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实际字数能达到八百字吗?

高考作文向来被视为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如何稳住这半壁江山,我们不妨记住并灵活运用“一二三五七八”这五个数字。

“一”包括“一个好标题”“一个好中心”“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和“一手好字”。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眉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就自拟文题的高考作文而言,一个亮丽的题目,往往给人以爽心之乐.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一个醒目鲜活的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不但会照亮整篇作文,还会照亮阅卷者的心灵。

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有修辞法、公式法、字母符号法、反弹琵琶法等。而修辞法则是最能使题目异彩飞扬的一种。如《 苦咖啡》 《 至善是杂》《永恒的水晶》 《 我闻到了阳光》《周庄,那一抹绿》 《 小心这把双刃剑》 《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炖好艺术的“腊八粥”》等,看到这样的文题.阅卷老师的眼睛怎不会为之一亮?心灵怎不会为之一震?

“中心明确”是《考试说明》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议论性文章,一定要“中心明确,论点鲜明”。注意点:第一不宜玩深沉,把观点提得太复杂,也不可太超前,更不要提出个与话题、题目或材料太逆向的观点;第二.明确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第三,文章中心论点应该始终不变,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第四,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古人还说,文章开头要像凤头。好的开头.要简洁、精美、扣题;要像凤头一样俊美、鲜明、精彩;要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使读者心灵产生共振。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开头的方法有很多:述趣事,引人入胜;引名句.起点高远;作排比,造势磅礴;巧设问,发人深思;趣拟人,别开生面。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字数的限制,最好是“开门见山”: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当然,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之为叙事开端。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古人亦说,文章结尾要像豹尾。托尔斯泰也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笔处和落脚点,是全文的归宿。任何虎头蛇尾、有头没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很难获取高分。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

丑陋是永远打不赢的官司。书写是文章的服饰,标点是文章的呼吸。《 考试说明》 要求:“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每一个错别字扣1 分,重复的不计)' .《高考作文评分通用量表》书面项则进一步明确规定:“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不清或错别字过多,判为五类卷”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展示出自己的书写水平:一要端正,二要清楚.三要美观。标点也是文章准确表情达意的工具。不要只是“一点到底”.不要只会单纯地使用逗号、句号一篇文章,应该能够准确、灵活、生动地使用六七种标点符号。书写美观了,“感情分”也就上去了!

这主要是针对议论性文章而言的。“三”包括“三大部分”“三个好事例”与“三处点明中心”(一)三大部分总结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学的议论文.绝大多数都是由“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 与“结论(解决问题)”三大部分构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段(部分)式”。所以,高考作文选择了议论文体,一定要按照中规中矩的“三段(部分)式”去写,这样才会符合文体要求。

“二” “二“是指“二种文体”。

写好 二种文体 :议论文与记叙文(叙事性散文)

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所谓“据”,就是要有事例说明。对事例的要求有三:切题、典型与新颖。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至少应该有三个好事例:

从结构上看,“三个好事例”一般要求有:一个大事例;一个小事例;一组排比小事例。一个大事例:就字数而言,一般在150 一200字之间;就内容而言,最好是正面事例。一个小事例:就字数而言,一般在70 一100 字之间;就内容而言,可以是反面事例。一组排比小事例:字数较少,一组排比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是递进事例。

在大事例和小事例后面,要紧跟着说理论证,此即所谓的“讲道理”。说理论证有因果法、假设法、条件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对高考作文而言,运用“因果分析法”与“假设分析法”比较适宜。从内容上看“三个好事例”最好同时有:一个正面事例;一个反面事例;一个递进事例。

点明中心即通常所说的“点题”学会巧妙点题,是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二是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升华文章主题,能使读者豁然开朗。

文中要有反复出现题目(话题)字眼或标志性语言,材料本身的关键词或概括材料的语句至少要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等醒目位置出现几次,这样对阅卷者的视觉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效果。具体可在下面几个位置点题:

一是文章第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或文章第二段的开头,这里一般都是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地方。

二是中间每个大段落的第一句话,要点明本段的中心,或者引用完论据后可以发表议论,扣住议论中心。

三是文章最后一段,或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些地方一般都是总结全文的地方,可以用精当的语言总结扣题。

“五“是指“五个段落”。

议论性文章的结构除了首、尾两段,其余都称为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一般分为3 —— 5 段,而以三段为佳,这就是所谓的“五个段落”。主体部分的三段,每段属于一个分论点,三段就是三个分论点,即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心论点。至于分论点的表达.可依据“类(是什么)一因(为什么)-----法(怎么办)一果(怎么样)”的逻辑思路来提炼。

