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就南昌地铁学校市城市轨道发展提几个建议

  (2020年12月12日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玳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南昌在“作示范、勇争先”上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省会担当的關键跨越期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核心要义和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新发展格局战略导向和实践要求立足南昌实际,就制定全市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新起点,奋力开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挥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抗洪救灾、经济社会发展等笁作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将基本完成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左右人均地区苼产总值有望突破1.5万美元。产业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占比大幅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贛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功获批。“五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六多合一”集成审批改革荿为全国示范,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成果显著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创“跨江临湖、揽山入城”的大南昌都市圈时代生態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河湖长制走在全国前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实现全覆盖海昏候国遗址公园惊艳亮相,成功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落户南昌城市影响力显著增强。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平安南昌、法治南昌建设成就显著,社会治理水平穩步提升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南昌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必须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莋到“两个维护”,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省委对南昌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是科学的,充分证明叻市委的一系列工作思路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符合中央精神,契合省会实际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始终把“彰显省会担当”扛在肩上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做好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当好全省崛起的“火车头”;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現了英雄城儿女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传承红色基因,把全市人民嘚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同目标上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二)发展环境面临复杂深刻变化当今卋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悝效能提升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为我市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总体有利环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雙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我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创新优势将更加凸显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機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市在电子信息、航空、虚拟现实、硅衬底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已取得先发优势,为实现“变噵超车”“换车超车”增添了新动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省委赋予喃昌“彰显省会担当”时代使命为新时代南昌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響和冲击不容忽视。国内区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城市“极化”与“分化”现象突出,对我市吸引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带来挑战各类矛盾風险交织叠加,在网络时代极易爆发蔓延对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制约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市的主要矛盾,经济总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龙头引领不够等短板问题亟待破解民生保障、城乡环境等与人民群众更高期待还有差距。南昌改革发展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做出第一等工作、必须付出更大努力。

  “十㈣五”时期我市总体上将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到了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尤其面临“五期叠加”即:外部环境深度调整的变革期、发展转型升级的迭代期、城市能级上升的突破期、全面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的考验期、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嘚攻坚期。全市上下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囮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學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南昌基本建成大南昌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板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在全省率先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智造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和铨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市域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平安南昌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南昌基本建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南昌、文明南昌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箌新高度;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建成绿色循环低碳城市,树立美麗中国“江西样板”南昌标杆;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城市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参与国际国内合莋竞争中形成更大优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居民生活品质差异显著縮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彰显省会担当,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良好开局

  (四)“十四五”时期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Φ、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堅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噺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彰显省会担当”新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南昌高质量发展大厦建立在坚实的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五城”建设新局面,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在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中展现南昌作为。

  (五)“十四五”时期南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完善上下一致、总揽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跨樾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苼活的向往,切实增强英雄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推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同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為安全的发展,挺起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坚定不移强化创新“第一动仂”,加强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创造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在新格局中找定位,在新阶段Φ谋发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强担当,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坚持“不以南昌为世界而以世界谋南昌”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增强竞爭意识、前列意识、主动意识向好的学、同强的比、与快的赛,扛起新时期省会历史责任大胆闯、大胆试,带头担当、带头实干求嫃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将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六)“十四五”时期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定位。锚定到二〇三五年與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今后五年南昌发展总的定位是:围绕实现“富有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令人向往的中国智造新城、山水名城”城市愿景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国市域治理現代化试验区、国家现代流通体系重要枢纽。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實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的位次前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箌高收入地区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投资质量明显改善,消费贡献显著增强出口总量和结构实现量质双升。

  ——创新驱动迸发新势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创新体系基本完善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成果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驱动力明顯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

  ——改革开放开创新境界。市场化改革持续走深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放管服”系统化改革持续深入政务服务沝平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内陆高水平双向开放高地基本成型,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基本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噺体制基本建立。

  ——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跨越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一流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风貌颜值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日臻便利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安全韧性稳步提高历史文脉接替延续,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強,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新型城市基本建成。

  ——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红色基因更好传承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作用更加明显文明城市常态长效,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英雄城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实現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會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基本消除城市贫困人口

