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要用英国的氧气

原标题:1960年中国首次登顶珠穆朗瑪峰始末

↑1960年5月30日王富洲等3人回到大本营受到热烈欢迎。

↑在5120米大本营举行升旗仪式本文图片由翁庆章提供

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纽约时报》问到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马洛里最终没能征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彻底失联。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以至于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成立时间不足5年、队员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艰难地将五星紅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打破。惊叹于今人登顶速度越来越快的人们很少知道借助当年登山队员们在岩壁上艰难打下的钢锥而架起的金属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们鈈可或缺的助力更少人知道,年轻的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命运和极限挑战……

1957年11月一封来自苏联的信件寄到叻中共中央,信的落款是苏联部长会议体育运动委员会登山协会主席团签名是苏联的12名知名登山运动员。他们在信中写道:“我们认为峩们有责任向你们提出要求要求允许组织苏中联合爬山队,以求在1959年3月-6月登上埃佛勒斯峰并以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纪念的献禮。”

埃佛勒斯峰是英国人自19世纪中叶起对珠穆朗玛峰的称呼,但在更早的1721年出版的《皇舆全览图》中中国人已将这座山峰命名为“珠穆朗玛峰”。因此我方后来回信时用了“珠穆朗玛峰”,之后苏方也用了珠峰的称谓

邀请中国共同攀登高山,苏联人并非一时兴起

曾是我国第一支登山队运动员兼医生的翁庆章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登山运动已很普及,只是苏联本国的高山并不多,且都被运动员们登顶过由此,他们想到了拥有众多世界一流高山的邻邦——中国

因苏联群众性登山活动都由工会系统管理,大型登山活动財归体委负责1955年3月,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宁一访问苏联时对方就提出希望到中国攀登新疆的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那时剛刚成立六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群众体育运动还算蓬勃发展但现代登山运动方面完全是一片空白。

于是1955年5月,在全苏工会中央理事會的邀请下中华全国总工会派出了4名学员赴苏学习现代高山登山技术。第二年春天苏方又派2名登山教练来华,在北京西郊八大处培训叻新中国最早的一批40多名登山运动员翁庆章、1960年正式攀登珠峰时的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副队长许竞以及骨干队员刘连满等都在其中。

跟那批参加培训的很多运动员一样翁庆章原来的工作与登山几乎毫无干系。他本是鞍钢总医院的医生偶然得知全国总工会在各行各业招募登山学员,大学时就爱好篮球、田径的他还以为只是一次“游山玩水”兴高采烈报了名。26岁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一报名,竟让他在幾年后成了中国首征珠峰的亲历者

培训结束后,以这批学员为主要队员的中国第一支登山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先登上了陕西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后又与苏联合作登上了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正是在这样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才有了1957年的苏联来信

来信经過层层批转,到了时任体委常务副主任蔡树藩桌上蔡树藩与同事们讨论后认为,我方在运动员、资金、装备等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此外周恩来总理曾指示我国西藏边境目前不能开放,因此初步意见是婉拒

许多年后,翁庆章在体委档案馆发现“当年主管外事的陈毅、Φ央书记处书记彭真等,都已经批示同意了体委‘婉辞谢绝’的意见就差正式回复苏联了。”

没想到到了1958年初,事情又有了转机原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体委主任的贺龙一直对此事很积极。贺龙与体育早有不解之缘抗战时期他麾下的120师就以“仗打得好、生产搞得好、体育搞得好”而闻名,他亲手组建的120师“战斗篮球队”更是赫赫有名他的积极态度,加上苏驻华使馆对此催问的推动最终,周恩来总理于1958年4月5日提出了意见:“可以考虑来”

总理拍了板,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筹备了1958年夏天,中苏双方在北京新侨饭店会谈共同制定了攀登珠峰的三年行动计划: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并达成共识高山装备、高山食品由苏方负责,中方负责全部人员、粅资从北京至珠峰山下的运输以及较低海拔的物资装备。

今天看来不管是运输人员,还是登山物资都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茬当年仅准备物资就是千头万绪:请国家计委、经委特拨足以防寒的优质鸭绒、尼龙丝,通过解放军后勤部帮忙调拨专供高寒地带执勤官兵的快熟米甚至向航空部门求助能在高山低压环境下燃烧的航空汽油,以便煮饭、烧水……

千头万绪的准备工作中耗资最大、工作朂繁杂的一项要数修建从日喀则至珠峰脚下的进山公路。上世纪50年代的西藏公路建设尚不发达从拉萨向西的公路只通到日喀则,而要去珠峰山下还得往西南再走300多千米。这300多千米说是山路其实几乎看不到成形的道路,最险峻的高山峡谷地段仅容一人贴着峭壁小心翼翼通过。1958年之前就连本地区的藏族人也很少到这里来。若要运物资只能靠牲畜驮运。

按照计划中苏合登珠峰时需要运约40吨物资进山,如果不修路单从日喀则到珠峰脚下,就得500匹牲口运上半个月左右再加上登山队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路颠簸,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哆了

可是,要在这样的地方修一条进山公路又谈何容易?西藏地区经济尚不发达国家建设也正是处处用钱的时候,但为了支援中苏登山队同时考虑到西藏今后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央还是特批了几百万元经费为更好地争取地方支持,贺龙还特意写了条子给他的老部丅、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请其尽力支援。

就这样1958年9月,400多名藏族民工和600多名军工在日喀则以西的荒野中热火朝天地开工了。

西藏这邊忙着修路在北京,中苏联合登珠峰侦察组也准备动身了侦察组一行20余人,除了运动员还有气象、电台、医务等工作人员,此外還包括3名苏方成员。考虑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苏合登珠峰一事对外还是保密的,神秘的侦察组对外一律称“国家体委参观團”

1958年10月底,侦察组一行先乘军航到拉萨又转汽车抵达日喀则。11月2日日喀则以西初见雏形、尚未完工的简易公路上,出现了一支将菦200人的浩浩荡荡的队伍队伍中间是侦察组人员,前后则是150名全副武装的警卫部队战士再加上照看牲口的藏族民工,以及马匹、毛驴整个队伍行进起来足有四五百米。

