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作文题目适合写记叙文,比如(这就是我的节奏)怎样把它写成议论文?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到底如何写?网络上有大量的分析包括一些名家的下水作文,但笔者看下来很多分析不够准确,不少下水作文存在偏题问题。为此,育星君结合自己对作文的理解,并汇编了网络上一些较为客观或正确的评析,包括符合题意的下水作文(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三种文体)共4篇文章,供考生或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第一句话“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其中“物各有性”是总说,是强调任何物都有其“性“,这”性“指的可以是物的本质属性,也可以指代表形象特征的外显属性。”水至淡,盐得味“是举例佐证。

这句话为材料的第一层意思,强调物有各“性”;无论是淡还是咸都是物所具有的“性”。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看似废话,实质是讲同类型同性质的物或人相处不会改变物或人其本来属性,即同种性质的东西,不管怎么累加,也不会改变自身的性质。这一句话更为明确的表示,”物“各有其性,同时进一步推论与同类同性相处,不改其”性“。

第三句话”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本作文题的核心关键是所在。前面两句话强调了物有”性“,物与同”性“相处不改其”性“的意思,到第三句话进一步拓宽题目内涵,强调不同物虽有不同性,但调和共存相生可以有更美丽的世界。这句话重点点出物与他物和谐共生共存的问题。


这两句话是第二层意思,强调物性调和,共存相生。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第四句话”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从物引申到事和人都存丰保持本性并与外界环境和谐共处的问题。

这句话是第三层意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

材料四句话三个层次形成一个整体,这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引导考生不能就事论事,而要由此及彼,从味的个性与百味调和,延伸到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

1.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材料从“物各有性”说到“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所以在写作时要辩证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准确理解材料的引申义。材料表面谈的是物,也可引申至事或人。物可以是微观具体的物如水,也可指宏观层面的抽象的世界、文化、历史、国际关系等。人可以是微观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宏观层面抽象的团队。

3.准确定位材料价值观。物各有性、“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重在强调各美其美的情况下共存共生所达到的终极意义:百味纷呈。

4、从两者关系角度选材,“物与物”“人与人”“事与事”去思考,如大自然的里草木虫兽,社区里、班级中、单位里的各色人物,生活里所遇的各类幸与不幸、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真实或虚构皆可入文,落在相生共存之上即可。当然,也可进一步扩大,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等角度入手思考。快与慢的调和、新与旧的调和、浓与淡的调和、刚与柔的调和、冷与热的调和、方与圆的调和、东方与西方的调和、传统与现代的调和、激进与保守的调和……当然不止这些相对或相反的概念之间的调和,其他相似相近概念也可以。


5、通过类比法确定写作角度。

个人大脑中不同思想→不同思想互相融合→共存相生→面对现实不同问题运用不同思想进行解决

自然万物各有特点→各具个性的自然万物协调共存→形成自然美景→环境更加美好,世界更为美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团队中如何发挥各自长处→形成1+1>2的团队力量→集体智慧或力量是无敌的。

社会上存在建筑学、美学、社会学等不同文化→在一件事中或一座建筑中或一个团队建设中需要多种文化共存→各种文化调和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丰富的人性,多彩的人生

立意只要立足于这些逻辑链条的某一环节进行生发,都算是切题。而涉及的环节越多,文章就越能深刻。下面分层次介绍一些立意:

6、参考立意:(1)追求(保持)个性之美;做自己,保持本色之美;尊重个性发展;(2)个性与共性,圆融与变通;(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4) 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6)兼收并蓄,和谐共生(7)五味调和百味香(8)多元文化创造多彩世界(9)文明需要对话而不要对抗(10)包容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11)共存相生,异彩纷呈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肖学军

写作思路:文章可以只选择某一具体的物来写,重点突出物的特征;比如:梅兰菊竹;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美;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美,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之美,强调做自己;也可以由物写起,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自己的感悟。那些长于思辨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个体、社会,谈自己对个体价值观的理解,既可以观点新颖深刻取胜,又可扬理性思辨之长。而长于形象思维的考生也可寓思维于形象,借某个物细致描写,挖掘其中蕴含的道理,以委婉含蓄、巧妙的构思在考场中胜出。

