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以高价去购买无线智能通话降噪蓝牙耳机吗?

作为真无线耳机从业者,说实话真不想来答这个问题。

从2018年我只专注于真无线蓝牙耳机,看着TWS耳机发展成现在这种规模,

希望认真和用心创作的内容,还能在知乎上自由流通。

按知乎惯例,先说结论:

2022年降噪真无线耳机,将会在自适应降噪,底噪,音质,和通话ENC降噪,相比2021年有极为明显的优化。(2022年才刚刚开始,很有优秀的产品和供应商还没有面世,春季和秋季将会是发布密集的时间段)

从2019年到2021年,大大小小的关于智能穿戴和硬件的论坛,都会去参加一下,对降噪耳机在2022年快速变革充满信心,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2022年一些判断。

创作中的一些看法观点,并不是简单的堆砌佩戴体验或者说使用的反馈,更多的时候,我会结合自认为行业趋势,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没时间看完的伙伴,可以直接看抄作业清单)

手上的一部分产品和清单,没有放拆解的主控芯片

(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于推动用户体验的提升是巨大的)

在和大家聊这些话题之前,还是想温馨提醒下来阅读的朋友:

一、警惕三无小号,尤其是2022年新增 回答

如果你经常逛知乎,相信你也会有明显的感知。

至于我为什么要在开头说这些呢?

之前我也被这些营销号骗过,入手了一款麦克风(用来拍Vlog),但是质量和体验差了很多,我感觉不对劲。

经过多方调查,再加上之前的经验,最终发现这款麦克风蓝牙主控方案选型是存在问题。至于说为什么要推荐这款麦克风,无非就是因为利润高。

现在是只相信自己认可的博主的内容。

二、我不认同,TWS耳机用传统HIFI耳机的评测方式

对于真无线蓝牙耳机的测试方法,我不太建议直接采用测头戴式耳机或者HIFI耳机的方式去测试真无线蓝牙耳机

通过耳机的频响曲线和哈曼曲线进行对比,判断耳机的好坏。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个方法是错的,如果只谈耳机的音质,这的确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之一。

但是真无线蓝牙耳机的用处并不只是单纯用来听音乐,它所面对的场景会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如果只通过音质来评判,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导。

哈曼曲线无法真实还原真无线耳机用户的使用体验

我佩戴一款半入耳真无线蓝牙耳机,我可以用来看视频,听网课;用来打游戏;打电话,用来跑步健身锻炼,用来视频会议等等,而这是大量用户真实高频的使用场景,这个时候耳机的音质并不是最在乎的地方。

用户的真实体验所包含的内容会更加的全面,不在仅限于音质这一个方面,真无线蓝牙耳机应该是全面通用的,音质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虽然三星Buds Pro音质体验好,但是其它地方的短板过于明显,这也是我比较少提这款产品)

办公室佩戴蓝牙耳机的场景
运动耳机对于佩戴稳定性的极致要求

三、结合行业动态,再来谈真无线蓝牙耳机

如果说,我要去谈22年值得推荐的真无线蓝牙耳机,我会结合21年的一些咨询,再加上自己手上产品的体验。在这些基础上,大胆的预测22年降噪的整体变化。

每次论坛都会看到各个领域对真无线耳机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玄学音质

例如,Airpods 3发布会上提到了空间音频,那么其他的旗舰耳机如果不想掉队,那么也会推出类似的功能。

又比如说,小米3 pro推出的自适应降噪功能,如果说其它新产品的降噪还需要自己手动调节,那这无疑是自身不足的地方。

所以说评价一款产品,我会结合整个行业的趋势,发表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TWS发展的技术趋势,行业清晰可见

2022年TWS耳机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一点:自适应降噪将成为旗舰耳机标配

提到自适应降噪,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但是如果提到了多档位可调节降噪,那是不是大家都清楚是什么东西了?

