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一下这个作文的立意?


高考已过,高考作文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从全国18套作文题看,17套材料作文,1套半命题作文,形式太单一,足见出题者心有灵犀。综观,有以下特点:

1、作文题注重文化底蕴,诗歌、名言、文化名人直接进入材料的有好几个,北京卷的莫言(暗),山东卷的莫言(明),安徽卷萧伯纳的名言,福建卷顾城的诗歌《忧天》(暗),浙江卷的三句名言。

2、注重对个人修养的反思。新课标1卷的勇气,上海卷“更重要的”,四川的“平衡”,江苏的“善”,湖南的“付出”,福建的“扎根”,广东的“感恩”,山东的“改错”,重庆的“改变”,湖北的“善与用”,浙江的“童心”,广西的“善”。此外,课标2卷的“同学关系”,天津卷的“求知”也含有个人修养的成分。

3、能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展望将来生活。比如北京的“手机”,江西的“周树人”,是学生身边的东西;重庆的“豆腐”,课标1的“经验与勇气”更为学生的未来磨剑。

4、注重思辨性。北京的“科技双刃剑”,课标1卷的“经验与勇气”,安徽卷的“现实和梦想”,四川卷的“平衡”,福建卷的“飞翔与扎根”,辽宁卷的“珍珠与沙子“,广东卷的“施与受”等,作文时都要注意两方面的思辨性。

5、文体限制明显。湖南、福建、江西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的是“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当然,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有些瑕疵:

1、词语意思难理解。四川卷“平衡的生活”,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江西卷的“周树人”等,意思让学生在短时间里难以把握。

2、个别题目的要求限制太死。比如江西卷。“对上述学习的怕与不怕”,课标2卷的“同学关系”。有的材料不一定科学,比如江苏卷的“蝴蝶”真的会自觉飞向更深的山洞吗?有的材料审题难以明确,比如湖南卷的两则材料,从一则材料入手立意算不算偏题呢?下面是从学生的角度对18套高考作文题的审题进行的点评。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考生看到作文题的第一感觉就是:是二选一还是找共同点。这儿有两则材料,一则是写飞向苍天的鸟的自白,一则是写儿子陪伴父亲时的内心表白。两则都是故事类材料,所反映的信息量较大。第一则是个寓意故事,我们应该通过寓言看出道路:为了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拼搏,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第二则写了一个“幸福”的画面,写了一家人的和谐。材料一是才个人奋斗方面着眼,材料二从与人交往方面着眼。但两则材料放到一个题目中,是二选一还是找出共同点呢?这是审题的关键。按照多个材料组成作文题的审题要求,我们应该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来着手立意。两则材料字面上的共同点都有“愿意”两个字。另外,材料一中有“充实而满足”,材料二中有“充溢着宁静的幸福”,这两句其实说的都是幸福,为理想拼搏,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能体会到家人的辛苦,多陪陪家人也是幸福的。也有人认为两则材料还要一个共同点:劳动最美丽;材料一的鸟是劳动,材料二的父亲也在劳动。不过我感觉这样的说法有些勉强。

1、幸福需要付出:鸟为了追求理想,付出了艰辛,感觉到是幸福的;孩子为了陪父亲,付出了自己玩的时间,感觉是幸福的。应该从个人奋斗和与人交往两方面着笔,不要脱离材料含义。

2、我愿意,我幸福。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度决定行动。为了实现理想,我付出了艰辛,我愿意我感觉幸福;为了和谐家庭(集体,社会等),我只有心甘情愿付出,我才感觉幸福。现在时,不能把材料化为话题“愿意”,要扣住材料及含义作文。

如果单就一个方面写,最多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比如从材料一引发的立意:

1、为理想而拼,其乐无穷。

2、为了寻求美,不怕苦和累。

3、走自己的路,别怕别人的质疑。

从材料二 引出的立意:

1、家庭和谐,需要相互理解。

3、让理解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

有人认为这则材料中有负面表现:儿子看着父亲剪报却不去帮忙,剪报既不是重体力活也不是复杂的技术活,孩子是可以帮忙的,既然“父亲辛苦”,孩子为何“坐在那里”,这些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想这样立意的话太过牵强,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应该审视出题的用意。这则材料给出的是如此和谐的画面,我们强拉硬扯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该不太恰当。当然,这也反映出这个作文题的一点缺憾,如果材料中写孩子帮着整理父亲的剪报,控制父亲的面容,应该更加合适的。

材料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也就是说除了这两种文体外,没有第三种选择。也就是说不能写成小说,不能写随笔等。写论文将两方面结合倒是容易,写记叙文该怎么做呢?不如说,叙述自己为某次比赛付出了特别多的汗水,最终取得了好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自己也在其中理解了家人的爱。像这样的记叙文,我认为应该是符合题意的。

(责编:实习生 潘萌萌、熊旭)

 “我作文主要写的是诚信。”“我的作文题目是《选择》。”“我作文的关键词是标准和规范”……昨日上午,高考语文科目考完以后,不少考生纷纷讲述自己作文的立意。成都商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成都名校的四位名师,为考生解读今年高考作文的立意与写作。

石室中学高三年级组长、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李奇:

较好立意是“专利与公利”

李奇老师介绍,材料作文不局限于材料本身,更多地会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总结出一些抽象的道理,并由此展开来谈。李奇说,今年的作文考生可从规范、合作、共享、眼光,以及博大的胸襟等方面立意,而其中有一种比较好的立意是“专利与公利”,考生若从两者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可使作文显得辩证、全面和丰厚。

成都七中语文教师殷志佳:

今年是“新材料作文” 更关注现实

殷志佳老师认为,今年作文之所以给出这段材料,主要是想对考生进行几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引导考生关心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不要“一心只读圣贤书”;二是要积极参与生活,并且能够像材料中的主人公一样做出有担当的选择和思考,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做到以后,材料还引导考生要懂得分享,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世界。

相比传统的材料作文,殷志佳介绍,今年考察的是“新材料作文”,两者的不同在于,材料作文的“材料”多是一些富含寓意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等,而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更关注现实,多取自生活中的事例,后者对于考生来说难度更大,而难点主要在于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现成的素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需要考生进行更多思辨。

殷志佳说,今年作文考生可从创新、责任和担当、分享等方面进行立意,角度很多,但若想写得有深度,有一定的难度。

树德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语文高级教师黄静:

立意切入口较多 文体用议论文最好

黄静老师表示,以真人真事为背景的材料作文,其导向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校园生活以外的大世界。今年作文材料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考生可立意的切入口较多,但文体还是采用议论文最好。

对此,黄静给出了七个立意方向:创新的角度,例如“带着虔诚之心,一路创新”、“规范市场,创新助力”、“谁为创新保驾护航”;诚信的角度,例如“在假冒伪劣中突围”、“君子坦荡荡”;责任的角度,例如“责任与行动”、“愿责任之风劲吹”;竞争的角度,例如“正面突围”、“愿共享之花遍开”、“怀才于己,不如授人共利”;规范的角度,例如“规范的市场,创新的沃土”、“市场的规范是成功的保障”、“规范才能出新”;担当的角度,例如“规范成就模范”、“工匠精神引领时代发展”;发展的角度,例如“不以规矩,无以发展”、“市场规范下的创新与共进”、“秩序决定发展”等。

成都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孙继良:

直接取材社会生活  立意空间略大

孙继良老师表示,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还是偏重于任务驱动型,只是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立意的空间略大一点。今年作文直接取材社会生活,材料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意识、法制观念与人文情怀、事业发展与工匠精神等内容。孙继良说,考生如果从任务驱动角度去考虑,话题更靠近于“市场”,关键词侧重于“规范”。思考重点应放在“公开流程”、“拟定标准”、“把市场做规范”等方面,而以下立意可参考:遏制假冒伪劣,建立市场规范;规范市场,变“怨”“堵”为“疏”“导”;展开眼界,用胸怀拓展市场;规范为先导,发展开新路;依法治市,规范当先;行业有标准,市场守规范等。

