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是什么短语结构类型?

  一、根据语法功能,说明下列词分别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区别词:

  二、把下面句子里的实词划分开,并注明每一个实词的词性(用小竖线分词,在实词下面注明词性):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三、“了解、繁华、繁荣”都能受“不”和“很”修饰。能否归入同一个词类?为什么?

  四、下面的词哪些是名词?哪些是量词?请给其中的名词各配一个量词,给量词配一两个名词:

  示例:杯子:名词——一个杯子

  杯:量词—— 一杯水

  笔:名词兼量词:一枝笔、一笔好字

  五、改正下列句子里的错误,并简要说明修改的理由(就在原句改动,不必另抄):

  1.这种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很趣味。

  2.他们发挥了冲天干劲,建筑好像闪电般地进程着。

  3.CT检查的结果是:胸腔大理积液,发现有癌细胞。……1993年9月,沈世鸣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抽出胸水500立方毫米。

  4.这种歪理邪说,混乱了人们的思想。

  5.一天,她在火车站里被沙皇暗探发觉了,母亲在被捕之前迅速打开皮箱,把所有传单散发给了大家。

  6.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应耐心予以指导,决不能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办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利的。

  7.1984年全乡仅有桑园692亩,到1989年已发展到6518亩,比5年前扩大了近10倍,达到全乡人均1亩桑园。

  8.当时,宋雨桂正在为国外的画展作准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

  9.木星绕太阳公转一次,约需12年,比地球上的1岁大12倍。

  10.由空军古建工程队精心制作的颐和园微缩景观,比真实景点缩小15倍。

  11.它比较弱的可听声大约强一百万倍,而比我们能听到、但没有不适感觉的较强的声音弱一百万倍。

  △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汉语语法学界有过哪些不主张?

  △七、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动词可以作谓语,形容词可以作定语,副词可以作状语。能否因此断言:可以作主语、宾语的词就是名词,可以作谓语的词就是动词,可以作定语的词就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的词就是副词?为什么?

  △八、50年代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主要争论一些什么问题?40年后,回过头去看那一次讨论,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可参看《汉语的词类问题》)

  △九、词的语法功能与词的意义有没有联系?

  △十、怎样认识动词和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

  一、下列各词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副词?

  二、根据下面代词的用法,说明表示周遍性任指的疑问代词在句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1.什么时候都得讲个先来后到

  6.干什么事都得认真

  7.到哪儿也要讲道理

  三、把下面的词进行分类:

  急性( )圆咕隆冬( )

  四、关于方位名词的问答

  1.“黑板上面”有哪两个语义解释?不同的语义解释用什么手段加以区别?

  2.“坐上了卧铺”和“坐在卧铺上”中的“上”词性是否相同?请分别作出解释。

  五、A、B、C三人争论“努力”的词性。A认不“努力”是动词,因为有“这个人一向很努力”的说法。B认为“努力”是形容词,因为有“很努力的人”的说法。C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A、B二人的分析。请你把C的意思表述清楚。

  △六、如果两个词构成一对反义词,它们的语法功能是否也一定相同,或一定相反?为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七、下面的说法有没有毛病?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1.(妈说:)“霞霞!饿了吧?”——改霞摇摇枕头上的头。(《创业史》)

  2.她捏着嗓子,刻意让所有字眼从牙缝中挤出的说话方式,使所有的汗毛从我的身上竖起。

  3.欢迎大家来南京站侯车!

  4.她身上凡是有关节的地方,没有不带伤的。

  八、有些动词能重叠,有的不能重叠。试分别举一些例子,想一想能重叠与不能重叠的动词有些什么区别。

  △九、带后缀“儿”和“子”的词是否都是名词?

  一、说明下列句子里加点词的词性:

  1.了0了1一件事了2。(了0: 了1: 了2:)

  2.百万雄师过大江。(过: )

  日子过得真快。(过: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过: )

  去过上海。(过: )

  你爬过山吗?(过: )

  床上睡着一个人。(着zhao )

  这一着真厉害。(着zhao )

  着人前来领取。(着zhuo )

  4.给他一本书。(给: )

  送给他一本书。(给: )

  给他送一本书。(给: )

  给我滚!(给: )

  这本书给他撕坏了。(给: )

  这本书被他给撕坏了。(给: )

  5.我叫冬冬,今年11岁。(叫: )

  我叫冬冬,他不答应我。(叫: )

  我叫冬冬给打了。(叫: )

  谁叫1你叫2我的?(叫1: 叫2: )

  6.这两家门对门。(对: )

  酒里对水。(对: )

  对他有点看法。(对: )

  这话很对。(对: )

  天生的一对,地作的一双。(对: )

  7.我和你无冤无仇。(和: )

  我和你打电话:(和: )

  我和你都是大学生。(和: )

  8.跟上队伍。(跟: )

  跟他闹别扭。(跟: )

  老师跟学生都参加。(跟: )

  9.把着门,不让进。(把: )

  把他得罪了。(把: )

  一把米。(把: )

  拉他一把。(把: )

  10.得了个一等奖。(得de: )

  不得超过30人。(得de: )

  完成这项任务得一年时间。(得dei: )

  你得好好干哪!(得dei: )

  写得不错!(得de: )

  二、现代汉语的虚词“和”有时不能译成英语的and,英语的and有时不能译成“和”,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三、把下列词进行归类:

  四、什么叫“的”字结构(或称“的”的字短语)?为什么说“的”字结构是体词性结构?“的”字结构可以充当哪些句子成分?

