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学生475能上华坪女子高中吗?

一生无儿无女,却建成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12年间让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逆天改命。

她的事迹影响和鼓舞了许多人,堪称一个“超人”和“传奇”。连续10多年的关注,记者一直努力去理解她,看看她是怎样“炼”成的。

她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

云南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成立

7月9日上午,云南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成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担任会长。

目前,云南丽江市委、市政府和华坪县委、县政府已为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筹集了第一笔助学金200万元,在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筹备期间,全社会各界捐款629笔42.94万元,加上市、县筹集的助学金,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目前筹集到助学金共计242.94万元。

张桂梅表示,助学会将严格按照助学会章程和社会各界的期望,致力于发展山区女孩的教育事业,把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用在山区女孩教育中去。助学会收到的每一笔物资、款项将在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监督下,节约、合理使用,并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张桂梅的故事,要从云南大理的喜洲镇说起。

这是一个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地方,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在这里,年幼丧母的张桂梅迎来了生命之花的绽放,十七八岁的年纪遇上了最纯粹的爱情。

此后,便是有情人喜结连理,夫妻恩爱,伉俪同行,两人一起在喜洲一中任教。

原以为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岁月静好,直到终老,不曾想,意外来得猝不及防。

几年后,丈夫突患胃癌,撒手人寰。霎时间,昔日所有的足迹都触景生情,沦为伤心地。

人在感到压抑和悲痛的时候,或许,逃离和移情就变成了一种本能。

她选择了调离,去往更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身为一名中年丧夫的普通妇人,张桂梅原本是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生活。

身为一名老师,她则想为这个小县城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份贡献。

然而,祸不单行,没多久,张桂梅就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子宫肌瘤。

举目无亲,工资微薄,之前为丈夫治病,积蓄也所剩无几。

就在张桂梅感到万念俱灰的时候,得知情况的领导和乡亲们纷纷踊跃捐款。

原本是想做贡献,结果却给大家带来这么大麻烦。张桂梅的眼角不禁溢出了感动和自责的泪水。

其实,张老师当时就把政协委员和妇女代表们的12370元捐款,又捐给学校架电用了。

病好后,一无所有的她,便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满腹知识,倾其所有地回馈这里的人民。

偏远地方的家庭都很穷,很多学生上得起学,就吃不起饭。

有的学生甚至会在饭点故意装病不起床,张桂梅便拿钱给孩子们买菜、买生活用品、交学费。

可即使这样,班上还是时不时会有女学生从课堂上“消失”。

对于贫困孩子来说,读书是他们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桂梅不忍学生们自断出路,便一边教书,一边跑到大山里寻找孩子。

然而,在一次家访中,张桂梅惊讶地发现,孩子的父母竟让高三的女儿回家干活,却把读初二的儿子送去县城补习。

张桂梅气得当场问道:“你姑娘是高三,要高考,你不送她去补习,反而送小的去?”

只见孩子的母亲无辜又理所当然地回道:“可他是儿子啊。”

这句话犹如一记闷棍,打得张桂梅说不出话来。

与此同时,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找到张桂梅,希望她可以担任院长,而院里收养的孩子,不少都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

那时候,张桂梅才深深地意识到,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顽疾和贫瘠。

因此,她下定决心要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斩断这种“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可是,筹办一所学校谈何容易,县里虽有资助,却不足以支撑所有开销。

张桂梅不得不四处奔走,利用寒暑假四处筹钱。

一个乡村教师,一没背景,二没资源,如何才能筹到钱呢?

张桂梅用了最原始、最笨的方法:在大街上像乞丐一样,10块、5块、甚至2块的去要。

她拿着“优秀教师”和身份证等证件,朴素地相信,办学是好事,肯定有人会支持。

然而,换来的却是被当作骗子的指责和谩骂。

“好手好脚不干活,戴个眼镜出来骗钱。”

有人往她脸上吐口水,还有人放狗咬她。

那一次,张桂梅被狗追着跑了半天,坐在地上,看着腿上溢出的鲜血,感觉自己真如一个乞丐。

瞬间,她泪如雨下,嚎啕大哭。

就这样,咽下了无数屈辱与悲伤。整整5年,张桂梅筹到的钱不过1万。

坚持很不容易,放弃只在一个转念。

在难与易之间,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更容易的路。这也无可厚非,大家不过是选择了善待自己,张桂梅却选择死磕到底。

而这个世界,又恰恰是被这一类不懂取巧的笨人在推动和改变。

2007年,张桂梅当选人大代表,要前往北京开会,县里给了她一笔不小的置装费。

张桂梅拿着钱,转身就给孩子们买了电脑,自己则穿着平常衣服出远门。

开会时,张桂梅被一个女记者拦住,经提醒,她才发现,自己的裤子破了好大一个洞。

女记者敏锐地觉察出,张桂梅身上定有“隐情”,于是在采访之后,写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新闻。

正是这篇报道让张桂梅梦想照进现实。

政府拨款,各方支持,女子高中拔地而起。

张桂梅担任校长,劝回了96名学生,并吸引了16名新老师。

也是在一次家访中,一位老人对张桂梅说道:“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我孙女读高中了。”

