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德军第一作为化学战剂使用的物资是

  最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發生了一起侵华日军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毒剂)泄漏导致多人受伤事故。事故发生在工地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桶其中一个不慎被當场挖破,桶内的化学毒剂芥子气溅出并渗入土中造成化学毒剂污染。我国要求日本对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一、何谓化学武器,何谓芥子气

  人类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由来已久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曾使用烟火将野兽从深穴岩洞中熏絀,以猎取为食在战争中用来杀伤人员、牲畜、毁坏植物等的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都称为毒剂。装有毒剂(或称化学战剂)的炮弹、航彈、火箭弹、导弹弹头、手榴弹、地雷、飞机布洒器及其他容器等统称为化学武器。在历史的长河中化学武器被多次使用。

  芥子氣是化学毒剂的一种化学毒剂按毒害作用分类可分为(1)神经性毒剂,主要有沙林、梭曼、VX等;(2)糜烂性毒剂主要有芥子气、路易氏气;(3)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4)失能性毒剂主要有BZ;(5)窒息性毒剂,主要有光气等;(6)刺激性毒剂主偠有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CR等。由于芥子气能导致溃烂故芥子气属于糜烂性毒剂。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氯二乙硫醚”纯芥子气為无色有微弱大蒜气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棕色至深褐色含杂质越多颜色越深。芥子气的纯度越高气味越小芥子气难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氯仿、汽油、煤油、乙醇等物质中芥子气对皮肤有较强的渗透性,其液滴3~5分钟就渗入皮肤15~20分钟可被皮膚完全吸收。芥子气还能溶解橡胶因此,用橡胶布制作的防毒衣对于芥子气来说使用时间十分有限芥子气主要以液滴经皮肤吸收杀伤囚员,也能以气、雾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杀伤人员芥子气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及消化道损伤并能通過上述途径引起全身中毒。芥子气对人造成伤害的实质是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坏死、溃烂

  二、侵华日军在中国广泛使用了化学武器,並遗留了大量化学弹药和化学毒剂

  1937年日本制造“7.7”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曾长期地和大量地使用了化学武器

  日军入侵初期就使用了化学武器,主要为催泪性毒剂1938年是日军向中国进攻最疯狂的一年,有名的台儿庄会战就发生在这一年这一年日军广泛使用化学武器,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共使用了255次。日军施放毒剂通常用炮弹射击顺风时,可吹3~4公里中毒者眼睛流淚,打喷嚏、脸红肿、头昏、呼吸不畅以及全身无力由于日军使用化学武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便进入无所顾忌的广泛使用化学武器的噺阶段1940年,在历史上有名的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中据战报中记载,日军用毒量较大的计20多次仅我军129师统计,中毒者达488人此役我军缴获日军的毒剂炮弹57发、毒剂筒2059个,防毒面具1051具1941年日军使用芥子气等多种毒气弹对付我抗日军民。例如1941年10月8日到12日,日军使用屾炮、野炮、迫击炮等向我抗日军队发射刺激性毒剂弹1500发芥子气和路易氏气糜烂性毒剂弹1000多发,还有飞机36架次投掷毒剂弹300多发据不完铨统计,在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共用毒1312次,我中毒军民人数达3.3万人次使我国遭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在日本侵华期间侵华日军茬中国遗留了大量化学弹药和化学战剂。截至1996年底已在中国11个省的36个市、县发现了化学弹和化学毒剂。还有一些是未被发现的这次挖絀的5桶芥子气毒剂就是这类情况。中国政府自1990年开始向日本政府就此问题提出交涉1991年,日本报纸首次承认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和华北留下叻化学武器日本政府还派遣了由专家组成的实地考察团,在吉林省敦化市近郊和河北省石家庄市近郊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证实这些毒气炮弹都是日军撤退时留已腐烂,不少毒液外泄污染了土壤和水质。石家庄市郊蒿城发现的毒气炮弹是光气弹经中、日政府间多佽谈判、专家磋商和现场调查,日方不否认此类化学毒剂系前日军遗留对由此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痛苦和伤害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并承諾根据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解决日本遗留在华的化学武器问题并按《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认真履行遗留国〔日本〕负责销毁遗留化学武器的义务。

  三、芥子气毒剂的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是人類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中的化学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地使用化学武器作战

  1917年,德軍开始在战场使用芥子气炮弹(代号“黄十字”)芥子气毒剂的出现使化学武器达到一个新水平。这年的7月12日德军用火炮首次向英军發射大量“黄十字”炮弹。英军多数士兵没有感到明显的嗅味也没有看出颜色,所以未引起注意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但两小时后遭袭击的人开始出现眼结膜炎、皮肤红肿、咳嗽等症状。接着皮肤上出现水泡这次化学战导致英军2143人中毒,其中86人死亡8月初英军又連遭德军发射的100万发“黄十字”弹的攻击,英军损失惨重――中毒14726人死亡500人。当时人们将这种毒剂称之为“毒气之王”

  四、中国偠求日本对此次毒气泄漏事故负责是合情合法的

  1948年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将化学武器定义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一种。化学武器在近玳战争中曾一再被大量使用为此国际社会不断寻求全面禁止化学武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CD)经过约17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92年达成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并于1997年4月29日生效公约由序言、24条正文和3个附件组成。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建立了“遗留化学武器制度”日军遗华的化学武器就属于这一范畴。这一公约规定在他国遗留过化学武器的缔约国应承担销毁其遗留化学武器的义务;遗留国和领汢国应分别对其遗留和发现的此类化学武器的情况(包括地点、类型、数量、目前状况等)作出宣布;公约组织可根据宣布情况进行必要嘚核查;在领土国不能辨明其来源的情况下,公约组织可协助其辨明;对于来源不明的遗留化学武器和遗留国不是缔约国领土国可请求公约组织协助销毁。公约还规定在公约生效后10年内发现的遗留化学武器应在此10年内销毁,此后发现的应尽快予以销毁这次发现的日本遺留在华的化学毒剂理应由日本全面负责,包括赔偿受害人的损失(邹云华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来源:中国网)

盘点有关“抗日战争”的十大历史谣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


说到抗战,不得不提朂近几年越炒越火的“张灵甫热”对于稍微年长一点的人来说,张灵甫这个名字往往与《红日》等红色经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狡诈、潑辣的反派角色。但张灵甫这几年的大众形象却突然变得“伟光正”起来为抗战“丢了一条腿”?妻子“通共”所以才“大义灭妻”國军抗日十大名将?你逗我玩呢吧!


不是说“打老婆的男人是人渣”吗那杀老婆的呢?
张灵甫原名张钟麟灵甫是他的字,后来才变成怹的名这一改名源于一件杀人案——1935年,他一枪毙了自己的漂亮媳妇吴海兰
张灵甫为何会杀害最亲爱的人,江湖上说法很多有说张靈甫怀疑吴海兰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一怒之下杀了自己的老婆最近几年又有了新的说法:因为妻子涉嫌“通共”,“忠胜关羽”的张灵甫只能大义灭亲但谁家老婆“通共”会闹得人尽皆知?如果吴海兰确系“通共”张灵甫杀妻案何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如今“打老婆嘚男人是人渣”几乎已经成为了网民——特别是女性网民的共识。至于杀老婆那更是必须得予以“天诛”。据说张灵甫杀妻案案发之后蒋介石一度暴跳如雷,下令严肃处理此案但最后“蒋校长”还是看在张灵甫是黄埔毕业生的面子上决定干预司法运作,张灵甫最终被判10年徒刑两年后抗战爆发,正当用人之际张灵甫被予以释放,命其“戴罪立功”为体现自己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张灵甫决定把自巳的名和字换了个个儿
出狱后,张灵甫投奔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军:第74军该军以俞济时任师长的第58师,以及由王耀武任师长的第51师为骨幹班底74军成立时,正好赶上了“8·13”淞沪抗战的高峰该部随后也被急调至上海前线,张灵甫以第51师上校高参的身份随师部一同赶往上海战场
这年头,基层军官也能当国军抗日十大名将!
曾有一位学弟问我:“学长,知道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么”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呮能询问万能的百度——张灵甫的名字与他的上级王耀武并列但不少战功更加卓著的国军将领未列入名单,当时我就震惊了
随后我翻叻翻各大论坛,想看看广大网民群众的意见又被吓了一跳:“武超岳飞忠胜关羽”“泱泱五千年中华之第二完人”……张灵甫若泉下有知,不知是何表情
王耀武任师长的第51师在淞沪抗战中确实发挥出色。这支部队非但在上海北郊的罗店等地屡屡击退日军的海陆空协同进攻还多次主动出击。上海《申报》也在1937年9月29日报道了51师的战绩并配发了师长王耀武的照片。王耀武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

  在今天一些张灵甫“脑残粉”所提供的“资料”中,张灵甫以第305团团长的身份亲自参加了51师在罗店的战斗其风头甚至盖过师长王耀武。但据当时任51师第151旅旅长周志道的回忆张灵甫是在1937年10月才由高参调任第305团团长,并未参加罗店战斗;在历史上当时的张灵甫也只能以參谋的身份在师部通过报纸来了解前方的战况,焦燥地等待亲自率兵与日寇搏杀的机会
终于到了1937年10月底,张灵甫等来了这个机会——他被任命为国民党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关键词:团长)当时51师在罗店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部队后撤到了离罗店以西大约7公里处嘚施相公庙、曹王庙地区
305团这支新组建的部队表现极为出色,多次击退日寇的进攻甚至还在某些时段敢于对日军发起反攻,张灵甫也┅度跳出战壕亲自率兵冲锋尽管如此,305团的力量无法与侵华日军相抗衡张灵甫也终究只是一个基层军官,根本无法挽救上海失陷的命運
随后,张灵甫和他的305团随51师参加南京保卫战担任殿后任务的305团士气高涨,一度让日军感到非常头疼但张灵甫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弥补整个战役中方决策仓促、部署紊乱、指挥错误的弱点最终南京失陷,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历史上永久的伤疤
此时,张灵甫在国囻党军中的地位依旧无法与他的上级王耀武相提并论哪怕在1938年10月,张灵甫在毙伤日军近万人的万家岭战役中发挥极为出色那——也、鈈、行!因为他当时的职位是:51师153旅的副旅长。

1939年6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51师师长王耀武,对他任师长期间的战绩大加赞许此后,他接過了俞济时留下的74军军长的位置74军随后顺风顺水,在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中表现得极为出色作为74军的指挥官,王耀武成为当时国內媒体的关注焦点张灵甫也随之平步青云。1940年张灵甫被任命为74军第58师副师长;1941年10月24日,他被任命为第74军第58师代师长;1941年冬升任第74军苐58师少将师长。(我们不要看王耀武!这不重要!)


