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光年的电池怎么换呢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如参加张大妈家的活动获得,我会在文中点明。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

去年11月到来的Apple Watch SE,每天戴在手腕上,日常存在感非常强。

精致考究的玻璃弧度、不算复杂的WatchOS,软硬联动,内外一体。

这款越来越成熟的小穿戴,实现了我非常多的生活场景。

「续航退化,屏幕更新。」

在Apple Watch SE之前,我上一款智能穿戴设备是小米手环4。

其实这两个产品并不具备太多可比性,我从手环进阶到手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有两个方面,还是要重点提一下。

小米手环4的续航长达半个月,但充电方式极其智障——拆掉手环粒后,再插着充。不过,朋友购买的小米手环5已经在充电方式上有所改进。

而Apple Watch嘛,「一天一充」是真的,但整体续航情况倒也没那么惨。

正常情况下,我个人一天使用下来(轻度),基本上还剩40%~60%的电量,但是为了避免它第二天罢工,该充电还是得充电。

第二,对我来说,每晚洗澡是生活习惯之一,因此,“洗澡前脱下手表 - 磁吸充电 - 手机提示满电 - 戴上手表”就成了我日常生活的必经流程之一。

不过,如果未来续航有重大突破,我还是会考虑更换的,比如,升级到「七天一充」这种级别的。

目前市面上的/手环,基本是下面三种形态:窄长方形屏、圆形屏、方块弧屏。没错,Apple Watch是第三种。

圆润如玉的屏幕,326ppi,配合Watch OS7,正好围合出了足够清晰的面积与内容。

试着回想一下,苹果的上古产品iPod,早已在方形屏的根基上做足了参与,现在的Apple Watch,不正是戴在手腕上的iPod吗?

「 所谓生态,同步而已。」

其中,iPhone XR是绝对中枢的存在。

本文全篇内容也基本都要跟iPhone沾边,它们之间有太多默契了。

这个功能很基础,不到百元的手环上都有。后来,因为垃圾短信的频繁提示,我关闭了短信的通知,希望后面能优化这项功能。

简单设置后,同时按住数码表冠、侧边键,Apple Watch的截图会直接同步到iPhone的相册中,而Apple Watch上的相册也可以看到iPhone里的照片。

手表上的邮件以提示为主,目前新邮件统一在MacBook上看了。

打工人出差/开会必备神器!录制完成后,可以在iPhone/iPad/MacBook上的「语音备忘录」上直接听。

「Things 3」集中放置重要规划及事件,而「提醒事项」则集中放置清单类任务,两个APP都可以在其他设备上增加/修改任务,但作为原生APP,「提醒事项」在Apple Watch上的体验比「Things 3」好很多。

不过在现实中,我很少使用手表上的第三方APP(有用到的下文会提到)。

正在使用iPhone,Apple Watch不会通知;没有使用iPhone,则Apple Watch会通知,这样就避免了同一事项在两个设备上反复通知(但MacBook的通知会响应,无论是否使用iPhone)。

更多的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同步!同步!再同步!

在iCloud和特制硬件的条件下,五端联动的生态优势尽显。

「 解密生态,永不失联的暗号 」

这个功能堪称「Apple Watch在后疫情时代的重磅更新」!丝毫不弱于苹果在iPad Air3上加入的侧边指纹,解锁速度稍慢于面部解锁,基本持平指纹解锁。

此外,对于这个功能,我还有个题外话想讲:我希望手表能实现iPhone日常线下支付的解锁。

试想一下,在商场/饭店/游乐场,不用摘下口罩,扫码支付,Apple Watch直接跳过FaceID完成购物支付,既方便又安心。

但是!iPhone目前依然是苹果生态的最高权限,想必不会轻易开放。

哦对了,还有个题外话:Apple Watch解锁时,声音和震动模拟得特别有感觉!

