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的大学生都用什么方法找到好点的工作呢?

201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建议人选事迹简介

    1.单腿送外卖撑起幸福之家的快递小哥——陈登超,男,30岁,合川钱塘镇米口村村民

    他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左腿完全萎缩。初中毕业后,靠开船打鱼、收废品、修电脑谋生活。2018年,为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腾出更多时间照顾儿子,他凭着一条腿,拄着拐杖送外卖,每天坚持七八个小时,走4万多步。为与时间赛跑,他练就了右腿和拐杖娴熟配合的本领,比正常人走得还快。他说:“我要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虽然我不能改变现实,但我能改变现状。”

    2.传承烈士精神的消防尖兵——杜东,男,34岁,渝中区消防救援支队较场口中队中队长

    他入职17年,先后参与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1万多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000多人。针对解放碑地形地貌特点,他革新高层地下救援装备,创新研发的水带操、救援操在全国推广应用。2017年,他历时1年多,寻访中队6名在上世纪60年代牺牲的消防烈士墓地,将其全部修缮并推动成为全市消防救援指战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个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十佳训练尖兵”“优秀消防卫士”,并带领中队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3.怀揣科技强国梦想的好少年——段皓严,男,16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

    他七次代表重庆出征国际国内大赛和学术交流活动,带领团队在第五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中勇夺国际赛特等奖,个人科技创新成果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奖。在读初中时,他提出鱼群定位装置的设计方案和节能型驱鱼实验装置设计方案。他专注无人驾驶技术中的交通标志识别技术,设计的算法识辨精度达到99.75%,超过目前最高准确度99.65%。个人入选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英才计划等多个高水平项目。

    4.自强不息的脱贫先锋——何晓群,女,35岁,武隆区接龙乡小坪村泉峰农业社农民

    她幼年因患脑膜炎发高烧造成半瘫痪,卧床一年后,开始学习蹲着走路,凭着韧劲掌握了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会独立生活。成家后,不向命运低头的她勤劳善良、自强不息,除了种好自家田地,还从村民手里流转18亩土地搞种植和养殖。2016年,在她的辛勤努力下,让原本贫困的家庭变得整洁漂亮、生机勃勃,并且彻底摆脱了贫困。她用残疾而不残废的身体改变命运,创造了幸福生活。

    5.捍卫老百姓钱袋子的最美基层民警——康飞,男,38岁,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侵财案件侦查支队探长康飞

    他扎根刑侦第一线18年,是反诈战线尖兵和公安部特聘专案教官。2015年,他牵头筹建重庆市反诈骗中心,研发多项反制项目,其中1项为全国首创,组织开展境外打击,破获一批部督大案。反诈骗中心成立4年来,处置警情4万余起,返还群众被骗资金6000余万元。2018年,重庆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成效位列全国第一。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2017年获评“全国公安百佳刑警”,2019年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6.扎根深山38载合力守护青山的兄弟——李光华、李光禄,男,61/56岁,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护林员

    中国独有的金佛山银杉因其珍贵被誉为“植物熊猫”。38年来,李光明、李光华、李光禄三兄弟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深入苍莽密林,用汗水和生命守护银杉。他们在悬崖峭壁间采收银杉籽,帮助科研人员成功实现人工繁育银杉。老大李光明去世后,李氏两兄弟继续守山护林事业。李家三兄弟在方圆200多公里的金佛山里深情守护着400多株野生银杉,他们和科研人员一起培育的3000多株银杉,最大的和汤碗碗口一样粗。

    7.勇敢追梦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梁攀,男,22岁,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教师

    2019年8月27日,他在俄罗斯喀山代表中国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世赛电子技术项目冠军,实现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7年前,中考失利,他跟着亲戚四处忙碌,在工地上干杂活,进餐馆端盘子,到电子厂打工等。进入技工学校“充电”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一路勤学苦练,他从电子技术项目的门外汉,到国家集训队考核第一名,成为国家队正选选手,再到世赛冠军。历经七年奋斗,梁攀一路追光,梦想就在前方。

    8.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老兵——蒲良培,男,88岁,梁平区军休中心退休干部

    他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3次,多次获得嘉奖。退休后,他资助26名贫困生17万元;汶川地震时,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他还加入遗体捐赠行列,决定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陆军军医大学。蒲良培所做的一切,只为践行当年的入党誓言:“我这一辈子,没给国家做什么大事,那就尽量把小事做好吧”。他用行动兑现了“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入党誓言。