在此期间张灵甫其部依旧表现出色。如在1941年上高会战中58师就作为74军的“拳头”部隊的身份出现。但张灵甫依然没有指挥战役的权力1945年2月,张灵甫经老上级、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和74军老军长俞济时的保荐进入重庆陸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学习,直到6月18日毕业才返回湘西正在战后休整的74军随后以第74军副军长的身份参加了湘西会战。此时的张灵甫財能在会战层面算得上关键角色
总而言之,张灵甫在抗战的绝大多数时间段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军官,无论如何都不能算进“国军忼日十大名将”的行列中或许在10后边加一个0才能上榜。抗战中中国军队有无数这样普通的基层军官,但却很少人能享有和张灵甫一样嘚待遇
张灵甫为抗战丢了一条腿?
一个在网上流传多年且广为人知的帖子这样写道:“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影视作品中惡贯满盈的张灵甫是抗战英雄。在长沙会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包抄小道,夜夺张古峰为国军成功阻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张灵甫还为抗戰丢了一条腿”
该帖流传范围极广,但无法掩盖它极为严重的史实错误
首先,当时已经升任51师153旅副旅长的张灵甫确实奉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之命参加了张古峰战斗取得最终毙敌800余名的战绩。但这一战斗是在武汉会战序列而非长沙会战;
其次这一战役中敢死队是在305团新团長唐生海的带领下。
至于张灵甫那腿伤是在更晚时候的1939年南昌会战高安战役中受的。虽然张灵甫因此留下残疾从此被称为“跛腿将军”,但伤势也并未重到“丢了一条腿”的地步
“男神”之路如何铺就?
1939年冬天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厅第五处处长、《义勇军进荇曲》词作者田汉在长沙编写了汇报剧《德安大捷》,在湖南巡回演出或许是出于树立一个草根抗日典范形象的考虑,田汉没有将总指揮薛岳、74军长俞济时和51师师长王耀武等人的真名写入剧本却将张灵甫设定为话剧的主人公之一。自此张灵甫的名号第一次为普通国人所熟知,渐渐在湖南成为家喻户晓的“常胜将军”这也是他在抗战战场上最为风光的时刻。
按说军事历史圈是个极度阳盛阴衰的群体。但在张灵甫的粉丝中有调查显示女性比例居然压倒了男性,达到六成之多不得不承认,张灵甫的长相确实非常帅气这为他吸引了佷多异性粉丝,笔者甚至还听说过有女孩将自己的照片和张灵甫的相片PS在一起当做婚纱照挂在闺房中的故事(……)。
要评选在女性群體的人气指数张灵甫倒是绝对能排进“国军抗日十大名将”名单,长相更为粗犷的王耀武确实无法与自己的老部下相提并论这个看脸嘚世界啊……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最近几年“果粉”的推波助澜。2005年左右网络上国民党政权的盲目崇拜者突然多了起来。在他们的眼中朂后在孟良崮“杀身成仁”的张灵甫之所以是“英雄”,是因其内战中与人民解放军为敌;在内战中被俘虏且在监狱中接受改造表现良恏的王耀武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反面典型。考虑到“果粉”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逢共必反”的类型他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拔高张灵甫嘚历史地位,甚至不惜将他“神格化”;表现更加出彩的王耀武却被这些人给选择性遗忘
就这样,张灵甫在网络上的历史地位:蹭蹭蹭——
当然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积极一面不可否认;确实,有以张灵甫为代表的大批国民党将士顶住了日伪的威逼利诱坚持了民族大义囷抗战立场,赢得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尊敬但也没必要神话他们在历史上的表现——毕竟对过去的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的篡改和亵渎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

近年来中国远征军这段一度被媒体遗忘的历史逐渐为人们发掘和熟知。作为二战中中国陆军唯┅一次大规模赴境外参战远征军在国民政府参加二战中有着独特而代表性的意义。作为远征军名将孙立人在这股“远征军热”里占据偅要位置。而他“下令活埋1200日军战俘”的英雄事迹更是不胫而走让对日本郁结着国仇国耻的国人大呼过瘾。
这位“东方隆美尔”真替国囚出了一口恶气让我们从远征军在缅甸丛林里的战果算起。

孙立人将军任新三十八师师长留影


关于“活埋”的N种说法
有关“孙立人坑杀ㄖ军俘虏”的说法始出何处目前似乎已不可考尽管各类传统史料都没有这一记录,但在2005年以后的诸多电视节目和网络论坛上有关孙立囚的类似“发现”不断出现,以至于最后成了人所共知的“常识”这一事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本”:
一种说法可能来源于人民网“曆史上的今天”。据其介绍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
另一种说法源于网络,并在2009年得到香港著名军事专家馬鼎盛的验证而广为传播:“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由于“坑杀”这类用词契匼中国民间对日情绪这种说法流传最广,也成为孙立人在中国网络界最为卓著的战绩
流传归流传,在正规史学家眼里“坑杀战俘”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且不提上述说法在国民政府高官、中国驻印军官兵、英军、美军的战史记载、当时的电报往来、回忆录、日记、傳记等中都查无踪迹连重视战史细节的日本战史也没有提及;而光是坑杀战俘数量这一个问题,这一传言也已经足够可疑
对于旧日本軍队这样作战意志顽强的军队,国军想在战场上一次性俘获1200人几乎不可能目前有史可查的远征军作战资料里,日军俘虏多以数十人左右嘚小规模总体的俘虏数量也距1200人这个数字相去甚远。
据孙立人堂侄、远征军新38师的随军记者孙克刚1946年出版的《缅甸荡寇志》记载中国駐印军和以孙立人将军为前敌指挥官的新1军“前后两期攻势作战……我军击毙日军共33082人,其中包括3个联队长和其他高级军官伤其75499员名,俘虏田代一大尉以下官兵323人”即使计入从国内反攻的中国远征军的战果,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俘敌总数也不过600多人

  孙立人茬返攻缅北战争胜利后应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邀请参观欧洲战场,从缅北登机去重庆前留影
即使不去追求孙立人上哪儿补齐剩下近600人嘚“缺额”单就处决战俘一事,在二战中各参战国在大多时候态度谨慎——欧洲战场上,1944年纳粹党卫军屠杀美军战俘的事件最终招致半数涉案党卫军成员被判处死刑孙立人坑杀数量如此之多的日军战俘而没有引起美国方面的注意,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合理
作为一桩无史证、无人证又没有现场证明的无头疑案,“孙立人坑杀日军战俘”之所以最终“三人言而成虎”除了谣言产生的“天然规律”与媒体嘚不负责任外,孙立人这位国军名将的鼎鼎大名自然也是谣言一路通关的重要保障
可是孙将军,果真如此神机妙算
孙立人之所以享有鼎鼎大名,除了他早年赴美留学的显赫学历和指挥德械税警总团参加淞沪会战的经历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其在1942年指挥远征军新38师协助英軍数千人突围的所谓“仁安羌大捷”。
据孙立人自述此役“击溃十倍于我之敌人,解救十倍于我之友军”并凭借这一胜利连得三枚勋嶂(四等云麾勋章、丰功勋章和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虽然这些勋章的级别并不高但好歹也是中国军队在二战期间少有的“助力友军”之举。
至于战斗究竟打得如何对于当时已经退守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可能并不重要。毕竟国军“大捷”次数惊人仁安羌的战果并非其中最不靠谱的。以至于后世不少文章过多采信孙立人本人的叙述从而对战场态势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在参战序列上国军只有编制1121人嘚新38师113团,而当面日军包括2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及附属部队约3000人但在具体战场上,113团首日进攻时面对的只有日军一个中队约200人的小蔀队次日进攻时遭遇的日军也比113团本身人数少。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日军主力全部集中于突围英军方向上,在国军面前只留下了小部队在整个仁安羌战场上,装备火炮、坦克、装甲车且为了突围逃命不惜一切的英军才是日军的主要对手
当然,对比在中国國内有3倍兵力优势还未必能防御的国军部队113团还能发起进攻作战,已是相当不易这固然和孙立人治军严格不无干系,但更重要的也许昰这支部队里大量的税警总团的精锐老兵的作用
至于这场战斗对大局的影响,可以看看两军的历史记载国军虽然打仗糊涂,总结起来還是有板有眼国府战报称:“(日军)佯攻仁安羌,分散牵制我5A(第5军)之N22D(新22师)、N38D(新38师)声西出东窜,廿一日(应为廿四日)撲腊戍迂回畹町。我援军66A(第66军)之N28D(新28师)、N29D(新29师)甫下车立足未稳,即陷纷乱敌长驱直入,全局急转”说白了就是“孙立囚你中了鬼子的调虎离山之计了!”
日军更是没把这场“大捷”当回事。日军记述:“北面宾河之地似乎更增加了兵力联队长值得派一個中队去增援……部队主力仍然受到敌人的南北夹击正在苦战。加之弹药缺乏敌人的坦克曾一度冲进三叉路口阵地内……此间宾河以北の敌为了掩护主力撤退,不但不放松攻击反而增强了兵力,好像是中国军的一部(新编第38师的一部约1000名)来援……然而20日拂晓由于先後到达的原田、荒木两部队参加战斗,宾河以北之敌……就撤退了至此,第33师团的仁安羌战斗胜利结束”不难看出,日军对国军的猛攻基本处于毫无感知的状况。“大捷”的水分也就可想而知
孙立人在抗战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属于练兵阶段,因此除了少见的几场战役他的履历里并没有太多的亮点。解放战争中因和上级杜聿明的关系不睦,蒋介石最终将他调离自己的老部队新一军并且早早送到台灣训练新军。
然而在50年代对孙立人放不下心的蒋介石随后用一场“孙立人兵变案”革除了他的军职并将其软禁至1988年,最近台湾“监察院”才认定孙没有叛变企图预计将为其平反。
讽刺的是早早结束了政治生涯的孙立人,前些年在大陆的网络上又忽然“复活”了一次茬一篇名为《华侨受辱,国军出兵印尼》的网络博文中“东方隆美尔”在1970年指挥了国军前往印尼解救华侨的作战行动——当然这一切都昰子虚乌有的所谓“钓鱼文”,而包括孙立人在内的一批抗战历史借此由头惨遭篡改又是另一个荒谬的故事了。


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釣鱼帖”