即使我的MacBook上有指纹解锁,但在体验了数月后,「人机表一体」的操作确实更便捷、流畅,两种状态下的解锁都让我很满意。

闭合状态:掀开盖子,直接解锁

黑屏状态:点亮屏幕,直接解锁

但是!这里要注意了!有个非常不安全的问题:

如果手表在附近且人稍有动静,MacBook则会自动解锁,在我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状况是:开车抵达公司后,我一走动,MacBook在书包就自己解锁了。

当MacBook需要填充账号密码时(如QQ、微博、网站等),手表会自动跳出解锁信息,连按两次手表侧边键后,MacBook即可调用iCloud钥匙库。

有点要说的是,MacBook也可以通过自带的指纹来填充iCloud密码,单在效率上来说,连按两下侧边键和指纹解锁相比,前者是不如后者的。

「 手腕上的流动封面。」

表盘,顾名思义,手表的封面,看表第一眼就是它。

智能手表上的表盘,与现代生活同步,越来越多元了。

Apple Watch的官方表盘库非常丰富,配色/功能/模块/排列/样式,多者搭配下来,估计能组成数万个表盘,很难审美疲劳。

对于时间,我习惯一眼就要得知时数,所以我最常用的是下面这3个带有数字时间的表盘:

「双行数字」表盘:简单、大字、冲击、清晰、直接。

「太阳刻度盘」表盘:精准模拟全天太阳位置,如果可以模拟出当地天气情况,那就更好了。

「子午线」表盘:融合数字和指针,黑色背景版本完美融合Apple Watch外观。

而下面2款指针表盘,因为太对味了,我有时也会换着用:

「米老鼠」表盘:分为米奇版本和米妮版本,点按卡通人物还可以报时,致敬迪士尼经典。

「加州」表盘:“常青树色+阿拉伯数字”版本,配色克制且沉稳,观感十分舒适。

此外,我也会在特定需求/特定时间下更换一些表盘:

「大文字」表盘:为了拿到某个运动徽章时,强调提醒今日的健身记录进度。

「字体排印」表盘:“西瓜色+圆体指针”版本,春节特供使用,配色太有平安喜乐的感觉了!

还有那些非常有特色的表盘,我也会经常关顾一下:

「蝴蝶动态」表盘:开屏振翅,品种丰富,流动的小型蝴蝶标本库!

「玩具总动员」表盘:巴斯光年!我永远爱皮克斯!飞向宇宙,浩瀚无垠!

「延时摄影」表盘:开屏动态展示延时摄影,根据当地时间显示昼夜情况。

「艺术家」表盘:与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合作的新表盘,轻点表盘会变换画像形态。

更多表盘在这就不细说了,总之,官方表盘库已经足够惊喜!

但是!既然是表盘嘛,那我当然不会放过更多花里胡哨的机会啦!

我通过「静静运动」或「Clockology」实现表盘的更多可能性,不多说,下面直接看图好了。

「卡西欧」电子数码表盘:它们领潮至今,已然鉴证经典难衰,在Apple Watch上呈现,颇有复兴意味;

「Nike」运动风格表盘:设计留白,标识明显,秒变Nike版AppleWatch。

还有各大IP的表盘,如、漫威、DC、星球大战……

但实际上,这些第三方表盘几乎很难有出现在手表上的机会。

以软件作为呈现载体,耗电肯定是有的,且在与WatchOS的融合度上,完全被官方表盘吊打,大多数表盘上的快捷功能都无法满足。

因此,“封面花瓶”可能是第三方表盘的最佳代名词之一。

无论是传统机械手表还是智能手表,手表最简单的日常是获取时间。而获取时间最普遍的方式是抬手看,无论有无息屏显示。

在「抬手看」之外,Apple Watch一直尽力发挥着「时间强调」的功用。

整点报时,很强调时间了吧,还自带仪式感!

拿我自己举例,我通常会在整点开始做某件事,生活中也总有某些时刻让我关注,比如,上下班?

