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家电售后的优势是什么?

博世是进口的吗 博世哪种好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旺盛,专业、完善的电动工具,被逐渐认知并广泛使用,行业发展稳健,市场份额持续,销量喜人,由此,众多加盟者被吸引,有心择优加盟以创富。博世——行业标杆性品牌,实力在线,口碑卓佳,享誉全球,因而备受关注,那么,博世是进口的吗?博世哪种好?博世怎么加盟?下面,针对该品牌,小编将重点介绍。

  一、博世是进口的吗?

  博世是进口的吗?答案首先是肯定的,博世,源自德国,由此,很多人在购买博世产品时,都希望可以买到原装进口的,但是,事实上,德国博世公司在亚洲有3个生产基地:分别是中国(杭州)、印度(班加罗尔)、以及马来西亚(槟城),另外,拥有中国区市场销售中心、亚太区研发中心、亚太区物流中心、亚太区产品培训中心及全球采购中心、质量中心,实力雄厚,可见一斑,

  不管在世界的一个生产基地,博世的产品都是上乘的,其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应用了“博世标准”,品质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作为全球的电动工具及附件生产商,博世,产品系列齐全,品类众多,具体涵盖:手持式电动工具、台式电动工具、测量工具、园林工具和电动工具附件等5大类,具体涵盖锤钻、电钻、电镐、电锤、角磨机、砂磨机及充电工具等等。

  如果要问博世哪种好,其实,每一件产品均为精工制作,不管是品质、技术,还是售后,均保持较高水准,行业排名靠前。

  三、博世怎么加盟?

  下面,小编将针对大家比较关注的“博世怎么加盟”这一问题,具体介绍一下博世电动工具加盟的流程步骤,大致如下:

  项目了解→实地考察→递交申请→签订合约→店铺选址→设计装修→人员招聘→系统培训→进货铺货→宣传推广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择吉日,正式营业。

  至此,博世是进口的吗?博世哪种好?博世怎么加盟?小编的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心中都已经得到答案。博世电动工具——行业领军品牌,口碑上佳,不管是企业文化、产品质量,还是加盟政策,均远超同行,实属创业优选,不容错过!

博世、西门子,这些曾经国人心中高端家电的代表,正伴随着定位迷失、品控缺位、优势渐微等问题,逐渐在华失去光彩。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8 年 1 月前两周,在售价为 1.5 万元和 1 万元以上的冰箱市场上,卡萨帝分别占比 36.8%和 34.7%,双双位居第一位,领先德系、日系、韩系品牌。不仅仅是冰箱,在厨电领域,老板、方太等中国品牌近年来同样在高端市场表现优异。无疑,本土品牌的弯道“超车”已成为影响博世、西门子在华市场地位的重大威胁。

与此同时,随着 2014 年西门子集团宣布剥离家电业务给博西家用电器集团,博世、西门子似乎在品牌形象上也一路下滑。2017 年,西门子家电产品甚至屡次登上质检部门抽查“黑榜”,曾经备受追捧的“明星”渐渐沦为“高不成、低不就”的跟随者。

对此,记者分别致电致函博西家用电器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及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博西家电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周小天表示其身在国外,暂不方便回复;西门子方面则回应称,西门子所有的家电业务已由博世全权负责,目前两个公司独立运营,实质不存在联系。

近日,博西家电对外放出数据,据奥维云网监测,截至 2017 年 11 月,冰箱线下市场规模 655.5 亿元,同比下降 4.1%。然而在冰箱市场环境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博西家电冰箱销售却逆势而上,营业额增长 20%,为行业增速的 4 倍,博世家电及西门子家电双双成为 2017 年线下份额增长最快的品牌。同时,博西家电在线上的整体销售额在“6·18”“双 11”分别增长 80%、50%,在同行业冰箱品类中名列前茅。

但来自中怡康的市场数据显示,2018 年冰箱市场年累计份额排在前五位的品牌分别为:海尔、容声、西门子、美的和美菱。其中,海尔冰箱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34.6%,容声、西门子和美的分别为 11.7%、11.4%与 11%,榜单中未见博世的身影。

