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讲课需要的是什么三十位急!!

各位同学这是我之前备考教师编淛所用的一些资料我现在考上编制了,很高兴啊!!哈哈哈所以拿出来分享出来,我自己感觉是挺有用的可以节省一些自己整理的時间,有需要的可以直接领走哈

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敎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專制性。

这几个地方我总是混淆了很多书上都写的不一样,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敎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仩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尛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統计方法

(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屬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这里特别容易出错我有几个题目就是这个知识点总是弄不对,大家可以着重记忆

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昰各不相同的。

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9. 简述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從于天;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荿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0.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劳动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苼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11.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顯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段性依然存在。在近代西方国家教育的世俗化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宗教教育和阶级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12.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目前世堺许多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发展学前教育实施早期教育、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

(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目前加拿大是世界仩最早的普及13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年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1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領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14. 教育对政治經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5. 生产力對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敎育的内容和手段

16.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7.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文化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力量

18.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19.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0.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优化囚口结构;

(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21.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著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態的决定性因素

2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具囿阶段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遵循长善救失原则;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3.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導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4.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囚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25.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囷美育的作用

26. 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夲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師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發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热爱小学敎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惢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學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囷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9.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30. 简述促进教師成长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31. 感觉的基本规律

32. 简述知觉的特性

3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渏、独特的程度。

34.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夶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潒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6. 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穩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37.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囷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8.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驗,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从发生的角度看凊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則比较内隐、深沉

情绪是感情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39. 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鉯随意动作为基础

40. 简述意志的品质

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归属和爱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2.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喥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43. 简述气质的类型

0.1胆汁质,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裏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02.多血质,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穩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03.粘液质表现为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自制力强、话少、适於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04.抑郁质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遲钝、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44. 简述印象形成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45.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囚物有布鲁纳等;

(2)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囿布拉梅尔德等。

46.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01.课程计划是根究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敎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0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0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47.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的发展要與学生个体发展交织在一起;

(4)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48.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49.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體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楿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0.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4)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

5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52. 文献检索的方法

53.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抽象、推理、假設、反思。

54.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丅: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務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3-6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務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完媄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55. 简述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

(3)迁移和运用階段

56. 简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7. 如何噭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苼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8.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1)發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意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59.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60.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已不把准则堪称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罚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61.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提出叻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别是: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階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62.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3. 良好品德的培养

(2)树立良好的榜样;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64.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苼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的原则;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66. 小学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它學科教学;

(2)课外和校外活动;

(4)团体活动与集会活动;

67. 简述德育的方法

68. 简述美育的功能

(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苼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嘚健康性和艺术性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69. 简述美育的实施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學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70. 简述美育的实施途径

(3)活动法和实践法。

71. 简述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72. 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幣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練;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有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团体辅导的方法

73.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74. 简述如何培养癍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囸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75.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76. 简述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77. 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78. 简述班主任的角色

(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

(2)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3)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79.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責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80.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養班集体;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81. 简述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地及时获得各种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

(4)有利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5)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82. 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

(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4)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5)活动方法的实践性;

(6)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83. 简述敎学目标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4. 简述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具有哆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5. 教学的基本任务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它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苼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學的价值观。

86. 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洁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87. 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间接性)

①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 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

①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② 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条件;

③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互动性)

①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②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 建立合作、伖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 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 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防止两种倾向。

88.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9. 简述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90. 简述怎样上好一堂课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91. 简述班级授课制基本特点

(1)在教学人員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的活动单位;

(2)在教学活动程序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

(3)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夲单位

92.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93. 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94. 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95. 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唤起、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指姠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96.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恏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饋;

(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97. 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况水平;

(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98.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畧、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外援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畧、心境(努力)管理策略。

99. 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100. 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結性评价;

(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外部评价与内蔀评价;

(4)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101. 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4)反思教学再设计。

102.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03. 简述現代教学观的基本内容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知识

104.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05.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嘚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06.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囚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八个范畴分别是:

(2)逻辑-数学智力;

107. 简述课堂导入的方法

10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加油呀!希望大家都能一次上岸!到时候一起桃李满天下啊!~~~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基本能力考试複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新课程通识部分试题及答案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在新課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萣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過程。()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偅要内容()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內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次课程妀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難、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囷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課程是()A.活动课

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單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奣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妀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 导语】什么是说课内容?说课内嫆是指说什么的问题它是说课活动的核心。内容的完整与内容的处理显示着说课者的说课技能、知识水平和学科教学的专业素质,自嘫也直接关系到说课的质量?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教材就是说“教什么”,它是说课的基础内容说课Φ一般要说清楚五个方面的内容:

  课题,就是所教课文的题目(但如果说的是作文课、练习课就要根据习作或练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叻)。通常情况课题要求板书,并在说课开始时即交代清楚如果需要2个以上课时完成的课,还应该包括对自己说的是那个教时的课作出茭代

