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数学,物理和2023高考教材有多大区别?

来源:渭南市高考综合改革专班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1日 18:03:51 点击数:0 次 字体:

【编者按】陕西省2022年9月份将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从2022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开始,将使用新教材、新课程进行学习。为了更好的宣传解读政策,服务全市各县市区、各高中学校及万千家庭及学生。渭南市高考专班在充分摸底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中省及教育部相关文件,初步形成了巜渭南市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导引》。本《导引》共分六大部分,即:全国统一考试、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录取、高中教育教学及其它。设置了七十个问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解读了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政策。

现将《导引》第一部分:全国统一考试篇分享给大家,供各位同仁参考。

第一部分:全国统一考试

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陕西省从 2022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 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2.陕西省将采取哪种选课模式?

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1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2科)。

科目选择理论上有 12 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3.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是考试科目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3 个学科,不分文理科。选择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6 个学科。

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我省组织命题。

三是考试时间不同。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 120分钟,语文科目是考试时间是 150 分钟。选择考一般由本省组织,每科考试时间届时以本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四是科目分值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科分值为 150 分。选择考科目每科分值为100分。

4.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 3 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 150 分,总分 450 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 2 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 1 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 2 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 100 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5.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6.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试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首选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 80 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 100 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 1000 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7.考生确定选考科目时,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 门中选2门?

按照“3+1+2”选考模式规定,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 2 门首选科目中选择 1 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再选科目中选择 2 科。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 4 门再选科目中选择 2 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 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8.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 12 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 2 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 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 1 种固定组合。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9.《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10.《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开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

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0高考是比较难的一年,上课时间变短不说还增加了不少考点,增加最明显的就是病毒考点,有可能会把2003年的非典也捡起来重新考试。

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

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体会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考向二、重点考查基础知识

高考关注主干内容,关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扎实牢靠,只有根深方能叶茂。

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高考关注与创新相关度高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

考查学生进行新颖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

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

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的融会贯通。

以必备知识为例,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个知识网络之中。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紧密相连,形成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网络。

高考命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2020高考英语新趋势

1.不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理解的超纲名词不再给出注释,考纲词汇的派生词也有增多的趋势。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业化;等等。

2.试题所选文章语言地道、特点鲜明,突出对词类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词,表示“年龄”,全国卷Ⅰ七选五考查其动词用法,表示“使显老,使变老”。

二、2020高考英语新增题型

1.阅读理解第一节中设问方式变化:以往多为完整问句形式,2022年全国Ⅰ卷中阅读理解B篇第26题采用不完整题干形式,该篇中有3道题对不同段落进行设题。

2.语用第二节(语法填空)考点命制变化:考纲中的语法项目表并不包含同位语,而2022年全国Ⅰ卷考查了同位语从句的连接词that。

3.语用第一节(完形填空)中语篇文体变化:2022年全国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体裁改变了多年来以记叙文为主的考查形式,全国Ⅰ卷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全国Ⅲ卷采用了说明文。

4.阅读理解第二节(七选五)中选项设置形式变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题形式,2022年全国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设题模式。

三、2020高考英语新考法

1.倡导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识。全国三套卷选用了多篇有关身心健康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文章。

2.倡导职业规划,培养劳动意识。选取的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提倡职业规划,宣传劳动精神,引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

3.美育悄然渗透,重视审美情趣。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4.阅读理解和作文会考2022年末2020高考疫情方面的素材,这就要求考生们除了课本上面的知识还要多了解疫情方面的问题。

5.请考生记住这个英文名称COVID-19(新型冠状病)能让考生多考几分。

一、2020高考数学新增考点

全国卷Ⅱ第16题填空题设置两个空,试题难度增大,思维量加大。

2.设置组合型选择题,为实现设置多选题过渡

全国卷Ⅰ第11题、卷Ⅲ第12题均出现组合型选择题,接轨新高考多选题。

二、2020高考数学新增考法

1.素材创新,渗透德智体美劳等五育

①全国卷Ⅲ第16题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为素材命制的立体几何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②全国卷Ⅰ第15题引入篮球运动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育的要求;