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玉溪君

立意就隐含在材料之中,人生的丰富多彩,不应是“水加水,盐加盐”,一定是“酸甜苦辣咸的五味调和”。前者也许泾渭分明,但太过单调乏味,只有“刚柔相济、阴阳调和”才能尽显生命的精彩和生活的丰富。只有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让生命足够精彩,才能让人更加热爱生活。这则材料,小的方面可以就某一个人物,某一个事件说事拉理,比如以“刚柔相济,粗中有细”的鲁智深这样个性鲜明的文学形象切入议题,阐释能够经受得住时间淘洗的文学形象既有其独特性,又有其丰富性,或者说正是这种丰富性才成就了文学史上“这一个”的独特魅力。大的方面立意,以国际视角站在今天“互联互通”的高度,如果学生对于近期时事热点较为关注,那么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思路开阔、纵横捭阖的大气磅礴的文章来。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薛海兵

材料强调了对事物个体特性的认同,同时又强调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与包容性,提倡宽容和谐,美美与共。着重考查考生对于“物各有性,共存相生”的辩证关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这个问题上,基本的态度应该是既要有原则的坚持,也要有包容的胸怀,这就是所谓和而不同的道理。这条原则在个人发展、人际交往和国际合作中有广泛的体现和运用。

这则作文题很好地反映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命题立意方向上与全国命题保持一致。

总之,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在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方面都有明显的追求与体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启东市作家协会主席李新勇

首先要做好审题工作。所给这段文字的关键词,一个是“共存相生”,一个是“人亦然之”。材料的核心内涵是在不否认个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百味纷呈而和谐共生的发展态度。在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固执一端、固守己见都不是聪明所为,要立于不败,就得如金庸笔下的“吸星大法”那样,以开放的姿态和胸怀兼收并蓄所有优秀的政治科技文化成果,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高中语文教师、《沙地》文学杂志编辑黄萍萍

作文题不能脱离政治,但作文题又不是政治论述题。江苏的历年作文题灵动如水,看重学生的真生活、真情感、真思想,今年的也是,就看每个考生的学识厚度了!材料中往往会显现一句普遍真理,“物各有性,共存相生”,每个存在都有价值。所以,审题几乎没有难度。

考生要做的就是从生活里找到这样的演绎。“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是提醒考生拓展写作素材的搜索空间,万千世界的多彩纷呈最终落在你所选择的那个点上来呈现,所以不可泛泛而谈,而应化大为小,具体而为。如果是说理,重复材料会失去为文的意义,人类文化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繁荣兴盛,国与国因交流合作而共赢等等都可入文。重要的是笔力应放在如何共存相生之上,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何接纳、改变、共生。

高中语文教师、启东市作家协会会员汤倩倩

今年的作文题也一样,既有江苏卷一贯的“文艺范儿”,也有鲜明的“时代感”。作文题由四句话组成,既有对写作对象的提示,也有对内涵界定的限制。在“物各有性”的前提下,物、人、事“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选择写作素材的时候,既可以是菜系流派的兼收并蓄,也可以是艺术发展的博采众长,也可以是城市发展的多元丰富,更可以是文化文明的交流融合,等等。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应该不难。

不过,这次作文审题有风险,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着“个性”“味道”“人生的酸甜苦辣”来构思行文,恐怕有偏题的危险。

高中语文教师,著有《高中生素材分类作文教程》蔡海燕

材料一共四句。第一句,意指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性、性质、性状。第二、三句,一反一正,强调要“五味调和”。第二句从反面讲水盐分离,没有“调和”,各自割裂。第三句从正面讲五味调和,才能“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第四句:拓展方向,人、事、物都可以写。材料强调要将不同个性的事物“调和”成精彩的百味。