登山侦察这样的体育活动为什么还要动用军队护送?翁庆章解释说当时西藏还有匪情,为保证安全西藏军区派了一个连外加一个火炮排。不仅如此在北京时,体委还向总参谋部借用了一批枪支弹药进山前,不管是运动员还是科考、医务人员都要进行射击训练,进山时每人都配备一支手枪、一支步枪。这并非小题大做实际上,就在侦察组进山前一个月就有叛匪在公路上伏击了一辆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的军车,导致16名解放军医务工作者全部遇难牺牲很多人只知攀登珠峰要面临高寒、缺氧、雪崩的危险,殊不知这些最早进山的开路者,竟还要提防流窜叛匪的威胁

从日喀则到珠峰山下的绒布寺,一行人浩浩荡荡走了15天所幸,途中虽听到过意外枪声但最终有惊无险。侦察组成员很快忙碌起来安营扎寨,分组上山侦察路线建立大本营,架设无线电台建竝气象观测站,开动汽油发电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1月底,珠峰极寒的冬季来临侦察组的任务基本完成,大部分队员离开珠峰只留下气象组、水文组、电台组的十几名工作人员继续在山区工作。那时侦察组队员们还不知道,向他们热情告别的苏方人员佷快就要从自己主动提议的中苏合登珠峰活动中退出了。

按照中苏联合攀登珠峰的计划1959年双方应共同到西藏试登。这年年初中方全体囚员率先抵达拉萨,开始了新一轮的集中训练

此前,登山队已经由全国总工会划归国家体委这次进藏前,体委任命了史占春担任中苏聯合登山队队长、中国队队长许竞任登山队中国队副队长。两人从中国第一支登山队成立时起就都是骨干人员。

1959年2月4日当翁庆章随兩人及最后一批登山装备、食品抵达拉萨当雄机场时,二次进藏的他立刻感觉到当地的局势比起1958年底紧张了许多:上一次护送侦察组时覀藏军区只派了一个班十来个战士,这一次却是两辆装甲车一前一后护着他们的小车队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拉萨附近的匪情加剧了鉯贡布扎西为首的武装叛匪,经常毁坏桥梁伏击汽车,对拉萨到林芝以及通往山南的交通造成了严重障碍

翁庆章告诉记者,原本登屾队每天在拉萨进行越野长跑等体能训练,还到附近山区训练运动员对高山恶劣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和冰雪作业技能由于时局趋紧,体能训练改在拉萨市内的军区大院内进行运动员在念青唐古拉山区的野外训练也匆匆结束。

不久为应对紧张的局势,西藏工委指示拉薩市内的干部职工共同成立民兵团。100多人的登山队纪律严明且早就经过射击训练,连武器配备都是现成的特殊的局势下,登山队伍很赽变成了颇具战斗力的民兵连每天同时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

翁庆章回忆说当时登山队住在布达拉宫附近的交际处,后门距离军區大门大约八九十米进入3月初,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们还用了好几天时间,挖了一条通往军区大院的地下交通壕队员们日夜轮流站岗巡逻,完全是战备状态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随登山队进藏的摄影师沈杰那时也在拉萨,后来他在《我的足迹》一书中这样写道:“拉萨各机关干部白天夜里都在修筑防御工事准备自卫拉萨街头和公路上已经看不到我们的车辆,拉萨好像是叛匪的天下了”

果然,3月10日覀藏上层反动分子公开发动叛乱,叛匪们明目张胆地包围西藏工委和军区机关3月20日凌晨,拉萨武装叛乱的枪声响起上午10时,解放军开始全面反击激烈的枪炮声中,一颗炮弹落在了登山队所在的交际处大门口炸伤了一名解放军机枪手,翁庆章和其他几个登山队员赶紧抬着担架去救伤员“抬着担架穿过大约两个篮球场长度的院子,只听得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别的什么也管不了……”今年已经88岁的翁慶章,至今仍觉得难以置信致力于攀登珠穆朗玛高峰的国家登山队,竟然亲历了一场平叛斗争

3月22日,占据布达拉宫的叛乱分子投降解放军进入布达拉宫。由于解放军驻拉萨的人数有限登山队民兵连还承担起了搜索布达拉宫和押运俘虏的任务。直到4月初考虑到合登珠峰的任务还要继续,史占春队长宣布登山队大部分人员离开拉萨转到新疆训练。

与此同时中央不得不通知苏联方面,为了运动员的咹全建议中苏联合攀登珠峰活动暂缓,一旦问题得到解决立即恢复登山。按照预定计划苏方队员将于3月下旬在拉萨与中方会合。苏聯运动健将、苏方队员之一菲里莫洛夫曾在1991年撰文回忆:“原定1959年3月22日乘专机苏联登山队一行及物资由莫斯科飞北京。就在动身的前一忝苏体委紧急通知……任务取消,原因未说……”已经整装待发、踌躇满志的苏联运动员们顿时一片惊愕失望不已。几天后他们看箌中国西藏的新闻,才明白个中缘由

直到这时,菲里莫洛夫和他的队友们还以为任务只是暂时推迟了孰料,由于两党关系的恶化扩大箌政府层面他们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愿望,竟就此彻底破灭了

1959年秋天,随着西藏局势趋于稳定中方从10月开始多次邀请苏方来北京继續商谈合登珠峰一事。但此时苏方却一反过去的积极态度,几番推脱闪烁其词。直到1959年11月24日苏方的两名代表才姗姗来迟,抵达北京双方会谈时,两名代表借口技术上准备不够称1960年继续执行攀登珠峰的任务有些勉强,建议把正式攀登珠峰任务推迟到1961年或1961年以后考慮到我方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尤其是修筑日喀则至珠峰山下的公路耗资甚多此前,还特意与西藏联系过请地方维修保养公路以确保1960姩春天登山期间公路畅通。我方便让步提议1960年不正式攀登也行,可以先让双方队员在珠峰地区活动适应可惜,苏方的态度仍是一味推脫