③全国卷Ⅱ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结合,体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④全国卷Ⅰ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题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2.选考题考查内容调整

全国卷Ⅰ和卷Ⅲ第23题打破常规,把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改为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概率统计,爆“冷”压轴

解答题中,一改导数题为解答题压轴题的地位,全国卷Ⅰ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数列交汇的试题,综合考查分布列与数列知识,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融合。

三、2020高考数学特别重视

数学靠自学是比较难的学科,要通过老师讲解,和同学们交流才能解出一些题,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有一部分高三学生估计一轮总复习没有复习完就要参加考试了,往年高考学生都要通过一轮总复习,二轮总复习,三轮小题复习,还有需要通过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才能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

今年开学比较晚,数学掉队的考试会比较多,如果考试把数学能反超,那么今年高考希望就会很大,给考试一个建议,去找衡水中学用的一套书名校周考试题汇编,梳理一下高考必考知识点,快速理解知识点之间是怎么应用的,如果找不到可以搜高考必刷知识点找到类似的也可以,还有一套他们内部用的秘籍,考前预测压轴秘籍,听说每年都能压中不少分。

四、2020高考数学文科变难

2020数学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将更多的题目合并,高考为了理科生太简单,所以有的题目是会变难的。文科生就比较吃亏。

一、2020高考语文新增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二、2020高考语文新增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三、2020高考语文新增要求

高考语文看作文,150分的分值,作文就占60分。那么先从写作说起,今年的写作和新型冠状病相关的热词很可能会出现在作文中。

和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幸福”(里面讲到的保持距离就是隔离);和家人分开把“幸福”留给他人,(这里的分开主要是哪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比如护士、医生、科学家、交警等)

封城后大家都比较“团结”等。考生们要多积累素材,等到考试才能很好的发挥。

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2003年的非典很可能会重新出现在考题中。

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①新闻压缩 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②补写句子 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察词语的正确使用

一、2020高考历史新增考点

1.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全国卷Ⅱ第26题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的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传统诗歌进行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的作答过程中。

2.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全国卷Ⅰ第47题以全国劳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的生平事迹为素材,引导考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3.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全国卷Ⅰ第26题描绘了唐代拔河运动的壮观场面,体现唐代崇尚力量和阳刚之气。

二、2020高考历史新增社会热点

1.引入学术研究成果。全国卷Ⅲ第25题,涉及有关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新视野;全国卷Ⅱ第41题,涉及晚清海关方面税收的近代化转型。

2.关注社会热点。全国卷Ⅰ第41题通过展现四个国家钢产量的变化情况,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2020高考历史重点考察

1.家国情怀。全国卷Ⅰ第41题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2.历史解释。全国卷Ⅰ第46题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等都体现了对考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

3.史料实证。全国卷Ⅱ第28题,考查考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唯物史观。全国卷Ⅱ第34题、全国卷Ⅲ第24题都要求考生运用唯物史观探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2020高考历史新增题型

第42题:全国卷Ⅰ第42题一反过去先下结论再阐释的习惯,要求考生评析完材料中的观点后再下结论,这更好地遵循了论从史出的原则。第41题:题目设问由2022年的3小问变回2小问。

2.选择题中,减少了“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考查,增加了“是什么”的考查。如全国卷Ⅱ第32题“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为直问式的选择题。

一、2020高考政治新增考点

题目在选材上更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为背景。

1.以实体经济发展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12题、第13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Ⅱ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Ⅲ第12题、第20题、第38题等,呈现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如创新、品牌、“走出去”等)、面临的问题等。

2.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载体

全国卷Ⅱ第38题依托中国和希腊“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全国卷Ⅲ第14题依托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以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23题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钉钉子”精神;全国卷Ⅱ第18题依托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

4.看重时间节点(周年或关键之年)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全国卷Ⅱ第23题依托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全国卷Ⅱ第39题依托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全国卷Ⅲ第39题依托兰考打赢脱贫攻坚战等。

