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pro和mac mini的区别

首先对MarPro的认知有偏差,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带宽、计算力不是i7这种家用级CPU能够满足的。无论Apple怎样包装,Mini始终都是个核显,独显的缺失注定Mini不太可能覆盖到专业领域。同时,Mini也难以应付CPU长时间满载工况的散热需求。

所以Mini依然是家用系统,仰赖现今PCI-E SSD的性能,平面设计用途下MacPro显然性能过剩,这也是如今广告公司更多采用iMac,而不是MacPro做为生产用途的缘由;视频编辑、3D等专业用途才会选择MacPro。然而即便回到2013年,扩展性受限的垃圾桶与Dell、HP的专业双路工作站相较来看,性价比也并不高。

结合以上两个原因,与MacPro“G6”时代相比,垃圾桶销量不大,加上库克的商人本性(移动设备周期短来钱快),MacPro更新严重滞后,导致Apple在专业领域机型缺位。

至于iMac Pro,塞一个Xeon进去,并不代表能够满足专业用户的拓展性需求。对这部分群体而言,运算性能+散热能力才是可靠性。

果粉的心理是盲目跟进,但在专业领域,注重的是性能。这可不是弄个深空灰的铝壳就能忽悠住的。Apple肯在这代Mini上飙性能,也意味着下一代MacPro很快就要到来。而且应该是具备吹嘘“颠覆性”资格的产品。

北京时间 10 月 30 日晚 10 点,苹果在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的 Howard Gilman Opera House 举行发布会,这是在 之后,苹果短时间里举行的又一场发布会,但发布的新品仍然份量十足——甚至如果说惊喜度的话,这场发布会恐怕更加让人兴奋,即便提前我们已经预测过可能性非常高的新品,但当它们真的亮相,这个过程本身还是相当让人有幸福感。

延伸阅读:我们在对这场发布会的新品进行了预测,其实基本全部 bingo 了。


久违了的新款 MacBook Air,但竞争力并不太强

我们曾,也给出了这个产品线“可能会从此淡出”的预测,但最终苹果并没有结束掉 MacBook Air 的生命,在这场发布会上,新款 MacBook Air 正式亮相,它只有一个 13.3 英寸的版本,屏幕分辨率达到 2560 x 1600 像素——终于达到 Retina 级别,这也意味着苹果目前所有的产品都已经全面配置了视网膜屏。

MacBook Air 仍然强调轻薄机身,机身厚度 1.56cm,重量 1.25kg,它延续了这个系列经典的楔形机身,并且这次以 100% 的再生铝金属打造。和上代相比,屏幕边框不仅窄了一些,还做成了黑色,视觉上感觉更好。同时它配置了第三代的蝶式键盘,没有 Touch Bar,但在键盘区域右上角,原来 MacBook Air 的电源键换成了 Touch ID 指纹识别模块,在为电脑解锁、解锁加密文档等环节它可以发挥作用。

在机身侧面,新款 MacBook Air 提供了 2 个雷电 3 接口,也仍然保留了 3.5mm 耳机插孔。同时这次也强调了比上代产品提升 25% 的音量、低音范围翻了一倍,以及有 3 麦克风阵列可以更好的捕捉语音

新款 MacBook Air 也用了 T2 芯片,在安全启动、加密存储等方面有了充分保证,同时用户也可以用 Siri 来唤醒电脑了。内部配置的话,新款 MacBook Air 搭载了英特尔第八代酷睿 i5 双核处理器,起始配置包括 8GB 内存和 128GB 固态硬盘。购买时可以选配最高到 16GB 的内存和 1.5TB 的固态硬盘。另外官方给出的“无线网络浏览”时间达到 12 小时,这成为目前新一轮 Mac 设备当中电池续航最长的一款。

发布会结束之后,机器的中国市场价格也随之公布,只有 128GB 和 256GB 固态硬盘的区别,价格分别是 9499 元和 11099 元,有深空灰、银色和金色三种配色。虽然比 要便宜一些,但后者在处理器、接口数量、有 Touch Bar 等等环节在内都更好,并且新款 MacBook Air 的屏幕也不是 P3 广色域……即便轻了一点点、电池多了一点点,即便还有情怀加成,新款 MacBook Air 的竞争力看起来真是不太够。


久违了的新款 Mac mini,也请留意它的后续开销

可能比 MacBook Air 产品线还要更加久违的产品,Mac mini 也在这场发布会上更新了。深空灰色的小方盒子设计,同样是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和 T2 芯片,标配 8GB 2666MHz DDR4 内存,最高可以加到 64GB,存储最高可以选配到 2TB 的固态硬盘。接口方面,新款 Mac