江苏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国芳

今年的题,题面上在说物,说物的彼此关系,其实包含着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小至身边,大到国际,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但是,这样深奥的含义,却以一种间离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深合语文艺术的真谛。相对来说,这个题目可能写记叙文比较好,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中发现生动的故事。抓住平等、互鉴、沟通、坚持、互利等合乎题目主旨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很多事例;如果写议论文,也能在一些国际事件中看到符合题意的典型事例,从而找到合适的切角。

高中语文教师,启东市作家协会会员黄映红

可以生发出单纯的个体如何智慧生存,如何与其他个体之间相互融合渗透的思考,面对当前的多元文化,多种文明,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各国之间的是博弈较量还是合作共赢问题,可以有多方面的联想。可联系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的主张,可联系鲁迅《拿来主义》中“总之我们要拿来”的提议,可联系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还可联系如今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热点,更可以用美国恣意挑起贸易战那个例子来反面证明美国如此行径不合民心不符规律。

江苏省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凌焕新

这个命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平台。讲到了物各有性,这是个体性,但是五味调和,那就不同了。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个辩证思维。同时,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当下更为提倡的创新思维。百味纷呈就是创新,两个味道、三个味道合起来,就变成了新的味道,五味合起来就变成了百味。所以,我认为,作文就是要提倡从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灵气,有生气。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人可写、有事可记。学生可以发挥想,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素材和有趣味的故事。这道题写议论文和记叙文,都能写出好文章。这个题目给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捕捉自己生活细节的人提供高分。如果泛泛而谈,不可能得高分。

对于真正的写作高手来说,什么是“物各有性”,如何理解“性”的多维度;什么是“调和”,真能那么容易“调和”,以及如何“调和”;什么叫“共存相生”,怎样实现“共存相生”以及“盐加盐”真的还是“盐”吗?等等这些,都留下了充分发挥与思考的空间,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

拿到这个题目我也在想,我们的学生可能写什么。我认为,今年有少数考生能出彩,相对来说,写记叙文更容易出彩。我担心的是,大多数同学作文思维僵化,抓住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几句话,特别强调“酸甜苦辣咸”,形成丰富的人生,举一个名人的例子,讲一番道理,证明他的人生是百味纷呈的。这样的文章是“大路货”。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王学东

本题材料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的关键词是“物各有性”,意即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性。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命题者以“水至淡”和“盐得味”为例,两者一淡一咸,极具代表性。此句可由物及人展开联想,“物各有性”,人不也是各有个性吗?有人张扬,有人内敛;有人幽默,有人严肃;有人擅长动手,有人擅长动嘴……难道我们不应该承认个性、尊重个性、包容个性吗?这时,你是不是应该想到那些曾经读过或写过的有关个性的文章?

1、“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说,佳肴美馔,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味道。几千年来,“和”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中国许多思想家都对这一思想作过精辟的阐述。比如,孔子之前一个叫史伯的人就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管子·内业》中说:“和乃生,不和不生。”《中庸》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谈及中国“和”文化,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2、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前辈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我们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是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和融合。这就是费先生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序言中有两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在他看来,东西方文化虽有不同,但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其心理的指向常常是相同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比如说人类都不喜欢灾难,都喜欢美丽的东西、喜欢蓝天白云,不喜欢雾霾、不喜欢恶的东西,喜欢善的东西。人的原初的情感与理想期待,本来都是这样。只不过意向与行为的交错,造成了诸般的矛盾。钱先生的话启示我们,要透过人类生活的矛盾交错的困扰,看到心理期许的一致性轨则,看透不同背后的相同。

更主要是要明白,“不同”是“和”的条件。承认不同、容许不同、欣赏不同,才能走向和谐。如果一切都相同,穿衣相同、走路相同、思维相同、说话相同,这个世界就快令人窒息了。