二、2020高考政治新增理念

1.“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2题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题中的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全国卷Ⅱ第20题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卷Ⅲ第18题、第23题中的生态问题所承载的绿色发展理念、第38题中的《外商投资法》所承载的开放发展理念等。

2.“彰显文化自信”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9题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第20题的丹顶鹤、第40题的传统村落,全国卷Ⅱ第40题的爱国敬业精神,全国卷Ⅲ第39题的艰苦奋斗精神等均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3.“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考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卷Ⅱ第16题、第17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监察机关等的地位、作用。

三、2020高考政治新增考点

1.价值决定价值,供求影响价格。受疫情影响,口罩等医用品出现涨价情况,而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才是这些产品涨价的根本原因。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基本确认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专家呼吁杜绝消费野味。

3.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电商企业也在这两天接连发公告,要求平台上所有口罩绝不允许涨价并表示将对口罩产品进行价格补贴。

4.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部与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通知称,各地医保及财政部要确保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

5.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相关医药用品价格监管工作,严肃查处借疫情防疫之机围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一、2020高考地理新增考查形式

小尺度区域→大尺度区域:非选择题通常考查小尺度区域,而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了大尺度的区域环境变化。

二、2020高考地理新增概念

导入对新概念的理解与创新运用:全国卷Ⅱ第37题出现“初级雪道”“多日度假型”等新概念,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答。(遇见这些问题,不要慌张,百变不离其中,考点都是考书本上的知识点)

三、2020高考地理新增考查角度

高三是一个战场,敢拼才会赢;高三是一个跳板,助我们跳往更广阔的世界。有句俗语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在高三打一个漂亮仗。

宏观性→小切口:环境保护题多为宏观性问题,全国卷Ⅰ、Ⅱ第44题,均以材料营造情境,在此基础上探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切口小,挖掘深。

一、2020高考化学新增考点

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暗示要关注教材。

2.手性碳全国卷Ⅰ第36题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二、2020高考欢喜新增考法

①方程式正误判断 该知识点近几年未单独考查过,但属于重要知识点,2022年全国卷Ⅱ第11题重新对其进行考查。

②最大能垒(活化能) 全国卷Ⅰ第28题以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为载体考查最大能垒(活化能)。

①晶胞结构新颖 首次在晶胞计算考点中出现拉维斯结构,并结合对角面截图进行设题,晶胞结构新,信息量大,考查内容较多。(Ⅰ卷第35题)

②选考题中考实验探究 首次在有机化学基础的选考题中考查反应产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考查形式新。(Ⅲ卷第36题)

③离子交换法净化水 以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离子反应,首次出现这种考法,材料新,信息给予形式新。(Ⅲ卷第10题)

①电解质溶液知识与NA结合 往年两者各自单独命题,2022年全国卷Ⅲ第11题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命题,以电解质溶液知识为主,淡化题型分类。

②综合实验题中出现流程图 全国卷Ⅰ第27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综合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全国卷Ⅱ第28题结合流程图考查有机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

2020高考物理新增考点

氢原子能级跃迁:原子物理中近5年未考的氢原子能级跃迁在全国卷Ⅰ中出现。

题型改变:选修3-3中第33题第(1)题,将原来5选3的选择题改成了填空题。

1.考查内容和形式调整

电学计算中,全国卷Ⅰ、卷Ⅱ由去年的压轴题位置25题调至24题,考查内容由电磁组合场变为单一场,Ⅲ卷涉及重力场。

电学实验中,全国卷Ⅰ和卷Ⅲ分别考查扩大电流表量程和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卷Ⅱ考查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一、2020高考生物新增考点

全国卷Ⅰ第30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19的相关内容和P20的“资料分析”。

全国卷Ⅱ、Ⅲ第38题,两道题均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往年全国卷第38题多考查基因工程。

3.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的类型

全国卷Ⅱ第6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96旁栏图5-9及图下面的问题。

4.综合考查生物与环境和光合作用两大主干知识

全国卷Ⅱ第31题,结合“黑白瓶”法以实验形式考查能量流动及相关推理计算。

二、2020高考生物新增题型

出现组合型选择题:全国卷Ⅰ第2题、全国卷Ⅱ第5题,分别考查体外模拟翻译实验和通过实验判定植物是不是杂合子,由常规的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变为少见的组合型选择题。