这是Apple Watch充电时的「限定」模式,感知到周边震动,就会自动显示电量和时间。

日常作息的起床闹钟,我基本都设置在iPhone上,只有「雷达」这种猛烈的灵魂颤抖才能叫醒我,但我大概率又会躺下去。

所以,我需要2~3个手机闹钟来拯救我的起床。但在这几个闹钟接连响起的「时间区间」里,我总会迷迷糊糊地点了「稍后提示」。

因此,我常常人在外面洗漱,iPhone的闹钟在卧室里又响起来了,虽然可以不管它,但这闹钟听着是真的烦啊!此时,Apple Watch的场景就来了:

iPhone上的闹钟响了后,可以通过手表控制,选择闹钟关闭或下次提醒。

Apple Watch上的「闹钟」是独立运行的,且我设置的手表音量不大,不会打扰到其他人,作为点外卖的提醒闹钟、午睡小憩的起床闹钟非常合适。

这样看来,Apple Watch更适合设置「兼得短时间和强提醒」的场景闹钟。

这项功能是我的Apple Watch的超级黑马!

因为平常,所以最大化联动家庭生活日常;因为锁定时间,独立于iPhone,也能有强大的场景表现。

洗衣机(1h)、喷抹(5min)、热水转温水(15min)、冰箱冷冻青瓜汁(30min)、破壁机制作豆浆(35min)......

「 两点一线,道路狂想曲。」

开篇之前,有两个重要的前提必须说一下:

相信大多数人的AirPods与Apple Watch之间的互动,是在运动场景——下载完歌曲在运动时离线播放。(插卡版Apple Watch当我没说)

很惭愧,我的场景差很多,毕竟运动目前还没成为我的习惯,下文会提到。

社畜生活的到来,每天(工作日)骑着小电驴在城市里穿梭,上下班路上听歌就成了我为数不多还算愉快的日常,Apple Watch和AirPods也就这样构成了了我的“道路音乐体系”。

无需停车,通过敲击AirPods实现:切下一首歌、暂停播放;

需停车,通过Apple Watch实现:切上一首歌、换其他歌曲、调节音量(转动数码表冠)......

从此,iPhone就乖乖躺背包里了,我也一直不用担心开车路上手机会滑出来。

不过,遗憾的是,Apple Watch和AirPods都没能实现「控制歌曲播放进度」的功能,Apple Music、QQ音乐、这三大日用音乐软件也都没有延展出这项功能。

官方APP嘛,支持肯定最好,多端同步就不用说了,就功能性而言,也基本是Apple Watch上最好的音乐APP:同步iCloud资料库;播放列表;离线下载;整体美观度;搜索(个人不常用)......

不过,该吐槽的还是要吐槽。最让我感到迷惑的就是下载歌曲的方式:

在Watch APP中添加Apple Music中已有的播放列表(歌单),手表只能在「充电时自动下载」播放列表中的歌曲。看到了吗,框出来的就是我想吐槽的,而「非充电状态+手动下载」,反而是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都做到了。

还有更无语的:切换App Store账号后,这些下载的歌曲都会被清空。

另外有个地方, 我也特别不满:我播放列表的歌曲数量基本都50+首,但每次重新点击播放列表都会从第一首开始播放,希望以后能优化出「上次播放的位置」。

本来它是3个常用音乐APP里对Apple Watch支持最差的,但今年1月的大更新后,手表版APP仿佛觉醒了一样,不仅支持离线下载了,播放界面也优化了不少,还增加了歌词显示(虽然没什么用,但还是点赞一下)。

此外,资源多是真的舒服(年费会员),国内影视/音综现场的音源确实还得看QQ音乐。不过目前的缺点也很明显:不支持歌单列表;没有「听歌识曲」功能。

因为Apple Music和QQ音乐都没有「听歌识曲」,所以这是它目前在我手表里最有用的功能。

然后缺点嘛,真的太多了:没有歌单列表;歌曲资源少;下载歌曲经常失败;播放界面无法切到上一首歌(在二级界面)。最后一个我真的笑了,大无语设计。

写到这里,我只能说,无论是官方音乐APP还是第三方音乐APP,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 我爱徽章,不爱圆环。」

