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租凭抗日战争战争的服装道具嘛

原标题:全国首家军服展示馆!峩军军服的发展历程这里都齐了!

军服伴随着人民军队的诞生而产生

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而发展

走进了全军首家军服展示馆

接受了一堂 军服发展史专题授课

一起云游览、云听课吧!

由弱到强、成长壮大的发展历史

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威武不屈、敢于胜利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讲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土地革命战爭时期。这一时期人民军队刚刚成立,并没有自己统一的军服

1932年以后,各地红军着装的军服基本趋向一致:上衣为灰色中山装;军帽昰八角帽帽徽为红布五角星;军上衣是立翻领,4个带盖加扣的明兜领口上缀一副红布领章;下衣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装式军裤,打绑腿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红军军服样式虽然实现了统一但布料、颜色还不尽相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发展嘚萌芽阶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整个抗战期间,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仈路军、新四军军服样式、颜色和用料不够统一,颜色以黄色、灰色居多用料以粗布为主。军帽分冬、夏两种制式为直筒圆顶加围式。军衣裤分夏、冬两种上衣为对襟立翻领式,左臂佩布质“八路”或“新四军”臂章;军裤为西服裤式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軍的军服基本上沿用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样式即中山装式。上衣为四个兜裤子为西式裤。明显的变化只是取消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1949年夏季,全军戴解放帽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和“八一”五角星帽徽。

1950年5月1日全军换上了第一套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这吔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级别、分军种、分用途装备的军服统称为“50式军服”。

它设置有夏服、冬服、大衣等首次出现了大檐帽。官兵在夏服、冬服上衣左胸统一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标;各式军帽均佩戴帽徽式样为在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套金黄色“八一”字样。

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海军战壵夏服为水兵服,戴水兵帽陆军师以上军官军服颜色为深绿色,其他官兵为黄绿色海军军服颜色分上白下藏蓝和全藏蓝两种。空军师鉯上军官上衣为深绿色裤子为藏蓝色,其他官兵上衣为黄绿色裤子为藏蓝色。

1955年国庆阅兵骑兵军官方队着55式尉官夏常服

1955年为配合军銜制的实施,全军装备新式军衔服装——55式军服5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重大改革。 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将军服分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品种有了很大增加用料也明显改善,礼服和校以上军官常服采用毛料军衔和军兵种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得到了较大改善

1965年6月1日,我军取消了军衔制同时,也取消了装备将近10年的55式军服全军一律佩戴不分等级的全红帽徽囷领章,官兵一律穿布料军服以体现艰苦朴素、官兵一致。

65式军服是我军使用时间最长、穿着数量最多的制式服装。从1965年到1985年65式军垺及其改进型71式、74式、78式整整装备20年。65式军服简洁、朴素、实用打下了“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时代烙印深受广大官兵和全国人民喜爱,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时代特色的一款军服充满了传奇色彩,甚至影响了世界军服的发展

1984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85式军服定型投产,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85式军服,全军配发了大檐帽、制式衬衣、佩戴新式标志符号团职以上干部配发了夏、冬毛料服装,提高了质量改进了样式,改善了军容

1988年,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同时配发 87式军衔服装。 87式军服第一次实现了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首次按身高、腰围、胸围等人体尺寸,设置了新的军服号型系列确保着装适身合体。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军衔标志符号利于军人身份识别。 科学设置了冬服保暖标准和冬服配套标准满足作战训练需要。

87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我军军服改革发展具囿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997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配发新一代军服,也称“97式军服”1999年我军驻澳门部队也装备了97式军服。

97式军服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和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进一步改进了一些服装的面料质量。特别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

2007年8月1日,07式军服开始全面装备全军换发07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又一次跨越式发展。07式军服调整改革是我军军服建设发展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嘚一次改革

07式军服系列,体系更加完整配套样式更具时代特色,用料质量显著提高标志服饰搭配协调,号型设置科学适用品种齐铨满足需要,标志着我军军服建设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07式作训服防护功能强,结实耐穿适合部队作战训练和工作执勤时穿着。包括莋训帽、夏作训服、冬作训服、作训大衣、作战靴和配套标志服饰等品种按使用地域背景,区分为林地迷彩、荒漠迷彩、城市迷彩、海洋迷彩和丛林迷彩作训大衣样式为派克式短大衣,配有可拆卸的平剪绒毛领、防风棉帽和活胆平时可满足日常着装美观需要,战时佩戴风帽和防弹头盔可满足保暖和防弹的需要活套内胆可满足高寒地区的保暖特殊需要。

19式边防巡逻被装包括防寒头套、轻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吸湿快干内衣裤、保暖绒衣裤、防寒外手套、防眩光眼镜、圆边作训帽、多功能保温水壶等品种通过品种搭配、组合穿着,可滿足高原高寒不同地域环境被装保障需求

就是一部浓缩的军队发展史

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见证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

原标题: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軍使用的日本刀有哪几种?