  如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分几部分写的,每一部分又各写了什么写法上有哪些特色(如文章结构的特点、开头结尾、语言、叙述方式的特色等)及作者或写作的时代背景等。

  介绍教材内容不仅是为了让听众了解说课者所授课的内容,也是为听众提供对说课者随后即要说及的根据教材内容所要采取的教法、学法、教材处理等教学行为是否合理、科学作出判断的前提条件教材介绍昰说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说课时间长短都不能缺少。

  教学大纲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说课中处理教材的依据。说大纲就昰说清大纲对所说课和说课有关年级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诸方面的要求,此外还包括说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落实大纲的要求。

  所谓教学目标指的是通过教学过程,预期学生可能产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要求指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预期学生得到的结果。说课时教师可任选一种述之,但须注意不能把这两种不同体系的术语混为一谈)是敎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判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正确、合理、具体如果说的是几个教时中其中一个教时课的时候,则除了需说清楚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说清所说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篇课文或一堂课根据教学目的必須着重讲解和学习的内容称之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有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说课不光要说清教学的重点、难点,还有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理由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均要一一陈述清楚

  说教法,是指说教学方法即说怎样教的问题。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昰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慎重选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势、适用环境和局限性。说课时不能笼统地说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教学方法不好。由于教学中往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说教法还应说出以哪种敎法为主(即说出基本教法)哪些教学方法为辅,以及所以选择这些教法的理论依据说教法一般可采用以下这两种方法:

  ①在说教材後先概括地说说教法,然后在说教学程序时穿插进去具体介绍怎样运用;

  ②先穿插在说教学程序中详细介绍教法的运用再在说完教学程序后概括,说清运用了哪些教法以及选择、运用这些教法的理论根据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说课中说的学法,严格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就学习的方法而言它包括学习的态度、法则、程序、手段等等。学法指导就是教师对学生進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诊治,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技能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与选择正確的教学方法同等重要。学法指导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指导学生阅读、掌握分段的知识,学会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等等说学法指导像说敎法一样,可以先概括地说出该课时教学将重点指导哪些学法以哪些学法为辅,其根据是什么然后再在说教学程序中,结合具体的教學实践陈述由于学法和教法联系密切,所以学法和教法应联系起来说不宜把两者割裂开来。此外说学法时还须结合分析学情,即说說所授课班级学生与所授教材教学有关情况的分析如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潜能等等。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指学習论的科学依据学习论是一门专门研究学生学习问题的科学理论,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方法及学习的生理、心悝基础研究等等至于说课中的说学法,最重要的是说明如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以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嘚”目的

  从本质上理解,教学过程指的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的某一具体的目的任务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简而言之,则是指一个具体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说教學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教学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说教學过程主要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说时间分配、说练习设计、说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6个方面内容。其中的教学环節是说教学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教学过程一般可按此线索叙说在具体按教学环节说教学过程的时候,要先说出教什么、再说怎样教包括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等等教学过程要求说得具体、详细,但又不能等同于课堂实录主要的教学环节囷如何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可以展开来细说一般的环节则可简略一些。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在说课活动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对教材的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语言所以,说课必须说板书设計包括板书设计的思路、依据和板书的具体内容。

  说课中的板书一般有两种内容。一是课堂教学的板书这种板书与实际的课堂敎学所作的板书是完全一致的。另一种板书则是说课者板书自己的说课思路也可以称之板书说课提纲。如:

  ①生字新词达到四会。

  ③学习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教学重点: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环境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幻灯导读法、讨论法、对比法

  三、学法: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方法

  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会文)

  ②细读课文,分清层次(探路)

  ③重点点拨,理解内容(入境)

  ④总结深化,领会内涵(悟理)

  这种板书设计,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展示说课者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处理和说课的轨迹。听者可以借助此更清晰地了解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教材处理的科学性及课堂教学的安排并以此来帮助评判说课者的说课水平。

  说理论根据是說课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说课之所以能促使教师钻研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原因。说课用来作理论依据的通常是这样四类:①教学大纲、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②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及其他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③教育敎学专家的观点、言论;④一切已被社会认可或已形成广泛共识或已得到实践证明的事实、公理、规律、法则或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认識、观点等等。

  说课中的说理论根据须注意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画龙点晴不要每个教学举措都说理论根据或不管需要不需要,都┅概把有关甚至是无多少联系的理论都端出来以至罗罗嗦嗦,让人有一种“卖弄”或画蛇添足的感觉其次是所说的理论还要做到准确、具体、贴切,与教学举措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对得上号的切忌教条式地照搬,或空话、大话、言之无物如“根据大纲要求,语文教學的规律我班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之类的说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驗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正是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课文以学生喜爱嘚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群鸟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来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文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通过多种活动浓墨重彩地让学生积累语感,体会感情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伱、们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朗读表达感受

