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疫情的时候大学生是不是可以随便回家

现在社会上的工作人员都不能正常工作,实习大学生的话停止实习也是很正常的。

连日来,“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被疫情偷走的大学时光”等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疫情之下,大学生活不得不频频转入封校、隔离、网课模式,遗憾和失落之外,校园里还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那些乍看被“耽误”的青春,正因努力和奋斗焕发出另一种光彩。近日,记者走近这些闪闪发光的年轻人,感受青春的别样精彩。

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

什么时候能重返校园?什么时候能结束“异地恋”?团队竞赛会不会延期?对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王彤来说,过去的3年里,各种“不确定”事件随时降临,各类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好说”。

“刚谈了男朋友,准备向他看齐,好好攻下专业课,结果疫情来了,寒假延长到8个月,谁能想象得到……网课上着上着心态就崩了。”王彤边回忆边告诉记者,她非常看重学业,一方面,她的男朋友是全专业第一名,是她学习上要赶超的“榜样”;另一方面,“航天报国”是她的“终极梦想”,她下定决心要克服数学基础差的困难,计划在大二阶段稳扎稳打学好专业课。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和憧憬。在经历了网课崩溃、频繁与父母吵架,各种沮丧颓废后,王彤尝试着重新寻找学习、生活的节奏感。“先是每天早起看新闻,看到很多‘逆行者’的挺身而出,看到很多‘宅家者’相互鼓励,也看到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跨越空间、距离的温暖守望。”王彤渐渐明白,虽然疫情何时结束尚未可知,但自己可以决定用什么样的心态和状态面对困境。

重新抖擞精神,网课效率也高了起来。“上网课,其实学习时间更机动,只要调整好作息,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进入学习状态反而更快、更高效。”王彤说,“宅”家的日子里,她把注意力更多地从外界拉回到自己身上,开启了一段梳理自己、了解自己,更好地与自己相处,甚至与自我和解的“特殊之旅”。得益于自律高效的学习,重返校园后,王彤的专业课突飞猛进,从年级100多名“跃”至前三名。她抓紧宝贵的校园学习时光,与队友们交流、合作,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团队二等奖的好成绩,并成功保研本校。

想去的远方去不了,想见的朋友见不了,想参加的活动被一次次“因故取消”取代……“被疫情偷走的大学时光”,固然让很多计划戛然而止,却也在给另外一些目标的实现提供契机。

2020年年初,苏州大学哲学专业硕士王祎鹏就筹划好了暑期安排——参加联盟高校的线下夏令营,再加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一场疫情,计划成为泡影,这让王祎鹏一度陷入“低迷期”——最初是对未知病毒的恐惧,随后是对开学遥遥无期、看不到未来的焦躁,再后来是每天醒来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空虚,“每天一睁眼,就要发愁今天干什么,上网课也是人醒了脑子没醒的感觉。”

然而,不得已慢下来的生活,恰好弥补了平日里的“没时间”。热爱支教事业的王祎鹏终于有时间整理剪辑过去到各地支教的素材,并发布到B站上。他原以为把素材简单拼接,再配上字幕、音乐应该难度不大,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我想插入一个关键帧,想设计一个转场特效,怎么也做不好,上网看教程研究了好久才做成功。”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操作,王祎鹏不仅变成视频剪辑达人,还成了B站上小有名气的“UP主”。“疫情确实带来了很多遗憾,但我也收获了很多新技能,这个难忘的3年,看似飞快,其实充实。”

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少了,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辅导员王歆一度有过很多“不放心”:线上学习效率怎么样呢?“宅”家时间会不会一直‘葛优瘫’?会不会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焦虑或消沉呢?但她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并没有因为疫情虚度时光,而是在等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沉淀自己、提高自己,比如疫情期间学校涌现出不少“学霸寝室”,很多学生利用“宅”的时间解锁了不少新技能……“大学生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大家都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追逐梦想、书写精彩。”

熬过最艰难的时刻,收获最温暖的力量

最近每到傍晚,南航的校园操场上,师生、宿管阿姨、保安大叔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舞池”,欢快的舞步传递着乐观和信心,也让欢乐、温暖充满整座校园。这些校园广场舞的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引来众多围观,网友纷纷评论:“这就是大学生,充满活力”“放飞自我,自信放光芒”“这就是青春的样子”……

南航大二学生周礼兵,是校园广场舞的编排者之一。过去的3年时光,周礼兵经历了高考延期、寒暑假“加更”,以及“困”在校园等各种突发情况,沮丧无奈之外,他意外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的力量。

