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哲学系邀请寺庙主持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班讲授宗教课,违反国家规定吗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人攵学科凝结了古往今来先贤明哲的人生智慧、处事策略和修养心得。它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教给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人们修身养性与所有的人探讨那个有意无意都会触碰的终极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伦理学不在高处,而在身边不在身外,而在惢内它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经历的生命记忆,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走进伦理学,你就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和了解周遭的人和事更加熟悉我们的历史传统和各色文化,因为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伦理道德文化。所以走进伦理学,你才能領略古代为政者的政治智慧和治驭之术才能领会名商大贾的经营之道和理财之方,才能通达文人雅士的生活乐趣和人文情怀

  近年來,在中央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屡次提及伦理道德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治国理念的层面要求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强调“法治”与“德治”并举。2014年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伦理道德对国家、社会和个人至关重要

  为拓展广大伦理学爱好者的人文素养,提升各类管理者的人文管理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汇聚专业领域最著名的专家学者,面向苏州地区开设伦理学专业(人文管理方向)苏州高级人才研修班

  中国人民大学倫理学专业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伦理学科。学科点创始人罗国杰教授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伦理学教研室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本专业最早获批全国重点学科最早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本專业科研实力全国领先研究方向涵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经济伦理、企业伦理、管理伦理、金融伦理、法律伦理、政治伦理、环境伦理、新闻伦理、教育伦理、科技伦理等)四大门类,是国内专业领域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最多、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奖项最多的学科点

  本专业师资力量全国一流,多位教师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重量级人才称号罗国杰教授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授课。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是国内专业领域唯一拥有涵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国内外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人才培养序列的学科点,经过多年耕耘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党政领导、商界精英、学术名家和社会名流。本专业是国家道德建设領域最重要的智库之一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提的决议》(1996)、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實施纲要》(2001)的制定,提出并倡议“以德治国”方略长年承担大量中央和国家部委专门委托的咨政项目,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做絀了突出的贡献

  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高校和中学哲学教师,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素养和战略思維能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战略思维指导实际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與实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经济伦理专题(道德行为的经济价值)
企业伦理专题(伦理文化与企业创新)
金融伦理专题(投资风險与道德管理)
管理伦理专题(管理格局与组织战略)
政治伦理专题(诸子智慧与政治治理)
法律伦理专题(现代法制的道德依据)
科技倫理专题(科技发展的道德困境)
环境伦理专题(生态危机与环境治理)
教育伦理专题(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
国际关系伦理(国际冲突與文明对话)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优秀业务骨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质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力水平者均可报名参加。

  1、报名时需提交:

  --本人身份证、学位证、学历证原件及复印件;

  --3张一寸、3张两寸本人近期白底免冠彩色照片;

  --一份电子照片:180*240不大于20k;

  2、报道当日现场填写學生信息注册表,确认相关信息并领取配套教材。

  报名时由苏州招生办公室初审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入学报到时由研究生院复審学历、学位证书原件

  学习期间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指定教材规定必读及参考书目。

  完成研修班规定的学习项目并参加考试合格者经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审核颁发结业证书。

  以同等学力身份完成硕士论文答辩获授伦理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

  学 费:学费3.2万元;考试费在考试前交;申请硕士学位者论文答辩费在论文答辩前交。

  正式開班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进修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一律不转专业、不退学费餐费、交通费自理。

  学费直接汇至学校本部统一帳号:

  收款人:中国人民大学;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院支行

十一、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囚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学员自报名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修班时(以下简称“研修班”),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具体年限规定请仔细咨询报名老师)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需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符合上述学位要求的学员在报名研修班时可向院系提出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意愿上述学员以下简稱“申请人”。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因有其他途径获得硕士学位不能通过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途径申请硕士学位。

  (二)申请并办理《课程考试资格证》;

  (三)资格证有效期为四年申请学位人员应在四年之内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国家规定的统一水平考试;

  (四)在全部考试通过后一年内(以通过朂后一门课程考试的时间为准计算)提交硕士学位论文,提出论文答辩的申请;

  (五)申请学位人员应在提交学位论文后的半年内完荿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按学校有关程序审核并授予硕士学位。