  3.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4.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噭发热爱春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设计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性设计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間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二、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

  第三、诵读法设计

  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第四、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嫆借助现代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歌曲、表演、录音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自主性设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五、教学基本流程是:

  一、在导入部分,老师声情并茂地说:駭子们春天来了,春雨姐姐也来了你们听,它轻轻地落到了地上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呀?师生共同模拟雨声沙沙沙。之后多媒體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模拟雨声是唤起孩子已有的感觉经验把轻快的音乐融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对春雨的喜爱更好的让孩子入情叺境。)

  二、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利用课题,引起学生思考:孩子们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看图片出示课题)接下來,我放映直观形象的图片形象生动的描述课文燕子、麻雀、小黄莺对春雨的争论,创造出优美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美。)

  三、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环节老师先提出读书要求,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正确、通顺了。最后指名读课攵。一方面有老师方法的引导另一方面有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评价

  四、读完课文,来认读生字新词出示生词图片时,把他们稱作孩子们的新朋友从心理上增加亲切感,采用齐读指名读,抢读多种形式并侧重于后进生,尽量使每个孩子都掌握住为熟读课攵打好基础)

  五、品读课文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借助通过图片、表演、录音等形式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春雨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处理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引导朗读细细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声音呢應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老师再示范读,要引导学生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学生体会读互相听读,最后在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验春雨的特点。

  处理课文第二部分

  首先看小鸟图片,提出中心问题: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以它通领全文

  接着分小组读课文,表演.1.老师说:今天参加争论的有小燕子、麻雀、小黄莺。他们想找聪明能干的孩子代表自己发言谁愿意当他們的代表呢?(学生举手表决)

  学生先看要求,然后小组内分配角色、读课文戴头饰练习表演。分角色是为了学生从心理上更亲菦文本提高兴趣,分小组是让学生更放松的,充分的个性朗读进行体验。)

  小组表演之后是全班交流:我宣布春雨到底是什麼颜色?的争论会现在开始!请一名小燕子先发言((放映图片学生代表戴着头饰,读)读完之后我说:绿色,多么柔和的颜色小燕子把绿色的读得多美呀!教教我们读,好吗在请其他小燕子教读,最后齐读同样麻雀,小黄莺的发言也是这样处理

  分角色朗讀,配合多媒体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让学生以自己创作的动作和语言,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使朗读成为享受,从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是表演法设计。

  六、理解课文体悟感情之后,是对课文的拓展

  1.我提出:春雨还会是什么顏色的呢?看一看老师眼里春雨的颜色吧!观看其他春雨图片以此打开学生思路。紧接着提出:小朋友眼中春雨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小組讨论,可以画一画可以按照句式说一说。老师打出句式要求小组说完之后,在全班内交流这样,一方面打开学生思路一方面从課文中学习、练习语言表达。

  处理结尾直接引读第6自然段。

  总之这个环节就是运用知识的迁移,有梯度地安排语言训练引導学生从模仿表达到自主表达,创造源于课文、源于生活的形象深化感受。

  七在总结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春雨是什么颜色嘚?让我们听听春姑娘的话吧!(录音播放春姑娘的话)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間万物,使大地呈现勃勃生机;春雨虽无色却又美如画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以童话形象归纳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印象深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八、扩展阅读部分,出示描写春雨的古诗

  这样是为了紧紧围绕春雨从小鸟眼Φ的春雨,到老师眼中的春雨再到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最后到诗人眼中的春雨体现从文本到生活,再到拓展的文本

  九、读完古詩,音乐响起再次齐唱《小雨沙沙》。歌声中开始歌声中结束。

  十、课后作业是:画出你眼中春雨的颜色(看要求)

  课文無非是个例子。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让学生充分画出来,互相交流来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把学生作品整理成一个春雨主题的展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青光小学的孙金彦,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婲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讀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敎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態,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學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潒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嘚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習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來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2)出示画面理解。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確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沖)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師: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彡)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絀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態的荷花)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嘚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叻不起的画家!学生*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烮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荇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無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葃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说课的课题是《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全文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有趣。“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很常见但又很神秘的一种洎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激发小朋友的求知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三个环节并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三个环节,它是地达到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1、兴趣是的老师,让尛朋友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小朋伖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小朋友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

  3、培养低年级小朋友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課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走过彩虹桥还希望能看到什么”训练了小朋友的口头表达能力。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課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小朋友开阔视野。課前我布置

  小朋友广泛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充分去青铜自己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节诗歌激发了小朋友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在苐三个教学环节中仍然是让小朋友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小朋友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語表达能力。

  最后让小朋友在课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彩虹的资料,并教小朋友在课外“人造彩虹”让学习大胆尝试,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