    9.永葆爱党爱国情的老红军——渠吉堂,男,98岁,垫江监狱离休干部

    他曾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斗,后在四川省东印农场(现重庆市垫江监狱前身)任副场长直至1981年离休。离休后的他投身公益事业,积极为灾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20余万元,缴纳特殊党费2.3万元。4年前,他拿出1万元资助一名大学生,并在该生大二至大四期间,每学期资助6000元助他完成学业。今年他还将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渠吉堂常说,他深深爱着党和国家,他将发挥余热,回报社会。

    10.心中有大爱的好医生——冉隆友,男,48岁,丰都县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他是一名骨科医生,也是重庆市第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6年,他自愿报名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0年底,第一次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最终因患者病情原因而导致了此次捐献的终止。2017年,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骨髓。面对风险和不适,他从未退缩,坚守着这份承诺,共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75毫升。他用医术守护着无数生命,更以自己的身体义无反顾地躬行着仁爱之道。

    11.架起文化桥梁的友谊使者——赛勒玛,女,70岁,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教授

    她来自叙利亚,已在重庆任教十余载。她在课堂上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免费为学生补课、指导。她编写出版了多部适合中国学生的阿语教材,为学校培养出数百名阿拉伯语专业优秀学子。她积极助推重庆与阿拉伯语国家的文化、学术交流。赛勒玛的四名子女也都扎根重庆,投身于教育事业。在2017年“外教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她从近3万名外教中脱颖而出,获评为全中国十大外教之一。

    12.身残志坚的“巴渝工匠”——石胜兰,女,33岁,奉节县盛兰蜀绣艺术工作室绣娘

    她在12岁时意外摔下山崖终身截瘫。2007年,她拜师学习刺绣技艺,出师回家后,刻苦钻研,边绣边自学,创立盛兰绣艺工作室。10多年来,她在挑战中突破自我、战胜自我,用精湛的技艺诠释蜀绣文化的精彩和魅力。她专门针对残疾人开办蜀绣培训班,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201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评“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9年获评“巴渝工匠”年度人物。

    13.创造中国首例无腿登珠峰纪录的攀登者——夏伯渝,男,70岁,重庆籍登山家

    1975年,他作为中国登山队的一员攀登珠峰,他将睡袋让给队友,双脚冻伤以致截肢。装上假肢后,他仍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从2013年开始,计划再度攀登珠峰。2018年5月,他终于经过7天的艰苦攀登,依靠假肢顺利登上了珠峰。这是他43年以来第五次冲顶珠峰,同时,他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无腿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2019年9月1日,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上,讲述他在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故事。

    14.心里装着群众破解基层治理难点的社区干部——谢兰,女,50岁,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

    她扎根社区17年,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心间。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她的脚步从未停歇,4000余户家庭10000多名居民,每家每户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在被查出肺癌后,她还带病坚持工作,凭借韧劲、巧劲、拧劲、干劲,靠一个情字,千言万语,千磨万磨,一户一策,把党的领导、依法治理和基层民主治理结合起来,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找到了一把新时代城市工作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15.关爱青少年的“夕阳警队”队长——杨锡林,男,74岁,巫山县公安局退休干部

    他带领100余名退休警员退而不休,定期进学校、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和青少年犯罪调研,帮助问题青少年找到生活新希望。10余年来,他们先后排除安全隐患2500余处,调解纠纷矛盾3800余起,帮助少年儿童300余人。他还与老同志一起编印了《巫山公安志》。先后荣获“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年重庆市“普法教育先进个人”,2018年重庆市“十名最美法律志愿者”等称号。

    16.带着病重养父求学的大学生——于婷婷,女,21岁,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学生

    她自幼被父母遗弃,养父于万全将她带回家,把她抚养成人。自从2014年于万全查出患有肝硬化等大病后,于婷婷就承担起了照顾的重担。2018年,考上了大学的她,带着养父借钱上大学。她在校外租了房,每天奔走在学校、租房、医院之间。于婷婷每天坚持为养父擦脸、翻身,全力以赴照顾好养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钱补贴家用。即便如此忙碌,于婷婷也没有落下一节课,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7.四十年不离不弃奉养烈士母亲的善良村民——袁玉兰,女,66岁,万州区武陵镇居民