2020年,面对高考延期、备考焦虑,是父母的陪伴帮助周礼兵度过了难熬的日子。父母的影楼生意惨淡,但他们只字不提那些“大人的难处”,每天都正能量满满地鼓励、开导他,陪他散步、运动,缓解压力,“那几个月,我和爸妈说的话,可能比之前初中和高中加起来都要多。”

在校期间,他也时常被校园内的互助友爱感动着、鼓舞着。他向记者分享了几则印象深刻的“温情片段”:学校有一个“应急”大群,有位同学突发肠胃炎需要药品,在群里求助后,短短几分钟就有人送来药品;去年暑假前,他和几位同学因为实习在学校多住了几天,当时食堂已停业,宿管阿姨特意送来热饭热菜,顺带还“塞”了一小箱水果……“这些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真切的‘小瞬间’,如同一道冲破疫情阴霾的‘温暖光亮’,支撑我度过了这段特殊的大学时光。”周礼兵也希望,通过策划广场舞等文艺活动,解锁疫情期间打开快乐的N种方式,让这道“光”照亮更多人。

逆向而行、向暖而生,在更广阔的战疫一线,他们在努力传递更温暖的力量。在对祖国与人民的责任感驱动下,这些或许懵懂、或许稚嫩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成长,展现了战“疫”中的青春担当。

3月27日下午1点左右,在东南大学核酸采样点引导秩序3小时后,大二学生钟嘉媛脱下身上的装备,拖着酸麻的腿回到宿舍。

疫情发生之初,在学校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现场,一个个白大褂、红马甲来回奔忙的身影深深打动了她,“你看,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爱与希望可以比病毒‘跑’得更快,他们不过是随时可能与你我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但是在危急时刻,他们选择‘站出来’,作为青年的我们也应为国家、为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出一份力。”从那以后,只要时间允许,钟嘉媛都会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活动。不过,抢到志愿服务名额,可不是件容易事。“每次都得提前设好闹钟,基本上学校100多个名额一放出来就‘秒’光,我好几次都没抢到。”钟嘉媛笑着说。

而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李远浩和同学们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抗疫——用纸笔去记录身边与疫情角力的普通人。从医生、社区干部到农户、货运司机……各色人物和故事出现在同学们笔下,“连续发稿2个多月,200多名学生每天都有一篇报道,集成了一本厚厚的册子。”在李远浩看来,这些社会观察和新闻实践,尤其是很多基层党员故事让人触动,而记录中国故事,这同样也是他大学期间发起《九千万分之一: 基层党员视觉档案》的初衷。2019年项目开展以来,李远浩带领团队走过江苏、陕西、宁夏等多个省份,用图片故事、纪录片讲述各地基层党员的事迹,该项目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

于李远浩而言,精神上的收获远比得奖更加厚重珍贵。“我们看到了环境守护人的坚守精神、城市保障人的担当精神、科技研究人的攀登精神、群众带头人的奋斗精神以及健康守护人的奉献精神。”去年5月,团队奔赴宁夏白芨滩拍摄,由于要顶着风沙操纵无人机,短短十几秒画面大家拍摄了两个多小时,早已筋疲力尽,“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王有德和同伴们用了40年时间,种下60万亩固沙林,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从这些党员故事中,李远浩看见了“人”的力量,也找到了应对疫情的答案,“‘择一事,终一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坚守,始终向着一个目标坚定前行,用一生去拼搏奋斗。”

望着抗疫一线的年轻身影,苏州大学团委副书记严韵致时常感叹学生们“一夜之间长大了”。3年间,苏州大学参与抗疫志愿工作的学生已超过5000人。翻开工作薄,她与记者分享几位同学战疫云演讲里的内容:人生总会有挫折和低谷,你可以拿出的武器就是勇气和决心;当我们国家遇到困难时,是党员先锋、医务人员以及无数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团结一心,才有了一个个胜利,才有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书写人生、创造历史。经过抗疫一线的战火淬炼,这些‘00后’们正成长为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的新时代青年人。”严韵致说。

被疫情“偷”走的时光,见证精神的成长

如果没有本轮疫情,4月8日,担任东大话剧团副部的钟嘉媛和同学们排练的话剧《暗恋桃花源》将在学校上演。因为疫情,这个从去年就开始筹备的话剧团年度汇演被无限期搁置。放在过去,钟嘉媛至少要消沉几天,也许还会偷偷躲进被窝抹眼泪,但这一次,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钟嘉媛感觉已坦然接受了现实,“当时满脑子想的只是如何和同学们解释,减少他们失落感,尤其是刚进大学、对这部剧充满期待的学弟学妹们。”

