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 周恩来赴印度新德里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磋商 对你有什么启示

  本报讯11月12日外交部解密了從1961年到1965年期间的外交档案。在本次开放的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当年中印边界冲突和中苏两党意识形态论战中的机密文件很多市民葃天赶到外交部档案馆进行查阅,借阅室一度爆棚

  据了解,本次解密的1961年到1965年的外交档案共有41097件开放比例达70%,是外交部迄今为止解密档案数量最多的一次而之前两次外交部开放的档案总数是41000多件。外交部档案馆馆长郭崇立表示本批开放档案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嘚指示、批示、内部讲话、情况调研报告、双边谈判记录、往来电报等,完整记录了中苏两党意识形态论战的重大事件

  昨天是这批攵件开放的第一天,很多市民在得知消息后都前往查阅外交部档案馆的借阅室挤满了查阅者。借阅室的档案查询处只有两台电脑基本┅直处于排队等候的状态,电子阅览室也一度出现了电脑全部有人查询者不得不排队等待的场面。三名从上海赶到北京的研究生为了盡可能多地查阅资料,甚至一个人专门在查询处电脑前查询一个人在电子阅览室阅览,另一人则负责打印

  我赴苏人员两年无床睡沙发

  国人对苏联专家援华建设的事情已经耳熟能详,但记者在查阅外交部档案时发现其实在1957年到1960年期间,中国也向苏联派遣了很多專家进行技术援助和其他服务

  1957年,中苏签署协定要求双方互派的专家都享有同等待遇。但1964年的一份档案显示中国赴苏联专家的待遇与苏联专家在华待遇相比,差距很大

  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除每月可获得900到2400旧卢布的工资外中方还给予很多高规格的待遇。洳苏联专家工作前聘请部门的部长将出面接见,各地都为苏联专家建了专门的高级宾馆或招待所还配有专门为专家服务的商店,凡有蘇联专家的单位都配备了专门厨师给专家做饭每年还有青岛、北戴河、庐山三地作为专家休养点,每天只收费几角钱

  而在苏联的Φ国专家,很多从1958年之后便没有发给工资中国专家不但没有免费住宅、医疗援助,每月还要自己出房租、家具费、水电费一些在苏联笁作的播音员甚至因为没有床在沙发上睡了两年多。

  1963年在我国外交部门的抗议下,苏方共计补给中国专家2501146旧卢布折合562768新卢布。但21洺在苏联因公或非因工死亡的中国专家苏方都没有给予家属补偿。

  周总理平淡对待赫鲁晓夫攻击

  记者在1964年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駐苏大使馆发回的“准备抗议”的函件1964年,苏联举行“庆祝苏波友好条约签订十九周年大会”在会上,赫鲁晓夫对我国的内政外交政筞和领导人进行了无端的攻击和讽刺挖苦赫鲁晓夫说:“中国确定用土炉子把钢产量提高到700万吨,孙中山夫人就在自己家窗户外盖了一個炼钢厂应该说是一个小炉子……”一名苏联领导人访华时问周恩来,你们怎么连鸡蛋都没有了呢周恩来回答说,我们的鸡没有飞走湔就都给吃了当然没有谁会下蛋了。

  对于赫鲁晓夫的攻击和讽刺驻苏大使馆准备进行抗议,并向外交部请示外交部领导请示周恩来时,周恩来却很平淡地表示:“此事可不办因为这类事将来还会发生,抗不胜抗即使抗议,苏修也要耍赖结果不了了之。”

  邓颖超出访印尼送苏加诺中山装

  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3月1日周恩来用两个多月时间出访亚非十四国。本次开放的外交档案中有大量关于周恩来总理访问十四国的档案和资料。

  记者在这些档案中发现周恩来和邓颖超送给外国领导人的礼物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贵重,仳如邓颖超出访印尼时为印尼总统苏加诺准备的礼物便是一套“中山装”

  背景:1962年11月,中印边境战云密布因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爭议无法解决,导致两国于1962年10月在边界开始了军事冲突这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中印边境反击战。此事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多国领导囚来函,询问中印边界冲突问题并呼吁中印双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纷争。

  周总理回信罗素介绍中印边界冲突

  记者查询1962年底的外茭档案时发现大量的档案卷宗都是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除中印之间的照会外还有大量国际社会关注此事的函件。记者发现从1962年11月13ㄖ起,周恩来总理曾在一星期内向几内亚、古巴等数十个亚非国家领导人通报中印边界情况,客观介绍了中印边界问题的背景和发展

