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用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怎么造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已告别了不平凡的2021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2年。迎着朝阳的光辉,我们又一次走到了憧憬希望的起点。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青春蓬勃的各位同学,向辛勤耕耘的各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与新最美好的祝福!

回首2021我们经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两个一百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时刻,以及全国青年学子们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18岁的陈祥榕烈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疫情的毅然决心,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的感人场面。每每想起这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总让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2021,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玄武中专人意气风发、屡创新高:学校成功举办了南京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向社会全面展示了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绩效和工作水平;成功承办了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技术与运用赛项的比赛,学校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参赛选手的高度赞誉;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多方论证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成为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指南;学校仙鹤门新校区的建设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建设进度喜人,有力保障了年内建成目标的实现;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群被确定为省联院现代化专业群;学校新增五年高职专业一个,使学校高职专业达到九个,为学校办学层次提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学校有两项教学成果被评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有九位教师被评为骨干教师,使学校骨干教师比例达到了30%;学校招收新生达到1036人,从而使在校生规模超过了3000人,801位毕业生,就业率100%,考取本科就读人数达106人,30多名学生获得省、市、区三好生、优秀干部称号,5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在省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获得“12金4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数名列全市第一,在正在进行的2022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再获“12金4银1铜”,大大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在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中,获得“3金2铜”,全省领先;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一大批师生获奖......

“岁月如歌谱新阕,流年若潮逐浪高”,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凝聚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智慧和汗水,归功于每一位热 爱学校并为之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些荣誉将成为我们前进征程上新的动力。回望2021,我们深情满怀;迈进2022,我们更加精神豪迈!

2022年将是学校追求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力的一年,是学校实现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并更名为高职校目标的关键一年。全校师生要保持优良传统和良好的教风、学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自我、不负韶华。

2022年学校将以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为契机,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蓝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以五年高职为主、综合高中、国际合作办学为辅的“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全面实现:党建工作创新化,德育工作特色化,教学工作实效化,后勤工作课程化,科研工作突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体卫艺工作省、市、区、联院领先,安全工作零事故,群团工作丰富多彩,国际合作办学有突破,专业建设有发展,技能大赛、教学大赛保持全国、全省领先,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力争上游,班主任能力大赛取得突破,同时全力实现2017级五年高职、2019级中职毕业学生“就业、升学、创业”三丰收。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实现目标还有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破难前行,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直面元宇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创新思维推动学校高质量的发展!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距期末文化考试还有14天,距春节还有28天,距冬奥会开幕还有32天,让我们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心仪的佳节和期盼的盛会的到来!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祝学校昌盛,师生幸福!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该用“乘风破浪”四字成语来形容。
乘风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与乘风破浪类似的成语:
1.劈波斩浪 [ pī bō zhǎn làng ]: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也指勇敢向前的精神。
2.扬帆起航 [ yáng fān qǐ háng ]:是一词汇,即升起船帆开始航行之意。
3.高歌猛进 [ gāo gē měng jìn ]: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4.急流勇进 [ jí liú yǒng jìn ]: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果断、勇猛,一往无前。
5.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乘风破浪终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最可能站上浪潮之巅的

每一次能源的转换除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快速演进,还都会伴随着一个大国的复兴或崛起。19世纪,工业革命发端于大不列颠岛,木柴到煤炭的转换让“日不落帝国”冉冉升起;20世纪,油气对煤炭的替代揭开了电气时代的序幕,期间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和经济体,为称霸世界埋下伏笔;21世纪能源革命势不可挡,而光伏是发展空间最广阔的,目前中国光伏全产业链市占率高达80%,站在新能源浪潮起步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以及中国光伏领域的核心企业必将站上新能源的浪潮之巅。

    光伏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已属于市场共识,非本报告重点,本报告仅从光伏潜在发展空间以及多元化应用场景两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光伏将成为最主流的能源之一

