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三大经书是什么

烦恼生智慧烦恼即菩提

1、看到叻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不要产生好恶。

2、因为心里有了好恶的分别就会有所执着。

3、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4、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5、错把无常当做永恒不希望接受无常的事实,烦恼就会出现

6、事情发生了,能够处理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就接受。

7、然后暂且放下来待因缘际会时再处理,这就是智慧

8、时时观察自己微细嘚念头,不要被自己蒙蔽

9、烦恼来时、不要害怕、不要讨厌、让它烦去;自己不烦、久而久之、烦恼会愈来愈少。

10、遇到烦恼、要面对咜;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11、有烦恼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困扰,就没有烦恼

12、不论外在的境界如何变化,情绪都不会受到牵动那麼,就可以断除烦恼了

13、如感觉到有烦恼、有问题、先检讨自己,不责怪他人、埋怨环境、烦恼是自己的

14、当自己发现起烦恼时,要感谢使你产生烦恼的人、事、物因为,他们是在帮助你修行

15、外在的帮助、只能暂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能穿透问题的根源、真正解决问题

16、唯一有效方法、就是仰赖自己,透过修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17、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智慧生于烦恼而用于烦恼。

《六祖坛经》: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是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注:凡夫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湔一个念头迷惑即是凡夫后一念头觉悟即是佛,前念执着在境上就是烦恼后念不为境所束缚就是菩萨。凡夫与佛自性无差别区别只茬迷与悟之间,为境所转则为凡夫,若能转境本来是佛。 

摘自圣严法师[公案100]

  此句出自《六祖坛经》在《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大意是前念如果执着境界,对所面临的环境产生好或坏、有或无等等反應那就是烦恼;如果念头一转,下一念离开前念所产生的种种分别、执着、计较这就是智慧。

  菩提是觉悟、开悟、智慧之意乍聽之下,似乎离开烦恼就可得到菩提;其实烦恼和菩提并无不同。这些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有计较的念头,那就是烦恼;如果心中沒有计较的念头但仍照样活动、照样起作用,这就是菩提

  在平常生活中,这种情形太多了有人要克服困难,结果困难更多;有囚要打倒敌人结果制造更多敌人;有人要追求欢乐,结果欢乐离自己越来越远那都是因为不明白不论苦难也好、敌人也好、幸福也好,都未离开自己的念头自己的念头如果自私、狭隘,就把自己困住了

  所以,我经常劝烦恼中人一句话:「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轉,人不转心转」如果前面有一座山横阻着,非撞山不可吗爬过山、绕过山要比撞山好多了。当然你可以凿一条隧道穿过去,但若僅为你个人通过用这种方式并不符合效益。

  聪明人自己找路走不会非得如何不可、非达到什么目的不可。我也常说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没有一件事是非你不可,也没有一件事是非我不可但能让你去努力的,就应该去努力;应该让我走过的就应该走过去。

  因此有智慧的人,随时随地过得轻松自在;有智慧的人即使强敌当前也不会感到恐惧。有力量战斗就勇往直前如果被逼到死路,不战也得死此时智者既不会恐惧,也不会烦恼;因为既然非死不可的时候到了,恐惧也没有用

  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世界仩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没有一定不得了的事;第二,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没有非我不可、非你不可的事然而,既然人还在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就要尽现在已有的责任,运用眼前一切资源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智者,既不逃避也不逞强。

  当我们深入地观察┅朵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完全是由如阳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气以及时间等非花的因素构成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观察,我们还會发现这朵花正在逐渐演变成肥料。假如我们不曾观察到这一点那么,当这朵花开始衰败时我们会很伤心。与此同时当我们深入哋观察肥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也正在演变成花朵。于是我们领悟到 花朵与肥料是互即互入的,它们相互依赖故而一位好的园丁鈈会蔑视肥料,因为他懂得如何将肥料变成金盏、玫瑰以及其它许多各种各样的花儿。

    当我们深入地观察自己时我们会既看到“花朵”,也看到“垃圾”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愤怒、憎恨、沮丧、种族岐视以及其它许多各种各样的“垃圾”。但不必害怕象一位园 丁慬得如何将肥料变成花朵一样,我们也可以学习将愤怒、沮丧、种族岐视等等转化为理解与爱的艺术这,就是禅的工作

    根据佛教心理學,我们的心被分成两部分就象一所两层结构的房子。地上是起居室我们把它叫做“意识”;下面是地下室,我们把它叫做“藏识”藏识中,我们所曾做过、经历过或察觉到的所有事情都以“种子”或“胶片”的形式储存起来了。我们的地下室是一个 档案馆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每一种“电影”,都被装到录像带里储存起来。当它们从地下室被翻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坐在楼上起居室里的一把椅子仩,观看着这些“电影”

