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ax2手机充电排线插上发热断开后正常是什么故障?

近几年国产手机的发展之快,进步之大,加之苹果的创新力度不复从前,让我这个老果粉也突然萌生了“国产大法好”的感觉。虽然自己一直用的是iPhone,不过对于国产手机的关注却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去年的iPhone X让人失望之极,丑爆天际的刘海屏让人无语,严重影响换机动力和使用体验。虽然多数国产机的跟风使得今年成了“刘海年”,不过经过多年的积淀,国产手机也不愿再盲目的一昧跟随,小米MIX系列就给出了全面屏的一个思路,而VIVO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概念机APEX真·全面屏设计让人惊艳,就在我们以为APEX距量产尚有一段时间的时候,VIVO却并不想让我们等太久,直接于6月12日为我们带来了APEX的量产机型:VIVO NEX,真·全面屏设计、*级硬件配置、升级的屏下指纹等等亮点不一而足,可谓技惊四座!

以下为使用两周后的体验:

朕值到了,久违了!感谢众测君!▼

包装并不是常见的略大于手机的小盒子,较其他手机包装大上不少,整体色调为深蓝色,中间金色NEX标志非常醒目。▼

包装背面是产品的一些常规信息,型号VIVO NEX S,全网通,本次收到的为星钻黑版本,生产日期6月9日。▼

第一次收到这种“媒体评测用机”,注意观察红色那个戳。▼

作为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包装上自然也要有所体现。▼

拿掉上面的盒子可以看到手机本体单独占据了一层。▼

内部包装采用抽屉式设计,配件可轻松拉出。▼

配件分两层,上部为、耳机、和保卡,下部为、卡针、说明书等。▼

手机外覆了一层膜,除了简单的保护作用外主要起到提示作用。▼

得益于全面屏设计6.59英寸的屏幕没有想象中的大,可以保证单手握持的手感。▼

比5.5寸的iPhone 6 plus并没有感觉大很多的样子,实际使用下来握感确实相差不大。▼

NEX背部线条较为圆润,曲面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了较大机身仍有不俗的握持感受。而现在的手机厂商突然间对手机配色的关注程度增加了不少,NEX采用了独特的星钻黑配色,乍一看是黑色,换个角度便会有不同的多彩效果。▼

官方说法是在机身背部采用了纳米激光雕刻工艺,雕刻出了数万个光学折射面,随角度变化色彩和光影随之变化,达到流光溢彩的效果。▼

Designed by VIVO,国产品牌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

音量键和电源键在手机右侧,随手拿起的话经常会误触到中间的电源键,不过也不算什么太大问题。▼

NEX为其全新的人工智能JOVI配置了专门的实体按键,位于手机左侧中上位置,相比需要语音呼出实体按键更加直接,反正如果让我在街上对着手机喊着“小V小V”还真是怪羞耻的。▼

也许是为了标榜自己的HIFI基因,NEX“固执”的在手机顶部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这在近期上市的旗舰机型里并不多见。而作为本机最大特色之一的升降未升起时有点像电源键。▼

前置摄像头升起时的状态,实测升起时速度很快,不会影响使用体验。▼

auto-lifting,自动升起,官方表示前置摄像头可连续升降50000次无故障,配合不锈钢壳体,可承受强大拉力及扭转力,而且智能检测到外力后自动收回,个人感觉根本用不到那么多次,所以只要在下一次换机之前不出问题就OK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NEX上VIVO放弃了祖传的Micro USB接口,终于用上了Type-C,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进步吧,除了Type-C接口外底部还集中了SIM卡槽、扬声器以及麦克风。▼

SIM卡槽,依然是国产手机常规的双卡双待配置,不支持TF卡扩展。▼

后置摄像头采用索尼IMX363传感器,双摄像头及闪光灯竖向布置,摄像头配置为主摄像头双核1200万像素(光圈F/1.8)+副摄像头500万像素(光圈F/2.4),主摄像头像素尺寸为1.4μm,支持双核对焦。▼

主摄像头支持4轴OIS光学防抖和EIS电子防抖。▼

而相比iPhone X后置摄像头的“激凸”NEX的后置摄像头的“微凸”的观感实在是好太多了。▼

NEX其他配件包括:充电器、XE710耳机、手机壳、卡针、数据线、说明书及保卡等。▼

充电器型号:V2323A,宽幅电压输入,全球通用,输出规格三档:5V/2A,9V/2A,10V/2.25A。▼

接口采用普通USB接口,未采用Type-C接口。▼

随机标配耳机为XE710,对于已经习惯了的用户来说稍显多余。▼

原装保护壳看起来稍显简陋,不过手感还不错,就是容易沾染灰尘。▼

Type-C接口数据线。▼

卡针造型略显别致,尖端较其他手机的稍细。▼

二、令人惊艳的“真·全面屏”

NEX最大的亮点就是这块整机屏占比达91.24%的“真·全面屏”,在刘海屏当道的今天,NEX的出现完全戳中了用户的**,毕竟刘海屏的丑以及影响使用体验是有目共睹。虽然OPPO很快发布了93.8%屏占比的Find X,不过作为向全面屏进化的先行者NEX已足够优秀。为了实现真·全面屏的体验,NEX的正面消灭了前置摄像头,改为了机械式的升降模式;距离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不必再扎堆在刘海内,而是采用了更显极客精神的微缝距离传感器技术和屏下光线传感器技术;取消了听筒,改为使用全屏幕发声技术;没有搭载面部识别系统,而是配置了进化后的屏下指纹。

NEX正面屏幕尺寸为6.59英寸,分辨率,比例19.3:9,直观体验上为又大又长,采用Super AMOLED材质,分辨率达到FHD+级别,未达到2K级别的分辨率,不过考虑到成本和续航等因素也可以理解,日常使用其实也足够了。为实现“真·全面屏”,NEX采用了COF封装工艺,两侧及顶部均采用了极窄边框设计,仅仅是下巴处稍长,虽未采用更具视觉冲击力的COP封装方案,不过实际使用体验较刘海屏还是好得多。▼

