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和华大基因的关系

魏宝君与倪鸣共同揭牌 齐凯如摄影

交流会现场  刘威摄影

【本站讯】12月17日上午,我校在中德生态园与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举行实习实训基地签约揭牌仪式。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倪鸣、青岛华大基因执行院长刘姗姗、青岛华大智造生产中心副总监王庆波、青岛华大智造软件研发负责人刘军涛、青岛华大研究院人力资源总监谭秀影,理学院院长魏宝君、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侯影飞、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庆、数据科学与统计系主任陈华等人参加签约揭牌仪式。张志庆与刘姗姗共同签署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魏宝君与倪鸣为实习实训基地揭牌。

倪鸣对魏宝君一行到访青岛华大研究院表示热烈欢迎。倪鸣表示,青岛华大研究院一直迫切希望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展产学研的战略合作关系,借助于学校的优势学科,利用企业的优势平台,开拓校企新领域的新合作,充分发挥地方企业服务山东高校的作用,为学校师生科学研究、实习实训搭建新平台。倪鸣利用PPT从解决生命奥妙、谱写产业华章、体验精彩人生三个方向为与会人员介绍了华大基因公司结构、职工配备、发展方向,并详细介绍了华大基因如何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作用,如何实现核心技术到前沿科学再到产业转化的。

魏宝君对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对学校师生的支持表达诚挚感谢,并用一个“高”字评价华大基因:研发水平高、人才培养水平高、国际合作平台高。魏宝君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与华大基因产学研合作,共同提高学生培养水平,深化合作,拓宽合作,充分利用好“借船出海”,要立足将来,立足长远,把校企合作做实做细。同时,魏宝君对学校发展历史、学科布局、学院情况进行了介绍,强调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支撑和学科支撑作用。

侯影飞强调,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对学校师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是实现产教融合非常好的机会。他还指出,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必备环节,有利于推进高校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校企合作是新工科背景下多元融合的必经之路,能有效推动产业学院的建立。

【新智元导读】美国联邦法院批准Illumina公司对华大基因的禁令,华大基因以及其子公司华大智造,将无法在美推广销售其基因测序平台

华大智造的基因测序仪将被禁止在美销售

6月13日,美国加州北部地区法院法官William Orrick批准了Illumina公司对华大基因的禁令。华大基因使用标准MPS测序和CoolMPS化学测序技术的基因测序仪,将被禁止在美国推广销售。这项禁令不包括华大基因的样品制备产品。

禁令生效后,连同华大基因的子公司,包括华大智造,将不允许在美国推广其测序平台。

这项禁令涉及两起诉讼,Illumina 公司声称,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仪和一些样品制备试剂侵犯了公司专利。

法院批准了关于基因测序仪的禁令,表示华大基因的样品制备产品可能没有侵犯专利,因此不会被包括在内。

华大智造在官网回应了这一禁令,表示华大基因尊重法院针对 Illumina 公司提出临时禁令的初步判决结果,但不同意这一裁决,并考虑上诉以维护自身全力。

同时华大智造方面还在等待法院对案情进行全面审判后的结果,此判决不影响华大制造自动化提取设备及试剂的在美业务,更不影响华大制造在美国以外地区的业务开展。

华大智造认为Illumina之所以申请禁令,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市场垄断地位,打压行业发展,遏制全球基因测序设备领域的正当竞争,最终限制用户在美国市场上的自由选择。

同时声明,华大智造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倡导公平竞争。

Illumina曾在多个国家地区起诉华大基因

这已经不是Illumina和华大基因的第一次官司了。

2019年6月,illumina指控华大基因测序产品侵犯其一项测序专利。随后,2019年10月,华大基因提起反诉。

华大基因在美国的子公司也起诉过Illumina公司,指控其侵犯了一项测序技术。另外,Illumina公司还在其他很多国家地区,包括瑞士、土耳其和丹麦,都起诉过华大基因。