仅就高端市场而言,博西家电一直自诩“领跑高端市场,坚持德式精工极致发挥”的定位,但实际表现也算不上抢眼。中怡康 2018 年第 4 周冰箱行业销售数据显示,在 2 万元以上产品市场,第一位也已被卡萨帝抢占,市场占比达 50.71%,1 万元以上市场,卡萨帝占比达 46.56%。

在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看来,博世、西门子这些年的“没落”与它在智能化转型趋势上行动缓慢有很大关联。“目前,家电产品智能升级势不可挡,产品创新蔚然成风。从方太、格力,到美的、海尔等品牌,都在布局智能家居,通过大数据、云数据、物联网等后台技术搭建统一的智能化操作系统,希望在行业的高端角逐中占得先机。而西门子一直做的是非常传统的家电产品,在智能化方面乏善可陈。”

梁振鹏同时指出,博世、西门子作为外资品牌,在人才的本土化运作上也表现不佳,大批经营人才、技术高管流失。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把握度也不够,过于傲慢守旧。

“本身博世、西门子在国内并没有做太多的扩充产能的准备,份额萎缩是大概率的事情,这也反映了西门子在中国扩张的步伐投入力度不足。”卓创资讯分析师边国林认为,随着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海尔、美的等国产品牌又加码多元化技术创新,一定程度上对博世、西门子的销量造成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西门子家电品牌于 1994 年进入中国,是博西家电旗下重要的品牌。博西家用电器集团则成立于 1967 年,由西门子股份公司和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西门子和博世集团各持 50%股份。西门子家电产品由博西家电独立生产、销售,并提供售后服务,西门子作为投资方并不参与运营。

2014 年 9 月,博世公司宣布将收购西门子所持有的博西家电 50%的股份,交易总价为 30 亿欧元。这笔交易完成后,西门子彻底退出家电行业,专注于工业、能源、医疗等领域。

或许是由于品牌授权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品控缺位,记者梳理发现,博世、西门子家电类产品近来因质量问题屡遭质疑。2017 年 9 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 2017 年上海市家用燃气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标称“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BOSCH” JZT-PMD72K61MQ 型家用燃气灶具样品被检出能效标识项目不合格;2017 年 5 月,青海省工商局通报 2016 年流通领域吸油烟机商品质量抽查结果,标称“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西门子 CXW-220-C35S956 吸油烟机因存在全压效率问题被列入不合格名单;当年 5 月,西门子嵌入式电磁灶被曝出灶与锅始终配不上号的问题,公司方面当时回复称,将根据用户的投诉进行产品升级创新。

家电行业资深分析师刘步尘告诉记者,德系家电品牌一贯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严谨、重视质量安全的形象,曝出质量问题至少说明西门子在品牌授权上出了问题,或者德国人对某些产品的指标、功能理解与中国不同。

梁振鹏则指出,博世实际上在有意淡化西门子家电业务。“从发展来看,博世不可能把西门子这个外来品牌作为最核心的主打品牌,最多是维持,所以西门子这几年处在技术迭代缓慢、产品创新力度很弱的状态,市场地位一直在倒退。而博世品牌由于进入中国市场非常晚,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陌生,很难提高知名度。”

记者从博世家电和西门子家电的官网了解到,两大品牌在产品品类上基本重合,除冰箱、洗衣机之外,还包括吸油烟机、灶具、烤箱、消毒柜、洗碗机等厨电产品。

“博世、西门子市场定位非常尴尬,因为它们的产品线都是中高端的定位,几乎完全一致,就造成了彼此内部产品重叠,资源内耗,彼此竞争。”梁振鹏说道。

外资品牌近年来在国内销量蒙受“阴霾”的不仅是博世和西门子。伴随着美的、海尔等本土品牌的崛起,包括三星、LG、东芝、日立等日韩家电企业在中国家电市场上纷纷被挤出主流行列。