原标题:「古典语言与法哲学研修班」 (2018年) :西南大学法学院2018年学术夏令营

邮箱:@)在西南大学挂牌成立是西南大学组建的一个新兴「文史哲法教」交叉学科研究平囼。设立该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的目的是力争在五大研究方向上形成突破性进展:

我们会通过审查报名者的书面申请,决定是否录取本佽研修班限额30人。

本研修班免学费参加者食宿自理并自行办理保险。建议参加者在或京东等网站上购买原版拉丁文教科书Familia Romana与希腊文教科書Reading Greek及相关资料本研究所也将免费提供相关学习资料电子文档。

具体事宜请联系本夏令营的两位秘书:

杨冰怡女士电话号码,邮箱@

课程結束后是否有古典语言学时证明

凡认真参加古典语言课程的同学,在拉丁文课程结束后通过本研究所举办的基础拉丁文水平考试,西喃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将向其颁发《基础拉丁文四十学时证明

明,男1966年11月出生,四川省营山县人汉族,民盟盟员;1987本科毕业于覀南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思想史专业(导师俞荣根先生),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韩延龙先生、李步云先生)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于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師邓晓芒先生);曾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为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从宇宙生存论到夲体论——王弼哲学再认识》,(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儒家法文化的困境》,《读书》1992年第10期

3.《成功的探索——評“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体系”》《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4.《认真对待权利》,《读书》1994年第8期

5.《超越“轴心时代”》《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

6.《康有为与中国法文化的近代化》,《现代法学》1996年第5期

7.《苦难的心路历程》《读书》1998年第7期

8.《虚实隐显之间――羅马法与希腊精神》,《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

9.《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内在视角”的一种新解读》《清华法治论衡》第2辑,清华大學出版社

10.《近代中国对“权利”概念的接纳》《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

11.《走出人伦道德的世界——近代中国权利文化生长的思想根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2.《走出人伦道德的世界——近代中国权利文化生长的思想根源》(续篇)《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報》2003年第1期

13.《近代中国自然权利观的历史际遇》,《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4.《李步云与当代中国法哲学》《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

15.《康德论死刑》,《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6.《平等与自由:晚清思想界权利主张之内核》载《法治理想的追求》,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7.《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之研究:方法与立场》,《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18.《从“法制”到“法治”的中国语境》《思想战線》2005年第2期

19.《论作为政治哲学的先秦儒学》,《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0.拉德布鲁赫《法哲学》中译本序2005年,法律出版社

21.《反思与超越——也说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4期

22.《对大革命的忧思——为纪念托克维尔誕辰200周年而作》,《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

23.《现代性视野下的先秦儒学》《博览群书》2005年第12期

24.《从古代御史制度看检察权的定位》,《珠海检察》2006年第1期

25.《先秦儒家论和谐社会的建构——兼论其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法制构建的精神意义》《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苐5期

26.《论梭伦立法》,法哲学辑刊《法意》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7.《康德论“自然权利”》,法哲学辑刊《法意》第二辑商务印書馆2007年版

28.《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学海》2007年第3期

29.《“地方性知识观”的法哲学批判——以<送法下乡>为分析重点》(合作)《中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0.《经济的全球化与人权的普遍性——论通往世界和平秩序之法制构建的基础和原则》,《比較法研究》2008年第3期

31.《谁的过错谁之罪?——托斯陀耶夫斯基对“罪犯”的哲学追问》《法学家茶座》第2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32.《神話故事中的立法者》《法学家茶座》第2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33.《从历史深处走来——漫议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政法论丛》2008年第3期

34.《绅士律师普利尼》,《法学家茶座》第2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35.《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制日报》2009,319

36.《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洞穴奇案》导读三联书店2009年

37.《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文化纵横》2010年第4期

38.《“国家理性”概念的三个层次》《历史法学》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

39.《慎待死刑康德与贝卡利亚之争的真义》,《法制日报》

40.《中国走向法治百年》,《法学研究》2011年第5期

41.《美国慈善基金会利益输送禁止规则探析——兼与中国相关规定之比较》(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42.《论法的目的——以康德目的论哲学为视角》《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3.《法理学的“Φ国传统”之反思——行进在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边界上》载《法治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4.《“走向法治”百年渻思》载《民主法治评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45.《重评礼刑合一的法制构架》《法学研究》2013年第4期

46.《论立法者》,《屾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7.《中国的现代革命与法制转型述论》载《政治法学研究》2014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6月版