“今年的作文材料提供了更多的写作角度。”孙继良说,如果整体思考材料内容,还可挖掘主人公的行为及其结果折射出的思想品质来立意。如成就大事业,眼光须高远;开阔胸襟就是拓宽事业;放弃小我小利,成就大事大功;铁肩有担当,事业更发展;人的胸怀有多大,事业的平台就有多大;助人自助,互利双赢;创新观念引路,开拓精神搭桥;新观念引领事业跨上发展快车道等。

三大财经作家经济学解析高考作文

昨日,2016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公布,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某人是一位花茶经营者,推出了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市场遭到破坏,主动将自己创新的工艺流程分享,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

对这个近年来少见的关注市场经济的作文题目,知名财经作家如何看?这样的题目,考生该如何下笔?现实经济市场中,这样的故事又是否可能真实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成都商报记者昨日邀请了叶檀、秦朔、水皮等三位知名财经作家,为今年四川高考作文作一个解答。

水皮:《华夏时报》总编辑、知名财经评论家

这是一个商业伦理话题,对孩子们要求有点高

这个话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另一方面也引入了一个道德话题。我们说出题人比较理想主义,但是也触及到了一个社会敏感话题,那就是唯利是图,还是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商业伦理话题,但对孩子们来讲要求有点高。

一看就知道是高校老师出的题目,非常理想化,非常浪漫,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情怀。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几乎很难出现。

这个话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另一方面也引入了一个道德话题。我们说出题人比较理想主义,但是也触及到了一个社会敏感话题,那就是唯利是图,还是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商业伦理话题,但对孩子们来讲要求有点高。

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市民喜怒哀乐,这会是高考题目的一个趋势,但是不一定要这么专业。这个涉及商业伦理,成年人都很难把握,也较难让孩子们去深度解读。如果作文套用一般的本本知识或价值观去解读的话,就会很勉强。

材料中的花茶新工艺,实则就是一种创新。既然是创新,必然会有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这往往不会是一笔小数目的开支。谁会愿意在自身大量投入的背景下,将成果无偿分享给竞争者?这种投入产出比太低,也不符合正常的经济行为。

再者,任何创新都面临被模仿。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将创新直接分享给潜在竞争者,而是采取申请专利等措施来保护你的创新,在被模仿中又不断创新,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这篇作文或许想表达一种共同致富情怀,在我看来,采取作文材料中的方式来共同致富尚欠现实,况且在竞争中,真正赚到钱的未必就是这位愿意分享创新的“好人”。

老实讲,如果让我来写这篇作文,就会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切入,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文章。文中提到的花茶新工艺,就代表了各行各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换个角度讲,就是鼓励市场参与者从供给端努力创新,满足百姓的差异化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秦朔:曾任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经济学角度,我们来讨论创新分享

高考作文题目关注到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中国正在实施双创战略,让科研与经济更多更好地结合,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知识化、高价值化。在以色列、印度等,中小学生都会进行财商教育;让学生尽早对经济生活感兴趣,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利。

今年的这个高考作文题目关注到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中国正在实施双创战略,让科研与经济更多更好地结合,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知识化、高价值化。在以色列、印度等,中小学生都会进行财商教育;华尔街日报在暑假还会出版专门的大学生版。让学生尽早对经济生活感兴趣,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利,而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还只是关注课本知识,然而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要有效运用在经济生活中。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多关注商业,关注经济,关注社会。未来,类似的题目可能还会出现,这也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不可否认,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题目。短短几句话,涉及到了创新与模仿,涉及到了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也涉及到了技术共享、源代码公开等,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如果让我来写,可能会更关注营造什么样的竞争环境来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最终促进行业发展,而不会简单着眼于企业竞争。

不过,我必须说,像文中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几率非常小,如果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样的例子更像是乌托邦。比如,从经济学角度,我们来讨论一下创新分享,或是源代码公开,我认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会出现。

第一种是专利保护结束或是专利拥有者积累了足够多财富。研发创新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在获取足够创新收益时就草草将技术分享,如果真有,那也算是“极品”。