究其原因,刘步尘认为,欧洲家电产品追求工业设计朴素大方,外型款式变化非常少,大多经典的乳白色、黑色花样,时尚感不强,而本土的家电品牌这几年在设计方面非常新颖,时尚、有质感、艺术化,自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几年,跟海尔、美的、方太等国内同行相比,一些外资品牌确实在中国的适应能力下降,尤其是工业设计、产品审美取向方面和中国消费者相差很大。”

“并不是洋品牌这几年技术不行了,更多是对中国消费者的迎合度不高,缺乏对中国市场的调研。”边国林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外资品牌仍然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全球各地有自己传统的势力范围,但由于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把握没那么准确,市场的推广、营销不足,造成了“水土不服”。

值得注意的是,2017 年,质检总局组织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法定检验商品目录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了监督抽查。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静表示,家用电器、服装、家用纺织品等进口消费类商品累计抽查 5291 批,不合格率达 28.3%。其中,电饭锅不合格率 13.5%,空气净化器不合格率 38.4%。

梁振鹏认为,外资品牌目前处于高端市场进展不顺、低端产品性价比不高、品牌信赖度下降的困境,当中国的家电企业越来越强大,外资品牌很难再夺回高端市场的话语权。

“当前,中国的消费者更加成熟,不再盲目崇拜外资品牌,外资品牌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边国林表示,随着美的、海尔等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突飞猛进,以往外资品牌溢价的光环已经逐渐被剥掉。

版权声明: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家电售后服务中的乱象一直让消费者头疼不已,这一问题在今年央视3·15晚会再度遭到曝光。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中,包括美的、小天鹅、方太、西门子等多家知名大品牌的售后服务被曝光,存在着小病大治、误导推销甚至有意破坏家电产品再维修的行为。由于这些售后服务商并非消费者随便在网上找的杂牌军,而全都是由这些家电企业所签约授权的,因此让消费者感到更加防不胜防。

  不过对于这种“年年说,年年有”的行业难题,目前来看破解的可能性依旧不大。从目前被曝光家电企业的反应来看,基本都是消极对待,只是采取处罚甚至解约特约售后服务商的方式就了事,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拿出一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此,有关法律界人士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采用处罚签约服务商甚至解约,只是家电企业与自己签约合作商之间的行为,并没有对受到损失的消费者带来补偿,他认为这不过是家电企业偷换概念把自己变成受害者的一种手段。他认为,如果真要解决家电售后服务的乱象,打破家电企业与服务商之间利益关系形成的特约授权制,彻底放开家电售后服务行业,才能真正提高这一行业的服务水平。

  “跟他说大件有问题,把小件附带换了就完了”

  多家大品牌家电售后服务连蒙带骗

  刚刚成功完成美的集团和小天鹅合并大剧之后,美的和小天鹅就在央视3·15晚会被双双曝光。根据央视报道,负责西安市灞桥区小天鹅洗衣机售后服务的西安腾辉家电服务公司,维修员在接到一个用户家中洗衣机漏水的维修订单后,明知道仅仅是排水管破损却谎称需要更换滚筒,本来成本不到40元的维修收费却高达465元。通过“小病大修”,维修人员可以拿到200多元的提成。

  除了小天鹅,美的特约售后服务商承锦西商贸有限公司也同时被曝光,该公司维修人员甚至直言,“出来首要的目的就是收钱,没有别的事,就是收钱。”

  央视的报道还显示,国内厨电品牌方太的上门安装人员在免费安装油烟机的时候还会向顾客推销一种叫“防烟宝”的产品,并可以因此获得提成。央视指出,一些家电企业的特约售后服务维修中心,在免费安装新家电时会利用各种手段高价推销配件辅材,赚取高额提成,已经成为不少特约维修中心惯用的伎俩。

  此外,西门子家电的特约售后服务点也存在售后安装时高价推销不必要配件、维修时小病大修、虚假维修等现象。西门子特约售后服务商纸坊电器售后服务公司的维修人员直言,“小件坏了,你可以糊弄说大件有点问题,你就跟他说大件有问题,把他的小件附带换了不就完了,要不你赚鬼钱,你搞维修,不在这里赚钱,你在哪里赚钱。”

  “甩锅”给不靠谱的服务商

  家电企业也成了受害者?