无刘海看起来舒服多了。▼

屏幕又大,又没有恼人的刘海,看照片自然格外舒心。▼

看视频同样一览无余,和刘海屏的对比我就上图,不多说话,大家自己看。(上为iPhone X,下为vivo NEX)▼

没有刘海的游戏体验成倍提升。▼

以上都是这块全面屏的直观体验,具体的屏幕素质我们还是来点小测试验证一下。

可以看到分辨率较平常的1080P要长上不少。▼屏幕白平衡

NEX的屏幕并没有特别的偏色,不过对比iPhone X稍微偏冷一些。▼

线条笔直清晰,FHD+的分辨率还是没问题的。▼

灰阶测试共6级,图片太多就节选了1,4,6三级,1-4级灰阶均能完美分辨,5级顶部黑色部分分辨稍显吃力,6级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色阶过渡还算不错,只是上下两侧并不能完美的分辨。▼

黑白饱和度测试共28级色阶显示,整体来看白色色阶显示的表现要好于黑色,黑色的0-4级真是很难分辨了。▼

这一项NEX表现无话可说,12级测试文字由大到小均能清晰完美展示。▼

字体最小一级100%放大之后的效果,阅读体验MAX。▼

这项测试略显多余,不过还是试了一下,好不容易把十个手指都用上了。▼

软件显示范围内均为可触控区域,这个其实也是必须的。▼

NEX的部分应用如屏下指纹等需要压力感应支持,由视频中可以看到使用不同力度按压屏幕,数值不断变化,说明NEX的完美支持屏幕压力感应。▼

该测试背景颜色线性变换,滑动和看到小球动画,越流畅越好。实测NEX的表现非常不错,小球动画切换很流畅。▼

色彩对比两部手机均调至最大亮度,关闭自动调整亮度选项。

白色,从对比可以看出NEX较iPhone X色温更偏冷一些,整体亮度相当,并没有一眼睛的差距。▼

黑色,这个纯粹是来搞笑的。▼

其余红色、绿色、浅蓝、黄色、橙色、洋红的对比可以看出NEX的色彩饱和度更高,相比iPhone X的颜色显得更加鲜艳一些。▼

先来一组美女图,NEX的屏幕色温偏冷,iPhone X的偏暖,比较明显的是周围环境以及美女皮肤iPhone X上显得稍黄一点,似乎NEX的更讨好眼睛一些。▼

汽车组图,和纯色对比测试一致,NEX的色彩饱和度更高,看起来更加鲜艳。▼

风光组图,该组对比其实区别并不算特别明显,细节部分还是与上述对比结果一致,NEX的色彩饱和度更高,看起来更加鲜艳而已,色彩表现更加浓郁,前两张图片看起来比较明显。▼

其他图片对比,高饱和、鲜艳度高的图片二者的差距反而并没有特别明显,其余色彩对比不强烈的场景下还是色温和饱和度的些微差别。▼

通过以上测试及对比,可以说NEX的屏幕除了分辨率没有达到用户期待的2K级别,整体素质相当不错,大屏结合全面屏的设计使得日常使用体验非常优异。

三、配置*级的性能旗舰

NEX在硬件配置上也并没有保留,旗舰版直接使用了骁龙845+8G+256G的组合,性能表现毋庸置疑。作为当前安卓旗舰机的标配,骁龙845依然采用了三星10nm制造工艺,核心升级至Kryo 385,八核心架构,四个大核心最高频率可达2.8 GHz,相比上代性能提升25%-30%;四个小核心频率最高可至1.8GHz,相比上代性能提升15%。GPU由上代的Adreno 540升级至Adreno 630,性能提升30%,能耗比提升30%,视频处理效率提升2.5倍。8G的运行内存配合骁龙845的强大性能保证了系统及应用的流畅运行,256G的超大闪存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存储需求了。

安兔兔跑分,虽然没有跑到官方值,不过271883的分数也足以让NEX稳居第一梯队。▼

GFXBench作为一款专业的图形基准测试软件,感觉有点廉颇老矣的感觉,数据长期不更新,而且使用总需要fanqiang有点麻烦,不过还是勉为其难的每个选项都跑了一遍,虽然缺少近期相关机型数据,不过也可以看出NEX各项测试均表现出众。▼

AndroBench测试,当年华为UFS闪存与eMMC闪存混用被喷出了翔,想必没有厂商会再次考验用户智商,尤其是旗舰机,NEX使用了UFS 2.1闪存无疑。▼

在略显枯燥的跑分测试之后还是来一波性能实测,实测项目包括游戏测试和视频播放测试。游戏测试选择了时下流行的绝地求生、王者荣耀以及NBA 2K18,视频播放测试选择了3个4K视频以及1个8K视频。

TEST 1:绝地求生:刺激战场

NEX不支持绝地求生超高清模式,略显遗憾,测试降画面设置为HDR高清,帧数设置为超高。▼

首先开启GameBench运行绝地求生大约22分钟,平均帧率40FPS,CPU使用率14%,RAM占用818MB,表现非常稳定,实际运行也非常流畅,完全没有卡顿,而且真面屏玩游戏使用体验确实比刘海屏好太多了,游戏时间稍长的话发热也不算严重,基本上不会超过38度。▼

王者荣耀画面设置为高,开启高帧率模式。▼

同样开启GameBench,运行大约26分钟,平均帧率60FPS,CPU使用率10%,RAM占用686MB,表现依然优秀,游戏体验极佳。▼

开启GameBench,由于软件使用时限问题,只运行了大约7分钟,平均帧率60FPS,CPU使用率9%,RAM占用718MB,画面非常流畅,无任何延迟卡顿现象。▼

