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学制六年级什么时候开始考试?

学年第二学期基础质量监测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开卷)
1.本试题为开卷考试试题,答卷时允许翻看课本和有关资料,但必须独立做答,不得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不得相互传阅、交换资料。
2.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3页为选择题,32分:第Ⅱ卷3页为非选择题,
3.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按要求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4.第1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5.第Ⅱ卷每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
1、语文课上,教师误以为明明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明明觉得很委屈,与教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突。你认为明明应该(
A.有意疏远老师,避免发生冲人
B.在语文课上不再认真听课,也不完成作业
C.对老师怀恨在心,在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作对
D.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主动找老师解释清楚,请老师原谅
2、“如果可以接受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承认自己并不那么伟大,那就用汗水去改变。”这一人生感悟启示我们要(
①正确看待自己的不完美
②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③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④不断迎接挑战战胜自己
3、如图中师生之间的微信聊天内容表明(
①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②师生之间通过网络才能实现更好的交流与沟通
③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4、有人这样比喻亲子间的冲突:“孩子是火种,父母常常是火药,火药是怎么堆起来的?是用爱堆起来的,这启示我们在以“逆反”言行回应父母时,要看到(
C.父母是负主要负责的
D.冲突是由子女引发的
5、“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个地方,在狂风肆虐的时候给我们以庇护,在心灵疲惫时,给我们以安慰。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总需要这样一个供我们能够休憩的地方,这就是家。”下列关于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6、迎接未来,未来是无限风光;展望未来,未来是无限美好;畅想未来,未来就是无限阳光。畅想未来是为了(
7、“人的生命是暂的,但生命的价值可以超越生命的界限。”下列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
②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
③有些人的生命价值能够不因生命的终结而消失
④只有短暂的生命,才可能使生命的价值超越生命的界限
8、在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或“00后”。“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在抢人。脱下白衣战袍,谁还不是个调皮的‘小公主’?”这使我们懂得(
①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情绪感受不同
②青春期矛盾心理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
③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④青春韶华,我们要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二、情境分析(第9小题12分,第10小题16分。共28分)
9、“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是滋润花的养分:只要有勇气,再大的困难都能成为人生的一种洗礼,成功之花最终将为我绽放。”“生命是个逐渐丰富的过程,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要积极扩展生活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1)请你说说,什么是挫折?(2分)
(2)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你准备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10分)
10、《两代人的对话》
父母:这一代独生子女太幸福了,不愁吃、不愁穿,哪里像我们当年,什么都没有。
孩子:生活有时太茫然,我们的痛苦你们无法理解。
父母: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动不动就说苦闷,甚至要自杀,若像我们当年的生活,不知死了几十次了。
孩子:难道物质的贫乏就一定比精神的痛苦更令人沮丧?
父母:现在的孩子早熟,早恋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
孩子:爱情并非是毒药,顺其自然最好
品味《两代人的对话》,分析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有哪些?(6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更好的化解亲子冲突?(10分)
三、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横线上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
11、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只会让我们一蹶不振。
12、孝亲敬长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13、小林说:“语文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其他老师讲课没有特色,我只喜欢语文老师”
14、我们的精神发育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四、生活实践(共16分)
生命是一首诗,清新自然;生命是一杯茶,苦尽甘来;生命是一本书,知识无穷。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人生是如此的辉煌。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成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让我们享受生命,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们而更美好。
某校六年级(1)班学生围绕“生命的思考”举行了一次主题交流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吧。
【我观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生命的特点?(4分)
【我思考】著名思想家胡适曾著书《人生有何意义》,并写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6分)
【我行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分享学习了“生命卫士”钟南山院士的精彩事例,请同学们在学习后思考,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呢?为了活出生命的精彩,请向同龄人提出几点建议。(6分)

周洪宇:“六三三”学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一些地方在两种学制间的切换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还有的地方,学制从“六三”改到“五四”又改回“六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周洪宇看来,现有的“六三三”学制是一个经过认真研究、长期检验的,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制。不少教育专家对学制改动持谨慎态度。

4月21日,教育部官网还针对“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学制将正式缩短为5年,初中变为4年,将原来小学的六年级变更为初中的起始年级”等消息表示,该传闻不属实。

“小升初”不考试了,小学六年会太长吗?