    上世纪70年代,她和张宜军确立了恋爱关系。张宜军应征入伍,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不幸壮烈牺牲。“你为国捐躯,我代你尽孝!”她毅然搬到张宜军家,认张宜军的母亲袁和菊为“妈妈”,每天忙里忙外,和“妈妈”共同撑起一个家,代未婚夫尽孝。后来,在“妈妈”的劝说下,袁玉兰和搬运工彭国政结婚。无论搬到哪里,袁玉兰夫妇始终把袁和菊带在一起,为她筑起温暖有爱的家。时至今日,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照顾着90高龄的“妈妈”。

    18.把军人职责始终装在心中的武警战士——张伟波,男,24岁,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二大队石柱中队司务长

    2019年3月4日晚,他带着一名战士外出就医时,遇见一位老人被放学骑电动车着急回家的小姑娘撞倒在地。他将老人抱上车送到医院抢救,掏钱交医院付药费,还陪护老人住院检查。在了解到骑车女孩是位留守学生,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后,他及时沟通,用真情感化融洽了双方关系。从2015年10月到2019年3月,4年来,张伟波勇救3人生命,他热心助人的善举,传递着爱心和满满的正能量。

    19.用高超医术和真心温情护佑白血病患者的军医——张曦,男,47岁,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血液科主任

    他率领血液科团队开展了多项重庆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新技术,累计完成2000余例,使我市的干细胞移植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现已成为移植技术领域全国领先团队,结束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患者赶赴外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他所率领的血液病医学中心对患者充满人文关爱,为白血病患儿开设“病房学校”,为患者争取儿童两病救助基金等多项救助基金。2005年至今,共救助近500人次,发放救助款项1500余万元。

    20.为“解民难”倒在扶贫路上的好支书——周康云,男,已故,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原党支部书记

    他在村干部岗位服务37年,致力于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带领村民一锄一锹刨出15公里致富路,成立木香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以木香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全村销售木香收入年人均超过1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木香第一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高质量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他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穿朴素的衣、吃简单的饭、住简陋的房,把群众的生活小事当成自己的工作大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8月8日,他为帮助贫困户维修水管,不慎坠入15米高的悬崖,生命定格在62岁,将满腔热血抛洒在了泉秀村的扶贫路上。2019年11月20日,市委追授其“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新青年”教育暑期招聘

“新青年”暑期中小学辅导中心成立于2009年,七年时间已发展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管理最完善的辅导机构之一。2016年结合我中心的需求,特向各大高校招聘以下人员:
一:教学点负责人80名

工作内容:负责教学点综合管理工作
任职要求:1,吃苦耐劳,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单独处理事务能力;
2,本科生、研究生,在新青年或同类机构工作过的优先考虑;
二:教学点教师400名
工作内容:配合教学点负责人进行教学点日常工作以及课程教学
任职要求: 1,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负责人管理;
2,本科生、研究生有教学经验者优先;在新青年工作过的可免试;
工作时间、地点:暑假为期一个月左右,在西南片区各区县。
备注:可提供集体住宿和招生期间工作餐,并可为有需要的工作人员加盖我中心的实习鉴定表。
1,短信报名:先编辑短信(姓名、性别、年级专业、应聘职位,QQ号,有经历者可简单描述社会实践经历)发送到汪同学
2.将以上信息发送到qq号
3 欢迎加入2016新青年报名群,群号码: 想锻炼自己的同学,赶快加入吧

| 作者: | 编辑:

这两天《武汉晨报》“街头神职业”的系列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手机贴膜、卖红薯那些在我们眼中不起眼的小生意竟然都能月收入过万。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小生意都比我们想象的赚钱,而这些小生意人们都是低调的“小富人”。不过有网友说赚钱的都是别人的贴膜、别人的红薯、别人的网店,但如果你能像“别人”一样能吃苦、一样用心,说不定赚钱的就不是别人了。
贴膜小伙三年赚了两套房