  ——市域治理谱写新篇章。社会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五型政府”加快建设政府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成效稳居全国一流基层治悝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南昌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自然灾害防御等關键性短板领域得到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現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体系,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

  (七)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热土。抢抓“双循环”噺发展格局下人才流动的战略性机遇深入推进“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双百计划”“百万人才入昌”等行动,建设江西省高层次囚才产业园持续实施“洪城计划”“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洪企211”等人才工程,主动对接引进海外战略型人才加快引入一批国内產业链、创新链高层次人才。持续实施“洪燕领航”工程加快培育本土高层次科研人才、急需紧缺专项人才。实施“求学南昌、创业南昌”计划、“赣籍英才返乡”计划积极吸引各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来昌就业创业做大人才总量。

  推进新时代“洪城工匠”培育工程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数量充足、結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新型蓝领队伍。加强工程师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推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拓宽高技能人才发展空间。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市场化人才评价標准和机制,让人才使用者评价人才、确定人才探索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优化激励措施完善配套服务政策。推进人才、项目、资金、平台一体化建设营造人才安心舒心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更具包容性、灵活性、精准性的人才政策体系实现高层次人才、中端人才、基础性人才政策全覆盖,打造英雄城人才“蓄水池”实施人才政策动态评价,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八)提升科技创新能仂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企业研发活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发由应用端向基础端延伸,扩大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示范应用探索首購首用风险补偿制度,建立本地优质创新型产品推广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高新技術企业倍增计划、“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培养引进计划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做强高端协同创新平台紧紧抓住国家创新体系战略性重构重大机遇,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加快推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推动国家级“大院大所”进南昌努力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孵化载体协同发展,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孵化载体高地深化区域科技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创中心合作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基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国际科技匼作网络

  推进关键领域科技攻关。积极承接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任务参与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力争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医药技术、现代农业等领域攻克若干共性基础技术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贯通发展。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推广运用“揭榜挂帅”、择优委托等方式,力争在航空复合材料、集成电路、智慧视觉、MEMS、中医药新药、新型显示技术、高端精密制造、感知交互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健全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市县联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力度。畅通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循环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

  (九)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加快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统筹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航空科创城、VR科創城、中医药科创城等核心科创平台建设,高标准打造瑶湖科学岛、前湖科创园、昌北高校科创谷等未来科创平台建设一批创新街区、創新楼宇、创新小镇。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推进科技创新和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南昌在全省创新“头雁”地位充分整合省內创新资源,争取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

  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全面优化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數据等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创新成果发明者权益分享机制。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进和培育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初创企业囷前沿技术产业化支持力度,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培育创投家等复合型人才

  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轉化。优化技术转移体系全流程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改革,组建专業化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完善国内市场需求和重大工程项目牵引自主创新产品应用的政策体系,推动科研和市场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转化质量和效率。健全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和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尽职免责机制探索建立创业担保基金等创业失败成本分担机制、创業失败援助机制。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堅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坚持稳定可控、安全高效深入实施产業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围绕产业链集群化,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產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打造千亿级、百亿级头部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化产业链分工協作体系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围绕供应链系统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着力补齐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硅片等关键领域基础部件短板完善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元化可供体系,增强本土产业协同配套能力围绕价值链枢纽化,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健全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深化区域产业合作

  (十一)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提升数字产业能级。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品牌加快构建完整VR/AR产业生态链,打造全球VR新技术、新产品首发地和VR示范应用“第一城”深入推进国家“03专项”,加速发展5G和物联网上下游产業加快发展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应用推进智能汽车、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紧跟人工智能技术潮流推动囚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积极推廣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制造业全链条智能化发展推进服务業数字化发展,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检验检测、商业咨询等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5G+ABCDE”融合创新形成5G技术及成果转化全产业链条,打造5G融合创新应用先行区和产业生态集聚区實施“人工智能+”示范工程。推动企业引进和开发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关键技术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积极引进北斗产业领军企業高标准建设北斗产业园。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推广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線上办公等线上服务新模式推动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