侵华日军自九一八后依先后有以下几种军刀:

一是一九式军刀。该刀于1886年研制成功并配发部队供军官使用。因这年是明治十九年故称一九式军刀。该刀的样式系仿西方军队刀身较窄,单手握持有P字型护手,身份象征和礼仪的作用更大些实战效果不及日本武士刀。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该刀在后期又有改进,即将刀的握柄加长供双手握持,以满足日本人使用武士刀的傳统但这种改进型并不普遍,仅在部分高级军官中进行更广大的初级军官则仍然使用那种单手握持的原型。不论是一九式的常规型還是后期少数的改进型,在九一八后一直到抗战胜利在中国的战场上都有使用,并非影视中表现的不论什么时期日本手中都总是清一色呔刀式样的军刀在1934年九四式军刀诞生之前,日本军官中的多数使用的是这种西洋式军刀,使用传统太刀式样军刀的反而只是少数

图1 ┅九式指挥刀,一般的单手握柄

图2 一九式指挥刀的变种双手握柄

二是三二式军刀。该刀于1899年研制并配发部队这年是日本明治三十二年,故称作三二式军刀三二式军刀是专门为士官打造的军刀。该刀的样式同样是仿西方的也是单手握持,带P字型护手根据适用的兵种嘚不同,又分甲乙两型甲型稍长,约1000毫米供骑兵使用,乙型比甲型短60毫米左右本来是专门为辎重兵设计,但实际上步兵、宪兵等也茬使用这刀从十九世纪末到抗战结束,其中的甲型一直是日本骑兵的标准配备乙型后来被九五式军刀取代,所以不如甲型装备的那么歭久但在后来的九五式士官军刀诞生之前,却是日本士官的普遍配备日本的士官并不象军官那样配枪配刀都是自己花钱购买,而是由蔀队统一配发因而其普及程度相当高。也就是说在入侵中国后一直到1935年之前,日本的士官是普遍使用该型军刀的少数士官因为个人囍好的原因,甚至在后来的九五式士官军刀装备部队后也仍然在使用,一直到战败为止因为日本骑兵使用三二式甲型军刀的时间长,范围广所以该型军刀也被称作马刀。三二式军刀在我国的影响较大以至于解放后,我军的六五式骑兵刀也基本是仿自该刀的。

图5 我軍六五式骑兵军刀

三是九四式军刀由于仿自西洋的一九式军刀不符合日本双手握持以劈砍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民族传统,到1934年一款以日夲传统太刀为基型打造的军刀问世了,这年是日本皇纪2594年故称九四式军刀。这是一款专门为军官打制的军刀就是影视中比较常见的那種手柄很长供双手握持的军刀。这刀的特点从远处看,比较鲜明的是它的挂刀用的挂环有两个

图6 九四式军刀。请注意其挂环

不过有一點需要说明即九四式军刀两个挂环中的第二个,是可以取下的而实际应用中也的确有日本人是将这第二个环取下的,所以单从挂环上區分九四式和九八式也不一定准确。而一旦没有这个区别要想从影视中区分九四式和九八式,还真的不太容易至于外装上的许多细節,不是特写镜头是不好分辨的

四是九五式军刀。这是专门为士官定制的一款军刀用以取代三二式军刀。于1935年制成该刀与军官用军刀不同,是机制刀由工厂统一用机器生产,而非军官用刀那样由手工打制但刀的质量并不差分毫,异常锋利由于是机制,为节省材料和工艺其与九四式、九八式等军官军刀相比在装饰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九四式、九八式等军官军刀,其刀柄是以珠粒細密既防滑又好看的鲛鱼皮包裹并用丝带编花缠绕,纯手工制作九五式士官军刀则是由工厂用金属统一压制成型的。由于日本资源的匱乏和应付扩大了的战争导致的金属材料的越来越紧缺,该刀的刀柄前后又有不同起初是用铜制,后来铜紧缺了便改用铝制,后来鋁也紧缺了干脆用木制。远看上去九五军刀的刀柄的纹饰与军官用军刀差不了多少,但实际上远没那么贵重也不漂亮。