3年来,钟嘉媛已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打了太多次交道——2020年高考迎来“加时赛”,2021年暑假思家情切的她被困在学校,2022年年初准备前往珠海参与《红色路桥视频——港珠澳大桥》拍摄,临行前两天被通知叫停……在她看来,与其失望和沮丧,不如把疫情变成磨砺意志、涵养心态的机会,更精心地打磨这段特殊的时光。疫情期间,她重新拾起心爱的手工,用手机拍摄下过去不曾发现的校园的美,学会了PS技术,每两周读一本闲书……最近刚读完的季羡林的散文《二月兰》,给了她很多触动,“季老笔下的二月兰,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我就联想到当下,即便面临种种不确定性,也不能放弃对确定性的努力,要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用更笃定的力量去迎接挑战,用更专注的学习去成长突破。”

在各种变化中,看清、找准自己的目标,甚至在不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静气,同样是王彤在疫情之下的意外“收获”。“疫情如同苦难,没人觉得这是‘好东西’,但如果我们能从对抗它的过程中,磨练了心智,得到了启发,那这就是长在身上的‘本领’。”最近,她以一名预备党员的身份,加入到抗疫一线中,每天在核酸采样点志愿服务5个小时,核验人员的身份信息。“这段看似被‘耽误’的时光,其实是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克服的是什么,可以提升的潜能在哪里,这让我在应对不确定,应对挑战时,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

“跳脱出疫情的包围圈,回过头来看,当代青年对破解人生难题的决心、勇气和智慧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王静说,我们亲眼见证了无数青年在国家、政府、学校、社区的号召下,一呼百应,不惧危险,奔赴抗击疫情高强度志愿服务的一线;见证了他们在3年网课中依然坚持挑战,不断在专业学习、科研、学术中勇创佳绩、摘得硕果;见证了他们即便在学校足不出户,也能在操场、画室、琴房点亮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最美的青春。“我们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他们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已经完成了自我角色的过渡,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样子。”

疫情的有哪些?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世界防疫争取了窗口期,体现了大国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起来看看大学生关于疫情的作文800字【5篇精选】,欢迎查阅!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局外人。这场“抗疫”阻击战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勇敢、关于付出、关于担当……它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许多鲜活感人的事例与素材。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审视周围的世界和自己,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堂人生大课。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除了开展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外,还要上好这五堂课。

第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

数百台机器、四千余名工人争分夺秒修建医院;成千上万的物资调配武汉;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落实到户,精准到人;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看着新闻报道的这一件又一件事,它们时刻感动着我。无论是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还是全国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的相互支持,都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

没有安定富强团结的国,哪来的安稳幸福温情的家。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是无数幸福小家的坚强保障。

越是这样的危难时刻,越是能感知来自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作为教师,我们要告诉学生: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有细致的防护准备,科学的预防治疗,强有力的合理保障,这场战争,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一定会挺过去,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接我们的一定是美丽的春天。

时光会证明一切,这样的灾难也必将成为一次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生命的暗示无所不在,疫情与突发灾难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我们再次感受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一颗小小的病毒竟然可以使成千上百人陷入生命危机,使上亿民众陷入焦虑与恐慌。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病毒居然来自于野生动物身上。非洲的埃博拉,17年前的非典,都与猎食野生动物有关。这样的伤痛还未过去,病毒又再次出现。一部分狂妄自大、无知无畏的人,无视野生动物生命的存在,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惨痛的教训必须让我们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如无敬畏之心,便常常会以征服、攫取、破坏为主。而一旦伤害的次数到达了某个“临界点”,大自然就将以人类不可承受的方式加以返还。

敬畏自然,归根到底就是要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身。

疫情蔓延,全国各学校都推迟了开学的时间,这个“加长版”的假期使得同学们拥有了将近2个月的在家时间,不知道此刻的你是每天再刷朋友圈,还是通宵刷怪玩玩游戏,还是是每天躺尸18个小时,这其实是对生命的无端浪费。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珍视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防疫在家,适当的休息、适可而止的游戏是可以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查漏补缺,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人生、思考未来职业、人生发展方向。

第三堂课:社会责任感教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和她的团队正忙碌在武汉抗疫一线。央视记者采访时关心李院士的身体,她回复道“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每天只睡3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道:“70多岁的老人,不分昼夜,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也有许许多多“90”后医护人员用她们的实际行动与责任担当向世人证明了:她们行!他们能!