三、2020高考生物新增考查角度

1.全国卷Ⅰ第29题,改变传统的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考查,要求考生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

2.全国卷Ⅲ第32题,不涉及常规的遗传规律相关推导、计算,要求考生以饱满和凹陷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考生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3.全国卷Ⅰ第32题,首次就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进行正反交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四、2020高考生物重点考察

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发现,以“病毒”为材料的命题在全国高考题中频频出现。

例如,2022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I第1题中涉及T2噬菌体,第5题涉及朊粒(朊病毒),第40题涉及HIV病毒;全国理综卷I I第5题涉及rous肉瘤病毒;

2022年的1卷的第29题至今也是给大家印象深刻。近6年来,涉及有关“病毒”种类30余种,涉及有关“病毒”考查的试题有46道,主要知识考查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培养,病毒致癌因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生物诱变因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基因探针,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等。综上,可以预见冠状病毒将成为生物学高考考查的热点素材。

考察点1:冠状病毒的结构;

考察点2:冠状病毒的入侵和释放;

考察点3:冠状病毒的表达。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复杂和需要专业素养的,但从业机构鱼龙混杂

  文 | 刘建中 柳书琪

  高考是中国人一生中能排进前十的大事,在不少人心目中,高考仅次于结婚、生子、买房子。12年艰苦学习最终归结于高考。进入不同层次的院校和专业,很有可能将影响一个人的未来职业、薪酬收入、婚姻状况、甚至世界观。

  最近几年,每到6月底很多官方和非官方的视频、文章都会善意提醒考生家长要注意填报志愿的方方面面,尤其提醒在填报志愿时不要轻信某些机构,导致上当。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不良机构,本身不专业,但擅长吓唬家长。家长没有防备的话,容易上当。

  考生和家长在听了很多碎片信息之后,反倒更加不知所措。这种终身大事的当事人肯定小心翼翼,宁可花冤枉钱,也不愿将来后悔。所以他们有意愿找一个专业的人,不仅是寻求专业帮助,也是在不安中寻求心理安慰。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与规划,已经成为一门生意。这还要从2009年湖南实现平行志愿和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说起。

  在各省实现平行志愿报考模式前的高考志愿填报非常简单,但风险大。那时第一志愿起到关键性作用。考生只需要看看历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录取人数,比对今年的招生人数,再找班主任或懂行的人咨询一下,就可以填报。

  但是,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就有可能导致后续志愿接不住,最终去的学校降低一个档次。比如某考生报考北京大学,可能仅仅因为一分之差,连985都读不上。

  2009年从湖南开始实现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让风险大大减小,精细规划之后可以基本做到分数与院校、专业相匹配。但是复杂程度显著提升。学生、家长、老师,再加上身边可以咨询的人,他们的知识加在一起,仍然无法使得填报达到最优状态。这种信息不充分,催熟了高考志愿填报行业。

  高考改革方案还在全国范围内逐批推行。6月27日,河南、四川、山西、内蒙古、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8个省(区)成为了第五批实行改革方案的省份。目前,29个省级行政单位已经启动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的新形式,本身加大了报考的难度。与过去的文理分科不同,新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在于实行“3+3”或“3+1+2”的选科方式。前者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考,再在剩余科目中任选三科;后者也是语、数、英必考,但必须在历史、物理中选一科,在剩下的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任选两科。

  “3+3”包括20种组合方式,“3+1+2”也有12种组合。不同科目组合对于不同院校的不同专业。而且,哪怕是同一个专业,不同院校也很可能要求不一样的选考科目。

  高考填报让人难以抉择,源于三点原因。第一、这是人生大事。不重要的事情自然不会难。第二、院校众多、专业庞杂,普通考生和家长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第三、除了少数先行试水的省市,“新高考”在2021年才开始大面积实施。由于缺乏足够丰富的往年志愿填报样本参考,人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底。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大难点