从国内光伏发展前景来看,我国80%的发电能源来自于煤炭等化石能源,光伏发电仅占我国发电量的3.5%。《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前景》报告预测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40%左右,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考虑到我国是光伏产业世界第一强国,全球58%的多晶硅、93%的硅片、75%的电池片、73%的组件均由我国供应,我国必将深度参与全球的光伏市场供应,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设立了“碳中和”远景目标,未来30年全球年均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1000GW以上,而周期性的产品更新也将带来巨大的存量替换,将形成一个千GW级别的光伏发电供应可持续市场。

(二)“光伏+”将创造大量的应用场景

光伏发电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只是光伏应用的初期阶段,更加值得期待的市场空间是“光伏+”带来的无限应用场景。例如能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48%)、建筑(26%)、交通(24%)以及农业(2%)四大行业。光伏作为零碳能源的代表,可通过技术驱动和行业融合,在上述几大领域推动多元化场景应用,一是与其它产业的共生融合,比如与渔业、农业、养殖业、旅游业等的综合应用;二是恶劣地势,不良环境重新利用,比如在煤矿采空区、沙漠及盐碱地等,实现治理和利用并举等等。三是通过多能互补推动工业开发,比如风光结合、水光结合,光伏+氢能等能源互补推动工业开发等。光伏应用场景想象空间巨大。

吴军先生在《浪潮之巅》提及“在一个新的信息技术产业刚刚形成时,它总是有多个可以互相抗衡的竞争者。但是,一旦由一家主导公司出现,它就可能成为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并把它变成在商业上难以抵消的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就是这么一家在其靠谱且极具战略发展眼光的李振国、钟宝申以及李春安三位领导人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到舞台中央的光伏行业领军企业。

回顾光伏近十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能够真正促使光伏产业降本增效的重大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运用大部分是由隆基引导,包括金刚线切割技术对传统砂线的替代、RCZ单晶生长技术对多晶的替代、解决单晶电池的光衰技术障碍、持续提升单晶电池转换效率等等。

1.金刚线切割替代传统砂线切割

十年前,光伏硅片切割方式包括砂线切割和金刚线切割,相对于较为传统的砂线切割技术,金刚线切割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可降低单位硅片对硅料需求,硅片切得更薄,从而减少硅片单位投资成本。但金刚线切割技术早期仅掌握在少数日本厂商手中,起初也并未应用于光伏行业,国内金刚线整个产业链均处于空白状态,导致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极高。

隆基测算,采用金刚线技术切割的硅片每片亏损0.6~0.7元,隆基允许切片厂按照每年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标准来推广这项技术。庆幸的是金刚线的降本速度非常快,隆基的金刚线切割量产仅约亏损六个月,持续亏损数千万后就打平了。从2014年开始,在金刚线切割技术日趋成熟,下游设备、辅材供应商均被培育起来后,金刚线切割技术逐渐全行业内铺开。目前金刚线切割技术每年能够为中国光伏产业节省120亿元成本(18年数据),且随着光伏产业的持续扩展,经济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2.RCZ单晶生长技术对多晶的替代

2011至2013年,欧美双反给予中国光伏重创,全行业面临生死考验。仅存的客户几乎都倾向于成本更低的多晶产品,但隆基认为:“即使多晶铸锭成本为0,单晶也会有竞争力”。在隆基全力攻克之下,RCZ单晶生长技术被成功研发,新技术可大幅减少停、拆炉时间,降低分摊到每公斤晶棒的拉晶时间和坩埚成本,使单晶硅棒和多晶铸锭的巨大成本差距急剧缩小,单晶具有比较经济效应,市场逐步转向单晶生长技术。在公司的引领下,单晶硅片价格由10年前的100元/片下降到今天的3元/片,2020年全球单晶市场份额占比已上升至90.2%,基本取代了多晶市场。

3.单晶电池的技术与转换效率的颠覆性突破

单晶PERC电池一直以来都有LTD光衰以及LeTID光热衰减两大技术难题,隆基采用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氢化技术,于2017年克服了LID衰减,让单晶电池的效率、稳定性和最终的成本实现了突破;2018年克服LeTID光热衰减,克服单晶取代多晶的最后一道技术障碍,并向行业公开了领先的单晶低衰减技术——LIR(光致再生)技术,帮助全球单晶产品解决初始光衰的问题,助力行业共同发展。

