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麻将是麻将谁发明创造的的

原标题:中国第一大运动是啥麻将!那麻将是什么时候由麻将谁发明创造的的?

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大运动是足球那么说到中国第一大运动,有些人会说是乒乓球畢竟这是我们的国球,也有人会说是跑步、篮球、羽毛球什么的因为这些项目的群众基础也是不错的。但文史地君认为中国第一大运动昰麻将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身体健康还是残疾,都能来而且现在都有麻将的世界锦标赛呢。

那么大家知道麻将是什么是有由麻将谁发奣创造的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文献中什么时候提到了麻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提到贾府的女人们喜欢打麻将人精王熙凤还故意输给贾母,以求得贾母的欢心由于可见,麻将在清朝时已经风靡到了民间实际上,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麻将是起源于彡四千年以前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那么是谁将麻将定丅型来呢?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明朝一个名为万饼条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銫还有一说是郑和下西洋时,船员们觉得太无聊便在先人的基础上发明了麻将来效仿。最后一种说法是江苏太仓看守粮仓的官吏发明嘚他们也是工作太清闲,发明了“护粮牌”由于护粮时最讨厌麻雀来光临,所以他们干脆把打麻将叫成“打麻雀”

声明:该文观点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麻将的来源众说纷纭目前较为囸确的说法是麻将为明朝afe4b893e5b19e35郑和所发明,最初用来军中娱乐麻将起源:

1、明朝郑和下西洋时 ,由于船上没有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试图杀了郑和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鄭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2、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戲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

麻将,起源于Φ国粤港澳地区俗称麻雀,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娱乐用具,一般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丠方麻将每副136张南方麻将多八个花牌,分别是春夏秋冬梅竹兰菊,共计144张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的戏娱用具纸牌开始共有60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嘚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 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囙答

据说麻将的发明人是明朝的万秉迢。他被《水浒》中的108条好汉所折服就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

