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字和中国汉字有什么误差 ?

【摘要】: 现代日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音名为“拗音”。 根据日本方面的文献材料,可以初步认定,拗音不是日语产生之初就存在于日语之中的发音体系,而是日本人民在接受汉字之后,模仿来自于大陆的汉字发音发展创造出来的音韵体系。日本的奈良时代就已经有万叶假名的使用文献,到了平安时代就可以见到许多日本文献中汉字的读音与今天的日语拗因音发音很像,到了平安时代后期已经发展出了相当完备的拗音的发音和标记体系。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使用拗音标记读音的词全为汉字。由此可以推断出,拗音是古代日本人民为了标记来自于大陆方面的汉字读音才发展创造出来的音韵体系。 因此,深入系统的分析考证日语拗音与汉字读音之间的关系是有现实前提的,不是胡乱地抓住两个看似相同的东西进行生硬的对比。 所以,要想彻底弄清楚拗音与中国汉字音韵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弄清楚拗音同中国古汉字音韵之间的关系,所以就必须优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中日语言在音声学上的差异。 第二:对现代日语中存留的拗音进行数量统计,以求对拗音在日语中的使用程度有一个大致了解。 第三:拗音在音声学上的构造及其特征。 第四:日语中拗音的成型历史。 第五:系统了解汉语音韵学特别是古汉语音韵学。 以上五方面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可能对日语中的拗音与汉语音韵之间的关系有个大概的把握。 中日语言发音体系。汉语的音节结构可以概括为:{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结构,简化表示为:IMVE/T结构。日语音节结构则可以概括为:{子音+母音}结构,简化表示为:C/CV构造。此外,日语具备其独特的“拍子”特征,即发音有如音乐的拍子一样,同一个词的每一个音占一拍。例如:美しぃ这个词就是5拍词。所以如果把同一个汉字的日语读音和汉语读音做单纯比较,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而现代日语中存留的拗音的音节结构可以概括为CjV音节结构,即,子音C+介音j+母音V结构。例如,假名きょ[キョ]的子音是[k],介音是[j],母音是[o]。但是如果深入区分的话,CjV音节结构中其实还包括了C∫V音节结构,即介音不是[j]而是[∫]。同时如果沿历史向上追溯的话,还会发现日语历史上还出现过CwV音节结构的拗音,即,介音为(w)的拗音。因此实际上在日语的进化历史中实际上出现过三种音节构造的拗音:CjV音节构造、CwV音节构造和C∫V音节构造。而汉语中能够充当IMVE/T结构中的M(韵头)的音则是[i][u][ü]。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明显地表现拗音的音声结构,我将介音与母音合在一起称为“拗音核”拗音核能够更加鲜明地表现拗音的发声特征。概括起来现代日本语中的拗音核为((?)ャ)((?)コ)((?)ョ)三个。 根据本人统计结果显示,现代日语中的拗音也主要是用来标记日语当用汉字的(具体的证据可以参照本文的第2章)。 根据本人所翻阅的资料来看拗音并不是日语中本来就存在的音声体系,而是日本人民在漫长的发展中模仿来自大陆方面的汉字发音而产生的(具体的证据可以参照本文的第3章)。所以可以肯定进行拗音与汉字音韵的对比是有实际意义和现实基础的。 本人在进行拗音与汉字音韵的对比上主要使用《广韵》,《广韵》使用反切法对汉字的读音进行标记,即由两个汉字放在一起,进行连读,通过急速连读来产生近似于原字的读音。例如:“脚”字为“居勺切”其中“居”为反切上字“勺”为反切下字。《广韵》共有反切上字470个,反切下字1163个。并且反切下字可以划分为16个摄。 最终的比较结果如下表: 现代日语中的三个拗音核与以上几个韵摄是相对应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哪些字和中国一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