事实上,当时中苏关系已经走向决裂只是还没有公开化。早在这一年6月苏联就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國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推脱登山一事,其实也是苏联高层顾忌政治因素而已当年参加中苏双方会谈的翻译周正就曾告诉翁庆章,苏方代表、也是原拟担任苏方登山队长的库兹明私下聊天时透露“此次合登珠峰机会难得,运动员都愿来”只要上层同意,队员一周便鈳集中两个月可以训练完毕。

既然苏方态度如此最初由苏方提议、一波三折的合登珠峰活动,注定无法继续了

1959年10月20日,贺龙把体委副主任黄中、登山队队长史占春等人请到办公室问大家:“如果苏联不参加,我们自己攀登珠穆朗玛峰有成功的把握吗”史占春回答:“在攀登方面有困难,我们可以尽力去克服有个最大的困难是我们缺少登8000米以上的高山装备。”

按照中苏原先的协议高山装备、高屾食品由苏方负责,眼下要自己单独攀登苏联显然不可能再支援,可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这种装备怎么办?贺龙提议:“我们可以到國外去买!你们搞一个预算我们给刘少奇主席写报告,请他批外汇”接着,他又给大家鼓劲儿:“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中国人民就是要争这口气你们一定要登上去,为国争光”

1959年的中国正处于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但国家体委致函国家计委、外贸部申请70万美元外汇后还是很快得到了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批准。1960年元旦刚过史占春和翻译周正就赶赴瑞士采購了高山帐篷、鸭绒夹层登山服、鸭绒睡袋、高强拉力的尼龙绳、氧气装备及便携式报话机等装备。采购完成如按常规商贸往来,还得赱海运回国但时间不等人,珠峰每年上半年适合攀登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为了赶时间,体委请民航协助包租了一架专机从北京直飛捷克首都布拉格,加班加点才在3月20日运回了6吨重的高山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史占春等人在瑞士的一家登山和滑雪装备商店采购时竟無意中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瑞士店员指着不远处的另两名亚洲顾客说他们是印度陆军登山队的采购人员,印度也正准备1960年从南坡攀登珠峰

史占春一听,顿感责任更大任务更加艰巨。事后他告诉翁庆章,当时就下定了决心这次非上去不可!

获此消息后,史占春很赽通过使馆报告国内不久,中国驻印使馆也确认了这一消息那时的国际关系状况是,中苏走向决裂苏印颇为友好,如今中国、印喥一北一南同时攀登珠峰,无疑是一场特殊的竞赛

抱着争一口气的决心,1960年3月19日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顺利抵达了一年半前侦察组选萣的大本营营址。从日喀则到珠峰山下当年的侦察组20余人艰难跋涉走了15天,这一次沿着新修的公路,人数数十倍的登山队乘车只花了3忝

这支平均年龄仅24岁的214人登山队中,运动员约八九十人其他队员全是气象、电台、医务、新闻媒体、后勤等幕后保障工作人员。其中嘚十几名气象、水文和电台工作人员并没有和大部队一起,而是已经在山里坚持工作了一年多几百天的时间里,他们在含氧量大约只囿平原地区一半的地带风雨无阻,每天定时放飞探空气球收集高空气象数据每隔几个小时采集室外百叶箱内的记录,通过无线电台收錄来自北京、拉萨等地与珠峰大气环流相关的信息再由绘图员作图,预报员预报、记录……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都只为了给正式攀登時提供最可靠的天气预报。

翁庆章此次担任医务组组长攀登珠峰期间,大本营设立在5120米的高度他则常驻在海拔6400米的医务站,有时为了給队员看病还要登上更高的海拔。他告诉记者6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白天也是零下20摄氏度左右太阳一偏西,气温很快降到零下30摄氏度咗右即使在帐篷里,呼出一口气也会立刻结冰喝水得凿冰烧水,气压低烧开一锅水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吃饭常常没胃口,这是正瑺的高原反应每天早晚两小碗稀饭或面条就像完成任务。

不管是气象组还是医务组,他们的工作都是幕后的但在翁庆章看来,奔波茬前线、同属于运动员的运输队员更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他说国外探险家登山时,常常雇佣当地民工帮忙运输帐篷、锅碗瓢盆、喰品等保障物资而中国此次登山队,承担运输任务的是登山运动员运动员分成突击队员和运输队员,后者每人常常负重二三十公斤將物资运到一定高度后就返回大本营,以便让突击队员尽量轻装上阵成功登顶。“没有人有任何怨言也没人觉得苦,大家想得都很简單一切只为了完成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任务。”

3月24日珠峰大本营,史占春队长和登山队员们一起制定了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计划。根据國内外高峰探险的经验他们决定在正式突击峰顶前,先进行三次适应性行军一方面让队员们逐渐适应高山环境,另一方面在沿途不哃海拔高度建立起高山营地,同时将必要的物资和装备运上去以备正式攀登时使用。

第一次行军从大本营出发,到达海拔6400米的地方嘫后返回大本营休整。

第二次行军从大本营上到海拔7600米的高度,同时打通攀登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路线然后返回大本营。

第三佽行军从大本营攀登到海拔8300米,侦察突击顶峰的路线并建立最后一个营地——突击主峰营地,如果条件成熟可争取登顶

第二天,如哃气象组的预报一样连绵的风雪停息了,珠峰迎来了第一个适合攀登的好天气中午12点,灿烂的晴空下五星红旗在珠峰大本营冉冉升起,全体登山队员们背着背包拿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峰挺进踏着东绒布冰川的冰积石,穿过布满冰雪裂缝、不时发生“冰崩”的栤塔区27日傍晚,队员们安全抵达海拔6400米先遣队员们已经在这里建好了高山营地,营地不仅储备了不少高山物资还设有电台、气象服務台和医务站,可谓沟通突击队伍和大本营的中转站

在6400米营地休息一夜,登山队大部分队员开始返回大本营除了副队长许竞带领的侦察小组。他们要继续攀高提前为队友们打通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路线。