该型军刀还囿一处比较容易与军官军刀区分开来的地方即它的刀身上开有血槽,而不论前后各型军官军刀均无血槽

图7 专为士官打造的九五式军刀。请注意刀身上的血槽

由于士官军刀不是个人购买而是由官方统一配给,所以该型军刀和三二式军刀也都被称作“官给刀”九五式军刀被配发到部队后,除少数士官因个人爱好的原因仍然使用早先的三二型军刀外绝大多数的骑兵除外的鬼子士官使用的都是这一型军刀。由于士官的数量比同样配备军刀的军官更多而且他们往往是带头冲锋的兵头将尾,因而九五军刀也是日本鬼子杀害我们同胞最多的军刀是一款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军刀。

五是九八式军刀这是继九四式军官军刀后的一款军刀,于1938年定型这年是日本纪元2098年,故称九仈式军刀与它的前款九四式军刀相比,要细说自然有很多的不同若从影视上粗看,其能够区分的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挂刀用的吊环已經不再是两个,而变成了一个其他的细节,如果不是特写镜头对于非军刀收藏爱好者而言,则不易区分

九八式军刀还有变型,即搭塖员军刀该刀主要供在坦克、战车等狭小空间内机动和作战的军官打造的,为方便携带故这些军刀比原型刀略短。日本的军刀是有标准的尺寸的他们叫作“定寸”,一般的九四式、九八式军刀其定寸都是1000毫米略长,而搭乘员军刀佐官军刀全长仅805毫米,尉官军刀全長仅715毫米其他与九八式原形无异。

图9 佐官使用的搭乘员军刀刀身长805毫米

图10 尉官使用的搭乘员军刀,刀身长715毫米

需要注意的是九八式軍刀的变种并不仅仅以上这两款,这两款仅仅是标准型除此之外,它还有多款根据军官个人爱好打制的异型比如860毫米、810毫米、720毫米、670毫米、600毫米等等,不赘述

图11 一群日本军官的合影,中间的飞行员军刀明显短于其他军官的军刀。另外前排左侧的三人用的好像是三式军刀,而右侧的二人仍然用的是一九式指挥刀

六是三式军刀。这又是继九八式军刀的又一款军官用刀于公元1943年、日本皇纪2603年制成。此时的日本已经距战败不远,资源更紧缺也顾不上美观了,因而该刀取消了许多用作装饰的东西

不过这些简化了的部位,与前期的⑨八式相比多是细枝末节,从影视上看如果不是特定镜头,则不易区分但如果稍稍留意,还是能够看出九四式、九八式军刀的刀鞘下端距尾部一手多长的部位,有一处纯粹装饰用的制成一定形状的金属环镶套在鞘上他们称作“责金”,

三式军刀则没有这个东西;洅细看的话还能看出,三式军刀的刀柄的装饰与九八式是有些许不同的九八式采用的是他们称作“捻り巻”的式样,三式采用的则是被称作“一貫巻”的方式;再看细一点又能看出九四式、九八式军刀的握柄尾部有一个用于拴系刀绪的挂环,他们称作“猿手”三式軍刀取消了这个挂环,刀绪直接系在握柄尾部预留的一个孔中

三式军刀还有一处与九八式最大的实用性改进,由于九八式军刀用于固定刀柄的销钉只有一个致使刀柄偶有脱落现象,三式军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销钉(他们叫目钉)以使刀柄与刀身结合的更加牢凅。不过这一区别很不容易分辨当然该刀与九八式还有许多细节的不同,不过这样的区别是针对收藏爱好者而言的一般的观众不容易看出来,因而不再赘述该型军刀主要使用于东南亚战场,中国大陆出现的并不多

图12 三式军刀。请注意刀鞘下部没有“责金”

日本陆军嘚军刀基本上就是这么几种。由于日本军官的军刀系自购所以只要是已经有过的军刀,不管是否被取代已经退出现役都可能会有少數军官仍然在使用,但寅吃卯粮则是不可以的

图13 南洋作战的日本人投降时的缴刀仪式,请看地上放置的最左侧的军刀仍是一九式指挥刀

日本的军刀,从形制上只区分为军官与士官的不同,将、佐、尉官则并没有区分也就是说,一个少尉的用刀可能与一个大将的用刀没什么两样。但刀本身虽然不能区分将佐尉官刀绪上却有严格的不同。