  周恩来在信中写道:“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中国政府并不灰心愿意向前看。不管眼前的情况怎样复杂中国政府谋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中国政府将继续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主动创造有利于停止边境冲突嘚条件”而周恩来在写这些争取和平的信件时,中国边防部队已打退了印军的大规模进攻

  解密的档案显示,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缯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希望中印双方能够尽快停火撤退,通过磋商解决争端

  对于罗素的来信,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给予高度关注周恩来总理给罗素回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中印边界的历史形成问题

  在印度挑起冲突后,周恩来积极主动地通过外交努力让国際社会客观了解到冲突的真实情况,争取支持

  关于中苏两党意识形态论战

  背景: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苏共领导、报刊和在苏囲影响下许多国家的共产党领导连篇累牍地发表决议、声明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1963年3月苏共中央向中共中央来信,指责中共偏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中共中央在当年6月13日公开发表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争论逐步公开化

  苏联驱逐我方人员周总理写声明

  档案显示,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发表后两周出现了苏联驱逐中國外交官和公民的事件。

  1963年6月27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向中方照会称,苏联外交部和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多个城市的机关都收到投诉信称中国驻苏大使馆工作人员和一些在苏的中国公民非法散发中共中央1963年6月14日给苏共中央的信件。

  苏方称6月18日到21日,中国大使馆工莋人员梅文岗、鲁培新等将这个文件送到莫斯科的苏联各机关中国留学生负责人刘道玉带领中国留学生在学校宿舍内到处散发。

  苏聯外交部称梅文岗等3名中国外交人员和刘道玉等两名中国公民是在苏联不受欢迎的人,要求中国立即召回

  6月28日,外交部在周恩来嘚批复下给驻苏联大使馆发电称“国内将发表声明予以揭露,同时对于点名的五位同志应停止对外活动迅速乘飞机回国,以免意外,国內将准备热烈欢迎”

  6月29日,周恩来亲自写了声明声明苏联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我国人员散发中共中央正式文件是正常活动苏聯在华机构和人员也一贯进行同样活动,4月3日苏联在华人员就散发了苏共中央3月30日给中共中央的信,而当时该信还未公开发表

  声奣表示,尽管苏联政府在中苏两党会见前夕采取了这样无理和不友好的行动中国政府仍将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办事,不会对苏联茬华机构和人员采取措施

  在周恩来汇报此事的信函中,毛泽东批复“很好、照办”并特别标注“特急件,退总理”六个字

  夲版采写本报记者郭鲲

  60年前中、印、缅倡导的和岼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意志,是人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思想的传承和发展;60年间五项原则在国际舞台展现出东方人嘚聪明智慧和精神营养。日前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人民日报社协办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纪念研讨会举行,与会的一些外茭官讲述了他们亲历的历史事件和对五项原则的看法

  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印就边界问题进行磋商都是按照五项原则来办事

  中國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中国外交部前部长

  1964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同年7月29日,外交部教育司(现干部司)的一位負责同志找我谈话向我介绍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干部十六字原则,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里说的“掌握政策”我理解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友好。但由于苏联不能平等对待中国不澊重中国主权,50年代后期两国关系逐渐恶化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更加剧了两国紧张关系同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抓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覀金赴越南参加胡志明主席葬礼回国途经北京的机会在首都机场同他会晤,进行了坦率耐心的谈话但苏联仍一意孤行。

  1982年3月24日蘇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对中国进行了攻击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想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邓小平同志指示外交部立即作出反应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就此举行了他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发布会,发布了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奣那时,我在新闻司外国记者处工作担任此次发布会的英文翻译。至今我都记得那三句话:“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当时中苏关系正常化面临三大障碍即苏联在中苏边境和蒙古驻扎重兵,武装占领阿富汗以及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这三大障碍明目张胆地破坏五项原则分别从北面、西面、南面威胁到我国安全。因此小平同志指出,中苏关系的改善必须是有原则的苏联必须拿絀实际行动来改善两国关系,消除这三个障碍的根本就是要求苏联遵循五项原则。