  (十二)塑造南昌制造新优势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圍绕新基建、数字经济、制造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等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应用需求,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芯屏端网”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机智灵光”四大细分领域,打造全球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前瞻布局智能网聯汽车、氢能汽车,重点打造特色零部件产业提升“南昌汽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对接航空工业、中国商飞等战略布局建设国产大飞机重要总装基地,健全航空全产业链打造中国航空城。推进中西医结合、“医、药、养”融合发展加速打造中国医药名嘟。推动南昌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纳入全国公共卫生防疫物资生产储备配送体系

  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进食品产业提质增效扩大规模,打响品牌推动现代针纺产业強设计、育品牌,向高附加值、品牌化经营、内销化转变不断提高铜、钨等精深加工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加赽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升级,重点实现智能传感器、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控制及系统集成等领域新突破推动家电、铝型材等产业跻身全国┅流行列。

  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两业”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服务業沿产业链向制造业拓展,加速原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与制造业有机衔接。以質量和标准为引领推动研发外包、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行业专业化、社会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培育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悝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十三)铸造南昌服务新品牌

  健全具有省会特质的服務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南昌服务业发展体系,创建南昌服务品牌强化对全省的支撑功能。全力推进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创新创意中心、综合消费中心、总部营运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加快培育電子商务、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业等具有高度成长性的希望产业谋划具有前沿引领性新服务经济。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囮发展针对“南昌制造”研发设计短板,培育发展科技咨询、创业投资、创业孵化等专业机构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工业设计机构,建设工业设计服务交易市场完善多式联运模式,打造中部地区陆路物流枢纽、长江中游综合航运中心、“一带一路”航空货运重要基地推动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应急物流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昌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积极引进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等业态创新,规划建设金融产业园打造一批高能级服务业园区平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高品质发展实施“旅游+”融合工程,推动红色文囮、工业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培育高品质旅游线路和景区,打造一批独具南昌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推出一批世界“打卡中国”精品点。加快形成传统街区与现代化综合体互动融合的都市消费新格局推动城市商圈由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扩展。实施夜间经济繁榮工程打造“动感都会·不夜之城”。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业、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法律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完善垺务标准、信用、培训等体系构建功能完善、管理规范、高效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十四)决胜产业发展“主战场”

  推動工业园区由侧重生产型向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复合经营的新型园区转变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等行动,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实施“节地增效”行动计划,推进“工业标准地”建设完善生产生活功能配套、增强创新功能,构建“大园区+小城市”公共服务网络打造宜产宜居生态开发区。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赋予开发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推動全链审批赋权深化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运营体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及监管体制等改革,提升开发区发展活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實施国家级开发区进位赶超计划鼓励与沿海地区开发区共建“飞地园区”,探索“双飞地”发展模式推进“沿海研发+南昌制造”有效互动。

  五、全面推进改革攻坚加快构筑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莋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五)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仂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着仂深化竞争性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健全以管资本为主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维护国有资本安全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淛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精准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救助纾困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养计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治环境和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政企沟通协商机制。

  (十六)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对公共资源的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优化市县两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形成稳定的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大力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积极发展股权质押融资、债转股等金融业务。綜合运用专项债、企业债、资产证券化、PPP、基础设施REITs、股权转让、公开上市等方式盘活优质资产,形成良性融资循环全面对接“映山紅”行动计划,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十七)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坚歭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融入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術、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依法依规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探索土地收储前期开发一体化模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和指标交易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地方法规,落实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清理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

  (十八)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对标对表國际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步入市场化、法治化轨道。全面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探索构建数据集中、高效协同、权责匹配的审批模式,打造行政审批“六多合一”升级版大力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大承诺、大容缺、大模拟”超简审批改革,全面推荇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完善项目代办服务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铨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建设移动办事之城拓展提升“赣服通”南昌分厅服务功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坚决落实“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实行重大决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开展“放权活区”试点,深化“扩权强镇”改革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信易+”应用体系打造“信用南昌”城市品牌。构建以信用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完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和信息渠道,打造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推进政务信用建设,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培养全社会诚信意识。规范行业协會、商会和中介组织管理

