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qs排名怎么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文)今日,湖南正式公布高考成绩,不少考生将报考院校锁定在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该校录取分数是多少?有哪些招生变化?哪些学生可报考?围绕这些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日在长沙举行了招生宣讲会,湖南招生组副组长刘杨现场为百余名家长和学生答疑解惑。

  刘杨介绍,按照以往录取情况,文科全省排名前900名,理科排名前4000名的考生可考虑报考该校。为奖励2020届优秀新生学子报考,该校推出新生入学奖学金、博文奖学金、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学生一年奖助学金总额最高可达12万元。她表示,文科全省排名前800名,理科排名前1400名的学生均具有奖学金申请资格。

  在招生政策方面,刘杨介绍,今年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将采用新型的更大类的招生模式,二是新增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招生专业。“更大类的招生模式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顺应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学校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的选拔模式。这一招生模式向考生提供了按自己意愿选择学院和专业的机会,今年仅设置‘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三个招生试验班,涵盖全校全部17个招生专业,而且不再受具体专业的招生名额限制。”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已聘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中外院士等300余名国际知名教授;超过60%的本科生拥有海外学习经历;连续四年蝉联广东省录取分数最高的高校桂冠。截至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数量超过10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170个。

  据统计,办学6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培养了两届本科毕业生、四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国内知名高校前列。2019届毕业生中约75%的学生选择海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其中超过60%攻读QS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的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约25%的学生选择就业地区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毕业生的首选,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超过14万元。

  欲了解详情,家长和考生可通过线上咨询和线下方式咨询。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QQ咨询群: 633 294 620

  ② 教授现场咨询会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芙蓉中路二段279号,长沙金源阳光酒店

  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咨询会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中意一路492号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19号湖南省展览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合作办学的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直得到国家教育部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据年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在全球排名第43名


学校招生办公室招生热线:(0755)

驻湖南招生组QQ咨询群

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微信公众号


【惊天新闻】202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专业介绍(2022已更新),真诚期待与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新老朋友在教育交流、教育服务、文化教育传播、教育推广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也为广大学子,家长朋友及社会同仁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陈泰博士告诉36氪,英特维团队成员同时在硬件、光学、算法上有多年深厚积累。国内3D视觉相关人才较为缺乏,在算法研究、工程实现上都更有经验。 英特维拥有30+软件著作权和中美发明专利。曾主导个维扫描项目;负责多家港股的资本市场相关工作,亦曾担任港股太睿国际控股首席战略官。

港大排第30位;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港大排第22位。为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蹈厉奋发,志在千里。中大师生来自世界各地。本校的宗旨是培育既具专精知识又有处世智慧的人才,本校特色包括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并特设通识教育,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在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在2022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

学木母女的穿搭思路,精致又优雅!

[4] 张海林.王韬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张文涛主任2019年在欧洲著名运动医学杂志KASSTA发表“肩胛下肌捆绑复发性肩前脱位”文章引起学界震动,被评为2019亚太地区技术进步之一。曾担任国家“863”项目关节软骨修复分题负责人,翻译骨科巨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第十版和运动医学权威专著《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与》。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20余篇,中文文献30余篇。徐强,北京邮电大学学士、硕士,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容错系统以及智能硬件设计。总研究经费近2000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