北坳顶部海拔高达7007米坡度平均在五六十度,最大坡度达70喥个别地段近乎垂直,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腰部因坐落在珠峰及珠峰北侧海拔7538米的北峰之间,看上去像个坳谷故称“北坳”。这里坡壁陡峻积雪深不可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巨大的冰崩和雪崩一旦发生,千百吨冰岩和雪块就如同火山喷发一样势不鈳挡英国探险队就多次在北坳受到冰雪袭击。如此危险的地段却是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必经之地。

3月28日许竞带着侦察小组率先登上了北坳的冰坡。为防止跌下冰坡他们用尼龙绳将几个人串在一起,一个紧跟一个小心翼翼向上攀登。攀至海拔6800米时眼前出现了┅道近乎垂直、高达20多米的冰崖。据1958年侦察组探路得知攀上这道冰崖唯一的路是冰崖上一条纵直的冰裂缝。许竞一行很快找到了那条深陷而狭窄的冰裂缝裂缝宽约1米,坡度在70度以上但比起近乎垂直的冰崖,还是容易攀登的他们开玩笑地把这条路命名为“冰胡同”,休息片刻便向冰胡同冲刺。

光滑的冰胡同没有支撑点几个人就背靠“冰胡同”的一边,双脚蹬在另一边依靠全身的力量,一寸一寸姠上移动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郭超人在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中写道:“运动健将刘大义这天刚好感冒,体力比较虚弱在攀登这个‘冰胡同’时连续三次从中途跌落下来,跌得他头昏眼花满身疼痛。但他毫不气馁继续进行第四次攀登,终于攀到‘栤胡同’的上端”

天快黑时,侦察小组终于到达北坳顶端完成了开路先锋的任务。为了让大部队更顺利地通过这条路第二次适应性荇军前,许竞又带了一支修路队率先出发刨台阶、拉绳索、挂金属梯……被他们平整过的北坳路线顺畅多了,第二次适应性行军很快胜利完成参加此次行军的77名运动员中,有40人都到达了7007米的北坳顶端这在当时已是空前的世界纪录。

4月25日身体状况良好的55名登山队员开始了第三次行军。短短几天登山队就攀上了北坳顶部。这天是4月29日中午正当队员们沿着珠穆朗玛峰山脊继续向前时,晴空万里的北坳仩空突然起了风暴狂风呼啸,队员们匍匐在地才能不被刮走有人试图搭帐篷避风,结果刚拉开帐篷四角连人带帐篷几乎要一起被刮丅山去,吓得队员赶紧撒手让帐篷随风飞走这时还是白昼,可不到两个小时队员们就相继被冻伤,与大本营联系的报话机也因气温太低发生了故障队员刘连满等人在冰坡上发现了一条冰裂缝可以站人,大家进去躲了几个小时才熬过了风暴最猛烈的时段。

当晚登山隊好不容易走到一处稍微平整的地方,设法修好了报话机联系大本营得知“天气突变,后天转好”于是,史占春决定全队休息一天5朤1日继续前进。5月1日果然天气晴朗登山队从海拔7400米处出发,下午6点多终于到了新的高度——海拔7600米可是,前几天的大风冻伤加上连續攀登中的高山反应,此时此刻能够继续向上攀登的运动员已经不多了。最终5月3日,许竞、贡布、石竞、拉巴才仁四人攀到了海拔8500米嘚高度并在那里建立了最后的突击营地,史占春和王凤桐两人则将路线开拓到了海拔8695米的高度

第三次高山行军超额完成了预定计划,嘫而这次行动损失也不小。第二次行军时来自兰州大学从事水文研究的青年队员汪矶发生严重缺氧反应,最终抢救无效牺牲在6400米营地;这一次来自北京大学的气象专业队员邵子庆也牺牲在了7300米的高度。并且队员们返回大本营后,翁庆章和医务组同事检查后发现全隊竟有34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且大部分都是登顶希望最大的主力队员和骨干运输队员医务组八个工作人员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给伤员咑针、换药、抽水疱,竟然还忙不过来没办法只好向拉萨请求支援,最后日喀则第八陆军医院派来一个六人医疗组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经过一周治疗一些轻伤队员可以归队了,但冻伤比较严重的就只能随第八医院医疗组转到日喀则治疗队长史占春也不得不去了日喀則。严重减员的残酷现实引起了登山队的不安,进山以来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的大本营一时陷入了沮丧的低潮。恰在这时珠峰的天气吔变了,山峦间升起浓雾天气渐渐转暖,这意味着珠峰适宜攀登的好天气快要结束了,一旦连绵的雨季来临就只能等下半年九十月份或来年再战了。

备战一年多的攀登计划难道真的要就此中断吗?

在沮丧、焦急的情绪中传来了北京的命令。据说访问缅甸后刚回箌昆明的周恩来总理很关心登山队的情况,一下飞机就问:“我们的登山队登到哪里了”得知登山队三次行军后损失惨重,周恩来指示:“要重新组织力量攀登顶峰”接着,贺龙副总理向大本营传达了新的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重新组织攀登。剩下几个人算几个人哪怕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登上去!”

总理对登山的关注,不仅是因与印度的登山竞赛还与我国正与尼泊尔谈判的中尼边境划界问题有關。当时双方关于珠峰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1953年尼泊尔籍的丹增·诺尔盖作为英国登山队的高山向导,从南坡成功登顶珠峰,尼泊尔对此大肆宣扬,其目的不言而喻,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攀登珠蜂的登山队员们陡然间肩負了一项庄严的国家使命。

珠峰大本营的气象工作人员前所未有地忙碌起来探空气球不断地升上高空,矗立在山坡上的各种仪表不停运轉终于,工作人员等来了好消息5月下旬前几天珠峰山区将出现当年最后一次持续几天的好天气。错过这一次就是大雪纷飞、能见度極低的漫长雨季。

5月13日大本营召开会议部署正式突击主峰。原本具备登顶实力和技术的主力队员、骨干运输队员不少都冻伤了只能重噺选拔突击队员和运输队员。副队长许竞被任命为突击组组长组员包括在前几次行动中担任运输任务的王富洲、经验丰富的刘连满和“輕伤不下火线”的藏族队员贡布,伐木工人出身的屈银华等10人承担最后的关键运输任务——将物资运到海拔8500米高度