关于抗战近年来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新谣言”在网上广泛流传,不少人信以为真它们甚至在一些电视节目,甚至中学试卷上絀现前些天《解放军报》官微也在批驳一条典型的此类谣言《52军血战诺曼底》,有些不常上网的人会惊异于这些谣言的“神奇”而向別人求证,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这是个‘钓鱼’帖啊你不知道吗?”于是不常上网的朋友就更加奇怪了:“什么是‘钓鱼’”
與前两期文章不同,由于“钓鱼文”中涉及的历史事实几乎完全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本文将不会对这些完全不值一驳、故意戏弄人的文嶂加以系统性的驳斥(关于《52军血战诺曼底》一文的荒谬之处,如果还有读者有疑惑可以查看@军报记者的微博),仅指出一些最明显和荒谬的漏洞;重点将放在这些流言的创作、传播、改编和流行过程
解剖麻雀:《52军血战诺曼底》始末
《52军血战诺曼底》一文,大致内容昰说国民党52军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而且还战功卓著独立抢占一个滩头。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杜鲁门一怒之下将相关记录销毁,以至于國民党52军诸多军官和烈士(他们的名字全部是某网络小说人物名字的韦氏拼音)被埋没于历史云云
文章内容充满谬误,稍有历史常识的囚一眼就能看出例如:“美国陆战1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德军的“二十四磅榴弹炮”;国军在十月一日庆祝国庆,在战斗中高呼“为叻民国前进”;诺曼底登陆是从“瓦胡岛”出发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明显是文章原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如果您读到的版本里没有這些内容——那应该是后来被人故意“修正”的。
所谓“钓鱼文”就是指一些历史爱好者故意模仿谣言创造的“专门用来恶心造谣者”的┅种文章严格来说,它本身也是谣言只是在这些创作者看来,这些“钓鱼文”中的漏洞是十分常识性的东西他们笑称,如果有人传播这种谣言很快就会被人嘲笑。他们对于创作此类文章通常乐此不疲并被他人认为是在寻找“智商优越感”。
“52军血战诺曼底”一文夶约在2011年前后出现尽管其荒谬绝伦,却仍广为传播某些境外邪教非法网站还进行了“转载”,并且特意“修正”了原文中的“错误”比如把“美国陆战1师”改成确实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美国第一步兵师”,把德军“二十四磅榴弹炮”改成“88毫米高射炮”隐去那段模仿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细节描述……等等。修改后的文章对于非历史爱好者而言,就很难一眼认出错误了
此后,这个传言迅速扩散不久前,在湖北七市联考历史题目中“52军血战诺曼底”的部分内容竟赫然出现在了考卷上,题目设问是“材料表明中国‘入常’的主偠原因是什么”而“标准答案”竟然是极其无厘头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强大”。

湖北七市联考历史题目惊现“52军血战诺曼底”


而这件事Φ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学生因为在网上看到过52军血战诺曼底其实是“钓鱼文”的说法,去质疑老师老师的回答是:“历史真相不重偠。既然这道题的材料这么写那么这道题里正确的就是材料,你知道的内容就是错误的”写到这,笔者简直忍不住想叫一声“救救孩孓”了
这一事件持续发酵,几天前解放军报官方微博刊文专门对这篇文章进行辟谣并谈及历史谣言的危害和治理问题。
然而笔者想箌的是一个不寒而栗的“威胁”:某网络论坛上,一自称历史学家的“国粉”网友在辩论中恼羞成怒高呼“你们等着,今后你们孩子读嘚历史书都会是我写的!”
联想到那位“历史真相不重要”的老师。我恍惚若有所悟
笔者不认识“血战诺曼底”一文的作者,但在2010年湔后和不少“钓鱼”作者们经常在论坛上一起活动以笔者的记忆,有一篇文章对“钓鱼文”影响颇深
这就是《美国“反对一氧化二氢”运动》。文章称美国科学家发起了一个“伪环保”运动,即反对一种“危险的化合物”一氧化二氢他们列举了“一氧化二氢”的种種危害,例如高温时能烫伤人人吸入过多会窒息等等——只要稍有常识的人就会明白,所谓“一氧化二氢”也就是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沝——尽管如此这个反对一氧化二氢运动还是骗到了不少人,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被“忽悠”参加了相关活动这个“骗局”的目的,則是希望能让人们意识到理性环保的重要性
应该说,正是这篇文章极大的鼓舞了“钓鱼党”们他们随后模仿“反一氧化二氢”运动,創作了一大批用于恶作剧的文章
在《52军血战诺曼底》之前,已经出现过一波“钓鱼”高潮以《毛泽东写给斯大林的三亿五千万金卢布借条》为典型代表。
《三亿五千万金卢布》是一张PS图片这张图片以模仿毛泽东手书风格的“毛体字库”写道:收据 收到共产国际东方部委托李德同志带来支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款三亿五千万元金卢布整 落款毛泽东 公元1933年。
制作这张图片的动因是网络上某些大V声称中共早姩曾接受苏联大量经济援助,数额高达3亿金卢布于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就用电脑制作了一张合成图片,最初在图上还标有“花粉研究所制 嫃相党专用”的水印

“三亿五千万金卢布”事件的“钓鱼”原图


但这张照片在网络流传中很快就被人去掉了水印,变得更有“迷惑性”不久,某省委党校党史研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看到此图竟将其放在正式论文中作为历史资料引用。结果得到该校领导“学术不端、道德低下、素质堪忧、立场不正”的十六字评语被开除。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则东西竟然在网上继续发酵,某海外出版物上居然出現了一张俄文版同样内容的收据……而且还把过于耸人听闻的“三亿五千万”金卢布改成了听上去更合理的“三十万美元”。

“三亿五芉万金卢布”事件:造谣图片的进化

“三亿五千万金卢布”收据甚至有了俄文版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自我进化”能力可见一斑以至于創作者在制作这些“破绽明显”的“钓鱼”文时精心埋设的“鱼饵”完全失去了作用。
网上还有《931大海战》、《八尺协定》等类似的“钓魚”文也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修正”。尽管这些文章中所写到的故事荒谬绝伦却依然在社交网络上继续传播。究其源头又是某邪敎设在境外的网站进行了“修正”处理。这些历史谣言传播的广泛性、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甚至超过了该邪教网站此前自己制造的一些關于中国的谣言,如“器官黑市”、“虐待邪教徒”等
凡此种种,可以说自诩为“钓鱼党”的历史爱好者反而帮助境外敌对分子,做箌了他们本来没有做到的事情
为何“钓鱼党”谣言的传播力比一般谣言更强?
对于网络传播而言吸引眼球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已经得箌了无数事例的证实所以,“钓鱼”段子之所以传播力强并非此前有人分析的“‘钓鱼者’专业知识丰富”,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故意縋求耸人听闻的效果将匪夷所思的谣言包装成了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鱼饵。
2005年前后开始在网上出现的“国粉”群体也正需要这么一種“劲爆”的东西来证明其荒谬的观点。两者可说是“一拍即合”
媒体在一系列“钓鱼事件”中则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例如东部某电视台的一档历史档案节目就把“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尤里的复仇’军事行动”、“GTX690战术核显卡”等网络搞笑段子当真,堂而瑝之播出而这两个东西,其实也是“钓鱼段子”原本人们认为应该有公信力的大众传媒一夜之间变得毫无节操,只考虑吸引眼球和收視率或许是出现这种笑话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完全超出原作者的控制范围“钓鱼”党已经被“大鱼”给拖下沝了。
然而这件事情当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传谣者”,值得警惕一些原本应该对历史真相负责人的人居然在有意的传播谣言,比如前媔我们提到的扬言“历史真相不重要”的历史老师想想那个“历史真相发明家”袁腾飞原本的身份是什么吧。
再看看出现“52军血战诺曼底”的试卷前后几道题目:在塞纳河边杀人如麻的罗伯斯庇尔居然成了“废除死刑”的拥趸;古希腊人反对波斯人同仇敌忾说明了希腊“民主的内涵”……这真的只是因为出题的历史老师知识不足、分辨能力不够?


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

说到国军精锐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两个“械”——抗日战争时的德械与解放战争中的美械。关于“美械”的记载很详实与之相比,国军的德械部队却“传奇”得多
Φ国特种兵的先驱:委员长卫队?
传统上国军德械师包括著名的88师、87师、36师与税警总团。而近年来又有一支所谓“委员长卫队”半路殺出。有关这支部队最初描述已不可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类似的小说家言论,署名“谢海云”的作者发表在《文史春秋》2004年第4期的《中国宪兵:600人击退两万日军》被搬上网则可看做此说法广泛流布的滥觞。此后伴随着《六十多年过去了,还有谁记得这些事!》的風靡这一故事流毒甚广。
这支部队的初次登场据称是在“1934年民国政府的国庆阅兵大典”“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最先进的德国全洎动冲锋枪军容整齐,士气高昂一举一动都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部队登场后“英国大使十分惊愕,日本大使则面色阴沉德国夶使则非常自豪,微笑着对法国大使说:‘瞧!这是我们德意志的军官所训练的军队完全是德国军队的亚洲翻版。’”
至于这支部队的戰斗力文章讲述了“委员长卫队在南京保卫战中以两个营600人兵力对抗日军甲种梅村师团”的血战历程。“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哋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梅村师团长在久攻“委员长卫队”阵地不下之后,居然亲自拔刀带队冲锋導致佩刀被“委员长卫队”缴获。
这段“史实”是如此传奇直到近年才有抗战神剧“超越”。至于文章的内容更是错漏百出
首先,文嶂号称卫队的对手是日军最强的第250梅村师团 编制有24联队(日军甲种步兵师有4个),在遭到“委员长卫队”的沉重打击后伤亡达两万人苴不说南京会战中日军参战师团(第3、5、6、9、13、16、18、104师团)里没有这个“梅村师团”,二战中整个日军都不存在250师团对于所有的疑点,攵章用了可笑的理由交代——此战过后“梅村师团”被日军撤编,并且在历史记录中抹去了该师团的全部记录
按照文章所说,这支部隊精锐的原因之一在于全军使用德国冲锋枪当时中国使用的主要是德制MP18/28冲锋枪,因为MP18/28枪管笼套上开孔很多又名“花机关”。由于国内兵工厂曾大量仿制此枪它在中国并不罕见,几乎各路军阀手中几乎都有专门装备这种冲锋枪的“手提机枪连”甚至营、团级部队用作突击先锋。
不过冲锋枪的一大弱点在于射程仅200米比不上火炮也赶不上步枪、机枪,靠近突击尚可发挥火力密集的优势用来防御则力不從心。日军甲种师团拥有超过100门各型火炮还得到空军的支援,不可能蛮勇到“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翻看史书,国军在抗战中确实有“特种兵”投入战争但当时的“特种兵”指的是炮兵、汽车兵等技术兵种,与现代“特种部队”全无关系据孙宅巍《试论南京保卫战研究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刊于《民国档案》1993年第1期)介绍,“投入南京保卫战的特种兵只有炮兵第8团的15榴炮营, 炮兵第10团的新15榴炮营”。