播放流畅,音画同步,无卡顿延迟等现象,快进之后也能很快进入播放模式。▼

与测试1表现一致,播放流畅,声画同步,无卡顿延迟等现象。

继续延续前两次的表现,对NEX来说4K视频播放完全不在话下。▼

NEX播放4K视频非常轻松,自然要试试8K视频播放的表现,实测可以播放,不过卡顿明显,音画不同步。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毕竟我的电脑都没法流畅播放8K视频,这项测试稍显严苛了。▼

NEX依旧搭载了自家基于Android 8.1深度定制的Funtouch Os 4.0系统,相比Funtouch Os 3.0进化显著,除了针对全面屏重新优化的UI、增加的部分新功能之外,JOVI智能助手的引入给系统增添了“AI”的标签,为系统带来了更多的可玩性和使用体验。

首次开机系统界面,主界面两页,最左侧的页面叫负一屏,可以选择开启智慧桌面。APP除了原厂应用外还预装了部分常用APP,原厂APP都是一些基础应用,不过无法删除,其他APP可按需删除。▼

智慧桌面可以添加各种卡片,与IOS的小组件类似,可以设置平时常用的APP在负一屏,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率。▼

如果不喜欢智慧桌面的话可以在设置中关闭,路径藏的比较深:设置-锁屏、桌面与壁纸-桌面设置-智慧桌面。▼

设置内容共两屏半,大多是一些基础和常规设置,易于上手,IOS用户转过来也不存在什么学习成本。▼

以上设置基本满足日常正常使用,更多的进阶设置需要在更多设置内完成,像应用程序和权限的管理、各种辅助功能以及开发者选项等均在更多设置内。▼

Funtouch Os还贴心的在设置中内置说明书,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直接查看说明书即可,适合入门用户。▼

如果不喜欢看枯燥的说明书,原生应用使用技巧也是快速了解系统功能的一个途径,使用技巧囊括了多达80项系统功能简介,最关键的是图文并茂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由于NEX采用了全面屏设计,正面无一实体按键,因此交互方式必然与之前机型有所区别。Funtouch Os 4.0引入了系统导航设置,导航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适配全面屏的导航手势,另外一种是在系统底部增加虚拟按键的导航键。

导航手势更符合全面屏的使用体验,导航手势可选择手势顺序,如手机底部左侧或者右侧上滑返回,手势样式可选择横杠、点状和无指示图标三种。▼

横屏时导航手势可选择固定区域或者随着横屏方向变化在界面右侧,为防止误触,可为指定APP设置两次上滑执行导航功能。▼

导航键在页面底部增加3个虚拟按键达到系统导航的目的,适合习惯实体按键不愿更改使用习惯的用户,不过个人感觉导航手势的交互已经足够简单实用,导航键的意义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导航键还要占用屏幕空间,影响使用体验,这里只不过是给不同用户多一个选择罢了。▼


导航手势从屏幕底部启动,上滑三个区域可分别调出控制中心、返回待机和返回上一级界面。▼

从底部中间区域上滑并长按片刻可调出应用列表,可上拉运行中的应用关闭或者选择页面下方的关闭全部选项关闭全部应用。▼


上滑底部左侧区域可调出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内可显示近期使用程序、快速调节屏幕亮度和系统音量,再下部更有两页近20项实用工具或者开关显示,在设置内可按需自定义修改。▼

从屏幕顶部下滑可调出系统通知,而从其他位置下滑可调出快速搜索和显示近期常用应用。▼

除了以上的系统基本功能体验和设置之外,Funtouch Os 4.0还有很多实用和有趣的功能和设置。这里列举几个:

刚看到这个智能体感这个选项我还以为只是个噱头,体验之后发现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Smart wake,其他功能还有智能亮屏息屏、智能通话以及智能提醒和隔空解锁。▼

Smart wake就是在息屏状态下通过不同的手势可打开不同的应用,共有8个不同手势可调出对应应用或实现相关功能。

息屏状态下上滑可解锁手机。▼

息屏状态下下滑打开相机。

息屏状态下用手势画W可唤醒微信。▼

息屏状态下用手势画W可唤醒QQ。

可选择亮屏方式,熄屏状态下,抬手亮屏即拿起手机自动亮屏,双击亮屏即双击点亮屏幕。双击熄屏即在锁机亮屏界面或待机空白处双击可熄灭屏幕。▼

在该模式下,可实现智能呼叫、智能接听、拂过免提接听等功能,功能简单易用,实际体验效果不错。▼

智能提醒即拿起手机即可获得未接来电和未读信息提醒;隔空解锁即在无密码且亮屏情况下手掌拂过手机顶部上方解锁,实际体验该功能识别率并不算高,且功能有点华而不实。▼

分屏多任务也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分为消息分屏和手动分屏。消息分屏即在腾讯视频、爱奇艺、支付宝、京东等几十种应用内支持悬浮图标显示,可显示QQ、微信和信息等消息。

手动分屏可在腾讯视频、爱奇艺、支付宝、京东等几十种应用内三指上滑实现分屏,分屏后原有应用不受影响且可以同时操作分屏后的应用。▼

Funtouch Os 4.0内置了强大的截屏功能,除了常规的快速截屏之外,还有超级截屏选项,超级截屏除了录制屏幕、长截图、矩形截屏之外,还支持更加个性的趣味截屏。▼

趣味截屏-图形截屏,可选择不同的截屏形状。▼

趣味截屏-套索截屏,大概就是随手画个圈即可截屏,玩PS的应该懂。▼

趣味截屏-涂鸦截屏,更加个性,随手涂鸦后的形状可截图保存。▼

应用分身,同样相当实用的一个功能,支持微信、QQ和手机淘宝,适合需要多账号登录的用户。▼

进入后只有4个应用,进入该模式和推出均需输入指纹或者密码,应用可以在管理应用中按需添加或者减少,同时可以查看使用情况,有效监控儿童使用时长和使用习惯。▼

最后我们当然不能忘了JOVI,升级后的JOVI适配更多的应用且深度整合于系统内,且NEX配备了专门的AI按键,使用体验有了进一步的升级。下面我们来看看JOVI能做哪些事:

美颜一直是vivo手机的强项,智能美颜可根据AI分析适合用户的肤质、肤色、性别等匹配合适的美颜效果,无需手动调节美颜参数。▼

AI场景识别可识别人像、夜景花卉等17种场景,识别成功之后会在相机界面的左下角显示当前场景。▼

智慧识图即扫描目标后可进行识图分析、文本、翻译以及搜题等功能,非常实用的功能。

识图,扫描后可识别扫描对象并显示对象信息,同时在下方会显示相关的淘宝链接等信息。▼

文本识别,可识别对象内的文本且可以自动断句,可以方便的进行文本编辑。▼

翻译,可在页面之间显示翻译结果,支持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互换翻译,不过个人感觉并不算特别好用。▼

搜题,又一个实用功能,可扫描目标题目,自动识别题目并给出答案。▼

游戏模式专为游戏优化而设置,该模式下具备游戏助手、后台通话、电竞模式、自动拒绝来电等多种针对游戏使用场景所做的优化,用户可以在游戏时根据自己实际需求开启相应功能。▼

游戏助手目前仅支持绝地求生和王者荣耀,游戏中侧滑可调出。▼

智慧场景结合负一屏可以实现很多实用功能,场景内各种卡片可按需增减,红包助手、快递服务、赛事信息都是日常常用的一些功能。▼

智慧识屏有点类似锤子的大爆炸功能,在对话界面、部分APP内长按文本可识别文本内文字且可以自动断句,方便进行翻译、搜索、复制等操作。▼

语言助手可通过语音唤醒或者直接使用AI按键调出,唤醒词为“小V小V”或者“Hi jovi”,可以完成很多复杂操作,而且你可以“教”JOVI一系列指令,让其完成相应功能。▼

以下是日常使用中的三个实例,录屏时忘记录音了,大家看个意思就好。

实例1:查询某地天气▼实例2:在相关APP内进行搜索操作,如果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完成下单操作。▼

实例3:询问路线JOVI自动打开地图软件进行路线规划。▼

这里只是几个小的实例,其实JOVI可以实现的功能操作太多了,有兴趣的话还是购入之后深度体验吧。

Funtouch Os 4.0新增了驾驶模式,该模式下可设置来电拒绝、屏蔽通知提醒、来电语言播报等功能,有助于安全驾驶。▼

向来对音质有追求的vivo并不愿在自家的旗舰手机上放弃HiFi,除了音频部分采用了SIP封装技术之外,同时保留了3.5mm接口,在系统内同样有所体现,支持DSD格式,音效和均衡器设置齐全,同时支持特有的深空音效,木耳用户也能用听出一耳朵的区别。▼

五、稳定的快充&给力的续航

作为旗舰机型,NEX拥有当前*级的硬件配置,而用户除了表示“真香”之外,手机的续航体验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好在vivo比较厚道的为NEX配备了一块4000mAh毫安大电池,这在近期的旗舰机型里应该是最大的了。▼

而充电方面依然是搭载了vivo自家的双引擎闪充,充电器的输出规格三档:5V/2A,9V/2A,10V/2.25A,充电速度相当不错。▼

双引擎闪充技术是一种手机快速充电技术,是由在兼容国际主流快充协议的前提下研发的快速充电技术。

双引擎闪充技术采用了双充电芯片并联充电的方式,较普通充电技术速度提升2倍,并拥有九重安全防护技术。

其中,关于兼容国际主流快充协议官方并没有明确,通过实测应该是兼容高通的QC2.0和QC3.0。协议测试时不停切换于QC2.0 20v和QC3.0之间。▼

充电自电量1%开始,半小时后电量即达到52%,可以说是相当给力了,出门应急完全够用。▼

充电1小时,电量达到86%,完全充满用时1小时38分钟,考虑到NEX配备的4000mAh大电池,充电速度确实没什么可挑剔的。▼

简单绘制了一下充电速度曲线,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充电效率。▼

充电器的输出规格三档:5V/2A,9V/2A,10V/2.25A,充电器可工作在以上任一规格下,实测电压大部分工作在9V和5V工况下。

在充电的前一小时内充电器基本上工作在9V/2A工况,此时输出功率大约在20W左右。▼

充电1小时后直到充满基本工作在恒压5V工况,电流随时间变化会从1.5A左右一直降到0.5A左右,输出功率从10W降至5W左右。▼

整个充电过程充电器输出电压电流曲线,可以直观的了解整个充电过程充电器的工作状态。(由于图片压缩的原因具体的坐标不是特别清楚,大家凑合看看吧)▼

续航真的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指标,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续航体验自然不一样。

NEX虽然硬件配置过硬,不过4000mAh容量也不算小,实际使用应该还是有保证的。

完全充满电之后运行相关程序或者功能的预计续航时间。(软件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跑了一下PCMARK电池测试,屏幕亮度自动调整,并没有全开,感觉这样更符合日常使用习惯,运行9小时19分钟,电量由92%降至19%(可惜到最后一刻软件崩溃了,没能生成曲线),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简单说说自己平时的几个使用场景下的续航体验(个人感受为主)

使用场景一:日常上班,多数时间都在工作,玩手机时间不算多,不玩游戏、不看视频,就是刷刷大妈、知乎等APP,一天半完全没问题。

使用场景二:上班期间没有网络,使用NEX当热点使用,这个耗电量还是不小的,实测撑不过一天。

使用场景三:周末在家没事,玩上几把游戏,看几个视频,其他APP刷一刷,使用同样不到一天。

六、实力不俗的拍摄能力

向来注重拍照的vivo,自家旗舰的表现同样不会让大家失望。vivo NEX的后置摄像头搭载了近期各家旗舰机常见的SONY的IMX 363传感器,后置双核1200万像素+副摄像头500万像素,单位像素尺寸达1.4μm,拥有f/1.8大光圈,支持4轴OIS光学防抖+EIS防抖,同时支持DCI-P3广色域拍照,硬件规格可谓相当强劲。配合支持识别多达17种场景的AI场景识别功能,NEX的拍照能力更加出众。