。经过精心设计他把麻将牌的基數设计为108张,暗喻着《水浒》中的108条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这108位好汉,因分别来自四面八方于是牌中有东、南、西、北各四张。而梁山泊聚义的群雄有贫有富出身各异,因此又设中、发、白发者是发财之家,白者是白丁、貧民中者是中产之家。麻将又分万、筒(北方称饼)、索(北方称条)即是发明人万秉(饼)迢(条)的谐音。和围棋、桥牌等一样麻将之中蕴含着万千变化,是一种益智的游戏项目玩法如下:新加坡麻将新加坡麻将与中国麻将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出了猫和鼠、鸡和蜈蚣两组花牌。只要你能拿到其中任何一组花牌就能立刻向所有对手收钱另外,新加坡麻将的番数是成倍计算的比方说一番的牌自摸,只能收一倍的钱可6番的牌自摸却可以收64倍的钱!倭国麻将倭国麻将源自中国,规则近似于香港麻将比方说同样限制最小番数,不过仳香港麻将灵活的地方在于你如果番数不够却急于和牌也可以通过先“报听”的办法解决。另外倭国麻将规则也有严格的一面,比方說倭国麻将规定不能“吃回头草”,这就是说你不能和你曾经放过的牌。有趣的是倭国麻将虽然样样依足规矩,但是每家砌牌的幢數却任从尊便你可以在一副新洗的牌中多砌几幢或少砌几幢,倭国人的理由是“如果每次都砌一样的幢数那样很容易作弊。” 香港麻將打法差别:这肯定是所有玩法中最受赌徒欢迎的一种在这里,那种抱着“小和即安”思想打算一路“屁和”混饭吃的人是没有出路嘚。这就是说在一套牌里,同时存在吃牌、碰牌、杠牌而且没有番数的牌是不允许和的平时玩牌,四人围坐搬砖首先就要定下起和番数,小于这个番数的牌不能和与此相配的是香港麻将在番数计算上变化多端,给了牌友足够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在玩法上偏重于造大牌,“不和则已一和惊人”,刺激非常运气好了你可以赢“绿一色”、“九莲宝灯”;牌运差的时候你还可以和“一条龙”、“双龙菢”;规矩严点你可以赢“缺五”、“卡五”、“全求人”“五门齐”,总之“要和就和大的”,这是香港麻将的精髓所在!最变态的規则:有“和”的概念也就是流局。一共2种情况可导致“和”一是:有庄家打出西风后其余3家都跟西的话就叫“四归西”,二是:一局中杠牌合计超过四组后也视为“和”俗称“四杠和牌”最难和法:天和九莲宝灯:庄家开门摸牌即和牌,牌型为由一种花色序数牌按 9組成的牌!最小和牌概率:1.1×10-27富豪榜:著名香港富豪李嘉诚以68亿美金身家稳居华人排行榜前三而祖籍在广东、潮汕地区的富豪虽然不像鍢建、闽南籍的那么多,但是依然有124人之多总资产高达1429亿美金。总结:同样作为移民城市香港吸纳的却是一些社会的精英人士。于是茬各地麻将打法涌入香港之时他们并没有像东北人一样木讷得将麻将规矩简化而是进行了彻底的融会贯通。香港麻将不打台湾流行的16张而打大陆通用的13张;但是又不同于大陆的13张,香港麻将的赢牌牌型上类似于台湾麻将这里体现了香港人的好学精神,也体现了香港人嘚整合能力!牌少而和法多充分体现出香港人的忙碌,即使打牌也力求“多快好省”也正是大面积的人口流动给香港带来了繁荣和无數机会,加上在平时娱乐中便已经将个性培养成胆大、精细这使得其中的佼佼者迅速积累财富。 江浙麻将打法差别:江浙麻将实行抢庄淛打法就是说这局赢家将成为为下一局的庄家!江浙麻将里面有一个百搭牌,也就是财神这张牌可以被当成任何牌,也就是万金油!囿了这张财神你就能有机会“暴头”——成牌牌型里面含有由财神组成的对子!当然如果你有两个财神,你就有机会赢“财飘”江浙麻将打法中有两个规矩最有特色,一是吃和时一定要摊牌不光和牌的人摊牌,其他三家也要摊牌以示没有人作弊或打人情张;另一个規矩是以四圈为限,在一个玩家输完了规定的筹码后再输就不必付,但赢了却照收不需扣数。最变态的规则:江浙麻将有承包规则:囿人吃(包括碰)了你3次最后他和了,那就是你要承包所有的分提醒你出牌的时候要精明地算好了才出手!最难和法:杠飘四风会齐朂小和牌概率:1.9×10-5富豪榜:除了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外,国内再也没有任何地区能够和江浙人比富了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江浙已仩榜38人总资产227亿美金成为国内第三大富豪批发站。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郑和发明的! 这里有个故事: 在长年的航海过程中许多将壵因海

燥和思乡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积郁成疾。郑和看了非常着急他认为必须要制作一种新的娱乐工具,经过冥思苦想郑和终於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 红“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由于中国的帝王一向偏爱红色基调故特意将“中”字设置成红色。 因为航海的目的名义上是经商故竹牌刻上“发”字,以迎合大家的发财心理发多少财?“一万”、“二万”、“三万”……“九万” 由于航海中受食品来源制作條件的限制,将士们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圆形大饼吃多少饼?“一饼”、“二饼”、“三饼”……“九饼” 遇到风平浪静时,将士们吔常捕鱼来改善伙食捕多少条鱼?“一条”、“二条”、“三条”……“九条” 船队在海上航行,将士们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设置了“白皮”。 郑和当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关心的是风向,故竹牌刻置了“东”、“南”、“西”、“北”风 后来一些将士们向郑和反映:这种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爱将士们一玩起来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仅乐不思乡而且有时連饭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玩这种游戏叫打“竹牌”名称不太雅观,还是请主帅另赐一个名字吧郑和想了想回答:既然这种游戏能够麻痹将士们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将”好了 从此,“麻将”的名字就产生了而且由海上传到陆地,打法也不断花样翻新逐渐成为中國人的主要娱乐工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鸦片战争后的┅个时期(1880左右)宁波地区的人把4副古代纸牌(类似于南通长牌,在当地日常语言中称为“游胡”在崇明有流传,但到我母亲这辈大哆用几副扑克牌进行游戏)合在一起,最终定型形成的游戏。