  具体来说,高考志愿填报有三大难点。

  第一个难点:院校与专业难圈定。

  高考改革打破了过去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填报方式,而是把志愿细化到学校的专业组。

  这体现了认知的变化:老高考将学校作为首要考虑标准,专业次之;而新高考则是将专业的重要性提升至与学校齐平。这是一种进步,也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老高考”一般只需要填报4-6个院校,每个院校下填报6个左右的专业。而“新高考”的院校专业组志愿,需要填写的数量大幅增多。比如北京本科普通批设置30个志愿,上海本科普通批有24个志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均为45个。

  还有一些省份没有将专业合并为专业组,直接以“学校+具体专业”的方式填报,导致考生需要考虑的志愿数量再度增多。比如河北、重庆本科普通批的志愿数量达到96个,辽宁更是要填报112个志愿。

  随着填报数量的增加,搜寻和比对的难度随之增加。以前靠人工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现在更依赖于软件和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辅助。

  比如以前北大清华各招50人,接下来中科大、复旦、人大各招100人。如果你排在360名,那你无缘人大。但是,如果今年北大和清华各扩招50人,那么你就很有把握报名人大。

  填报志愿必须有充分的数据辅助,否则会忽略很多信息,错过很多机会。

  第二个难点,进取与安全之间难平衡。

  高考志愿填报的大原则是在安全的条件下,尽量进入更好的院校和专业。所以不仅需要信息,还需要比较精准的录取目标分析。

  比如某考生最希望的是进入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但结合最新数据统计分析之后,发现风险较大。如果进不去电气工程就会大概率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录取。假设相较之下,他更心仪北京大学工学院,且研究发现,他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概率比较高,那更好的选择是把北大工学院放在前面。

  再比如,某考生只希望在北京读书,其分数有把握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社会实验班,但是考生希望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如果先报中国政法大学,没有录进分数最高的两个法学专业,就不如现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既能进入知名985大学,又能锁定法学专业。

  第三个难点,深度信息难以获得。

  很多考生和家长了解到院校和专业的信息非常表面,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有些家长甚至分不清经济学和管理学、金融学的差别,更分不清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有何区别。

  有时专业名字差了一点,未来学习的专业课却天壤之别。网易有道助理副总裁、资深高考志愿规划师蒋叶光对《财经十一人》举例说,曾经有位考生因为不理解专业的细节导致了报考失败。他想学习口腔医学、将来从事牙医工作,于是报考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但实际上这个专业的核心是硬件技术,比如假牙模具。

  “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压力大,填报志愿就更重要了。”蒋叶光说。现在家长和考生的考虑都很长远,都会想到未来就业问题。但其实,每一个专业,都会有人说出这个专业哪里不好。即使是大家公认的好专业,考生掌握的信息也不一定准确。

  比如,考生希望从事金融行业、叱咤华尔街,是不是应该选择金融专业呢?一位投资圈从业十年的人士却对《财经十一人》说:“不一定。”他说:“目前真正在金融领域做的优秀的人,往往本科学的不是金融学,而是数学、物理或者计算机。本科学数学和物理的人,在投资圈更受人尊重。

  每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仅了解自己专业,即使了解很深,对考生的作用也有限。考生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把握各个院校和专业的情况,从而作出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某专业的院士来讲高考志愿填报,效果未必好。因为大部分信息太深太专,对考生是无效信息。

  而且,全国的情况不同,有些地区特别需要填报辅助,比如内蒙古自治区。

  这是因为内蒙古的志愿填报模式在全国独一无二。内蒙古从2007年起实行动态排名模式,也就是学生填报志愿后,可以实时查看、修改自己在志愿中的排名,在录取计划内就被录取,超出录取计划则可能滑档。录取结果当天揭晓。

  在截止时间前,家长、老师、学生齐齐围着电脑,不断刷新排名情况。一旦有更高分的学生报名了同一志愿,后位学生就要考虑自己怎么办?是转投其他学校?还是按兵不动地等待前列学生离开?尤其是到了最后时刻,有人形容激烈程度堪比竞拍现场。

  内蒙古的“新高考”将在2025年实施,虽然目前志愿填报政策尚未明确,但如果沿袭动态填报,其复杂程度和刺激程度都将大幅提升。在填报的最后时刻,一位专业填报人员的辅助,可能变得非常重要。

  考生家长为此支付几千元似乎不过分。那么高考填报行业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市场有多大?江湖格局如何?