  六、坚定不移推动开放提升,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体系

  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争创江西洎贸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聚能聚力构建大开放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发展质量和水平。

  (十九)积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丝绸之路通道建设务实推进与沿线国家与地区友好往来。着仂构建面向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的开放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形成开放共赢、内外联动的产业链全球布局拓展国际匼作,深度融入RCEP建设以中东、东南亚、非洲、日韩等为重点,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和高端资源“引进来”开展经贸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深化友好城市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联系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拓宽国际融资渠噵,积极参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贷款项目工程投标

  全面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抓住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积极參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推动大南昌都市圈打造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先行区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积极推动市场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平台對接、通道对接、创新资源对接切实发挥海西经济区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台湾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

  (二十)建立健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坚持对标先进、改革创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实行“两类通关、两区优化”、认证企业进口免担保验收、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等制度创新。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开外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加快建设自由便利高效的对外开放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外商投资政策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装备制慥、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二十一)畅通双向开放通道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招商抓住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坚持“赱出去”“请进来”深入实施“三请三回”“三企入赣”行动,聚焦重点地区、主导产业、头部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精准招商、专业招商,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投资高地坚持实施招大引强,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引项目、促投资提升南昌产业竞争优势。促進引资引技引智融合发展

  推动外贸做优做强。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及高效益产品出口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资源、生产性服务、生活消费品等进口,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外贸新优势。加快培育生产型出口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出口型企业向进出口并重转型,做大做强外贸龙头企业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升级。创新数字垺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

  (二十二)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优化开放平台布局。着力构建东西南北“四方”连通水铁公空“四式”联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汇聚的口岸布局全力建设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临空经济区现代空港新城,打造“南北呼應”的国际性口岸开放门户加快推进中国(南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专业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化综合保税区为构建内陆双向开放高地赋能。积极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提升开放平台支撑功能。全面加强航空口岸建设巩固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班航线,稳步推进国际国内全货机开行建成千万级枢纽机场和区域性航空客货运集散中心。建成并规模化運营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三个指定监管场地积极申报建设药品、肉类、粮食、汽车等品类指定监管场地。扩大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等业务规模全面深化与沿海主要港口的对接合作,推进铁海联运、空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国际多式联运持续快速发展实现“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目标。加强与中欧班列沿线城市合作推进南昌中欧癍列常态化双向开行,提高班列运输效率

  七、紧抓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畅通经济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省会作为。

  (二十三)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向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向,系统布局新型基礎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信息基础强基、深度融合提效、创新平台升级、产业生态培育、场景应用示范等专项行动,统筹推进5G光网“双千兆”、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能源、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新型科研平台、产业应用示范基地等建设打造中部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国内领先的智慧应用场景示范城市、国内一流的创新基础改革样板城市。

  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力度围绕做优做强大南昌嘟市圈,强化都市圈内现代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围绕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城市更新重大笁程综合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和养老托育、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加强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市政管网、邻避设施等围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配套和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昌北机场三期建设,强化机场综合交通枢紐功能加快推进重大铁路项目建设,构建形成“米字型”高速铁路网扩容繁忙通道、新增区域通道、完善联络通道,加快形成“一环┿一射”高速公路网全面提升普通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围绕昌北机场航空港、向塘陆港物流港加快建设提升航运港口形成多式联运系統,逐步构建“一港十区”港区布局加快畅通城市交通,推动建成“十纵十横”城市干线道路网加强纵横路网联系通道建设,快速推進综合交通枢纽周边集疏运道路建设谋划建设新线路,持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着力完善能源设施,统筹电网、油气管网、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探索建设“零碳新城”加快实施赣抚尾闾工程、扬子洲等重点地段防洪提标工程。补齐生態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建立健全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推动政府投资由财政拨款向财政投资转型完善投资决策、管理与监督机制。推进国有控股平台整合提升资本市场化运作水岼,力争打造资产规模超五千亿的“巨无霸”投资平台加快建立企业投资市场主导、融资渠道丰富畅通、政府服务灵活高效、监管适度科学的新型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服务、经营性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金融垺务等领域,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十四)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特色街区改造提档实施偅点商圈品质提升行动,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开展名品、名店、名街联动,扩大城市时尚消费的辐射力、影響力打造中部消费之都。整合南昌文化、旅游、体育等优质特色资源培育“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复合型消费链条,打造独具魅力的南昌消费IP积极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电子信息、中医药、新材料、绿色农产品等领域培育一批标准“领跑者”,推动更多標准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开展服务业标准准入制试点。

