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说我不听话?

日前,针对一起教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的事件,山东五莲县教体局在学校处理意见的基础上,对涉事教师追加扣发奖励绩效工资、纳入当地信用评价系统“黑名单”等多项处理。恰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这一事件引起公众关注。

惩戒到底是不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义?答案是肯定的。

现如今,为什么许多老师面对不听话的学生却“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甚至干脆在心里就把传承了几千年的戒尺置诸一边?复杂的原因中至少包括这一条,那就是个别教师滥用教育惩戒权、体罚学生,屡屡引发家校矛盾、师生对立。然而,事实证明,教师一旦扔掉戒尺,对学生来说,贻害远大于收益。

学生违规,当然要管;屡教不改,必须惩戒。“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就是要把戒尺还给老师。递到老师手上的这把戒尺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刻度。

戒尺上的温度来自于爱。爱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惩戒权就是“因爱赋权”,以爱学生为出发点。学校、教师和家长理应在爱孩子这一共同出发点上达成共识——必要的惩戒是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戒尺上也要有明确的刻度。要让老师能够掌握它的限度和力度。什么时候该动用教育惩戒权,它的边界在哪里,力度有多大,这些不妨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得细一些、再细一些,让教师管教有据惩戒有度。

拿起来首先感受到它的温度、用起来能明确掌握它的刻度,这样的一把戒尺恐怕才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最好的那把。

(原题为《(新华时评)戒尺要既有温度又有刻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东方老师好| 李佰亿:如果孩子不听话,我来帮助您解决!

来源:新东方呼和浩特学校

  说到物理,许多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难!但在新东方,有这样的一位老师日复一日,用教学的热情去攻克难似坚冰的各个知识点~

  咳咳,当当当!正式介绍一下↓↓↓

  这是一个有爱、有趣、有料的新东方呼和浩特学校物理老师——李佰亿。

  从每一个“为什么”开始

        李老师在小的时候曾经也憧憬做一个科学家,像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像在1885年研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的卡尔本茨,那个天马行空世界带来无限的魅力,因此李老师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李老师来讲最初的学习动机是来自于好奇和兴趣。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的时候我们是否听过他们的声音,想知道“为什么火箭能升天,为什么轮船会漂浮在海面,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为什么…….”回顾在教学过程中,他从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孩子口中听到各种各样的“为什么”,其实能抓住孩的“为什么”,也就能抓住孩子的内心。

  李佰亿老师课堂瞬间

  师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李佰亿老师:“在管理方面,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带新师,所以我必须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出好的表率,然后以身作则,去感染他们。让他们能真切的体会到新东方的价值观并认同!要求努力备课,有一个好的课堂呈现是很重要的!每一位新东方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活跃上课热情。不仅要自己讲明白,更要让学生听明白,才是我们作为新东方老师最基本的功底要求。”

  李佰亿老师课间讲解

        李老师说,教学是一种工作,但它又不同于其他工作,初中的教学工作,教授的科目知识点多,这也要求老师的教学技能要很强。

        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式细微的改变以及教学能力细微的变化,学生和家长或许感觉不出来,但是老师自己却能明显看到、感受到。这也是为什么说教师这个职业是良心工作,这更要求老师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做好自己监督自己,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主张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不是去填鸭式的灌输。上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的去处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李佰亿老师:“我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李老师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他总会主动去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李老师说,从事物理的教学工作以后,他会不自觉的去关注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和科技问题。不仅是因为这些内容与自己的教学有关,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应用类的学科,要想学好物理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一、数学基础好。任何理科都离不开数学,其中物理尤为突出。比如,在物理会用到数学的各种思想——数形结合,极限思想,微元思想等等。

  二、逻辑推理能力。物理的重点在讲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能找个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比如在物理里面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根据现有的运动条件和受力条件来预测物体未来的运动情况。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理科是绝对不能偷懒的,需要有大量的练习,来不断的修正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学而不思则罔”这个简单道理大家早就知道,这在物理的学习方面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练习而且要更加注重思考。

  学习掺不得假,你是否努力勤劳都能真切的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自我,不断突破自我。加油!

新东方呼和浩特微信:呼和浩特新东方 (微信号:hhhtxdf

最新优惠报名、讲座活动、考试信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众所周知,在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名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识是说,作为人之父母既然抚养了孩子,就应该再给他们以好好的教导,那本是父母应尽的责任;等孩子上学了,老师也应该对他们从严教育,切不能敷衍搪塞,而耽误他们的未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血缘宗亲社会里,家庭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譬如像孟母三迁、画荻教子、程门立雪等,无不是历史上教育孩子的著名典故。

可以说自古以来,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处在帝王家的皇子们,良好的教育更为重要。作为从社会最底层起家当皇帝的朱元璋来说,由于家境出身贫寒读书也不多,所以他格外注重自己子女的教育。明太祖朱元璋在得势以后,就本着“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的方针,决心给他的后代聘请最好的老师,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随后朱元璋就给儿子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儒当老师,可朱元璋的儿子非同一般学子,老师问道:不听话能打吗?身为严父的朱元璋就回答了4个字,让后世盛赞不已!