此外,从2016年开始,隆基尝试将双面发电技术导入电池和组件环节,在全国各地不同应用场景中建设了多座户外实证电站,结果表明双面发电技术可以给客户带来8%-15%的发电增益。

(2)屡次刷新单晶电池的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隆基乐叶致力于单晶技术路线的研发与提升,在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上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目前是单晶PERC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此外,2021年4月28日,隆基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09%,再次成为新的世界纪录创造者。

巴菲特:“无论企业具有多么诱人的前景,与坏人打交道做成一笔好生意,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所以他非常看重管理层是否理性、坦诚、靠谱,并建议投资者“回顾过去历年的年报,比照今天的结果,看看原来的计划实现了多少?比照公司过去的策略和今天的策略,看看有何不同?看看他们的思路如何变化?”

1.各项经营目标均超额完成

隆基会在每年的年报中提出下一年的业务经营目标,回顾隆基从13年至今的年报计划完成情况,除了18年受“531”政策影响,各项业务发展不及预期,19年组件未完成计划目标外,剩余年份均实现了超额完成。2020年,隆基的年报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制定的,企业相对保守,最终各项指标实现了超额增长,尤其是组件计划完成率167%,跃居全球第一;2021年年度计划也充分考虑了硅料涨价对盈利空间以及下游装机量的影响,实际上年初隆基曾提出1000亿元的营收目标,年报下修为850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隆基2021年目标也一定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

备注:表格来自于雪球用户:204tian。

2.经营策略始终坚持降本增效的第一性原则

钟宝申董事长、李振国总裁在多个场合强调光伏发展的本质是技术驱动下的综合成本下降,即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单位度电成本的下降。隆基这些年一直聚焦行业领先技术产品开发与量产孵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包括以一己之力推动单晶对多晶的革命、推动金刚线切割技术对传统砂浆切割技术的替代、坚持产品可靠性拒绝上线超大尺寸硅片、坚守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这个光伏技术发展的主航道,成功实现隆基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09%,并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等等。

2020年,隆基已成为单晶硅片以及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净利润85.52亿元,同比增长106%;扣非净利润81.43亿元,同比增长6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27.23%,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各项增速均快于同业。

回顾隆基历史业绩,除了2018年受行业政策影响出现负增长外,隆基过去7年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据年报公告,自2013年至2020年期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8%。

隆基坚持聚焦主业,业务全部收入均来源于光伏板块,分析其收入构成,94.81%收入来自于硅片(28%)、太阳能组件及电池(66.4%)。

2020年,隆基硅片产能85GW,产能市占率41%;全年出货量58.15GW,市占率46%,出货硅片中约53%为外销,47%为自用。外销硅片实现155.12亿元营业收入(其中,81%境内销售,19%境外销售),综合毛利率30.68%(境内29.85%,境外35.61%),毛利率30.68%,比硅片出货量排名第二的中环高出十个百分点,硅片生产环节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且根据隆基规划,2021年硅片产能将扩充至105GW,硅片出货量80GW(含自用),最终在不违反反垄断法的前提下,保持在60%左右市占率。

隆基2014年收购隆基乐叶,经过六年的经营,组件出货量全球首位。2020年,隆基单晶组件产能达到50GW,2020年组件出货量24.3GW,组件出货量超过晶科成为全球第一,市占率19%。20年实现营业收入362.38亿元(其中,境内销售42%,境外销售58%),毛利率20.53%(其中,境内17.95%,境外22.58%),毛利率高于组件行业主要供应商3-5个百分点。2021年,隆基组件计划产能65GW,预计出货量45GW,组件计划市占率达30%。

组件使用寿命25-30年,企业寿命是否能够长于组件使用期限,并能长期提供优质、持续的后期服务是电站建设商进行组件采购时最为看中的因素,也是光伏产业链中最能建立品牌知名度,最能实现品牌溢价的环节,隆基涉足组件成功将TO B延申到“TO C”,并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多项权威机构颁布的行业重大甚至唯一的奖项。