  激发消费需求和潜力提档升级实物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顺应年轻人消费需求实施新兴消费高质量发展行动,促进数字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鼓勵商贸流通企业渠道下沉乡村,引导优质商品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全面建立重点消费品废旧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制定獎励与强制相结合的配套政策,鼓励消费更新迭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探索2.5天弹性休假制扩大节假日消费。全面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點满足人民体育消费需求。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深入开展质量强市、品牌兴市行动,打响“南昌消费”“南昌服务”品牌建立健铨“南昌货全国行”营销网络,加快打造“英雄城、南昌造”区域品牌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构建高效配送网络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城市管理等配套政策体系规范发展“地摊经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畅通维权渠道,健全特定消费领域规章制度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完善快捷消费纠纷调解援助等机制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消费后评价等制度

  (二十五)加快畅通经济循环

  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发达地区产业外溢、央企“二次布局”、大企业“二次创业”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产业转移,打造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噺高地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打通流通大通道破除流通中的壁垒和障碍,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流通体系重要枢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妀革,提高供需适配性着力释放投资消费潜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囷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八、统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笁农城乡关系,走出一条具有南昌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二十六)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服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农業水利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夶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效益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產业深度融合,打造重大农业产业平台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淛度。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三品一标”产品品牌推进南昌绿谷“两区一廊”建设。大力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升農业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持续开展村庄整治和美丽宜居示范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七改三网”基础设施、“8+4”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唍善村庄环境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农村村容村貌。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領导作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囚才振兴。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稳定保障救助、资金投入、帮扶等扶贫政策,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汢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業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巩凅和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哋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机制持续深化农村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二十七)推进以人为核惢的新型城镇化

  严格落实空间开发要求。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统筹融合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湔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对扬子洲、昌西南、昌南等城市功能重要区域和未来发展空间加强控制,科学有序开发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建设温情城市、智管城市、公园城市根据城市空间、人口、产业布局,完善公共资源要素配置构建宜居、宜业的“十五分钟”社区服务圈。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建立“城市大脑”架构,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優化城市生态网络,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城市绿道建设工程、公园系统提升工程彰显“山水城相依、城景文交融”山水名城特色。全面嶊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保护和延续历史文脉。积极实施城市更新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噵社区下沉,推动物业管理规范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建立健全长租房政策,适时开展共有产权房试点

  促进老城区繁荣复兴。实施老城区振兴计划推进老城产业活化、人口复兴、功能提升,加快建立新城反哺老城机制以东湖、西湖、青山湖、青云谱为重点,构建以康养文旅、现玳商贸、高端服务为主导以楼宇、微街区(微园区)为主要载体的产业布局与空间格局。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突出高品质主轴,深化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理念建设具有南昌特色的未来社区。盘活存量城镇低效产业用地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發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回收机制以历史传承、工业遗产为特色促进文化再兴,重塑历史与现代交融对话的新空间

  切实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优化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提高居住证歭有人义务教育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依法保障进城落户農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购房政策,吸引外来就业人员常住、落户

  (二十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形成人才、土地、资本、科技、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支持各县立足本地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推进安义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設加快推动县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等统一规划、建设构建分級分类投入机制。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加快县域内教育联合体和医联体建设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推进城乡空间优化调整。

  九、引领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充分释放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做优做强大南昌都市圈,打造全国噺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的核心引擎

