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数据可以从苹果转到华为吗?

  原标题:医疗级可穿戴产品获批改变游戏规则 苹果华为竞跑新赛道

  包括苹果和华为等厂商都有望在下一代可穿戴设备中嵌入无创生理信号检测功能,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的血压和血糖进行监测。

  搭载人工智能软件的可穿戴设备用于人们健康数据的监测将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苹果和华为公司都在悄然布局。有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将超过480亿美元。

  比如,使用可穿戴设备来检测和健康相关的生理信号,未来可能成为心血管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苹果和华为等厂商都有望在下一代可穿戴设备中嵌入无创生理信号检测功能,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的血压和血糖进行监测。

  医疗级可穿戴产品获批改变游戏规则

  在上周末杭州举办的一场瓣膜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教授分享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领域的应用,他以华为可穿戴连续心电监测设备的临床试验为例,根据长期的患者追踪数据分析了可穿戴设备与目前医用级心电监测设备的优势和局限性,认为可穿戴设备已经能够取代患者心电监测的一部分功能,并且精度在不断提升,不过仍然需要长期大量的数据阵列才能更好地理解可穿戴设备对于TAVR的术后监测。

  华为方面早些时候透露,带有连续心电图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即将发布,能通过脑机接口等人体机能增强技术,基于医疗云服务,来进行体征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并可以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产生决策,帮助人们进行主动健康管理。

  早在几年前,华为就开始与北京301医院合作,针对患者的早搏、房颤、室性早搏、心律失常、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进行监测。“目前该研究仍在临床阶段,还不能作为正式商用。”华为可穿戴设备一位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是这种形式正在获得国内外医院和学术界方面越来越多的认可。”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华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心电图监测功能已经获得200多万真实用户,301医院与华为的合作也被写入了国际心脏病数字化医疗指南,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网站发现,6月11日,华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获得批准,该产品为二类器械,由主机、腕带、充电线、无线充电底座及移动端软件组成。使用范围为供成人腕部单导心电数据的采集用,不包括自动分析、诊断功能。

  上述华为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这仅仅是硬件方面获得了认证,也就是说可以生产设备用于数据检测了,但是检测出来的数据如何解读,这是下一个挑战,也就是软件方面同样需要获得医疗级的认证。”

  尽管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文件鼓励创新的医疗器械产品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医疗器械的认证政策一直非常严格。据了解,华为的医疗级硬件产品历时约三年才获得生产认证,而软件在正式发布前,也需要经历数年临床研究的持续数据监测。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网站发现,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美国苹果公司的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ECG,属于二类器械产品,由手表端软件(Watch App,发布版本1)、手机端软件(iPhone App,发布版本1)组成;适用范围为:与Apple Watch配套使用,记录、显示和储存与导联心电图类似的单通道心电图,用于房颤(AFib)或窦性心律的提示。但强调,该提示信息仅供参考,不得仅凭该提示信息进行临床决策,不适用于未年满22岁的用户,亦不推荐患有其他已知心律失常疾病的用户使用。

  这意味着苹果在中国的手表的心电图功能即将可用。但截至发稿,第一财经记者试图在国行版苹果手表激活ECG心电功能时,仍然显示无法使用。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可能的原因是产品注册和正式上市的期间,大企业仍需要一段时间走内部流程。

  某美国大型医疗健康企业创新部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苹果获得NMPA(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意义非常重大,没有该部门的批准,就不能算是数字健康公司,获得批准意味着苹果正式进入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从非健康公司到健康公司,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当然对于跨公司而言,除了拿证,要占领市场还有很多挑战,企业内部支持架构都要准备好。”

  硬件制造商努力为其智能手表添加健康功能将改变市场的游戏规则。中国对苹果ECG功能的批准消除了限制苹果手表在中国推广的主要障碍。

  “医疗健康功能的完善将会推动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产品的普及。”Canalys分析师刘健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ECG功能将会改变很多此前对可穿戴设备购买迟疑的用户决策。”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受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强劲需求的推动,2021年全球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的支出有望同比增长18%,达到815亿美元。

  中国是苹果公司重要的市场,也是苹果目前全球第三大市场。根据苹果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财季,中国市场是苹果包括iPhone在内的产品销售最为强劲的市场,销售额增长58%至147.6亿美元。