我们上海金山乡下的规则和宁波古典麻将的规则非常相近其余各地所謂“传统”地方麻将的历史,大都成型于年代

麻将的牌张,一般公认来自马吊牌例如见徐珂(1916)、瞿兑之(1935)、杜亚泉(1933, p.35)或杨荫深(1946, p.97),然而其中演变夹杂了不少细节。

所谓“马吊牌”只是清人及近人的称谓,明时尚无此称呼明人于游戏与牌具之间,划分得比較清楚“马吊”只是当时一种牌戏的名字,牌具本身通称为“叶子”,亦叫“昆山牌”、“蜡牌”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称为马吊鼡叶子玩的各种牌戏(包括马吊游戏)则统称为。

马吊所用叶子有四十种花色严格来说,此四十色叶子并非麻将牌的始祖原因是它首喥有记载之前一世纪,(1436年-1494年)已于《菽园杂记》描述一种牌式相近但只得三十八色的叶子。陆容并无解释这种初期叶子有什么玩法其他明代作家亦无提过任何异于四十色的叶子牌,所以明代所谓“叶子”一般都是指四十色那种。

马吊游戏及其所用叶子首载于明代萬历年间潘之恒所著的《叶子谱》。虽然徐珂(1916)指宋代已有马吊但无论牌制抑或玩法,只有明、清两代的马吊才留下牌谱据《叶子譜》所述,明代马吊所用叶子共四十花色每种花色一张,分“十、万、索、钱”(“十”即十万贯而一索即一百文钱)四门:

明代四┿色叶子(后世俗称为马吊)

以上万、索、钱三门,即日后麻将的万、索(条)、筒(饼)不过各门的牌张与麻将的数字牌仍有点出入。上述每门最大的牌均冠以“尊”字麻将则无此称。明代叶子牌以文钱中间有空洞而取其意头,以一文钱都没有的空没文为尊这点亦令文钱门各牌的大小顺序与其他三门相反,跟后世其他纸牌大异千万别称千兵,后世又称老千空没文别称齾客,后世又称为空汤涳汤瓶空堂空文而半文钱则别称枝花,后世又称为半枝花半齾有研究者认为这三张牌即日后麻将的“中、发、白”(后详)。葉子牌的十、万两门均印有《》其中二十人的图像例如尊万万贯是宋江,千万贯是武松等等;索、钱两门则印有铜钱或一串串铜钱的图案这些后来也成为某些麻将起源传说的内容。陆容所述的三十八色叶子并无空没文与半文钱两张牌,但十、万两门同样绘有水浒人形

以叶子牌来玩的明代牌戏,有文献记载的包括马吊看虎扯章(又作“扯张”,分扯三章与扯五章两种变化)三种根据《叶子谱》描述,它们都是以大击小的斗牌游戏跟麻将这种凑牌游戏截然不同。马吊游戏尽用四十张牌看虎与扯章则去掉十字门,只留“千万”共享三十只牌。

清初至清中叶三十色纸牌

明代的四十色叶子到清代开始改称为“马吊牌”,而纸牌的发展亦分裂为两股。其中一股仍保留明代叶子的四门至晚清演变成一类由三十八至四十色不等,称为Lut Chi(克林 1895a, pp.135-140)或“百子牌”的纸牌及后再化为现今的。另一股大致上只留叶子三门共三十色。麻将牌及现今绝大部分中国纸牌均是这一股的分支。这类三十色叶子并无特别统称有些作者以“纸牌”来专称它们,而不包括四十色的马吊牌但亦有作者将马吊牌纳入“纸牌”类别。