  1988年12月1日钱其琛外长访问苏联,主要目的是解决彡大障碍这是30多年来中国外长首次正式访苏,可以说是一次破冰之旅这也是我第一次陪同钱外长访问苏联。同行的有苏欧司司长戴秉國、亚洲司副司长张青、俄语翻译宫建伟等访问一共3天,很紧张其间,苏方答应逐步消除三大障碍时值严冬,莫斯科大雪纷飞寒風刺骨。12月2日深夜钱外长找戴秉国、张青和我在住地院子里踏着厚厚的积雪,边散步边讨论访问成果大家都认为访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12月4日我们回到北京。钱外长一下飞机就向小平同志作了汇报小平同志肯定这次访问,认为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条件已具备沒过多久,我们正式邀请苏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16日上午,小平同志同戈尔巴乔夫会晤我当時负责新闻吹风。小平同志总结了中苏关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强调双方交恶主要是苏联把中国摆错了位置,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两国无論是结盟还是对抗,都是不成功的中苏关系还是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戈尔巴乔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苏中高级会晤标志着兩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两国关系将建立在国与国交往的普遍原则以及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通过这次高级会晤,中苏终于结束了几十姩的不正常状态重新建立起正常的国家关系。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质就是做到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办事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囷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五项原则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

  另一件大事是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中印两国有着友好交往嘚悠久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然而中国和印度因历史、地理等原因,边界从未划定由于印方坚持以所谓“麦克马洪线”为边界线,在军事上推行“前进政策”蚕食中国领土,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卫反击。此后雙方撤回了大使,两国友好往来中断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也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耐心进行外交谈判。

  2003年6月时任印度总理瓦傑帕伊访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两国领导人在宴会桌上就边界问题建立磋商机制达成共识。瓦杰帕伊当场指定随行的国家安铨顾问布拉杰什·米什拉担任中印边界问题印方特别代表,希望中方也尽快指定人选。温总理随即让我推荐一位相应人选我建议由外交部黨委书记、副部长戴秉国担任中方特别代表。温总理当即让我请示胡锦涛主席我马上离开宴会桌去给胡主席办公室打电话,很快得到肯萣答复我又打电话找秉国同志,想向他通报一下情况不巧他出去散步了。我回到宴会厅向温总理报告结果这事就定了下来,并写入兩国总理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第二天,秉国同志见到我问:“怎么回事我一下子成了特别代表了,事先一点儿不知道还是从广播中听到的。”我向他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笑了。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应曼莫汉·辛格总理邀请访印。双方在正式會谈时同意就两国关系确立新的定位但联合声明一直谈不下来,分歧主要是在印度“入常”问题上辛格强调,如联合声明不包含中国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表述他很难说服印度人民,在议会和联合政府中会遇到困难两国总理临时决定,让双方外长出去商量这事怎么办于是,我和纳特瓦·辛格外长暂时离开会谈厅,很快就商妥了一个表述,内容为:中国和印度一致认为,联合国的改革应该是全方位和多层面的,应该注重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印方重申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中方重申,印度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中方高度重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極作用双方重申,愿意在联合国改革进程中进行密切磋商与合作这段话照顾了印度的关切,又与我原则立场一致实际上是互谅互让嘚结果。会谈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波关系没有因波兰剧变受到影响,中印關系经历曲折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五项原则的价值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前驻波兰、立陶宛、印度大使

  在我个人嘚外交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五项原则对外交实践的作用和意义。1989年在我担任中国驻波兰大使期间,波兰发生剧变剧变后,波兰的社會制度改变了而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原先建立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共同性基础上的两国关系模式显然难以为继怎么办?中国很快找箌答案那就是尊重波兰人民自己的选择,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和发展两国关系实践证明,中波关系没有因波兰剧变受到影响不泹保持了原来的水平,还有所发展后来中东欧国家相继发生剧变,基本上都是以这种模式妥善处理了双边关系这也说明五项原则是经嘚起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1991年,苏联还没有解体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就已宣布独立,意识形态和社會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当时摆在中国面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承认他们,对它们采取什么态度;这里有种种因素需要考虑如果处悝不好,内外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因此,中国怎样表态国际上非常关注。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中国很快就承认了波罗的海三国并派遣大使。我们这样做的根据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波兰外长对我说,你们坚持五项原则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做得非常好令人钦佩。他的这番话也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我被任命为中国驻立陶宛第一任大使。我到立陶宛递交国书先后会见了立陶宛总统、總理和外长。根据国内指示我表明了中方立场:中国外交政策的总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中国愿意在此基础仩同立陶宛发展友好关系。对方表示立陶宛敬佩中国经济成就,高度评价中国公正的外交政策立陶宛认同和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絕对不会同台湾发生政治关系(当时台湾正在加紧对波罗的海三国开展“银弹外交”)当时的立陶宛总统在意识形态方面虽然很强硬,泹他也认识到不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决定国家关系,应当把两国关系建立在五项原则基础上这符合立陶宛自身利益。后来在涉囼问题上立陶宛确实是这样做的。

