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都分布于那里呢

  • 温州医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A. 机构內某一点畳载时所发生的变形

    B. 机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

    C人体承受负荷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D-人体在愛戟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R-人体内部各組孰器官间相互作用的力

    A.平衡杠杆B.省力杠杆C.速度杜杆 D. —般杠杆E.省时杠杆

    3.男子重心高度大约为升高的

    B.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C.材料变形时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D. 材料受载荷时抵抗变腿的能力

    E. 材料受载荷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1. 杠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

    A省力 B获得速度 C防止损伤 D┅保持平衡 E.省时

    2.粘弹性材料的持点包括

    A变形 B扭曲 C蠕变 D,应力松弛 E.滞后

    A.呼吸运动 B.体液流动 C.肌肉骨骼系统运动 D消化运动 E.颌面运动

    人体运动学?1.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軌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0. 生物力学 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题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學科为生物力学

    0. 刚体 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來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0. 力偶 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哃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0. 稳定角 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

    0. 复合运动 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如骑自行车时躯干可近似的看作平动,下肢各关节圍绕关节轴进行參级转动硏究中通常把复合运动分解为平动和转动,使问题大大简化”

    1. 运动学中的坐标系是三维的"有三个面:水平面(與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

    部分),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和矢状面与身体侧

    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每两个面相交的线即称为轴,也有三个: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纵轴(额

    状面与矢状面楿交叉形成的、上下贵穿人体正中的轴)、矢状轴(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

    面平行的轴在水平面上前后贯穿人体)。

    2. 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运动中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需要快的速度时虽然运动链中各个关

    节同时用力但总是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絀现一定的先后顺序其意

    义在于主动强化训练大关节,发挥其潜力”利于训练的完成”小关节是人体动作的支撑点又对动作完成后身休嘚平衡有重要作用还可影响动作时间。

    3. 杠杆原理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

    ⑴省力: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的阻力就要便力臂增长或縮短阻力臂。在人体杠杆

    中肌拉力的力臂一般都短可以通过籽骨、肌肉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如股骨

    大转子就增大了臀中肌、臀小肌的巧臂"提重物时使物体靠近身体也可以使阻力臂缩短而

    ⑵获得速度:许多动件不要求省力,而要求获得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幅喥为达此

    目的,就要增加阻力臂缩短力臂人体杠杆中丈参数速度杠杆,在运动中为了活动更大速

    度经常使几个关节组成一个长的阻仂臂,如掷铁饼就要伸展手臂有时还要附加延长的

    3)严止损伤:人体杠杆多属于速度杠杆一般不能省力。所以阻力过大的时容易

    引起運动杠杆各环节特别点和支点(肌键、肌止点以砂节)的损伤。加强力量训练并适当控制阻巧及阻力矩,以保护肌杠杆

    1.下列对肩关節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肱骨头和关节盂构成 ?B.关节囊厚而且坚韧

    C.可做屈伸运动 D.灵活性比坚固性大? E.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2.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

    ?A.前下方 ?B.上方 ?C.下方 ?D.后下方 E.前上方

    3.肩关节外展动作小心翼翼,并有突然疼痛者可能为

    ?A.肩关节脱位 B.冈上肌肌腱燚 ?C.三角肌下滑囊炎? D.锁骨骨折 E.肩关节周围炎? 

    4.肩关节外展时,近端关节面为凹面的肩胛盂相对固定关节面为凸面的肱骨头____滚动的同时,____滑动

    5.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主要是使____上抬和下沉、前伸和后缩以及上旋和下旋。

    6.锁骨由前伸向后缩时锁骨____的关节面在胸骨____的关节面上莋向后的滚动和滑动,并且方向一致

    7.前屈和后伸,外展和内收内旋和外旋时什么关节的重要运动?

    8.在解剖位置肱骨头后倾约

    9.斜方肌受从上颈部发出的颈神经前支和____所支配

    10.肩胛胸壁关节前伸的原动肌

    1.发生在关节面间的三种基本的运动

    4.盂肱关节的主要外旋肌群包括

    5.肩胛带嘚主要肌肉受哪些神经控制?

    1.发生在关节面间的三种基本的运动:____、____、____

    3.广义的肩关节由第二肩关节、喙突锁骨间机制、____、____、____和____六个关节囲同组成。

    1.简述肩肱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2.盂肱关节的滚动和滑动的关节运动学的重要性。

    3.简述肩关节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4.茬肩胛胸壁关节的上旋和下旋中,哪些肌肉参与作用

    5.简述锁骨的骨运动学

    3.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廓关节胸锁关节 

    1.肩肱节律  肩關节运动伴有肩胛骨旋转的节律性变化称之为肩肱节律。即肩部每活动15°,其中肩肱关节活动10°,肩胸关节活动5°。

    2.关节运动学  关节运动學描述的运动是发生在关节内的关节面间的运动关节表面的形态变化范围从扁平到弯曲,特别是可动关节大部分关节面都是弯曲的,┅个相对的凸面和一个相对的凹面关节凹凸面的结合提高了关节的吻合度,增大关节接触面能分散压力增强关节稳定性,并能辅助引導骨与骨之间的运动

    3.凹凸原则  滚动和滑动在凹凸面关节间的运动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凹凸原则当凹面相对固定时,凸起的关节面运動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反;当凸面关节相对固定时凹面的关节面运动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同。

    4.Dugas征  即搭肩试验阳性指征正常人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可触到健侧肩部肩关节脱位患者患侧上肢屈肘,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不能摸到肩峰,若以手掌触摸肩峰时则肘部不能贴近胸壁,即为阳性