相比后置摄像头,vivo NEX的前置摄像头便显得逊色不少,仅有800万像素,光圈f/2.0,考虑到前置摄像头大多用于自拍,有vivo自家的智能美颜和人像虚化技术加持,日常使用足够。

vivo NEX拍照主界面,感觉与iPhone X的界面相差不大,只是个别功能稍有差别,vivo独有的逆光选项替换了HDR的位置,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AR萌拍功能,还有比较实用的智慧识图,设置相比iPhone X更加丰富一些。▼

拍摄模式有拍照、美颜、全景、专业、录像、AR萌拍六个模式。▼

专业模式可以调节ISO、快门、白平衡等参数,不过没法调节光圈。▼

实拍对比测试,由于没有秒天秒地秒单反的菊花机,只能用iPhone X来代替,关闭所有滤镜特效以及HDR,只用标准模式拍摄。(所有测试对比样张有水印的为NEX,无水印的为iPhone X)

隔壁小区内看到这个楼造型比较怪异,于是拍了两张,这组对比其实二者差别不算特别明显,只是整体色调稍有不同。▼

这组除了图片下部的草坪色彩NEX看起来饱和度稍高一些,其余部分相差同样不大。▼

不过放大100%还是能看出明显区别的,NEX的成像锐度看起来更高一些。▼

这组NEX的色彩更加浓郁一些,iPhone X的看起来略显寡淡。▼

这条红色走廊完全就是一眼睛的区别了,NEX的成像更加明亮一些,iPhone X显得比较暗沉,NEX的曝光参数明显设定的比较高。▼

这组碎玻璃之外的楼NEX的色彩还原的相对比较准确,观感较iPhone X好得多。▼

这组NEX的曝光有点过了,过曝的地方稍微多了些,iPhone X的表现不错。▼

小区一角的碎石,二者表现相近。▼

这组NEX的白平衡有点偏暖,不如iPhone X看起来舒服。▼

这组NEX的成像色彩饱和度更高,解析度也稍好一些,色彩看起来更舒服一些。▼


路边的小黄花,iPhone X的叶子有点偏黄了。▼

孤独的小野花,NEX的白平衡有些不准,色彩表现也不如iPhone X。▼

iPhone X白平衡又一次偏暖,差距比较明显。▼

这组NEX的色彩比较浓郁,白平衡稍微偏暖,成像亦不及iPhone X锐利。▼

室内二者的表现让人捉摸不透,这组同样是一眼的差别。▼

这组NEX的解析度更出色一些,其余部分差距不大。▼

这组NEX表现更好一些,解析度更高且画面相对更通透一些。▼

同样是比较明显的一组对比,NEX表现更佳。▼

路边的小红车,又是白平衡的问题。▼

NEX的色彩还原更加准确,看起来更有质感。▼

这组好像差别不大,不过注意iPhone X桌子部分的曝光压制的不算好。▼

这组不得不服vivo,两张照片都是标准模式,没有开任何特效及美颜功能,效果如何大家自己看吧。▼

其实一直知道有类似APP,不过作为一个大老粗,平时是不怎么玩的,不过试过之后还是觉得很好玩,简直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几乎把每个滤镜效果都试了一遍,非常有趣,尤其适合拍妹和拍娃。

通过对比,NEX的拍照能力出众,符合旗舰机定位,配合智能场景识别等功能,可玩性也非常高。

vivo NEX的惊艳发布,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手机厂商的进取心和技术实力,也了解到国产手机厂商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和想法,希望以vivo NEX的发布为契机,今后的国产手机可以越来越好,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优秀产品。

在两周的体验过程中,vivo NEX的表现全面而稳定,一度让我忘了手中iPhone X的存在,这样有颜值又有实力的产品,用户想说不爱都很难。

1、创新的“真全面屏”设计,使用体验极佳,虽然下巴略宽,实际体验完全感受不到。

2、搭载了*级的硬件配置,性能出众。

3、JOVI的使用体验超出预期,可用度非常好。

4、拍照能力不俗,搭配AI场景识别等功能使得NEX拥有非常不错的使用体验。

5、进化的屏下指纹,实际体验出乎意料,虽可能不及电容式,不过应付日常场景足够了。

可能由于成本的原因没有配置NFC,虽然该功能用的不算多,不过需要用时没有的话还是挺尴尬的。

机械式的前置摄像头,也是争议比较大的地方,虽然是为了全面屏设计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官方也表示强度及使用寿命完全不用担心,不过个人感觉机械式的总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

如果有的话就更好了部分:

1、无线充电,虽然大多数时间稍显鸡肋,不过某些场景需要用的话还是很方便的。

2、2K屏,用户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屏幕分辨率当然要越高越好。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请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

[导读]发布会上,雷军第一次花费超长篇幅介绍了小米9手机在充电技术上的创新,尤其是20W无线快充,开创了2019年电源技术新趋势,并且现场发布了三款热门配件,涵盖了无线充电板、车载无线充支架、无线充移动电源。

  2019年2月20日,小米在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小米9手机发布会,会上雷军揭晓了这款手机的多项创新卖点,尤其是处理器、拍照、屏幕、工艺等,凭借着“长得好看超级能打”的宣传主题,全场掌声不断,让这款新机叫好又叫座。

  发布会上,雷军第一次花费超长篇幅介绍了小米9手机在充电技术上的创新,尤其是20W无线快充,开创了2019年电源技术新趋势,并且现场发布了三款热门配件,涵盖了无线充电板、车载无线充支架、无线充移动电源。

  另外,在有线快充上,雷军首次揭晓了Charge Turbo极速快充方案,发布会上这样提到,27W快充半小时充满70%,并且强调了多遍。

  发布会上,雷军介绍有线快充的篇幅远没有无线充那么长,这让不少米粉感觉到意犹未尽,为此,我们根据读者的提问总结了关于小米9手机27W快充的10个问题解答,对其中的疑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一、小米9手机标配的27W充电器支持USB PD么?