一般中高端的降噪耳机,都会设置多种降噪档位,通常有三种,搭配不同的环境使用,地铁站,咖啡厅,图书馆。

其原因是压感和降噪效果成正比。

降噪效果越好,压感越明显,戴着也会更加的不舒服。目的就是通过调节耳机的降噪效果,在满足降噪的前提下换取更舒服的佩戴体验。

举例之一 国产音质天花板-声阔小金腔多种自适应降噪模式——京东官网截图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种降噪方式的设计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按照环境调节不同档次。

因为这个功能往往需要在APP上才能实现,操作过于繁琐。

而耳机上的操控,播放/暂停,上下一首,降噪/正常/通透这些操作的优先级明显更高,所以并没有给降噪档位调节留位置。

因此这个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并没有太多人愿意使用。

噪音变了,降噪曲线也要跟这变

多档位手动调节的降噪方式只能作为一个过渡产物。最终导向就是自适应降噪。

切换到自适应降噪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中,耳机会根据外界环境噪音改变耳机的降噪效果,始终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佩戴环境。

目前自适应的功能已经在部分旗舰耳机上出现,相信后续的旗舰产品不想掉队,估计也会研发相似的功能。

(2022年会更加深入的研究环境和泄露补偿对降噪曲线的影响)

2021年底发布的小米降噪3 Pro搭配最新的小米手机可以实现自适应降噪;声阔小金腔也有自适应降噪的功能。

所以说自适应降噪的普及应该是以后降噪耳机发展的趋势。

小米收款自适应降噪耳机

这里需要提到索尼WF-1000XM4,这款耳机的降噪会比自适应降噪要更加智能一些,可以通过定位判断运动状态,自动调节降噪的模式,但是耳内频繁的压感变化,反而会给佩戴者带来不适,所以想要实现这么智能化的降噪,现在还并不是时候,可能还需要两到三年的发展。

声阔小金腔自适应降噪——京东官网截图

第二点:音质会在2022年有大突破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蓝牙耳机已经开始在谈音质了。从最开始的动圈,音频解码,再到现在的Hi-Res AUDIO wireless小金标(怀疑中)。耳机的音质在不断的改进,很少听到蓝牙耳机只是听个响这样的话了。

(蓝牙耳机的音频解码)

但耳机的降噪和音质,本身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地方,两者很难同时兼顾。

目前整个行业的情况都是这样。开启主动降噪之后,音质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刚开始时,主动降噪的功能并不完善,并没有太多功夫花在音质上。消费者对于降噪耳机最在乎的地方就是能否满足自己的降噪需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对于很多耳机来说,降噪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如果想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音质会是下一个目标。

至于说音质可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我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也要开启降噪之后,耳机的频响曲线并没有明显的波动。

我认为在2022年,追求降噪的同时也可以谈音质体验了。

耳机连接要使得用户能够听到好声音,以及更方便的听到好声音

第三点、耳机的底噪问题有所改进

真无线蓝牙耳机领域的底噪问题一直都是行业的痛点,而这个问题在22年会显得非常明显。因为随着主动降噪的普及,我们的听音环境相对更安静,底噪所带来的影响会被凸显出来。

ANC耳机缔造问题凸显

再加上消费者对于真无线蓝牙耳机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满足最基本的需求的,更加在乎耳机的佩戴体验。

所以,对耳机的要求也会随之增高。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底噪的解决迫在眉睫。

就是当外界非常安静的时候,可以听到明显的电流声。

同时底噪的问题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佩戴体验,无论是听音乐还是打电话,甚至打游戏都可能感觉到耳机的底噪,所以对于这方面,22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ANC耳机噪声产生原因

至于说底噪问题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底噪是没有办法根除的,一般来说只能通过调音的方式,将底噪降低到人耳听不见的范围。

目前各大厂商比拼的也只是谁可以将底噪的问题控制的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从717人工耳开始,基本上我们测试降噪的最低下限变得更低。现在用的更专业的,它的声音幅度相对于普通用户会更容易接受没有底噪的产品,所以22年的底噪问题被很好解决是值得期待的。

2022年降噪耳机的底噪问题,将会明显改善

第四点:抗风噪优化升级

目前市面上很多入门级降噪耳机是没有抗风噪功能的,而剩下有抗风噪功能的耳机,其效果也只是聊胜于无。

如果外出遇到刮风天,佩戴上耳机之后,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风噪的可恶了。

现在抗风噪所采用的原理大多数都是通过关闭前馈麦克风实现的,而这样的操作又会影响耳机本身的降噪效果,所以对于抗风噪,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次,由于降噪耳机的普及,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风噪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也是22年需要做的一件事。