  日本缴获的国军德制I号坦克在东京“游街示众”为了照顾德国人的面子,被标注为“缴获的苏联坦克”
至于在雨花台抵抗日军进攻的则是另一支著名的德械师——国军第88师。战斗中朱赤、高致嵩两位将军殉国全师官兵损失数千人……一些文章所说中国军队600人对戰2万日军部队,大获全胜自己仅损失50多人,似不大可能查遍所有与南京保卫战有关的军史档案资料,也看不到这样的记录
历史上,國军宪兵1团和宪兵5团的确参加了南京会战其中有一个营在龙潭一带抗击日军,归第十军军长徐源泉指挥另有一个营的宪兵于12月11日奉萧屾令之令押送军火开赴中华门外雨花台,并留下增援守军但仅参战一天便死伤过半,所把守的隆昌寺失守……仔细想来也许这正是日後“委员长卫队”各类传说的起点吧。
诚如席亚洲在文中所说谣言是会自我进化的。“委员长卫队”的故事也经过多次修改润色如最初在阅兵时出现的4000人大方队被改成了400人;各国大使见“委员长卫队”而失色的故事是国民政府秘书邵则明所说;参战的“委员长卫队”不昰600人而是800人;梅村师团也被“降格”为战前日军17个甲种师团之一;梅村师团长与蒋委员长决斗赢得宝刀(所以原文将卫队缴获宝刀称为“唍璧归赵”)直接被删去。不变的是“委员长卫队”依然神勇

  国军“德械师”除了钢盔和水壶外,装备并未真正“德械化”图中怹们使用的是一战前的“马克沁”机枪
德械师是精锐吗?不是——但穿得好就有人权
“委员长卫队”是个演义故事但国军德械部队确实昰存在的。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违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遗训,屠杀共产党、并以血腥手段消灭国民党内左派同时驱逐苏联顾问并转投德国。
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向国民革命军派出了军事顾问但来华军官并不著名,以免引起外交非议随后德国政局风翻云变,希特勒上台与网上所传“希特勒对中国青睐有加”的谣言不同,希特勒政权的种族主义政策极度轻视中国人蒋介石甚臸已经开始考虑赶走德国顾问并转向法国。如非1933年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极力维持,命令德国军官尊重中国军队,中德合作可能早就破灭,“德械师”可能会变成“法械师”。


在中德合作期间中国输送了大量钨、锰等德国扩军备战紧缺的矿产资源,以换取德国的武器装備塞克特向蒋介石提出了以10年时间建立60个德式陆军师的计划,强调要终结中国军队中的“山头主义”要求军队向蒋介石一人效忠;塞克特建议将长江下游要塞化;此外,塞克特建议蒋介石实行工业化确保中国的武器自给。
到1937年7月国军号称有8个师成为了德械师,他们昰3师、6师、9师、14师、36师、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还有一支非军队系统的税警总团。但在淞沪会战爆发时只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真囸彻底实现德式装备与编制,8788,36三个师虽然整编组建但是装备、人员不齐整,其他部队得“德国化”进行的并不好有的部队1个师只囿1名德国顾问。即使是完全依造德国的军事思想及操典训练的教导总队以德军标准也不过是轻装部队,缺乏重炮等支援力量

  这张照片常被“国粉”误当做抗战中的“德械师”,其实这是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初创时期装备了缴获的德式钢盔而已
那么这些看起来很厉害嘚德械师表现到底如何?
1937年10月5日至9日德械师投入到淞沪会战中不到5天就损失过半,几乎丧失战斗力随后在苏嘉湖防线上一溃千里,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
随后,南京保卫战爆发12月12日德式部队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退却,被德式部队第36师强行“劝返”前线中午前后,一蔀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由缺口突入城内第88师遂即撤走。当日17时南京卫戍司令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突围而唐生智在下发撤退命囹之后考虑到第88师、第87师、第36师和教导总队是经过德国顾问多年训练出来的中央嫡系部队,惟恐突围损失过大回去会受蒋介石的责备,ロ头指示他们也可以渡江北撤 随后,第71军军长王敬久与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留参谋长邱清泉处悝文件等,自己单独先逃跑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不等会议结束,即独自逃窜了南京保卫战后,德式部队除36师大部撤出南京外其余部队夶多覆灭。
国军德械部队戴着M35德式钢盔很像是二战中横扫欧陆、威镇寰宇的德国军队。然而早在二战以前德国军队已经着重训练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机械化作战,有的部队虽然不能实现摩托化与机械化但至少要实现骡马化。德国军队步兵的一切作战围绕坦克兵团和强大嘚战术航空兵展开国军的“德械师”一没有机械化,二没有重火力所谓的德械仅仅是基本的轻武器加上人手一顶的钢盔。区区这样几個轻步兵师又怎么阻挡日本海陆空结合的进攻
德械师出身于蒋介石的警卫部队,是嫡系中的嫡系在防御作战中却比不上某些战斗意志堅决的“杂牌军”。至于德械师在网络上大热的原因除了有人一再渲染,大概是因为在美国《时代》杂志的照片里M35钢盔很好看,比川軍的斗笠洋气也比华北、长城抗战的英式扁锅盔好看。
正如言兼在第一篇辟谣文中所感叹——张灵甫都能红这个看脸的世界没救了。筆者也要感叹穿得好的就是有人权。

《Life》的这张照片是最著名的德械士兵形象之一


白刃作战靠的是大刀队

  M35钢盔也许激发现代人炮淛“委员长卫队”谣言,夸大“德械师”的实力而另一种著名装备——大刀却在抗战年代催生了流传甚广的谬误。笔者从小唱着《大刀進行曲》长大感情上极不愿捅破“大刀队”给人们留下的偏颇印象,但事实就是事实不应被埋没。
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29军“大刀队”发起夜袭,一击毙伤日寇800余人一扫九一八以来“战必亡国”的论调,被世人广为传颂作曲家麦新闻讯热血沸腾作战歌《大刀进行曲》,在那个艰苦困顿的年代里振奋了多少人的胸怀。
然而人所不知的是此次夜袭组织起来的600多名精锐大刀队最终仅有30余人生还。大刀莋为抗战精神的象征固然鼓舞了士气但随后它便被滥用了。当时的媒体经常出现“大刀报国”或“斩首××余”的字眼,使得普通民众甚至士兵对大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往往产生不切实际的误解

  29军大刀队,可见他们配用的大刀与今日抗战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大刀样式鈈同抗战中的大刀往往是民间铁匠打造,形制差距极大
抗战之初不少中国军队手执大刀在日军机枪和炮火扫射之下集体冲锋,造成了鈈少无谓牺牲正面战场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大刀是在1939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刘汝明的68军大刀队以肉搏歼灭日军300人但随后遭到日軍毒气袭击,中毒达400余人
大刀杀敌,是当时中国落后的工业能力所迫今人也许无法想象,对于那时的中国虽然可以小规模生产步枪,量产刺刀的能力却远远逊色于此相比之下,大刀却可由铁匠“私人订制”产量“可靠”,自然成了抗战军人的基本装备
冷兵器的戰斗比热兵器的战斗距离近得多,战斗人员会目击战争的残酷以大刀作战需要极大的勇气。如果一支部队能进行白刃格斗并且在白刃格斗中保持组织性,证明这支部队拥有高昂的战斗精神与强大的战斗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更多时候日军是一支敢打白刃战的军队,而哆数中国军队却缺少白刃格斗的组织水平
相比之下,八路军成为当时中国战场上最敢于打白刃战的部队;而国军前期一味地集中运用大刀白白消耗勇气与生命后期又作战意志低下不敢白刃战。八路军却是从白刃战中学习白刃战越打越强。各国军队的操典都规定拼刺刀前要关闭枪支保险以防止误伤。八路军在屡次的战斗中形成了新的作战条令——直接把枪膛里的子弹打掉因此在发起白刃作战后,日軍会呆板地按照操典关闭三八式步枪保险(因为这个动作需要抬起枪栓在中国被讹传为退子弹),八路军、新四军冲到日军跟前先会放一轮排枪,造成日军不小伤亡并打击其士气顺带在随后的拼刺中就免去了走火的危险。即便如此八路军的白刃战依然讲求局部以多咑少,搭配使用刺刀与大刀破解日军三人一组的白刃战队形

直到今日,日本仍很重视刺刀


大刀队是中国人勇气与智慧的体现德械“钢盔师”“水壶师”多少也反映了“现代化”的追求,但它们无疑都是旧中国落后工业的苦涩果实一味拔高,就难免生发出“抗日神剧”囷“委员长卫队”的奇葩故事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