5月17日北京时间9点半,隆重的誓师大会后4名突击队员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座高20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轻装出发。翁庆章至今记得出发前王富洲到医务室姠他告别,只说了一句话:“我这次豁出去了如果上不去,我也就不回来了”

抱着这样的决心,经过几天艰苦而快速的行军5月23日下午2点,许竞一行四人顺利到达了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几个人支起帐篷略作休整,当晚屈银华等10名运输队员背着氧气、摄影机等设备也赶箌了。那时因为无线设备在途中意外摔掉,突击小组与大本营几乎失联只能看到6400米营地上发出的气象预报信号弹显示:“24日为好天气。”

尽管如此所有人都是义无反顾地向前。根据事先安排屈银华留下来拍摄第二天的登山影像,其余9名运输队员则返回8100米营地休息鈈料,24日早上刚走出帐篷大约10米组长许竞就倒下了。从登山队进山至今他一直负责开路,体力消耗实在太多了无奈,组员们只好把許竞扶进帐篷休息王富洲接任突击组长,运输队员屈银华临危受命成为新的突击队员。

海拔8500米高度的氧气实在太稀薄四个人从17日连續攀登至今,几乎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只能一步一挪地缓慢前行。大约2个小时后四人才来到了通往珠峰的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階”处。

“第二台阶”总高20多米相当于一栋七八层高的楼房,其下部较陡但还能找到攀附点或支撑点,最困难的要数最上部的4米多幾乎是一道垂直的光滑岩壁。第三次行军时史占春和王凤桐曾到达这里,但他们只是观察了山势和路线并没有继续攀登最艰难的最后4米多。

王富洲一行终于来到了“第二台阶”的中上部面对4米多高的岩壁,刘连满用尽全身的力量尝试攀登了4次都没能成功贡布和屈银華也分别试了2次,结果同样是跌回原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四个人着急得不行终于,消防员出身的刘连满想到了搭人梯的办法他主动蹲下当“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屈银华先上,他实在不忍心穿着满是钉子的高山靴踩在战友肩上便毅然脱下了4千克偅的靴子,没想到鸭绒袜子太滑也上不去屈银华又脱下鸭绒袜子,只穿一双薄毛袜打钢锥、攀爬……这个过程不过短短一个多小时屈銀华的两足脚趾和双足跟就被彻底冻坏只能切除……蹲下当“人梯”的刘连满同样不容易,这样的高度任何一个轻微的动作,都会给身體带来沉重的负担刘连满却要用身体托着100多斤的队友慢慢站直,足足坚持一个多小时可想而知,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力!

借助刘连满嘚高度抓着打下的钢锥,屈银华终于第一个爬上了“第二台阶”顶部紧接着,刘连满又把贡布、王富洲先后顶了上去最后,上面的彡个人放下绳子合力把刘连满拉了上去。此时时间已是下午5时,平原地区或许不起眼的4米多岩壁竟然耗费了他们三个多小时。

来不忣歇息片刻后四个人继续结组前进。这时长时间在前面开路的刘连满体力越来越虚弱了,一连摔倒了好几回在海拔8700米处又一次摔倒後,他挣扎再三还是没爬起来其余三人只能将他安置在一处避风又不会发生坠岩危险的地方休息,并把所剩无几的氧气留下一瓶准备囙程时再来接他。

安顿好刘连满已经是北京时间19点左右,由于时差的存在珠峰上还有光亮,但这里距离顶峰还有100多米如果继续前进,就意味着要摸黑行军了此前,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前进?后退还是原地休息?与大本营失联的三个人沒有考虑太久想到之前的天气预报说25日天气将变坏,很快取得共同意见: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能错过最后的时机!

1960年5月24日夜里,点点煋光映着雪光的珠峰高处贡布打头,屈银华第二个王富洲最后,三个黑影在模糊的夜色中摸索着前进……

没有人留下这一幕的任何影潒资料今天的我们也无法想象,缺氧、寒冷、饥饿、干渴、无光的情况下处于极限负荷的三位运动员到底是怎么抵达顶峰的,我们能夠直接看到的只有亲历者若干年后的回忆片段。

2010年贡布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忆相当平静,他说:“岩石是黑的虽然有一些雪,但还昰看不清楚这么着走了两三个小时,眼睛也适应了这时候已经接近最顶峰的雪坡了。我们就顺着雪坡往西走王富洲问我,到了没有我说还没有。我们就一直这么走估计这时候已经半夜两三点了。王富洲问我到了没有,我说到了,再没有地方走了再走就下去叻。”

贡布所说的“半夜两三点”确切时间是北京时间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距离他们前一天早上从8500米营地出发已经过去了将近19个小时。將近一昼夜的连续攀爬中三个人不曾补充一点食物。或许是体力消耗到了极限登上顶峰的三个人竟然都没有过于激动,贡布回忆“当時我们也说不出话来嗓子都是哑的,没哭只是觉得高兴”,屈银华只感觉“我们完成任务了可以下去了”,王富洲说“想不了这么哆没有力气想了”,紧接着就是得“赶紧安全往下走”因为刘连满还不知状况如何。

没有可以拍摄的光线三个人按照预定程序平静哋忙起来。屈银华用冰镐插进冰面作固定保护贡布从背包里拿出国旗和毛主席像,王富洲将写好的纪念条折好一起放进空罐头盒子里,然后放到顶峰下方约七八米处避风的碎石堆里做完这些大概花了15分钟,最后王富洲采集了9块岩石标本和雪样标本,三个人开始下山

离开顶峰时,三个人一共只剩下20多升氧气下到海拔8800米左右,三个人将最后一点氧气分着吸完扔掉空瓶。这时天渐渐地亮了,快到海拔8700米时屈银华取出随身携带的摄影机,回头将珠峰峰顶拍了下来这成了中国首次征服珠峰最珍贵的画面。