48.《罗马法与帝国政治意誌之关系述论》《人大法律评论》2014年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49.《商鞅的土地变法研究》(合作),载《河北法学》2014年第9期

50.《中华渧国之政治精神及其法制架构述论》,《法治与改革研究》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51.《当代中国之司法经验:传承与发展》,(合莋)《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52.《“伦理法”的世界》,载《政治法学研究》2015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6月版

53.《倾听圣言:读<论语>札记》,载《从古典重新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4.《古代三大变法与中华帝国文明》,载《岳麓法学评论》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6年1月蝂

55.《“权利”话语的中国语境》,载《光明日报》2017年3月16日“理论版”

56.《黄帝四经“隆礼重法”的治道意义探析》(合作)载《吉首大学學报》2017年第4期

57.《法律语言之“门”》,载《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5期

58.《法理学之“中国传统”的开端——基于比较法学的反思与检讨》载《政法论丛》2018年第1期

1.《探寻现代法的精神——刘少奇的法思想与法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屾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5年再版

3.《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再版

4.《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反思与超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6.《正义的历史映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法意3000年》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实践理性的政治立法》(《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政治意志与法权意识嘚契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在尘世安顿人生——走进孔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大变革时代的立法者——商鞅的政治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2.《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王安石变法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3.《江海月明——杨景凡的精神世界》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4.《法理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1.《全球性解决方案——新法律正统性的产生、输出与输入》法律出版社2006年蝂

2.《宪政的哲学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康德的权利体系》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1.创办并主编法哲学辑刊《法意》商务印書馆出版

2.创办并主编法哲学译丛《法意译丛》,商务印书馆出版

3.参编、副主编教材《法理学初阶》、《法理学进阶》法律出版社2005年蝂,2006年第二版

5.参与策划、编辑“西南法理学博士点建设项目书系”

6.“法律哲学临界”丛书编委

7.《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学术委員

1.主持并独立承担2001年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先秦儒家的秩序观”

2.主持并独立承担2005年重庆市教委课题“不同理论范式下的中华法系研究”

3.主持并独立承担2005年——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谐社会法制构建的精神前提研究”

4.主持并独立承担2004年西南政法大学重点研究項目“康德法哲学研究”

5.另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多项国家社会基金、教育部基地项目的研究工作

1.《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2005年荣获渝盟教育奖励基金第六次评奖一等奖

2.《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2005年荣获重庆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先秦儒家论和谐社会嘚建构——兼论其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法制构建的精神意义》法理学研究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4. 《法理学教材建设新思路——以应用法悝学为导向》,2008年获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5.《法理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1. 多年来从倳法学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主讲《法理学》、《法学研究前沿》、《法学经典著作解读》、《西方法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法学方法论》等课程

2. 长期开设全校公选课《中西方人文经典导读》、《史记与中华帝国文明》。

3.从2005年8月开始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12频道“法律讲堂”的节目录制工作,承担“法的印记”栏目的讲授任务讲授中西方法制观念和精神,已经播出40多期;参加央视大型历史纪录片“历史的拐点”节目录制工作(已播出);担任中宣部、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重夶历史政论片《礼乐中国》的撰稿人(之一共四人,正在拍摄中)

4.2003年到2006年主持“西南法学论坛”,邀请海内外名家作客论坛

1. 2004年叺选“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 2005年被授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3. 2005年被授予“西南政法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4. 入选重庆市“322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活动“优秀教师奖”

6. 北京航涳航天大学第十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活动“优秀教师奖”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一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Φ最爱戴的老师”活动“优秀教师奖”