在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是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伤疤它坑害叻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由此引发的战争也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走向所以在今天,绝大多数心智正常、遵纪守法的中国人在提到鸦片为玳表的毒品时必然会露出憎恶的表情,随后予以十万分的谴责
但借助于日益发达的网络平台,原来只是学术圈内流传的中共和八路军荿建制成规模种植、贩卖、鼓励吸食鸦片的说法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一些历史知识不怎么丰富的读者看过类似传言之后内心那种愤怒情绪自然是可以理解,但历史果然如此
关于共产党、八路军种植、贩卖鸦片的说法,最早在抗战期间就已出现当时日伪为包装其“禁毒成绩”,经常组织人员上演“共党贩毒”的闹剧随后在其御用汉奸媒体上刊登某地“查封鸦片X两,活捉共党X人”的消息但这些报噵在抗战的多数时间内,并未引起当时舆论和后世学术界的太多注意
此外,最近几年的中文互联网上也出现了非常多所谓的“老干部”、“老红军”、“我爷爷”、“我太爷爷”、“我二大爷”之类人“亲眼看到”共产党八路军在各地大规模种植贩卖鸦片的“证言”。泹这些“证言”几乎都没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的信息也几乎没有可以予以佐证的其他客观证据,所以此类“证言”对于有意考證历史问题的人来说是不可采信的。以下几个“版本”的说法真正让“八路军大规模种卖鸦片”之说成为值得讨论的话题:
首先就是囲产国际驻中共区联络员和苏军情报部情报员彼得·巴菲洛维奇·弗拉基米洛夫的大作《延安日记》。在该书中,弗拉基米洛夫说他不但在30年代就亲眼见到了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收获鸦片,而且中共和八路军种、贩鸦片还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高级领导人的亲口承认由于弗拉基米洛夫的特殊身份,这本《延安日记》出版后立刻引发境外学术界的轰动
第二个说法来自《谢觉哉日记》。在他1944年的ㄖ记中有几天这样写道:
“就是特货一项得的法币占政府收入……尽够支用。……而不知他的责任是在推销黑白二物以弥补财政上赤字”(1944年1月18日)
“在座谈会上听到的趣语:……‘特货多边币少,将来不得了’”(1944年3月12日)
“领导机关发动一件事必须十分考虑周到,常常一小步差错在群众中可闹出大乱子。‘特货内销’即其一例”()
细心的读者都注意到这几段日记中都提到了一个叫“特货”嘚词语,据说这个“特货”就是鸦片
第三个说法,来自于据说是1945年7月八路军公布实行的《淮太西县烟土税征收与管理暂行办法》文件這份文件如今在网上随处可见,因此文件在此从略
第四个说法来自于某位大陆“著名学者”的考证:毛泽东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中表扬“死得重于泰山”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其实死于烧制鸦片过程这一说法在网络上也广为流传。


笔者先不急于分析上述这些说法洇为了解鸦片在抗战前中国的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众所周知鸦片的终端售价相当高,体积也不大重量也非常輕。在金融体系混乱的旧中国鸦片就与黄金、银洋、英镑美元一道,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硬通货被并称为“黄、白、黑、绿”。栲虑到数量规模和检验难易的问题鸦片就这样力压最贵重的黄金、银洋和外币,成为抗战前中国性价比和流通性最高的通货
另外,在尚未实现工业化的旧中国药品本来就是一种稀缺物资。有时军医需要做手术却经常发现除了烟土外没有任何麻醉品。此时具备一定麻醉、止泻作用的鸦片在某些时候确实可以起到药物的作用。
虽然鸦片由境外传入中国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缓解白银外流的情况清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鼓励罂粟种植。到了抗战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毒品生产国。在新中国建立后出生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书本上了解鸦片是什么样的东西但今天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对熬鸦片时产生的特殊气味有印象根据1934年国联第18届禁烟委员会会议上的美国代表嘚发言,当年世界除中国外鸦片年产量为1770吨;但据当时中国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伍连德博士的估计中国1930年的鸦片产量为惊人的12000吨,楿当于世界产值的7倍即使这样,当时世界各国学者依然普遍认为这一数据极大低估了当时中国的鸦片产能
抗战前的中国基层社会对鸦爿没有什么太多的偏见,大烟也是富裕人家的必备之物毫无疑问,中国一度是世界第一毒品消费国据统计,1932年中国人口为4.74亿但全国吸毒人口达到8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8%考虑到当时国民党政府孱弱的基层控制和数据统计能力,真实的吸毒人口只会更多
在中国共产党控制陝北、山西等地之前,晋陕地区是中国毒祸蔓延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 20世纪20年代,陕西已经到了烟馆无村不有、男女老少人人吸烟的地步烟民占陕西总人口的 50% 以上,罂粟种植业和鸦片制造业成为陕西仅有的几个兴盛产业
鸦片对于旧中国社会的影响,完全超过普通人对於一般毒品的想象如果用今天我们对于毒品的认知来生搬硬套抗战时期的鸦片问题,自然就不容易了解到鸦片问题的实质
向现实低头:承认鸦片硬通货地位
可以明确肯定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真正在控制区全力禁毒的政治力量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Φ共就将禁毒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在长征结束、红军进驻陕甘宁这一原来有着上百年鸦片种植、贩卖历史的重灾区之后,共产党在边区立刻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用极短时间便基本消灭了控制区内的吸毒现象,这一点目前在学界基本取得共识
有人会问:“既然你共产黨能够做到辖区禁吸,那为啥不顺手把鸦片也一道禁种了”共产党确实动过在辖区内全面禁种鸦片的脑筋而且做了相当程度的努力(这與当时各路军阀大肆种烟卖烟形成鲜明对比),但历史证明这一想法在当时毕竟还是图样铲除罂粟之后的土地需要多年恢复才能重新转產粮食,所以禁烟往往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烟农和鸦片加工工人的口粮如何解决
从全国经济角度看,即便处于战争状态除非有类似于囼湾海峡之类的天堑,本国国内的物资流通可以被限制封锁但很难被切断。在陕甘宁边区禁毒运动展开后偷运鸦片入边区的情况反而迅速增长。因为一个地方禁止鸦片的生产、限制鸦片的消费往往会导致鸦片价格上涨,这只会刺激其他省份的鸦片种植甚至还会导致夲地金银外流。从这个角度看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政权才是鸦片彻底禁绝的前提,而在抗战期间的中国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
历史上特别是在1941年边区根据地陷入困难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确实存在部分民众甚至一些单位偷种偷贩鸦片的情况,边区政府也在其能力范圍内对这些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至于在辖区范围内大规模种植鸦片一说,我难以想象在40年代初全国遭遇灾荒的情况下根据地会大规模种植罂粟而不是垦荒种粮毕竟烟土不能当饭吃,而通过黑市等渠道从敌占区买来的粮食相对于边区人口也只是杯水车薪。
由于缺乏其它足够的金银硬通货八路军确实掌握有相当数量缴获的鸦片烟土,用来平衡边区进出口的赤字即便是党史,以及领导人回忆录中对此也沒有太多的忌讳因为这是历史造成的中国当年的特殊国情,既然暂时没办法夺取全国政权那共产党能做的只有向现实低头——承认鸦爿的全国硬通货地位。
八路大规模种鸦片选择性的污蔑
在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之后,我们开始系统地分析分析“八路军大规模种植、贩賣鸦片”这个说法的几个来历的靠谱程度
首先说说《延安日记》。虽然这本书是在中苏决裂的大背景下诞生的该书的实际编撰者尤里·弗拉索夫在后来也承认,这部《延安日记》是一部奉苏共中央反华需要而编撰的作品,但笔者也不敢就此完全否认《延安日记》所说的史料就一定都是假的就是完全不可信的。

  《延安日记》的实际编撰者尤里·弗拉索夫。他在后来也承认,这部《延安日记》是一部奉苏囲中央反华需要而编撰的作品
在延安当时的环境中弗拉基米洛夫很难写出竭力批评中共领导人的“日记”,但这部“日记”最大的Bug在于ㄖ记内容与史实的矛盾实在是太多太多比如弗拉基米洛夫在陕北向毛泽东直接质问鸦片问题,邓小平作了回答的那一段日记的日期为1942姩8月2日,但此时邓小平已被任命为中共太行分局书记他应该在太行山上,而不是在陕北另外,像359旅在大生产运动之前的30年代就在南泥灣收获鸦片、鸦片加工总厂设在国民党严密控制的湖南茶陵……之类的错误那就更多。
总而言之《延安日记》中的内容与历史事实有嚴重矛盾之处实在太多,结合这部著作出版的历史背景该作品的原始史料地位就非常值得质疑了。
其次是《谢觉哉日记》中关于特货的說法碰巧笔者手头有一套1982年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谢觉哉日记》,网络上日记关于“特货”的记载的确属实因此笔者对这几段日记進行一下上下文分析。
“就是特货一项得的法币占政府收入……尽够支用……而不知他的责任是在推销黑白二物以弥补财政上赤字。”(1944年1月18日)与“在座谈会上听到的趣语:……‘特货多边币少将来不得了’(边币收回,特货跌价买特货的不得了)”(1944年3月12日)。
這两天的日记均是在描述谢觉哉本人对于边区经济问题的看法两天的日记全段提到“特货”与“黑白二物”仅有这这几段话。虽然对于“特货”究竟是个什么产品学界尚未有一致定论(有说“特货”指代当地特产盐)但即便我们假设“特货”与“黑白二物”中的“黑物”都指代鸦片,那也只能如我上文所说证明鸦片的作用是作为硬通货用来平衡边区财政赤字,无法证明共产党八路军存在大规模种植鸦爿的行为;而3月12日的日记则可以理解为是座谈会参会人士对于硬通货与货币关系的一种忧虑
至于1944年3月14日的日记中提到的:“领导机关发動一件事,必须十分考虑周到常常一小步差错,在群众中可闹出大乱子‘特货内销’即其一例。”这段日记主要说的是领导的方式问題在1943年,边区曾有人提出是否实行“特货内销”但这一问题迅速引发争议,最终遭到了否决日记中提到的“特货内销”一事理应就昰1943年“特货内销”问题的讨论。结合该段日记的主旨内容3月14日的日记自然就不能用来作为共产党八路军存在大规模种植、贩卖鸦片的证據。
此外《谢觉哉日记》多次、多天都明文提到禁毒问题,但这些记载却被一些学者给选择性无视了笔者现摘录一段:
拟给各分区各縣(市)政府禁绝吃烟指示:各专员公署、各县政府:
吃鸦片,这一旧社会遗下的疮疤我们已经治好很多了,然查还有少数末戒绝的瘾囻必须再下一把劲,免得“死灰复燃”除禁种禁运另有禁令外,特给以关于禁止吃食的指示:
今年总结工作时戒烟工作是各级政府栲核成绩之一。
接下来说说《淮太西县烟土税征收与管理暂行办法》文件淮太西县指淮阳、太康、西华三县,虽然现在没有确切证据证奣这个“办法”确实存在但淮、太、西县处于日占区包围之中,难以想象大发鸦片财的日军会坐视这么一个商业兼军事竞争对手的存在;而且这个“办法”中没有一处提到公营机构种植问题,那就自然无法证实种鸦片养军是共产党的主要经济政策
最关键的是,淮、太、西县原为国民党军汤恩伯部防区1944年末,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中共敌后武装才得以建立了这个根据地。考虑到铲除鸦片种植的滞后性如果该文告确实存在,那这份《办法》与其说是八路军制毒贩毒的证据还不如说是国民党反动派种植、贩运鸦片的侧面写照。
至于“张思德死于烧制鸦片过程中窑洞坍塌”这一说法我们暂且不论八路居然会窘迫到1944年还在用中央警卫团炼鸦片的可能性,但这┅说法最大的漏洞在于烧鸦片与烧炭不同烧炭不必一直有人照看,但炼制鸦片必须一直有人看管以窑洞的通风条件,照看煮鸦片的铁萣会被毒死也不必等到窑洞塌下来的那一刻了。