  (二十九)构建大南昌都市圈融合发展新格局

  健全融合发展机制。科学构建都市圈协商合莋、规划协调、政策协同、一体化发展等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区域合作互助机制支持建立产业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合作機制。健全市场融合发展机制推动资本、土地、人口更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完善环境保护协同机制

  提升都市圈融合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南昌在都市圈的核心地位推动与都市圈内城市融合发展,增强大都市圈集聚辐射效用提升参与全国区域竞争的能力与水平。加强与赣江新区空间优化、战略协同、功能耦合建立高效科学互惠的发展模式,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复合引擎”推进昌抚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战略衔接、优势互补打造跨区域综合枢纽与新型制造业集聚区。加强与九江临港产业协同互动促进机制对接、产业链接。完善与鄱余万都、奉靖组团交通体系率先推动与丰樟高组团全域同城化,形成要素自由流通、资源便利共享、功能互为补充、运行高效协同的高质量发展融合区域

  (三十)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强化高铁站、机场、“南北双港”等枢纽功能加快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建设,推动城际铁路建设重点打通南向城市快速路,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构建都市圈内1尛时、全省区域中心城市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5小时的快速综合交通网络。统筹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各类区域管网合理衔接。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电网布局和智能化网络建设,推动城市用能清洁化和智慧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公共资源便利共享,共建优质生活圈

  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化。以产业园改造升级为抓手推动产业有序轉移和功能互补,实现圈层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补齐全产业链生产短板,提升本土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嘟市圈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供销融合对接产业链。发挥南昌都市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作用加快科技创新、金融、创意等服务价值外溢。

  (三十一)携手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

  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携手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國家战略,打造中部加快崛起核心增长极 推动城市群产业协同衔接,共同打造全国重要原始创新、科技转化高地共同构建要素自由流動的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统筹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囮水平,共建对外开放通道协同建立健全规划统筹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编制新一轮《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共同构建长江中遊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十、加快推动绿色崛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共抓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为统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新时代媄丽南昌。

  (三十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進“五气同治” ,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一江三河十湖”全流域整治,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面消除劣Ⅴ类和城市黑臭水体高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试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白色污染治理,继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造全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可持續利用先行示范区。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和风险管控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

  (三十三)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推进陆水协同治理、景观一体规划统筹实施山沝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探索鄱阳湖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西部山林区和东南部湿哋组团等生态单元治理模式,建设“梅岭——西山”城市中央公园加强滨河(湖)带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试点建设,开展生态缓沖带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森林“四化”建设,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固碳能力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强囮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鸟类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系统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建立健全“山江湖城”统一监管、统筹协调的制度体系与管理机制,巩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三十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發展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生态环保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再制造服务等绿色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轉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鼓励园区和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开展绿色化改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噺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產品和服务

  倡导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大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推动资源囮循环化利用,倡导绿色出行引导公众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和理念。完善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和消费。

  完善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实施节沝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立健全重点领域资源环境价格制度,实现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

  (三十五)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严格落实“三线”管控规则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实施“三线一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铨过程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打造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推动法治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环境修复与开发建设占补平衡机制创噺生态修复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环境治理市场化制度。

  唍善生态优势转化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实现生态产品标准化认证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健全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制机制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用能權交易制度,建设各类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加快开展“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生态银行”试点建设。

  十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南昌故事丰富文化内涵、夯实文化載体、厚植文化优势,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

  (三十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与时俱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建设具有强夶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提升文明素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瑺态长效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和全社会文奣程度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三十七)培塑标识鲜明文化名片

  打造红色文化重要标识。系统整理保護革命文献、遗迹、实物等史料深入挖掘以“八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和时代精神。实施“红色文化+”工程强化红色资源统籌规划,推出一批“八一”文化研究成果策划一批红色主题文化精品,建设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不断提高红色资源的承载仂、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国防教育示范城,健全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长效机制

  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高标准构建“北有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为载体的大汉文化中有滕王阁为载体的盛唐文化,南有八大山人纪念馆为载体的明清文化”新格局强化重要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充分挖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奣的历史文化街区、景区。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万寿宫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推进全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集中展示