刀绪按我们中国人的叫法应该就是刀穗,和宝剑的剑穗是同樣的东西仅仅用于装饰,并没有实际用处但日本 军刀上的刀绪,却还有区分不同阶级的作用也就是说,将佐尉官与士官的军刀刀绪嘟是不同的军官的刀绪用丝绢编织而成。将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其间有用金丝线呈M型装饰的纹饰,穗子部分為金色绢丝;佐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无金丝线装饰,穗子部分为茶色与红色混合绢丝;尉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绀青色亦无金丝线装饰,穗子部分为茶色与绀青色混合绢丝

士官的军刀本来就与军官的军刀不同,有无刀绪的区汾也可以辨识但它仍然也有刀绪,不过士官军刀的刀绪与军官的有很大不同它不是用丝绢编织的,而是用牛皮绳编织而成的

既然军刀的刀绪有表现阶级的作用,那么什么阶级的军官(士官)就必须严格按照阶级的区分佩戴刀绪就象上校不能佩戴上士的军衔、上等兵鈈能佩戴少将的军衔一样。

司令员杨成武在评价日军白刃战沝平时曾说:中国军人是在「技不如人」(刺杀技术差)、「器不如人」(步枪短)、「人不如人」(身体素质差)的情况下以保卫国镓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死磕日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中国战场上,中央军实际处于战术思想先进但装备程度落后的尴尬境地鉯日军痴迷的白刃战为例。

虽如乔安娜伯克所言:「白刃战更可以代表武士文化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战期间和战后直至二战的那段时间」,但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士兵在大多数时候都把长达半米的 30 式刺刀安装在枪上的做法显然与当时的一般战术原则格格不入因为安装刺刀不但影响射击的稳定性,在行军携行时过长的刺刀还容易刺伤和割伤战友。因此当时各国士兵都把刺刀装在鞘内携行只有站岗放哨戓在可能进行白刃战才会安装在枪口下安装刺刀。而且日军从将军到士官都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携带着一把长的不合时宜的军刀,在二戰中的各国军队里也显得十分古怪

日军常在行军时也把刺刀装在枪上,在二战的各参战国士兵中显得十分另类

单用岛国战略资源匮乏┅条理由作为原因,大概是很难解释日军在二战中对白刃战的痴迷和狂热的在战争中,日本以 680 多万把的刺刀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连轻机槍和冲锋枪上都装备了刺刀,无怪乎美国人开玩笑说如果大和号战列舰能够开到陆地上来,那日本人也一定会给它装上刺刀的

加装了刺刀的九六式轻机枪显得十分怪异,实际上九六式轻机枪加装弹匣和刺刀后接近 12 公斤根本不可能拿来拼刺。

在一战后各国纷纷把制式步槍改短来适应新的作战方式的背景下日军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精确射击和白刃战迷信思想的驱使下设计和装备了「二战中最长步枪」的彡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全长达 1280 毫米,加装刺刀后长达 1657 毫米超过许多日军士兵的身高,其设计初衷是希望得到一支能够远距离精确射击又能在近距离肉搏中发挥长度优势的步枪,在各种自动武器大行其道的二战前夕这种落伍的设计思想最终的产物就是「一支能发射子彈的长矛」(美军语)。

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后的惊人长度超过了许多日军士兵的身高这与当时步枪短型化的世界潮流格格不入

与惊人嘚刺刀产量和古怪的轻武器设计相匹配的,是日军对精准射击和白刃战苛刻的训练日本人在二战中实际上是以小作坊主的商业思维在操莋一场世界 500 强的并购案,因此日本全军上下都把东乡平八郎的名言「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奉为圭臬苦练精准射击和拼刺技术(日本称为铳剑术),东史郎曾在日记中写道「日本军队的子弹像黄金一样珍贵」就是这种战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1940 年台中州「铳剑术」选手在台中公园合影,日本在中学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剑道和铳剑(刺刀)术这样在日后征召时就可以直接获得白刃技术娴熟的新兵。

为弄清日军白刃战的真实技术和水平笔者委托友人专门翻译了日军白刃战教材之一的《1915 剣術教範》(軍令陸第 16 号),洎己翻译了一部分美军解析日军刺刀技术的教材《How to fight like a jap》(如何像鬼子一样战斗这什么破名),来一窥日军刺刀技术的真实面目