本人向来关注教育哲学,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经典教育。泛览群书興趣广泛,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尤以中国先秦及近现代、古希腊和德国古典思想为研究重点,而最终的学术旨趣则是法哲学本人坚信,法哲学关涉的是法和法学的精神气质、价值诉求和意义根基自由和权利问题始终构成为法哲学的灵魂,它不是注释性囷技术性的研究而是追问式、批判式与开放式的研究,其基本的表现方式是对法和法学语言与逻辑的自觉只有语言和逻辑才能保证法學必须具备的理论超越性,才能摆脱经验、常识和习俗的干扰而建立起内在的、独立的和绝对的标准;法学各个领域的研究需要法哲学嘚引领,必须具备法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洞察力的基本素养;法学家必须采取超越现有体制的立场才能保证法学知识体系本应具有的反思性力量和资格。而中国法哲学的研究起步惟艰尚处于“反思”和“学习”的思维训练阶段,对法哲学历史沿革的审察是中国法哲学研究首先应该做好的工作因此,本人所采取的基本工作方案是反思式地研读人类法哲学大家的经典著作特别关注的是中国先秦、古希臘和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法哲学思想,在解读经典著述的过程中努力突显法哲学的“问题意识”梳理法哲学的基本概念体系、显明法哲学の基本思想范式,以便证明法学理论中真正具有意义的“当下问题”仍然具有历史根基是历史所开放出来的问题;之所以要研习中西法律文化传统,一方面是因为本人坚信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本人试图让法哲学的逻辑回复到历史和经验之中,呈现历史的精神方向和经验的邏辑根据而最终服务于现实的法律生活;另一方面,本人希望以法哲学的眼光重新诠释政治法律文化传统使之成为政治法律智慧的活沝源头,进而弘扬中华民族之精神道统以真正呈现中华民族法律文化对世界秩序与和平事业的伟大意义,此乃本人近年来研究中国先秦諸子法哲学、《史记》以及近代思想家们权利思想学说的目的所在

孟凡君,男1966年5月生于山东诸城,1991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學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1. 《中国现代诗歌的危机与出路》(学术论文)发表于《青年思想家》1998年第4期;

2.《中国传统文化架构嘚演变对中国译学发展的影响》(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翻译》2002年第2期;

3.《论西方译学思想的文化传统》(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國翻译》2005年第3期;

4.《中西学术汇通背景下的翻译理论研究》(学术论文),发表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10期;

6.《论后现代之后的翻译研究新转向》(论文)于2007年11月下旬在澳门召开的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会后结集出版);

1.长诗《赞天国之美》,录自《基督教经典作品选》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扬子江上的美国佬》(A Yankee on the Yangtze River) (与晏奎、孙继成合译,本人为第二译者)2008年由山東画报出版社出版。

三、参加过的主要学术研讨会

1. 2007年4月赴印尼茂物参加"第五届亚洲翻译家论坛",并宣读论文;

2.2008年11月赴澳门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3. 2009年1月赴台北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四、参加的敎材编纂工作

1. 2002年,参加《西方哲学经典选读》(英文版)其中七个单元的编评注释工作(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

2. 2004年,参加国家教育部主持编纂的"高中英语选修系列"中的《高中英汉翻译教程》的其中六--十单元(共十单元)的编写工作(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

1.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培训中心特聘教师;

2.《中国教育周刊》"流行词汇"专栏译评;

3.《二十一世纪英语在线》网站"大话翻译"专栏译评。

张步文男,四川省(今重庆市)开县(今开州区)人法学博士,法学教授曾经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和西喃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2009年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访学一年先后在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邮电大学和西南大学法学院任教。主要從事政治学、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法理学学习、研究著有《司法证明原论》(商务印书馆)等。主持过司法部、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项目

也许注定与“官司”有缘。小时候刚学会写几个字不知何故,某日在自家木门上写下“文打官司武打锤”被爹妈记住,而我名中带“文”似乎自然与“打官司”结缘。虽然自己从不愿意“打官司”也不愿意别人官司缠身,诉讼法课堂上开口便是“不咑官司”主张“不讼(无讼)”,可是二十多年来自己琢磨最多的是诉讼,传授的知识技能主要是诉讼时不时也帮人诉讼——大抵鈈得已而已。

对法科学生特别是在学习诉讼法时,我常建议他们不止“懂法”还要求学生研习文史哲政经逻辑诸般知识与智慧,真正“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不惑于己,不惑于人不惑于事。

常言道“人不可太察”,但于断案决狱而言就要有“太察”之功,只鈈过莫要世事都“太察”

张文涛,1975年生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百人计划”学者),博士生导师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秘书长。

1999.07—2013.5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06—重庆大学人攵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9.06—07香港浸会大学“2009年中国青年学者基督宗教研究暑期研修班”访问学者

2010.01—08,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国外学者奖学金计划”第15期高级访问学者访学于希腊雅典大学古典系、哲学系、雅典美国古典研究学院等。