第二种是网络效应。技术拥有者为了将使用者牢牢粘在一起,他愿意将自己的创新分享出来供所有人使用,为建立一种标准,比如微信、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你可以免费使用,当你慢慢习惯它时,也成为了创新技术的忠实用户,已经很难离开。要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某些领域你或许享受到了免费服务,但在其他领域,你也为创新者赚取更多收益贡献了力量。

所以,如果不能强调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建立良性市场秩序,不能有效规范行业竞争,文中的故事很多时候并不现实。

叶檀: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我会从保护知识产权角度作文

应该说,让高中生关注市场经济的热点话题,这是好事,未来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经济,关注社会热点。

如果我是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我会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去写这篇文章。

再来说题目本身,这样的案例,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不可能出现。为什么呢?任何一项原创,都是要付出足够成本的,如果要将创新的内容公开,从经济学角度讲,就面临溢价。如果大家都无偿将既有的原创全部公开,谁还愿意花精力、资金、人力去创新?

文中提到了模仿,也就是山寨。其实,要彻底消除山寨很难。之所以有山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优势,后者通过模仿,省下了一大笔研发费、推广费。只要市场没有自我筛选功能,山寨就会一直存在,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导致创新者经营不下去。

应该说,让高中生关注市场经济的热点话题,这是好事,未来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经济,关注社会热点。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题目,需要经济学一些常识,以后出类似的题应该让一些行业内的人来把把关。从题目本身来讲,导向性很强,也难言符合经济学原理,这或许会让学生们做起来很为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

在申论的申发论述中,相信各位考生的第一印象是比较难拿高分,时常会担心影响到自己的整体分值。其实,各位考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我们如能将其中的的总分论点确定准确,实际上是一篇申论文章的最大的影响因素。因此,有一个好的立意、符合阅卷人思想的总分

论点,是我们考生要致力的目标。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就为各位考生介绍我们的立意方式。

立意是考生确定总分论点的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总分论点其本身。那么我们立意想确定好,我们需要明确大纲是如何来要求的:熟练使用指定文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的表达观点。我们透过剖析,应从中看到:第一,我们的核心目标在于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表达观点,可见作文赢得是论证和观点。第二,我们也就应明白对于一片申论作文来说明,并不同于一般的文章以文采为主,我们主要是以思想为主。因此,不了解申论作文的考生首要要达到地表达好观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丰富的辞藻。

因此,首要确保的即是通过立意保证观点准确、明确,使之在文章中最能直观且直接地透露出考生思想。

对于零基础的考生来说,需要明确立意的原则:符合题干和材料的核心方向。第一,抓核心,即找到文章的主要问题,要求不要抓小放大。比如:题干中谈到围绕郭沫若家族发展历程写文章,我们需要找到家族发展背后的核心点,如家风建设;第二,抓本质,意即避免就事论事,例:材料中说的移动医疗平台,我们决不能单单看到移动平台,而应是医疗资源或者创新服务方式等。

我们如何确定好立意呢?这必须秉承基本的方式,即题干点睛和材料制胜,综合两者来找到总分论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在申论考试中,作文题干即为圣旨,一切需要听题干。那么我们无非是两种情况:第一,通过题干即可获得总论点。例: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我们能理解整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一主题词的,所以我们的总论点即为要弘扬或学习工匠精神。因此,我们明确当题干给定某一词汇,某主题或者话题时,其本身就是总论点。第二,确定总论点基础上,分论点也会有提示。我们只要抓住主题,关键词,逻辑关系,理解好题干意思即可。例:围绕“未成年人的心理很重要,它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未来”这句话,写一篇文章。根据对于题干的理解,我们能知道主要是围绕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谈个人成长,谈家庭和民族的发展。这时我们的分论点基本已经确定了。但我们在此两种情况下,我们为了保证分论点的精准性,需要我们去抓住题干核心话题所在材料、小题目没有使用过材料、文章首尾段,尤其是政策观点段,以及客观题利用的材料,来去提取一些与题干相关内容,最终找到总分论点。

最后,需考生明确好我们的核心方向:遵从题干,或者题干和和核心段落提取出来,亦或者从题干和核心段落提取出一些小方向,再综合其他材料找到核心方向。因此,希望各位考生不要将立意想得过于复杂,勤加练习即可。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题目和立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