正是因为有了钟南山、李兰娟、“90”后医护人员等这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医务工作者们,才使得我们对打赢这场战役更加自信。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觉担起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困难,要有坚韧不拔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以及敢讲真话、敢干实事的担当精神。在这场灾疫面前,青年学生要勇于担当,知行合一,不为防疫抗疫添乱,积极传播正能量,为打赢这场“抗疫”大战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疫情当前,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更新的疫情实况,都在考验着人们的规则意识与理性。

有的人无知无畏、心存侥幸,不加防护,不听劝阻;有的人无视规则,没有理性,造谣传谣;前两天,更有两名学生不听国家号召、学校安排,无视校规校纪,擅自提前返校,给当前的防疫抗疫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有规则意识和理性成熟的公民。特别是面对疫情的时候,更需要我们遵守规则,用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当前发生的一切,决不能做无视规则、失去理性的事情。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人们活动的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没有圆规和直尺,就无法画出方圆。正是因为有规矩的约束,线段才不会偏离预想的轨道,才能刻下美好的痕迹。?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保持理性,分清是非。两名学生因擅自提前返校而被处分,再一次告诉我们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这是一堂代价极大、影响极坏的规则教育课,相信经过这样的一次历练,我们会出现更多具有规则意识和更具理性的新时代公民。

第五堂课:爱与感恩教育

每天伴随疫情数字更新的,还有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大爱。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再次投入抗疫战场,他说“我的动力来自疾病对人的生命的威胁。”他看真相,讲真话,用大爱仁心为这个撑起了一片晴空。

“算我一个,我报名!”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最近几天,这样的一段段话感动了无数人,让人泪目。一个个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一队队临危受命的“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医者仁心。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迎难而上,走在防疫第一线,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和被传染的危险,疫情面前,他们有着一颗无价的大爱之心。想起之前看到的医闹伤医事件,更觉他们可亲可敬可贵。

病毒无情,战役残酷,但人间有爱。这些逆行者的背影,温暖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让这个不能串门拜年的中国年充满别样的温情,充满爱的力量。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从“抗疫”故事中选取素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爱与感恩教育,适时告诉学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引导他们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对于“抗疫”阻击战中这些心怀大爱的“逆行者”们,我们要心存感恩,要从他们的大爱中学会感恩,并努力争做一个传播爱、奉献爱、充满爱的人。

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直面生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自然观、生命观教育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结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任何生命都是平等和谐的,大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人类为了自己的贪欲滥杀野生动物,最终会得到自然的惩罚。

思想品德教研部教师经过研讨认为,要让学生通过对这次疫情的,探究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对生命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明白活着的意义,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这样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这次疫情爆发,恐惧、绝望、贪婪、自私,人的种.种隐藏最深的人性都充分暴露出来。我们这个社会有自私自利的人,但更不乏许多真正的英雄。在疫情来临时冲在最前面挽救他人生命的白衣天使,他们不畏艰险,不惧生死,迎难而上,就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感恩他们,就要珍爱自我生命,做好自我防护,不给第一线防疫的医务人员添麻烦,这既是对自我生命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转眼分别一月有余,知道你们一定很想念同学、老师和学校了。我们遭遇了一个极其特殊的春节和寒假,此刻,举国上下正在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宅在家的日子里,老师想请你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自然、面对社会、认识国家……,认真地审视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关于自然,我们要心存敬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而渺小的。目前,因为一个小小的病毒,成千上万的同胞陷入生命危机,举国上下陷入困难与焦虑,很多家庭失去亲人。自古以来,因为人类毁坏自然、破害生态、违背规律而受到大自然报复与惩罚的事件屡见不鲜。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不猎食野生动物,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所以,请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于社会,我们要学会担当。疫情肆虐,让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有焦虑不安,还有那些逆行者、奉献者带给我们的深深感动和强大信心。抗击“非典”的功勋、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连夜亲赴武汉,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日夜奋斗在“战疫”一线。夜,三军医疗队火速驰援武汉,祖国四面八方一批批医务工作者接连不断勇往疫区,从接到指令到集结出发仅仅几个小时,他们无需思考,毫不犹豫。祖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日以继夜地运往疫区。大敌当前,冲锋陷阵的不仅有党员,还有群众;不仅有军警、医护,还有工人、农民、快递员,以及餐饮、社区等志愿者,这是一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战役。国家有难,每个人都不做旁观者,都想用自己的身躯和手臂为祖国擎起一片天,用生命呵护生命,这是一种中国式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也因此看到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和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关于国家,我们要笃定信心。汶川重建、海外撤侨,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这一次,我们又切身感受到中国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认识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调度,李克强总理亲赴疫区指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部署。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方案确定到建成收治病人仅用半个月时间,医院建设所需的所有物资、所有工程都有相关行业企业积极主动的支持与捐助。“中国一日,外国一年”,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源于中国制度。请同学们相信我们党的坚强领导,相信我们政府的强有力执行,有祖国做后盾,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战疫”的彻底胜利。