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残暴无道,加之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公元1351年,元廷在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期间,监督挖河的官吏又乘机克扣河工“食钱”,终引起群情激愤,同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在这样背景下,四处流浪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自此开始自己传奇的一生。入伍后的朱元璋,作战非常勇敢,并且处事机智灵活屡立战功,很快就受到郭子兴的赏识,随后朱元璋就被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然而,得到提拔的朱元璋并没有骄傲,反而在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众多的战利品也全部都上交给郭子兴元帅;得到了赏赐,他又说功劳是大家的,把赏赐的东西分给士兵。经此以往,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红巾军元帅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凡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后来,郭子兴见朱元璋的确是难得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有了这层关系,朱元璋很快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被郭子兴任命为总兵官。公元1355年,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病逝,有勇有谋的很快就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帅。

公元1356年,作为副元帅的朱元璋率军占领江南要地集庆路(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随后朱元璋又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3年后,朱元璋已经占领安徽、江苏和浙江部分区域,势力逐渐扩大。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后,朱元璋一方面继续招募将士,一方面也在扩充自己的文臣谋士。当时,朱元璋的阵营中武将已经很多,像汤和、徐达、常遇春等名将众多,但出众的文臣谋士却只有李善长和朱升两人。随后李善长就向朱元璋推荐了两位才华出众的名仕,一人名叫刘基(刘伯温),此人运筹帷幄,有张良之才。另一人则是个道士,名叫宋濂。

当时,这两个人早已名声在外,又经过谋士李善长的举荐,朱元璋极为重视不惜委派心腹之人三顾茅庐去请二位,但二人都没有请到。最后朱元璋想尽办法,礼聘而至,才把刘基请至应天,委任他为自己的谋臣。作为谋士刘基也不负众望,他针对元末乱世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可以说刘基在明朝的建立起到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至朱元璋多次称其为:“吾之子房也。”而民间对其赞誉更是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元朝末年,“元政不纲,盗贼四起”朱元璋正在开疆拓土扩大自己势力,需要刘基这样的顶级谋士辅佐,本应理所当热。但朱元璋要请一位道士,真正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让他辅佐打天下,而是为了请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朱元璋深知自己是一介武夫,周围大都是武夫,将来要治理好国家,靠武夫是不行的。于是,他决定让宋濂教授自己的儿子朱标经学知识。朱元璋即便对文学礼仪再不懂,也深知自古以来师道的重要性。在第一次请宋濂出山无果之后,他带上儿子,亲自前往宋濂处拜师。

面对朱元璋的亲自到来,宋濂大为感动,促膝交谈后便被朱元璋的诚心打动,后跟随他来到应天府。同年七月,宋濂就被任命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十月,奉命为朱元璋嫡长子朱标教授“五经”,后又参与修撰起居注。那么宋濂何许人也,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非要他给朱标当老师呢?原来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如今初中必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宋濂创作,因为其卓越的文史成就,后世学者也称呼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就像很多大儒一样,宋濂的家世贫寒,却有很好的天资,虽说自幼体弱,却天赋奇才,经史子集过目不忘,更在诸多名师的指点下,养成刻苦嗜学的性情,甚至终其一生,都是手不释卷,也早在元末就出名,还曾被元顺帝征为翰林编修。但是,身为一代大儒,他却生在了一个坏时代,后来宋濂对元朝的暴虐行为非常不满,索性以奉养父母为由辞官归隐,入仙华山为俗家道士,实则上山写书。对此《明史·宋濂传》记载道:“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随后幸赖明太祖朱元璋邀请他出山,这位淡泊名利的大学者才华不至于被埋没,成了太子朱标的老师。虽然朱元璋自己曾说过:“人有精金,必求良匠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而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之不如金玉邪?”但是宋濂毕竟教授的是朱元璋的儿子,万一日后教授起来不听管教该怎么办?宋濂乃聪明之人,他当即就把自己内心的问题巧妙的抛出来。宋濂问道:“小儿顽劣,能训乎?”意思是说小孩顽皮,不听话我能打吗?这一问,宋濂着实把朱元璋问住了,他本来是想看朱元璋有多大的诚意,没想到朱元璋思考片刻回答了4个字:“不死即可!”

作为一代开国明君,朱元璋年少时虽没上过私塾,但他也明白尊师重道的道理,朱元璋回答4个字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不将小儿打死,都可以。”而正是这堪称经典的四个字,让宋濂看到了朱元璋的诚意,让宋濂决定全心全意的辅助朱元璋和教授朱标,也是这四个字,让朱元璋尊师重教方面成为一段佳话。严是爱,松是害;教不严,师之惰。后来大儒宋濂的确十分用心的在给朱标传授学业,已至成为太子一生的良师益友。据史料记载,自幼受到宋濂真传的朱标,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从朱元璋到黎民百姓,无不对他寄予厚望。

可以说朱标的优秀表现,被认为是明朝时期最优秀的太子,而这少不了宋濂的教导。而宋濂的文学成就也与刘基齐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文名远播国外,当时朝鲜、日本、安南等国使节都曾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明史》更是记载到:“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

洪武十年(1377年),68岁的宋濂告老还乡,明太祖朱元璋携太子亲自送宋濂出京城,年迈的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场面极其感人。据《剪胜野闻》记载:“濂顿首辞,且要曰:臣性命未毕蓬土,请岁觐陛阶。”如果宋濂的人生到此结束,可能会功德圆满。可惜,三年后,胡惟庸谋逆案爆发,宋濂的儿子宋慎牵涉其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

朱元璋震怒,下令处死宋濂全家,后幸得太子朱标为宋濂百般求情,回忆细数当年师恩情,再加上马皇后力保,朱元璋最终才决定放宋濂一条生路,徙至四川茂州安置。而宋濂作为明初大儒,虽然培育了一个优秀的太子,但晚年遭祸未能保全家人,最终凄惨而终,也非常可惜。后来到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四川巡抚马俊为宋濂上奏申诉,孝宗经礼部商议后下诏恢复宋濂的官职,同意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恢复这“开国文臣之首”的名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学校不听话怎么给老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