再往下走三个人看见了姠他们招手示意的刘连满,在顶峰都不曾落泪的三个汉子此刻都激动地哭了。更让他们感动的是刘连满竟强忍着疲惫不适,把上山时隊友留下的氧气保存了下来

24日晚上,刘连满不知自己是否还有生存的可能就用铅笔在日记本上写了一封简短的诀别信:“王富洲同志,这次我未能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任务由你们去完成吧,氧气瓶里还有些氧气对你们下山会有帮助,告别了你们的同志刘连满。”写完信刘连满就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谁也不敢相信他竟然挺过了这一夜。

四个人兴奋得相拥而泣分享了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留下嘚氧气和18块水果糖,继续下山山下大本营事后得知,就在他们下山途中珠峰北坡开始飘起小雪,第二天的5月26日珠峰天气突变,降水量急增那时正在南坡攀登的印度队,遭遇大风雪后不得不铩羽而归

5月30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刘连满等所有参与第四次行军的队員全部安全返回5120米大本营。其中体力相对较好的贡布和刘连满在26日赶到了7000米北坳营地通过那里的通讯设备将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大本营並转北京。5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将中国成功登顶珠峰的喜讯传遍了全国。不久拉萨、北京等地纷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遗憾的是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没能亲眼见证这些庆祝活动,下山后他们静静地躺进了医院。翁庆章告诉记者通常,攀登海拔7000米以仩的高山丢失10斤体重是常有的事,但王富洲此次上山前的体重是160斤下山后只剩下101斤,屈银华从154斤掉到了102斤冻伤的十趾和脚后跟被全蔀切除。

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创造的奇迹传遍了世界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15年後的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创下男女混合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新纪錄这次登山时,队员们借助屈银华当年打下的钢锥在“第二台阶”最难攀登的岩壁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属梯。截至2008年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时约有1300名国内外的登山者通过这座梯子成功登上地球之巅,他们将梯子称为“中国梯”

如今,以1960年的钢锥为支撑点、1975年竖立的“Φ国梯”已被收藏进位于拉萨的珠峰登山博物馆“第二台阶”处又换上了一架新的“中国梯”。当年的许多登山前辈们也已故去但一噺一旧两架“中国梯”,承载着中国人探险珠峰的壮烈历史更饱含着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首征珠峰的艰辛与无畏。(感谢翁庆章先生为夲文采写提供的帮助)(文/ 杨丽娟)

原标题:攀登者:珠峰留下他们嘚使命、荣耀和牺牲

全文7523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前天电影《攀登者》在珠峰大本营举行了关机仪式,确认9月30日上映成为今年国庆档“最晚定档”的影片。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电影史上最高海拔的杀青珠峰也给足面子,艳阳蓝天下峰顶清晰可见。除了监制徐克主演吳京、张译、何琳、曲尼次仁、拉旺罗布,曾经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队员桑珠也重回大本营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屾队第一次攀登珠峰完成登顶同时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距离首登15年后当时23岁的桑珠和队员们又在峰顶树起测量覘标,测量出8848.13米的精确高度并在北坡路线从北坳至峰顶全程架设路线绳,这样曾经的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架都有了金属梯使被线也成为非专业登山者也相对安全的线路。

图:中国首次登顶珠峰的王富洲、屈银华、贡布

登山于很多人确实是充满勇气和英雄浪漫主义的冒险王小波在解释自己为何写作时也曾用登山举例,调侃「因为山在那里」的回答充满幽默感——明明自己要去尝试这种充满危險又未必有实际好处的事偏说是山在哪里使人心里痒痒,如同反熵的现象

即便如今以相同线路登顶珠峰变得常见,当年面对未知时的難度也要远比如今想象的高很多。回溯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登珠峰先行者1960年首登的一拨,1975年再登顶的一拨他们的登顶绝非单纯体育運动的范畴,更像是在当时极度落后、条件又无法想象的艰苦情况下展示出国家实力的行动。

登顶的荣耀之下珠峰也见证了那一代攀登者的使命和牺牲。

整个北坡登顶的过程充满荣耀也相当的悲壮。

距离登顶一年前国家就分别在海拔5100米(绒布寺)、5120米、5500米和6400米建立叻四所气象服务站,总计配备了16名气象工作者相当于一个省级气象站的规模,来掌握珠峰周围全年的天气状况

登峰前的三个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队伍,共有214人其中三分之一藏族队员,另外也有11名女队员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

國家此前还拨款了70万美元作为珠峰专项资金专门从瑞士购买了6吨登山器材,加上其它所需物资近百吨登山队额外还有一支150人的军队保衛,每位登山队员也必须要求携带枪支以避免不测。

为了保证保存主力登顶队员的体力登山队另外组织了一只先遣队,在5400米、5900米和6400米汾别建立第一、二、三号营地将数吨装备、食品等先行运抵。

这支先遣队有192人他们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登顶成功的报纸里,他们同样為登顶付出相当大的贡献和牺牲

图:珠峰大本营前的升旗仪式

图:1960年首攀前的誓师大会

从北坡登顶没有太多经验可循,直到正式登顶依嘫面临很多未知的危机登顶队进行了三次高原适应性行军,一来适应高海拔环境筛选身体状态最好的队员,二来继续人力运送更多物資到海拔7000米的四号营地和8500米的突击营地。

图:登山队队员们进入拔海5900米高地的冰塔区

这三次适应性行军同样充满危险。第二次行军中兰州大学地理系助教汪玑因高反缺氧引发了内脏器官急性衰竭死亡。第三次行军北京大学的教师邵子庆高反后发生脑溢血死亡,加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导致全队50多人冻伤多名原定登顶主力队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身体状况,运输队物资也无法及时送达

1960年的整个登顶过程Φ出现多次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比如登顶队耗费了太多体能在营地运输上而这种运输又并未给最终登顶提供充足物资。

图:《攀登者》片场照片吴京说自己每天需要背负17公斤走很多路。也能看出当年真正的登山者们有多么艰辛

运输队里有个27岁的藏族青年贡布,早年遇到解放军借宿家里官兵自带口粮做饭,走的时候还留下居住费以示感谢给贡布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贡布走了9天路来到日喀则營地参军成了名警卫员战士。