华大智造成立于2016年,业务遍及39个国家,在全球都设有科研和生产基地,是全球三家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之一。

基因测序在临床和科研上应用广泛。在基因测序产业中,基因测序仪属于上有产业,解码基因,探索生物多样性,人类基因组测序等都需要基因测序仪。

2018年,华大智造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MGISEQ—T7。在此之前,我国的基因测序仪基本依赖进口,其生产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

2020年5月28日,华大智造宣布完成B轮融资,资金超过10亿美元。

华大智造的基因测序仪,在此次新冠状病毒进化来源、致病病理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30日,「全球共享流感病毒数据库GISAID」发布的最早一批13例新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中,有5例数据来自华大智造高通量测序仪——MGISEQ-2000。

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全球各地设有分部。公司专注于生物信息分析、基因组测序、SNP基因分型等业务。

目前Illumina在全球基因组测序领域占有70%的市场份额,拥有HiSeq X、NovaSeq、iSeq 100等明星测序系统,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检测设备提供商。

  作为华大基因的兄弟企业,华大智造能否复制华大基因的奇迹?

  7月19日,有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华大控股正在为其测序仪业务融资,融资主体是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估值为50亿美元。据报道,这次融资吸引了众多顶级PE和大型国资机构的垂青。也有市场人士猜测,此次融资或是在为pre-IPO做准备。

  但是,纵然华大智造被称为国内“唯一能够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企业”,也无法掩盖华大智造作为一家新生企业受到美国大厂的压制,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在国内占据了超过94%的市场份额。

  在采访中,华大智造的销售人员对记者提到,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和试剂耗材的售价较低,在和海外企业竞争时是有优势的。但同时,这也会挤压企业的毛利率。作为华大基因的兄弟企业,华大智造能否复制华大基因的奇迹?

  国内第一台高通量测序仪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大内部的核心创收业务都是科研测序服务,为国内外的大学实验室、政府科研机构、医药公司等有相关研究需求的单位提供个性化的基因测序服务。但在华大发展初期,测序所用的仪器主要都来自国外。

  从华大基因招股书的披露来看,2014年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合计为华大基因提供的测序仪及耗材,占当年所有购入的仪器及耗材的89.9%;2015年又微增至90.58%。

  显然,华大基因的测序业务并没有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而是受到海外企业钳制。为了应对海外企业一旦提价的冲击,也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性(实际上,Illumina在中国的标价,几乎是美国本土的一倍,中国企业成了他们的“淘金池”),华大在2014年研发出了BGISEQ-1000测序仪;2015年,BGISEQ-500问世;2016年,BGISEQ-50又被推向市场。随着测序仪业务规模之扩张,2016年4月,华大智造应运设立,其主要负责测序仪和试剂耗材的生产及研发。到目前为止,可以被称为是国内“唯一能够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企业”。

  但表面光鲜却掩盖不住华大智造竞争力的低下,国内市场中有超过 94%被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占据。剩下6%的市场由国外的小型企业、贝瑞基因、达安基因和华大智造分食。业内人士表示,Illumina的测序仪通量最高,准确率在医学范围内可以接受,一直都好于Thermo和华大智造。现在Illumina在全球形成了垄断格局,具有每年提价的强势地位。

  另外,华大基因投入在研发上的资金,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其实力与国外大厂存在差距。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华大基因在研发上投入的费用为17.4亿元,其中包括测序仪、DNA检测、农业、基因测序等多项研究。2017年,Illumina研发费用为5.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5亿元,是华大基因的2.1倍。而且,Illumina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上升,2015年研发费用为4.1亿美元,2016年增加了25%,达到5.04亿美元。按照这一趋势,未来有可能在研发投入上进一步拉大和华大智造的距离。

  两重关口:外有强悍对手 内有低毛利隐忧

  华大智造的威胁来自Illumina及Thermo Fisher等垄断性的基因测序设备供应商。2018年一季度,Illumina的净利润为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6亿元。根据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披露,华大智造在2016年的净利润为94.9万元,如果说华大智造在2016年至今的两年半时间内,即使利润翻100倍,达到9490万元,也尚不足Illumina利润的6.7%。

  还有加入竞争的贝瑞基因,其与Illumina合作生产测序仪;达安基因与Thermo合作生产测序仪;紫鑫药业依托中科院背景,也加入了自主研发测序仪的行列。

  如果将华大智造生产的测序仪和这些企业同类产品同台竞技,华大智造有多大的底气?