电池是隆基继硅片、组件后的下一个战场,是深入贯彻一体化的关键环节,2020年单晶电池30GW,电池全部为自用,电池成本收入全部计入组件,2021年单晶电池产能达38GW,增幅不大,但值得关注的是,隆基于2020年11月至今共公告了33GW高效电池建设规划,单GW投资额4.66-6.2亿元不等,远高于PERC电池2亿元/GW投资额,且其2020年12月20日公告的3GW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高达31.72%,其他投产规划虽未公告预计收益率,但按照单GW投资额只高不低去推测内部收益率不会低于31%。

目前,尽管隆基尚未对外公开新电池技术,但多方信息佐证基本可以确定隆基的新电池路线为TOPCON,新效率电池下,按中国集中式装机3.5元/W大致估算,目前组件21%效率,如果效率提升1个百分点,就是效率提升了1/21=4.8%,大致相当于可以节省3.5/(1-4.8%)-3.5=0.176元/W

硅片成本构成包括“70%的硅料成本+30%非硅成本”,其中硅料成本属于刚性成本,硅料成本的节约主要取决于硅料采购成本以及硅片切薄,目前一线厂商的硅料采购价格差不多,也都具备硅片切薄技术,但因为硅片薄片化会导致下游电池的破损率提高,降本空间不大,各家硅厂商的成本控制主要依靠非硅成本的严格控制,根据测算,对于166MM尺寸的硅片,非硅成本每下降5%,硅片成本降低0.04元/片,硅片毛利率提升1.2%。2020年隆基硅片环节毛利率30.36%,比行业第二的高10个百分点(19.9%),主要是由于其在切片与拉晶环节成本的严格控制,2020年隆基年报继续公告“公司非硅成本进一步降低,其中拉晶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9.98%,切片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0.82%”

(a)定制化设备预留足够的升级空间

根据各自公告数据统计,硅片双雄隆基共有8042台单晶炉,主要采购于连城数控(占比82%)和,大部分单晶炉在17年(含)之后投产,约84%的单晶炉支持182大尺寸;中环共有5398台单晶炉,主要采购自晶盛,大部分单晶炉在18年(含)之后投产,约56%的单晶炉支持210大尺寸。隆基先投产的单晶炉可升级大尺寸的比例远高于中环后投产的单晶炉,主要是由于隆基82%的单晶炉来自于关联公司连城数控,隆基一直深度参与单晶炉的设计,为单晶炉预留足够的升级空间关于这点钟宝申董事长在18年接受红炜采访时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论断:

大家都在说我竞争不过这些企业,那是因为他们是新进入者,他们没包袱,所以我回头就想我们这些人干了十年,难道留下的只是包袱?我们的经验能不能转化为一种优势,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干,我有没有什么经验积累?有一点,我们比一个新来的更能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这个产业的技术积累。我现在做的设备就要思考未来是什么。我怎么样让我的设备嫁接上我对未来的理解,所以隆基一开始和一些设备厂合作来进行定制设备,这样大大延缓了我们的扩张速度,但是呢,它扎实了我们的技术储备。因为我设备的生命周期长,投资效率高,比如说投一个设备,我可以用十年,还有竞争力,你如果投了设备,三年、两年被新的设备取代了,你就是包袱,因为你两三年没有回收回来,但是我可以用十年,那我的投资效率高,同样投了一个亿,那我的投资效率高了很多呀。

(b)自行研发单晶炉控制系统软件

单晶炉控制系统约占了单晶炉1/3的成本,分析单晶炉控制系统软件著作权申请主体可以发现,目前非设备厂商中只有隆基开发了单晶炉控制系统,隆基采取外购单晶炉设备+自己开发的单晶炉控制系统,在极大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软件核心资产,并在持续的优化迭代中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营收费用率持续下降,2020年营收费用率4.18%,近六年累计降幅46%,营收费用率降幅都远高于中环20年营收费用率9.61%,近六年累计降幅17%)。两者的三费差距主要体现为财务费用,隆基股份2020年财务费用3.78亿元,占总营收的0.7%,中环股份财务费用10.29亿元,占总营收的5.35%,中环股份财务负担较重。