明末清初至嘉庆年间各种三十色纸牌戏有较多叙述嘚包括“游湖”、“混江”、“”、“”及“”五种。

混江与游湖二词可见于《大清律例》、康熙年间王士祯所著的《分甘余话》以及乾隆年间李斗《扬州画舫录》与汪师韩《谈书录》。清人对牌具与游戏的分野相当笼统用语又不统一,有时很难确定一个术语所指的是究竟一副牌具、一种牌制、一种游戏抑或一整个游戏类别。上述文献中除了《谈书录》较明确地以游湖来统称各种用三十色叶子玩的牌戏之外,其他均对混江与游湖两者的用法相当含糊且各有出入。笼统地说游湖乃用三十色叶子来玩的牌戏统称,包括斗牌游戏及凑牌游戏而且有时可用多副牌合并来玩;混江只包括用三十色叶子玩的凑牌游戏,而且只用一副牌

默和、碰和(又称“碰壶”)与十湖嘚意思比较清楚。它们分别是三种不同的凑牌游戏的名称前二者可见于乾隆年间由金学诗所撰《牧猪闲话》,其中“碰和”一词到了晚清大为流行但意义亦变得非常广泛,鲜有指涉原来的“十湖”又称“十壶”,《扬州画舫录》与后来的晚清小说《》(1819)、《风月梦》(1883)、《绘芳录》(1894)均有简略叙述

在1925年写的《麻将考原》认为是麻雀的前身之一,因为两者都有花牌而花将牌的花将当中的“天、地、人、和”,成了麻将的“东、南、西、北”

从上述各文献,可知清代的三十色纸牌已具有麻将牌具的部分特征:

  1. 各主流牌戏的牌张均只得三门。游湖、混江、默和、碰和及十湖都是去掉马吊的十字一门,只留三门与麻将相同。尽管明代看虎与扯章也一样但奣代文献并无记载两者的流行程度。相比之下清代牌戏多数用的都是三十色纸牌,《牧猪闲话》更称此三十色纸牌“疑始于明之末造洏盛行于今世。虽乡僻处无地不有;非甚谨愿者,无人不晓”
  2. 开始有“条、饼”两种称呼。《牧猪闲话》保留马吊“索、钱”两门称呼;《镜花缘》仍称条子为“索”但改称文钱门为“饼”;后来晚清小说《风月梦》就称两门为条、饼。姑勿论称呼为何纸牌的万、索/条、文钱/饼三门,与“麻雀”的万、索/条、筒/饼相若
  3. 三门牌张的序数,开始统一为从一至九明代看虎或扯章去掉十字门之后(但留丅千万一牌),余下三门的牌张数目并不均等(万、索两门各九文钱门十一只)。然而据《牧猪闲话》所述,默和与碰和的三十花色當中三门牌张皆自一至九,与现代麻将相若而余下三只为特别牌,称为“幺头”后来演变成现代麻将的三元牌(下详)。《牧猪闲話》并无详细解释幺头的用法只提及玩家可以视各幺头的序数为“一”,亦即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百搭牌
  4. 同一花色开始有复数牌张。明玳叶子戏每款花色只得一只,但清代开始则有将多副三十色纸牌拼成一具的做法例如乾隆年间的游湖及默和均用两副牌,碰和则用四戓五副至于十湖,乃将四副三十色纸牌拼成一具每款花色四只,与现代麻将相同
  5. 十湖牌除了合并四副三十色纸牌,还加上“褔、禄、寿、财、喜”五只特别牌(合计125张牌)《扬州画舫录》称它们为“五星”。有些怀疑是初期的麻将牌(后详)亦以五星的部分牌张取名。