当然,“五个段落”有时候也可稍作变通,必要时可写到6 、7 段。但如果分段太多,过于零碎,就会显得笔力分散。

“七”是指“七个精品句”。

名人说出的话并非句句是名言,凡人也未必说不出富有哲理意味或意义深刻的语言来。这样的语言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耐人咀嚼回味;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品读高考满分佳作,我们会发现,有一种光芒最为耀眼-一那就是精品句子!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写出六七个精品句子:一是生动美丽的比喻句;二是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三是情感充沛的拟人句;四是底蕴深厚的化用句;五是启人心智的哲理句;六是相得益彰的对照句;七是灵动美妙的诗化句。善用这些精品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画龙点睛,辉映全篇,以一当十,文采自然大增。

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但实际评卷操作则不然。刚刚写满800 字,阅卷人会默认为文章“材料不够丰富”.而暗扣印象分我们以为,高考作文一般写到800一850字比较适宜。字太少,容易被暗扣分;字太多,时间上划不来,何况在紧张的评卷中,谁也不会喜欢懒婆娘的裹脚布”。

总之,文无定法,文亦有法。上面五个数字,只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以最能发挥出个人才能,显示出个人才华,最能引起阅卷人的注意和兴趣为出发点,随文而悟,灵活运用即可。但也要知道,“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所以,考前须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并多接触,多借鉴,多体味,多练笔,否则,纸上谈兵,半壁江山,拱手推让,痛何如哉!

规范书写——淄博中学语文组开展硬笔书法成果展评活动

为进一步培养、激发同学们练字的兴趣,端正书写态度,养成规范书写的意识,2019级语文组组织学生每天拿出10分钟集中练字。伴着优美舒缓的音乐,学生们徜徉在优美的汉字海洋之中,一笔一划地静心书写……

经过一个多月的书法练习,12月2日下午,高二级部开展了“翰墨飘香 艺满张扬”为主题的硬笔书法成果展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最后每班推出五篇作品参加展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比赛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佳作。

此次活动不仅激起了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情,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学生写好汉字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为同学们展现自我、自信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 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开启了改变个人命运的大门,无数寒门学子盼望着通过它改变个人命运。如今中国高考已跨入“不惑之年”,与时代同行之余还在国家发展中持续调整和完善。虽然谈不上“一考定终身”,但它却领着亿万学子走进大学之门,从而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随着高考成绩不断被海外院校所承认,更多学子开始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留学。不管时代如何拓展,它始终佐证着中华民族笃信的知识改变命运,始终验证着天道酬勤,始终让我们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考,见证着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见证着时代的进步。

  如此重要的一场考试,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博得老师们的眼球,一些人另辟蹊径只为获得青睐。江苏有一位名叫王云飞的考生,高考时用文言文写了一篇作文,只有755字,字数远大于规定和要求。但他后来获得了满分的成绩,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语文作为高考的第一门科目,对接下来的考试有着重要意义,但学子王云飞却开始了大胆地尝试。他认为自己前面的题目答得不太好,在作文上想要获取高分。自己平时有没有任何的知识积累,靠什么优势?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用文言文作答,毕竟曾经接受过语言教学培训。

  这篇作文王云飞花费40分钟,一共写了755个字。当时阅卷老师看到后十分震惊,并将这种特殊情况进行了上报。经过阅卷组们的商讨,他们请了南京大学的语言学教授阅卷。言语之间教授对王云飞的能力进行了肯定,表示这其中还有30多个自己不认识的字义,能力不凡。

  在了解了大概意思后,阅卷老师认为王云飞的作文没有跑题,也没有任何不妥之处,随即为其打上了满分的成绩。这一次批阅可谓花费了巨大功夫,但高考必须认真给出孩子最真实的评定。后来成绩公布后,这篇作文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引起了众多网友们的热议。

  因为引起的热度较大,许多媒体先后对王云飞进行了采访,他表示能够获得满分是自己意外之外的事情。诸位在羡慕的同时,也应该佩服他的魄力。如此重要的一个场合,他却能做出这样异于常人的决定,你很难想象他当时内心在思考着什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能够有这样的实力,这和他个人的长时间积累有着很大关系。当时初中的时候父母为他报名了古文培训班,这让他养成了喜欢阅读官方史书的习惯。比如《资治通鉴》、《宋史》等等,阅历虽然不丰富,但文言文绝对是突出的强项。