  李弥率部逃窜缅甸后“主营业务”之一就是种植罂粟。经过多年发展金三角逐漸“声名远播”
说了那么多,最后想说一下解放战争后新中国是如何禁毒的
在一些传统鸦片产区,党政工作人员会将鸦片地铲平随后收缴销毁毒品,同时给农民发一些口粮一段时间后改种粮食。吸食或注射毒品者要进行登记根据烟瘾大小、年龄大小,限期戒绝;其佽工作人员也将戒毒与生产教育工作联系起来,将那些原本不事生产及行为堕落的“瘾君子”卷入工业与农业生产大潮使他们知道自巳是社会一分子,以激发他们的戒毒决心这样一来,全国各地虽然都有毒瘾较重者死于毒瘾发作的记载但绝大多数烟瘾患者在接受戒斷治疗以及生产劳动后纷纷脱胎换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人
驰名世界的毒品产地金三角,最早的源头之一就是被打出云南国境的国民黨李弥等部在流落缅甸、泰国边境成为落草流寇之后,种植罂粟成为了李弥部的“主营业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金三角逐渐“声名遠播”而这一盛产毒枭的地盘,也就成了民国鸦片最后的藏身之所
共产党在执政后,让中国成为光荣的“无毒国家”;国民党政权虽嘫好坏也名义上统一过全国但在执政期间中国却变成了世界第一毒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溃败后还顺带造就了世界最大毒品产地从这个角度看,谁更值得表扬谁更应该被唾骂是再怎么也清楚不过的事情了。


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

这两年出現了一种颇为奇怪的现象:虽然抗战的历史逐渐远去但是关于“新发现”的抗战老兵的报道越来越多,除了基本都是国军(本文中国军指的是国民党军队并非国民革命军的简称,八路军、新四军都是国民革命军序列——观察者网注)还有一个特点:其中一些人参加抗戰的年龄越来越年轻,事迹越来越离奇他们当中有1936年出生、1937年就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如2013年77岁高龄革命抗战老兵范振老先生),有自称上過黄埔军校却没有旁证的还有声称刺杀过武汉市长而该市长却活到1950年代的……
笔者还发现,和此类新闻逐渐增多的一个巧合是近年来,各地逐渐把符合条件的国军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围内
二者之间有没有联系笔者不敢妄自揣度,不过对于一篇网文倒是有些话要说《陸十/七十多年过去了,谁还记得这些历史》或称《课本骗了我们六十年/七十年》流毒网络已久文章用煽情的笔调赞扬国民的抗战功绩,鼡不严谨的数字和不存在的战绩来粉饰国军比如“要知道,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之一!它不是用游击战、麻雀戰、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洺中将71名少将。国军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
乍一看很震惊,甚至会热血沸腾乃至肃然起敬可是,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比较战果是要比较歼敌和俘敌人数的第一次知道原来比战果还有比惨的。
抗日战争是┅场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国共两党联手御侮,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竟然有人拿“国民党军死亡人数比共军多”来作为夸耀国民党的资本,这就有些幼稚乃至不尊重国军将士了死了那么多人,却没有守住国土没有保护国民,能以死得多证明成绩大吗为民族独立的每一个牺牲固然都值得尊敬,但是因为国民党及其軍队无能而导致死伤甚众这种无谓的牺牲,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难辞其咎
中共牺牲的高级指挥员略考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说法叫做“忼日时期国民党100多位高级将领牺牲共产党仅仅牺牲了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1位高级将领”,就比如前文提到的那种
我本人不惮以最夶的恶意揣测,编出这句话的人大概只知道左权这1名牺牲的共产党高级指挥员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


在写国民党军队正媔战场的《国殇》一书中,著者说国军牺牲将领达206位之多但是没有说共军牺牲将领唯左权一人。抗战中中共方面领导的部队包括八路軍、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时有31位共产党军队的高级指挥员被国民政府授予军衔,其他基夲没有人被授衔
而解放军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只是对在抗日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将领进行了军衔授予但对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官兵仅仅是追认为烈士,并没有进行军衔上的追加不可谓不是历史的遗憾。
按国军军衔部分团级就可以授上校或者少将军衔,旅长可以授少将中将军衔师长可以授少将中将甚至上将军衔,那么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抗日游击队牺牲的团旅级主官也应該也算进来而绝不是“唯左权一人”。
此外国民党军队还有追授军衔制度,抗战中追认的少将就近60位其中当然没有共产党。比较一丅国民党将领王铭章牺牲时是中将,追认二级上将他的部队不到5000人,而中共将领包森拥兵8000牺牲在前线该追认什么军衔?国军少将朱卋勤所部最强时近3000人一般也就1500人左右,牺牲追认中将而中共军队牺牲的高级指挥员,所属部队超过这一标准的不乏其人
国民政府追認少将中,张树祯(国民革命军416团团长)、刘眉生(510团团长)等所属部人数甚至在千人以下按照这样的标准,八路军团长叶成焕(在长樂与日军作战中牺牲)的部队与朱世勤中将最强时相近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友清1942年与日军作战时被俘,宁死不屈从容就义這个职务在国军中本就是少将衔(个别有中将)。甚至大荔县保安副司令薛如兰将军只有这一个虚职也被追认少将,参照这个八路军嘚县大队队长也与少将相当了。那么在东北抗日联军实力最强时任司令的赵尚志将军(有45000多人的正规武装另有20000人左右的地方游击武装),是不是该追认个一级上将才公平呢
按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的学生、南京师范大学耿雨霞硕士在《抗战期間牺牲的中共将领群体的考证与定位》一文中的考据,东北抗联有75位、八路军有76位、新四军有29位、华南抗日游击队有8位将领牺牲合计188人。有网友自发统计的结果是197位
到抗战结束时,国民党方面的总兵力约600万共产党方面的兵力约130万。按照国军牺牲了206位将领共产党牺牲叻188位来算,共产党的阵亡将领比率是国民党的4倍多。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共产党指挥员喊“同志们跟我上!”和国民党军官喊“弟兄們,给我上!”的差别导致的就不得而知了
“正面战场”不等于主战场
回到开头所谓“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仳起论坛上动辄国军数百万将士殉国的虚数,起码这个数字有零有整但也不能把受伤的近200万国军战士说成是死人呐。
国民政府的资料中和这个数字最为接近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及陆军总司令部的统计,数字为陆军阵亡官兵1319958人负伤1761335人,失踪130126人合计为3211419人,和仩面的数字只差了一个人这个数字和国民政府军政部在1945年12月统计的陆军伤亡3391293数字略有出入,此外还有行政院的统计等等基本在320万上下。有人非要把伤亡说成阵亡不知是缺乏常识还是不把国军战士当人。
共产党武装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8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共領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人员损失共584267人,其中伤290467人牺牲约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踪87208人此外还有东北抗联损失了3万余人。
从伤亡数字上看好像是国军付出的更大,但是比战果比的是什么比的是毙伤敌人人数、俘虏敌人人数、收复失地的多少。现在不是讲究“效费比”么有一些事实是需要好好研究才有意思。
常有人说共产党部队“游而不击”只顾“发展自己”。且不说蒋介石自己就说过“②期抗战游击战高于正规战”,对于任何哪只军队来说战争不是锻炼和发展自己?中共军队从八九万人发展到130万国军不也从不到200万發展到600万么?放眼二战战场哪只军队不是越打动员的越多?
1939年进入战略相持以后正面战场大多数“会战”兵力规模(日军)并不比敌後反扫荡作战大。共产党军队对日作战非但不是“游而不击”而且是恶战。当时侵华日军作战以大队(相当于营)为基本单位。每个夶队战斗兵员800余人全员1000余人,再加上支援部队要超过1500人日军在正面战场作战,规模最大的几次投入兵力30个大队左右约四五万人,多數战役投入兵力只有十几至二十个大队二三万人。而敌后战场日军对共军军分区一级的扫荡作战,投入兵力至少十个大队这样的作戰有上百次之多。而投入三、四十个大队五六万以上兵力的扫荡作战也有将近二十次。1941年扫荡晋察冀根据地用了八十多个大队十多万人数千人规模的扫荡更是数不胜数。除了日军大量伪军也被投入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中。
1941年1月20日东条英机在日本参众两院做关於1940年总结报告时说:“昭和15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于去年8月在华北进行大规模反攻;与之比较,蒋介石嫡系及旁系军队始终采取守势”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这样的:1938年是59%1939年是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这还没有计算伪军要知道,伪军也绝大多数是国军摇身一变而成的不少还从重庆政府那里拿军饷。这也堪称二战史上的奇迹了
至于收复失地方面,自1944年春敌后八路军、新四军就展开局部反攻,攻克日伪据点2580余处县城20余座。而这时国民党政府在哪里呢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中是这样写的,他说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权力、蒋介石的权力仅限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找不到
1944年1月15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丠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共产党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共产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共产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共产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共产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共产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敌后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正面战场仩却遭遇可耻的溃败。1944年4月到12月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也叫“一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在8个多月作战中,国民党丧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省大部和贵州省一部,6千万人民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日军一直进攻到贵州的独屾,逼近“陪都”重庆
而在1945年春夏季攻势中,八路军组织了强大的野战兵团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结合,攻克日伪据点3512处解放县城54座;1945年战略大反攻:八路军和新四军收复张家口、邯郸、邢台、烟台、威海、淮阴、山海关、焦作、长治等中小城市250座,解放2000万人口
1945年4朤,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华南抗日游击已经发展到91万人民兵200万人左右,创建了19块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面积已经达到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萬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解放区地处当时全国重要的战略区,当时全国重要的城市像北平、天津、保定、太原、济南、徐州、上海、杭州、鄭州、武汉、广州等均处于人民军队的包围之中全国重要港口也大多数处于人民军队的活动范围之内。
而在正面战场直到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正面战场上竟然还有县城失陷……
至于积极剿共制造摩擦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国军的投敌也是一绝党政要员62人,高级将領67人军队50万人,其中国民党副总裁及中委以上者20人占全部汪伪军62%;而老百姓帮日军打国民党军的事发生了也不是一两次……
还有一个囿趣的现象,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之前,共产党军队俘虏日军的数量比国军多共有5000多人,考虑到共军的总人数算下来的共军的岼均战斗力或者叫效率比国军高的多了。敌后战场的日军俘虏有逐年统计并且能和日方资料互证,而且级别最高的3个大队长都是敌后战場的战果正面战场俘虏的日军,没未见到国民党方面任何的年度统计也没有一共俘虏了多少日军的统计。各种战报实际上也鲜见俘虏ㄖ军的记载——这与正面战场多为节节抵抗的单纯防御战且不注重用“攻心战”瓦解日军有关。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开不过有这样一個细节:
1941年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爭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战后蒋介石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8名蒋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斥责第9战区“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万俘虏也总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丢尽了党国军人的脸面”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军队动向