    5. 肩关节  广义的肩关节由肩肱关节、第二肩关节、肩锁关节、喙突锁骨间机制、肩胛胸廓关节和胸鎖关节六个关节所共同组成。

    1.简述肩肱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答:肩肱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因肱骨头的面积远远地大于关节盂的面积且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盂为一仩窄下宽的长圆形凹面,向前下外倾斜盂面上被覆一层中心薄、边缘厚的玻璃样软骨,盂缘被纤维软骨环即关节盂唇所围绕关节盂唇加深关节盂凹,有保持关节稳定的功能肱骨头为半圆形的关节面,向后、上、内倾斜仅以部分的关节面与关节盂接触,故极不稳定肱骨大结节朝向外侧,构成结节间沟的外壁小结节朝向前侧,成为结节间沟的内壁肩肱关节囊的纤维组织构成松弛的囊壁,环绕在关節的周围关节囊的后壁起始于关节盂唇和关节盂缘,远端止于肱骨解剖颈前臂起始部依滑膜隐窝的有无而异。关节囊远端的最高平面圵于肱骨解剖颈的上缘最低平面止于肱骨干骨膜。关节囊的内面衬以滑膜向下沿肱骨解剖颈反折至肱骨头软骨面的周围。肩关节的韧帶主要有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独运动又有相互间的协同运动,肩部关节有内收、外展、前屈、后深、内外旋转等运动以及由这些综合而成的环转运动。

    2.盂肱关节的滚动和滑动的关节运动学的重要性

    答:滚动和滑动昰盂肱关节外展全范围过程中的必要运动方式。盂肱关节外展的关节运动符合凹凸原则关节运动学提示滚动和滑动允许一个较大凸面在較小凹面中运动而没有超出其范围。在肱骨外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明显的向下滑动肱骨头向上滚动导致肱骨头和喙肩弓挤压或撞击,成人嘚肱骨头在外展22°之后向上滚动,继续外展肱骨头将通过约10毫米宽的喙肩间隙如果没有同时的向下滑动,这将导致肱骨头撞击冈上肌的肌腱和肩峰下滑囊或喙肩弓因此在健康人中,外展时肱骨头的同步下滑抵消了肱骨头过度向上滚动导致的喙肩弓间隙变窄为冈上肌腱囷肩峰下滑囊提供了足够的间隙。

    3.简述肩关节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答: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稳定性主要依靠静态稳定结構以及动态稳定结构来维持(1)静态稳定结构:静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软组织、喙肩韧带、盂肱韧带、盂唇、关节囊以及关节面的相互接触、肩胛骨的倾斜和关节内压力。(2)动态稳定结构:动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肩袖、肱二头肌及三角肌肩关节周围的肌在运动过程中收缩产生动态稳定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在四个方面:肌本身的体积及张力、肌收缩导致关节面之间压力增高、关节的运动可以间接使周圍静态稳定结构拉近以及收缩肌肉本身有屏障作用

    4.在肩胛胸壁关节的上旋和下旋中,哪些肌肉参与作用

    答:肩胛骨的上旋是手臂上抬過程中的一个必要的运动形式。在上旋的过程中前锯肌和上下束斜方肌的通力合作将获得不同的运动角度这些肌肉使肩胛骨上旋,为运動的远端提供稳定的附着点比如,三角肌和前锯肌下旋肌只要包括了菱形肌和胸小肌,下旋肌力较弱通常是上旋后,拮抗上旋肌協助肩胛骨回到中立位或解剖位。

    5. 简述锁骨的骨运动学

    答:锁骨的运动有三个自由度,每个自由度都和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三个基夲平面有关锁骨的上抬、下沉、前伸、后缩以及旋转都与锁骨的长轴有关。

    ?A.肱骨内髁、尺骨小头、肱骨内髁

    ?B.肱骨内髁、尺骨鹰嘴、肱骨外髁

    ?C.肱骨内髁、尺骨外髁、尺骨小头

    ?D.肱骨外髁、桡骨内髁、尺骨鹰嘴

    E.肱骨内髁、桡骨外髁、尺骨小头

    ?2.下列不属于肘关节结构的昰

    3 在肘关节完全神展时正常的提携角约为( ),女性一般比男性多2°

    4.( )是主要的前臂旋前肌,同事也是次要的屈肘肌

    5.在肘关节完全的( )位置,肱骨与尺骨平行且位于其外侧

    6.肱肌和肱三头肌内侧头的远端分别附着于肱骨中远端的( )面

    7.肌皮神经的感觉神经分别位于前臂的( )

    8.肱桡肌的最大收缩可引起肘关节的完全屈曲和前臂旋转至近( )

    9.主要的伸肘肌是肱三头肌和( )

    10.在许多用力推开动作中,肘关节嘚伸展通常伴随某种程度的肩关节的( )

    1.以下哪个不是肘关节囊包绕着的关节( )

    A 肱尺关节 B 肱桡关节 C 下尺桡关节 D 上尺桡关节 E 桡腕关节

    2.( )昰主要的屈肘肌这些肌肉所产生的力量均作用于肘关节前方,导致围绕走关节内-外轴的旋转

    A 肱二头肌 B 旋前圆肌 C 肱肌 D 肱桡肌 E 旋后肌

    3.肱二頭肌是一块多关节肌肉,跨越多个关节具有( )的复合运动功能。主动的屈曲肘关节和伸展肩关节是肱二头肌产生屈肘力矩的生理机制

    4.旋后肌和 是具有旋后功能的肌肉。

    5.旋前方肌和 是具有旋前功能的肌肉

    A 旋前圆肌 B 桡侧腕屈肌 C 掌长肌 D 肱桡肌 E 肘肌

    1._____、_____、_____、和_____为肘部、湔臂、腕部和手掌的肌肉和结缔组织提供了运动和感觉神经支配

    2.在肱尺关节处于屈曲状态时,滑车切迹的_____滑车的_____上发生_____和滑动方向___。

    3.湔臂旋后时可使手掌_____旋前时可使手掌_____。前臂的旋转轴从_____延伸到_____该轴连接在两端_____之间。

    3.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

    1.简述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點和运动方式

    2.简述肘关节肌的触诊顺序

    3.伸肘动作时伸肘肌群的激活顺序

    4.三角肌前束的运动学功能

    填空题:1.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名词解释:1.提携角:肘关节在额状面上自然伸展尺骨的纵轴与肱骨的纵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作提携角,反映了肘外翻角度的趋势昰在走路时保持所携物体远离大腿外缘在肘关节完全伸展时,正常的提携角为13°±6°,女性一般比男性多2°。

    2.前臂旋转的中立位:是“拇指向上”位肘关节屈曲90°,手掌向内,拇指向上,即前臂完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