这应该是本文篇幅最少的部分,因为场景体验真的少到可怜。

怎么说呢,Apple Watch确实联动了我很多日常,唯独运动场景,自闭已久。

举个例子,最常用的「户外步行」几乎是我「体能锻炼」模块的所有来源,而它的场景出现在中午出去觅食/晚上饭后散步的路上。

看得出来,我的要求很低了吧。

但是话说回来,我还真挺喜欢这个功能的,不然它大概会被我写进下文的「无用合集」了。

这里面的拟物徽章/共享竞赛/行程记录,对我有一定的催促性,但我一直清楚,这是记录癖的借机发挥:

3个圆环不需要做到每天都闭合,完美月徽章可以不拿到,但限量版徽章我一定不会放过;超过1公里的步行路程,从头到尾都要记录下来;有竞赛的想法,但我料到会输,胜负欲在这个场景就很无趣。

最后补一句,可能当我真正想减肥的时候,这个场景才会最大化觉醒吧(泪)

iOS14更新后,自带的「睡眠」和「健康」进行了更为深度的绑定,堪称重磅升级,新增了:定时就寝/起床,勿扰模式+助眠、设定睡眠目标、睡眠模式……

但在使用该功能一周后,因为一个难忍的“bug”,我果断放弃了它。

那周正好来了场感冒,晚上10点昏沉睡着,次日7点起床,难得早睡,本应是9小时的睡眠时长,却被误判成了6小时,就因为我的就寝时间设定在凌晨1点,提早入睡的时间均不会被统计到睡眠时长里,除非睡前手动开启「睡眠」,这样的统计非常死板!

除此之外,「健康」中对睡眠的数据分析,基本集中在睡眠时长方面,还不如「小米运动」,而我个人又更注重睡眠上的多维度分析,因此,就算它和iOS/Watch OS的融合度非常高,眼下我也只能另找高明。

看了各路推荐后,我最终买下了AutoSleep(¥25)。它可以说是近两年来买得最值的APP之一,也是我认为与Apple Watch最配的应用之一。

睡眠时长统计;睡眠质量报告及评分;今日就绪状态;睡眠银行;心率沉浸状态;血氧监测(Apple Watch S6独享);睡眠环境噪音监测;睡眠一致性报告(就寝、苏醒统计);睡眠效率(睡眠时间VS床上时间);睡眠状态(轻度、安宁、深度)……

别看我罗列了一堆统计指标,事实上,我到现在都没全面搞懂这个APP,但就这几个月的体验来说,我基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它:精准、细节、专业。

APP的整体设计,第一感受就是专业,其中睡眠环的设计就很Apple Watch;精准捕捉睡眠时间,连几十分钟的午间睡眠都能被统计到,还有「睡眠/清醒校准」功能……

如果真要找缺点,那只能是没有与系统深度融合,但说不定AutoSleep以后可能会像Workflow一样,也因为太强被苹果收购。

最后,说回睡眠这东西,数据分析肯定是有帮助的,但即使不看这些分析,我们肯定会对醒后的状态有感知的,睡好睡差,在新的一天都有相应的反馈,时间与我们,互相而已。

现在看这一片红橙,我真的真的真的不能再熬夜了!基金没有绿,睡眠一定要绿!