  最新财季中,苹果可穿戴、家庭和配件部门增长达36%,营收达到87.8亿美元。苹果CEO库克表示,中国客户正在购买更多的苹果Apple Watch等配件。“不仅仅是 iPhone,我们中国市场在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以及服务等多个业务创造了新的季度记录。”库克说道。

  根据网友使用美国版Apple Watch的体验,ECG功能可以测量窦性心律、房颤、高低心率三大常见心电图结果,同时还能在手机端以专业心电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支持将测量结果导出PDF传给医生。

  彻底改变慢病管理方式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Apple Watch心电图就完全能取代医院的监测方式。因为苹果在官方网站上指出,在使用ECG功能测量时,用户需要知道该功能无法检测心脏病发作、无法检测血液凝块或中风、无法检测其他心脏相关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胆固醇或其他心率不齐等症状。

  可穿戴设备用于心脏功能监测,有助于我国对心血管慢病的管理。根据今年5月中国心脏病学会议最新发布的第三版《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显示,整体而言,我国的心血管健康指数在不断提升,心血管病早死概率、胸痛中心建设数量、高血压控制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多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地区差异仍然存在,心血管慢病管理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心血管健康指数的颗粒度正在越来越趋于细化,更能反映出真实情况,对医生、医院、政府,乃至企业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希望提醒全社会重视心血管慢病管理,但这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对心血管慢病管理的需求推动了对生理数据监测硬件和数据分析软件平台技术的发展。在平台建设方面,全国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PVMC)近日正式启动,标志着未来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性评估和综合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个性化治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表示:“我们将以建设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为抓手,通过多学科合作,将血管性疾病相关科室的患者和高危人群纳入统一筛查路径,通过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治,进行达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终点和改善生活治疗的目标。“

  尽管目前针对苹果的ECG功能对临床诊断的支持外界仍有争议,但大多数医生仍然认为,心电图测试有助于医生深入了解患者持续的心脏状况,以避免遗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潘文志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穿戴心电检测设备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手表腕带等可穿戴检测设备检测的是脉搏而不是贴胸,因此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需要未来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精准度。”

  潘文志还表示,未来除了挖掘监测心率等数据以外,可穿戴设备还可以用于一些包括呼吸、血压、体温、血糖等其他重要生理参数的监测。

  据介绍,watchOS 8将通过跟踪睡眠呼吸率,也就是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来帮助用户的整体健康。此外,预计未来苹果还将引入包括体温和血糖传感器。

  华为近期也申请了血压检测可穿戴设备的相关专利,并声称正在与国内的知名医疗机构联合进行高血压管理研究,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此前发布微博称,华为一款智能穿戴式血压测量技术研究取得突破,首款可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预计下半年正式上市。

  除了苹果和华为,目前,包括Garmin、谷歌、索尼、小米、三星电子和华为技术等公司都在激烈竞逐可穿戴健康领域,以给到用户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业内认为,以血压和血糖为代表的的下一代生理信号检测将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特性,这将会带动芯片等相关产业链的市场需求。相关芯片和模组供应商将会在集成度、成本、功耗、灵敏度等指标上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同可穿戴设备的需求。

  不过,能否开发出医疗级的可穿戴产品仍然有待数据验证。“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是小型化和集成化,但是当类似血压检测仪这样的设备集成到了智能手表上后,它的准确度如何现在还不清楚。”同济大学医疗研究员齐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给出的血压测量值可以提供一个参考,这取决于误差允许的范围。”

  大数据时代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和健康医疗实践,但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也仍然存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医疗数据,中国患者产生的数据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诊疗知识,形成标准化的模型,对此业内正在探索。

  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苹果要进入中国的健康领域,用户的个人数据保护是基本。“苹果已经承诺服务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建立服务器,把中国患者的数据存储在中国。”一位数字健康市场资深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数据如何被认可,因为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最终是要给当地的医生使用,从而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游供应链给出消息称,P30系列的订单正在极速增加,主要是市场反应良好,实际销售速度远超华为的预期,所以订单上有所调整就是正常。