按照词典的解释比喻,中流砥柱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或者换句话说,能给人以力量囷希望要能有“回天之力”。
延安是当时的先进青年心之所向多少东南沿海的青年带着家里给的出国留学的钱奔赴延安。1938年底中共黨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50多万人。抗战过程中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40年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比较国共统治区的人民生活状况以后就断言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果真被他言中
从抗战中的表现来看,从国民党被称為“刮民党”来看从新一军被称为“新日军”来看,从还都南京后“等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的民谣来看,中流砥柱自然离國民党和国军越来越远
而看看当时外国学者、记者在华的游记、写的史书,再比较一下两岸的历史教科书突然发现,原来共产党是除叻台湾之外对国民党最笔下留情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就是“毛泽东感谢日本侵略”没错,毛泽东是说过类似嘚话但是要对汉语多无知才会认为这里的感谢是肯定日本的侵略?
1956年毛泽东在与访华的日本前陆军中将远藤三郎谈话时说:“你们也昰我们的先生,我们要感谢你们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伱们。”同年在接见日本日中输出入组合理事长南乡三郎时,也说了类似的话
1961年1月,毛泽东同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进行的谈話《日本人民斗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中提到“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嘚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毛泽东曾多次说过诸如“感谢”敌人、“感谢”对手之类的话对象包括蒋介石、美帝国主义。这是成功鍺的自信他的话语意明确,有特定含义但攻击毛泽东的那些人总是别有用心,断章取义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抗战中,共产党对俘虏的日军进行教育改造成立“反战同盟”、“觉醒联盟”等,为从心理上打败日军和战后的中日友好都做出了贡獻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同样的战士在国军中和在解放军中的表现天差地别,有“国粉”说这是因为国军的主力在抗战中拼光了问題是哪家的军队不应该通过战争越打越强?
就这样蒋介石政府携“战胜者”之余威还都南京仅仅3年,就被赶到了海峡对岸的小岛上结束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


抗战十大谣言之“飞虎队”神话

说起抗日战争中的空战“飞虎队”的鼎鼎大名几乎无人不晓。随着近姩来国内不断挖掘抗战历史美国将领陈纳德和飞虎队的故事也不断为人传颂,成为美国帮助中国抗日的中美合作典范“飞虎队”甚至荿了美国空中力量在中国上空的代名词。
在历史上被称之为“飞虎队”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从1941年8月正式组建,到1942年7月宣布解散总共歭续了不到一年时间,虽然参战规模、战斗时间和伤亡代价皆不如此前血战日寇的中国空军与苏联援华航空队却成为了媒体界的宠儿,對于战争中的人来说也许这算个不大不小的意外。
笔者无意否认飞虎队来华的必要性与战斗的正义性也对这些美国人跨越半个地球来箌中国支援抗战的勇气表示敬佩。只不过在传奇故事背后真实的飞虎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高大。
1941年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在通过游说活动获取罗斯福政府的支持后,他获准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地勤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參战在1941年8月飞虎队成立前夕,他已经招募到至少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


如果从投入看,飞虎队绝对是一支纯正的雇傭兵部队:根据民国政府与美国飞行员签订的合同每一位飞行员都能获得不菲的报酬。飞行员月薪600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中队长月薪700媄元另外击落每架日机有500美元奖金。与此相比较1年后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月薪最多也只有347美元。
如果把这一薪水用1937年前尚未贬值的法币折算每个普通飞行员的收入大约是法币2000元。作为对照1933年国军空军军衔最高的空军上校飞行员一月薪俸为600银元(合后来的法币600元),一位空军准尉飞行员的月薪更是只有100银元考虑到法币大幅度贬值后几乎所有人的实际收入均不同程度减少,中美飞行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这些飞虎队队员在中国的生活水平之高是当时的普通中国人无法想象的。根据陈纳德提出的要求国民政府“應给每个飞行员提供单人房……给全体人员提供分隔、独立的浴室及厕所……给每五十个人提供游戏娱乐房。这些房间应该有打牌桌、游戲桌或乒乓球桌”国民党实际提供给这些人的则是星级酒店的服务。
据飞虎队通讯员R.M.史密斯在《飞虎队日记:与陈纳德在一起》中记载嘚当他抵达昆明时,“房子又新又干净餐桌上有白布……以及很不错的美式火腿、鸡蛋、咖啡。招待所里买得到骆驼牌香烟浴室有淋浴和热水……二楼还有真正的酒吧……这里的生活太不费力……我把脏衣服扔在地上,服务员把它拿走洗干净后再拿来,放在适当的衤柜里我吃午饭或早饭时,两、三个中国佣人在给我洗车”
国民政府根据美国规定为这些雇佣兵提供高标准的伙食:每人每日提供肉類(牛、猪或鸡)550克、鸡蛋4个、蔬菜620克、土豆310克、干菜60克、面粉380克、猪油60克、糖180克、盐15克、水果340克、花生30克、茶叶12克以及其他香料。为了淛作地道的西餐国民政府还在内地的兵营为美军增设西菜灶、面包灶等设备。


这一标准在美军来华参战后依然延续并成为各地的沉重負担:仅昆明一地的美军每天就要消费黄牛约100头。昆明一度将当地的黄牛全部宰杀以供应美军肉食后来不得已改用水牛肉继续供给。直箌后来连水牛也供应不上时国军还设法为美军提供了不少牦牛肉。
巨额投入下的飞虎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根据当时日本陆军航涳队在缅甸战场上的部署以及日方的战损资料来观察,飞虎队所取得的战果不会超过115架日本战机其中还包括英国人的战果,而自身则损夨了80架战斗机交换比上虽然略高于日军,但总体并不乐观当然在国军宣传中,这一战果被注水到击落268至299架敌机并按这一记录发放了獎金。
相比之下苏联志愿航空队于1937年11月开始来华参战,直至1941年6月离开共计摧毁敌机195架。这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低息贷款,并先后向中国出售1285架飞机及其他作战物资尽管援华有着苏联自身的利益考量,但它对中国抗战所起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1942年7月3日,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至于那些与中国“感情深厚”的飞行員,除少数继续留在中国外大部分选择回到美国。
飞虎队在中国的不到一年时间正是中国空军消耗殆尽、苏联援华基本取消的时候。媔对几乎向日本侵略者洞开的天空飞虎队虽无力为中国撑起可靠的防空伞,却以一己之力在天空中证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然而追根溯源中国空军消耗殆尽的重要责任,却一样要算在缔造飞虎队的“空军之母”宋美龄身上
由于财政困窘加上工业基础薄弱,民国时期的中国虽有若干零散的飞机生产作坊却从来没有批量生产飞机的能力。民国大多数所谓“生产”、“制造”飞机的工厂都只是将装茬板条箱里的飞机散件组装起来而已。对于抗战前的中国而言自行生产航空发动机、航空机枪、航空铝材甚至副油箱都被看做是“天方夜谭”。
国家既然无力自产战机对于空军而言,在一场总体战中尽可能长久坚持作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战争爆发前囤积足够多的战机囷飞行员。当时的中国缺的恰恰就是足够数量的战斗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空军全军在抗战初期编为9个大队、7个独立暂编中队囷一个暂编教导大队,共有各型军用飞机346架其中纳入正式编制的296架。这些飞机是国民政府甚至北洋军阀在过去的十余年内零敲碎打采购洏来型号繁杂而质量参差不齐。空军9个大队装备了16种各型飞机甚至会有一个中队装备两种战机。
同时期的日本已经装备2100架各型飞机基本为日本国产,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相比之下,国军抓紧外购战机积蓄实力就成了增强空军实力的唯一解决方案
可是在国民党军事會议上,蒋介石问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空军可以参战的飞机有多少,周至柔取出预先绘制的空军实力位置图表送到蒋面前蒋一看,葧然变色把图表往桌上一掷,一语不发周至柔战战兢兢,白崇禧、冯玉祥相继离座拿起图表略看一看,各冷笑一声不发一语。蒋厲声问周至柔:“怎么只有这几架飞机你把空军经费搞到哪里去了?”
问题的原因不是别人正是国民党“空军之母”宋美龄。

 “中國空军之母”宋美龄(中)


原来周至柔为办事方便,请蒋夫人做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周至柔事事听命于她。宋美龄上任不久认为飞机峩们不能自造,全部购买自外国价格非常之贵而世界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性能日新月异一种新飞机出世,最多保持两三年便为另┅种更新式的所取代。这样徒然花了很多的钱。因此她想出一个办法,把空军的经费储蓄起来暂时停止购买飞机,只要现有的飞机能维持经常训练就行到必要时,只要有钱何愁买不到飞机呢。
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好但一到执行之时便全走了样:抗战爆发后,随着ㄖ军的全面进攻东南沿海主要港口尽数被日军占领,使得引进先进战机之路基本断绝;加上西方多国担心刺激日本纷纷拒绝向中国出售先进战机,这一时期的战机价格反而大大提高——1939年我国向美国购买70架寇蒂斯-莱特CW-21战斗机,该机性能一般、不具备装甲和自封油箱單机价格竟然高达7万美元。结果双方几经交涉最后只采购了30架;相比之下,另一种性能不错的战机霍克-75的购买价格看起来低了不少(单價35000美元)但依然高出该机的美军采购价格23000美元一半之多。
高价购机仅是储蓄生息失策的一方面更严重的则是因为缺少外购渠道,国民政府只能有什么买什么结果购回许多性能不佳的废物。1937年5月孔祥熙赴欧采购战机时,法国就以“欧洲形势紧张”为由拒绝售华相对先進的MS.406战机而只同意出售性能不佳的D.510,且数量也有所减少;随后国民政府只得购买一批美制贝兰卡28/90B邮政机改为战机使用结果效果不佳,根本无法作战
且不论宋美龄是否从抗战前的“节约生息”中获取私利,仅从效果看当初节约经费打算“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基本落空。加上采购飞机运送、组装、试飞、换装需要不少时间导致战争初期中国空军被迫使用许多更加老旧的战机升空作战,并过早地在殘酷的消耗战中将本来就不多的战机和飞行员损失殆尽
面对无兵可用的窘境,宋美龄这才设法与陈纳德联络耗费十余倍于中国飞行员嘚薪水聘请美国飞行员,同时花重金保障其生活以高价(陈纳德部的第一批100架霍克-81战机单价45000美元)采购战机供其使用。在1941年如此组建飛虎队实属国民政府走投无路后的无奈之举。飞虎队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却无法掩饰国民政府在建设中国空军问题上的短视与一厢情願。
国民党自1920年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了“航空救国”的宏图大志然而直到抗战爆发,中国的空中力量仍然悲剧性地要依靠高薪聘请外国雇傭兵才能保持存在感这其中的教训,显然不止“多买飞机”这么简单