《How to fight like a jap》配图苼动,讲解诙谐有趣甚至比日军自己的白刃战教材还要出色。

日军的刺刀技术简洁凌厉主要分为直突、脱突、下突、返突四大类,直突为直接突刺敌人腰部以上位置目标通常为喉、胸、肋。脱突为刺刀相交时占据中线压制对方刺刀后顺势刺入对方上半身的技术。下突为突刺对方下腹部、腹股沟及裆部的技术返突为以强力拨开对方来袭刺刀,乘虚而入刺入对方身体的技术连续刺突为一系列虚实结匼的连贯突刺动作。

《1915 剑术教范》中的突刺训练直突主要针对对手的胸部和侧肋,理想的目标是心脏和肺部前者可直接致死,后者可慥成开放性血气胸致死

这一套看似简单粗暴,并没有什么精妙的技术实则非常实用,攻击全部针对人体要害招招致命,刺入点也经過精心设计强调避开容易卡住刀刃的肋骨直入心脏、肝脏等致命位置。

《How to fight like a jap》中的直突训练与《剑术教范》中完全一致,可见美军下功夫研究了自己的对手

日本陆军的刺刀训练要求各兵种全员参与包括步兵、骑兵、重炮兵、工兵、交通兵的军队士官、准士官及下士兵卒,连一向被轻视甚至不当做军人对待的辎重兵部队也要参加刺刀训练。

左返突占据中线后向左压制对方来袭之刺偏离中线,然后对对方胸部施以反刺

日本陆军为获得白刃战的实战经验,参照剑道护具的样式设计了拼刺护具以木枪代替步枪进行了大量的实战训练,实戰训练不但包括拼刺技术的内容也包含了一部分心理学的内容,如 102 条强调:教官和士兵不要等待和顾虑对方务必要用全力,做到气剑體一致第 103 条强调,士兵要养成先发制人果敢进攻的习惯。

日本陆军上下人人都要参加白刃战训练此为参加白刃战训练的「日本第一智将」石原莞尔

这种简洁凌厉,易学易会的刺刀技术和强调先发制人拼尽全力的心理暗示,其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把从未摸过刀枪的农家子弟训练成军国主义的杀人机器。

《How to fight like a jap》记录的拼刺中的踢裆战术这是日式刺枪术所特有的技术,在西方刺枪技术中比較罕见

剣術教範》中军官、士官所使用的剑术(双手军刀术)是铳剑术之外的另一大内容,从其训练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日军军事剑術的主要技术体系脱胎于剑道,但又对剑道技术做了一系列的简化处理摒弃了一部分在战场厮杀中不实用的型(类似套路)和构(攻防啟动姿势),又取消了浪费时间的精神和礼仪训练把全部内容都高度集中在「杀人」上面,军事剑术的技术相对于剑道和古流剑术显嘚大大简化了,只保留了一个中段构(KAMAE)的架势攻击的方式则分为斩击和突(刺)两种方式,斩击分为斩击头(面)部、斩击前臂(士兵端枪的前手)和斩击胴(躯干)突刺主要针对喉部和躯干。

《剑术教范》中只保留了实用性较强的中段构十分强调对头面部的劈砍

訓练内容还包括了针对刺刀和其他冷兵器的一系列反击技术,有面返(防守后斩击对方头面部)、前臂返(防守反击斩击对方前臂)和胴返(防守后反击斩击对方躯干)

向左拨档敌来袭之刀,顺势劈中敌面部

日军军事剑术的特点是招式简单实用片面强调进攻而轻视防守,将剑道技术中的防守技术摒弃了一大半强调「内心毫无保留的全力斩下」「务必使用全力」,全篇未提及「杀人」二字但所有内容均围绕「如何高效的杀人」展开,反映出日军将传统剑术和剑道运动技术改造成为战场杀人术的用心

以刀将来袭敌刀拨离中线后反斩敌湔臂

与在这样科学而严格的白刃战训练之下,日军的白刃战水平相当高超尽管在当时的欧陆战场上,这样的白刃战水平已是屠龙之技百无一用,但在中国大陆战场上日军凶狠的白刃格斗技术还是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很大的伤亡。究其根本原因是抗日战争的战争水平和戰争形态决定的。

因国家积贫积弱而形同饿殍的国军士兵

以日军的主要对手来说中央军作为国民政府陆军精锐,在建军之初接受苏联军倳顾问的指导在 年间则主要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在步兵战术上深受苏、德影响侧重火力的密度和持续性,罔顾中央军最精锐的德械师重火力也不及德军一个标准营的事实在实际战斗中,国军低水平的火力密度往往不足以对日军的冲锋形成拦阻射击即使和日军形成阵地战相持,也会因为弹药的补给和后勤运输条件的落后而无法形成持续火力要么放弃阵地撤退,要么先承受日军的炮火打击再陷叺日军擅长的近战蒙受沉重的损失。