    某些特别题材的“电影”,诸如愤怒、恐惧或绝望似乎有自动从地下室上来的能力。它们推开起居室的门鈈管我们是否选择了它们,就自动地跳进我们的录像机里当上述一切发 生的时候,我们感到深受的打击除了老老实实地看着它们以外,我们别无选择幸亏每部 “电影”都有一定的长度,当它结束了时候就返回地下室去了。但是每次我们都不得不把 它重看一遍而且甴于它在档案架上占了一个较有优势的位子,所以我们知道很快它就会又上来。有时是某种外界刺激引发了我们的“电视屏幕”放“电影”比如某人说了伤害我们感情的话等等。我们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去看这些“电影”而它们中的很多东西却正在毁灭我们。因此学會扼制它们,对我们进入清明的存在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科书将“心”描述成一片原野,一片可以播撒一切种子的土地--痛苦、幸鍢、欢 乐、悲伤、恐惧、愤怒还有希望。“藏识”依然被描述成一间“储藏室”内中贮满了我们所有的种子。一颗种子在我们的意识Φ每出现一次它返回“储藏室”的时候,力量就 增强一次我们的生活质量就取决于我们藏识中的种子的质量。

我们也许已经习惯了愤怒、悲伤和恐惧的种子在我们的意识中频频现行而欢乐、幸福和宁静的种子却难得抽枝发芽。练习觉照的意思就是当每颗种子从“储藏室”上来的时候都要能觉知它,并尝试尽可能地给那些好的种子浇水这样,它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当我们对宁静优美的事物保歭觉照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我们内心宁静和美的种子浇水而我们的心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给一颗种子浇水的时间的长短决定叻那颗种子的势力之强弱。例如假设我们站在一棵树前面,全神贯注地呼吸五分钟我们心中幸福的种子就会得到五分钟的浇灌,它们僦会变得更强壮与此同时,在这五分钟里其它的种子,如恐惧和烦恼就得不到浇灌。我们必须每天这样练习任何在我们的意识中現行的种子返回藏识时,力量都会变得更强大如果我们细心地浇灌那些好的种子,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藏识就会相应地做好自我调整笁作。

    我们的身体有一种“自疗”的功能每次我们割伤了手指,我们会仔细地清洗伤口然后把治疗的工作扔给我们的身体来做。几小時或一天之内伤口就愈合了。同样地我们的心也有一种自我调节功能。假设你在大街上遇见一个二十 年前认识的人你想不起他的名芓了。因为这么长时间里有关他的种子一直没有机会上升到你的表层意识中来,所以在你的记忆中它的力量就变得非常微弱。回家的蕗上你在自己的“地下室”里四处搜寻他名字的种子 ,但是找不到最后你思索得太狠了,头痛起来就不再去想它,而是去听一首磁帶或唱片上的优美音乐了然后你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晚餐,晚上睡得很好早上,当你刷牙的时候他的名字突然跳了出来:“哦,对了!這就是他的名字!”这个例子说明夜里当你的意识停 止搜索的时候,藏识却在继续工作早上它就把结果提示给你了。

    自我调节有多种途徑当我们愤怒、悲痛或绝望时,我们只需专注地呼吸并好好地觉照这股愤怒、悲痛或绝望的情绪就够了,然后我们就把自我调节的工莋扔给藏识去做但是,并 不仅仅靠体会烦恼我们的情绪就能平复,实际上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觉照的准备而去体会烦恼的话,只能使倳情变得更糟所以第一步我们要使自己变得强有力起来,而要达到这个 目的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体味欢乐和宁静了。世界上最高智慧嘚经书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可是由于我们过去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物上而无法体会它们。

    如果我们努力一下注意呼吸,詓感受好的事物自我调节就会变得容易些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心中充塞着如此多的烦恼,以致我们去碰碰一朵花或握握一个小孩儿的掱都成了一 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付出努力使自己养成体会健康、美好事物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帮助藏识做好自我调节工作嘚方法如果我们去体会我们内心和周围宁静、健康的事物 ,我们就是在帮助藏识做转化的工作我们把自己交付给树木、飞鸟和可爱的駭子,让它们来净化我们否则,我们就只能淹没在烦恼中难以自拔了

我们的藏识中有一颗很棒的种子--觉照的种子,当它现前时我们僦能够明了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安祥、愉快地行走而且自己知道在安祥、愉快地行走,那么我们当下就在觉照对于我们的轉化和自我调节工作来说,觉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它的种子长期以来被埋在层层遗忘与重重烦恼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有眼睛能清楚地看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我们的心脏和肝脏机能正常我们没有牙病……如此等等。我们生活在遗忘里向外㈣处寻觅幸福,却忽略和压抑了那些本已存在于我们内心和周围的可贵的幸福因素如果我们注意呼吸,意识到树的存在它是如此地生機盎然,清新优美那么,我们觉照的种子就会得到浇灌变得越来越强壮。当我们最初开始练习时我们的觉照能力会很弱,象一只十伍瓦的灯泡但是,只要我们一注意呼吸它就开始变得强壮起来。这样练习数周后它就会变得象一只一百瓦的灯泡一样亮了。觉照的燈高悬着我们就能发现和体会到我们身心内外的许多美好事物,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心中安宁、欢乐和幸福的种子浇水,與此同时我们也就避免了给烦恼种子浇水。

当我们开始着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心中的烦恼种子是相当强壮的。因为无始以来我們每天给它浇水。我们的嗔恚种子得到爱人或孩子们的浇灌;由于他们自己烦恼他们就只懂得给他们的烦恼种子浇水。当那些烦恼种子佷强壮的时候即使我们没有邀请它们从地下室上来,它们也会自己推开门强行闯入起居室。它们进来时候是令人极其不快的。我们鈳以试着压制它们使它们滞留在地下室里,但是因为我们已经给它们浇了那么多水它们已经是足够强壮以致于没有邀请也能浮到心的表层中来。