  值得一提的是,充电器机身还镭射有QC3.0的标志,可见支持高通的Quick Charge快充协议,这是一款高通授权的充电器。

  由此一来,小米9原装充电器就能向下兼容以下快充机型,如小米8、小米6、小米5等。

  小米9充电器是USB-A口,支持USB PD需要USB-C口;另外,小米9充电器的内置协议芯片也不支持USB PD,综上两点,小米9充电器并不支持USB PD协议。

  很多小伙伴问,QC3.0充电器也可以输出20V么?答案是确定的,高通规划Quick Charge快充协议的时候,共有两个电压版本,其中Class A为5V、9V、12V,另外Class B在此基础上新增了20V电压。

  Class B向下兼容Class A,这点从小米9原装充电器内置的IP2163协议芯片资料可查询到。

  二、小米9手机支持哪些快充协议?

  小米9手机内置的高通骁龙855旗舰处理器,手机在硬件上市支持QC4+(USB PD、PPS、QC3.0),小米在官方描述页面有介绍。

  查阅了高通Quick Charge4/4+的PDF技术手册,这个表格非常直观的展现了4和4+的区别。通过对比得知:

  USB PD快充协议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通过充电头网粉丝实测,采用USB PD充电器给小米9充电,可达20W以上,这个速度相比前几代的小米手机速度是快了不少。

  科普: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可编程电源,属于USB PD3.0中支持的一种Power Supply类型,是一种使用USB PD协议输出的可以实现电压电流调节的电源。PPS规范整合了目前高压低电流、低压大电流两种充电模式。另外,PPS规范将电压调幅降低为20mV一档,仅为QC3.0标准的十分之一,电压调节更为精准。

  要支持USB PD3.0、QC4+的首要前提,是两端均有USB-C接口的支持和基于USB-C接口中的CC(配置通道)的电力协商报文。

  三、小米9手机的独立电荷泵是什么?

  小米9手机支持27W极速快充其中关键的技术在于内置了独立的电荷泵,用了高通新的充电IC SMB1390。这颗IC与最新的骁龙855处理配套组合,成为套片,让搭配骁龙855的旗舰手机普及超级快充

  在此之前,骁龙处理器实现电荷泵需要搭配非高通的快充芯片。

  之前,手机厂商主推低压直充,现在高压直充成为主流,这里面有10V 2A(即将发布)、10V 4A、10V 5A几种,而小米提出了20V 1.35A,为何其他几家电荷泵都是10V,而小米的是20V呢?

  小米这次发布的27W极速快充,在手机内部使用了电容充放电1/2分压电路,就是俗称的电荷泵降压电路,这种降压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电压转换效率非常高,接近100%,几乎没有能量损失,但最大的缺点是只能输出一半的电压,没有调压能力。

  这可难不倒小米的Charge Turbo极速快充协议,小米9的充电器可以按照电池的要求输出两倍电压给手机,经过1/2降压后不就正好满足电池的要求?

  这款27W充电器可以输出从3.6V到20V电压的灵活选择,完美的解决了高压充电电压转换效率低、低压充电电流大的矛盾。

  完美的向下兼容9V、12V快充标准。小米9的充电器未来零售价格也会低于其他品牌超级快充,降低了用户享用极速快充的资金投入。

  四、小米9为何要标配27W充电器?

  说好的这篇不聊无线充,但还是有必要再说一下。

  小米9配套的20W无线充电器采用全新的设计,相较前代峰值充电功率提升了100%,最高能到20W,给小米9充电只需90分钟即可充满,比很多手机的有线充电还要快。

  好了,那么疑问揭开了,20W的无线快充,如果搭配的市场上常见的18W充电器,如何转化出20W无线充功率呀,这有违能量守恒定律。

  此外,还有人会提问,为何不标配USB PD充电器?

  这个一方面无法体现手机品牌厂商的独立快充品牌;再者,USB PD充电器的成本不低,只会推高整机成本传导到售价;最后,USB PD充电器已经很普及,标配会造成资源浪费。

  五、小米9手机的27W快充需要使用特殊充电线么?

  这次小米9的极速快充还提到了“不用换线享受快充”,这有别于其他的高压快充、低压直充的的实现方式,对于消费者而言不用特意去购买、选择某一根充电线,只需要采用原装充电器加上市面上标准的USB-C数据线,就能给小米9手机实现极速快充。

  2019年,搭载USB-C接口的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0亿台。USB-C在笔记本、台式电脑中的渗透率将达到80%,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中的渗透率也将达到50%。

  目前小米家族旗下的红米Note7都标配了USB-C接口,并且机器硬件上支持USB PD快充,开创千元机快充普及。

  由此可见,小米工程师在开发规划小米9时,就提前预测到了未来USB-C市场普及趋势,通过研发创新,将消费者体验快充与采购配件成本做到了平衡。使用常规充电器,即可达到27W快充。 还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USB-C充电线,或A toC充电线,不用选择特殊定制充电线。

  六、小米9手机快充跟其他小米手机有何不同?