    3.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前臂旋前约为75°,旋后约为85°,合计160°。一些日常活动所需前臂旋转的角度仅有约100°,即旋前约50°至旋后约50°

    4.多关节肌:肌肉起止点之间跨越两个和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

    动因受肱尺关节的制约,不能进行外展、内收运动(3)肱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节只能做旋转内、旋外运动。与肘有关的韧带有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等。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關节被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一个复合?简答题: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關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和旋转运关节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肱尺關节都是肘关节的主导关节。所以肘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內旋外运动

    →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桡侧腕屈肌的下方)→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食指伸肌→旋前园肌?(尺侧腕伸肌的深层)?→旋后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2.肘关节肌的触诊顺序

    3.┅般伸肘动作时首先肘肌被激活的肌肉并且一直保持一个比较低水平的伸肘力量;其次肱三头肌的内侧头被激活,其功能与对侧的肱肌拮抗;随着伸肘功能要求的提供随后外侧头和长头被先后激活,长头是一块“储备型”肘伸肌其体积较大,适合于完成需要高工作效能的任务

    4.三角肌前束所产生的屈肩的力矩驱动上肢向前并中和了肱三头肌长头使肩伸展的趋势。从生理学角度看肩屈曲和肘关节伸展楿结合的肱三头肌使肘关节完全伸展时使其收缩速度和缩短的程度降到了最低。

    1. 腕关节内收肌的主要肌是

    2.下面哪个结构通过腕管 

    3?经过腕呎管的结构有 

    4.关于解剖学的“鼻烟窝”不正确的是 

    7.属于关节基本构造的结构是

    8.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 

    10.腕部最易脱位的骨是

    A.也称为腕关節 B.是球窝关节C.关节头是近侧列四块腕骨 D.尺骨不参与构成关节窝E.关节窝是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关节盘 

    2. 腕关节的组成结构包括 

    A.桡腕关节B.腕中关节C.腕骨间关节D.掌指关节E.腕掌关节 

    3.桡腕关节可作的运动为 

    A.掌长肌 B.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C.旋前圆肌 D.挠侧腕屈肌E.挠侧腕长伸肌和橈侧腕短伸肌

    6.以丅哪些肌肉麻痹,呈现特殊的鹰爪手 

    1. 简述腕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2. 简述尺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步骤 

    3. 简述挠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 

    4. 何为腕管综合征

    5. 简述腕关节脱位的固定方法。

    1.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里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屈肌总腱鞘、长屈肌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或尺侧囊包绕,拇长屈 肌被拇长屈肌腱鞘或桡侧囊包绕两个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2.5cm,尺侧囊常 与小指腱滑液鞘相通,挠侧囊与拇指的腱滑液鞘相连。正中神经紧贴屈肌支持带深面由两 个滑液鞘之间进叺手掌。 

    2. Colles骨折: 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 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1814年Abraham Colles艏先详细描述 此类骨折,故命名为colles骨折它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

    3. Phalen试验: 兩臂平举屈肘90度,腕关节极度掌屈1分钟患手桡侧手指即可出现麻木和感觉异常。 

    4. 鼻烟窝: 其近侧界为桡骨茎突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其内有挠动脉通过,此处可触及桡动脉搏动。手舟骨骨折时“鼻烟窝”鈳因肿胀而凹陷消失,并有压痛。 

    5. 腕横韧带  是腕掌侧深筋膜特别增厚形成的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扁带其纤维横行 于桡侧的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的结节与尺侧的豌豆骨和钩骨沟之间,它与深面的腕骨沟共同 构成腕管 

    1. 简述腕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答:桡腕关节由挠骨的桡腕关节面和二角形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近侧列腕骨的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手舟骨、月骨、三角骨之間被坚韧的韧带联结在一起几乎没有活动,可以将它们看成一块骨,尺骨由于被三角形关节盘隔开,不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因此从结构上看此关节属于简单关节 腕关节韧带包括掌侧韧带、背侧韧带以及内在骨间韧带3个部分。 该关节在功能上与腕骨间关节一起组成联合关节,共哃完成较大幅度的屈、伸和内收、 外展等复杂运动 

    2. 简述尺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步骤。 

    答:(1 )病史:要做出尺侧副韧带损伤的正确诊断,详细詢问病史很重要 (2 )体格检查:肘部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动诊、量诊、关节稳定性检查、肌力检查以 及全面的神经肌系统的检查,同时需检查同侧的肩关节和肩胛骨。 (3 )肘关节外翻角度的检查是诊断肘内侧副韧带损伤的重要依据,检查方法是固定肘关 节的远近端保持患肘屈曲30度,施加外翻应力。如果肘尺侧副韧带处疼痛,关节间隙明显增大则有助于诊断 (4 )在抗阻力握拳屈腕活动下做外翻试验,这是鉴别单纯内侧副韌带损伤还是合并有前 臂屈肌腱起点断裂,如此时肘外翻角度减少,松弛感减少或消失,则为单纯韧带损伤。 

    3. 简述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

     答:(1 )肩肘关节僵直:由于骨折处理后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 (2 )Sudeck骨萎缩:或称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表现在腕及手指肿胀、僵硬、皮肤紅而变薄、骨普遍萎缩。有时是突然发病常由骨折后未能主动锻炼所致。 (3 )伸拇长肌腱断裂:通常发生在伤后4周或更长时间由于原始损伤,伤及肌腱血运, 缺血坏死而引起,也可能由于骨折波及Lister结节,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沟上经常摩擦而断裂

    答:腕管综合征是指任何原因引起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只是手掌桡侧3个半手指的感 觉异常,神经性疼痛,严重时出现手指运动障碍,鱼际肌萎缩等症状腕管是一个相对狭窄嘚、坚韧的骨纤维隧道,缺乏伸展性和对压力的缓冲作用,容易使正中神经受压是产生腕管 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此外,桡腕关节的运动尤其是伸腕时可以增加腕管内压力;指浅、深屈 肌肌腹过低或者蚓状肌肌腹过高,可部分或运动时移入腕管内,增加了腕管内容积而增高腕 管内压仂;正中神经直接与腕横韧带接触由于该韧带坚韧、少弹性,任何原因引起的腕管内 压力增高,均可使神经的张力增大,导致正中神经损伤而絀现腕管综合征。 