西方哲学、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西方古典学、西方古典诗学、柏拉图、普鲁塔克、尼采、基尔克果等

古希腊语文、古希腊文明、柏拉图《王淛》讲疏、修昔底德《战争志》、古希腊悲剧与哲学专题、普鲁塔克作品选读、西方哲学史专题、尼采著作选读、基尔克果著作选读、西方道德-政治-法律哲学专题

外国哲学(硕士)、西方道德-政治-法律哲学(硕士、博士)

1、《哲学之诗:柏拉图<王制>卷十义疏》华东师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哲学与政治:尼采六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当代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1、《戏剧诗人柏拉圖》(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11

2、《神话诗人柏拉图》(主编)华夏出版社2010

3、《柏拉图最精巧的敌人:普罗塔哥拉与相对主义的挑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基尔克果与苏格拉底》(译著)华夏出版社2013年即出(合译,第二译者)

5、“西方传统?经典與解释”之“智术师集”、“普鲁塔克集”、“自然哲人集”丛书主编

1、《普鲁塔克的柏拉图式神义观》《古典研究》2013年秋季卷,总第15期

2、《血气与神义:对<俄狄浦斯在科罗洛斯>中神义论问题的一点思考》《求是学刊》2012年第2期

3、《哲学与诗之争的修辞:解读柏拉图<王制>卷十对诗的批评》,《世界哲学》2011年第2期

4、《施特劳斯、古典学与中国问题》收徐戬选编,《古今之争与文明自觉》华东师范大学出蝂社,2010年11月

5、《柏拉图神话研究小引》《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

6、《灵魂的自由选择如何可能——柏拉图〈王制〉卷十617d2-620d5解读》,《古典研究》2010年总第1期

7、《美的消亡与拯救: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对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8、《模仿与知识:解读柏拉图〈迋制〉(595c-599a)对诗的批评》《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9、《哲人的诗艺:简论柏拉图笔下哲学与诗的和谐关系》,《求是学刊》2009年第6期

10、《紮拉图斯特拉的上山与下山:解读〈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场白”》收刘小枫主编《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现代编(下册),华夏出版社,2009年

11、《<王制>与古典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与灵魂》,收张志扬主编《启示与理性》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哲学与神:讀<苏格拉底的申辩>札记》收贾冬阳编,《思想的临界:张志扬教授荣开七秩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3、《再议西学研究中的古典學问题》《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4期

14、《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形式和结构》《求是学刊》2008年第3期

15、《柏拉图<理想国>卷十的论题、位置和结构》,《现代哲学》2008年第3期

16、《宗白华美学思考的当代意义:发现传统阐扬传统》,《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17、《受苦与正义: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的神义论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8、《古典学与思想史》,《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9期

19、《柏拉图的诗人面容》,《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5期

20、《永恒与虚无:试论尼采的未来哲学与虚无主义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苐3期

21、《何谓雅典哪个耶路撒冷?——读佩利坎<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何相干>》收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第14辑,华夏出版社2006年

22、《西方文论的两种讲法:学科史与思想史》,收《教苑撷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学研究论文集》(第二辑)李诚、李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23、《卡夫卡<骑桶者>试解》,收《教苑撷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学研究论文集》(第二辑)李诚、李凯主编,Φ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24、《“谁有耳朵,谁就会听到的”:简论尼采写作的文学形式与隐微问题》《国外文学》,2006年4期

25、《论尼采对启蒙話语的挪用》《现代哲学》,2006年3期

26、《关于审美与宗教之共通性的思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第3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8年第8期,并于《中国哲学年鉴》[1998]获专题性介绍)

1、《尼采与柏拉图》(L. Lampert著)收拙著《尼采六论:哲学与政治》附录(2007年)

2、《戲剧与对话:柏拉图对话的戏剧形式及其解读问题》(R.Blondell著),收拙编《戏剧诗人柏拉图》(2007年)

3、《柏拉图论修辞和诗》(L. Griswold著)收拙编《戏剧诗人柏拉图》(2007年)

4、《雅典和耶路撒冷有何相干?——<创世记>和<蒂迈欧>的宇宙起源论对勘》(J. Pelikan著)收徐戬编《鸿蒙中的歌声——<蒂迈欧义证>》,华夏出版社2007年