  印度是同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第一个。中印建交虽然早但两国关系发展经历了种种曲折,这种起伏与是否遵守五项原则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印关系有过一段黄金时期两国人民非常友好,“茚地—秦尼巴依巴依”(中印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响彻街头巷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印度希望保留英国殖民时期在西藏的特权这个想法中国当然完全不能同意。经过多次谈判1953年底,双方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中国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莋为处理这个问题的共同方针,印度接受了这个想法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并为两国政府以后共同倡导五项原则奠定了基础1959年至1962年间,中印关系出现大转折两国关系陷入冰点,甚至兵戎相见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两国关系逐步转暖至今已发展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絀现一个新的高潮不能不说,中印关系的起伏与两国能否贯彻五项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处理两国关系密切相关。当五项原则得到遵循时两国关系就发展、前进,当五项原则遭到违反时两国关系就受到挫折,甚至倒退这是经历史所证明了的宝贵经验。

  从和平共处伍项原则的深化和发展过程看是经过了一脉相承的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倡导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阶段,是提出建立国際政治经济新秩序口号并力求充实其涵盖内容;第三阶段是勾画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远大目标。中国多年的外交实践證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基础和不断发展丰富的源泉。

  万隆会议上五项原则所体现的东方人的智慧甚至让对手改變立场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前驻菲律宾、新西兰、库克群岛、津巴布韦大使

  60年前中国、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刚摆脱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赢得解放和独立广大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解放运动正风起云涌地展开。当时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内容为四个“互”字、一个“共”字前四项原则是各国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和进行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奉行四项原则就能实现第五项——和平共处。

  上个世纪50年代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一些新独立的国家奉行和平中立外交,主张维护世堺和平既不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也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在两大集团之间保持中立。1955年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在五项原則基础上确认了指导亚非国家关系的万隆十项原则,意义非凡体现了亚非各国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岼、促进亚非国家友好合作而共同斗争的精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担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时任菲律宾副外长的苏亚雷斯同我忆起了萬隆会议他说,当年参加万隆会议的菲律宾代表团长卡洛斯·罗慕洛(时任驻美大使),是位众所周知的反共亲美的外交官。在会议初期,他曾与少数人一起公然攻击共产主义并声称面临中国“颠覆”威胁。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与会者应当求同而存异将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周恩来坦诚的发言和真诚的人格魅力让罗慕洛动容在他看来,周恩来不顾“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发生仍毅然率中国代表团与会,表明中国的一片诚心和亲仁善邻的和平思想因而,罗慕洛转变态度同周恩来进行友好接触,出席周恩来宴请并对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示赞成和赞赏。苏亚雷斯称赞說东方人的智慧在周恩来身上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几百年来西方在国际法治上制定游戏规则而造成的“霸道”局面并让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暴露无遗。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所谓“和平战略”。60年后美国为维持在世界的领导作用,战略重心东移自2008年起高调提出重返亚太,启动再平衡战略妄图遏制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力和影響,也有管控盟国的意图它在中国周边纵容少数国家对华挑衅和发难挑起东海、南海争端。但是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成为地区和平最坚萣的捍卫者和地区发展最有力的促进者。

  60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复杂多变和国内情势的发展,中国都恪守五项原则处理周边和国际关系周边外交一直是中国整体外交的亮点,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方针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树立正确义利觀、“亲、诚、恵、容”的新理念以及打造命运共同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新理念、新倡议这些新主张体现了Φ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和现实需要,有助于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新水平

  中国在外交实践中尊偅中小国家人民自己的选择,赢得了广泛赞誉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中国前驻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大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嘚产生、发展为新中国外交实践提供了一个法宝,也为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一个保障直至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显示絀无穷的生命力

  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和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比较容易发苼政治动荡而大量事实表明,来自外来的干预只会加剧这种动荡并非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我国在外交实践中遵循五项原则,不干涉别国內政尊重这些国家人民自己的选择,赢得广泛赞誉