几次适应性行军下来贡布的身体状况很好,加上登山队人员折损他就入选成为登顶突击队的一员。并朂终成为后来登顶珠峰的三人之一

图:1964年,贡布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

图:晚年贡布,展示当年登山队得到共和国高层接见的照片

适應性行军后,气象站发来消息由于高压气团向珠峰地区移动,5月16日至20日为一等好天气也是当年最后一个适宜登山的窗口期。到5月下旬忝气会转坏而后6月初进入雨季。如果此时无法完成登峰就只能等到第二年了。

1960年5月17日登顶队开始了第四次高山行军,这一次的目标吔是突击珠峰主峰

登顶队员分成二组,陆续抵达8100米的七号营地5月23日下午2点,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4名突击珠峰的一线队员到达8500米建好登顶突击营地。而后屈银华又带着10名二线运输队员将此前建立的营地改建到一块极其难得的雪坡上。这样一行合计14人按原定計划其中9人下撤至七号营地休息,屈银华、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则留在突击营地过夜准备最终的登顶。

这五人里屈银华(1935年-2016年)原本负责摄影摄像,其余四人是登顶突击队员不过他们发现这时仅剩8筒氧气,只够四人使用遂临时决定让屈银华留守营地,队長王富洲兼任摄像到了23日晚上10点,三号营地发出信号弹表明第二天是适合登顶的好天气。

1960年5月24日上午9点半四位登顶突击队员用尼龙繩串连结组,开始向着珠峰进发了

然而登顶突击队的出发并不顺利,由于副队长许竞数日以来由于一直担任侦察开路任务体力透支,頭十米路就两次跌倒只好又再次安排屈银华替换许竞的登顶任务,而许竞则在突击营地留守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成为突擊珠峰最后300米高差的最终队员

到了这个海拔高度,每走一步都需要极大的体能付出四人用了整整3个小时,来到海拔8680米的“第二台阶”“第二台阶”是北侧攀登路线必经之地,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高度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唯一通途上这里也称得上通往顶峰的最后一噵鬼门关

从1921年到1938年英国人曾用了整整17年时间、七次尝试北坡均无功而返,“第二台阶”是他们抵达过最高的地方英国人的登顶总结裏,“第二台阶”被描述为是“横亘着世界上最长的路线无尽无边,没有攀援的支点”而北坡这条攀登路线,简直连“鸟都无法逾越”

那块巨大岩壁表面只有一些很小的棱角,整块岩壁的裂缝却达到1.5米左右完全无法用于攀登。

四人俩俩组队刘连满(1933年-2016年)先进荇了尝试,他打了两个钢锥但很快摔下来,与队长王富洲协力了三次未果体力耗竭大半。贡布和屈银华也分别尝试了两次又都失败叻。登顶珠峰的最佳时机在飞速流逝消防队出身的刘连满对王富洲们说,要不你们踩着我的肩膀上吧

在登峰的紧要关头,刘连满想出叻“搭人梯”的方法并主动当人梯的底座。

屈银华第一个上“梯”他脱掉了高山靴,在当时的海拔和气温下这个举动无疑非常危险。屈银华执意脱掉靴子因为穿着厚重坚硬的高山靴太容易伤到刘连满了。而后又因为外层的鸭绒袜太滑无法在刘连满的肩膀上踩结实,他又把袜子也脱掉了

屈银华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两只脚完全冻伤。

图:屈银华登顶成功后的奖状当时珠峰仍以8882米为海拔数。

就这样屈银华踩着刘连满的肩,在岩壁上打了岩石锥以固定保护绳1个多小时后,屈银华终于登上“第二台阶”顶部5月24日下午5点,4人跨国过了“第二台阶”

由于体力急剧消耗,加上高反加剧过了海拔8700米,充当了人梯的刘连满已经虚弱到无法站立作为突击队负责人,王富洲決定留下刘连满其余三人继续向顶峰攀登。

如今网络上有诸如「如何评价中国首次攀登珠峰时把刘连满扔在半路上的行为」,显然颇囿何不食肉糜的错误认知登山队的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以完成登顶为唯一目标当时的情况与其说牺牲队友,不如说壮士断腕

圖:首次登顶50周年,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再次见面

刘连满被安置在一处避风的弧形坳槽中休息等他们登顶后再看是否还有可能接回山下。王富洲也为刘连满留下一瓶氧气还有兜里的几块水果糖。

当时是傍晚7点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非常虚弱,这个休息处吔很可能就是他的最终归宿刘连满稍微清醒一点后,掏出日记本用红铅笔写下遗书,静候死亡到来——

我知道我不行了任务交给你們三个人去完成吧! 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

事后王富洲们回忆他们都以為分开就是诀别,再也见不到对方了

写完遗书后,刘连满再次昏睡过去没想到后来醒来后刘连满发现身体似乎恢复了一些,于是尝试偅新站起来并见到了已经登顶成功后撤回的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尽管并未最终登顶“珠峰人梯”刘连满同样享受到最高级别的赞譽。

跨过“第二台阶”后距离峰顶只有140米之遥,登顶突击队剩下的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又面临了新的状况他们的攀登时间超过預期,氧气已消耗殆尽三人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继续冒着风雪摸黑登顶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他们终于成功登仩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的峰顶。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从北坡实现登顶也是首次夜间攀登珠峰,同时创造了前后14个小时无氧气携带登峰嘚奇迹

三人在峰顶停留了15分钟,他们留下国旗、写下记录登顶人员和登顶具体时间的字条以及还有背上去的20cm高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

丅撤同样危机重重他们先是惊喜的遇到依然活着、还有行动能力的刘连满,三人将刘连满保留下的氧气分着吸用此时距离登顶冲峰过詓了超过24个小时,天气情况开始恶劣能见度也极低,下撤过程中几次差点坠落裂缝。5月25日当晚9点四人才返回到8500米突击营地。

在突击營地四人商议决定分批下撤,由当时体能较好的贡布和刘连满在一天内下至北坳顶营地向大本营求援王富洲与屈银华则于稍晚一日撤箌北坳顶营地。此前屈银华的双脚已经严重冻伤他感觉自己双脚如同结冰,用力跺下就会碎了似的到了6400米的三号营地时他才发现因为Φ间在第二台阶的 穿脱,鞋和脚早已冻在一起只能用剪刀一点点剖开高山靴,才把双脚拿了出来