  高考志愿填报行业,门槛似乎不高,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2013年之前,我国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仅仅是个位数。2022年6月,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2000多家。如果加上非正规的临时组织,此行业从业机构已经超过5000家。

  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构有三类。

  第一类是源于高等院校的机构,比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都有自己的填报指导机构。

  第二类是在此领域深耕多年的传统机构,新计桥(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计桥)、北京赢鼎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赢鼎教育)、百年英才(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年英才)是这类机构的代表。

  其中新计桥的创始人赵京是中国高考规划行业联盟的会长;赢鼎教育是行业内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百年英才的大股东是上市公司(300010.SZ)

  此外,大型教育公司通常也设有此项业务,作为高考业务的增值板块。

  第三类是新入局的互联网大厂。比如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百度(09888.HK)、网易(09999.HK)都已经涉足这个行业。

  如此众多的入局者,这个行业赚不赚钱?市场有多大呢?

  填报指导,往往不超过一个月,甚至就是几天。这就可以换来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看起来是个不错的行业。2018年半年报显示,赢鼎教育(已摘牌)上半年收入超过1亿元,净利润3200万元。但由于参与者众多,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

  根据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7.9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9.5亿元。但其实,行业真实规模应该大于以上的统计。

  2022年高考人数约1100万人,如果30%的学生聘请了填报指导,平均一个人花费2000元。那么这个市场估计在66亿元。

  还有一种估算方式。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那么高考填报指导的市场应该可以达到高考培训市场的10%。如果高考培训市场是数千亿规模,高考填报市场就可能有数百亿的规模。当然,市场具体多大,还需要更准确的考量。

  如何分辨机构的服务质量?

  在看似前景不错的行业里往往泥沙俱下。蒋叶光观察到,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个人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工具,以及规划师人才的积淀,只是想利用家长和同学们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压力和焦虑来牟利,甚至开出夸张的价格。

  在他看来,真正的规划师不仅需要规划高考志愿,还要为学生规划大学毕业后、就业时的发展方向。比如出国、考研、工作分别对应着什么样的需求,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保研及考研政策如何、留学应当如何早做准备。

  针对如何分辨机构的服务质量,《财经十一人》采访了中国高考规划行业联盟会长赵京。

  “中国高考规划行业联盟”,成立于2016年9月,已于北京、杭州、长沙、上海等地举办六届联盟大会。该联盟称,在未来,行业联盟会针对行业现状,逐步制定行业服务标准,逐渐消除考生和家长顾虑和社会质疑。

  赵京对此给出三条评判和一个建议:

  第一、查看机构的从业时间,以及真实的成功案例和负面案例。从业时间越长,成功案例越多,负面案例越少,则越值得信赖。

  第二、看机构使用的软件是否先进。如果使用的软件不够先进,机构的能力就天生不足。

  第三、考生和家长可以首先查一些专业问题的标准答案,比如某大学某专业的排名、专业课、毕业去向等。然后咨询这些专业问题,看看对方是否专业。

  他还建议,考生应当多听听不同机构的课程,多做比较。

  当问及对这届考生还有何建议时,赵京对《财经十一人》说了两句话:

  “大家现在不要太纠结哪个专业的未来就业是不是理想。而要考虑选的专业,他在未来四年中有热情去学。他只要有热情去读书,读这个专业相关的东西,这个专业就选对了。”

  “每一个学生要考虑,把自己的专业跟计算机结合起来。比方学古汉语文学,应该考虑如何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古汉语文学。”

  另外一位教育专家还对《财经十一人》说:“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这些孩子在大学本科期间,数学和英语至少学好一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数学选修学哪几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