值得强调的是,万魔在22年发布的第一款降噪耳机,万魔活塞豆降噪版是配备抗风噪设置的。

所以可以留意一下22年入门级的降噪耳机。

注意:万魔活塞豆降噪版只是一个开头,会拉开2022年优质降噪耳机的序幕。

万魔活塞豆降噪版抗风噪设置
耳机通话-抗风噪能力测试

第五点、通话降噪ENC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们知道,主动降噪做的好的耳机,一般采用的都是双馈的降噪方式,通常会配备多个麦克风。而多出的麦克风是用来手机外界环境音的,所以这个麦克风除了可以做主动降噪外,还可以提升通话降噪的效果。

过去大家都在追求主动降噪,对于通话降噪并没有太过于重视,所以通话降噪,大多数都是提一嘴就完事了。但是现在不一样,降噪耳机会利用更多麦克风的优势,实现更加出色的通话降噪体验,这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非常有帮助的一点。

2022年,还是需要警惕一些商家设置的误区

反常识一:宣传页的最大降噪深度,没太大意义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耳机,提及主动降噪的时候都喜欢强调一句主动降噪的最大深度。实际上这个最大降噪深度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因为这只表明了在某一个频段的降噪可以达到这么好的降噪效果,可能100HZ,可能200HZ或者其它的频段。

小米降噪3Pro的降噪频段图——来源:WOODENEARS

而其他频段的实际降噪效果如何,这就不得而知了。

再加上耳机使用时,周围的环境会不断的变化,不可能一直处于某一频段下。所以如果想找一款好的降噪耳机,更看重的是耳机的平均降噪深度。

而最大降噪深度的宣传意义会比实际意义要大一些。

所以不需要听品牌方去吹牛,说什么啊,我们的耳机最大降噪深度可以达到多少多少,这对普通消费者是没有价值的,但凡听到最大降噪深度的,看看就行。

如果真的想了解降噪效果,可以去网上搜一些耳机的降噪体验,或者直接看降噪的频段图,又或者直接找标明平均降噪深度的耳机。

另外,关于耳机的降噪,是有明确的规范。在《蓝牙耳机主动降噪能力测试规范》中,明确标注了主动降噪的最大降噪深度,平均降噪深度;同时又细分被动降噪(耳塞)和综合降噪深度等。对于了解整个耳机的降噪效果能够有比较明显的认知。

在规范中,明确标明了耳机的降噪效果属于ABC中哪类水平,以这个为参考会更好一些。

虽然如此,接下来产品点评的时候,还是会提到这些,作为一个参照锚定

之前回答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看这里

反常识二:电商平台差评下的底噪问题,不代表产品差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喜欢网购的时候查看平台上面其他消费者反馈的问题。这次不谈别的,单纯谈一下耳机的底噪。

我经常收到朋友们的私信,说**产品有有底噪问题,另一款产品的评论并没有相似的内容。

说实话,目前真无线蓝牙耳机的底噪问题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的,一般销量越大的产品,暴露出的数量越多,虽然可能整体比例是更低的,但就是因为销量基数太大了。

(另外,也不存在某些博主说的,某某品牌下的产品不存在底噪问题,这是全行业的通病,和具体某个品牌没关系,即使强如Airpod Pro,依然有用户吐槽底噪问题,只是比例远低于行业正常水平)

ANC耳机缔造问题凸显

群众们最喜闻乐见的抄作业环节,耳机推荐清单

2022年发布的耳机并不多,所以推荐的产品大多数都是之前一些还不错的耳机,我会对耳机进行分类,方便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

如果没时间看内容,或还找不到合适的,欢迎通过付费咨询通道,我已经把价格设置为全网最低的1元了(因为没办法设置为0.1元),在这里交个朋友。

1 入门级-万魔活塞豆降噪版和声阔小彩蛋

万魔活塞豆降噪版(2022年新发):299元

1. 300入门级价位,佩戴舒适且听音体验不错,更能够实现高达38dB的主动降噪深度,性价比非常高(注意,不是所有入门级主动降噪耳机都有高性价比,双馈降噪技术的成本本身不便宜,单馈降噪通常只有25dB左右,差距非常明显,但网购往往没法像线下直接体验,所以认准双馈降噪技术的方式作为对比标准)。同时降噪模式支持抗风噪模式,入门级价位段做的非常细致用心。