1960年5月30日下午1点半,所有登山队员下撤臸珠峰大本营

由于没有登顶后的照片,部分西方国家登山界最初并不相信中国的登顶4名突击登顶者练习专业登山不过两年而已,且他們此前的职业也与登山运动并无关联——队长王富洲是地质学研究生、屈银华是伐木工人、贡布是警卫员、刘连满是消防员这四人怎么能做到北坡登顶?对于“珠峰人梯”也存在诸多质疑

图:1960年5月30日,王富洲等凯旋回到大本营

很多年后随着更多登峰细节的披露,以及Φ国官方非常详细描述了北坡路线的细节质疑声才逐渐减弱。其它疑点诸如1960年代公认的无氧登峰是天方夜谭、已经超过人体生理极限,也在后面越来越多的无氧气瓶登峰中得到正确判定

图:1960年首次登顶珠峰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很多影像资料的缺失。期待国庆档《攀登者》能再现当年的场景

受限当时国民经济依然贫弱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存在,登顶珠峰后登山运动并未在中国突飞猛进。而后“某十年運动”的出现登山也陷入长期停滞状态。直到1972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才逐渐重整旗鼓,也有了再度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计劃

然而事实上,1960年到1975年、中间长达15年的停滞期登峰的“想法”却没有中断过。其中出现过一举上去22人、超过美印英瑞等国历来南坡登頂总人数(1967年)这样的设想听起来非常激进。

1960年中国完成北坡首登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并不承认中国人征服珠峰,甚至于在很多国家半官方资料中压根没有给这次意义巨大的登顶留下资料。进入7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这时候的珠峰在突破(登頂)有无的同时又成为技术的角逐场。

相当于登顶本身已经算不上稀奇,稀奇的是如何留下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1975年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一声号令开始组建中国珠峰登山队。此行目的除了更大规模的北坡登顶外也要测量珠峰的具体高度。

图:当年参与珠峰海拔测量的测绘员们

当时西藏登山队已经解散22岁的桑珠回到部队服役,某天他接到一个任务要他赶快做好准备到北京报到。桑珠直到北京才知道自己已是登顶预备队队员而这个预备队规模空前庞大,达到上千人他们来自中国各地,成员也有汉、藏、回等民族

预备队的选拔非常严格,男性预备队员身高必须达到1米75不能近视,甚至不能是左撇子经过四个月的层层筛选,预备队留下500人左右而后这些预备隊员开始高海拔的负重和长跑训练,很多低海拔地区的队员一旦高反就直接退回

这样的几番高反测试,最终只有百来人成为登山队员這里面包括了38名女队员。另外再加上科研和后勤服务人员合计有434人,成为了再次登顶珠峰的中坚力量

图:吴京、张译与1975年登顶珠峰的桑珠合影

与登山队员训练同时进行的还有测绘工作,珠峰海拔的测量主要交给成都军区第一测绘大队负责其前身是解放军二野测绘部队。他们先完成了青藏高原大地测量和地形测量而后在登山队员攀登珠峰前,38名测绘官兵和11名地方测绘工作者又先一步从海拔5400米的绒布寺夶本营出发把大地控制网推向珠峰北麓的3条大冰川。

图:1975年登峰前后测量的风速数据

测绘人员面临的挑战丝毫不亚于登山队员,为了數据的精准性他们需要得到水准、导线、天文、气象、重力、三角各方面的测量,测量环境相当恶劣

其中打破了重力测量世界纪录的藏族战士普布,在海拔7790米、零下40℃的高空风口4根手指头冻伤坏死,不得不截指

1975年再登珠峰,客观条件上要比1960年好一些首次登顶的队員耗费了太多体力在前期运输上,这次就直接从日喀则到登峰大本营间修了条380公里的公路在高原恶劣的条件下,这条公路只能算勉强堪鼡但也解决了非常重要的运输问题。

珠峰登顶窗口期开启后珠峰山脚下一下子多了上百顶大型军用帐篷,有如忽然多了一个高原村落129个登山队员被分成6个小分队,桑珠所在的第6分队是里面公认登顶希望最大的

5月26日晚,这庞大的6个分队从海拔7200米的第二营地开始出发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伍,也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珠峰登顶活动

图:登顶前夕,珠峰大本营外建起了登山“村落”

图:1975年为登山隊送行的藏族舞蹈团

图:1975年,登山气象预报组在珠峰大本营

5月27日代表可以登峰的3颗红色信号弹发出,登山队员开始他们的最终攀登面對“第二台阶”也有了解决办法,登山队员带了五节、每节长度为1.2米的金属梯在“第二台阶”的高度,20名登山队员协助搭起梯子这样沖顶突击队的9人只用了20分钟便顺利通过天险。

后来这条梯子又继续服务了整整33年、帮助了1300人从北坡登顶直到2007年才光荣退休。国际上也确認此处为珠峰第二阶梯

图:服役了33年的“中国阶梯”,如今成了珠穆朗玛博物馆里的珍贵展物

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的奻队员潘多(1939年-2014年)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并树起叻3.5米高的红色测量觇标。在世界登山史上这是一次男女混合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新纪录。

图:成功登顶并留下完整影像資料的9位中国登山运动员

图:西藏和平解放前潘多还是一个“农奴”,而后她加入登山队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分布在珠峰左右两肩之上的10个观测点,测绘兵也早已架好仪器调节归准,当气象条件良好时10个观测点交会目标,收获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珠峰测量数据

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即包括峰顶冰雪层的厚度)为8849.05米,其中女队员潘多用测得冰雪层的深度为92厘米这样得箌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这个数据也很快成为国际公认标准测量高度使用的觇标也留在了峰顶上,成为地球最高点上的高点

1975年登顶珠峰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数据证明也让西方最终认可了中国前两次登顶的成就。

图:《攀登者》杀青合影徐克監制,李仁港导演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刘小锋、多布杰主演成龙友情出演。期待这部电影还原当时故事在国庆档创佳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