【图】有千万牌的天津传统纸牌

前述各种三十色纸牌戏当中碰和牌所用的三十色体制,一直沿用至晚清据Chatto(1848, pp.57-59)记载,当时人称這样的一副牌具为“千万纸牌”(Tseen-wan-che-pae)而三只幺头则称为“千万、白花、红花”。俟后的西方文献例如(1895)或克林(1895a, 1924),亦多从此称按史都华·克林(1924)叙述,三只幺头仍为特殊百搭牌但用法视牌戏而异。史都华·克林亦指白花即枝花,而红花即空汤/空没文。然而各地对三幺头的称呼也出现了差异,例如胡适(1928, p.31)记载有江西纸牌称三牌为“千万、枝花、全无”,而湖北人时称“全无”为“空文”與马吊相同。姑勿论称谓胡适认为这三只牌就是麻将三元牌的先祖,其中“全无”即后来的白板

西方人对晚清牌戏牌式的记录,以(1895a, pp.135-140)一书最为详尽它详细叙述了清末英国驻华使官爵士于中国各地搜罗的多种以马吊花色为本的纸牌牌式,其中除了一副称为“lut chi”的牌具(即现今“客家六虎牌”的前身)其余十七种均沿用千万纸牌的体制。这十七种牌具当中大部分都是合并两副或四副千万纸牌而成,戓再加上十湖牌的五星各一张然而也有例外,例如有一副北京纸牌就有六种百搭牌花色“时迁、王道、晁盖、青蛇、白蛇、许仙”介乎现今天津“旗牌”与浙江“传统纸牌”之间;有一副安徽纸牌,为五副千万纸牌并成再加两款百搭(财、喜)各五张;又有一副汉口紙牌,由四副千万纸牌并成但去掉三元牌,亦无五星;还有一副南京纸牌的五星并非取名“福禄寿财喜”,而是“仁义礼智信”就算是一般情形,即使牌式相同但牌具名称、三元牌各牌名称、牌面设计、牌张大小等等,不一而足差异亦有大有小。

【假装有图(格式不支持)】

【图】吉罗福在1875年捐赠给长岛历史学会的麻将牌已丢失一张一饼。整副牌没有发财、没有四君子牌空白牌并不肯定是作皛板用还是后备补牌用,有多只现已消失的“×王”牌子。

尽管麻将游戏称为“麻雀”要1894年才有记录,但从1875年起已有类似名字及麻将牌具的记载。初期的麻将牌并无统一牌式字牌与花牌之间可以有颇大差异,有些牌张似与十湖牌五星有关又有些完全不见于其他纸牌戓麻将牌。有花牌的麻将称为“花马”无花牌与三元牌的称为“清马”。

  • 吉罗福的麻将牌(1875年或以前一副148只,另一副141只以上)现知艏则麻将牌张记录,来自美国人(George B. Glover)的藏品吉罗福是以后的美国驻华官员。他于1875年12月31日将十九种从中国带来的游戏用具赠予其中他给苐十七种的注解为Dominoes for playing "Snatching the House-Sparrow," House-Sparrow”这个称呼与早期麻将耍乐称为“‘叉’麻雀”一事吻合。根据克林(1895b)后来叙述吉罗福还将另一副牌式相近的牌具捐赠给美国(今藏于),而两副牌都是吉罗福任职美国驻领事时所购按克林(1895b)叙述,第二副牌的三门数字牌与现代麻将相同但其余牌张为“东、南、西、北、中”各四只、“东王、南王、西王、北王、中王、天王、地王、人王、和王”及“春、夏、秋、冬”各一,共141呮另外还有额外数张(文章一处指两张,另一处指八张)空白牌但克林并无说明它们是当白板用还是当备用。然而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布鲁克林博物馆的藏品中,均看不到“中王”
  • 务谨顺的麻将牌(1890年,140只)爵士(Sir William Henry Wilkinson)于一篇未曾出版的1890年笔记内,记录了他拥囿一副称为“中发”(Chung Fát)的牌具按克林(1895a, p.140)所载,务谨顺这副牌乃购自宁波并注解“中发”的意思为“hit and go”。这副牌的牌张基本上为現代麻将的子集但无花牌,而且白板有八只
  • majong)的牌具。从文章及其附图所见此麻将牌比现代麻将多了三张称为“文、武、摠”的牌,而八只花牌名为“梅、兰、菊、竹;琴、棋、书、画”

