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求问各位大佬为什么买了相同的 U盘

写在前面:本文为了能够浅显的抛砖引玉,隐藏了部分非关键技术细节,非保姆级教程。

作为一名极客轻症,对家庭网络的想象围绕的是: 爽和快!

“爽”是建立在“快”的基础上,要想实现需要回答如下问题(答案):

(小学生才做选择题,联通、电信双线接入)

2.运营商送的光猫性能如何?

(桥接模式小于1G可以用,大于等于1G要更换)

(在带机量不多的情况下大部分路由性能都可以,我换了软路由)

4.无线WIFI信号覆盖如何?

(吸顶式AP+AC覆盖,或者AP模式有线回程MESH,我用了AXG覆盖)

1.接入设备精细控制权限?动画片时间,刷抖音时间等。

(爱快行为管控->应用协议控制,如果有脱离家庭WIFI使用4G行为的话,需要设置IOS的屏幕使用时间(神器))

2.涉及隐私的场景()网络如何管理?

(爱快ACL规则、行为管控->网址黑名单)

3.如何提升网络高可用?

(联通、电信双线接入,流控分流,故障切换)

4.如何规划网络游戏场景的流量?

(爱快流通分流->协议分流,智能流控->游戏优先 小包优先)

5.IPTV如果接入局域网?不连光猫IPTV口

6.多并发场景下NAS接入?

(如果存在同时读取的情况,做链路聚合,增加并发带宽。目前群晖4口链聚后达到4G/带宽,机械盘Raid5读取220MB/S(物理性能受限))

7.如何利用闲置带宽回血?

(ESXI安装CDN虚机,网心、甜糖,满足机柜每日电费后略有盈余)

注:仅针对与网络部分的装修相关阐述

大多数住宅的弱电箱被安排在了客厅的电视背景墙上或沙发后(有些恒大系在入户门左右)从美观性与维护便利性来说不一定合理。如果房屋处于毛坯状态,建议改造至一个隐蔽的角落,从走廊弱电井重新穿光纤和其它弱电线(如有线电视)。

如果弱电箱位置不好更改或已经是精装房,建议测量弱电箱大小,原则上越大越好。如果像我一样喜欢折腾的话,可以在弱电箱前面放个小机柜。

我家的情况是弱电箱在电视背景墙上,会被遮挡,而且很小,果断移位。

房屋结构比较紧凑,未来想要放置机柜,只好迁移弱电至浇筑楼梯的下面。也正因为放置机柜遮挡住弱电箱本体,无需柜门,我就买了个比较便宜的,贵的都是柜门比较好看。

弱电箱至走廊弱电井,我穿了2根烽火纤芯的单模光纤,当时想的是留作1条备份,结果现在接入了双运营商

注:光纤很便宜,如果穿管容易,可以适当多留备份。

1.2 网线选择与接地

正规厂家生产的网线都不差,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就好。我选择了秋叶原的6类双屏蔽,用量200米到手不足2.5元/米。

相对来说,双屏蔽层的网线不好打6类带理线和燕尾夹的水晶头,还需要专用的6类网线钳,用这个网线打了24个跳线水晶头,手指都麻了.... 后来还是换了成品跳线。

另外提一下网线是否有必要买带屏蔽层的,我认为最主要是看预算,带的当然是比不带的好,但是如果说你不能有效接地,也没干扰源,传输距离又短,不带屏蔽也并不会有实际的体验差别。(猫爷有个网线接地的测试视频,感兴趣可以搜搜看,并关注下他测试时的网线长度)。

很多小伙伴用了屏蔽线并没有效的接地(看了站内很多文章,普遍没有真·接地,还有把网线插在上,交换机外壳接地就认为等价于网线接地 ),可以说没用上配线架的,都不能优雅的接地。

接地作用在此不做详解,只介绍真·接地方法:

①【十分繁琐,极不推荐】每根网线屏蔽层引出一条细线与地线相连。

②【推荐】网线与配线架的屏蔽模块连接,配线架统一接地。

网线屏蔽层与模块金属外壳压紧

网线屏蔽层与模块金属外壳压紧

能用有线用有线,哪怕现在用不到,以后可能也用到。新装修考虑网线光纤同穿,为万兆光做预埋。

有线是基础,无线是补充,交叉互备,有备无患。

考虑好室内外(走廊)监控位置,预留网线(POE)。

放弃86面板式AP+AC方案,覆盖差、发热大、贵。别听一些充值自媒体、装修公司鼓吹了。技术日益革新,需要考虑替换成本和便利性。

如果选择AP+AC方案,建议选择吸顶式AP,或者隐藏到棚顶检修口里。毕竟AP也不是什么家具,陈列的,只是网络基础设施。

如果选择mesh方案,首选是有线回程mesh,减少5G信道占用和延迟,实在无法布线就只能无线回程了。同样能藏还是藏起来。

棚顶AP位置预留网线和强电(虽然可以POE供电,但有备无患)

自用TL-SG2024MP,网管+静态链聚+24口POE全千兆。稳定的狠,下次升级可能要等到万兆24口普及吧。

网口数量根据接入设备的多少,做一定的预留,尤其是打算做链聚的网络。

网管交换机普遍价格都不高,而且功能类似,性能都很稳定,不用过于追求高价产品。如果有在线剪辑,等非编需求,可以选带2-4口10G SFP的产品。

自用群晖DS1517+,用了几年了比较稳定。5*12T插满+5*12T硬盘柜。

轻度使用的用户,也可以自建黑群,功能上基本都是一致的。

APC BK650 家用YYDS不解释,有很多反应电池爱报警,我的4年了还没换电池,可能是人品爆发,当然自己换电池的话只需百元左右。

软路由截止目前,我一共研究了三款设备:

优点:低功耗,入门神器,性能比J1900强 缺点:esxi下显卡无驱动

优点:低功耗,性能强劲 缺点:为了追求机箱小巧,无法装半高PCIE卡(也就是无法10G)

全铝机箱颜值还是抗打的

全铝机箱颜值还是抗打的

我刚刚从V2.0升级至3.0,升级原因是看了一眼本站大佬的一篇 Juniper SRX300防火墙结合猫棒的文章,仅仅一眼就上了头,黄鱼淘了洋垃圾SRX300和2个MA5671a猫棒,结果研究了几天对SRX300开机速度与配置方法有点迷,而且不好上架,已经出掉重建新的软路由。

中了猫棒毒主要是因为光猫的LAN口只有千兆,例如一般500M的家宽限速都是高于500M的,同理1000M的限速也高于1000M,但又被光猫的千兆LAN口速率限制,这哪能忍

经过查看各种帖子,总结出方案:华为MA5671a刷改版固件变身猫棒,与网卡协商2.5G速率(如果有能协商10G的物美价廉猫棒当然更好),刷固件教程建议百度,关键词ma5671a GPON Stick ,懒得刷的可以直接购买成品(分蓝色UPC和绿色APC接头,买之前可以让卖家改好,省个转接头)。

10G网卡选择了DELL拆机的BCM57810S PCIE X8接口,网卡选择需谨慎,一方面要与虚拟化软件驱动兼容,我用的esxi6.7 和7.0 最新版本均可兼容;另一方面更要与猫棒的协商速率吻合,很多10G网卡无法协商2.5G需要注意。

已知MA57810S兼容情况LIST(不完全,可补充)

已知MA57810S兼容情况LIST(不完全,可补充)

1G网卡方面选择了INTEL I350 T4 V2 PCIE x4属于中规中矩的一张卡,胜在稳定,价格也不贵。

某猫有几家卖4口1G网卡的店铺,虽然是PCIE X4接口,实际靠后的几个金手指没有接线,4口并发速率是不可能达标的,注意避坑!