    5. 简述腕关节脱位的固定方法 

    答:腕关节伸展型脱位,复位后以腕关节塑形夹板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位2?3周。腕关节屈曲型脱位,复位后以腕关节塑形夹板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位2?3周腕关节脱位合并骨折者,特别是舟骨骨折,以塑形夹板固定6?8周确定骨折愈匼,解除固定。陈旧性腕关节脱 位固定4周左右

    1、心脏对运动的适应,除外

    2、心肺功能对运动的适应结果

    C、肺通气量与心排出量的比值不变

    D、体循环P2O5维持不变

    3、心脏对运动的适应包括

    A、增强肌肉力量和消除局部脂肪

    B、改善心脏和代谢功能

    C、纠正躯体解剖结构异常

    D、放松肌肉和調节神经

    E增强韧带肌腱柔韧性

    A.低强度下的反复收缩

    8.高血压病患者适宜的运动是

    A举重B推力练习C引体向上D俯卧撑E慢跑

    9.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的影響有:

    A.心率减慢B.心输出量减小

    C.血压下降D.胃肠道血管血量减少

    10.下列哪些器官不能氧化利用乳酸:

    A、前突B、后缩C、侧向移动D、上提和下移

    2、咀嚼肌嘚主要肌群有哪些

    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二腹肌

    3、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包括:

    A.呼吸频率增加B.潮气暈增加

    C.死腔通气量增加D.每分钟通气量增加

    1、简述有氧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2、简述耐力运动处方的应用

    3、简述有氧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简述运动对冠状动脉的有益影响。

    5、简述运动对COPD的康复作用机制

    1、心肺耐力:是身体素质的基础,反应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水平和适应能力、是決定人体歭续活动或运动能力最主要因素。

    2、耐力运动:耐力训练是心肺功能训练的最主要方法其运动训练以运动处方进行指导与实施,也称耐力運动处方

    3、最大摂氧量百分比:安静或运动状态时,机体耗氧量与最大摂氧量的百分比它是反应运动强度的指标。

    4、靶心率:是指在运动Φ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5、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主观和客观指标结合的最大运动量试验,以运动诱发呼吸或循环不良的症状和体征电图異常及心血管运动反应异常作为运动终点

    (1)以中、小运动强度为主:这样机体オ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保持能量代谢供应是以有氧代谢為主、保持机体可以持续运动很长时间(2)运动时间和距离长有氧代谢的能源物质分解完全、产能大、避免了乳酸的堆积产生的肌疲劳,所鉯有氧运动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完成较长的距离。(3)全身大肌群参加的动力性活动:以上肢、下肢和躯干等主要肌群同时参加的动力性活动是有氧运动形式,可以适当提高运动时的吸氧量增强心肺能力。(4)周期性运动:有氧运动中的多数项目为周期性运动如行走、慢跑、骑洎行车、游泳和划船等。

    有氧运动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机体心肺功能调节代谢,改善和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这也是有氧运动训练或惢肺功能训练主要目的。

    2.耐力运动处方可应用于键身、予预防、治疗和康复4个方面(1)健身: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起到科学指导作用耐力运動处方主要用于指导心肺耐力素质的锻炼,可为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身体健康状況,不同体能水平的人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2)预防:由于耐力运动以减少运动不足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对机体不利影响,对某些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起予预防莋用,因此耐力运动处方是指导这些慢性疾病高发人群进行有氧运动,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3)治疗:耐力运动处方可用于指导糖尿病囷肥胖症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性运动,与饮食控制和药物共同发挥治疗作用(4)康复:耐力运动处方主要用于心肺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的复指导提高这些患者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对长期制动或卧床致全身耐力下降的患者耐力运动可促进失链功能的僵化,发挥康复预防和治疗作用

    3.有氧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降低静息和运动时的心率、血压和心肌耗氧量

    (2)增加血浆容量、惢肌收缩力、周围静脉张力,使心排出量增加(3)增加冠脉血流、冠脉侧支循环和心肌毛细血管密度。(4)改善纤溶系统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性。(5)纠正运动不足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增加心功能储备,改善心血管机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运动对冠状动脉的有益影响(1)改善冠状循环的运送能力。(2)使冠状动脉结构产生适应性变化:增加冠状血流容量、降低冠状血管阻力、增加(3)提高冠状血管酌扩张能力

    5.运动对COPD的康复作用机制是

    (1)通过正确的呼吸运动和排痰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肺内分泌物排出改善肺通气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功能性残气量,有利于协调呼吸肌的运动功能改善缺氧;

    (2)适当的全身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全身组织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和机体耐力,促进以建立适应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的有效呼吸和体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A.保护椎管内脊髓和神经 B.缓冲震荡 C.承载和负重 E.以上都是

    2. 脊柱节段运动的最大洎由度为

    3. 最易引发腰间盘突出的姿势是

    A.过度前屈 B.过度后伸 C.过度扭转 D.弯曲和压迫加轴向旋转 E.过度侧屈

    4. 属于脊柱的主动稳定系统

    5.属于脊柱内源性稳定系统

    A.脊椎盘突出 B.前纵韧带损伤 C.关节突关节损伤 D.腰椎骨折 E.后纵韧带损伤

    7.有关脊柱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描述正确的是

    A.脊柱由稳定最后都會达到不稳定 B.脊柱生物力学功能,随着稳定性的丧失而退化 C.不稳定脊柱的治疗的干预总是必要的 D.在生理载荷下脊柱总是稳定的 E.“脊柱机能夨调不可避免

     A.维持姿势 B.保护脊柱 C.保护脊髓 D.抵抗牵张力 E.以上都是

    A、侧面观呈S型 B、曲度的使脊柱稳定性降低 C、骶尾椎前凸 D、依赖于脊柱肌的維持E、腰椎前凸有利于负重

    3.连于躯干和肱骨的肌

    A、背阔肌 B、胸大肌 C、三角肌 D、大圆肌 E、肩胛下肌?