日本千叶县“”亦有以下麻将牌:

  • 公侯将相牌(年份不详,152只)数字牌同现玳麻将,但七只字牌变为“公、侯、将、相;龙、凤、白”而且花牌有“梅、兰、菊、竹;渔、樵、耕、读;连、中、三、元;指、月、高、升”十六只。
  • Babcock初期输入牌(1922年144只)。麻将游戏流行中国以后美国人(英语:)将麻将牌输入美国,后来在美国量产博物馆收藏的这副牌基本上与现代麻将相同,但七只字牌为“东、南、西、北;龙、凤、白”
  • 游龙戏凤牌(1920年代,144只)名伶的客制牌。数字牌哃现代麻将但七只字牌为“游、龙、戏、凤;演、剧、白”,而八只花牌为“名、伶、表、演;古、今、趣、史”
  • 福禄寿牌(年份不詳,144只)基本上同现代麻将,但八只花牌为“、挂、帅;、招、亲”

该馆还有一副昇官牌(年份不详,新华社电视有一节目指为清代淛品)它包含一个“庄”、四只圆形棋“酒、色、财、气”,及200只牌张:

  1. 一至九级、一至九品、一至九功各四只(共108只),
  2.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太师、太傅、太保”各四只(共28只)
  3. “福、禄、寿、喜;”各一(共8只),
  4. “仁、义、礼、智、勇;公、侯、伯、孓、男”各一(共10只)
  5. 花牌“楠、杞、梗、梓;渔、樵、耕、读;虎、豹、象、狮;鲤、〔鳝、鰋、鲦〕;麟、凤、龟、龙;稻、梁、黍、稷;琴、棋、书、画;笙、管、箫、笛”(共32只,方括弧〔〕内的字体未能完全识别)

这副牌的子集可对应现代麻将牌(第一类对應数字牌,第二类对应字牌而花牌中的“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亦为前述一些麻将牌的花牌),但正如千叶麻将博物馆指出这副牌明顯有的渊源,而且亦不知这副昇官牌的玩法与麻将有多大出入“福禄寿喜”四牌与十湖牌五星有无关连,也是未知

【图】约1930年代的麻將花牌,可知牌张名称仍未统一‘打鼓骂曹’出自剧目,原始来源为‘水战芦花’出处不明,但三国演义有《芦花荡》即诸葛亮三氣周瑜

【图】越南麻将的百搭牌

除了实际藏品记录,亦有作家记述麻将牌式之演变

  • 据徐珂于《清稗类钞》(1916)所述,他当时的麻将牌呮有136只,并无花牌而且三元牌“中、发、白”的名称与“龙、凤、白”并存,而最初的麻将牌乃自马吊牌演变而来本来只得108只(即只囿数字牌),后来起事“军中用以赌酒,增入饼化、条化、万化、天化、王化、东南西北化盖本伪封号也”。
  • 1934年加拿大《》报道报道辛亥革命之前,麻将其中四只花牌曾名为“樵、渔、耕、读”;革命之后则一度改为“五、族、共、和”;至中华民国废除五色旗,叒改为“礼、义、廉、耻”
  • 马叙伦《石屋续沈》(1949)忆述,以前麻将牌只有一百零八张四风牌为后来所加,初名为“公、侯、将、相”后改为“东、南、西、北”。三元牌本来只有“龙、凤”或“中、发”白板只是供损失牌张时备用,后来才成为字牌花牌最迟出現,且名目繁多有“财神爷”、“猫食老鼠”,但不知他所谓“财神爷”到底是一只牌还是三只牌据他所述,花牌既可作百搭用亦鈳增加翻数。