产业链透露,目前国内P30系列单日出货量基本是在10万台以上,如果这个速度能够保持下去,那么这个系列整个生命周期完成2000万+的目标基本没有悬念。

国内市场首批供货或超200万台 Pro版本最热销

P30在国内上架开卖后的表现远超华为预期,仅在华为商城,新机就实现了销售额10秒破2亿的战绩。产业链透露,在发布P30系列之前,华为已经预感到这款新机在国内会表现的很不错,所以首批备货上超过200万台,后续订单还在紧张生产中。

按照产业链消息人士的说法,P30系列目前国内日出货量在10万台,而从国内电商平台京东、天猫联盟的数据看,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平台单日出货量就接近10万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P30国内热卖还是很靠谱的。至于两个机型出货量比例上,P30 Pro显然更受欢迎(P30和P30 Pro出货比例大约是1:3),特别是5488元的8GB+128GB版本。

富士康集中精力准备华为订单 苹果受冷落

据悉,本次P30系列的订单基本都是在富士康郑州完成的,由于前期出货量巨大,同时加上华为对订单的调整,这都给富士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前期工人有限的前提下(预期目标是招聘5万人生产华为手机,但远远没有招满)。

据说,目前富士康郑州的熟练工人都在为华为的订单工作,反观苹果相对来说冷清不少,2018款iPhone虽然降价刺激了销量,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火爆的状态。

由于华为订单激增,工厂只能不间断生产来满足出货需求,而工人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毕竟加班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之前iPhone的持续低迷已经让大家抱怨了许久。

5000+机型热卖 让苹果、三星压力山大

任何一家手机厂商,想要站在利润的金字塔顶端,就必须在高端市场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苹果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过他们目前正在承受着华为、小米、OPPO和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的冲击,而冲击最凶的还是要数华为。

此番P30 Pro的热卖,可以大大提高华为5000元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对于他们向更高的价格段迈进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回头看看现在的苹果,之所以能够在万元左右市场取得相对不错的优势地位,还是之前他们在5000元+市场打的坚实基础,能支撑其向更高端市场的跳跃。目前华为正在效仿苹果走同样的路,提升品牌议价能力,做好创新。

华为在高端市场的起势,对于三星来说也是不小的威胁,要知道这个起势可是针对全球范围。去年的P20系列,全球出货超过1700万台,其中欧洲市场卖的非常好,也正是这款机型缩小了他们与三星的差距。对于今年在拍照、外形、性能等都加强的P30系列来说,势必会Galaxy S10产生更大的冲击,这也是三星惴惴不安的地方。

要利润、更要市场份额,目标全球第一

之前国际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中,华为成为去年智能手机厂商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牌,其去年第四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15%,跟苹果(17%)和三星(18%)已经越来越近。在今年开年的目标制定上,余承东表示,今年华为手机要冲击2.5亿部,明年是3亿部,争二望一的决心已经很明显了。

产业链也预计,通过P30、Mate 20系列的持续热销,华为手机经年的增速将远超去年,预计今年整体出货量将超过2.5亿台,而超越苹果登顶全球第二大厂商基本没太大问题。同时,随着华为中高端旗舰机的热销,他们的利润也在疯狂增长,而今年消费者终端业务的营收目标是650亿美元,这意味着需要继续向高端机进发。

据悉,P30系列华为总共规划了2200万部的订单,其中有超过60%以上是P30 Pro的订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华为通过它将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华为高端机型的卖座,麒麟处理器的出货量也在攀升。他们有意提升自主芯片的使用比例,削减高通、联发科等供应商的的采购比例,以此加强麒麟处理器在市场的话语权。

营收目标5年要达到3000亿美元:重点发展消费者BG业务

任正非在消费者BG“军团作战”誓师大会上的指出,华为今年的改革重点是运营商业务(CNBG)和消费者业务(CBG),华为消费者业务2023年希望达到15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目标,而整个华为集团目标在亿美元之间。

在讲话中任正非表示,公司授权CBG(华为消费者业务)自主改革。授权内容为在组织结构设计和薪酬体系内自主改革,为期五年,同时消费者管委会对业务体系仍然有管辖权利。

对于更宽松策略和更高薪酬的改革,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希望余承东能带领消费者BG业务团队更进一步(目前消费者业务已经是华为最大的业务),比如智能手机获得更好的利润,同时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再比如IOT领域华为可以大展拳脚,获得优势地位等。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专栏作者授权发布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侵权投诉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换苹果游戏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