主板选了微星Z390-S01,MATX,属于Z系列的丐版,价格便宜,接口满足需求,内存光威D4 3000。

机箱在某宝买的支持ATX电源的2U机箱,大赞,价格十分便宜,用料做工没得说。电源采用金牌电源,7*24开机电源转换效率和品质是尤为重要。某东买的先马500W金牌,220V 50%负载下,转换效率90%,200+的价格还能买到金牌全模组+5年质保不容易。

已经更换为静音PMW风扇

已经更换为静音PMW风扇

基础软件的安装 ESXI、PVE、爱快等,基本的安装配置教程有很多,而且没有门槛,请自行检索,这里不重复造轮子了。这里介绍下关键点。

3.1 关于硬件直通配置

硬件直通可以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相关测评可以去b站搜索,硬件支持的话能开还是一定要开的。注意事项:

①.BIOS上一定要开启VT-D功能,否则无法硬件直通 ,SR-IOV也不正常;

②ESXI下不要将所有的网口都做成直通!!!会导致无法进入管理web,解决方法是开ESXI SHELL,改esx.conf配置文件,重改vmkernel ,或者重装ESXI;

③直通后需要重启系统。

3.2 关于ESXI安装/升级驱动方法

esxi无论是6.7还是7.0版本(包括小版本更新的u3u3b等)自带的驱动都不是最新,建议将驱动更新至最新版本。由于Z390主板上自带了一个8111H的螃蟹卡,准备当做esxi硬管理口(技巧:软的管理口可以绑定在爱快LAN,局域网直接进ESXI管理),7.0可能不太好驱。我安装的是6.7U3版本。

①.注册个vm账户,在支持检索页面说搜索所需驱动型号,注意添加过滤条件!

例如搜索57810驱动

例如搜索57810驱动

esxi中查看设备相关ID信息

esxi中查看设备相关ID信息

③开启esxi ssh功能,使用xterm、crt、xshell等工具连接,并上传驱动vib程序,建议上传至/tmp/ 目录下,重启esxi后会自动清除临时文件()

⑤安装成功后会界面会提示true字样,并说明重启后生效,等所有驱动都装完后一并重启即可。

默认情况下BCM57810S固件中开启的自动协商模式是1G/10G自适应,由于MA5671A是1G/2.5G协商,希望协商成2.5G的模式需要改下BCM57810S的固件配置,比较简单,方法如下:

①准备一个大于1G的U盘

②使用Rufus斜盘工具,在U盘中写入一个MS-DOS启动盘

⑤将U盘插入ESXI服务器,开机选择从U盘引导,进入MS-DOS

⑦依次执行如下命令每行回车。(如需修改第二个光口,执行完后,退出至顶层,命令首行修改为device 2对第二个光口做相同修改,如果第二个光口量连接局域网10G速率,请不要修改)

⑧执行完成后重启系统,即可自动与猫棒协商2.5G。

esxi是可以正常睿频的,但在虚机中显示只有基础频率,不用担心。你可以在裸机上安装WIN,用CPUZ跑分,再在esxi下虚拟出WIN,重新跑分,跑分结果比裸机分数略低一点,就说明睿频正常。

①收集光猫现有配置(各个地区并不一样,只能自己获取),绝大部分光猫并不需要超级管理员用户,光猫背面标签上的普通用户就可以查看到。

PC端连接爱快LAN口,访问192.168.1.10,进入光猫web页面,账号为root,密码根据猫棒固件不同有区别,行查阅固件说明。

④检查猫棒状态 5为OLT正常注册 2或者3 则需要输入LOID 密码

5注册正常,可以看到收发光功率和模块温度

5注册正常,可以看到收发光功率和模块温度

⑤修改爱快WAN口连接模式为 基于VLAN的混合模式,在DHCP里添加 如图配置,填入IPTV vlanID

⑦正确配置后,可以正确获取到IP

至此猫棒已经顺利替换光猫。

无需从光猫IPTV口连接机顶盒,无需VLAN交换机。

①运营商给的IPTV盒子先接入局域网,在爱快DHCP中配置静态分配或者在IPTV盒子中手动配置IP,例如设置IP为192.168.31.240

②爱快->流控分流->端口分流 添加配置如图

④此时重启IPTV盒子既可正常使用IPTV的直播、回看(即组播、单播)点播功能。注意盒子必须有线连接,组播走无线的话问题比较多。

只能放下12U的柜子有点挤

只能放下12U的柜子有点挤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创作立场声明:因工作需要自费购入的U盘,目前使用了半年多,本文都是个人使用后的主观感受。如有错误或不当处,还请各位值友批评指正。