说起在路边贴手机膜,不少人觉得这算不上“生意”。而不少干这行的也总觉得挣不到钱。但是,来武汉不到五年的安陆小伙子赵周桥,却把这种不算生意的生意,做得有滋有味,三年挣了两套房子。而现在赵周桥已经不在路边摆“野摊”而是在夜市租了三个摊位,自己和媳妇、嫂子三人,不远不近分散在十字路口附近,守着来往的人流。
赵周桥刚开始贴膜的时候,当时贴手机膜的摊位少,价格高,赚钱快。最多时候一个月挣3万。但是摆摊贴膜,一直坐在那,晚上凑在灯下,夏天时汗流浃背而冬天则是严寒冻脚。现在赵周桥一个月做满30天,不仅贴膜还卖手机配饰,他价格公道且做生意自成一套,不像其他摊位追逐流行都是苹果、三星的膜,而他大部分是国产机机膜,薄利多销。常年形成了特色,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赵周桥说,自己现在一个月做满30天,能挣1.5万,加上妻子的摊位,总共有两万左右。不过近两年手机贴膜的行情一再下跌,目前还有赚头,再过两年可能就要转行了。
去年就有新闻报道大学生毕业摆摊贴膜,月入一万五超联想、华为员工,被称为“贴膜哥”,“贴膜哥”也是每天都出摊,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的高收入,个中辛苦只怕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了。
街头卖烤红薯 四年盖起三层楼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卖烤红薯的的人,他们分布在公园广场、医院门口、大型商场附近等各个人流量大的地方。一个自制铁架推车,上面放一个煤油桶改造的烤炉,工具简陋无比。烤红薯的人也总是衣着简朴甚至似乎因为常年在烤炉旁还有点黑,他们起早贪黑的工作,他们是城市中不起眼的一群人,但也是很了不起的一群人。
石旺军是在武汉卖烤红薯的小商贩,2003年开始考红薯卖,2007年在老家盖起了三层楼房。石旺军说:“去年秋天和冬天,红薯的价格只有1块钱,烤苕卖5块一斤,一天卖100多斤,一个月可以赚一万多”。
并不是所有卖烤红薯的都像石旺军一样,能有这么好的收入,这也要看烤红薯的技术,看辛劳程度,还要看对市场的经验。石旺军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要将30多个蜂窝煤捣碎加水,搅拌成糊状。这就是烤出美味红薯的关键。然后7点多出门,石旺军的经验是哪里有小孩就去哪里。
烤红薯是个辛苦活,烤炉里炭火的温度很高,需要不断翻动以防止红苕烤糊。为了保护双手,石旺军戴了袖笼和手套,但高温早已将手套手指部分、袖笼袖头部分烤破了。手被烫伤是家常便饭,烤炉里的热气更是烤得石旺军眼睛疼。
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石旺军并没有觉得多苦。石旺军爱和老乡谈论国家大事。农村不交税,有医保社保,除了不能和孩子在一起,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过的还算可以。
沈阳大学生创业当“擦鞋哥” 月赚1.5万元

沈阳人李洪福从天津轻工学院本科毕业,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也和多数怀揣梦想的同学们一样,将人生的落脚点选在了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高压、低工资让他严重缺乏归属感,从而重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洪福发现擦鞋这个领域很有潜力。在进一步做了考察后,他发现了里面的商机。“现在的90后多数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档鞋根本不会或没时间去打理,而且现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许多高档鞋、包、衣服的后续保养都是个空白。”李洪福说,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回老家创业的冲动,并开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并四处偷师学艺。

2012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学生香熏洗鞋店”在于洪区松山路低调开张。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团团转。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从5时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时。

经历了刚开店时的辛苦,如今李洪福的擦鞋店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每个月的纯收入能有15000元左右。”李洪福说,擦鞋这个行业在多数人的眼里还是个低微的工作,一般人都会和低文化者或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大家都OUT了。现在的擦鞋行业已经与时俱进了,不仅仅是个辛苦活儿,还包含高科技的元素,所以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除了擦鞋,现在还有改色、改码、旧鞋翻新,还有奢侈品清洗、增香,这些项目的技术含量都挺高。”  

大学生卖肉夹馍月收入过万

小菜夹馍、小刀红烧肉夹馍、梅菜扣肉夹馍……十多种口味的肉夹馍,3~5元钱一个,小小的生意硬是让毕业于陕西西京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阎强做成了月收入1万多元的买卖。
2005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阎强在西安一家销售电器公司找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搞销售,比较郁闷的是产品不好销,只能领到生活费。”
 2006年初,阎强听朋友介绍,摆地摊比较赚钱,便辞掉销售工作,到批发市场购买了价值700多元的小商品,拉开了他练摊生活的序幕。一月下来,他赚到了3000元。但阎强明白,摆地摊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留意起创业项目。
2008年10月初,满怀着创业激情的阎强来成都寻找项目。半个月的考察,他喜欢上了成都的创业环境,也看上了肉夹馍生意。随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帮助下,他投资12万元,租赁了铺面,加盟了某品牌肉夹馍专卖店。几个月的时间,阎强的肉夹馍店已实现每月7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他自己的月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
“只要敢于放下面子,敢干、肯干,都能赚钱!”阎强说,“把面子放在口袋里,大学生就业或是创业就都不成问题。”