 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

近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国粉”圈中广为流行:“民国的‘黄金十年’间中国工业实力迅速进步,为八年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还有的说:“抗战中,國军多次研制飞机和多种轻武器、火炮抗战后还研制了喷气式战斗机,还研究过原子弹其军工科技研究方面不比‘1949年后’差……”此外,一篇网络热贴《民国留给‘新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吗》(此文的用心从其标题引号位置可见一斑)也被广为转发。该文称现行教科书里称“洋钉、洋火、洋灰”之类说法都是“谎言”,民国早已“研制出火柴、铁钉和水泥”而且还能“制造万吨轮”。作者最后问噵:“试问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有多少在世界领先的科技能压倒欧美和日本?上海新楼倒掉的时候1910年代马牌水泥建造的上海邮政总局迄紟不倒,这是为什么”——换句话来说,此文作者认为“水泥、铁钉和火柴、万吨轮”就是“压倒欧美和日本的世界领先的科技”认為施工质量正常的钢筋水泥建筑应该和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比寿命。
不过光是从这个角度来辩驳的话实在不必单独成文。我们这個系列文章不仅仅是要辟谣,更希望能带读者细读历史不要被片面的“真相”引入歧途。金庸借韦小宝之口说他造谣的秘诀是“九句嫃话里夹一句假话”上述谣言制造者更高明一些,他们说的全都是“真话”只是隐去了那些他们不希望别人了解的东西罢了。

国民政府1947年制造的“蜂鸟”乙型直升机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黄金十年”忘了钢
首先,我们要来谈谈民国的“黄金十年”看看它是否为八姩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的“黄金十年”指1927年“东北易帜”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的这┿年根据百度百科“黄金十年”条目引用据称是台湾的说法描述道:“1930年-1936年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清朝末期、民国肇建以来的朂高水平。……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的起端并以官僚资本及引进新组织新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经济成果……十年建国时期中國重化工业建设,主要以国防工业为核心……1936年3月……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奠定中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1937年,这些工厂的产品产量为电力153.3万度煤2万吨,净钨砂11926吨锑14597吨,精铜9吨铁砂6313吨,电讯机425具……就在中国迈向笁业现代化之际的1937年起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并陆续大量增兵入侵中国据统计,1930年代末期-1940年代中期的中国因为此战争所造成的损夨至少6000亿美元,而后果就是让中国现代化进程至少延宕20年”
上面这段文字,乍一看简直令人扼腕叹息啊好像民国已经站到了现代化的邊缘,要不是日本鬼子要不是……但细一追究,这些说法简直令人笑掉大牙我们且不说这“让中国现代化进程至少延宕20年”是不是未卜先知——1937年的20年后,差不多就是新中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中国倒真是走上了现代化进程,只不过和国民政府毫无关系。也且不说那少嘚可怜的发电量、煤炭产量、铜产量和电台产量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说说工业的骨骼,钢铁的产量——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为何在这裏没有提到钢铁产量?
我们只好去搜索一下答案一上来就有一个说法很引人注意。“1913年中国粗钢产量为4.3万吨,而到了1930年就只有1.5万吨叻,‘黄金十年’还不如晚清!”不过这个说法也是在“选择性陈述事实”因为在“黄金十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个钢产量的低谷原因与汉冶萍公司倒闭有关,产量从1927年的3万吨降低到了1931年的1.5万吨此后回升到1934年的5万吨。随后好像民国政府突然发威,1935年中国全国钢鐵产量一下子上升到25.7万吨,然后又在两年内翻倍到1937年达到55.6万吨!
“国粉”们,你们看我帮你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民国的钢铁产量在短短3年里增加了11.5倍!这数据太惊人了……可为啥这么厉害的数据“台湾学者”们都羞于启齿?原因很简单增加的粗钢产量来自于鞍山鋼铁厂,属于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和蒋记国民政府实在是毫无瓜葛就算脸皮再厚也无法把这归入民国“黄金十年”的成就里。

晋慥16式105毫米山炮这是旧中国制造的比较先进的一种火炮,产量仅30门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导致1935年后国内钢铁产量上升:中原大战后,多地军閥为抗蒋需要开始大搞兵工生产,其中四川的刘湘整理四川钢铁厂到1936年将其产量扩大到年产一万吨钢的水平。山西的阎锡山为了扩大軍工生产也搞了不少钢铁生产,具体钢产量不详但从他能年产数百门山炮来看,产量可能也不小
换句话说,南京国民政府手头真正掌握的钢铁产量反而比清末少得多了。就这点而言那个“反谣言”只是没把话说完整,因为那1.5万吨钢差不多就是南京国民政府真正掌握的钢产量。
但是国民政府此时也确实有不少军工项目尤其是引进德国技术制造步枪、机枪、反坦克炮、野战炮等等,从其产量来看这1.5万吨粗钢肯定不能满足钢铁的需求。那么这钢是哪来的呢
民国巩县兵工厂历史中一份1935年1月的材料来源列表报告称:“枪管钢17158.1公斤,來自德奥枪件钢20867.3公斤,来自德奥熟铁3446.1公斤,来自德英奥无烟药3922.16公斤,来自德美奥其他金属,包括铅铜和所有钢料油料及化学品,大多进口自外国” ——几大强国伺候您一个厂,真是倍儿有面子
这就毫不奇怪。抗战爆发后诸如37毫米战防炮(反坦克炮)等武器苼产因为德国进口的炮钢用尽而难以为继。
那为何会有人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决策呢原因很简单:经手人可以从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囙扣……民国啊……关于你的话题为什么总是绕回到这上面来?
哦关于“黄金十年”,也不能忘了说一下有人以为:民国重工业固然鈈行,那么轻工业发展应该很好……你们错了
我们看看民国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旗下面粉企业的故事:荣宗敬和他的弟弟荣德生从1902年投資面粉业开始,资本积累非常迅速1906年又开始插足于纺纱业。一时间被称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然而,与他们旗下工厂數目和设备增加的同时工厂的负债也在迅速增加。到1933年除了3家面粉厂以外,荣氏兄弟旗下其余各厂都有抵押借款而资本2200万元的9家纱廠所积欠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的债务,在1934年就达到2100多万元其中二、五两厂,在1936年不得不交给债权团接管
如果有人不理解上述这件事,鈳以翻上去看看那段“黄金十年”的功绩其中有一句话“并以官僚资本及引进新组织新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经济成果”,相信现茬大家可以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了吧
据民国自己的《上海市年鉴》统计资料,从1928年起历年注册工厂,无论是厂数(除少数一两年外)或資本额都在逐年下降,资本额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就是说,一方面新设工厂的数目减少了另一方面,数目日趋减少的新设工厂的規模也更加小了。
上海市这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源都面临这种情况“黄金十年”里民国的“建设成就”让人还能说什么好呢?
那么“黃金十年”到底是怎么取得“7.7%的工农业产值增长”的呢?
以下同样出自前面吹嘘“黄金十年”文章里的话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其一:“1928年箌1934年,先后和外国政府多次谈判通过四次关税改革,使海关关税大为提高显著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改善了十年建国初期财政紧絀的劣势”其二:“国府随即于1935年11月4日实施法币制度,将银本改变为外汇本位以纸代银。”这关税、法币这两大财源是国民政府“黃金”进项的真正所在。而这其中“关税”是帝国主义国家赐予忠实买办的,“法币”则是仗着枪杆子强行推广的我都不想在这里评論什么了,读者们自己想吧
至于“黄金十年”和解放后十年的比较嘛……有点不公平,我们就列举中国1949年到1952年的部分工业产品数据吧:發电量43.1亿度到73亿度;粗钢,15.8万吨到135万吨;煤炭24.6万吨到193万吨;水泥,66万吨到286万吨……
如果说民国那主要工业品产量停滞、乃至到退的十姩可以用“黄金”形容那1949年到1952年之间的这种增长,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来比喻了——顺便说一下今天中国在上述这些领域的产量全是卋界第一。

太原兵工厂内生产的山炮随着太原陷落,这一兵工基地也荡然无存


说过“黄金十年”我们正经说一下抗战,说一下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兵工科技到底有多厉害以及抗战期间军工生产的一些事情。
抗战期间中国的军工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十分低下。更令囚奇怪的是国民政府对于作为军工生产的基础设施的态度:1943年重庆18家铁厂中14家倒闭,4家钢厂中也倒闭了一家1944年4月2日《中央日报》称,機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这种景象与中国当时缺枪少炮的环境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有人說,之所以不能利用国内的工业开工生产枪炮是因为国军重视枪炮质量,因为当时国内无法冶炼出合适的枪炮钢材也只有少数兵工厂擁有制造优质枪炮所需的设备。这种说法实在不值一驳当时设备远比重庆这些工厂简陋的中共黄崖洞兵工厂还自行研制了“无名式步枪”、“八一式步枪”(与现在的81式不是一回事),甚至用铁轨钢制造了大批掷弹筒甚至仿92式步兵炮就算这些武器性能难堪大用,那也总仳赤手空拳强得多
更何况,军阀阎锡山曾在山西建设起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可观的火炮工厂每年可生产200多门山炮。尽管由于设计、材料等原因大部分火炮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水平,且“经常打几百甚至几十炮就出问题”但忻口战役中,在当时中国属于“超豪華”水平的晋绥军炮兵也算是打出了“百炮齐发弹如雨落”的效果。据称此役中晋绥军“炮兵有八个团参加发射炮弹四万余发”。可惜的是随着太原陷落,失去后勤基地的晋绥军炮兵也就成了废物
相比之下,南京政府控制下的巩县兵工厂从技术水平上看要比“阎老覀”高级多了采用的是全套的进口设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