  提到这个问题,我们从小米快充的三个重要机型说起。 首先,不得不说一下小米4,这款手机内置了骁龙801处理器,上市时间为2014年7月22日,这是小米家族第一款支持快充的手机,采用Quick Charge 2.0快充协议。

  这款手机的面市,由此拉开了手机高压快充军备竞赛,也让5V 2A的充电规格僵局得以打破,发烧友开始关注快充技术。

  其次,到了小米5,这款内置了骁龙820处理器的手机,上市时间为2016年2月24日,率先采用Quick Charge 3.0快充协议,这项充电技术相对于上一代进行了多项改良。如加入了INOV最佳电压智能协商算法,以200mV增量为一档,提供从3.6V到20V电压的灵活选择。这些改良帮助提高快速充电速度和效率提升。

  再次,到了小米8,这款内置了骁龙845处理器的手机,上市时间为2018年5月31日,这也是小米8周年纪念机型。小米8成为高通首批通过Quick Charge 4+认证的快充机型。通过充电头网的实测,发现小米8支持USB PD、PPS、QC3.0、QC2.0多项快充协议。这也是小米家族第一款支持USB PD的手机。

  最后,小米9的上市,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小米在快充技术上的突破,2019年2月20日的发布会上,雷军揭晓了小米9在快充技术方面的成就,如27W Charge Turbo极速、独立电荷泵、定制充电器等。这也是首次3000元机型在充电方面下足了功夫,给用户提供了众多充电方式选择空间。

  七、其他小米手机充电器可以给小米9快充么?

  可以,快充功率由充电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决定,动态调节。小米手机目前共有四个型号的充电器,型号和功率分别如下:

  八、小米9与小米8的快充有何区别?

  小米9内置独立电荷泵,相比小米8的开关降压,具有效率高的优势,同样的温升,可以做到更大的输出功率;同样的输出功率,则可以做到更低的温升。配合小米9的1.5C充电电池,达到4.8A的充电电流,电荷泵和高充电倍率电池的强强联手,打造了小米9高达27W的快充体验。

  小米8 适配器+ 小米9手机 充电 9V 2A

  小米9 适配器+ 小米9手机 充电 9V 3A

  小米6 适配器+ 小米9手机 充电 9V 2A

  小米笔记本适配器 +小米9手机 充电 9V 2.2A(约)

  简单点说:小米9适配器向下兼容QC3.0、QC2.0,但是小米6、小米8适配器功率只有18W,不能给小米9更大功率充电;但是小米手机家族的充电器相互通用。

  数据线无所谓,因小米9是USB-C标准充电口,官方标配的USB-C线也为标准充电线,跟小米8、小米6等机型通用。

  九、实测中小米9充电电压都是在9V附近,为什么?

  充电头网经过测试,以及粉丝测试,发现小米9无论是PD充电还是QC充电,其输入电压均在9V附近,这是因为小米9内置电荷泵降压,充电输入电压是电池电压的二倍。

  小米9为了兼容更多的充电器,充电头网推测小米9内部,在电荷泵输入之前加了一级降压电路,为电荷泵充电调节输入电压,将以前需要专用适配器和手机协同的调压过程,改为在手机内部完成,由于其输入电流不大,且压差不高,所以效率很高,发热很小。

  这样无需手机与专用充电器通讯调节电压,手机内部即可调节输入电压,大大提高兼容性。同时,降压电路也可进行普通5V充电。

  十、小米9手机27W快充对行业的意义?

  小米9首次在3000元价位旗舰机加入电荷泵、QC4+等多项快充技术,使得快充技术跟手机价格不再高高在上。

  除此之外,小米9在专用适配器大功率快充和通用适配器快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大功率快速充电不再拘泥于原厂专用适配器和线缆,随便拿一个支持USB PD或者QC的充电器,即可达到完整的快充体验。

  兼容性的提升,为手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手机内置降压+电荷泵的组合,带来更多可能。

电荷泵也叫无电感式DC-DC转换器,利用作为储能元件来进行电压的变换。可以使输出电压减半、输出电流加倍,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相比以前“高压低电流”的充电方式。我们知道,外接电压转换成手机电池电压时,电能的转化效率越高,产生的热量就会越少,电池的寿命更长,目前在手机领域应用比较多,但据电源厂家得到的消息,有不少电子设备厂家都喜欢采用这种技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用电器现在都支持快充。

3种电荷泵的工作过程均为:首先贮存能量,然后以受控方式释放能量,以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式调整器升压泵采用来贮存能量,而电容式电荷泵采用来贮存能量。

电容式电荷泵通过开关阵列和、逻辑、比较控制器实现电压提升,采用电容器来贮存能量。因工作于较高频率,可使用小型陶瓷电容器(1μF),占用空间最小,使用成本较低。电荷泵仅用外部电容器即可提供±2倍的输出电压。其损耗主要来自电容器的等效串联(ESR)和内部开关的RDS(ON)。电荷泵转换器不使用器,因此其辐射EMI可以忽略。输入端噪声可用一只小型电容器滤除。它的输出电压是工厂生产时精密预置的,可通过后端片上线性调整器调整,因此电荷泵在设计时可按需要增加电荷泵的开关级数,以便为后端调整器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电荷泵十分适用于便携式应用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基准、比较、转换和控制电路组成的系统。

这两年接口开始普及之后,电流上限去掉了2A的限制,最高可支持到5A/20V,100W的充电输出功率,这也是很多人更加看好PD快充协议的原因,在标准化团体USB应用者论坛的推动下,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或者兼容PD快充,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Apple,在iPhone8系列及以后的机型上支持了PD快充,输出功率大约在19W,但iPhone附送默认的充电器仍然只是5V/1A,想要实现快充还得另外加钱。

另外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快充技术叫电荷泵,这是一种直流-,利用作为储能元件,进行电压电流转换。以华为的40W超级快充为例,手机输入端的电流电压是10V/4A(TypeC接口最大限流5A),进入手机后通过电荷泵转换为5V/8A,好处是减少降压过程中丢失的功率损失,充电转化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华为超级快充电荷泵原理