    3.FSU 或脊柱功能单位

    答案:1.脊柱正面观笔直側面观呈S型,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突、胸椎后突、腰椎前突、骶尾椎后突。

    2.FSU或脊柱功能单位是指两个相邻椎体及连接结构后者包括腰间盘、韧带和关节突等。

    3.腰椎柱是腰部脊柱的骨性结构5个腰椎体和他们的腰椎键盘组成,由介于脊柱胸椎尾侧与骶尾椎之间

    4.汽车低速相撞时,驾驶员的上半身被甩向前然后再向后,常导致颈椎或腰椎损伤

    5.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化导致,腰椎间盘变性、突出压迫神经根、脊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简述脊柱的运动功能

    2.脊柱韧带的主要功能

    3.简述脊柱不稳定的可能后果

    4.简述枕-寰-枢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點

    5.简述腰椎间盘的功能

    1.脊柱的运动是由神经和肌肉的协调动作所产生 主动肌发动并开始运动, 而拮抗肌则对运动进行控制和修正脊柱囿 6 个自由度,即绕冠轴、矢冠轴和垂直轴的旋转以及沿上述 各轴的活动脊柱运动往往是几个节段的联合动作,多个椎骨间的运动角度或范围的叠加 可使脊柱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脊柱各段的运 动度各不相同,颈部和腰部运动范围较大也比较灵活,胸部运动很少骶尾部骨性融合不能运动。

    2.脊柱韧带的主要功能作用是:维持脊柱的稳定’为相邻脊椎传递载荷、保持脊柱平衡 的生理运动和保护脊髓 韧带装置为脊柱提供部分内在的稳定性,韧带在拉伸或缩短中常使腰间盘受到预应力 这为脊柱提供内在支持,并通过维持姿势、限制脊柱运动以及吸收能量对脊柱提供保护; 韧带把不同载荷从一个椎体传递到另一个椎体, 并使脊柱在生理范围内以最小的阻力进行平 稳运动;在高载荷、高速度加载伤力下通过限制位移,吸收能量来保护脊髓免受损伤

    3.脊柱不稳定嘚可能后果有 (1)脊柱丧失在生理载荷下控制异常活动能力,并可导致进一步的损伤 (2)脊柱功能、生物力学或神经功能,随着稳定性嘚丧失而退化 (3)脊柱无法实现保护神经结构的基本功能。

    4.枕-寰-枢复合体包括 C0~C1 和 C1~C2 两个阶段 其运动量最为奇特。 与脊柱其他阶段 运动相仳枕-寰-枢复合体的运动幅度较大,尤其是 C1~C2 的轴向旋转运动从解剖结构上 看,枕-寰-枢复合体椎管相对较大轴向旋转运动的轴线靠近脊髓,从而保证在较大的上部 颈椎运动中不损伤脊髓

    5.腰间盘的功能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 (2)连结腰椎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體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3)使椎体表面承受应力。 (4)缓冲作用腰间盘的弹性结构,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有利于保护大脑和脊髓。

    1.限制髋关节过伸的主要结构是

    2.限制髋关节外展和外旋的主要结构是

    3.限制髋关节内收和内旋的主要结构是

    4.属于外展肌群的是

    6.单足站立时股骨头承重为体重

    7.成年人的颈干角大于____会 出现髋外翻,并伴有腿长度的增加。

    8.成年人的颈干角小于____会出现髋内翻,并伴腿长度的减小

    9.前倾角大于__将 使股骨头部分裸露.走路时为保持股骨头处于白窝内,下肢有内旋倾向前倾角小于____, 走路时有外旋倾向。

    10.伸和外旋髋关节的肌肉是____

    11.髋外侧肌群中最大的一块肉是___。

    13.髋关节运动的范围在整个童年.青年和成年期中逐渐减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

    14.在直位,骨盆的后倾范圍取决于髋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的张力,特别是__

    15.髋关节的屈伸运动是围绕___运动。

    1.下列关于髋关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髋白和股骨头组成

    D.可作屈、伸.展、收运动

    E.髋关节的排列和控制精确

    3.髋关节可绕三个轴做

    1.简述髋关节屈伸的测定方法及运动范围

    2.简述髋关节内外旋的测定方法及運动范围。

    3.简述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为什么在屈膝和伸膝的情况下,髋关节的屈曲的角度不同?

    5.简述髋关节屈曲时主要参与的肌肉

    1.骨盆前倾:人直立,骨盆的运动产生屈髋而身体的上部仍保持直立姿势此时骨盆的倾斜度增加,称骨盆前倾

    2.骨盆的倾斜角:髂后下棘和耻骨联合上缘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骨盆的倾斜角。

    3.Wiber角:髋臼上部在外侧覆盖股骨头覆盖范围所成的角度,正常情况为30°。

    4.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角为颈干角

    5.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为10°~30°(平均12°)锐角。

    1.  简述髋关节屈伸的测定方法及运动范围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

    ,下肢向後提拉为伸髋。

    髋关节屈0-125°,伸0-15°。但膝关节位置可以明显影响其活动范围,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也影

    响关节的可动度如屈膝时,屈髋可达114°,伸膝时则只能屈80°~90°。

    2.  简述髋关节内外旋的测定方法及运动范围。

    髋关节的内外旋运动有下列三种体位测试方法

    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关节内旋、外旋范围分別为0°~45°,但外旋运动大于内旋运动

    3.  简述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1)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髋臼唇加深了关节窩,几乎

    使整个股骨头被包绕在关节窝内,因而使关节活动时股骨头不易脱出

    (2)关节囊厚而坚韧:关节囊厚而紧张,大大增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嘚活动幅度

    (3)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韧带从四面加固髋关节。如其中的髂股韧带最

    为坚韧,可随髋关节后伸面逐渐紧张,因而限制髋关節过度后伸:当髋关节紧密对合时,

    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也产生紧张,以防止髋关节过度外展、内收或旋内的作用

    4.  为什么在屈膝和伸膝的情况下,髖关节的屈曲的角度不同

    主要是受到同时作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双关节肌的影响,如股直肌在屈膝时屈髋,其屈髋作用大为增强,因为这时肌处于最佳的收缩范围内。同样,股直肌在伸髋时伸膝则更为有效腘绳肌则在伸膝的同时伸髋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同样在屈髋的同时屈膝,则荿为有效的肌群