一句话听得张桂梅悲喜交集,回去的路上,她就暗下决心,不仅要让孩子们上大学,还要上好大学,上名牌大学。

这个“疯狂”的想法让不少老师都打了退堂鼓,因为学生们的基础实在是太薄弱,有些人甚至连小学知识都没掌握。

为了赶上进度,张桂梅要求所有人疯狂学习,疯狂刷题。

每天早上5点开始早自习,晚上12点才睡觉休息。

别人说这样对孩子不好,张桂梅何尝不知,她只是没办法,只能让大家拼命。

不仅是学生拼,老师们更拼。

为了坚定信心,留下的老师们对着画出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一边宣誓,一边流泪。

有位男老师结婚,头天办完婚礼,第二天就回来继续上课。

有位女老师做完肿瘤手术,医生说能穿衣服,她就赶回了学校。

而张桂梅更是由于长期操劳而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好在苦心人天不负,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达69人。

9年里,该校高考综合上线率一直为100%,一本上线率更是从首届的4.26%,上升到了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12年间,很多曾经差点辍学的贫困女孩,走进了厦大、武大、川大等名校,改变了人生轨迹。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已停止教学。

如今的她,是校长,也是后勤,每天检查水电安全、查房,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

她没有自己的家,12年来,一直都住在学校3楼的学生宿舍。

正如张桂梅所说,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

1600多个学生,背后是1600多个家庭,是无数生命和希望的延续。

张桂梅现在的愿望是,自己的身体能好一点,能多送走几批学生。

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张桂梅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值得大家学习,为她点赞

对张桂梅事迹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学习张桂梅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

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

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

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

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

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

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

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从爱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

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

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

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

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

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

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

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

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

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

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

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

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2008年,张桂梅决定在华坪县一个尘土飞扬的破操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有一个宗旨——不设分数线,不搞培优班,只要是想上学的贫困女孩,不管学习基础有多差她都收。

经过挨家挨户游说,张校长招到100名女生。这100名女生中,有96人坚持到毕业,其中69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100%。

这其中就有周云翠、周云丽姐妹。

作为女高第一届学生,周云翠、周云丽姐妹是一对“幸运儿”。母亲早逝,父亲残疾,在当地,和她们一样年纪的女孩都早早被嫁人了。

但进入女高帮她们摆脱了这种命定的未来。从女高毕业后,姐姐周云翠考上了一所师专,目前在云南一所县小学任教。妹妹周云丽则以超出一本线的成绩考上云南师范大学。

小时候一心想离开大山挣大钱的周云丽,大学毕业后听说女高缺老师,放弃了县城编制,回到女高教数学。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另一个女孩杨珍高考分数上了三本线,因为学费贵,父亲不愿意供她继续读书。为了赚钱,暑假期间,杨珍在张桂梅担任院长的儿童福利院打工。

两个月后,在张桂梅支持下,杨珍带着800块工资,一个亲戚送的旧手机,背着女高发的床单被罩,踏上去往大专的求学路。

之后几年,杨珍靠贷款、补助、打工,读完大专。虽然工作后数年里,生活极简的杨珍一直在还大学时欠下的债务,但去年,杨珍又报了个专升本,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烙印已经深入骨髓。

4岁丧父的叶云是傈族人,母亲改嫁后,她跟随祖父母长大,家境极度贫困。张桂梅为叶云找到一位资助人,每月资助给她200元的生活费。

从她家到学校要坐5个小时的车,高一去报道时,叶云晕车吐了一路。然而,背负重压的叶云也只有寒暑假才回家,生病也不敢离校。

现在的叶云是丽江一所乡镇中学的老师,教语文和历史。她的学生多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叶云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洗头洗衣。

看到男生在校外赊账买手机,叶云会气得拿笤帚追打学生,一如她那位“坏脾气”的张桂梅老师。

高世婷也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父母均过世,家中只有弟弟和爷爷。

张桂梅接纳了这个女孩,还把她的弟弟安排进福利院。此外,女高每个月补助高世婷300元生活费。

3年后,高世婷考上了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的高世婷是华坪县医院的检验师。她说:“张桂梅老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何先慧也是第一届学生,中考成绩相当不错,但因家贫无力继续读高中。张校长到何先慧家中家访时,看到衣衫单薄的何先慧母亲,直接将自己的棉衣脱给了她。

每次提起这件事,何先慧都掉眼泪。

现在的何先慧是华坪县中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周末,她会去张桂梅担任院长的儿童福利院做义工。

“没有张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何先慧说。

陈法羽是女高第二届毕业生。

2009年,中考分数没能过线的陈法羽,由于读不起一年几千块的自费高中,正准备回家种地。当她得知女高招生时,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报上了名。

开学报到那天,新生的宿舍已经整理好了。回想起那张被褥崭新、铺着凉席、贴着自己名字的床位,陈法羽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3年之后,陈法羽考上云南警官学院,现在是永胜县一名人民警察。

她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女高,之后每个月拿出500元钱资助贫困学妹。

“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陈法羽说。

山启燕是女高2014年毕业的学生,她是在集市上被张校长“捡”回去的。

山启燕父母亲在水泥厂打工,住着土坯房,而她一放假就要背甘蔗到镇上卖。

高三那年寒假,家里没钱过年,山启燕一早便背着一捆比自己还高的甘蔗赶到集市摆摊。正在家访路上的张桂梅看到学生在摆摊,又心疼又生气,自己塞生活费给山启燕,让她回家好好复习考试。

如今,山启燕已经大学毕业,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她说:“我会谨记张老师的教诲,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坪女子高中值得上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