关于舆论,我们要保持理性。中国在此次“战疫”中体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令世界卫生组织、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和国际组织给予高度赞赏,并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与援助。相反,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利用此次疫情破坏我国发展与稳定,同时,丑化、抹黑中国,称新冠病毒为“病毒”,称时下的中国为“东亚病夫”,企图通过散布谣言,蒙蔽民众,恶意攻击我们的党和政府。所以,请同学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与理性,关注主流媒体,明辨是非曲直,不信谣,不传谣,相信科学,配合政府,做好自己,为共克时艰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自己,我们要努力提升。这是一个加长版的假期,开学的日子还没有确定,请同学们利用好宅在家里的这段日子,不外出,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陪伴父母亲人。同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按时作息,好好吃饭,制定,读一些平时没时间读的好书,写一些平时没时间写的诗文,听一些平时没时间听的网课,提升自己,陶冶情操,等疫情结束时,回来的你们,一定是身心健康、朝气蓬勃!

突发而来的新型肺炎疫情可能会影响同学们正常按时返校,但是疫情割不断师生情,开封大学思政部教师们为了让学生做到“停课不停学”,2月4日,充分利用办公群传达学校精神,并根据学校教学安排,首先按教研室分成小组,有效利用网络,以“防疫战疫”为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教研活动。

各教研室结合开学第一课的性质、特点、主题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师们通过群充分沟通交流,积极发言,形成了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思路。思政课开学第一课不仅要提纲挈领让学生了解本学期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要从多方面针对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既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2月10日,在各教研室线上交流的基础上,思政部进行集体线上备课交流。在备课交流之前,教师们对线上教学平台的资源搜集和操作训练进行充分交流,交流操作训练的,提出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和平台负责人沟通,确保线上授课畅通。在备课交流环节,教师们谈了学习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全省高校上好2020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的通知》(豫高发〔2020〕4号)精神的体会,各教研室主任分别谈了线上集体备课的思路、分工及进度等。在备课中,重点突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做好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国家、省、市和学校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采取的措施、实际行动,挖掘涌现出的先进和感人故事,把“让党旗在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和生动感人的育人元素融入到思政课程,激发广大师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起到引导教育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良好效果。

通过开展线上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们对网络平台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避免了人员聚集,又超越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互相交流,互习,在特殊时期为我校思政课新学期第一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思政部在认真做好线上集体备课的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本部门便捷教育功能开展“好书推荐”系列活动。从2月7日起,思政部陆续在“开封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群里推出“好书相伴、静思共进”系列活动,着力通过教师的垂范引领作用,在新学期开课之前,引导学生在当前防疫关键时期,能通过徜徉书海,启迪心智、滋养心灵、陶治情操,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思政课部根据学校具体安排并结合本部具体情况,于3月2日在全院范围内正式开始线上直播教学。本部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思考怎样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在网络集体备课会上确定了把疫情变成教材,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将疫情防控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案。

在思政第一次课上,教师以“时代新人如何看抗疫”为主题,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这场抗疫:一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向学生传递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坚定信心,让学生了解党和政府的抗疫举措,避免轻信网络谣言,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二是通过给学生播放主题讲座“中国抗疫的世界意义”的视频、介绍“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的举措、对比国内外政府的防疫政策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从而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三是通过对“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的讲解,弘扬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中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四是通过讲述学院在抗疫中涌现出的师生先进典型事迹,展现身边人物的奉献精神和全民抗疫的团结精神,鼓励学生在各方面勇敢担当、积极作为。

线上教学中,同学们通过授课软件与教师积极互动、相互讨论。物联网61901班的马子灏同学表示自己作为一名退伍学生,在疫情中感受到了军民融合的力量,对于抗疫胜利充满信心,自己退伍不褪色,积极志愿为社区做贡献、尽责任。英语61803班的刘雪芬同学认为抗疫中党和政府以民为先积极应对,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世界防疫争取了窗口期,体现了大国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大学生关于疫情的作文800字【5篇精选】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期间大学生偷跑出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