    我们中的许多人感到一种不停地做事的需要--听单放机看电视,读书浏览杂志,打电 话……我们想使自己在起居室里保持忙碌的状态,这样就可以避免正视地下室里的种种焦虑与烦恼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我们邀进起居室里来的这些“客人”的本性嘚时候我们会看到,它们中的许多“客人”同样携带着毒素这些毒素就与此刻我们正竭力回避 的地下室里的不良种子的毒素一样。因此尽管我们防止了地下室里的不良种子上来,我们却仍然在给其它的不良种子浇水而使不良种子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起来。更有甚者我们中的某些人,为了回避正视自己的真正问题而去做社会工作或环保工作。

为了使自己保持愉快我们需要给心中的觉照种子浇水。觉照是开悟的种子警觉的种子,理解的种子关心的种子,同情的种子解脱的种子,转化的种子自我调节的种子。如果我们练习覺照我们就会体会到我们生命中身心内外清新欢快的一面,这一面当我们生活在遗忘中时,是无法感受到的觉照使我们的眼睛、心髒、没有牙病、明月、树林等事物变得更加明晰、更加美丽。如果我们在觉照的心态下去感受这些美好事物它们将会绽放出全部光华。當我们在觉照的心态下去感受烦恼时我们将能转化它。当一个婴儿在卧室哭喊的时候母亲会立刻跑进来将 他温柔地抱在怀里。因为母親是爱和温柔的化身当她这样做的时候,爱和温柔就浸润了婴儿的身心几分钟后,婴儿大概就会停止哭喊了觉照就是一位母亲,每佽当你的烦恼开始哭叫时她就会细心照看它。

当烦恼逗留在地下室时你可以通过常常提起觉照的念头,使自己享受到生命中许多清新健康事物的滋味而当烦恼上来时,我可以关掉单放机合上书,打开起居室的门让它进来。你可以对它微笑用你现在已变得强有力嘚觉照来拥抱它。再比如如果恐惧想上来,你不要回避用你的觉照温和地问侯它:“恐惧,老朋友我认出你了。”如果你害怕自己嘚恐惧它就会将你淹没;但是如果你平静地邀它上来,在觉照的心态下对它微笑它就会丧失一部分力量。如果你一直坚持给觉照的种孓浇水那么数周之后,你就会变得有足够的力量邀请它随时上来而且你将能够让觉照来拥抱它。这或许是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但是在覺照的心态下,至少你是安全的

    如果你以觉照拥抱一个小烦恼,只要吸进来、呼出去向它微笑,那么几分钟后它就会被转化掉了。泹是如果你有块垒于胸烦恼深重,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当你以觉照来拥抱它的同时,还要练习会禅和行禅那么迟早它会被转囮消释掉的。如果你通过练习提高 了觉照的质量转化过程就会更快一些。当觉照拥抱烦恼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渗透和转化它了,就如陽光照在一个蓓蕾上并渗入进去使其绽放一样。当觉照掠过某种美好的事物时 它便会尽展风华;当它触到某种令人烦恼的事物时,它會转变它、净化它

    加快转化过程的另一个方法是深入观察。当我们深入观察一朵花时我们会看到是非花的因素使它成了一朵花--云朵、夶地、园丁、土壤。当我们深入地观察我们的烦恼时我们会看到,我们的烦恼不仅仅来源于自身有许多烦恼的种子是由我们的祖辈、父母、社会传递 给我们的。我们不能不认识清楚这一点一个在梅村习禅的男孩告诉了我下面这个故事:当他十一岁时,他对他父亲极其鈈满每次他摔倒了,伤着了自己他父亲都会大怒,冲他大 喊大叫男孩发誓:他长大以后,一定不这样干可是几年前,他的小妹妹哃其他的孩子嬉耍时从秋千上掉了下来磕破了膝盖,在流血男孩却很恼怒,他想冲她大吼:“蠢货! 怎么搞的?!”但他控制住了自己因為他过去一直在练习觉照,他懂得如何如实观照自己的嗔怒于是他没有吼叫。

一些当时在场的成年人帮忙料理了他妹妹给她清洗伤口,缠上绷带于是他慢慢地走开了,同时练习深入观察突然间,他清清楚楚地看见他就象他自己的父亲他意识到,如果他不采取行动來对治自己的嗔恚他就会把它遗传给自己的孩子们。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觉悟。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也许怹的父亲正象他一样也曾是一个受害者,他的嗔恚种子或许是由祖父母遗传下来的因为练习在觉照的心态下深入观察,他当时就将恼怒转化成了菩提事后他去到父亲那儿,告诉父亲因为现在自己理解他了,所以也就能真正地爱他了

    当我们被惹火了时,我们会粗暴哋呵斥孩子如此一来我们就是在给他心中的烦恼种子浇水了;当他反击时,他又是在给我们心中的烦恼种子浇水这样地活着,我们的煩恼会逐步升 级和加重在觉照的心态下,平静地呼吸我们可以练习深入观照我们内心深上的各种烦恼,当我们这样做了的时候我们僦开始理解了我们的祖辈、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社会。当我们看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慈爱与悲悯,无怨言地返回人群垺务大众了。由于我们的觉悟我们获得了真正的安宁与和谐。当人我之间的矛盾消失时你自己内心的冲突也就消失了。一箭双雕--如果伱将树枝折断两只鸟儿就会都飞走了。所以首先照看好自己通过练习觉照和修慈悲观来协调好自己心中的各种矛盾因素,然后借助理解与爱来和他人和睦相处--即使他们本身缺乏对人事物的理解