最终它的第八代酷睿 i3 四核处理器加 128GB 固态硬盘的版本 6499 元,256GB 固态硬盘加第八代酷睿 i5 六核处理器的新款 Mac mini 价格 8899 元。如果和上代 Mac mini 比,时间跨度实在太大(上一代还是 2014 年时候的了),说性能提升了多少倍其实没意义。单就当下来说,它是很好的产品形态,但也确实不算便宜,近 9000 元的价格只是一台主机,而算上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等必要的周边配件,要用上 Mac mini 的开销可真不会少。


iPad Pro 可能是这次更新的产品当中外观变化最明显的一款,相比之前圆弧边缘的 iPad,这次新品更加棱角鲜明,同时它也终于去掉了传统的 HOME 键,实现了更窄边框的“全面屏”效果

633g(12.9 英寸的蜂窝网络版)。配置都是 A12X 仿生芯片,并且用了 USB-C 接口,使用当中可以把屏幕输出到外接显示器上,甚至还能给 iPhone 进行充电

在新的 iPad Pro 上,1200 万像素后置镜头、独立的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等环节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同时在使用时,因为没有了 HOME 键,新 iPad Pro 以 Face ID 来实现解锁乃至支付,并且不管平板电脑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能对用户的面部进行识别

需要留意的是,在这次的 iPad Pro 上已经没有了 3.5mm 耳机孔。用 iPad 深夜看剧的同学,需要考虑蓝牙耳机或者额外购买 C 口的转接头。

这次包括 Apple Pencil 也一并更新了,白色亚光质感的笔杆、一体式设计——按键藏在了笔杆当中,使用时在握笔的位置点两下就能切换工具。而现在我们也不用傻傻的把笔杆插在 iPad 上才能充电了,新 Apple Pencil 通过磁力吸附的方式和 iPad Pro 进行配对和无线充电,只需要把笔杆靠近音量键这一侧的边框,Apple Pencil 就会吸上去——不只是充电,日常的携带和收纳其实也更加方便。

11 英寸和 12.9 英寸的新 iPad Pro 的价格分别从 6499 元和 8099 元起跳,除开是否带蜂窝网络,就主要是存储空间的差别——从 64GB 起跳,最高到 1TB,而包括产品本身的性能在内,加上新的 Apple Pencil 以及新的键盘保护盖等配件,iPad Pro 比过去更强调创意工作和生产力。

同时这次新品也刷新了 iPad 的价格高点,顶配的 1TB 加蜂窝网络,价格超过了人民币 15000 元。另外新的 Apple Pencil 价格是 999 元


这场发布会的流程和往常的苹果发布会有些不同之处,在于介绍苹果零售店 Apple Store 的环节放在了发布两个新硬件之后,和发布新款 iPad 之前——按往常的情况,这个部分应该是在介绍所有新款硬件之前,或者作为发布会最后的一个环节。

这可以理解是苹果要把 iPad 作为压轴来体现(毕竟体现的看点就在“画笔”上),也可以看作是苹果对零售业务的重视。其实苹果带来的这个“Today At Apple”主要就是用户报名参加官方的各种活动,来学习苹果产品线上各种产品的使用技巧,类似的课程其实过去也可以预约,只是现在把它变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需要特别留意(可能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的是,介绍这个环节的是苹果零售主管 Angela Ahrendts(安吉拉·阿伦茨),也就是那位著名的“原 Burberry 的 CEO”,传说中最可能在库克退休后接替苹果掌门位置的人物。她有多厉害呢,按 2017 年的数据,库克的年薪达到 1280 万美元,而 Angela Ahrendts 的年薪是 2421 万美元。苹果高管按每年业绩贡献来开当年薪酬,“女魔头”的价值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还是两位大佬薪酬差距比较小的年份,按苹果方面的数据,最夸张的是 2014 年,库克的薪酬是 922 万美元,Angela Ahrendts 是……7340 万美元(虽然主要是股票价值——Angela Ahrendts 就是在这一年被挖到苹果的。但也是够夸张了)。

所以,刻意把这个环节安排在 3 款新硬件发布当中,会不会有让 Angela Ahrendts 进一步走到前台,为未来库克交班做点准备呢,这不得而知。而就这场发布会来说,两条久违的、经典的产品线终于实现了更新,而整体的价位也确实在抬高。此外,没有新款 AirPods,而 AirPower……怕是真要黄了。

本帖最后由 音迷 于 20:40 编辑

mac pro用来听音乐那太奢侈,有钱憋得慌才买这机器当pcfi用,哈哈!你用来做音乐还差不多,一般是用于多股未经压缩的原始音轨载入并剪辑!这玩意性能到底有多强,我非常清楚,因为我就是用户,12核心和8核心的配置都有。。。。。。

还是推荐你用mac mini,然后弄个外挂硬盘放音乐文件,折腾就给外挂硬盘做避震,单独给外挂硬盘配个电源!

Mac Pro确实挺奢侈,但是我是离不开电脑那种人,我的台式pc就是专门的游戏机,配下来都赶上最低配的Mac Pro的价格了!  发表于 20: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 pro和macbook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