4、《易经》的系辞说:“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又说:“物相杂,故曰文。”没有杂多,没有不同,便不成其为“时物”的世界了,当然更无所谓文化。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试想,能够使之充实起来的东西,能够都是相同的东西吗?不同物的组合,才能称之为“充实”;不同的合乎审美规则的组合,才能创造美。寓杂多于统一,是美学家都承认的美的生成规则。所以,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我们今天特别需要用大智慧把它弘扬开来。这里的关键词是两个:一个是“和”,人人都乐于接受而向往的境界;另一个是“不同”,那是“时物”,那是世界本来的样子,那是创意的源泉,美的出发,充实而光辉的起点。

【下水作文1·记叙文】

如皋市白蒲镇阳光初级中学 徐明杨

临近岁梢,期末将至。大雪纷纷扬扬了一整天,掩盖住校园中的深深浅浅,却难以平复我心中的哐哐当当。

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远远望去,天地之间,上下一白。风有一阵儿没一阵儿的吹着,根本吹不散我满腔的愤懑。

“太可恨了!钱一凡刚刚的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

咬牙切齿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姜老师是何时站在我身边的。

“什么事儿让我们小徐这么气愤?”

回首一看,她弯弯的眼眉让我再无法发作了:“姜老师,没什么。只是,年后我不想再继续担任班委了。”

姜老师却好似没有听到我这句话,转而感叹:“今天的雪好美啊,不如我们去逛上一圈?”

屋檐上未及堆积的雪顺着瓦槽安静地滴着,路面上铺好的雪在我们脚下“沙沙”地响着,风依旧有一阵儿没一阵儿地吹着。悠悠地走了片刻后,姜老师又用一句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打破了沉默:“你信不信,花生米和豆干同嚼,能吃出核桃的滋味?”

丈二和尚的我心里一懵,根本不知该如何作答,不打自招道:“姜老师,我就直说了吧!钱一凡同样身为班委,为什么每次在我值日的时候,总是要做烂好人!”

“哦?有这样的事?说来听听?”姜老师似乎饶有兴致起来。


“每次我检查卫生的时候,他总是跟我唱反调,去护着那些不按时进行保洁的同学。刚刚我督促张瑞去倒垃圾,他当着众人的面就跟我说道‘外面雪这么大,你让张瑞怎么去倒垃圾?鞋湿了的话他今天还怎么上课?’我想着,他说得也没错,可要是人人都这样,总有理由可找,那班级的卫生还要不要?”

“原来是这样!”姜老师又展开了她那双弯弯的眼眉,“其实呢,你,没有错!他,也没有错!你和他,一个像我们班上的‘法’,一个像我们班上的‘情’,法中有情,我们的班级才能变得秩序而又不乏温情。”

“可同学们老拿我跟他比来比去,我实在是受够了!”

“你当班委的初心是什么?”

沉默,夹杂着一阵淡雅而又缥缈的香,伴随缓缓飘过的一阵风,在我们周围打着旋儿。

我左右打量着,远处几株矮矮的梅花树上,只有积雪,并不见梅花踪迹。可当风吹来花香时,这几株在白雪装扮下的梅花树,却又分明透出一股静谧之美。

是啊,“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是除了骚人墨客外,梅与雪,又何曾争过高下呢?她们不过是不着声色地,将那份装扮世界的初心,悄悄地安在了泥土中,安在了树梢上,安在了每一个过客的回忆里。

倏尔响起的铃声让我一个激灵,撒腿向教室跑去。身后传来那双眼眉清脆的呼喊——

“你慢点,路上积着雪呢!”

【下水作文2·议论文】

亦说“一枝独秀不是春”

“一枝独秀不是春”语出明代《增广贤文》,原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而我要说,这句话更适用于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国与国之间等能否相互容纳、和谐共生,从而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愿景。可谓寓意深远而广泛。

是的,“物各有性……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共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其实,我们的先祖早已喻知后人应和谐共生,正如老子所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然而,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禁悲叹:本是宁静的自然界,本是和谐的人类社会,偏要横生出一些丑类,他们自称是人类的救世主,或妄称天意,为了达到一己之名利而生灵涂炭、流血千里、流泪千年(笔者只指那些给人类带来战争灾祸的人),我只能称他们为像罂粟一样的罪恶之花!当然,那些为了全世界的和平,为了全民族的团结,为了一代代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奔走号呼、不惜流血牺牲的民族先驱,永远值得我们称颂,他们是一朵朵璀璨的正义之花!

