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5G生态好不好用呀?

1月31日晚,最近10年未曾实施股权再融资的中兴通讯抛出了百亿级的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8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0亿元,用于面向5G网络演进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面向5G网络演进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428.78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91亿元。

此方案一出,第二个交易日中兴通讯AH股齐跌,A股跌停,报收28.01元,H股下跌6.84%,报收26.55港元。据此计算,中兴通讯A股市值一日蒸发130.4亿元。

说好的130亿定增,结果市值先蒸发了130亿,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用脚投票,19块的迷之尴尬

针对本次定增方案,不少投资者的分歧在于,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87亿股,募资不超过130亿元,不少投资者由此计算此次中兴通讯定增价约为18.92元,而该公司1月31日收盘价为31.2元,折价幅度高达39.36%,甚至有投资者因此质疑“中兴通讯这么大幅折价定增发行,是公司向特定对象输送利益”。

不得不说,什么样的黑天鹅都能在A股发生,三年级小学算术题,异想天开用130亿除以6.87亿股,能用这种算法来估算发行价也确实感人。

实际上只要是母语是中文的,都能看得明白,6.87亿股和130亿属于两个指标的上限,18.92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低值。

以今年1月8日刚刚完成定增方案的爱尔眼科为例:

爱尔眼科在2017年9月最后一次修订的定增方案中提到,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发行不超过1.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6亿。

而通过证监会审核以后,最终执行方案则是发行了0.62亿股,发行股票数量还不到方案预定的1.5亿股上限的一半,最终的发行价格为27.6元/股,相当于发行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均价的98.85%,也高于最低价(发行日前一个交易日的90%)25.13元/股。

募集资金17.2亿元与之前的方案中的17.6亿相当。

通过定增来募集资金,本身就要摊薄原有股东的收益,那么在募集资金不变的情况下,股东们当然希望用更少的筹码去换。

反过来看中兴通讯也是一样,19块这个事儿概率很低。从中兴通讯2月2日发布的消息来看,公开发行价不低于30元是个大概率事件。

而且在定增预案也明确提出了定价准则是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2017年修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90%。

莫名其妙来个跌停,特别是中兴通讯目前主要的流通股东包括中央汇金、中证金融等国有法人,还有多个全国社保基金组合,国家队要被套在千亿市值的蓝筹上,这事儿不小。

中兴通讯反应很及时,紧急发布了一份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

快报显示,2017年度,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088.20亿元,较上年增长7.49%;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45.54亿元,较上年增长293.17%。

而且快报中特别提到,2017年3月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8.92亿美元罚单损失计入了2016年度财务报表,并在2017年度支付了约8.26亿美元。即便如此,现金流净额还有67.79亿元,同比增长28.88%。

如果剔除这项罚款,2017年的现金流将是124.44亿,增长136.58%。

这个数字就非常恐怖了,几乎相当于净利润的三倍之多,意味着中兴有大量的现金牛业务,造血能力很强。

券商的护盘大法也很给力,包括东吴证券、天风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均发布研报看好公司5G发展,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富瑞集团更是给出了40元的目标价。

孤注5G的中兴,能否重生?

从大环境来看,5G已经成为趋势。

今年1月30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在发布会上指出,5G正处于标准确定的关键阶段,国际标准组织3GPP将于今年的6月份完成5G第一版本国际标准。

目前,5G是国家战略,其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如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推动通信产业链发展,芯片、光模块、设备和材料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兴通讯作为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商,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来看,新任董事长殷一民上任以来,也在重点提升5G研发力度。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研发团队超过4500人,目前5G领域的专利申请已超过1500件。

同时,中兴通讯也在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比如在2017年7月,中兴出售了努比亚10%的股份,中兴通讯占股降到50%以下,努比亚这个亏损包袱将不会并表到上市公司了。

在国际环境方面,给美国缴了罚款达成和解,表面上看是吃了钱的亏,实际上在业务层面增添了稳定性;