  目前来看,贝瑞基因自主研发的NextSeq CN500还未贡献销售收入。另外,《红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紫鑫药业,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紫鑫药业生产的BIGIS二代测序仪预计将于今年年末量产,目前也暂未贡献利润。

  相对来说,华大智造似乎较为领先。2018年4月,华大智造副总裁刘健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到:“海外客户像日本的riken和美国Mayo,对我们的数据质量非常满意。在我们拜访riken的过程中,能感到他们对数据质量很吃惊。国内客户像锐翌生物在产品发布之初,就下单了30套MGISEQ平台;吉因加科技作为我们最早的用户之一,最近下单了近100套MGISEQ。”

  不过,在华大智造一方面声称产品能提供高质量数据的同时,华大智造旗下产品的售价也更低。在采访中,华大智造北京地区的一名销售代表对《红周刊》记者表示,一个run的数据是300G,测序试剂的价格是19100元。而Thermo Fisher的朝阳区销售代表告诉记者,一台仪器有5个通量的芯片,最高通量30Gb数据,售价大概在2000美金左右,折合人民币13558元,共能计算150Gb的数据。Illumina的MISEQ型号一个run 15G数据,大概需要2250美元,约合人民币15247元,比华大试剂价格更高一截。

  目前,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和试剂耗材主要卖给华大基因,2016年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采购测序仪和耗材花费了5668.29万元,此外,武汉医检和重庆医检也分别向华大智造购买了1798.2万元、51.28万元的测序仪和耗材,合计测序仪和耗材的销售额为7517.77万元,但2016年的净利润只有94.9万元。这三块收入明确地显示在华大基因的招股说明书中,几乎可以看作是华大智造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忽略华大智造的其他收入,仅以这三部分计算,净利率不足1.5%。

  作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华大智造有怎样美好的前景,以至被开出50亿美元的估值?

  50亿美元不值得?

  某北京私募人士判断,华大智造的技术能力在国内较为领先,有头部效应,因为国产化替代、智能制造是现在的大方向,未来国家如果在这些领域有技术扶持,肯定是往华大这些龙头企业身上集中。

  如果说按照Illumina的市盈率81倍给华大智造估值,并按照华大智造据传有50亿美元市值(估值)计算,得到每股净资产为4.17元。

  根据Illumina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为1.42美元,合人民币9.63元人民币。但从占据市场份额来看,Illumina在大中国地区的营收为19.8亿元人民币,其全球主营业务收入更高达7.82亿美元,合人民币53.07亿元。而如前文所述,华大智造在2016年总资产尚不足3.35亿元,与Illumina有明显差距。

Fisher估值来给华大智造估值的话,Thermo动态市盈率为39倍,如果按照338亿元市值(估值)计算,华大智造的每股收益需要达到8.66元。Thermo2018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为5.65美元,合人民币38.34元,是8.66元的4.42倍。华大智造2017年Thermo总资产为56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58.32亿元。2016年,华大智造总资产为3.34亿元,还是假设华大智造能达到100倍的高成长,华大智造的总资产到目前能达到334亿元,仅是Thermo的8.7%。

  当然,人民币投资和美元投资的逻辑不同,美元投资更看重业绩,人民币投资更看重“故事性”。

  华大基因从神坛上跌下来之后,董事长汪建依然给华大智造开出50亿美元估值,是否又是一次沾着“生物医药”的高科技泡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大智造预计上市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