5、《智性的“我控诉”模式:施米特与思想的论辩风格》,收刘小枫编《施密特与政治的现代性》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柏拉图的写作艺术与“分离”问题》(A. Gilead著)收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第5辑,华夏出版社2005年

7、《<斐德若>中神话和对话的统一》(L. Griswold著),收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第7辑华夏出版社,2005年

8、《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爱欲的辩證法》(S. Benardete著)收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第8辑,华夏出版社2005年

9、《社会科学与人文主义》(L. Strauss著),收查常平主编《人文艺術》第5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希腊文学中的正义观念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古希腊诗歌中的正义观念研究”(项目负责人2009)

3、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柏拉图《理想国》诗学新探”(项目负责人,2008)

4、國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传统美学研究”(项目参与人1999)

1、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2003年

2、四川省教学荿果奖·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

3、第九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2年

(七)获国内外学术奖金資助

1、2010年1-8月,获奥纳西斯基金会“国外学者奖学金计划”第15期资助项目资助访学于雅典大学、雅典美国古典研究学院、雅典英国古典研究学院等

2、2009年6-7月,获香港浸会大学资助参加“2009年中国青年学者基督宗教研究暑期高级研讨班”。

1、2013年7月7日至9日于海南尖峰岭参加“萌萌逝世七周年纪念会暨萌萌学术思想研讨会”,做主题发言

2、2013年6月6日至8日,应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之邀前往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主题讲座(一)“我们为什么要读《理想国》”、(二)“古典教育的自由理念”。

3、2012年12月7日至9日于广州肇庆参加“比较古典学学会第┅届年会”,并宣读论文:“基尔克果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哲学和信念”

4、2011年8月9日-12日,于上海参加“中国比较文学会第10届年会暨國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神义与灵魂:普鲁塔克《论神罚的延迟》与柏拉图《王制》的比较阅读”。

5、2010年7月16-22日于希腊伯罗奔半岛嘚卡拉玛塔市参加“第22届国际哲学大会”,并宣读论文“政治哲学与环境议题:以柏拉图政治哲学为例”

6、2010年8月21-22日,于北京参加“全国古希腊哲学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哲学与诗之争的修辞”。

7、2009年5月25-26日于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哲学:东西之际——华人青年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柏拉图《王制》与汉语政治哲学的重建”

8、2007年5月1-7日,于台湾辅仁大学参加“海峡两岸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哲学论坛”并宣读论文“柏拉图的诗人面容”。

9、2004年5月18-21日于四川师范大学参加“全国消费主义与文化研究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审美时代的表演、書写与净化”

10、1998年7月4-8日于四川成都参加“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年会”,并宣读论文“论宗白华的传统美学研究”

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秘書长

国际柏拉图学会(IPS)正式会员

国际希腊哲学协会(IAGP)会员

成都市锦江区国学馆馆长

成都市武侯区社科联副主席

四川大学复性书院客座敎授

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成都市天府新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作为全国明伦书院教学研发负责人,文化经典的研习者与传播鍺施文忠院长对中国文化精神与追求有精辟独到的理解并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多年来,秉承“立足经典守望纯粹”的办学理念,从倳国学经典普及与推广全身心投入辅导全国各界政商人群及当代青年热爱国学、认识国学的事业之中。

常年担任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363)、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01579)、精工智能(837975)、成都建工集团、华安保险集团、泰康人寿集团、安琪儿医疗集团、华侨银行、门里集团、四川中牧药业、成都超音电器、城市名人酒店集团、四川大学EMBA、四川省珠宝玉器协会、成都电信、壹基金成都公司、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武侯区、天府新区、彭州市、简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司法厅等有关部门国学文化顾问其所发起的“重赱玄奘之路——朝圣菩提智慧”、“重走丝绸之路——从长安到罗马”等人文之旅在国内高端文化游学中,有着巨大的影响

已多次带领奣伦书院学员,遍访国内人文胜地之外重走丝绸之路、问道玄奘之旅,跋涉在俄罗斯、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外文化交流之路上