在欧洲方面,电信运营商对无线网络建设倾向于引入多家竞争者,受益于此,中兴通讯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2017年10月,中兴通讯宣布将承建欧洲第一张5G预商用网络。

当然,对于5G,行业标准与资本永远先行,商用还为时尚早。根据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预测,我国实现5G商用要等到2020年。

对于中兴通讯来说,要在5G新项目上累计投入428.78亿,相当于每年接近140亿的投入,即便中兴造血能力强,加上近年来被华为等打压,如此大笔的投入对于中兴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压力。

维特认为,此次中兴定增方案,百亿规模金额巨大,加上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的产业,必将经过证监会、发改委等多部门审批,审批下来恐怕要1年的时间,预计中兴在2018和2019两个财年预计会很艰难。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计育青/文)2019年的巴塞罗那MWC大会,新技术、新产品虽多,但最耀眼的无疑还是5G。从网络设备到商用终端,都有人们熟知的全球著名厂商在展示其最新产品,向人们证明着5G的成熟度。

作为全球5G先锋,中兴通讯这次参展主题直击5G精准无缝网络覆盖、多频多模网络协同发展、运维和运营效率提升、垂直行业拓展等技术难题,带来了从芯片、核心设备到系列化端到端产品,以及网络融合、长期演进、泛在人工智能应用、5G应用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我们的目标是为运营商打造极简、极智的5G网络,构建‘极宽’的5G生态,提供‘极致’的5G体验。”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无线产品经营部总经理张万春在接受飞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5G商用后,很多运营商都面临着2G/3G/4G/5G四世同堂,站址资源、多频多网协同、经济便捷、长期演进等都需要综合考虑。为简化5G站点部署,中兴通讯提供了高集成、高性能、多频多模的Unisite极简站点解决方案,其超宽带三频射频单元UBR集成了900M、1800M、2100M三个主流频段,可同时支持GSM、UMTS、FDD-LTE和NB-IoT多制式,可以将基站设备数量降低三分之二。

中兴通讯的5G AAU商用系列已经实现全频谱和全场景覆盖,不同规格的高低频Massive MIMO宏站,可以以最经济的投入保障5G网络的高性能;Pad AAU/BBU等微站实现了零占地,开通快捷,支持运营商灵活快速的进行网络补热补盲;多频多模的微站及Qcell产品支持不同条件下的室内无缝覆盖。

从网络整体架构而言,融合至简也是大势所趋。中兴通讯的IT-BBU兼容2G/3G/4G/5G,支持CRAN、DRAN、Cloud RAN等多种组网方式,可以有效支撑多模网络融合和长期演进;业界首发的中兴通讯商用5G Common Core,基于服务化架构(SBA),支持2G/3G/4G/5G/fixed的全接入和全融合,支持3GPP R15 SA和NSA,架构上可以一步到位,功能上可以灵活引入,在降低40%投资成本的同时,确保网络的平滑演进。

张万春告诉记者,中兴通讯在5G领域的优势是全方位的。在研发领域,中兴通讯拥有统一的研发平台、业界最早的电信级DevOps云化开发管理工具链等,确保敏捷研发能力。在技术创新领域,每年4000多名技术专家,为中兴通讯带来了卓越的技术领先优势。

中兴通讯是3GPP 5G NOMA项目、5G切片增强项目等的牵头企业,Massive MIMO商用基站已累计发货万台。在虚拟技术领域,中兴通讯已在全球取得了超过400个NFV商用和PoC案例。此外,中兴通讯的基带和射频等自研核心芯片,在性能、集成度、功耗等方面保持业界领先,无论性能还是规模商用能力都名列前茅。

5G时代不但基站规模增多,多模网络、Massive MIMO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会使得整个网络运维变得极为复杂。同时为了取得5G商业成功,运营商会大力开拓垂直行业市场,这会导致业务需求碎片化,对网络能力、响应速度、资源共享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引入AI就显得势在必行。

