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配助听器三早原则是什么?

  一位妈妈向听力学转家求助,她的孩子三个月了,对声音反应不敏感,家里老人看到别家的同龄小孩都会咿呀咿呀地叫了,很着急,催着她带孩子去验配助听器。

  那么,三个月大的孩子,需不需要配助听器?

  这个问题在行业里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方认为:早发现、早干预,尽早让孩子获得语言刺激;另一方认为:建议5、6个月再配,3个月检查不准确。

  那么,究竟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就此问题特地询问了听力行业的前辈专家,也询问了耳鼻喉科的医生,但并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和内容

  1、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初筛)

  注意: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大部分医院是使用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相对简单,并不能提早发现儿童迟发性听损或药物性聋易感体。也就是说,出现听损的孩子,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很可能是通过的。

  2、新生儿的听损基因筛查(部分医院)

  注意:基因致聋的比例大概是60%,目前常见的听损基因筛查仅仅是最常见的4个听损基因(9个位点),大概占40%。

  但已知的听损基因已有上百种。

  因此,听损基因筛查未检出致聋基因和位点,并不意味着没有听损基因,更不意味着不会听力下降,只是减少了概率。

  而且,听损还有环境、用药、生病、噪声等多种原因。

  3、42天复查(复筛)

  如果在48小时内的听力筛查不通过,医院会要求孩子在42天做第二次筛查。

  42天复筛的内容与48小时初筛基本一致。

  4、3个月复查(诊断性评估)

  3个月的复查项目,就多了,包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诱发电位、主观测试。必要时还会增加医学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核磁,CT一般建议1岁以上才做)。

  注意:3个月与其说是检查,不如说是评估。

  要特别注意这里的新增项目“主观测试”。因为孩子太小了,虽然这时候的听力学检查项目已经比较完备了,但这些客观测试的误差很大,误诊几率较高。

  因此,“主观测试”结果与客观测试结果交叉印证,才是最严谨的做法,当然,主观测试也是有误差的。

  在3个月时,主观测试只有一种方法——行为观察法。

  所以,3个月的检查不是“确诊级的检查”,

  而是为了确保孩子在6月龄时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而做的的一个有评估和对比作用的检查。

  5、6个月复查(确诊级检查)

  6个月的检查项目和3个月的内容基本一致。

  那为什么说3个月的是评估,而6个月的是确诊呢?

  我们经常遇到孩子在3个月时还有听损,6个月好了的情况。

  当然,不排除随着孩子的进一步发育,声音对孩子听觉系统的刺激重塑,3个月听损,但6个月好了。

  但更大比例的是3个月检查误差太大,或者没有考虑到影响听损的其他因素,导致误诊。

  与奇迹相比,误诊的概率更大!

  影响检查准确性的因素,除了检查方式本身的固有误差外(ABR的低频对应性较差、单位差异等等)

  (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导致耳声发射的信号异常;

  (2)新生儿中耳积液的影响,分泌中耳炎(最常见);

  (3)新生儿感冒、鼻塞等;

  (4)技术操作不规范(最常见)。

  6、6个月之后的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其实没有6个月以后的。

  但在实际中很多家长还是会关注的,主要的内容和上文6个月的内容一致,但“主观测试”可能就可以多一个方法了——“视觉强化法”。

  对2岁以上,可以配合游戏测听的小朋友,还可以增加一个“游戏测听”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观测试需要操作人员与孩子的关系比较亲密,

  甚至需要一起玩一会儿才能做出准确测试,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多,

  很多医院和听力中心不愿意做,或说孩子不配合就做不出来,这是可以理解但不够严谨的。

  此外,由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比例会有反复,因此6个月也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排除相关因素。

  同时,依旧可能存在声音的刺激对孩子听觉系统和大脑听觉中枢的重塑。

  “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原则

  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对确诊的听损儿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十分重要。

  因此“三早”原则,受到了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普遍认可。

  3个月的孩子验配助听器的困难

  1、耳样制取难度大

  即便是给5、6个月的孩子取耳样,也是非常困难的。何况只有3个月,耳样制取难度就会更大。

  而根据耳样制作耳模更是很难做到准确,即使最好的耳模制作师,一次成功的比例也就在70%左右。

  2、听力测试误差大,验配难

  上文中说到,ABR等客观测试是存在较大误差的,而一些听力中心的“新式ABR”实际上也并没有更准确,否则医院为啥不用呢?

  听力学专家认为,给孩子配助听器,主观测试是必须做的。上文说到,做主观测试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多,很多医院和听力中心不愿意做。

  那么能不能用“ABR客观测试+经验”去验配呢?答案是可以的。

  但具备这个能力的,目前只有北京同仁医院听力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听力门诊、上海九院,其他医院从我们有限的用户反馈来看,并不具备这个能力,或者具备但未得知。

  医院之间对客观测试结果也是不会互相认可的,虽然可能随着标准的统一,数据差不多准确,但由于听力师在医院中的“身份问题”,有“经验”去脑补ABR结果的听力师,并不多见。

  而听力中心凡是有这个“经验”的听力师,普遍性要求验配前或验配后调机加做主观测试与评估。

  3、效果评估误差大,调机难

  如果说验配还可以采用“ABR+经验”,那评估就更需要经验,更需要时间。

  我们统计过孩子做评估和调机需要花费的时间,平均至少是2-3个小时,一天做不出来结果的情况并不罕见。

  3个月的孩子验配助听器的必要性

  3个月的孩子在干吗?