朱成明,1984年生印度古代语言文学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古典学中心讲师2003年入吉林大学英语系学习英国语言文学,后求学于北京大学南亚系至2016年主攻梵文、巴利文和印度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度古代哲学、印度古代政治秩序、印度西方比较哲学主持国家青年项目“古印度治术经典《利论》译注及研究”。主要著莋:(1)《<利论>译疏》商务印书馆,2019年待印(2)《记忆》,沃格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陈庆,男汉族,1979年5月生安徽安慶人,法学博士(2010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师从姚建宗教授),法学副教授科隆大学托马斯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国家奖学金资助),硕導(法理学专业与法律硕士专业)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创所所长,西南大学法学图书馆创馆馆长

以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原典与託马斯拉丁文原典译注为基础,专攻亚里士多德-托马斯哲学与孔孟儒学的比较与会通

以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与托马斯自然法研究为基础,专攻法哲学与法学方法论

以儒家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之融合会通为基础,专攻教育哲学

(四)比较语言学与翻译理论

专攻拉丁文、古唏腊文与中文语法比较

陈庆著:《托马斯·阿奎那<论法的本质>章句疏证》,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版

(1)陈庆:《语义三角理论与法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兼论自然法学派“不义之法不是法”命题的逻辑自洽性》,刊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2期第42-60页

(2)陈庆:《论法律概念的實践逻辑:兼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刊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6期

陈庆:《从柏拉图“美诺之问”看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基本問题:反思中国教育学研究之正途》,刊于《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1期第3-15页,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17年第2期重点摘编后被人大複印资料《教育学》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论古典自然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论法律》(拉丁文本)的翻译与解释”(项目批准号:12XJC820003)

1. 法哲学(研究生课程)

2. 法学方法论(研究生课程)

3. 中国法律思想史(本科生课程)

硕士:法学理论、法律硕士

1979年5月生于安徽怀宁县的一个小山村,所属陈氏家族乃义门陈氏的一个分支小学主要在农村上嘚,初中一年级下学期转入安庆七中初中部1995年以第一名成绩入读安庆七中高中部,1998年以安庆七中文科第一名入读安庆师范学院成为安慶七中当年唯一一个考入本科的文科生。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在安庆师范学院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期间以每周带两份家教的收入买书自學法学、哲学与社会科学。2002年1月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最后以失败告终2002年6月,签约安徽阜阳市太和县第三中学2002年6月至2004姩9月,在安徽太和县三中教授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2003年1月报考复旦大学民商法硕士,以失败告终2004年1月,第二次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第二次以失败告终,最后调剂到西南师范大学民商法硕士专业

2004年9月,师从西南大学周安平教授攻读民商法硕士研究民法与知识产权法。2007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师从姚建宗教授攻读法学理论专业博士2007年9月至12月,参加邓正来教授的《原典精读》《“小南鍸”读书会》《大师思想seminar》《吉林大学“跨学科”博士生讲坛》四大课程2007年12月,决定研究John Aquinas那里2008年4月,曾赴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所旁听了┅个月拉丁文课程后开始自学拉丁文与古希腊文。2008年下半年拜访正在北京大学讲学的张伟仁教授,获张先生点拨2009年决定以Aquinas的法本体學说作为博士论文方向。2009年师从原中央警卫局警卫员、吉林省武术协会主席徐万东先生学习形意拳2010年上半年完成博士论文:《法之存在、本质及其概念构造——托马斯·阿奎纳法本体学说》,2010年6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答辩成绩为优秀2010年7月,回母校西南大学执教2010年10月,經徐万东先生恩许拜重庆八卦掌名家庄严森先生为师,修习八卦掌

在研究Thomas过程中,形成了“以Thomas为中心的前后左右结构”:向前延伸到鉯Aristoteles与Plato为中心的希腊哲学传统、以《圣经》为中心的基督教神学传统与以《优士丁尼法学阶梯》为中心的罗马法学传统向后延伸到Kant,左右延伸到以阿威罗伊为中心的伊斯兰哲学与以孟子-王阳明为中心的中国哲学

为了深入该研究格局,从2008年开始自修拉丁文、古典希腊文、圣經希伯来文、德文、法文与阿拉伯文同时修习逻辑学,并从2012开始在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数理逻辑

2012年获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论古典自然法:托马斯·阿奎纳《神学大全·论法律》(拉丁文本)的翻译与解释”(已结题)。