中兴通讯自研的系列化AI引擎已经实现5G全场景的泛在智能,包括基于射频指纹的网络精细化管理、Massive MIMO权值自适应、移动负载平衡提升容量、智能关断节能降耗等等。张万春告诉记者,通过应用泛在智能技术,中兴通讯实现了on-demand、性能和效率大幅提升的极致智能网络。比如基于AI的Massive MIMO波束调整技术,可以提前对资源做预判,灵活调整参数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并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利用。

中兴通讯本届MWC大会上首次发布的基于AI的5G网络商用运营系统--CloudStudio,其中引入了Awareness、Automation和AI的3A理念,内置8000多个基于机器学习的RCA(根因分析)规则,全面支持网络的敏捷部署、智能分析和快速自愈,网络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该系统还实现了端到端的网络切片能力,能够充分满足万物互联时代的碎片化业务需求。

此外,中兴通讯还在本届展会期间与英特尔联合发布了ZTE ES600S MEC服务器。这款服务器采用英特尔最新的Xeon双路处理器、基于最新Stratix 10 FPGA设计的AI加速卡,可以实现常用神经网络的推理功能,能够大幅提升网络边缘的计算处理能力,减少电信网络的网络延迟并优化TCO。

要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5G网络本身要具有极致性能,并实现无缝覆盖。中兴通讯依托业界领先的高性能、高集成度自研芯片,以及多年在Massive MIMO、切片和MEC等关键领域积累的领先优势,可以帮助运营商打造极致体验的5G服务。

极致体验还需要有丰富的5G业务应用,这也是未来5G盈利的关键。在本届MWC上,中兴通讯集中展示了一批最新行业应用成果,包括5G智能制造、5G远程控制机器人、5G MEC云VR、5G IOT、5G智慧视频等。

当然,5G的应用发展不会一蹴而就,需要5G产业链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中兴通讯在5G生态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在MWC大会期间,中兴通讯联合高通首次展示了基于5G商用系统和5G智能终端的业务应用,与国际主流运营商展示了5G合作阶段性成果,包括在欧洲完成的首个无人驾驶测试,基于3GPP R15标准的5G手机视频通话等

张万春表示,为了共建5G健康生态,中兴通讯长期坚持对技术标准、产业链合作、运营商合作、垂直行业等领域的全面投入。在技术标准和专利领域,中兴通讯积累了2000多件5G战略专利,累计5000篇5G NR/NexGenCore国际提案,向ETSI披露首批3GPP 5G SEP(标准必要专利)超1000族。在产业链合作方面,中兴通讯在本次展会期间与高通联合,首次展示了基于5G商用系统和5G智能终端的业务应用。在今年1月,中兴通讯还与中国联通、高通合作完成了基于5G智能手机终端的外场First call。2018年下半年,中兴通讯曾与中国电信完成了3.5GHz SA First Call,与中国移动、高通完成了2.6GHz SA IoDT。

此外,中兴通讯还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5G机器人,与某运营商完成了欧洲首例5G无人驾驶测试,与中国电信、百度合作完成了中国首个5G无人驾驶测试,与中国移动、UCloud联合开发了5G VR云游戏系统,与中控集团围绕工业互联网开展了合作。

张万春表示,5G无线网络建设面临三大挑战:如何建设高性价比的网络,如何实现极简网络,以及如何实现5G商业成功。中兴通讯此次参展就是围绕这三个主题而来。在网络方面,中兴通讯可以提供全场景、全频段、全系列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极简网络的考虑。比如用一根天线就可以应对所有场景,加大简化了基站设施的复杂性;IT-BBU不仅融合多制式网络,还可以具有拓展边缘计算处理能力;基于统一的虚拟化核心网,实现了2G到5G多代融合,而且可以通过APP升级实现功能拓展。

张万春告诉记者,长期持续在5G领域的投入,让中兴通讯建立了突出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在芯片领域,中兴通讯能够根据需求提供定制;在硬件设备方面,中兴通讯能够综合市场上最先进的技术,迅速推出最优的产品;在软件网络方面,中兴通讯深耕多年,对业务逻辑、软件实现都有长期的积累,这才使得开发的产品总能贴合客户需求。