  在睡觉!一天睡14-18个小时。

  我们知道,孩子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为成人的25%,1岁时约为成人的50%,2岁时约为成人的75%。

  也就是说,孩子出生2年内是脑发育的关键期,各个中枢的分区是在这个时期。

  而6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虽然也有理论认为是12岁之前,更有理论认为是3岁之前),但从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有限用户效果分析来说,确实是越早越好,10个月之前干预且合适的孩子,和健听孩子没有差异;1岁半之前干预且合适的孩子,和健听孩子没有明显差异。

  当然,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

  那么,我们需要去面对一个问题——6个月再干预,迟不迟?

  实际上是不迟的。既然不迟,为什么不等各个检查和评估更准确再考虑干预呢?

  这里再次强调:本文不设结论,仅代表部分听力机构的认识,我们并非不认可3个月在检查准确的前提下进行干预,但在行业普遍不具备专业干预能力的情况下,3个月的早干预是否值得有待商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婴幼儿期(0-3岁)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听力有损失的孩子来说,在这个时期尽早对他们进行听力干预,可以为他们将来言语的全面康复和发展建立基础。儿童选择助听器的原则可以简单地

婴幼儿期(0-3岁)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听力有损失的孩子来说,在这个时期尽早对他们进行听力干预,可以为他们将来言语的全面康复和发展建立基础。儿童选择助听器的原则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早”,即应尽早依靠助听器的帮助,开展以“三早”为原则的康复训练:早诊断、早干预(使用助听产品)、早康复(进行语言训练)。一旦错过了这个康复时期,儿童掌握语言就有很大的困难了。

在为儿童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对助听器的性能要求通常会更高一些。儿童学习语言其实就是一个模仿说话的过程,只有听到清晰完整的言语信号才能正确发音,并且纠正错误的发音。所以,助听器的清晰度越高,舒适度越高,孩子听到的声音就越清晰完整,给孩子带来的听力帮助就越大。为了孩子能和听力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融入正常孩子的集体,在选择助听器上一般建议中低档以上的全数字助听器产品,以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此外,双耳验配助听器对听力损失的孩子非常重要,它是进一步缩短听力康复周期和提高助听效果的关键手段。尤其是对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大脑和听神经对声音信号的处理能力也在逐渐开发,双耳佩戴助听器能使孩子听得更加舒适、清晰,声音自然,更快地建立起双侧大脑和听神经对声音的联系,感受声音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更容易地建立起听觉记忆功能,起到更好的听力康复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聆听需求有所不同,对应的助听器性能也有所不同。

0-3岁尚未掌握语言,首先要能够感知到各种不同响度和种类的声音,然后认知不同声音的意义,其次再是模仿语言,学习说话。因此,助听器的分段压缩功能必须满足不同响度声音的聆听舒适度,而中档以上的全数字助听器能提供更好的言语清晰度,帮助儿童更快提高听辨能力,学习发音,积累词汇。

3-6岁相比0-3岁儿童来说,已经掌握部分语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纠正发音,使口齿清晰。这个阶段的听障儿童一般需要进语训学校或者幼儿园学习,聆听的内容在不断加大,聆听环境也变得复杂起来,他们需要能够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分辨言语。因此,助听器的全数字降噪功能和环境识别的方向性功能能帮助他们在复杂环境中聆听言语,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句。

6岁以上听障儿童在经过之前两个阶段的语训康复之后,一般都会进入正常小学学习,他们要融入正常孩子的群体中学习,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此时,聆听需求变得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学习外语,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所以对助听器的性能要求更高。一般会建议助听器搭配FM调频语训系统一起使用,保证嘈杂环境的信噪比,而且可以选择相对美观、隐形的助听器。

(责任编辑:zxwq)

    聋儿康复的最基本前提是佩戴助听器,但仅仅佩戴助听器是不够的,还需要康复训练。听觉训练是聋儿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内容之一。 听觉训练的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1 听觉注意。听觉注意也就是注意声音,培训聋儿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以后聋儿听觉概念的形成(也就是听得...

    每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戴上助听器后,家长都想知道,这个助听器戴上后,效果怎么样呢?比如听损是80分贝的孩子,戴上助听器后,他的听阈是30分贝,40分贝,还是50分贝呢?这就需要通过配戴助听器后进行声场评估测试。声场评估通常有两种方法:行为测听、声场下的ABR测试小儿行为测听...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迹象,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  (1)听觉反应迟钝  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  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  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  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  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  1...

    听力筛查您能看懂听力报告单吗?它可不是简单的通过或未通过,里面可大有内容啊。  通过:宝宝双耳听力筛查显示通过,表示在宝宝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说明宝宝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家长必须继续关注宝宝的听力和言语发育情况,要计划预防接种、避免急性传染病、...

    聋儿拒绝戴助听器的原因?  1、以往聋儿很少听到声音,一旦戴上助听器,突然感受到声音,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感到害怕。如果一开始声音就过大,还会加剧聋儿的害怕心理。  2、耳机(或耳模)放在耳朵上,使聋儿感到不舒服。  3、别人都不戴助听器,这会使聋儿感到自己特殊,认为...

    当宝宝完成了所有的听力学检查,医生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告知您的宝宝有听力障碍时,多数的家长都难于接受,表现为或认为诊断不正确、或发怒、或悲伤、或混乱等,这都是很正常的一种反应。但是,我劝宝宝的爸爸妈妈,您如果对诊断结果有怀疑,一定要找一个对小儿听力学比较精通的医生...

    给听损儿童家庭的十个建议:  1、日常技术检查  由于儿童不能及时发现自己所佩戴助听设备的问题,所以需要成年人随时注意孩子的设备,查看是否有异常,建议父母或监护人每天早上都检查设备的情况,如果孩子上学,也要告知老师留意孩子的设备,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而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其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新生宝宝通常会做听力筛查来检测听力是否异常,卫生部规定,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对于听损儿童向来执行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但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助听器需要注意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