  这些在消费者心目中都算得上大品牌的家电企业却签约了这些连蒙带骗的售后服务商,既让人担忧也让人疑惑,这些动辄就标榜自己是高端品牌的家电企业,为什么就不能选择靠谱一些的服务商合作呢?

  事实上,除了签约的服务商不靠谱,这些家电企业对于服务商违规操作被曝光后的反应也让消费者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些家电企业都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一股脑推到了服务商身上,或者处罚或者解约,俨然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而丝毫没有考虑到如何给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一个交代。

  美的集团在被曝光后很快就发表了一份声明,其在声明中首先强调“美的、小天鹅对特约服务网点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然后就开始“甩锅”,称对于此次被曝光的特约服务网点乱收费问题将严厉处理。但声明中并未公布对于遭受特约服务商虚假服务、乱收费的消费者的补偿措施。北青报记者随后就此采访美的集团公关部人士,对方也拒绝进一步回应。

  跨国家电巨头西门子家电的声明发布得和美的一样的快,更是表示“将立即解除与涉事公司的合作协议,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直接把自己变成了要与服务商打官司的受害者,却也没有什么关于受害消费者的说法。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被曝光家电企业的回应中,处罚、解约被曝光的特约服务商成为了声明的“固定格式”,而对于消费者的补偿只字不提也成为各品牌的固定套路。有行业人士指出,前几次售后服务被曝光后,各家电企业几乎也都是这种回应方式,但事实上看,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理方式经过了很多年对于行业乱象于事无补,“年年曝光年年还这样,显然他们并没打算真正解决问题”!

  要保证服务商经济利益

  默许额外“增值服务”

  “家电企业对于出现违规的签约服务商一断了之肯定是无法逃避责任的。”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屡屡出现问题的家电售后服务行业涉及到产品制造厂家、销售商家、授权服务商和消费者四方的关系,解约或者处罚只是厂家对于签约售后服务商就违反协议约定的一种处理行为,但并没有解决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厂家作为签约售后服务商的主体,应该向受到权益侵害的消费者承担起主体责任。也就是说,厂家可以根据与售后服务企业的协议约定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同时也有义务弥补消费者的损失,而不是让消费者自己去找服务商讨说法。

  他表示,家电企业的签约服务商承担的是品牌商对消费者的售后责任,在消费者面前代表的是品牌方。家电企业与某家服务商“签约”本身就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引导,表明这家服务商的行为是经过厂家认可的。相应的,这些签约服务商出了问题,厂家自然要承担责任。至于厂家与服务商之间的互相追责则是它们之间的内部问题,不能替代厂家应该对消费者承担的责任。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家电厂家与特约服务商之间的关系远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错综的利益纠葛是形成目前家电售后服务乱象的重要原因。以一些家电产品的售后上门安装服务为例,这其中的利益链条就远非消费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像空调、油烟机、灶具这类产品在家电行业内有“半成品”之称,原因就在于厂家的产品出厂销售后其实只完成了一半的业务环节,上门安装则是另一半重要的环节。这些产品的安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甚至质量安全。面对全国的广阔市场,擅长制造端的家电企业自然无法自己实现各地市场的售后服务,通常都会采取签约合作的形式分区域将售后服务分包给第三方服务企业。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在商场购买一台空调后,明明是向商家登记了自己的安装地址,但很快这个销售信息就会被传回厂家,厂家又立刻安排给了一个对你很陌生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过几天这家公司的安装人员就带着你的空调上门来安装了。在这整个过程中,你是无法选择让谁来为你提供安装服务的,只能完全坐等厂家(有的是商家)的安排。

