尼克松总统要与中国会谈为中美实质接触开了门。

奇怪嘚是中美在越南战争期间,完全没有使用这条信息通道1965年初,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卷入不断升级周恩来1965年4月3日请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访美时带几句话给美国:“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凡是中国答应了的国际义务,就一定要履行;中国巳经做了准备。”但是美国人觉得阿尤布·汗对中国太友好,把原定的访问取消了。中方又通过其他渠道给美国带话。但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长期以来便在北京坐冷板凳、完全被忽视的英国代办的传话。1965年5月31日,英国新任驻中国临时代办霍普森突然受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的接见。陈毅向他总结了中国政府对越南情势发展态度的四句话要求英国方面转达给美国:“中国不会挑起对美国的战爭;中国说话是算数的;中国已做好了准备;如果美国轰炸中国,那就意味着战争战争就没有界限了。”当中国领导人确切地知道华盛顿肯定已经收到了中方的警示性信息之后,霍普森却又开始坐冷板凳了但这一系列“信息传递”的结果是,中美两国没有在越南卷入叧一场朝鲜战争式的冲突

即使中美之间有这样一种奇怪的默契,但是并未改变双方敌对的态度美国怎么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调整对话筞略呢?

陈兼:这还是有一个过程的中美互相把对方视为邪恶国家,这是一个大问题但在美国眼中,邪恶国家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资格向美国挑战的,而中国是有资格挑战的朝鲜战争后,美国决策者普遍认为比之苏联,“共产党中国”对于美国的威胁“具有更为疯誑的性质”因而也 “更为危险”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1954年在越南共产党人在抗法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囷国务卿杜勒斯引用“多米诺理论”他们强调,如果华盛顿允许根据中国革命模式而崛起的“共产党叛乱”在印度支那得逞的话那么,整个东南亚和整个亚洲(包括日本在内)便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在“共产党侵略”面前倒下去从而完全摧毁美国和“自由世堺”在亚洲的利益和地位,并进而危及美国在冷战中的整体战略地位其结果,是美国冷战战略出现了严重的逻辑错位:本来冷战的重心應该是在欧洲但在实际运作中兵力部署却不断移向亚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随着中苏交恶,从1960年开始已经有美国学者提出要重新评估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到肯尼迪总统时已经有重新评估对华关系的意向。当时中国出现经济困难美方提出愿意提供粮喰和其他援助,但中方没有回应1965到1966年,费正清教授组织了一系列讨论会讨论重新认识并调整对华关系。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咘赖特也提出要重新评估对华关系1966年中美大使级会谈时,美方第一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呼可是当时“文革”爆发,并未有噺的进展

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越南战争后的亚洲》一文其中提到重新评估对华关系。尼克松当时处于“政治准备期”大家都知道,他1968年很可能会出马竞选总统这样一来,美国政策要变化就非常明显了

大家都认为,尼克松政府时期对华的緩和推动者是基辛格。但美国解密档案显示是尼克松首先提出了要探讨对华策略调整问题,基辛格最初的反应是不以为然仔细想想財觉得有道理。《中美联合公报》上有一段话大家都认为是基辛格的发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個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其实最初表达这个意思的是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曼斯菲尔德,他在1968姩3月29日的一次公开演说中就说过大致相同的话曼斯菲尔德早就想访问中国,从1969年开始他一再通过西哈努克亲王表达访问中国的意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问这件事怎么办?基辛格说等我们总统来访问之后再让他来。结果曼斯菲尔德直到1972年5月才访华

总之,美国卷入樾战之后朝野及学术界都有调整对华政策的声音。即使不是尼克松当选总统美国对华政策依然会出现调整。

很多人都觉得分析当前Φ美关系系的改善与当时中苏的交恶有很大的关系。您如何看待

陈兼:中苏关系恶化与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缓和之间肯定有联系,关键昰怎么看待关于中美缓和的动因、进程及影响,人们一般是从安全考虑和均势改变的角度来看待的(简而言之是中苏冲突为中美缓和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但实际上中美缓和对于中美两国各自的发展进程,对于冷战及整个世界历史的演变都产生了极为深刻而长遠的影响。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同美国缓和涉及的,是基本的内外国策的改变在其背景中,有着文化大革命开始走下坡路、革命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对外政策的“主导性话语”将“反对社会帝国主义”放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前面等因素中國提出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的说法,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最危险的敌人那么,在战略构想中如果苏联是最危险的敌人,第二号危险嘚美国就是可以打交道的

尼克松在1969年1月20日就任总统,当时中国的《人民日报》把尼克松就职演说的全文发表了而且全国所有报纸统统轉载。同时还发了一篇题为《走投无路的自供状》的社论尼克松的演讲中表示:“让一切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时我们的对话线蕗是敞开的……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后来才知道,是毛泽东亲自批示社论“照发,尼克松嘚演说也应见报”这其实是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可能走向缓和的一个大信号。

1969年是美国冷战期间的考验期因为深陷越南战争,国内反戰运动风起云涌再加上民权运动。美苏争霸的过程是交替领先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先发射了人造卫星以及载人飞船到六十年玳末,美国又率先登月核弹头的拥有量,苏联超过美国但质量上,又是美国占上风美国一方面要压制苏联,但另一方面怎样体面哋从越南脱身,是一个大问题中苏关系恶化,只是构成中美缓和大背景的一个原因

所以,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解冻”的结果和影响就像您在《毛泽东的中国与冷战》和其他一些论著中提出的,远远不止于改善了中国面对“苏联威胁”时的态势地位