  五、修改下列病句,并简要说明理由(就在原句改动,不必另抄):

  1.雷诺是法国一家老牌的国营大企业,有18多万员工。

  2.开工时机器突然故障,造成了生产上的损失。

  3.这书刊行第二版,这对我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4.华为略为思索,便告诉老太婆:“江姐和我心里都很难受……”

  5.杨世杰同志说,中央两报报道湖南大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确实是严重的。

  6.一车间去年的产量超过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九十,是全厂完成生产任务较好的一个车间。

  7.他很家长地转头问左右:“这小鬼是谁呀?叫什么?”

  8.国际服装文化节:美丽世界,也美丽自己。

  9.他的完美与精湛使他在任何演奏中要求自己不能出现错误,哪怕是稍微的疏忽。

  △六、为什么会有词的兼类现象?词的兼类与具有不同功能的同音词以及词的临时适用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七、“NP1+和+NP2+VP”这一类格式,有的可以分开说成“NP1+VP,NP2+(也)VP”,有的不能分开说。试举例说明能否分开说是受哪些因素制约的。(可用以下例句:老王和老李都是江苏人。老王老李是老乡。)

  △八、英语的or能否一律译成汉语的“或者”?为什么?

  一、说明下列短语的结构关系和功能类型:

  江苏南京( ) 江苏安徽( )

  懂不懂( ) 来了没有( )

  办不到( ) 牺牲精神( )

  调查清楚( ) 调查情况( )

  工作认真( ) 昨天晚上( )

  这怎么办( ) 站着说话( )

  觉得这个人好( ) 我哥哥( )

  你这个孩子( ) 我们五个人( )

  他卖的旧报纸( ) 请他去( )

  二、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划分层次,标明结构关系,分析到词为止):

  1.你 这 是 什 么 意 思

  2.一 派 特 别 雄 伟 的 景 象

  3.亚 洲 中 部 的 山 脉

  4.美 洲 较 长 的 河 流

  5.春 风 吹 绽 了 樱 花

  6.鲜 血 染 透 了 的 红 旗

  7.祥 子 很 有 些 辨 别 方 向 的 能 力

  8.真 正 做 到 情 况 明、决 心 大、方 法 对

  三、对下列歧义短语进行层次分析,并说明每个短语各有哪些语义解释:

  1.思念故乡的亲人

  2.干部和工人中的积极分子

  3.的纪实小说的作者

  5.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

  四、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例子:

  1.动词(不带“的”)作定语的偏正短语

  2.数量短语带“的”作定语的偏正短语(量词是借用的)

  3.偏正短语作中心语的偏正短语

  4.联合短语作修饰语的偏正短语

  五、分析下列句子:

  我们 || 请 他 来 参 加 会 议。

  1.大家都检讨出许多缺点。

  2.祥子的脸忽然红得像包着一团火。

  3.赵嫂子从人们身后挤出来。

  4.虎妞的照应样子,在大家心中特别的发着点酸味。

  5.泰山极鼎看到的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

  △六、可以从“两把椅子,一把高,一把矮”中分析出“一把高”这个语言片段,能否从“一把高椅子”中分析出同样的片段?为什么?

  △七、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造句法基本上采用同一套规则,请举例加以说明。

  △八、按“VP+NP1+的+NP2”这种格式造出的短语,有时有歧义。请举例说明出现歧义的条件。

  △九、以下面的句子为例,说明古今汉语句法上的主要差异: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十、在句法分析中,辨认直接成分的方法有哪些?

  △十一、歧义短语和多义词表现为同一个语言形式有几种语义解释,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

  一、按下列要求各造一个句子:

  1.受事主语句(句中不出现介词“被”或相当于“被”的介词)

  2.时间名词作主语

  3.处所词语作主语

  二、分析下列短语:

  1.这就是有名的茶花

  2.他怎么想的我怎么知道

  3.言谈举止,显得又洒脱,又精悍

  4.一点毛病没有是很不容易的

  5.“大个子”三个字把祥子招笑了

  6.我恨我早没有看透乐

  7.今天电影我请客

  8.你较对不起的人,你反而轻轻的忘了

  三、分析下列句子:

  1.这个人怎么这样不讲理?

  2.不下雨已经三个月了。

  3.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4.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

  5.关于我,你没有听见什么?

  四、把下列歧义短语改写成单义短语(一个短语有几个意思就需有几种改法):

  1.大多数教师和学生

  2.一个中学的老师

  3.栽树要选好树苗

  五、什么叫主谓谓语句?这种句子有哪些类型?请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得照抄教材或讲课用例)。

  △六、印欧语的主谓句可以用NP+VP来进行描写,汉语的主谓句能否用这个模式描写?为什么?

  △七、一般认为,动词、形容词作谓语的能力较强,事实上单个儿动词、形容词作谓语没有动词、形容词性短语自由。请举例加以说明。

  △八、说明下列句子里主语与宾语的语义关系:

  1.曹雪芹是《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

  2.曹雪芹是中国古代作家。

  4.祥子到底是祥子。

  △九、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它的句子成分:

  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讲的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水桶,其存水量的多寡,不取决于较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较短的那块木板。

  △十、下面的句子能否成立?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原因是什么?

  她嫁到苗家来,跑反、逃荒用的是这双小脚;她为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用的是这双小脚;她蒙冤上访,用的还是这双小脚。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2、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3、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4、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
(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
多、多么 (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
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注意: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哗啦啦、呼啦啦”。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
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
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他。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
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
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
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词组的结构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