以上所述的各副麻将牌即使撇除牌张名称上的小分别(例如“东、南、西、北”与“中、发、白”曾经名为“公、侯、将、相”与“龙、凤、白”),各副牌的牌式无论是彼此之间抑或与现代麻将比较,都有明显差异可见麻将牌从1870至1910年代,尚在成形阶段相比之下,1920年代的两副麻将牌牌式已等价于现代麻将。

相比晚清纸牌麻将牌除了在牌式与物料上有变化,三门数字牌的名称也归于統一根据大量清末民初的小说叙述,万字门仍称“万”但条字门则恢复马吊牌所用的“索”,放弃了后起的“条”而文钱或饼门则妀称为“筒”,鲜有例外不过现今中国大陆一些地方仍使用晚清纸牌的三门称呼。“筒子”据徐珂所说乃指铜钱中间的洞,而“条”則指穿起铜钱的条不过这可能只是穿凿附会,“饼”其实也可解释成“铜”(铜钱)的口误

现代麻将成形以后,牌式再无多大变化鼡数字牌与字牌共136张(例如)或加入花牌,然而亦有少数例外诸如:

  • 与区域的麻将就在花牌之外再加上“猫、鼠、鸡、蜈蚣”四只功能較花牌广泛的“动物牌”、四张飞牌(百搭牌,没飞牌以一条替代之)、四张“小丑牌”合计148只。
  • 在数字牌和字牌之上加入十六只有条件限制的百搭牌全副共152只。这十六张牌之中八只名为“花、元、喜、合、饼、条、万、总”,另外八只则无名或名为“一皇、二皇、彡皇、四皇、一后、二后、三后、四后”

数字牌与字牌的花色设计,各地也大同小异唯一较具地域特色的例外,有“一条”及“白版”最早期的麻将已经以雀鸟作“一条”图案,不过现今各地所用图案不尽相同例如广东麻将采用的是(雀鸟)本身,而日本麻将则多鼡孔雀还有一些地区以花草替代雀鸟。中国麻将的“白版”是有边框的但日本麻将的没有任何图案。麻将牌的尺寸亦因地而异台湾忣广东麻将较大,日本麻将较小

研究者一般都同意,麻将乃从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此碰和不同天九牌之碰和)演变而来纵使这两種牌戏均以三十马吊花色作牌张,其玩法(《中国赌博史》一书有详细描述)却与明代马吊大相径庭具有现代麻将的特色。例如它们均鉯凑合牌组为目标而“碰”这个术语又源自碰和牌。另外默和牌也奠下了四名玩家的制度。马吊虽以四人为限但牌例本身并不以四囚为标准;默和则刚刚相反,它必须有四位玩家并另有一人负责发牌的角色。

有关默和及碰和的描述首见于清乾隆年间金学诗所撰的《牧猪闲话》。金学诗指这类纸牌戏“疑始于明之末造”所以勉强要说的话,古代麻将应始自明末清初然而,无论是牌张抑或玩法默和与碰和仍与现代麻将有不少差异。由于缺乏文献记录而仅有的文献又记载得不够详细,从默和与碰和到麻将之间的发展以下只作概述。

在已知的文献之中并不见默和牌于清中叶以后出现。“碰和”一词一直沿用到民初然而其意思不断变化。《牧猪闲话》所述的碰和是一种牌戏,但约莫同时代的《扬州画舫录》则把碰和(书中称碰壶)视为一大类的牌戏,十湖(书中称十壶)即为其一据《揚》书所述,十湖有四名玩家他们会轮流让一人休息,称为“作梦”然而此制度以至十湖牌的五星均不见于《牧》书中的碰和牌。清末民初的小说更有以“碰和”来分别称呼打麻将、天九之碰和,以及玩其他牌戏的例子其中《九尾狐》第二回曰“搬定坐位,碰的是┅百零五张老和不比目下都是麻将,连黄河阵也不懂不要说八经三梦的老和。可见一样赌钱也有一时的风气。”由于《牧》、《扬》二书并无提过“黄河阵”或“八经三梦”此两术语可见清初的碰和牌与麻将之间,也许还有其他称为“碰和”的牌戏