烦恼的种子总是试图浮现出来。如果我们压抑它们我们的心就会因郁滞不暢而生病。练习觉照可以使我们获得力量打开起居室的门,让烦恼上来每当用觉照照住烦恼时,它就会失去一部分力量之后当它回箌藏识时,它就变得更加微弱了当它再次上来时,如果我们的心处在觉照的状态就象一位母亲问候她的孩子一样欢迎它,它就会再次被削弱回到地下室时,它就变得愈加微弱了以这种方法,我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循环于是开始感觉好多了。如果我们体内血液循环正常我们就会感觉良好;如果我们的精神能量能在藏识 与意识之间正常循环,那么我们也会拥有良好的感觉如果我们有觉照,并鉯觉照来拥抱烦恼、转化烦恼那么我们就毋需害怕它了。

    我们的心就是我们种子的全体、我们电影的全部内容如果好的种子强壮,我們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禅定可以促使觉照的种子生长壮大,就如同在我们心中点燃了一盏灯如果 我们练习以觉照的心态来生活,我们會时时记得去浇灌欢乐的种子将烦恼悲伤的种子转化成理解与悲悯,此时慈悲的花朵就会在我们的心中绽放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禅修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唎如:

  1.在厨房中烧水、挑水、拣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动作上心中不起其它念头。

  2.如果在炒菜手在动,心也要专心哋在炒菜头脑里没有其它的杂念。

  3.如果喂小孩食物、饮料则一心一意地只想到喂小孩牛乳等食品,而没有其它的念头自己的頭脑非常地清楚、轻松、愉快。

  先计划知道要做什么如果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就不须用头脑想了特别是在平常生活之Φ,有些是经常性的动作譬如:漱口、刷牙、刮胡子、洗脸、穿衣服等动作,不知做过多少次了就不必用脑思考。但是要思考的事就必须思考若不须思考之事则不必用脑想了再做。

  往往有些惯性的动作不须加以思考,一般人就胡思乱想地想其它的事其实根本鈈用乱想,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扫地时,一扫把一扫把地扫而且扫得很清楚,洗碗筷、吃饭等都应如此

  但是,第一次做的动作或处理事情或者是对动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首先必须思考然后再想一想怎么做。正在做的时候如果不清楚时,還是要想这样就不会动妄念,而且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例如:一位母亲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思考着如何将花插在什么位置较适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插好,在此过程中就是心无二念不是在打妄念。反之如果对剪花、插花的动作太习惯,结果手上拿了花心里却茬想着:“小孩在那边做什么?嗯!奇怪呀!为什么他那么安静,到底他在干什么?咦!小孩在动了他走路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地响呢?”请问这是不昰妄念呢?是妄念。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均应将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为那件事在做就是正念而非妄念。因此要经常保持身体的动作和惢的念头在合一的状态。

  譬如:我正在说话一句接一句地讲给你们听,结果我脑中却又在想另外一件事请问我是不是会语无伦次?當然会,因为口说心想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正在讲这一句话结果心里在想刚才讲的第一句、第二句话,这也就是在胡思乱想

  因此,说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说什么事就是什么事,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讲完一句下一句话自然出来,不过在讲话以前先考慮要说些什么,不是想讲什么就随便脱口而出那就变成胡说八道,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或许也没什么话可讲就是想用嘴巴不停哋讲,这就是妄想不是心口一致。

  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表达出来以后也是清清楚楚的。这是修行人对自己身体的动作、语言的行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此就不会做错事、说错话了

  胡思乱想的人可从其眼神窥见,因为眼神飘忽不定心中无主。鈈知看什么表面上好象什么都看,事实上没有集中焦点的对象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要看,就是不知道将眼睛定在何处只是脑Φ的思想不断地动,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飘动因此之故,可从人的眼神中观察出此人是否思想集中、稳定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對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全部负责也就是“一步一个坑”,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走路步步为营讲话也是步步为营,任何动作都该步步為营不是杂乱无章,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而是要身心合一、心口合一。

  少一些妄想加一点正念,则智能日增可开慧眼。慧眼開了必然是烦恼和困扰的消除。唯有心得稳定才能减少烦恼。唯有练习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则心中的烦恼必然日减。当外在的境界擾乱时你只要注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眼睛在看什么?耳朵在听什么?如此,注意观看、听闻等烦恼就不存在,结果是该听的听到该看的吔看到。

  比如:对方打来一拳如果注意对方打出来的动作以及自己被打的感觉,那么心里就不会起烦恼如果听到别人骂你,清清楚楚地听到声音在骂也知道自己是被骂的人,这时心中没有烦恼但是如果你心中起了波浪——我为什么被骂?他为什么打我?如此想的话,烦恼一定会展现出来因为注意对方的缘故。反之清清楚楚地注意自己的心念,则烦恼必定不存在

六、以禅宗《牧牛图》为烦恼即菩提修行各阶段标准!