  那么,厂家究竟在某一地区大量的服务商中找谁签约其实是大有门道的。尤其像此次被曝光的美的、方太、西门子这样的大品牌,商品销售量大,一旦成为某一区域的特约服务商就相当于有了固定的业务收入。另外,有行业资深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厂家在与服务商的这种业务合作中,会尽可能保证服务商的经济利益,这不仅是稳定住服务商的合作基础,也是尽可能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但是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服务商的一部分收入是来自于厂家提供的基础服务费,比如空调厂家通常按照每台空调100至400元的安装费划拨给服务商,这其中包括上门安装以及标准支架和管线等材料费用,这部分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免费提供的。而服务商的另一项收入则来自于所谓的“增值服务”,比如推荐消费者换成高档一些的支架,以及需要加长的管线、空调插座等,一些服务商还会对消费者额外收取一些高空作业费、打孔费等等。

  还有一部分就是服务商会向消费者推荐一些额外的商品或服务,虽然这些额外推荐的商品或服务也是要获得消费者认可后才会有偿提供,但由于很多消费者对家电专业知识不了解,相当部分的上门服务人员会“看人下菜碟”地有意误导,很多消费者最终都会选择这些服务,这也是消费者对家电售后服务中“消费增项”过多反映强烈的原因。一些厂家对外表示,这些增值服务都属于额外的项目,与厂家无关,因此出了问题无需承担责任,最多是与被曝光的服务商解约了事。但事实上,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多数特约服务商提供的增值服务都是经过签约厂家默许的,也就是厂家允许服务商额外再挣这些钱。比如此次央视3·15晚会提及的方太“防烟宝”,其实就是方太厂家拥有专利的产品。被曝光的方太特约服务商承认,他们每推销出一个“防烟宝”,就能从厂家得到25元的提成。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允许特许服务商提供多少额外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能挣多少额外的钱,其实往往是厂家与服务商之间共有利益,也是双方合作谈判的筹码:厂家可以允许服务商多点增值服务的花样儿,那么也可以顺势把给服务商的基本服务费降低一些,从而节省厂家的成本。比如为消费者免费安装一台洗衣机,厂家本该付给服务商100元服务费,那么厂家可以默认服务商向自己的顾客推销一些类似支架等没必要的东西,那就可以顺势将服务费降到70元甚至更低。这样服务商的实际收入没有变化,但厂家省了一大笔费用,只是消费者往往要承担更多的额外支出。

  反之,一些规范的家电厂家对特约服务商的增值服务门槛比较严格,不允许为用户乱推荐收费项目从而影响自己的品牌形象,那么前者就要适当提高基本服务费作为补偿,总之服务商的利益要基本保持平衡,否则服务商就可能不愿意合作而转向合作其他品牌。

  但是,在这一家电厂家与第三方服务商的交易中,厂家往往显示出置身事外的角色,一旦服务商出现问题,往往就表示要严肃处理服务商甚至采取解约的方式抽身而退,彷佛自己倒成了裁判者,比如此次美的、西门子家电就都是这样。

  法律人士认为应放开家电售后服务

  消费者可按需选择服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对于家电售后服务乱象难治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此次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他提出了应该对这一行业打破“垄断”的设想。“现在的家电售后服务都是厂家特约或者推荐给消费者找谁服务,厂家对一些维修零配件也只供应给自己的签约服务商,这从客观上就造成了消费者没有选择权。”他认为家电售后服务应该市场化,打破家电厂家与售后服务商的利益共同体有助于这一市场的良性发展。他举例说,汽车行业采取的4S店模式就大幅推高了服务价格颇受诟病,家电行业不应该再人为地设置门槛阻挡市场竞争。

  目前家电售后服务采用由厂家认定的服务模式还如此混乱,如果彻底放开会不会更乱?对此,邱宝昌认为,放开初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混乱,但是随着充分的市场竞争,局面应该是越来越好,甚至会有真正的有品牌、有口碑的家电售后服务商出现,那时消费者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按需选择服务了。“家电售后服务市场巨大,利润也不算单薄,但目前国内却没有叫得响的服务品牌,这本身就是垄断造成的不正常的结果!”

  (原题为《美的、小天鹅、方太、西门子等知名大品牌的售后服务均存在“小病大治”、误导推销等行为 厂商缘何默许维修商提供花样“增值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门子售后服务好不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