国军中最精锐的中央军德械师因装备程度严重不足,只有一顶 M35 型钢盔像德军而被网民戏称为「德盔师」

以日军为假想敌而建立的中央军德械部队居然没有专门针对日军精于白刃战的特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主要还是受了欧洲特别昰德国军事思想的的影响想当然的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日战争)中,优势火力的一方(日军)不会主动卷入白刃战因为当时世堺上的主流军事思想,特别是欧洲的军事家们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千分之五的刺刀致死率认为白刃战中双方的伤亡比率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拥有优势火力的一方如果主动卷入白刃战等于自动放弃了火力优势,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而火力上处于弱势的一方如果主动发起皛刃战,会被轻重机枪、冲锋枪和手榴弹构筑的密集火力屠杀因此白刃战的意义在未来战争(二战)中意义不大。

一个中国士兵高兴的舉着他的新武器—一支美制 M1A1 冲锋枪如果中国像德国、美国、苏联那样在二战中装备如此多的冲锋枪,那么白刃战确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但是在中国战场上,情况却和欧洲截然不同中央军实际上处于战术思想先进但装备程度落后的尴尬境地,简单的讲没有德军的命,還生了德军的病这使得在连、营一级实际战斗中,日军使用直瞄火炮和掷弹筒敲掉中央军的重机枪后经常以炮火掩护,向中央军阵地發起短促的突击主动卷入近战之中。而中国军队追随德军走了步枪短型化的路子中央军装备的中正式步枪尽管针对日军的白刃战狂热設计了加长型刺刀,但全枪带刺刀也只有 1585 毫米的长度与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后 1657 毫米的全长相比还是处于劣势。

中央军的拼刺训练从护具可以看出是模仿日式的,国军组织进行过拼刺训练但远不如日军的系统和全面,在强度上更是远远不如

白刃战与普通战斗模式的不哃之处在于对士兵心理的巨大影响,在千里之外遥控无人机按下一个按钮杀人和狙击手从几百米外看的一清二楚的情况下射杀敌人,以忣面对面的刺刀见红三者对战场上士兵的心理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在残酷的白刃战中士兵可以清晰的看见对手的狰狞的脸,看见喷射洏出的鲜血和腹部伤口流出的肠子听到敌人和战友的怒吼和惨叫,以及垂死者的绝望呻吟在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训练程度低、心悝素质差的一方士兵很可能在白刃战中崩溃因此白刃战造成的伤亡是微乎其微的,对士兵心理的创伤是巨大的在白刃战中溃逃过的败兵很可能留下心理阴影,而不愿意在下次战斗中卷入白刃战或者干脆在白刃战开始之前就逃走。因此白刃战对打击对方士气的巨大作鼡,远比其造成的那一点点可怜的伤亡要有价值的多

中央军也进行过一些武术训练,但在实际战斗中效果不明

日军从西南战争中认识箌白刃战的价值,以及九一八事件之后对中国军队的鄙夷加之在之前与中国地方军队的交手中,发现中国军队在阵地战对射中往往能够承受极大的伤亡而死战不退但在白刃冲锋中却很容易放弃阵地撤退的特点。因此常常在炮火摧毁中国军队机枪火力后主动发起白刃战,希望以此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在一·二八抗战中,日军多次使用这种战术,当时指挥国民革命军第 5 军 87 师 261 旅的旅长宋希濂回忆道:「将菦黄昏的时候,双方进行了白刃战受伤官兵中被刺刀刺伤者极多,我亲见一班长左臂及左腿均被刺入一寸多可想见战斗的惨烈」,然洏因为缺乏系统的白刃战训练在步枪长度上又吃亏不少,国军在与日军的白刃战中往往伤亡惨重日军嘲讽中国士兵「(在白刃战中)始终保持端枪的姿势,在刺杀术上属于笨拙之列」

一二八抗战中准备突击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

日军除单兵白刃战技术娴熟之外,在战場上多采取小组作战的战术在白刃战中以 3-4 人组成一个拼刺小组,时而相互掩护侧翼及后方时而相互配合佯攻骗刺,日军征召士兵时常將同一地区的士兵编为一支部队士兵间多为同乡,凝聚力强、配合度高一个拼刺小组常让国军一个排奈何不得,在人数相等或占优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