    5.简述髋关节屈曲时主要参与的肌肉。

    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当髋关节由完全伸展位開始屈曲时长收肌也参与

    1膝关节的构成为(  )

    A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腓骨上端和髌骨

    B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腓骨上端

    C股骨下端、腓骨上端和髌骨

    D股骨上端、胫骨下端和髌骨

    E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2关于前交叉韧带(  )

    A伸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前移

    B屈膝时最紧张可防圵胫骨后移

    C伸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

    D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前移

    E伸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侧移

    3关于膝关节半月板(  )

    A内侧半朤板较小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大,近似“O”形

    B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C内侧半月板较大呈“O”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C”形

    D内侧半月板较小呈“O”形;外侧半月板较大,近似“C”形

    E内侧半月板较大呈“O”形;外侧半月板较尛,近似“L”形

    4伸膝关节的主要肌肉是(  )

    5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是(  )

    6膝关节的屈曲范围取决于与大腿肚肌的大小通常在   

    7当有一条腿负重時力朝向膝关节内侧边,如果角小于   称为膝外翻。

    8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比外侧半月板容易损伤是因为(  )

    A、 内侧半月板比外侧半月板小  B、内侧半月板外缘于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

    B、 屈曲时股骨旋内  D、内侧半月板中间厚、边缘较薄  E、外侧半月板比内侧半月板厚

    A、 伸膝装置和支歭带 B、肌力和外力 C、股胫角和股胫间的Screw-home机制D、Q角

    E、髌骨位置及踝间槽发育程度

    A润滑膝关节 B维持稳定 C传导负载 D减轻震荡 E保护膝关节

    A股四头肌 B腓肠肌 C股二头肌 D半腱肌、半膜肌 E股薄肌

    A髌韧带 B腓侧副韧带 C胫侧副韧带 D 腘斜韧带 E膝交叉韧带

    5以下那些肌肉属于膝关节单关节肌(    )

    A股外侧肌 B股直肌 C缝匠肌 D股中间肌 E股内侧肌

    1膝关节是一个复杂关节它有   块骨,   个运动自由度   个互相关节的面

    4 是膝关节内唯一没有滑膜覆盖的组织,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结构

    1、32,3 2、腘肌 3、膝关节

    1、Q角:是股四头肌肌力线和髌韧带力线的夹角即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的连线为股四頭肌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高点连线为髌韧带力线两者所形成的夹角为Q角。

    2、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中央稍后方非常坚韧。甴滑膜衬覆可分前、后方两条

    3、鹅足: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止点是在胫骨内侧髁稍下方的前内侧面上,其腱纤维与小腿深筋膜互楿交织成鹅足

    4、半月板: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由于胫骨髁上的关节面仅稍微凹陷不是椭圆形的关节窝,因而与股骨髁连接不够紧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股骨和胫骨间左右各有一块软骨衬垫这个软骨衬垫叫半月板

    1、试述膝部的双关节肌的运动組合

    1)结合伸髋的屈膝 2)结合屈髋的伸膝

    3)结合屈髋的屈膝4)结合伸髋的伸膝

    5)结合踝跖屈的屈膝6)结合踝跖屈的伸膝

    2、试述半月板对运動的影响

    由于其横断面的楔形结构,因而加深了胫骨平台关节面使两个突出的股骨和胫骨髁能很好的匹配,也能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通过上面的凹面容纳股骨髁,并在其中积蓄关节液通过关节的运动均匀分布于股骨关节面而起润滑的作用。半月板还增大了关节窝的深度又能连同股骨髁一起对胫骨作旋转运动。半月板的位置随着膝关节的运动而改变被动和主动的力使半月板在胫骨仩运动和控制其运动。被动的有:在伸膝时股骨髁将半月板推向前方使股骨髁与胫骨髁的接触面向前移动。相反半月板在屈膝时移向後方。在半屈膝旋转小腿时一个半月板向前,另一个滑向后

    3、请列举屈膝关节的肌肉

    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股薄肌

    4、试述髌骨关节的运动

    胫骨和股骨间的轴向旋转运动,导致髌韧带附着处胫骨结节出现在内外侧移动,造成髌骨出现相对于股骨嘚旋转运动在正常运动时,大约有内旋6度和外旋8度如果运动范围增加还会增大。

    1.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有

    A.胫骨、腓骨、距骨B.胫骨、腓骨、跟骨C.胫骨、距骨

    2.未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关节面是

    A.胫骨的下关节面和内踝关节面B.腓骨外踝关节面C.距骨滑车的上关节面

    E.距骨滑车两侧关节面

    3.關于踝关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距骨滑车和胫腓骨下端组成B.内侧有三角韧带

    C.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D.可单独作屈伸、内外翻运动

    4.不屬于踝关节的韧带是

    A.三角韧带B.距腓后韧带C.跟腓韧带D.腓侧副韧带E.距腓前韧带

    5.下列能使踝关节背屈外翻的肌肉是哪项

    A.腓骨短肌B.胫前肌C.胫后肌D.腓腸肌

    6.踝关节背屈时距骨相对于胫腓骨远端主要向哪个方向运动

    7.关于足弓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缓冲震荡C.保护足底血管和神经免于受压

    D.有利於保护内脏E.推进作用

    8.内翻性踝扭伤最容易损伤的结构是

    A.距腓前韧带B.内侧三角韧带

    C.跟骰韧带D.胫后肌肌腱

    A.胫后神经 B.腓神经 C.腓肠神经 D. 正中神经 E. 桡鉮经

    10.跟腱是什么肌肉的延伸

    A.胫前肌 B. 腓骨肌群 C. 拇长屈肌 D. 趾长屈肌 E. 小腿三头肌

    1.影响踝关节稳定性的因素有

    A.踝穴B.关节周围的肌肉C.关节周围的韧带D.偅力E.只有A和C

    2.踝关节的外侧韧带包括

    A.距腓前韧带B.三角韧带C.跟腓韧带D.距腓后韧带E.下胫腓韧带

    3.下列属于足、踝部分的关节有哪些

    A.踝关节 B.距下关节 C .寰枢关节 D.跗横关节 E.跖趾关节

    4.足部的旋前运动为下列哪项动作的合并

    5.穿过内侧踝管的结构有哪些

    A. 腓骨长肌 B.腓骨短肌 C.腓神经 D.胫后神经 E.胫后肌肌腱

    1.简述踝关节的韧带及作用。

    2.试述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及作用

    3.简述急性踝扭伤的POLICE处理原则。

    4.简单描述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案

    5.患者女30歲,踝关节扭伤X线显示无明显骨折,制动3周导致关节僵硬为改善关节活动度请列举可做的康复治疗。

    答:足的旋前和旋后足踝部的运動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相互配合下的三维复合运动旋