作为产品使用寿命达25-30年的组件生产商,企业存续期限长于组件寿命是组件厂商核心竞争力,而稳健的财务政策,相对可控的财务杠杆是企业能长久存续的关键因素。2020年,资产负债率55%,有息负债49.5亿元,占总营收9.0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不论是总体资产负债率,还是有息负债规模,以及有息负债/营收比均低于另外两家组件供应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同为一线硅片供应商的有息负债高达188亿元,占营收的98.84%,财务负担较重,中环依靠自身经营以及举借外债已较难进行产能扩充,并于4月28日公告拟定增募集90亿元用于硅片投资。

(1)长期保持大规模的研发投入

截至2020年末,公司通过积极引进和合理配置人才,组建了80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建立了硅材料研发中心、电池研发中心和组件研发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2020年期间,累计研发投入约80亿元,历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5%,研发投入行业内遥遥领先。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帮助隆基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1,001项,专利在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等环节均有涉及,与其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比较契合。隆基各项专利分布见下图(引自雪球用户:beiguoqishi

(2)持续保持对各类新电池技术的跟踪与研究

李振国总曾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行业黑技术的担忧,所以隆基一直对TOPCon技术、异质结HJT技术、背接触IBC技术、钙钛矿技术、碳化硅技术、叠层技术等各类新电池技术都有研究与布局。新电池技术布局见下图(引自雪球用户:beiguoqishi) 

(四)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1.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

如果说买房子最关键的是”location(地点)”,那么最核心就是“Application scenarios(应用场景)”。

2020年7月发布了第一款BIPV产品。2021年3月4日,公告以每股12.5元价收购森特27.5%股权(合计出资约17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正式对外宣告进驻光伏建筑领域,打造光伏第一个应用市场: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即根据建筑的结构定制不同弯曲度、颜色、形状和透明度的组件,将光伏组件和建筑集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组件兼具发电、装饰和建材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主要安装在建筑屋顶等完工建筑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BAPV)来说,更节约,更美观,更能复合不同商户的差异化需求。BIPV主要应用形式包括三种:

光伏常规屋顶或透明采光屋顶

应用范围最广泛,即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兼顾发电、建筑物采光和承受应力,目前常用的时中空光伏组件,还能起到一定的隔音或隔热作用。

主要应用于朝向好,面积大的办公楼、酒店、公寓、大厦等建筑上,但相对于屋顶,光伏幕墙光照量不足,南面只有屋顶79%-80%,东西只有50%,现阶段缺乏经济性,可以替代一些玻璃、石头等昂贵的通风幕墙,成为高端建材入口。

遮阳板、天窗、站台、电子树等分散场景

BIPV最早出现于2010年,但由于缺乏经济型一直发展缓慢,2020年,我国BIPV新增装机容量约在1GW,规模较小。但随着光伏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经济性效应越来越强,例如隆基BIPV价格约为5元/瓦,预计项目投资回收年限7-8年,IRR约11%。去年隆基、晶科、等光伏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BIPV产品,但均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1/3以上,因此解决建筑碳排放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十四五规划强调推进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明确建筑行业未来装配式、绿色低碳、信息化大方向,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推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上海、北京、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山西、云南、福建、重庆等近20各省市也纷纷发布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包括明确发展规划,制定补贴标准等。