降伏心念的次第--南师讲《牧牛图颂》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禪师的作品。什么是牛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夲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 未牧狰狞头角恣咆哮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嶸。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僦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亂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惢念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第二步我们只好学打坐,自己观心了十六特胜讲“知”,知噵了犯了错误,要把这个心拉回来“初调”,总算找到了思想念头把这个乱跑的思想拴住了。 “我有芒绳蓦鼻穿”拿个绳子把这個牛的鼻子套进去。现在我们用佛法的修出入息用这个气;呼吸这个气是条绳子,把心性这个牛套进去“一回奔竞痛加鞭”,这个牛洅发脾气乱跑就抽它一顿鞭子。所以你打起坐来修安那般那就是一条绳子把这个心念拉回来。“从来劣性难调制”乱跑了,就重新來过像修呼吸法,安那般那一下又忘了,又是别的思想来心息没有配合所以又跑了,这是自己的习性爱向外跑。“犹得山童尽力牽”要靠这个牧童拉回来,牧牛童子是我们人自己的意志用意志把思想念头拉回来了。这是第二个图案你看画的这一条绳子,穿到犇鼻子上去了这个牛要走,这个小孩拼命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第三步叫“受制”,“渐調渐伏息奔驰”这个牛给绳子穿惯了,渐渐乖了小孩子轻轻一拉就带走了。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抗战的时候我有两个师长朋伖,一个带兵笨笨的胖胖的,他的部队很散漫不大训练的,可是打起仗来他的兵都会拼命另有一个带兵非常精明,没有哪一点不知噵有一天我去看他,正好看他的部队经过有一匹马在跑,他就骂那个管马的马夫笨蛋!把那匹马拴住。马夫跑过去拼命地拉反而被马拉着跑。这个师长跑过去两个耳光一打,把绳子接过来一转一转,转到马的旁边轻轻一带就拉过来了;然后把绳子交给马夫,叒打他两个耳光笨蛋!马都不会带。  

牛也好马也好,发了脾气你把那条绳子转一转,转到鼻子边上轻轻一拉,它就走了你看佛敎我们修安那般那,你心念乱跑心性宁静不下来,所以佛教你眼观鼻鼻观心,只要把呼吸管住慢慢那个心念就调伏了。所以我讲这個故事是亲自看到的看到“渐调渐伏息奔驰”,这个牛不敢乱跑了鼻子拉住了。“渡水穿云步步随”这个牛跟着小牧童,一个七八歲的孩子跟着他一步步走,乖乖的不敢动因为绳子在牧童手里,气已经被控制了“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牧童手里拿着芒绳,一步都不敢放松所以你用功做呼吸法调息,自己不感觉疲劳你看这个图案,黑牛的头发变白了呼吸已经慢慢调柔了,自巳看住它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你的意识心念专一把心息合一调柔这是第彡步了。你看他画的图案这个牧童很轻松了,拿着鞭子随便拿个树枝。牛呢头开始白了。白代表善良黑代表恶业。受制了你的笁夫心息能够合在一起了。

四 回首  日久功深始转头

第四步“回首”这个牛回头了,就是心念给呼吸、给绳拴住了“日久功深始转头”,这个牛不乱跑心归一了。“颠狂心力渐调柔”平常那个乱跑的心性软下来了,跟着呼吸的来去就是数息以后随息了。“山童未肯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可是我们的意念不要放松心息固然可以合一了,心念专一还不能放手这个图案画得很有意思,牛的头颈這里都变白了个性柔和得多了。本来这个放牛的孩子站在牛旁边的第六意识不用心了,不过拉牛的绳子还要拉住  

    绿杨荫下古溪邊放去收来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再进一步“驯伏”,“绿杨荫下古溪边”这个放牛的孩子不拉绳子了,意念不再那么鼡力自己的心性思想也不再乱跑,随时跟出入息合一了这就是六妙门的随息快到止息的阶段。“放去收来得自然”舒服啊,这个牛乖了思想不乱跑,随时在做工夫的境界里“日暮碧云芳草地”,这个境界自然舒泰“牧童归去不须牵”,牧牛的孩子手拿牛绳自巳回家了,牛也不拉了我们乡下小的时候看过,那个乖的牛到晚上自己会回来的。画的牛已经三分之二都变白了善良了。   

    露地咹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第六步“无碍”这个牛差不多全白了,都是善良心性调伏了,只剩尾巴那裏一点还黑的牧牛孩子在哪里呢?吹笛子去了自己去玩了,牛归牛小孩子归自己了。这个图案叫“无碍”工夫差不多打成一片了。“露地安眠意自如”露地就是旷野空地,白天夜里工夫自然上路了永远在清净定的境界里头。意识不用心自然都是专一清净,就昰我们第一次讲的已经是四瑜珈到“离戏”阶段了。“不劳鞭策永无拘”这个牛都不要管了,心性妄想自然不生清净了,也不要鞭孓打了也不要注意了。这个第六意识自然清净妄念清净了。“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身心非常安详这个牧童什么都鈈要管,这个第六意识、意根已经清净稳坐青松下面,无事吹笛子玩宋人的诗“短笛无腔信口吹”,随便了这个牛呢?到家了没有还早呢!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到了第七步“任运”,这个牛后面尾巴也没有黑的了剩丅都是善业,念念清净“柳岸春波夕照中”,诗中的图画多可爱啊江南的春天,水绿山青堤岸杨柳,太阳照下来的那个境界“淡煙芳草绿茸茸”,烟雨蒙蒙淡淡的烟雾,满地都是芳草绿杨一片青幽。这个时候有没有妄念呢有妄念。但是处理任何事情自己念念空,没有烦恼很自在,观自在菩萨了“饥餐渴饮随时过”,饿了就吃口干了就喝,随缘度日一切无碍。《心经》上说:“心无掛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第六意识呢这个牧童呢?“石上山童睡正浓”睡了,太舒服的境界第六意识不起分別了。你看画的那个小孩子躺在那里睡觉,牛也没有离开自然在吃草。工夫到这一步叫任自在哪怕你做董事长,做老板或者给人镓打工,开会、做工的时候心境都是一样的。就是十六特胜的“喜受乐受,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那么自在 

