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基础年级代表什么意思?

高一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建议

高一学生开始进入心理自我意识阶段,自尊心强,思维的发展逐渐从感性开始走向理性,是智力发展的最后一阶段;记忆力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的意志力和自觉性,但容易出现反复,性格还未定型,可塑性较强;对社会、现实、人生等问题好发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好交往,对实践有很强的新鲜感,希望过集体生活,又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对高中生活处于了解与适应阶段;渴望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友谊,寻找共同语言,有非正式群体(小群体)雏形出现;对美的追求正处于由直观表面开始向内在美追求的过渡,不太理性;随身心发展,渴求异性交往;思想上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如果对高中生活不适应,成绩与品德上极易出现两极现象。

(一)?青春期?的人格发展特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接受教育的目标和职业目标,学习处理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这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质或可能出现?同一性混乱?时期。

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在这一时期初步或基本定型。在这个时期,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成为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的统一风格的自我。一个人的理想(包括长大了充当什么社会角色,干什么事业等)一般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如果?个性?发育、发展得好,形成?忠诚?(于自己)即?自我同一性?的品质,他就有健康的?人格?。

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会使自己难以正确认知自己,进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乱?,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谁,要干或在干什么。

(二)一些中性或负性的典型心理与行为:?青春期?学生有许多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这些心理与行为在其它年龄段是不显著甚至是没有的。如少女的?白日梦?、照镜子、无名烦恼、感到没意思、倦怠症状等等;少男的烦恼、沉默、想出家遁世等等。

(三)?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晃,?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并存。

1、?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对一切都不愿顺从,特别是不愿听父母的话;但又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闭锁性?与?开放性?即?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对父母闭锁,认为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把要说的话写在日记里并锁在抽屉中;另一方面,在同龄中寻找知音,一旦找到,必推心臵腹,无话不谈。

3、?勇敢?与?怯懦?。?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在公众场合不能坦然从容。

4、?高傲?与?自卑?。凭借一时一事下结论,因偶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或因偶然的失利而认为自己无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基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