在各方政策加码以及光伏成本持续降低的双重作用下,BIPV将进入快速发展周期,中期来看,兴业证券认为十四五期间新增可能达30-50GW,对应市场规模约亿元;长期来看,据测算,综合考虑存量屋顶翻新以及新增屋顶建设规划,我国每年BIPV潜在市场空间将达1.3万亿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测算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但作为占据全球80%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后续一定会逐步抢占国际市场。目前国外BIPV产品主要为“住宅屋顶系统Solar Roof V3”.价格约为10元/瓦,是“隆顶”单价的2倍,我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是国内建筑金属围护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主要包括金属复合幕墙板、金属屋墙面单层板(铝镁锰合金板、镀制烤漆板)和隔吸声屏障板。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 31.53 亿元,实现净利润 1.82 亿元,同比下降 14.15%,全年公司签约 139 个,签约金额达到 37.64 亿,行业定位为中高端建筑金属系统服务提供商,所承建的项目大多是国内外的重点项目,具有体量大、难度高、影响深的特点。已承接代表项目见下表:

2)隆基BIPV产品特征

隆基2020年7月正式推出兼具优异的建材性能和高效的发电性能的“隆顶”,主要面向工商业屋顶市场(工业用电成本高),既适用于新建的厂房屋顶,也适用于现有厂房屋顶的翻新改造,通过高效发电功能与可靠建材功能的一体化完美结合,帮助工商业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屋顶性能升级。

在产品性能方面,隆顶产品充分针对目前市售BIPV产品痛点进行了针对性开发,在用户最为关注的建材安全可靠性、光伏发电稳定性方面均达到业界顶尖水准,具备了9大优势:   

BIPV最经济的做法就是从设计阶段融合光伏与建材,隆基作为森特二股东,收购后将深入参与企业经营与财务政策决策,包括向森特派驻2名董事(总共8名)、1名监事(总共3名),并向其推荐总经理等,未来双方将在产品设计及渠道建设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产品设计环节,森特帮助隆基理解建筑关键要素,在隆基BIPV产品研发创新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开发满足建筑性能的 BIPV 产品。

渠道销售环节,双方作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可是实现渠道的共享,其中充分发挥其在地铁站、机场、工业工程、电子厂房等领域庞大客户资源优势,则分享其在光伏产品链条上的客户资源,尤其组件面向的电站运营机构大型央企以及地方国企的客户资源,共同推进产品落地以及市场份额扩充。

隆基预计2025年在BIPV领域实现百亿营收(以隆基历年超额完成计划的表现来看,这个时间点应当会提前),钟董2021年一季度业务说明会反馈2021年公司BIPV规划出货量约400多兆瓦,按照5元/W的价格测算,约可实现20多亿元收入。

氢作为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具有燃烧热值高的特点,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在军工方面:氢燃料发动机具有动力强劲续航能力强的特点,将是第七代战斗机不二的选择;氢燃料电池运行安静动力持久,将是未来潜水艇不二的选择;氢燃料也是无人机、坦克、舰艇、运输车辆最佳选择。

在民用方面:天然气燃料汽车在更换储气罐、减压阀之后,其他略加改动即可使用氢气燃料,内燃发动机可以不做任何改变。同样,家用天然气方面,也只需改造储气环节,调节供气压力,入户管道及气灶也不用更换。氢燃料电池技术成熟之后,现有的锂电池车可以把锂电池直接换成氢燃料电池,加一个高压液氢罐即可,动力总成可以不做任何改动。

在工业方面:白天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夜间可以燃烧氢驱动发电机发电。水泥厂、玻璃厂等可以直接燃烧氢气制热。

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需求将达到6亿吨/年~8亿吨/年的规模。

(2)光伏制氢的可行性

光伏制氢,简单来说,就是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进行氢气制备,然后将制取的绿氢通过管道或专用车辆、船只运输到使用地。

氢能根据来源划分为灰氢、蓝氢以及绿氢,分别指石化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点解制氢。由于成本制约,目前国内96%的氢能为灰氢,在碳中和助力下,绿氢将迎来新风口,一方面,碳税价格会越来越高,越接近2060年碳中和承诺期,碳排放权会越稀缺,碳税的价格会越高,相应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将约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光伏的度电成本会越来越低,李振国总称未来十年,光伏还将有50%的降价空间。太阳能+氢作为成本最低的能源选项,将是未来能源的终极选择