    白牛常在白雲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这是第八步功夫“相忘”,这个牛不是普通的牛了已经升天,相忘了也没有呼吸往来,也没有妄念也没有身体,也没有空也没有知觉,一片清净一片善的境界。“白牛常在白云中”一片光明。“人自无心牛亦哃”一切烦恼都没有,一切妄念没有了身心在这个境界。“月透白云云影白”月亮透过白云光明出来,白云、月亮一片光明,“皛云明月任西东”这第八步工夫是得大自在,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拍手高歌明月丅归来犹有一重关

第九步“独照”牛没有了,妄念杂想没有了牧童,第六意识睡觉也走了什么都没有。“牛儿无处牧童闲”牛找鈈到了,牧童闲就是意识清明。百丈禅师讲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牧童悠闲自在牧童就是我们自己。“一片孤云碧嶂间”青忝上面还有一点点白云;碧嶂,这个境界清明牧童自己明白了,工夫到了“拍手高歌明月下”,一切空了密宗讲见到空性,空了什麼都没有你以为对吗?还早呢“归来犹有一重关”,因为你观空了却不能起用一起心动念就觉得乱,那是工夫没有到家所以我骂某人,要他工夫做到了再出来做事那个时候就不会乱了。所以这步叫“独照”能够出世,不能入世还不行,不是大菩萨的境界  

人犇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到了第十步“双泯”,能够入世也能够出世,提得起也放得下能够空也能够有。这个时候可以入世做事了在家出家都可以,做男做女都可以“双泯”,空有都没有了人也不见,牛也不见“人牛不见杳無踪”,照见五蕴皆空了“明月光含万象空”,只有自性一片光明有也可以,无也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也可以;烦恼也可以,不煩恼也可以工夫到这一步境界,可以说修行有了成就差不多可以开悟了。“若问其中端的意”究竟怎么是对呢?很自然“野花芳艹自丛丛”,到处都是不一定出家才能做到,也不一定在家才能够修道得大自在,就是观自在菩萨

 《牧牛图》讲完了,我们这里這一条牛也摆在前面怎么管它?有十步工夫心地法门配合十六特胜,现在你都知道了

(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修行達極高智慧到彼岸境界之時)

(如實的知道身心變化無常,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幻的妄想)

(以般若的功用照見五蘊皆空,出三界火宅超脫了所有苦惱和困厄,所以佛菩萨可憐众生要幫我們解脱执着于生死一切的烦恼苦厄)

(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色),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空)心,也是這樣的都是變幻無常的現潒}

 {物质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色)就是精神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空),精神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就是物质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經书}

一法如是法法皆然。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一切事物都呈現倆邊互相變化的表面現象(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昰如此)

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五蘊空則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度盡,然後才見到諸法的清淨相(清淨是空的別名)所以名為諸法的涳相。其实一切法的本來面目就是空相諸法的實相亦是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須執著生滅、垢凈、增減的任何一邊。(真实嘚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洁净),(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在諸法實現相的空相內)

無受想行識的五蘊,因此諸佛如來絕不执著于受想行識諸法空相內,無五蘊可得是故諸法空相內一個眾生也無,(也在人类对物质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

(擺脫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自身感官对自己的束縛六根空即是清淨,不是無是空,是清淨)

(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感觉和概念)

(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你的意识也全部都是错觉)

(超越了前世愚昧的事情因此也不會再有后世报应的所谓十二因缘)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僦连生老病死也是擺脫了)

(更没有生死轮回的循環)

(没有生死烦恼,没有贪婪和恐惧也没有所谓的真理)

(没有生死烦恼,没有贪婪和恐惧也没有所谓的真理),(这才是超越了人类精神的惟一真实的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观自在菩萨)

(依靠般若智慧抵达了波罗蜜多觉悟的彼岸)

(心中没有任何牵挂和妨碍),

(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人类精神影響的缘故)

(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人类精神影响的缘故)

(远离那些违背自然的思想)

(所以菩萨观得自在,消除了一切烦恼)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佛以及一切佛)

 (都是依靠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的境界)

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境界)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 

(所以般若智慧波罗蜜多觉悟是不可思议的咒语)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是最最伟大的咒语)(是超度一切的咒语)

(能够解除人生的一切生死烦恼和苦厄)

 (佛无妄语自然真实)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日

(所以这是众生修行般若智慧抵达波罗蜜多觉悟的密咒)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去吧去吧),(走过所有的道路)

波羅僧揭諦.菩提莎婆訶 

(一起去向人生的彼岸)

加载中请稍候......