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发布的OPPOFindX搭载了惊人的50W快充,35分钟即可充满3400mAh容量的电池,这又是除了提高电流电压和加入电荷泵转化之外的另外一条思路,OPPO的办法是采用了串联双电芯设计,即通过定制技术将电池分为两块同时充电,从而大大提供充电效率。

今年3月份,小米高管在微博上公布了实验室条件下的100W超级快充,成为当天科技数码圈的爆炸性新闻,号称17分钟充满4000mAh电池,不过这样的充电表现能否量产还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魅族在MWC上展示过的55W快充,直到现在还没有搭载到上市机型上,可见快充技术虽然理论上存在着诸多可能性,但要实际应用还需要突破不少的工程限制。

随着夏日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面临着游戏发热以及充电发热的问题,特别是使用苹果magsafe的用户更是被严重的充电发热问题所困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各大手机配件厂商推出了各类散热配件,除了传统的背夹式散热器之外,还有配件厂商为支持magsafe磁吸功能的iPhone推出了各类磁吸散热配件,今天我们便为大家带来前不久刚推出的Benks冰咖磁吸散热无线充电器 W07(下文简称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评测。

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
硬核外观设计 内嵌RGB灯带

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采用了“硬核”风格的外形设计,其整体为圆柱形的设计,散热风扇保护罩使用了镂空造型,兼顾了外形美观与保护风扇叶片的作用。其机身正面运用了类似轮胎外形的立体式设计,当倒扣在桌面放置时可以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

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充电线为固定式设计,不可插拔充电线,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用户遗失充电线,同时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保证所使用的充电线符合设计供电能力要求;缺点是对于用户来说日常使用并不方便,用户不能使用随手拿起的USB-C充电线为其供电,如果日常不使用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也会占用充电器上的一个USB-C接口。

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还搭载了可以带来炫彩视觉效果的内嵌RGB灯带,当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通电使用时,RGB灯效便会亮起。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机身顶部设计有三段式开关,可以在仅散热、散热+充电、仅充电三档之间进行切换。

当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与iPhone组合在一起时,其整体观感并不违和,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磁力也很强,可以稳固吸附在带有magsafe的iPhone或者是magsafe手机壳上,即使倒置也不会出现掉落的问题,同时用户仅需单手便可以将其拆下。同时包装内还附送了磁吸环,方便用户连接未内置magsafe的手机使用。

整体而言,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外形设计属于中规中矩,“不犯错”的类型,一方面其硬核的外观设计符合用户群体中大部分电竞用户的审美风格,另外一方面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在设计上并未带来惊喜,固定式的充电线设计虽有道理,但是并不易用。此外,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机身顶部的三段式开关使用体验并不好,用户需要仔细用指甲才能扳动细小的开关。

最高15W快充?实测充电功率9.5W

接下来我们进入大家关心的充电功能测试环节,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测试平台:测试用机为iPhone 13 Pro Max,手机不佩戴保护壳裸机进行测试,采用支持30W PD快充协议的单口充电器进行供电,同时使用快充测试仪来记录充电功率。

在通过磁吸连接iPhone 13 Pro Max的情况下,开启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散热+充电模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散热+充电模式模式下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供电功率为17.17W;随后我们切换到仅充电档位进行测试,供电功率为9.5W;在仅散热模式下,供电功率为8.04W。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可以为iPhone 13 Pro Max提供10W级别的无线充电功率,并且在实测中我们发现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连接iPhone时并没有原装magsafe磁吸充的magsafe磁吸连接动画提示,手机仅提示连接qi协议无线充电。

同时我们使用了苹果原装magsafe磁吸充进行对比测试,实测显示原装magsafe磁吸充为iPhone 13 Pro Max能够提供12.3W的充电功率,接近苹果官方标注的15W充电功率,且有magsafe磁吸连接动画提示。

magsafe磁吸连接动画提示

我们还对发热问题进行了测试,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在开启散热+充电模式下充电15分钟后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与iPhone 13 Pro Max组合的机身背面平均温度为34摄氏度左右,原装magsafe磁吸充充电15分钟后与iPhone 13 Pro Max组合的机身背面平均温度为41.7摄氏度左右。由此可见,使用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进行充电确实可以改善手机无线充电机身发热的问题。

夏日解暑神器?实测游戏散热效果明显

随后我们进行了游戏场景下的测试,相信很多用户想要购买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是为了改善游戏场景下的使用体验。通过前面的测试我们得知,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散热功率是8W左右,低于目前主流的背夹式散热器,那么在游戏场景下特别是边充边玩的场景下,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表现如何呢?

我们使用了大家喜爱的热门手游《原神》进行测试,《原神》游戏画面设置为极高画质+120帧模式,测试方式为跑图。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在游戏时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与iPhone 13 Pro Max组合状态下,开启散热+充电模式,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的供电功率为14.5W,低于常规状态下的供电功率。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与原装magsafe磁吸充的对比测试,分别测试了10分钟游戏帧率与10分钟游戏后的机身温度表现。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iPhone 13 Pro Max的10分钟游戏平均帧率为60.7帧,平均温度为35摄氏度左右;原装magsafe磁吸充+iPhone 13 Pro Max的10分钟游戏平均帧率为53.4帧,平均温度为46摄氏度左右。

可以看出,Benks磁吸散热无线充可以实现重度游戏下的散热与充电功能,做到降低机身发热,提升游戏帧率表现的效果,可以满足用户购买该产品的需求。

整体而言,Benks冰咖磁吸散热无线充电器 W07是一款可以满足用户需求,达到其设计目的的产品,整体并没有太过明显的缺点。对于想要在夏天获得舒适游戏体验的iPhone手机用户而言,Benks冰咖磁吸散热无线充电器 W07是一款值得购买,能够切实改善游戏体验的产品,其表现在同类产品中也相对优秀。

让产品好玩点,让结果直接点,【有料评测】只做你最关心的评测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充电时一会充一会儿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