实际上,目前光伏制氢已经开始落地,最著名的是日本的福岛氢能源研究基地,该基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工厂,占地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18万平方米为光伏发电区域,4万平方米为制氢车间,系统装置具备1万千万制氢能力。国内也开始推进绿氢布局,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将占氢能供应结构的70%。

业内对光伏制氢前景也非常看好,董事长曹仁贤表示:“到2050年,行业可以实现两件事,一是深度的储能融合,另一个是太阳能制氢。”隆基认为:“未来30年,全球年均新增的制氢规模约为2500万吨,将带来新增光伏装机年均900GW左右,从而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3)隆基的氢能战略布局

2021年3月31日,隆基成立了以李振国为法人代表的氢能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隆基控股51%,朱雀私募持股49%);上海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

新设子公司主要聚焦制氢设备环节,李振国总介绍:“隆基从2018年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以隆基“不领先,不扩产”的经营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隆基在制氢设备领域将很快会有亮眼的表现。

2)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13日,与隆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以及隆基创始人李振国出席了签约仪式,协议约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全方面协同,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绿氢、化工材料等多领域形成深度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应用市场。”目前中石化年产氢能350T,约占全国氢能产量的14%,目前隆基的技术积累主要是制氢设备方面,两者供需可以有效契合。

4月17日,参加《对话》,张玉卓董事长介绍:“中石化2021年拟新建100座加氢站,十四五期间拟新增1000座加氢站,打造‘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在制氢成本控制方面,提出制氢10元,输氢10元,加氢10元,留出5元利润,终端售价35元/kg,就可以与汽油成本持平。”;李振国总:“中石化厂区有很多空地,在此建设光伏电站,白天间歇式制氢可以昼夜连续不断的供应工厂,成本可以控制在15元/KG左右。

(一)隆基一体化布局会导致其积重难返?

隆基对一体化有自己的理解:“一体化关键不在于你各个环节都能做,而是你各个环节都要比别人牛,这样才有意义。如果某个一体化厂商,最后发现用自己产的硅片或电池,效益还没有买专业化厂子的好,那这种一体化就是失败的。”目前隆基的产能布局都是按照“不领先、不扩产”的策略,逐步布局单晶硅片、组件以及高效电池,并在每个环节做到了行业第一,包括硅片环节超底的非硅成本控制、高效率的组件、以及领先市场1-2年的新电池技术等等。现阶段,一体化策略不仅未给隆基带来负担,反而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声誉。正如我们无需在健康的时候去担忧患了重病该怎么办一样,我们也无需在隆基充分享受一体化红利的时候,担忧它有一天会因为跟不上技术革新而积重难返,保持警惕即可。

(二)市场只能给隆基周期股估值?

什么叫周期股?就是随着经济的周期进行衰退以及涨跌的股票,例如经济下行钢铁、水泥用量必然会减少,这一类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而光伏作为一种兼具清洁、无尽、经济性等特征的,未来将不仅会在发电领域大规模取代煤炭等传统能源,而且随着“光伏+”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将会在工、农、交通、建筑、新材料等各个环节与原有产能进行融合创新。副总裁钱晶认为:“光伏是碳中和的基础与源头,从光伏电力再到无限可能,例如,Sofor-氢-X,即通过光伏电力制造转换成氢,基于氢,进一步合成氨、甲醇和其他有价值的合成燃料等,光伏+氢将具有万能能源的特征。”,再如“光伏+建筑”引发的万亿BIPV市场,

所以光伏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他的作用不是用来提前预知经济走向,而是经济加速器,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快速发展。里德利先生在《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中提及:“假设我们回到几十年或一百年前,试图预测今天的生活,我们几乎不可能成功。”站在光伏刚刚平价的今天,我们也很难去充分畅想在清洁、无限且廉价的支撑下的美好世界,光伏面临的是一个广阔的增量市场,市场终有一天会认识到光伏真正的价值。

(三)中环的210优于隆基的182?