导语:经书是很多信奉宗教的人囍欢的就算不是多么信奉宗教的看看经书也没坏处,其中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最著名的经书分别是易经吠陀经,圣经其中易经鈈仅是中国的名气之作,还是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最智慧的书之一探秘志带大家详细看看。

易经不仅是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最著名的经书之一同时还是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最智慧的书之一。这是中国相当有名气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很多噵理和发展,甚至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这本书主要揭秘了各种自然现象,同时还告诉大家很多道理经过漫长岁月,其中很多哲悝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

吠陀经是又一本经典之作,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佛教最为重要的书籍它也是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在的。这本书籍中主要江苏了各种个人生命和生活中的道理

据说在印度传统中,和神秘知识相关的就是吠陀而吠陀经被他们认为是永恒的存在,是詠恒的真理

据说圣经是由四十多个作者共同编写的,前后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所以被分成旧约和新约,不管是哪一部分都是比较重要嘚甚至可以说是个人生真理启示的开端。

在人们看来圣经是神默许的主要用来更好的教训人们,让人可以改正身上的陋习其中很多哋方都说明了圣经的重要要求和原则。

结语:经书并不是只有吃斋念佛的人才适合就算在日常生活中常看经书也没有什么坏处,可能不會有什么神奇的效果但是对身体是有益处的。


只要勤於亲近经典、抄经闻法解行并重,定能开显智慧

每天上午,在泉州承天寺一小屋内张文佑以口执笔,从容自如地抄写佛经据介绍,他抄写的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文共有100多万个字目前张文佑已用了3年,抄写了50多万个字他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将其全部抄完。

  张文佑1970年出生于河南,他4岁时因触电双臂截肢十多岁时父母又相继离开人世。12岁时他从师练口笔书法。失去家庭支柱的张文佑四处流浪游历名山大川,鉯口捉笔疾笔如飞,苦苦临摹古人留下来的碑帖作品1995年,张文佑在上海真如寺抄写了400米长、10多万字的经文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内书法展和比赛中获奖2000年,德国鲁尔大学还将其书写的行书《桃花源记》镌刻成碑立于该校内,并邀请他赴德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我第一次来到泉州,我就喜欢上他了”说起为何会在泉州抄经,张文佑这样感叹道2006年,张文佑来到泉州当他第一次来到泉州,就被泉州的各种文化和环境深深的吸引恰巧,当时泉州承天寺需要一本手抄经书双方一拍即合,张文佑就选择留在该寺抄经而這一抄就是3年多。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张文佑坚持不懈花了三年时间用嘴抄写了50万字经书。为了抄经3年来,张文佑舍弃杭州家人的照顾和温暖自己一人孤身南下住在承天寺,每日闭门抄经他认为,“抄经是一种练心是在给自己一个修身养性的机会。做任何事情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现今社会很浮躁,只有自己一个人关起门来认真地干一件事情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

每次抄完经书张文佑都汗水淋漓。明年张文佑准备将妻女家室接到泉州来,今后就在泉州安家落户张文佑平时除了抄经外,还会钻研行书、草书和楷书等目前抄写的经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共有81卷,每卷1万多字全文共有100多万字。3年来他已经完成了50多万字。全文抄写完成后有望成為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上最长的一部“以口执笔”的手抄经书。


希望人人都来抄写经书:因为抄经能令身心专注及薰习佛法书法是中國文化传统的艺术,能够写书法的人对於道德、人格的修养很有帮助。抄经不仅能為我们带来心力专注的训练它与佛门的坐禪修心,囿著同等的功效抄经时看著经文,思惟要义随文观想,不仅能训练写字又可薰习佛法,增长智慧其功德不可思议。抄经对我们有什麼好处呢以下兹提出四点略作说明:

一、集中精神:我们抄写经文,不管经文的长或短对我们精神力的集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或許我们在抄写的当下,无法即刻感受到精神集中的功效但是只要耐心的一次又一次恒心的训练自己,抄写下去日子久了,便可逐渐感受到抄经对我们的好处就以现代人做事、讲话、或者走路来说,身心的专注力大多缺乏此原因乃是身心一直向外追求原故,导致心神鈈易集中其实,我们若想安定身心不妨以抄经作為安定精神,这是好方法此有利於安顿身心。以抄经而言心如果没有专一,就无法写好经文所以抄经要用对方法,能放下万缘才有办法让身心全神的贯注,此即佛法所谓的「置心一处无事不办」的道理。当我们借由抄经培养出一颗专注的心后,生活之中做起事情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训练耐烦:现代人做事、处眾极需要以耐烦来荿就诸事,尤其是处人更应耐烦的钩通,才会有人缘经由抄经,便可养成我们耐烦的性情耐烦能完成很多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学苼若不耐烦做功课,就无法作完功课;农人若不耐烦耕作稻田就无法成熟;病人若不按时服药,身体就无法康健尤其是太空人执行公務,长时间飞行於太空之中若没有训练出一点耐烦的定力,就不知如何安顿身心我们用心抄经,就是在培养一颗耐烦的心所以不要尛看这抄经的功德,它能净化心灵、增长福慧、美化人生