说是性价比之“王”肯定是过了,暂且让我当回标题党吧。

我算是IT行业的从业者,主要从事维护工作,经常需要给人装系统,U盘是刚需中的刚需。手上有好几个8G 16G USB2.0的U盘,算下来应该丢了不下4-5个。因为客户的需要,需要准备好多个不同版本系统,不光需要pe启动盘,还需要直接将镜像写入的安装盘。2.0的速度对于现在已经普及的3.0实在是太慢了,因此计划着购买新U盘,容量约32G,pe加系统加驱动和常用软件32G刚刚好了,作为主要的系统安装盘,之前的U盘就当作iso镜像的安装盘。

经过筛选,CZ600、DT100G3和U301加入了购物车,京东上价格维持在30-40左右。

    东芝(TOSHIBA)32GBUSB3.0U盘U301经典隼系列白色原厂颗粒时尚典雅商务必备高速车载U盘36.9元京东去购买

金士顿我有个USB3.0 16g的,拷贝大文件后期掉速的厉害,同时外观上东芝和闪迪比我更偏向闪迪。

刚好在618电商节看到闪迪CZ600特价32.9元,叠加平台活动红包和云钻11.44元拿下。

▼包装简洁,特点鲜明的标出“可伸缩滑块”,个人比较喜欢这种设计,有盖子的那种盖子容易丢。

▼背面是产品详细说明,5年质保,也不知道苏宁售后怎么样,京东是可以上门换新,现在想想有点小后悔。

▼撕开纸板就可以把U盘拿出来了,外观造型不错,挺喜欢的。

▼USB3.0的金手指,可以看出有9个触点,内5外4。

▼USB插口是伸缩式的,不用的时候缩回隐藏。滑块阻尼适中,滑到头后有自锁装置。插口没划痕,鉴定为一手盘。这个U盘还在滑块处设计了呼吸灯,呼吸灯速度不会因为读写速度而变化。

▼U盘背面是容量、速度、序列号等标识。

▼U盘侧面,还是挺漂亮的,整体做工精致,接缝处圆润。

▼挂绳口,开口挺大的,穿挂绳或者套钥匙环很方便。

▼俯视图,圆润有光泽,触感也棒棒的。

▼用TxBENCH读取信息显示U盘容量是29.06G,看过其他测评有29.7G,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做了PE的关系。

▼用了AS SSD 再测试了一次,数据基本一致。

▼实测拷贝数据约4G,读取92.7MB/S,写入13.2MB/S。如果文件再大些估计速度还要降低些,和软件测出的速度基本一致。

因为看过好几篇开箱测评和横向测评的文章,总感觉这个测试结果偏低了些。我不是都在PE下用么,那么进PE再测试下,因为我用的PE系统是win10。

▼实测拷贝数据约4G,读取112MB/S。

▼实测拷贝数据约2G,写入16.9MB/S。

果然,在PE下的win10中性能有提升,实测的数据拷贝也算稳定。

没想到系统对U盘的影响还挺大的,好在我当PE用的时候主要是读取,目前的读取速度已经足够快了。于2.0的相比已经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另外台机的系统也需要尽快更新到win10。

这款U盘整体的做工比较精致,接缝处圆润,手感温润。插口是推出式的设计,不用可以隐藏,阻尼适中不会太紧,用久了会变松。有为防丢预留了挂绳开口,开口较大方便将U盘挂绳。

价格不贵,性价比非常高。传输性能稳定,读取速度非常满意,写入速度偏低。大量数据的读写后,发热明显。

从买来到现在已经用了半年多,没掉过链子。不过丢过两次,还好是丢在客户办公室里,都被我找回来了。使用后装机速度提升明显,之前的USB2.0的U盘基本都落灰了。

此U盘当做我的PE系统维护盘再合适不过了,里面放了xp和win7旗舰64位ghost各一个,win7旗舰32 64位iso各一个,win10专业32 64位iso各一个,万能驱动和一些光盘拷贝,再加了些常用软件把U盘塞的满满的。也不知道他的数据读写寿命怎么算的,我读取的需求这么大,还是比较担心哪天出问题。

鉴于写入速度和发热,如果不是像我一样只当作PE用,还是不太建议大家购买这款U盘。随着网速的提速,固态的普及,这点写入速度真的是硬伤。

最后希望疫情快快过,解放我的村,我的U盘需要去装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盘贵的和便宜的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