刘方宇的小学和初中都比上海的同龄孩子少一年。

在义务教育阶段,上海实行的是“五四”学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刘方宇所在的上海实验学校实行小初高十年一贯制弹性学制,即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3年。

2021年10月1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决定在上海等12地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其后,不断有传言“剧透新政”,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将缩短学制,改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2年。

10月18日,作为实验区之一,深圳市对“缩短学制”率先辟谣称:“网传说法均尚无官方依据,教育部及深圳市教育局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均未见相关改革方案。”接着,成都、金华、铜陵、西安等地均对此辟谣。随后,教育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也辟谣。

实际上,各界对于学制改革的关注从未减弱,几乎每年全国两会,都会有涉及学制的讨论。2021年11月18日,教育部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教育部就会收到关于学制是否将调整的询问。其中有来自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有普通网友。

就在4月21日,教育部官网还针对“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学制将正式缩短为5年,初中变为4年,将原来小学的六年级变更为初中的起始年级”等消息表示,该传闻不属实,教育部目前无相关政策出台。

“学制牵一发动全身。学制一动,课程设计、师资分配、管理体系、招生原则等各方面都要随之调整。”该人士称,教育部对此的态度是“慎之又慎”。

弹性学制并非为天才儿童而设

刘方宇现在已经是复旦大学的大四学生。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母校上海实验学校,该校从1995年开始以弹性学制为办学特色,大部分学生实行10年一贯制,也有用11年、12年完成的。“主要通过一些考核看学生的发展程度,自由选择的空间比较大。”刘方宇说。

时间压缩后,课程也进行了调整。2010年前后,该校对所有课程进行了统整和建设,形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计划,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都是学校自己编的,包含10个年段,由10个系列构成,英文名称是Ten for Ten(简称TFT)课程。

什么样的学生能承受学制减短?该校校长曾明确提出,弹性学制并非为天才儿童设计,而是针对智力中等偏上的学生。而学校通过入学考试来检测这样一批培养对象。

其实,像上海实验学校这样在探索缩短学制改革的学校还有不少。2008年,成都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宣称,允许学生从小学三年级直升五年级,也可以从五年级直升青羊实验中学初中一年级。该校被看作四川省首个弹性学制实验学校。

青羊小学原校长季应朗曾介绍,现行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学制,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长,因材施教,“弹性学制”就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发展更快的平台。

学制能不能改?在长期关注学制改革的学者中,对此的意见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多持谨慎、保守态度。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小微从1980年代就在关注学制问题,他与导师一起尝试五四分段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形成了一个原则性认识——“学制缩短势在必行,但也不能操之过急。”据他观察,现在小学生身心成熟加快,智力水平、身体素质都逐渐高于以往,学制可以考虑缩短。

周洪宇的态度则更谨慎。在他看来,现有的“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是一个经过认真研究、长期检验、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制。

杨小微也说,“改革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因为动学制涉及很多问题,比如教师配备、学校场地等,牵扯面太大。”

复旦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徐冬青认为,在全国以一个学制为主,允许一些条件具备的地区进行适度的多元学制改革,可以发挥当地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力。

意见不一,不过学者们普遍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开展学制改革的探索实践,认为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改革尝试,能为今后学制改革的发展走向提供一些样本参考。

杨小微常去各地小学听课评课。他说看着教师就那么一点点内容让学生反复咀嚼,自己听得很着急。课程内容很少,学习密度太小,老师就挖空心思搞各种课堂活动。所以他认为教材编写有改进的必要,小学年限有缩短的空间。

而成都青羊小学学制改革的方式类似允许跳级。一位当地资深教育工作者说,该校整体课程设计上并没有为这些少数学生做出另外的调整。不过,该校教务处回应,如今“不允许这么操作了”。

“学校不会鼓励老师给建议(跳不跳级),因为也怕(跳级后)学生跟不上、不适应,成绩下降。”前述教育工作者说。这是学制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学制难改的一个原因——一旦调整后学生成绩下滑,学生和家长很容易归因于年限压缩。

“五四”还是“六三”?

鲜为人知的是,“六三”学制(小学和初中)已经在中国实行了99年。

长期研究教育史的周洪宇指出,百年之前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了当时一批中国教育家,包括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郭秉文等这些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来的人。

在这些教育家的推动下,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届年会开始讨论修改学制系统,后又将学制改革的意见汇编成册,印发各省区教育会研究讨论,要求各省区教育会组织有关人士酝酿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

1922年10月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在济南会议召开,由于广东省所提交的议案比较完备,胡适、姚书城等人在此基础上,根据“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7项标准,参考其他各省提案,经过反复修改定稿。最后报送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由于采用了美国当时的“六三三”分段法,故称“六三三学制”(因该年为旧历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

此后99年间,尤其1949年之后,学制改革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没有太大变化。

“毛泽东同志对教育问题很重视,认为现有学制过于机械单调化,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周洪宇说。这段历史有迹可循。1949年后的数年间,小学曾推行五年一贯制,后又改为“四二制”。到1958年,全国展开大规模缩短学制的实验。

小学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是在此基础上,于1980年提出的。198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在城市试行六年制小学问题的通知》,要求基础教育全面推行“六三三”学制。从此,“六三三”学制延续至今。

