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亚洲和美国高楼大厦那么多却欧洲高楼大厦那么少?

防火与抗震威胁摩天大楼,玻璃幕墙易受热爆炸

曾有专家指出从技术角度而言,决定高层建筑安全性的有两个因素:抗炸(包含抗震)和抗火。在抗震方面,因中国所建的摩天大楼基本是国外建筑师的手笔,他们对中国地震带的了解并没有那么全面,这难免成为防震隐患。目前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钢结构,在火灾发生的时候,除消防专用电梯以外,一切客货电梯均须立即降到底层,不能使用,大量人流需通过楼梯疏散。层数愈高、人员愈多,所需的疏散时间也愈长。成千上万人要从数百米的高楼走下、走出,少则数十分钟,多则要数小时。且这种疏散不能寄希望于消防云梯车,一则是数量有限,何况这些云梯车还要进行灭火等高空战斗作业;另一个是云梯车高度有限,我国的规范中消防的高空作业高度定在24米,而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消防云梯车的最大高度也就只能到达33米。如前所述高层建筑火势蔓延极其迅速,这一点造成扑救的巨大困难。

此外,还有诸多不利因素形成扑救的障碍。例如,大面积玻璃幕墙在内部高温烘烤下,向外爆炸,玻璃碎片横飞形成的玻璃雨,有如刀剑横飞,使外部消防战斗队伍无法靠近。又如高空救火,水源不足或水压不够。当无消防专用电梯时,消防员只能凭体力登高,而且还需全副武装,一般攀登到8-9层,体力的消耗即已不能维持正常灭火战斗,因此使得火灾的扑救更加困难重重。

风对超高建筑物的危害大,电梯钢缆安全风险最高

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风力,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米处,如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的高空风速可达15米/秒。若高达300-400米,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米/秒以上时,摩天大楼会产生晃动。纽约世贸中心在刮风季节通常摇晃偏离中心0.15-0.3米,在强飓风作用下位移可达0.9米;设计按最大风力下的最大偏离为1.2米。443米高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在大风情况下最大可偏离中心2米,据悉装了陀螺平衡装置(风阻尼器)后可调到1.5米,上海金茂大厦的项点位移按风洞试验可达0.9-1.2m,而台北101大楼也安装了600吨重的风阻尼器。电梯被视为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纽约世贸中心有246部电梯,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6英寸,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美国当年还特别设计了一套报警系统和电梯钢缆的随动跟踪机构,就是为了调整电梯钢缆的长度乔口受力情况,降低电梯的安全风险。

摩天大楼导致城市地面沉降,金茂大厦下沉达6.3厘米

过多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却使许多城市地面下沉,这也是一有摩天大楼设计出现便有众人评说纷纭的原因之一。前不久刚启用的迪拜哈利法塔,因楼体沉重已往地下陷入大约6厘米。据了解,上海浦东区陆地面积下沉现象也很严重,陆家嘴金融区地面已平均下沉3厘米;SOM设计的金茂大厦附近更下沉达6.3厘米。而成为“中国高层建筑之家”的上海市则早于2003年出台了《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停建摩天大楼。

高楼对现代人心理有不良影响,超过20层距离感强烈

香港前规划师学会主席叶祖达和其研究团队曾经组织过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大面积调研,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超过了20层,与城市将会产生距离感。“在20层左右走出露台,地面上的物体都还能清楚地看到,整个城市的运转都可以体会,有足够的机会与城市发生联系。越往高走,随着视野的逐渐拉远,城市活动几乎不能被感受。”这一楼层高度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微妙变化,也被淹没在“高度攀比症”中。

摩天大楼冬季各种问题多,气流摩擦电梯会产生啸叫

到了冬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纽约世界中心的资料是气温低于-6摄氏度),会由于低层(特别是一层大堂)和地下室的冷空气窜入电梯井,经烟囱效应形成强大气流,造成电梯关不上门。而且会将底层的一些气味带到高层,如厨房的气味、油烟味等,此时如在底层或地下室有电焊操作或燃气泄漏就可能将火源随气流带到高层,极端危险。同时,由于电梯轿厢与井壁间的缝隙很小,在电梯移动时,气流的摩擦会产生啸叫,这种现象在金茂大厦也有出现。据对于超高层建筑设计极有经验的美国SOM设计事务所说,这是国际性难题,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几栋超高层大楼都曾出现过断电、跑水等事故。

高楼大厦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越是高楼耸立,越是给人以经济发达的感觉,这里以北上广深最为突出。北上广深的经济想必是不用说的了,他们是我国历年来经济成绩最为出色的城市,在国际上也具有很高的地位。

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随处可见的高楼鳞次栉比,高达几十层,令人叹为观止。即使是远离市区,也依然可以看到很多高楼,像郊区的小区楼房,也经常有高达三四十层。

然而,对比欧美国家,却很少看到高楼,即使在市中心,也较多的低矮的房屋。明明欧美国家经济发达,为何高楼却很少?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人口密度问题。我国城市高楼林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密度大。因为土地面积有限,所以无论是办公场所还是住房,都需要较高的楼层以容纳更多的人口。相对于我国较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高楼会相对较少。

但欧美国家人口少,整个欧洲的人口加起来也才18亿人左右,因此也就拥有足够的土地来划分,再加上他们比较注重私密性,因而自己独立的一套矮小平方更受他们喜爱。

其次,欧美国家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都比较长,一些房子住上上百年也是寻常的事。因为他们特别注重房子的保养,每年定期的清洁、除虫杀菌、换窗户、粉刷等,即使外观看起来听老旧的,但是内部各类设备和环境却没有破旧的感觉,也不存在安全隐患。

再加上,欧美国家的房产都属于个人私有,即使有开发商,也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拆迁和规划建设。

第三,对于欧洲人来说,美感远比高楼大厦珍贵,且他们尊重历史文化,因而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很注重。欧美国家的城市市区往往留下了一些带有历史的古建筑,基于对文化的保护,在欧洲的中心城区也不会批准修建高楼。不过,相对于历史并不久远的美国来说,古建筑并不多,因而高楼也相对会比较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黎为什么没有高楼大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