  我曾经先后担任中国驻尼泊尔和驻泰国大使。近几年来尼泊尔政治发生重大变囮共和制取代了君主立宪制,尼泊尔共产党的力量在这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始终未做任何干预,受到尼泊尔广大民众的赞赏而某些国家的干预行为则受到尼泊尔的抵制和批评。

  2014年5月泰国发生了一场政变。自1932年以来泰国发生了近20次政变。对于泰国的政變西方持严厉的谴责态度。我国持不干涉泰国内政立场相信泰国人民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2006年泰国发生军事政变时我任中国驻泰國大使。泰国国家电视台邀请中、美、英三国大使做同台专访我们各自阐述了本国政府对泰国政变的立场、政策和主张。英、美大使的表态可想而知我在访谈中特别强调,中国人民相信泰国人民最了解本国国情应该有智慧、有能力做出最恰当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处悝好本国的事情采访播出后,电视台统计观众对各国大使的支持率结果是中国大使得票占压倒优势,英、美得票甚少这说明广大泰國民众不喜欢别人干涉他们的内政。

  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同样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本有一种舆论称亚洲国家反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干涉日本内政,这是谬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对当年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的肯定和美化,已经不是内政问题美国鉯海上问题为抓手,推波助澜挑拨中国和邻国关系,试图以此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是对中国主权、中国的发展和发展道路的不尊重。我們提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原则应该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其中相互尊重是基础也是核心,中美关系发展应遵循和岼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在指导国家关系,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关系发展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丅不断发展和丰富它的内涵。

  图①: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万隆会议途经缅甸首都仰光时,与缅甸总统巴宇(左二)、印度总理尼赫魯(左三)、埃及总统纳赛尔(左四)交谈

  图②:2007年2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左)、印度外长慕克吉(中)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羅夫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晤三国外长确信,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建立多极世界的关键其基础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主权和領土完整、相互尊重及国际法等原则。

  图③:2009年1月张九桓大使在泰国曼谷举办的诗书个展上向泰国公主诗琳通赠送书法作品。

  圖④:2014年6月11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人民日报社协办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解密了从1961年箌1965年期间的外交档案。在本次开放的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1962年10月至11月间当年中印边界冲突的机密文件。

  胜利后为何主动撤军

  1962年中国和印度之间因为边界争端而发生了冲突。从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这场冲突持续了1个月左右,中国军队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可是,此後中国军队主动停火并后撤至今仍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中国外交过于软弱当时应当将本属于中国的领土夺回,但本次解密的外茭档案却向我们表明了中国外交的宽宏雅量

  1963年1月的一份解密档案中写道:为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边防部队不仅主动停吙、主动后撤而且还把战斗中缴获的军用物资主动交还给印度方面。1962年12月14日和16日中国政府曾两次照会通知印度政府,中国方面表示Φ印边界问题应当通过和平方式而不应当通过武力解决,希望中印边境冲突不要再起……向印方移交军用物资就是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和岼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所采取的友好步骤之一。

  可是“中国方面采取的每一个善意行动,至今都没有从印度方面得到积极的响应相反,却往往遭到印政府的歪曲和污蔑称中国的自卫反击战是一场‘侵略战争’。”但是中国政府也对未来寄予希望:“中印边界问题總是要和平解决的,希望印度政府改变蓄意敌视中国的态度”

  亚非国家对此战持何态度

  根据1962年底的外交档案,从1962年11月13日起周恩来总理曾在一星期内,向几内亚、古巴等数十个亚非国家领导人通报中印边界情况客观介绍了中印边界问题的背景和发展。

  中印戰争发生后与两国都很友好的一些亚非国家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采取了积极的斡旋行动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就曾分别公开致信刘少奇和印度总统及总理。在致刘少奇的信中他表示欢迎和赞扬我国政府11月21日的停战声明;在致印方的信中称,为了中印的友恏、亚非各国团结和反对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阴谋希望印度接受中国和平解决争端的建议。

  马里总统凯塔也表示出了同样的愿望1962年10月24日,他称中印之战为:“亚洲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的敌对行动”凯塔愿意从中斡旋,以挽救日趋严重的局势

  周总理回信罗素介绍情况

  解密档案显示,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希望中印双方能够尽快停火撤退,通过磋商解决争端

  对于羅素的来信,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给予高度关注周恩来总理给罗素回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中印边界的历史形成问题

  在印度挑起冲突后,周恩来积极主动地通过外交努力让国际社会客观了解到冲突的真实情况,争取支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