至于5G运营、商业模式等问题,张万春认为仍需业界通力合作、联合探索。“通信与垂直行业的结合点仍有待继续探索,这需要通信厂商、运营商、垂直行业一起来努力。”张万春说。


C114讯 10月19日消息(南山)在今日举行的“2019工业全球峰会”上,鞍钢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于洋、通讯副总裁刘金龙、辽宁移动副总经理王晓明共同发布了全球首个+智慧钢铁企业商业产品方案。

该方案包括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缺陷检测系统、机器视觉安全管理系统、设备远程操控系统等,目前在鞍钢集团已全面应用。

用5G推动钢铁行业发展并不奇怪,毕竟5G的主要目标就是垂直行业市场。工业和部部长苗圩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表示,未来5G应用场景的80%会在工业互联网。而钢铁行业是最基础的工业之一,对国家工业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

事实上,在工业4.0趋势下,工业制造领域面临生产数字化改造、产品与服务数字化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更多的物联、更智能的图像识别和自动化操作控制成为市场刚需。如何用5G技术赋能工业互联网,对、设备商、行业厂商来说都是挑战。

钢铁行业作为复杂流程工业的典型代表,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生产环境存在着高温、粉尘、腐蚀、等复杂、恶劣的情况。研究5G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对5G在制造业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鞍钢、中兴、辽宁移动联合,共创钢铁行业三大5G应用

今年6月,鞍钢集团选择了中兴通讯和辽宁移动作为合作伙伴,率先将5G技术引入钢铁行业。鞍钢集团的诉求点主要有三个: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人员安全。而三方合作开发的解决方案,了5G、AI、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并成功应用在产线上。

其一,基于5G能力研发的5G+电机全生命周期管控系统,通过采集器内置的5G模组将电机运行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判断并预测电机故障,将电机故障的处理由事后补救变为事前预防,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据悉,鞍钢热轧厂1780产线400台轨道电机通过震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采集汇总数据,通过采集器内置的5G模组传输到工程师站,工程师站通过5G网络上传至云平台,在云平台上分析、判断并预测电机故障状态,将事后补救变为事前预防,减少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据了解,中兴在5G模组应用方面,已经在5G远程控制、工业、5G高清摄像头等多个领域和数十家行业合作伙伴达成合作。

其二,5G+机器视觉带钢表面检测系统,是国内首家基于5G+云平台的自研视觉带钢表面检测系统。现有检测系统为国外厂商单机表检系统,设备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缺陷库无法共享导致缺陷检测结果不全面,缺陷识别率低。据中兴专家介绍,利用5G网络的大带宽的特性,在带钢高速生产条件下,实时拍摄表面图像并实时上传至边缘云平台与缺陷库进行分析比对,提高识别率和产出率。

其三,5G+机器视觉皮带通廊安全系统,在炼焦总长皮带通廊处部署摄像监控系统,覆盖皮带头/尾部、皮带通廊出入口、皮带作业重点区域。通过5G网络将监控视频与云端视频分析平台进行对接,同时与皮带机自动控制系统结合,根据分析结果实现皮带急停、联锁等处理,实现皮带机系统远程自动监控及处理,保障皮带机运行期间的安全、稳定、高效。

5G目前还在商用初期,但我们可以看到,鞍钢集团、中兴通讯、辽宁移动合作的5G+智慧钢铁项目,一方面打造了电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典范,验证5G切片、边缘计算技术等场景在工业行业内的应用;另一方面也通过将5G规模融入制造业,并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方案,未来可以在冶金等工业领域推广,对5G进入垂直行业具有重要推动价值。

业界普遍认为,从长远看来,5G更多的价值在于与各行各业的结合。除了在工业领域的进展,中兴还联合行业伙伴在大视频、、媒体、能源、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生态环保、交通等行业领域形成超过30个5G+系列解决方案并成功实践50多个示范项目,与超过300个行业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合力部署5G应用,与超过200家行业领先的产品提供商达成合作,推出面向不同行业基于5G的解决方案。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的5g技术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