「 随时在线,拯救日常。」

噪音监测、站立提醒、洗手监测、心率监测、呼吸提醒,这5个与环境/身体密切相关的功能,是Apple Watch独立于iPhone的功能(数据可在「健康」查看),也是苹果其他任何一款产品都更好胜任的功能。

我设置的噪声临界值是80分贝,当我开小电驴(带着AirPods听歌)在驶入隧道后,偶尔会发出该提示,影响听歌舒适,一度想把它关了。

直到我发现「Watch APP」中标注着「水和风可能会影响噪声级的准确度」,才知道误会它了,平时的话,它还真挺准的。

作为一名办公室职场新人,这个真的宝藏功能!一小时的前50分钟一直坐着,就会收到这个提醒。

不夸张地说,它是让我又爱又恨的功能!日常里最烦人,我洗个杯子、涂个洗面奶、午睡后洗把脸等,都会提醒我!涉及到水的场景,它基本都会蹦出来。

但我至今都没舍得关,到家后会提醒洗手,是疫情时代的温馨提示,而日常养成洗手习惯,确实也是为了我们的健康考虑。

有氧适能通知/心率不齐通知(不可用)/心率水平监测。购入至今,我也只在同一天收到了2次心率过高提醒,因为那天在厦门沙滩真的走得很累。

每天深呼吸一分钟,说实话,我真的去做了,但我没对是否减压没有太大感觉,是我的操作不对吗?不过,那一分钟里面,我确实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呼吸,毫无杂事。(呼吸记录被淹没在我的专注时间里了)

「 有意无意,无缘无语。 」

最后一部分了,就专门说说Apple Watch的“无用”场景吧,准确来说,是基本与我无缘的场景。

提名:「」、「微信」、「QQ」

首先,抬起手腕,双眼聚焦小屏幕,食指费劲点按,想想就很累,手机不香吗?

其次,光使用就很麻烦了,结果QQ这个不争气的,信息延迟、界面卡顿;微信之前和QQ半斤八两,但在3月底更新版本后,倒是有所改善了。

最后,讲个笑话:Apple Watch内置「计算器」,iPad里至今没有这个APP。

提名:「电话」、「扫码支付」、「NFC刷卡」、「Siri」

我个人吧,不是很能在大庭广众下抬起手表,做出接电话(除非我戴着AirPods)、让商家扫码、喊出Siri等一些事,它们通过iPhone实现看起来会更自然一点。

从出发点来说,在我看来,这些都是Apple Watch消费群体该有的体验,但在非消费群体眼里,说不定就成了做作、刻意、显摆。

虽说都2021年了,不惧争议,但这真不是想法上的问题,更多时候,我真的只是薄于脸皮。

拿「NFC刷卡」来说,它就是一个「我不常用但也要点赞」的功能,去年在厦门地铁体验了一把,确实比iPhone更方便,流程更简单舒服。

而「扫码支付」基本被我冻结了,我们这边大部分的路边小摊和小型饭店是让消费者扫码,而商家扫码嘛,前面已经回答了。

至于「Siri」嘛,Apple的元老级功能了,但无论是哪个设备,我都很少用到它,这几年来只有在找手机的时候,才会想起Siri。

提名:「相机控制器」、「呼叫iPhone」

我本人不常自拍,但和一些朋友聚会总少不了这件事,要么是自拍杆,要么是找个路人帮忙拍。

我也设想过关于「相机控制器」的更多场景,正经的照片需要角度和构图,随意的照片也得把握时机,但它都很难实现。

然后来说说「呼叫iPhone」这项被很多人奉为至宝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在家里),找不到手机时,我会直接来句“嘿!SIri”,户外嘛,手机一般都会在书包/口袋/手上。

不好意思,没摔过,没有体验,没有报告,哈哈哈哈。

当然啦,这些对我不太有用的功能/场景,或许是还没被我完全挖掘,现在说不定正在别人手中闪闪发光呢!

使用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

我更容易感受到它的价值

也可以是极大化联动生活的工具

在Apple生态的保护下

精巧而大气,简洁而多维

但“iPhone配件”成了买它的首道门槛

它注定不能像iPad一样走入更多购物群体

但智能手表界的最大风向标,已然是它

也约等于一台安卓中高端手机的价格

品牌/生态/耐用度/设计/用料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斯光年怎么换电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