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理科4万5千5百名可以上中南民族大学不?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继续安排湖北省高校编制4万名跨省招生计划支持中西部地区,引发一部分高考(精品课)考生及家长对于省内招生计划减少、高考录取率下降的担心。5月10日,针对广大考生家长的疑虑,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此前,省教育厅曾提醒参加2016年高考的考生及家长:今年我省高考录取率至少与去年持平,甚至略有上升。

问题一、部委属高校招生计划是怎么编制的?

答: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编制下达到各主管部委,由主管部委分解到所属高校,各高校再编制分省招生计划。今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8所在鄂部委属高校招生计划继续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下达,由学校编制分省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

目前,部委属高校的分省招生计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省教育厅正在积极协商在鄂部委属高校,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的同时,向我省多投放招生计划。

问题二、省属高校的跨省招生计划是怎么编制的?

答:今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下达湖北省属高校本科招生计划15.38万人,比去年增加2300人。省属高校专科招生计划,今年首次由我省编制。经省政府同意,我省今年编制安排专科招生计划19.56万人,与去年持平。

近年来,为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缩小省际间高考录取率的差距,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安排湖北、江苏、浙江等省面向中西部省(区)编制招生计划。2016年安排我省高校(不含在鄂部委属高校)编制4万名计划支持中西部10个省(区)。

问题三、4万名跨省招生计划怎么执行?

答:此计划为指导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既可作本科计划安排,也可作专科计划安排。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要求,既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也维护本省考生的切身利益。今年将继续在确保省属高校出省计划与去年大致持平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本科、专科出省计划结构,弹性执行该计划。同时通过调控,保证出省计划和进省计划的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大致相当。

问题四、怎么保证今年各批次的录取率不低于去年?

答:今年国家下达湖北省属高校本科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2300人,而我省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1.8万人。省教育厅正在积极争取省外重点高校,特别是“985”和“211”高校,根据我省高考生源情况向我省多投放招生计划;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我省还将通过再次征集意愿、高职高专补录等方式,为广大考生创造更多的升学机会。综合上述各因素,预计我省2016年各批次高考录取率与去年持平,甚至有所上升。

省教育厅提醒广大高考考生及家长关注湖北教育厅官方网站和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相关信息。全身心做好考前复习准备工作,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填报志愿时,排名全国第几以及省内排名多少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信息,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校友会版、软科版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情况,也是国内比较知名的排名,由于各机构排名指标不一样,排名位次仅供粗略参考,不要仅此认为学校排名就是多少。

1、历年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校友会版】

2、历年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软科版】

3、华中科技大学在湖北省排名【校友会版】

校友会2021湖北省大学排名

校友会2021湖北省民办大学排名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入选"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中欧工程教育平台成员和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1.学校有多少学院和专业?

学校本预科共有21个学院招生。今年本科招生专业共82个,另外还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

2.学校本科教学平台基础如何?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现有民族美术和民族药学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文化影像传播和计算机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等7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等2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条件完备的工程实训中心、光谷美术馆、光谷音乐厅。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6年,学校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育教学受到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2017年,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人才培养成果入选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3.学校优势专业有哪些?

学校拥有应用化学、民族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应用化学、民族学、旅游管理、生物技术、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医学工程等7个品牌专业。2019年和2020年,学校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药学、会计学、行政管理和环境设计等1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英语、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音乐学和舞蹈表演等2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4.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有哪些?

学校树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了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期间,满足相应条件的学生除主修专业外,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成长规划同时选择辅修其他专业,达到辅修专业相关要求,毕业时可同时获得辅修学士学位。学生本科毕业后还可继续攻读第二学位,达到学习专业相关要求,毕业时可同时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学校制定转专业和大类专业分流制度,更好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开设各类实验班,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学校注重国内外校际交流和联合培养,每年选拔100名学生到重庆大学交流学习,每年选拔70名学生到武汉大学交流学习。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每年投入1000万用于支持学生实习实践,1000万用于支持国内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1000万用于支持国际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

5.学校有没有创新人才培养专业?

学校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由中美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高层次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

中心的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外语+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学校开办了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班、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卓越注册会计师文科人才试点班、智能医学工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旅游管理国际实验班,服务于民族地区发展的西部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西部卓越行政管理人才实验班等各类实验班。学校法学、会计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育学和经济学等8个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生物技术、药学、网络工程、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药物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等10个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6.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如何?

各专业根据学生能力培养层次性与渐进性的特点,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和提升,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面向全体学生构筑打通课内课外、与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结合的、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周。截至2020年,学校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28个;169个校企合作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被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一批、第二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协同育人项目8项。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

7.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何?

学校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在线课程的建、用、管,全面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倾心教书育人,不断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校级在线课程立项数达到120余门,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优质在线课程体系。

8.学校今年招生专业有何变化?

学校82个普通本科专业招生中有69个专业按22个专业大类招生,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为首次招生专业,按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招生。学校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全面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制度。按大类录取的考生进校后,在相同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上进行培养,经2-4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根据各大类专业分流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选择具体专业。

9.学校是否有专业免收学费?

学校民族学是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免收学费并享受专业奖学金,按社会学类实行大类招生。社会学类专业学生如果专业分流至民族学专业,学校退还第一年收取的学费。

10.学校对于学生转专业有什么样的具体政策?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专长,促进学生完成学业和更好就业,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一次转专业工作,在籍在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可申请转一次专业(部分学院也接收二年级转专业学生)。部分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具体为:艺术类体育类专业不能转入其他普通类专业;招录下一批次专业不能转入上一批次专业;招录时享受加分等照顾批次、专业不能转入未享受同等政策批次、专业等。详情可查询学校《中南民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民大教学[2017]39号)。另外,学校还提供辅修、第二学士学位等学习方式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