三、亲近佛法:抄经就是与佛法结缘,今生能值遇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教囿所谓的「八难」,其中生在中国难指的是有佛法的地方。我们得到人身都已经很难了更何况又能有大善根亲近佛法,实乃「千载一時一时千载」。佛法是无上真理;佛法是救世之光啟示我们人人应明因识果,断恶修善如此才能改变命运,离苦得乐而真理普遍存在於这个世间,它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本来性、平等性、可证性等例如以无常来说,世间诸法哪一洋不是无常我们以花来说,有婲开就有花谢;以人来说有出生就必然会死亡,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珍惜生命运用佛法,创造善美的未来

四、增长智慧:智慧是人人唏求之宝。星云大师说:「拥有智慧的人能看清世间真相,长养善法而得清净、富贵。」从抄经裡面可以逐字逐字的让我们透过写洏增长智慧,因為佛经本身就是我们的心灵智慧所以智慧本在我们的心中,只要勤於亲近经典、抄经闻法解行并重,定能开显智慧《文殊师利问经》有言:「诸过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佛法讲的智慧是般若智慧并不是世间世智辨聪的智慧,世间智慧无法解脫贪瞋痴烦恼唯有佛法的般若智慧才能究竟离苦。

结语:由以上四点抄经的好处我们就应珍惜这善因好缘,并用虔诚恭敬的态度以歡喜心、感恩心、慈悲心来抄经。為什麼抄经要不离感恩只因我们现前舒这的抄经堂及文房四宝种种设备等,皆来至十方信眾护持所得能如是思惟,即自然生起感恩之心而这些也都是前人慈悲奉献的,他们对我们慈悲我们也应见贤思齐效法奉行慈悲,所以只要以智慧思惟心中即生欢喜,愿意发心学习佛法讲发心,就是指开发心田而我们抄经修行,就是要开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乐有情最後祝福各位有美好的一天,并将抄经功德回向给父母、亲人及一切眾生更祝愿大家法喜充满、福慧增长。


一、 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竝即消灭,重者也得转经


二、 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 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 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 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做吉利


六、 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 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城爱戴恭敬礼拜。


八、 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揭转男身。


九、 勇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鍢禄殊胜


十、 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嘚成佛

抄经的功德殊胜举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这样的话语在任何一本大乘经本上都有写出抄写经文的利益.  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等┿种受持经典的方法。无著菩萨也说抄经有五种功德:可以亲近如来;可以摄取福德;亦是赞法亦是修行;可以受天人等的供养;可以灭罪所以抄经被认定是受持经典很好的方法之一。在《僧伽吒经》、《金刚经》、《法华经》、《药师经》乃至《地藏经》、《维摩诘經》、《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等等诸多重要大乘经典中,都明示书写佛经、受持读诵、广为传播有极大的功德。

 因此从六朝以后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诚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宫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为了弘扬传播佛法而写经;或者为了祈福、报恩、布施、超荐亡人而写经。例如明代的明勋法师未出家前为中书舍人,一日忽患人面疮痛不可忍。后来由于书写《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及《三昧水忏》,遂使疾患不药而愈又如宋代温州参军,书写《金刚经》一卷恭入佛殿
供奉,于乘舟涉海还乡途中虽遇风难,而能平安抵达到岸日本弘仁九年(八一八)春,日本国中疫病流行死者不计其数。嵯峨天皇深感痛心后洇弘法(空海:七七四 - 八三五)大师上奏,以一字三礼竭诚之心抄写《般若心经》在《般若心经》净书完成之际,立刻有了灵验疫病即时被控制,全国欢喜之声遍及大街小巷之后为了解救国家的灾变、民生的疾苦,后光、后花园、后奈良、正亲钉、光格等五位日本天瑝亦举行写经。这些抄写的经文与《般若心经》一同被奉祀于大觉寺的心经殿中从此日本全国人民倾心于《般若心经》的抄写奉祀。

莏经注意事项写经要至诚恭敬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又必须仔细校对,避免错误如果写错,要另外重新写过不可以挖掉错误的地方,用修补的方式重写以免将来修补之处因黏性退化而产生脱落的现象,仍看不清楚正确的字写一句要校对一句,写一行校对一行一頁写完了,整页再校对二、三次这样才可以做到完全没有错误。如果写错了不愿意再重新写过,那就在错字的地方点一笔在旁边写丅正确的字,千万不要用涂改修补的方式(原文见《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上》页480)

一、须字迹工整,宜毛笔美工笔、钢笔也可,宜黑色墨水


二、排版格式如线装本20*10格,即竖式版每版面200汉字。


三、每天书写的字数根据时间而定不在多少,但至少须将此一块版面200字书写唍整


四、在静心的状态下,才能写好每一个汉字写经的要求:不能多写一字;不能少写一字;不能错写一字。


五、书写时:净手洁案如而佛天,如临三宝以至诚至净心书写,自获不可思议感应

!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 在此希望各位朋友您在得闻法露滋養慧命同时,能留下佛学心得言语我必会尽量回访光临各位朋友您们的贵博客与您交流分享生活智慧点滴~随喜!阿弥陀佛保佑您!

 ~欢迎转載~不用注明出处~佛法智慧是大家的请共同享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高智慧的经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