再看今天的社会,不论是个人生存、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等无不体现和谐共生的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个人或集体或国家违背这一生存法则:有的人为了一己之名利,为了一己之花开得所谓的“耀眼”,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污损、打压、排挤同学、同事、同行或他人,虽然逞一时之荣,而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有的企业,为了所谓的经济效益而肆意排放废气、废水、废渣,虽然一时得利,但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最终落得个天怒人怨、破产关门的境地;有的国家更是枉自称大、蛮横无理,特立独行,奉行单边主义,只注重自己国家利益,大搞贸易保护战,从而加深与其他国家矛盾,与整个世界背道而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如领导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中说的那样:“世界经济形势不甚明朗,中国一枝独秀之时,没有忘记亚洲和世界;文明冲突论和文明终结论横行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有声有色,东方文明大放异彩”。不是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0多个;中国的发展,拓展了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生态文明成就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等等都已成为中国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一枝独秀不是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宇宙万物共荣共生。这是世间颠簸不破的永恒真理!

作者简介:张克铖,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宿迁市作协会员、散文学会会员,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下水作文3·议论文】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廖婷婷

一年四季,物候交替,北都雪飘,南郡花开,山水有性,物各不同,何况是人?

中国地大物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古南北差异,交战不停,但中华文明亘古至今,绵续不断。是何原因使南北虽有差异却也能取长补短、自相融合?

如同要烧制一桌佳肴,再能干的巧妇也可能会面临众口难调的局促,更何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现代科技解决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尴尬,让淮北人民也尝到了橘的甘美,假如岭南人民水果丰收的新闻激起了你味蕾的欲望,也许第二天快递就能为你送来挂着晨露的桂味荔枝。人类科技的发展保留了物的个性,调和了人的需求。而人是最复杂的生物,灵动多变,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想要把一群人集中在一起向同一个方向使劲和努力,也许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

饱受“996”诟病的马云有一个观点却让我深以为然。他说最完美的团队是唐僧取经的团队,因为他们中有对目标执着、善忍善言的唐僧;有自以为是却是实力担当的孙悟空;猪八戒,虽又懒又好色,品行低俗,却是调剂取乐的高手;沙僧,从来都不谈理想,却也脚踏实地地上班,天天能帮大家冲好咖啡的也许就是他。


是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组成团队也应该是团队的独特文化,这个文化是对每个人个性的勾连与调和。

正如伟人所言:“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将共同目标融入到集体文化中就是要把众人拧成一股绳,这个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当是能衍生出集体的价值观和集体行为逻辑,能让个人具有自我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的文化。如此,才能避免过高的管理成本,也能使团队力量发挥到极致。

集体文化的前提是对个体个性的尊重、信任与包容,而每个个体都需要集体为自己搭建舞台,因为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正如社会的发展需要钢筋栋梁,也需要砖土石沙;需要宏大的构架,也需要微小的钉头;需要驰骋沙场的将军,也需要甘愿守岛的士兵;需要能坐冷板凳的科学家,也需要挥汗如雨的农民。

一个老板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他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这个文化水平不仅指学历的高低,更在于他的思想境界和心量大小。“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美食佳肴,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在于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国家间的关系亦是如此。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各国同处一个世界,每个国家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理由不珍惜地球这个命运共同体。虽能同舟,但未必共渡,国家之间大小摩擦接连不断,两次世界大战几乎将人类逼到文明倒退甚至毁灭的边缘。和平时期,我们又面临着气候变化、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放下武器,好好谋划,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而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正在积极推动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人类发展的伟大举措和贡献。正如杭州峰会餐饮文化组组长胡忠英所言:“味道味道,味是指酸甜苦辣,道是指方法,到一定境界了,菜无定位,适口者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这是做菜的最高境界。”

这“和羹之美,留存个性”也应该是领导者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强国之路的最高境界吧。