硅片尺寸并非核心技术,隆基多次表示其90%现有产能可以生产210硅片,但隆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为产品链负责的态度一直拒绝生产210,甚至新建的电池以及组件均未预留210升级空间。

隆基乐叶副总裁吕俊介绍:“所有的创新,一定要基于高度的稳健可靠,否则最终的成本反而会上升。隆基内部已对于大尺寸及超大尺寸组件做了充分的分析和探索,硅片与组件尺寸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但此种增益是有极限的,突破极限后,随着组件尺寸的增大,风险系数也将同步大幅上升,令价值与风险不成正比。如超大尺寸组件在风压、雪载等情况下的变形量更大,从而增加隐裂的风险;超大尺寸组件电流更大,会显著增加组件内部损耗,增大对接线盒的负担,更易造成火灾;还有物流、安装方面的风险,甚至会对安装工人造成人身安全隐患。超大尺寸组件到底会叠加出多少高级别风险?完全不可控,所以隆基不会去做,隆基只推出风险可控、稳健可靠的先进技术产品。”

    实际招标数据也充分显示了下游电站对210组件的谨慎,据中泰电新统计,今年以来,国内电站定标合计11.53GW,其中158占5%,166占比16%,182及以上79%(其中,隆基晶澳182:4.6GW,日升天合210:0.433GW),182中标规模约为210的十倍.

(四)隆基的TOPCON会不会被HJT颠覆?

目前HJT最高效率25.11%,由汉能在2020年创造;TOPCON25.09%,由隆基于2021年4月创造,TOPCON可以理解为PERC+,有相当部分设备可由现用设备升级改造(TOPCON设备成本2亿元/GW),而HJT设备主要靠新购(HJT设备成本4亿元/GW),即在转换效率相当的情况下,HJT的经济型较差,目前主要是设备制造商、等看好HJT,晶科、隆基等一线组件厂商都看好TOPCON,晶科曾在投资者见面会上公开批判HJT电池技术转换效率长期无增长。

李振国总19年接受红炜采访时表示过对黑科技出现的担忧,行业的研究团队一直保持着对各种技术的跟踪与研究,而HJT显然不是什么黑科技,隆基一直对HJT技术保持研究,且市场传言汉能破产时HJT团队被隆基招入麾下了。 

(五)美国对新疆硅料制裁会影响隆基的出口?

目前除了新疆的硅料,全球还有90GW的硅料产能,美国现在市场大概20GW,只要不到30%非新疆的硅料就能够满足美国的市场需求。

而且实际上美国这些年一直在关税方面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制裁,为此,隆基在马拉西亚以及越南通过收购或新建了电池及组件工厂,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由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的工厂提供。

(六)隆基已经涨很多了还能涨吗?

邱国鹭关于投资有一个经典的观点:“对投资者而言,等企业竞争分出高下,在‘月朗星稀’、胜负已分的行业中投资行业龙头,是胜而后求战;在那些竞争者多如繁星的行业中硬要去猜谁是最后赢家,那是战而后求胜。两种投资方法孰优孰劣,不言自明。”光伏行业目前已走过“0-1”数星星的阶段,进入“1-10”数月亮的阶段,而隆基则是当前光伏领域内最耀眼的月亮,综合考虑隆基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隆基过去7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98%,当前隆基估值(TTM)40倍(硅片企业TTM58.76,组件龙头企业TTM43.2,晶澳股份TTM30),现阶段投资隆基可以稳稳的赚业绩增长的钱,甚至不排除有机会能赚取估值提升的钱,实现戴维斯双击。

综上可见,已基本符合巴菲特“具有较大发展前景、长期良好的经营历史、理性的管理层、较深的护城河(世界第一的市占率、远强于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同业)”等选股要求,隆基股份发展到今天,只要自己不犯错,保持领先的行业地位概率较高,后续应重点关注促使它发展为行业龙头的优秀基因是否能延续,包括管理层是否能保持稳定并良好协作?坚持“降本增效第一性”的经营决策机制是否能持续保持?是否高度重视研发,对行业各类潜在新技术保持持续的跟踪与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造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