    前包括外翻、外展和背屈动作;旋后为内翻、内收及跖屈动作的合并。

    答:位于小腿後方止点在跟骨结节上一个长条状腱性结构是小腿三头肌的延伸

    答:即距上关节由胫骨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是一个滑车关节

    答:来洎小腿前、后及外侧等处协助足部完成活动的肌肉。

    答:由第一跖骨头和第一趾骨基底部构成的关节

    1.简述踝关节的韧带及作用。

    答:踝關节的韧带主要包括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踝关节内侧韧带有三角韧带,起于胫

    骨内踝扇形向下,分别止于足舟骨、跟骨和距骨的内侧有限制足外翻的功能。外侧有三条

    韧带加固距腓前韧带位于踝关节的前外侧,起于外踝前缘止于距骨前面。距腓后韧带位

    于踝关節的后外侧,起于外踝后缘止于距骨后面。跟腓韧带位于关节外侧,起于外踝尖

    止于跟骨外侧面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足、踝嘚内翻幅度。当踝过度内翻时(如足扭

    )常发生外侧韧带挫伤或断裂。

    2.试述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及作用

    答:足弓由足的7块跗骨、5块跖骨鉯及将它们联结起来的关节、足底的韧带和肌腱共同构成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弓纵弓包括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两部分。内侧纵弓由跟、距、舟、三块楔骨及第一跖骨组成内侧纵弓的特点是较长较高,活动性大富于弹性,又称弹性足弓为足弓的主要运动部分,使足可以适应不同的路面并把来自胫骨的负荷传至足的前、中、后部,有缓冲作用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第四、五跖骨构成。外侧纵弓的特点是较低较短站立时几乎近地平面,弹性差活动度小,比较稳定主要作用是承载偅力,又称支撑足弓横弓在前足的横切面上,由骰骨、三块楔骨与跖骨排列而成向前足背隆起的弓形。

    足弓的形态结构决定了足弓的功能其主要功能有:(1)支持体重:站立时体重经踝至距骨,再经足弓分布于3个负重点即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处及第五跖骨头,以保证矗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2)缓冲震荡: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

    (3)保护作用:足弓的拱形结構能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4)增强适应:足弓存在一定的活动度具有柔韧性,使足在着地时能适应不同的路面

    (5)推进作用:足弓具有坚韧性和弹性,可以使足在离开地面时获得一定的推进力有利于行走、跑、跳等活动。

    3.简述急性踝扭伤的POLICE处理原则

    Protect:踝扭伤后苐一时间休息位佩戴支具保护踝关节。

    :踝扭伤早期给予患侧适当的负荷能加速康复

    Ice:急性期要给予冰敷,能缓解疼痛减少渗出

    :加壓包扎患侧,避免过度肿胀

    :持续性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减轻肿胀。

    4.简单描述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案

    答:物理因子治疗,采取超声波超短波,干扰电等能有效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类药物能控制无菌性炎症。

    手法及运动治疗:脚踩网球自我按压等自我放松足底筋膜;通过足跟下坠等方法牵伸跟腱;通过提踵训练,短足运动蚌式运动等训练足内肌,小腿三头肌臀肌;

    支具陪戴:穿戴囿足弓支撑的鞋垫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足底筋膜炎。

    5.患者女30岁踝关节扭伤,X线显示无明显骨折制动3周导致关节僵硬,为改善关节活动度請列举可做康复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蜡疗等热敷放松软组织;超声波增加软组织延展性;低频刺激肌肉神经增强活性;佩戴牵伸支具。

    掱法及运动治疗:软组织松解术松解粘连软组织;关节松动术增加关节附属运动从而增加关节活动度;

    弓箭步足跟下坠等自我牵伸来增加活动度。

    ?E.节律性?D.随意性?C.伸展性?B.收缩性?A.兴奋性?与心肌和平滑肌相比骨骼肌的特点是

    ?E.以上都是?D.轮流收缩?C.肌延长?B.保持鈈变?A.肌缩短?肌运动状态

    ?E.以上都是?D.收缩速度是关键?C.快速纤维功能?B.运动纤维募集多?A.白肌纤维占优?关于爆发力

    ?E.以上都不是?D.肌耐力?C.肌耐力?B.肌张力?A.快速力量?通过被动运动测评

    E.反应时间延长?生成与利用减少?D.ATP?C.恢复时间缩短?B.线粒体的数量减少?A.负氮平衡?运动训练对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E.维持姿势?D.不做功?C.起止点不变?B.力的大小不变?A.固定体位和维持姿势?等长运动,除外

    ?E.以上都是?D.离心运动?C.等张运动?B.向心运动?A.等长运动?牵拉-缩短周期肌先

    ?E.肌耐力正常?D.肌牵张反射减弱?C.肌回弹性能的减弱?B.离心阶段运动時间缩短?1.肌力峰值升高?牵拉-缩短周期运动疲劳的特征

    ?E.3-磷酸甘油含量升高?D.乳酸含量降低?C.糖原含量降低?B.磷酸肌酸含量降低?含量降低?A.ATP?肌急性适应变化表现,错误的是

    ?E.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兴奋性不同?D.长时间的温热刺激有利于痉挛肌的松弛?C.长时间的冷刺激鈈利于痉挛肌的松弛?B.短暂的热刺激可使肌的兴奋性和收缩功能增强?A.短暂的冷刺激可使肌的兴奋性和收缩功能增强?肌对冷热刺激适应與反应错误的是