这是一篇十分切合题意的文章,全文紧扣包容和融合,从山水有性、物各不同,说到中华文明的取长补短、自相融合;从烧制一桌佳肴会面临众口难调的局促,说到现代科技调和了人的需求;从马云所欣赏的唐僧取经的团队,说到伟人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从集体文化的前提,说到中国领导人正在积极推动和建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领域有物有人,有古有今,有大有小,但所有的内容都指向同一个主旨,那就是“和羹之美,留存个性”。

听说某品牌店被挤爆了。人们一拥而上,争抢品牌联名艺术家推出的T恤。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街上的时髦青年人人都穿着这件同款的T恤向你走来——那该是多么——壮观(吓人)!其实,物各有性,何必千人同衫!共存相生,才可百味纷呈!

女子当如花。雨巷当中,娉婷飘过的必是丁香一般的姑娘,牡丹一般的姑娘太艳丽,太馥郁,青色氤氲,一线悠远的雨巷怎容得下?牡丹一般的女子,她必得在金闺绣户,对着菱花镜,“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连哀愁都浓浓郁郁,稠稠密密!“采桑径里逢迎”的就得是油菜花一般朴拙的农家姑娘,不必像深闺女子那样担心鹦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从不抱怨黄莺惊醒好梦、蜘蛛喜鹊误报远人回来的消息,油菜花一般茁壮,油菜花一般明朗,她们只在采桑径里“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美啊!美啊!她们都太美!朦胧柔美,艳丽馥郁,拙朴明朗……她们恰恰美在各不相同!而因此而各不相同,才能异彩纷呈,共放光芒!不敢想象,若是宋词中千人一面“泪眼问花花不语”,若是雨巷里挤满成群的牡丹姑娘,那还美吗?美,其实各有其性!

生活自有味。大厨喜欢在番茄炒蛋里加点糖,用淡淡的甜,温柔烘托番茄的酸。鸡蛋的鲜,再加上淡淡的盐,回味悠长。简简单单的番茄炒蛋,红与黄的视觉冲击,甜酸咸的和谐牵手,成就了多少个平凡又伟大的主妇,又萦绕在多少个游子的思乡梦中。

若是把它们强行分开,哈!一盘鸡蛋,一盘番茄,一盘作料——那该是多么丰盛(难以下咽)!滋味,其实贵在和谐!百味纷呈,才可令人回味无穷!

若是宋词只有婉约,唐诗只存闺怨;李白没有杜甫,管仲绝交鲍叔牙,我们的生活怕是就失了色彩,失了深刻……

同款的T恤可以给我们时髦的归属感,但最好别让它变成不自信和从众的遮羞布;坚持番茄炒蛋要加盐或者不能加盐,可以是生活习惯的差别,但千万别让它变成固执狭隘的冲击钻;喜欢哪种美人都没问题,只要不把她们都变成一个模样……

物各有性!采桑女不必羡慕金闺女;擦肩的一瞬,我微笑欣赏你张扬个性的T恤衫,却不妨碍我更爱自己中国风的连衣裙。这是自信,是尊重,是比海洋更宽广的胸襟。这样的我们,走在一起,美如春天!不自卑,不狭隘,能欣赏,能包容。共存相生,自会百味纷呈!

“番茄炒蛋”与“美人千面”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但作者却将二者放在一起论证百味的和谐和个性的包容,读来丝毫不觉生硬。为了更多地佐证观点,作者又用众人争抢同款T恤作为反例,还以“若是宋词只有婉约,唐诗只存闺怨;李白没有杜甫,管仲绝交鲍叔牙”进行假设论证,有力证明了“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的核心观点。全篇例证丰富,说理透彻,语言优美,堪称佳作。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未来的考生都要进一步强化情景化训练,强调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分析与表达中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度与批判性同样重要;要进一步拓宽阅读面,突破文学性阅读的狭隘门槛,注重功能性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此外,从今年的八套试卷看来,写作方面文体写作要引起足够重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叙文优秀作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