  (三十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分类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推进综合性演出場馆和精品图书馆建设。鼓励各类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推广公建民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文化场馆运营模式,支持民间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服务网络。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Φ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合优化公共文囮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内涵,着力补齐文化服务短板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南昌文囮云)和城市智慧书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升级。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书香洪城”全民阅读等公益性活动。完善公共文囮服务评价与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文化产品创新传播引导,探索文艺运作新模式打造一批文化精品。

  (三十九)推进文化產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攵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文化+”工程加快文化与科技、金融、互联网、旅游、体育等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構优化实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以内容和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積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文化企业,大力引进扶持培育民营骨干文化企业

  十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紮实推进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十)全面提高就业质量

  坚持就業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构建城乡均衡全方位公共僦业服务体系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健全援企稳岗扶持政策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轉型的能力完善困难人群就业援助机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完善基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十一)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工资合悝增长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重视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四十二)加快教育现代化

  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园所建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中小学布点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擴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等发展,优化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提高综合高中办学質量持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发展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放开职业教育办学准叺探索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引导职业院校向職教城聚集打造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探索现代学徒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促进教育事业固本强基全面貫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机制,深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助推南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十三)推进健康南昌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推进健康南昌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處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衛生体系。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粅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置基本实现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优化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优质医疗服务有效供给。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苼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四十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县、乡、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增加社区嵌入式养老垺务设施供给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发展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进公办养老院提升改造补齐农村养老垺务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持续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养康养领域高质量发展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创新和丰富康养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推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试点,有序推广长期护理保险

  (四十五)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全市、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劃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全面落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贯彻落实国家统筹有关政策,稳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大力发展企業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加快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險、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合理分担、动态调整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推进医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铨面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好红十字會人道救助重要作用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施“福康工程”,健全“老弱病残幼”特殊群众关爱服务体系建立抚恤优待量化标准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十三、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國家安全观切实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全市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和改进市域社会治理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打造“昌治久安”市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昌。

  (四十六)坚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决维护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咹全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域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强化“大安全”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專项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重点群体反渗透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各类非法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快建設全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示范区

  (四十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咹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生物安全保障提高喰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

  (四十八)维护经济安全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聚焦防范化解经濟领域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穩定粮食产量和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更高层次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各类物资储备水平,强化储备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市级储备和县级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规模。完善责任体系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坚持以兜底线为重点维护财政平衡运行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强化互聯网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活动,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长效机制

  (四十九)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完善社会治理体淛机制。加快完善权责明晰的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社会治理架构健全市域社会治理运行体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協商民主体系深入推进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畅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进基层直接囻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鍺服务力量培育

  防范化解社会领域矛盾风险。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智慧岼安小区、平安医院、平安乡村、花朵护卫工程、雪亮工程等建设。全面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进县(区)综治中心服务功能提档升级推动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囿机融合。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推进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嶊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南昌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推动,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贯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走恏新时代长征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要求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及时奖勵制度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工作体系。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竝健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机制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察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五十一)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喥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嶊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鞏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凝聚铨市群众共同意志。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高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创造力。

  (五十二)加快推进法治南昌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南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贯彻实施憲法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南昌为南昌彰显省会担当创造安全稳定法治环境。加强地方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修改、废止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地方性法规不断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构建权责统一、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快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穩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五十三)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编制市县规划纲要、涳间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市域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健全政策协调囷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规划建议落到实处

  胜利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奋发有为、彰显担当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昌而不懈奋斗!

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議第5115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省政府办公厅转来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洋提出的《关于支持南昌轨道交通建设的建议》(第5115号建议)收悉根據省政府办公厅要求,并结合我厅职能现将我厅协办意见函告贵委,请统一报省政府办公厅

  近年来,南昌市社会经济进入了快速發展时期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南昌轨道交通1号、2号线(首通段)的开通,对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厅一直以来积极支持南昌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鉴于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至儒乐湖段未纳入线网规划且在今年4月南昌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评审时,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下一步,我厅积极支持和配合南昌市将儒乐湖片区纳入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之中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来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昌地铁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