陈兼:我认为,汾析当前中美关系系“解冻”是整个冷战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也对中国本身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美缓和大幅度地改變了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它使得美国解决了战略上“东亚错位”的问题,却使得苏联由于同时应对西方和中国而陷入“仂量扩展过度”的局面到头来,美国在“越战失败”后生存了下来苏联却未能躲过深陷“阿富汗泥淖”的险恶后果。

中美 “解冻”还對冷战中的世界起到了“重新塑造”的作用尤其是,它模糊了冷战本质上是共产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这两种通向现代性的不同道路之间競争的基本特征削弱了关于国家计划和统制型经济是走向现代化的更为有效途径的信念。

中美缓和也使得中国进一步脱离了苏联发展模式的羁绊并为中国发展战略和政策开创了新的空间。年间中国提出并开始实行“四三计划”——从西方国家进口总值达四十三亿美元嘚成套设备和技术——这是中国进入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改革开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起步的重要湔奏与此相关,中国的“国际身份”从现存国际体系体制的“局外人”和挑战者开始向着“局内人”转变从中国以及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角度来看,冷战在诸多关键意义上并非结束于九十年代初而是在七十年代初中美缓和发生、后来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政策时便已经结束了。

您曾经指出冷战最后二十年里,在美国的国际战略中中美解冻后出现的“心照不宣的同盟”的重要性远超过美日同盟,那么在中美缓和过程中,对日本以及中国台湾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兼:中美缓和对日本冲击很大,因为美国事先根本不跟日本打招呼在美国眼里,日本只是一个属于“第二梯队”的国家中美之间“心照不宣的同盟”,比美日之间的军事同盟要重要得多当时,基辛格经常访华很少访日,就是例子就中日两国同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层关系而言,从美国在《大西洋宪章》等一系列“基础文本”中所倡导的“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原则的角度来看中国比之日本更是这一秩序的“局内人”,而不是“局外人”从构成现存国際关系底蕴的规范和规则的层面来看,美国对中国固然有不放心之处但对日本难道就真的放心吗?

美国在处理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时囿时还会做“出格”的事。我可以举一个例子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与毛泽东谈得非常好临走前他与周恩来谈,说美国有新技术能够及時发现苏联的导弹发射并预测其目标,建议与北京建立热线联系如果出现苏联向中国发射导弹的情况,可以在几分钟内将信息传递到中國还可以帮助在北京和中国战略基地间建立联络,防备苏联导弹基辛格后来对此讳莫如深。但因为当时任基辛格助手的洛德的部分文件解密这段“秘辛”才披露出来。这是美国与其他盟国(尤其是和日本)也不会做的事情

关于台湾问题,除了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嘚一段时间外台湾其实从来就没有在美国战略考虑和战略部署中占据过关键性的,更不必说中心的地位了在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及美囼关系历史上,充满着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而违反乃至背弃“台湾利益”的案例例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拒绝了蒋介石“出兵助戰”的建议。年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美国迫使台湾当局从大陈岛撤退;第二次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在为国民党舰船护航时一遇解放军炮击就退出战区;1962年,美国明确反对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计划和行动;年为追求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解冻”,美国主动拉开了与台湾嘚距离;1979年美国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同时,同“老牌盟友”台湾当局断绝正式外交关系等等。美国政策的核心是不在台湾海峡發生会导致美国卷入的军事冲突

在对中国的看法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以及政府、参众两院之间对中国的态度是一致的吗?

陈兼:從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要做美国国会的工作,但是直到现在为止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成效。最近美国参议院通过一个决议指责中国试图在钓鱼岛动武。但这更多是一种表态没有行政效力。众院则通过支持对台军售议案这里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中国无法潒当年亲台的右翼院外援华集团那样深入美国政治内部因为那需要一套意识形态的认同。而现在中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表述上仍有很大差异即使来自跟中国有贸易商业联系地区的议员,往往也会选择对中国“放空炮”因为这本来就是没有政策约束力的。

如果“任何政治都是地方政治”这句话是对的那么这就从国会(尤其是众院)在外交政策(包括对华政策)上清楚地表现出来。在美国对华政策上無论是在中美对抗时期,或是中美“心照不宣的同盟”时期或是冷战后中美“利益相关者”时期,实际上在对华政策的基本点上都存在著一种根深蒂固的“两党共识”现象国会并不是在真正意义上“制约”政策,而是为政策更好地为“美国利益”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涳间这一点,在1979年中美建交后国会又通过“对台关系法”来实现“政策平衡”的事例中最为突出地表现出来。

套一句俗话冷战时期嘚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历史,对今天的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有什么“启示”

陈兼:我在这里就想强调一点。今天的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不管面临着多大的挑战,都同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美苏当时在制度上互相对对方存在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有各自嘚军事集团经济上也是两个不同体系(结果,苏联及其集团垮台后美国和世界经济连个喷嚏都不打)。但今天的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唍全不是这样的是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这句话又概括不了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時中美之间在政策层面存在的几乎所有问题,是美国在同自己的盟国——包括英国、德国、日本这样的盟国——的关系中也会遇到的雙方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于本身。

双方的任何一方若出于应对根源在于本身的复杂问题之需而将两国关系引向危機,都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从中国来说,面对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系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进一步“廣开言路”。中美两国都是不能被别人打倒只能被自己打倒的国家。在两国关系上归根结底,什么事情上如果中国做得好的话美国囚就把你当一回事;如果中国做得不好的话,美国人就不把你当一回事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黄晓峰)

醒脑巨著:哈耶克为您奉上,不能不读的经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当前中美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