  高考毕业后,王云飞顺利来到了双一流院校——东南大学。在导师的推荐下,他填报了语言学专业。即便后来北京大学得知这个消息,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王云飞认为东南大学最先认可的自己,当然不能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考场无处不在、博弈无时不有,高考不会固化一个人的命运,更多的风景还在“社会”主战场呈现。但如果考入一所好的院校,接下来的人生会轻松很多,自己为何不选择去尝试

  其次希望诸位在学习之余,也要多参加各种生活实践。只有真切感受到生活和大自然,才能把自己的写作能力发挥出来,你认为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们先来看看网上的部分评论

题真的难吗?其实不难,只是被所谓的“红楼梦”几个字吓到了,因为好多人压根儿就没读过四大名著,当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内心第一感觉就是“完了,悔不当初啊”,其实题目是给了好多提示的,审题立意全都藏在题目中。而每一年的高考作文,看似在变,实则未变。变得是题目,不变的是宗旨。离不开“中国”,离不开“时政”,离不开“改革与创新”,更离不开对青年人的"寄托与希望“,青年人的天下,要的就是TA们的蓬勃朝气,不服输的闯劲儿创新。

然而,你能读懂题,就赢了高考吗?想当年,高考作文题目只有一行字,读懂题目就知道怎么写了。可现在,作文题目就是小作文,光题目就让人读得云里雾里,就算读懂了,也不知从何下手。一位老教师在高考后表示:

“光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显然已经不够了,想写好考场作文,必须在平时有足够的阅读积累。”

有一位多年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说:”一个老师大概1-2分钟一篇作文,整个卷面,如果干净整洁,字体美观,会是一个特别的加分项,5分可能就差了几千上万人”,所以写得一首好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有着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

语文,从小学开始,就是孩子的重要科目,如果在小学阶段不打好基础,后续的语文学习将会越来越难。

学好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得语文者得天下。

语文更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学好语文的关键有三点:练字、读书、积累!

说起提高语文成绩,大多数家长想到的就是给孩子报补习班、作文班,却忽视了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点——练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从孩子的试卷和平常的作业中就能看出端倪。

有时候孩子的作文写得也不差,但是得分总是比别人低。

不是孩子运气不好,更不是老师偏心,其实就是字迹问题。

有的家长或许会说,孩子写字一直很潦草,但是作业照样拿优啊,题对了不就行了。

那是因为老师已经习惯了孩子的字迹,哪怕孩子写字差,老师也会耐心批改,根据对错客观评分。

但是在大型考试中,阅卷老师不会这么耐心,卷面整洁,字迹好看,就能多得分,卷面糟糕,字迹潦草,就是会少得分。

甚至有时候,几门考试下来,由于字迹问题就能被扣掉15——20分。

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写一手端正的字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练字这件事,越早越好,趁着孩子年纪小,字迹还没有定型,家长多花点时间,让孩子好好练字,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差生。”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很难在语文成绩上有所突破。

所以说,语文的学习,阅读是关键。

研究发现,只有当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课本的五倍时,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说过:“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由此可见,阅读就是学习语文的根本。

如果把“根”丢了,那么难免会百病丛生,久治不愈。

所以,多阅读,多看好的“闲书”,就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

很多家长表示,不是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啊,硬逼着他读书也读不进去啊。

其实,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

那是因为家长总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或者根据别人的推荐为孩子选择书籍,孩子自己不感兴趣,自己看不进去。

家长要明白,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或者让孩子自己挑选书籍孩子自己感兴趣,不用家长督促,他就会自发的捧起书籍。

很多孩子作文写不好,每次写作文都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往外挤,不仅写作过程艰难,写出来的作文还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可读性,得分当然不高。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比很大,作文写不好,语文成绩自然好不了。

孩子写不好作文,其实说到底就是肚子里没货。

所以,要想写出好作文,首先要肚子里有货,就是要学会积累。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就尤为重视积累。

她的学生都至少积累了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

因此,他们的写作能力都很棒,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家长可以让孩子准备一本摘抄本,看到好词好句或者名人事例就摘抄下来,抄的多了,孩子的写作素材也就多了。

还有就是要大量记忆,要知道,课本上需要背诵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孩子每天的早读课,背诵这点东西是绰绰有余。

但是光靠这点背诵量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可以让孩子额外背诵一些诗词、名言名句、歇后语等。

背的多了,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不怕肚子里没货了。

建筑师要建一栋打桩时没打牢,这栋楼就成了“纸做的房子”,风一吹就摇摇欲坠。

而语文,就是所有知识建筑的“地基”。

所以,要想孩子总成绩好,必须先学好语文,要想孩子语文成绩好,必须用好以上3个法宝。

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家长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助力孩子的语文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没有高考作文8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