重庆大学生卖手抓饼,年收入250

重庆一家非常火爆不到10平米的台湾手抓饼店老板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2011年10月,仍在电子校攻读信息管理的大三学生禹化普认识了在大学城西街做手抓饼的许少波。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连锁经营,许少波专注于技术改良,而他负责开店营销。
禹化普说,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气旺,排队人越多生意越好。不过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是为了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个饼,并没有赢来顾客青睐。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发现类似的小吃店老板总是保持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即便店外已经排起长龙,也不慌。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等待着他们的美食。
禹化普从此开始要求师傅一次只做2个饼,甚至有时候做一个饼。这个营销方式反响很好,饼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队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随着2012年大学城西街两家分店步入正轨后,禹化普开始扩张脚步。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如果说4成靠营销,那么口感占六成。油酥面团是手抓饼口感的关键,禹化普一直坚持在自建的加工厂里手工制作,拒绝机器加工。

80后落魄富二代网上卖烧烤 500元起家赚了400

小本创业起家,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常走的致富途径,也是不少落魄富二代或富二代自主创业的首选途径。李烨就曾是富二代10多年前他每月零花5000块,但是好景不长。2003年,父亲经营近十年的酒店破产了,李烨的生活费从每月5000多一下子掉到了100元不到,甚至还退了学。
在全家人都在为生计发愁。李烨看到一家烧烤摊生意非常火。想着这个成本小,后来免费给烧烤摊老板打工。” 师傅看李烨不怕苦、不怕累,就把配料毫无保留的都告诉了他。两个月后,李烨自己的烧烤摊在盐城师范学院旁开张了。没想到很红火,两个月李烨一共赚了1700元。
生计有保障后,2005年,李烨又参加了高考,最终考进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院。他选择了和电脑知识运用有关的专业。上学期间,白天上课,晚上就外出打工,主要是帮助商家做电商服务。
2008年6月,李烨大学毕业后,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在同学、亲戚的帮助下,创立了上海天天爱购网,但是没多久因为股份的问题退出了团队。又一次跌入谷底,这时,李烨又想到了他的烧烤。李烨在上海读书期间,父亲也把他的烧烤摊从盐城搬到了上海。
2008年10月的一天,创业失败的李烨在家帮父亲打理烧烤生意,那天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在网店摸爬滚打多年,为啥不把烧烤店开到网上呢?说干就干,李烨开始着手创立他的网络烧烤店,并在当年的11月8日正式上线。
万事开头难,几个月才等来第一个顾客。当时也没成立公司,选材、打包、发快递都是他一个人弄的,每个环节都反复确认,总怕自己一不小心弄错了。快递发出后,李烨还是有些不放心,一天之内共打了十几个电话给顾客和物流,直到确定对方拿到货物。
有了第一笔生意后,网店经营局面慢慢地打开了。为了发展事业,他们父子俩齐上阵。父亲在上海控江路、延吉路开出了实体烧烤摊;李烨专心搞网店,线上和线下相互促进。发展至今,李烨的烧烤网店在旺季每天要卖出100到150单,而每单平均消费额都在400元以上,营业额能达到5万元。按盈利三四成来算,一天也可净赚到1.5万左右。
李烨并不乐意大家把他的烧烤称为网络烧烤店,李烨说他的网络烧烤卖的不是烤串,而是烧烤服务。如果仅仅想吃烧烤,而不是为了享受烧烤带来的乐趣,其实还真不如去路边烧烤摊吃。我们网店有烧烤所需要的食材、器具等一切东西,在上海地区还能提供公园门票等烧烤线路的服务。假如你自己要完成这一系列的东西,可能要跑很多个地方。所以我们一笔单子的消费额往往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李烨说,烧烤目前只能服务江浙沪地区。而且目前85%的顾客是来自上海地区,基本上能实现及时送货上门。和很多网店不同的是,李烨烧烤公司的快递员,大多数是上海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经过培训,配送前就算好了节省车费与时间的送货路线。他们对上海地铁了如指掌,在地铁站经常可以看见一边看书一边送快递的大学生。

(综合《武汉晨报》、《重庆晨报》、中国企业家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学什么技术好找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