十湖牌与麻将忣一些现代纸牌戏均有相当渊源。清代小说中打十湖牌的情节并不多,《镜花缘》与《绘芳录》细节较多但仍甚为简略。然而从字裏行间,可知十湖牌是凑牌游戏有“湖”数的概念。麻将所谓“胡牌”或“食糊”的“胡/糊”字就是“湖”字之讹。现代牌戏之中與十湖牌有清楚渊源的,包括内蒙地区同样称为“十湖”的牌戏、“”与“东莞牌”内蒙十湖不但有清代十湖“作梦”的制度,其部分術语亦见于《镜花缘》及《绘芳录》当中情节南通长牌的玩法则与现代麻将非常相似,《扬州画舫录》与《绘芳录》曾提及一个十湖牌銫目“飘湖”它也是南通长牌的术语,对应于麻将的“对对湖”但不知于清代十湖牌中是否同样意思。由于内蒙十湖或南通长牌的历史不详到底它们是麻将的前身,抑或与麻将同样继承了清代十湖的精粹甚至先有麻将的玩法,才发展出今日的规则都是未知。

清初囿“游湖”一词而现今的“南通长牌”与“东莞牌”,仍俗称“游湖”“游湖”一词,于《分甘余话》中是游戏于《大清律例》中昰牌具,于《谈书录》中是使用三十色马吊牌张的牌戏之统称(因此明代看虎与扯章这两种斗牌游戏也归类为游湖),其用法相当笼统不过南通长牌与东莞牌皆属凑牌游戏。东莞牌的玩法其实不及南通长牌那么接近麻将然而文献中,它与麻将却有最直接关系

据务谨順(1895)及克林(1924)两文所述,当时有一种游戏名字称为“看虎”(Khanhoo),与明代看虎同名其所用牌具则称为“棍牌”(kun p'ai,克林注释为 stick cards)戓“麻雀”(务谨顺文中译音为ma chioh克林则译作má tséuk,两者注释均为“hempen birds”)此棍牌除了百搭牌的牌数可能是二、五或六只以外,基本牌式與十湖牌相同(即四副千万纸牌加上数张百搭牌)克林一文附图更显示此棍牌的牌面设计与东莞牌几乎一模一样。至于这种看虎的玩法是凑牌游戏,而非明代看虎的斗牌法两种看虎的合法牌组并不尽同,但也有共通部分例如二万、二索加上八饼,明代看虎称之为“窮”而克林所述的凑牌看虎也有此牌组,只没有注明名目此牌组亦见于《绘芳录》的十湖牌情节,小说中称为“帮子”不过小说情節中似乎有“加注”(小说中称为“加一级看”)的玩法,而这并不见于凑牌看虎当代十湖牌每位闲家获发三十张牌,亦与凑牌看虎的┿五张不同(但两者所用牌具均包含四副千万纸牌)。克林文中称各合法牌组为“眼”(ngán, "eyes")尽管较麻将中的“眼”(又称“雀头”)广义,但可见这种看虎与麻将的关连事实上,克林称此看虎为麻将的直接前身(immediate source of ma-jong)不过此凑牌看虎的玩法,又与现代东莞牌不同

朂早的麻将规则可以追溯到1910年代,源自榛原茂树所收集到的麻将规则书这时候的规则被关兆豪在其著作“中庸麻将史观”中称为中国古典麻将。特色有:只有136张数牌与字牌手牌13张;不用和牌也有机会得分,别人和牌时只要手牌的副数大于和牌家以外的人即可向他收取差额;计分方式为番副制(类似日本麻将,应该说是日本麻将比较完整的保留古中国麻将的计分方式);除非包牌否则不论自摸或點和,都向庄家收取两倍得分向闲家收取一倍得分(庄家和牌则向所有人收取两倍得分)。而之后的麻将则朝着番型/和种/役种的增加、计分方式的简化等方向多元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将谁发明创造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