40年间,学制改革讨论的最大争议当属“五四”学制与“六三”学制之争。开始最早、坚持最久的上海市,在2004年新学期开始,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五四”学制。200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五四”学制开始试点。2010年前后,安徽合肥、河南濮阳、浙江宁波和温州等地积极试点“五四”学制。

学界普遍认为,学生心智发展相对成熟的可以考虑小学读五年,初中读四年则有利于分担初中的学业负担。实际上,一些地方在两种学制之间的切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以哈尔滨为例,义务教育阶段6个主城区实施“五四”学制,其他12个区(县、市)继续实施“六三”学制。同一个地区学制不统一,影响教育均衡,容易造成教育不公,带来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等不和谐问题。

还有的地方,如天津滨海新区,学制从“六三”改到“五四”又改回“六三”。如此往复,造成了学制不稳定,教育质量难把控等“后遗症”。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实行了多年“五四”学制,校长骆玲芳也表示:“教育不能跟风。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办教育。要想改变学制,一定要做好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办学条件的准备工作。”

前述教育部人士认为,如果盲目缩短学制、频繁变换学制,容易造成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成长。“至少在一个地区内,学制应该相对统一、稳定,来回切换可能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根本上还影响教育质量。”

在实行“五四”学制多年的上海,市教委近年曾专门委托专家调研考察,评估“五四”学制与“六三”学制的优劣性。徐冬青是参与专家之一。

他分析,两种学制最根本的不同,主要是六年级作为小学的毕业年级,还是作为初中预备年级的区分。

“六年级在小学,实际上目的明确——毕业准备测试,它是向后看,它不是向前看,相当于做回顾和总结。如果放在初预,感觉是为了更好进入初中的学习准备。”徐冬青解释,“这显然是两个功能和价值,尤其现在小升初取消了升学考试。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认为‘五四’更好一些。”

上海选择“五四”学制,一开始并不是考虑其优于“六三”,考虑更多的是现实条件。1980年代末,上海市为了缓解市区小学入学高峰压力,尝试把小学六年级挪到初中,设立初中预备班。

但“五四”学制也对初中学校办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资源、设备等各个方面投入都要相应有所提高。从这一点上看,徐冬青认为,“五四”学制更适合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有良好资源支撑的地区。

参与评估结果分析的一位专家表示,这场评估历时一年多,比较了上海和其他地方的部分学校,从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学习能力测评等角度对学生们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六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时,“五四”学制的教育质量优于“六三”学制。到九年级,两种学制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相当。

徐冬青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两种学制面临的学习环境不一样,六年级如果是毕业班,复习的要求相对简单,如果提早步入初中,学生心态不一样,更有紧迫感。

周洪宇认为,无论是“五四”学制还是“六三”学制,本质上都符合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没有压缩学生的学习时间,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教育部统编教材后,上海学界一度传出要改回“六三”学制的声音,杨小微、徐冬青都听说过。后来上海还是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对部编版教材的语文、历史、政治三科,将六年级的内容放到初预教学。

但有的地方探索缩短学制,教材就无法那么轻易改动。杨小微提醒,就算某一科内容可以大大缩短学习时间,也切忌导致课程整体失调。

“比如数学,三年可以学完小学五年制,两年半可以学完六年制教材的全部内容,这一点问题没有,但语文等科目可能需要慢慢积累。”杨小微研究发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小学生的人格、心智有个成熟期,需要给予耐心,不然进了初中就会比较麻烦。”

近年来,杨小微给一些学制改革实验学校做过论证工作。他坦言:“随着年限缩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些都要跟进,它不是单纯缩短时间的问题。也不简单是把高等的教育内容下放的问题。”

学制可以怎么改,各界抱有不同期待。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周洪宇,这两年也时有建言,希望无论改不改学制,事先都要进行调查研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组成不同研究方向的团队,回顾总结以往学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在不同方案中综合而成一至两个比较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方案,作为决策参考。

徐冬青则认为,“五四”学制相比“六三”学制在面对学习环境适应性、课程教学衔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一些地区在小学六年级进行了“衔接”实践探索,都表明这个问题的突出,未来“五四”学制应该是一种趋势,而“九年一贯制”也在不少地区推行。

在周洪宇看来,如果今后学制要改,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科学性原则,不管哪一种学制,都要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外规律。从外部看,学制要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变化;从内部看,要适应当代儿童身心发展的变化。其次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作出系统规划与设计。还要遵循渐进性原则,将创新与继承有机结合。教育需要长时间的验证,核心还是要服务于人的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此外,任何重大教育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依法实施。需要及时修改《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学制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前述教育部人士说,此前有人向教育部提意见希望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这次又有人提出缩短学制年限,本质上都是希望学制能“动一动”。但学制改革仍有待更充分的论证和研究。“相比行政手段干预,教育应当更遵循它自己的发展规律。”

(应受访者要求,刘方宇为化名)

16.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