    E.细肌丝?D.粗肌丝?C.肌小节?B.肌纤维?A.肌原纤维?肌基本运动功能单位是指

    12.   肌中收缩蛋白是指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囷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E.原肌球蛋白

    13.   下列哪种肌肉运动不做功A.向心运动B.离心运动C.等长运动D.等张运动E.减速运动

    14.   产生最大肌力的运动形式A.向心运动B.等张运动C.离心运动D.等长运动E.等速运动

    15.   关于平衡,错误的是A.肌的结构和功能是基础B.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是关键C.等长收缩维持静态平衡D.等张收缩维持反应性平衡E.平衡功能可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提高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步态A.痉挛步态B.划圈步态C.剪刀步态D.前冲步态E.垂足步态

    17.   慌张步态見于A.脊髓灰质炎B.小脑功能障碍C.帕金森病D.痉挛性脑瘫E.脑血管病

    18.   帕金森病的步态表现错误的是A.肌张力异常增高B.肌张力异常降低C.步行启动困难D.圵步困难E.行走时躯干前倾

    19.   关于联合反应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B.是对侧的、同侧的、对称性的、相反性的联合反应C.是健侧肢体随意的抗阻收缩D.健侧下肢屈曲时容易引起患侧下肢的伸展E.健侧上肢屈曲时可引起患侧上肢屈曲

    20. 以下哪一项属于大脑水平的反射A.紧张性颈反射B.紧张性迷路反射C.阳性支持反射D.牵张反射E.抓握反射

    1.       关于共同运动一下哪些是正确的A.包括了随意性和不随意性两个方面B.是固萣的多关节同时运动模式C.它是脊髓水平的运动形式D.它的启动可有意志支配E.它是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

    6.       步态中减少能量消耗的运动策略有A.水平媔的骨盆旋转B.矢状面上的踝关节选择C.支撑相膝关节屈曲D.冠状面上骨盆旋转E.冠状面上髋关节旋转

    关于步态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一个步态周期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B.在步态周期中,身体经历了一次双下肢支撑期C.在步态周期中身体经历了两次单下肢支撑期D.支撑相占了步态周期的60%,摆动相仅占了40%E.在跑步时双足支撑期消失

    肌紧张:是由于骨骼肌的重力作用,持续而缓慢地牵拉肌肉、刺激肌梭而发生的牵张反射因此,它在抗重力肌比较明显只要重力作用的牵引力量存在,反射性肌收缩将持续进行

    联合的紧张性活动(其关节?反应:是指偏瘫痪鍺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运动多为共同运动形式),指失去随意控制所释放的反应是较为原始的异瑺的张力性反射。

    共同运动的紧张性活动(其关节运动多为共同运动形式),指失去随意控制所释放的反应是较为原始的异常的张力性反射。?:是指偏瘫痪者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

    姿势控制:是指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以达到稳定性囷方向性的双重目的。

    支撑面:被定义为身体与支撑物表面接触的区域

    运动柱:与皮层表面垂直呈纵向柱状排列,为皮层运动控制的基夲单位同一个运动柱内的神经元都具有同一种功能,一个运动柱受到刺激可兴奋或抑制单个肌肉或同一关节的数个肌肉几个运动柱可哃时控制一块肌。

    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韧带和关节囊等结缔组织发生病变,导致关节运动受限称为挛缩。 

    1.简述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机制

    答:根据Horak的运动控制理论“正常运动控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运用现有及以往的信息将神经能转化为动能并使之完成有效的功能活動”运动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简述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1)反射性运动:反射性运动形式固定、反应迅速不受意识控制主要茬脊髓水平控制完成。(2)模式化运动:模式化运动有固定的运动形式、有节奏和连续性的运动受意识控制。主观意识主要控制运动的開始与结束运动由中枢模式控制器调控。(3)意向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控制是有目的的运动,需通过运动学习来掌握随着不断进行运动而趋于灵活,并获得运动技巧

    2.简述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

    答:个体在特定的境接到任务指令,而运动的产生又受运動任务和环境的制约所以运动受个体、任务、环境的三重影响。个体内许多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功能活动个体在环境中有效活动的能仂依赖于清楚完整的感知信息,运动任务的本质决定了所需的动作类型我们的神经系统将根据运动任务的不同而调节运动控制。任务是茬环境中进行的除了任务特性之外,任务也受环境特征的约束影响任务的环境特征分为规则性和非规则性。我们探究个体、任务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个体的动作的形成不仅与个体的感觉、运动和认知有关,也和任务特征及活动时的环境密切相关

    3.简述大脑皮层的主偠运动区的功能特点。

    答:(1)交叉支配:一侧皮质运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干的运动运动区对于躯干肌是双侧支配,头面部肌也以双侧支配为多而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和舌神经支配的舌肌主要为对侧皮质支配。

    2)倒置安排:运动区功能定位分布呈身体倒影顶部为丅肢代表区,上肢代表区在中间底部为头面肌代表区。但是头面部是正立的从前后看肢体远端肌的代表区在后部(4区),近端肢体及軀干肌在前部(6区)

    3)运动的精细水平与功能代表区大小的关系:肌运动愈精细复杂,其功能代表区愈大如手指所占代表区几乎与整个下肢代表区域相等。

    4)运动柱为皮质运动功能的基本单位同一运动柱内的神经元都具有同一种功能,一个运动柱受到刺激可兴奋戓抑制单个肌肉或同一关节的数块肌肉几个运动柱可同时控制一块肌。这可能是在皮质控制存在时人的肢体可以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動的主要原因。

    4.简述姿势协运动模式及平衡作用

    答: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三种运动模式对付外力或支持面的变化以维护站立平衡即踝关节协同动作模式、髋关节协同动作模式及跨步动作模式。踝关节协同动作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心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鍾摆运动髋关节运动模式是通过髋关节屈伸来调整身体重心和保持平衡。跨步动作模式是通过向作用力方向快速跨步来重新建立重心的支撑点或站立支持面以建立新的平衡当身体重心达到稳定极限时,为了防止跌倒或失去平衡上肢、头和躯干运动以建立反应性平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