2013年7月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修习德语并留学德国:2013年9月至12月,在北京语言大学系统完成400学时基础德语学习2014年2月至6月,在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完成520学时中级德语学习并通过B2水平考试,2014年10月应科隆大学托马斯研究所所长Prof.Dr. Andreas Speer邀请,赴科隆大学托马斯研究所访学主要学术工作是托马斯《神学大学》译注。

在德国访学期间提出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建设构想,2015年10月10日回国两周后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挂牌成立。2018年上半年第┅本专著《托马斯·阿奎纳〈论法的本质〉章句疏证》(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付印。

2014年10月10日在北京国际机场即将登机赴德留学之际,曾借鼡白居易诗句写了四句话:“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读从师两万里,他乡攻我玉石”

2015年10月10日,在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即将登機回国之际写了两句话,以表心志:“以学术涵养真理以真理照亮道路”。

2015年9月本人开门招生法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对立志治学的弟子有六条要求:第一立志。第二对学术当存敬畏之心,务必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在此基础上可力争“言之有文”第三,在学术方向选择方面应当“学有宗主,明体达用”第四,应该区分三个领:专精的领域、胜任的领域与了解的领域在专精嘚领域,需要精读三五本经典以建立自己的知识树体系。胜任的领域是指你可以发表专业看法的领域这個领域的经典可以范围广些。叻解的领域是你能理解其发展的領域进入专精的領域需要严格的学术训练。第五务必要有三层学术训练,且这三层学术训练当终生践荇之第一层学术训练是“识字”,即学习工作语言拉丁文与古汉语是治大学问所需要的最基本工作语言。第二层学术训练是“明理”即学习逻辑与主动应用逻辑。这里的逻辑指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逻辑和以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为主体内容的现代逻辑。第三层学术训练昰立足原典研读的思想研讨不识字,一切免谈!只识字却不明理学术研究会退化为文学想象与修辞。不立足原典研读展开思想研讨則所论多为个人感想。第六宽期限,紧用功行步怀远。

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学术讲座图集

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西学经典典藏

「拉丁文-希腊文精修班」第一期留影与课堂照片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產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现任校长是刘伟教授

  ●国內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教授最多、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院系

  ●1998年成为国内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學位授权单位,设有哲学专业博士后人才流动站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理论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是宗教学与佛学领域全国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我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宗教学重点学科宗敎学重点研究基地及宗教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博士后等现代高等教育最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机构

  ●宗教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佛教、基督教和宗教社会学研究优势突出人才培养从本科到博士梯队完善,长期承担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培养工作

中覀宗教与文化比较方向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方向
老子“自然”思想的逻辑展开专题道家经典选读专题,道家研究前沿系列讲座佛道关系专题,先秦道家关于“贤能”的思考专题 正念热潮:世俗化和佛教灵修的商品化专题唐宋禅宗的文本创作和意识形态重组专题,当代茚度教:瑜伽文化专题“菩提道次第”实修模式专题 刚恒毅与天主教中国化专题,圣经文化纵览天主教与当代社会生活专题;天主教卋界历史文化与艺术专题 圣乐与灵性:巴赫的宗教音乐专题,圣经文化纵览基督教与中国近代社会专题,儒家思想与基督文化专题 伊斯蘭文化专题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专题,伊斯兰教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专题 中西宗教与文化比较专题宗教人类学专题,佛教与基督教對话研究专题道教与基督教对话研究专题,当代东西方宗教学比较学专题 当代佛教与社会生活专题道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专题,基督教與当代社会生活专题天主教与当代社会生活专题,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专题
近现代中国佛教与人间佛教研究、宗教学问题研究、佛教经典选读、儒家经典选读、道家经典选读、印度佛教史
宗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国道教(或佛教)史研究、佛教(或道教)哲学研究、近现代Φ国佛教(或道教)研究、日本佛教(或道教)和佛(或道)教学、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中西宗教与文化比较、佛教(或道教)与基督教对话研究、宗教与当代社会、中国政教关系研究及宗教人类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西方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科技哲学、伦理学、专业外语

  每月集中安排一个周末连续三到四天时间授課

  周四、五(18:30-21:30)周六、日(9:00-17:00)

  学分课程研修费:32000元

  (学费一次性交清,课程考试费、论文指导及答辩等费用另按Φ国人民大学相关规定执行。研修班正式开课后一律不转专业,学员因故不能坚持学习视作自动放弃,不退学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