2. 做工精致,同类价位质感出色。有CD纹路设计,这种工艺比较讨巧,能够用较低的成本做出较高的质感和效果,在CMF上的探索比较领先(同类入门级的产品,几乎给人的感觉都是全塑料手感,唉)

3. 能够和APP联动,实现更多功能,比较出彩的就是SonarWorks联合调音技术,音效体验有显著不同。同时支持深度降噪和抗风噪模式的切换,支持自定义操作方式,支持游戏低延迟,都可以直接在APP上简单设置。

万魔行业方向的判断是比较乐观的,推出的产品是比较有创新性的

1. 游戏低延迟模式,两种降噪模式的细分切换,需要借助APP上开启,没办法直接在耳机上打开。对于高频使用这两种功能的小伙伴,可能略有不便。

2. 原本作为小米紧密合作的品牌,没有看到和MIUI的深度适配,比如弹窗简易链接,比较可惜。(同类第三方独立耳机品牌,大都有这个短板痛点)

作为300元入门级降噪蓝牙耳机,无论是降噪深度,还是细分的深度降噪和抗风噪双模式,都是这个价位段优秀的产品。受限行业技术,一旦开启主动降噪,音质都有打个8-9折,但PistonBuds Pro并没有明显的音质衰减,且SonarWorks均衡器调音效果明显,音质体验不错。

从自己手上用的这款,没有听出明显底噪(底噪这个依旧是行业难点,属于概率性的问题,没办法100%解决),佩戴的舒适度也是可圈可点的。

(下单时备注知乎超哥粉丝,会有额外小礼品,算是自己给粉丝争取的福利吧)

声阔小彩蛋(2021年500元价位,做工精致,降噪体验进阶过渡):549元

  1. 三种降噪模式可选:针对不同环境切换不同降噪模式,有通勤、户外、室内3个场景降噪模式,有明显的听感差异,降噪体验比传统降噪更上一层楼
  2. 体积小巧,做工磨砂质感出色,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声阔超能小彩蛋在外观上下了功夫,为了满足年轻人爱好,专门设计了5个颜色,非常吸引人。
  3. 声阔经典BassUp低音强化,对于喜欢这些重低音的人群,使用一次就会爱低音强化音效上这种感觉,22种音效,随心所欲的调节,总会有一款适合自己的音效。
  4. 功能齐全,应有尽有:单耳三麦通话降噪,7/35H续航,招牌快充,无线充等,同等价位性价比很高,同时还有专属APP,低延迟游戏模式,白噪音DIY,降噪模式切换等
  1. 没有佩戴感应,有点遗憾。
  2. 解码支持AAC/SBC两种,不过还是够用的。我个人角度觉得这款重低音加强的感觉有些过了,但对于运动跑步的中低音效果就够用了。

声阔超能小彩蛋,面面俱到,该有的都有。我个人认为,除了没有佩戴检测和高保真编解码标准,其它没有让我比较遗憾的点了,500元能支持三种降噪模式,续航长,充电快,做工精致手感出色,重低音效果好,通话好。颜色种类多和个性化强,可能还真的不好找了。

(下单时备注知乎超哥粉丝,会有网易云音乐会员,算是自己给粉丝争取的福利吧)

关于声阔小彩蛋的详细测评文章:

小米降噪3pro(小米首款自适应降噪耳机):699元

  1. 最大40dB主动降噪深度且支持自适应降噪:比Air 2 Pro有了明显提升,能够自动在不同环境下切换对应的降噪深度,降低耳压的影响(回想2021年上半年市场上新品,在所有环境下采用最大降噪深度,比拼降噪数值的军备竞赛,让用户苦不堪言,自适应降噪应该是接下来的标配,这次声加的SAE自适应降噪方案,未来将会在更多入门级产品上落地)
  2. 部分自家机型支持动态360空间音频和静态空间音频:可能是安卓中首款加入陀螺仪支持动态空间音频的产品,可以体验到头部旋转能够感知到声音方向变化的细节(这个功能感觉对于沉浸式游戏来说,实在是想象力巨大)
  3. 采用少见的压感控制:基本避免了触控/敲击经常出现的误操作,同时也没有按键操作的那种压迫感,是目前真无线耳机中最佳的交互方式。但和flipbuds Pro相比,还是Flipbuds Pro压感交互更出色
  4. 支持一拖二连接:可以同时连接手机和电脑,也可以同时连接两部手机,来电时自动切换,非常方便,适合职场办公/多设备用户
  5. 三麦通话降噪,同时6/27H的续航,无线充,IP55的生活运动防水等级,支持佩戴检测,该有的功能应有尽有,没有明显短板
  1. 700元左右的价格,对于小米自家生态来说,是个还不错的补充。但对于非小米机型来说,可供替代的太多了,比如oppo enco free2,一加Buds Pro,漫步者Neobuds pro,音质体验和降噪体验都优于这款。(我对这款的心理价位在499,不知道为啥售价在699)
  2. IOS端支持有限,核心功能360动态空间音频木有,就连升级都反复出错,而且和安卓小爱同学交互相比,非常不人性。
  3. 音质体验一般,和同价位圈铁组合的耳机,或者双动圈的耳机,有人耳明显可以感受到的听音区别。(还没到动用各类曲线的程度,两个耳机对比听,细节差距明显可以区分出来)
  4. 大部分机型走的SBC通道,没有低延迟模式

如果你是小米最新机型,比如CIVI等,而且想要尝试360动态空间音频(就是声音随着头部运动而变化的那种),这款可能是唯一的选择,目前安卓上支持同等功能的产品还极其有限,未来这个方向的应用,会大有可为。

如果你是IOS或者其他安卓手机,那么可以再看看我提到的优缺点,对比之后再做选择。(温馨提示:真无线耳机属于特殊产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请知悉)

  1. 降噪深度最高达到42dB,是市面上已发布主动降噪产品公开参数中深度最高的(具体降噪在哪个频段深度达到42dB尚未公开,我会密切留意)
  2. 个性化降噪:和千元价位自适应环境降噪方式不同(一般根据不同环境切换不同降噪模式,常见与索尼BOSE等国际品牌),Free2另辟蹊径,采用量耳定制的降噪曲线,根据每个人不同耳道,耳屏环境,定制千人千面的降噪体验。每个人耳朵结构都是不同的,这种主动降噪方式,或许会引领真无线耳机另外一种方向未可知
  3. 个性化听感:通俗解释,就是定制属于自己的声音曲线。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耳朵的受损程度不同,所以标准完美的声音曲线对于某个人来说,可能根本体会不到(比如,自己对于中高频部分,不管怎么尝试,某些就是听不到)。利用Free2的个性化听感,通过大概3分钟的听力测试,可以实现自定义的听觉感受,而且会有明显的差异,不是那种玄学层面的差异。
  4. 升级的通话降噪:三麦通话降噪,加上防风噪导管设计,相交上一代,大大提升对于环境噪音和风噪的消除。
  5. 佩戴感应,快速配对,调节音量,标配的功能齐全。如果是自家手机,还有双击拍照功能,适合自拍人群。
  1. 抗风噪表现差强人意,官方宣传25km/h风速下可以使用。但实际中清风和强风环境下,呼呼的声音,比较影响体验。(注:国家标准,清风和强风的风速在30km/h以上)
  2. 音频编解码格式,暂时支持AAC/SBC,对于无损格式如Aptx,LDAC等,还没有兼容。
  3. 相比于同类产品,充电盒较大一些,取消了无线充电功能(虽然个人感觉无线充聊胜于无,但感觉有总比没有要好)
  4. 通透模式的体验,还是和Airpods Pro有主观明显可辨的差异的,那种彻底的通透

Free2有眼前一亮的个性化降噪和听感体验。

在产品设计细节体验层,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和华为Freebuds4对比,耳机放置的位置,无需调整直接佩戴,在黑暗环境下也可以方便使用。

触控操作区域,有明显的标识,方便使用人知道具体触控位置。

充电盒盖有个贴心的开启纹,即使手上汗水也可以轻松打开。(另外,如果是新款OPPO Reno5机型,支持双击拍摄,也是目前第一次见把智能手表功能迁移到耳机上的产品)

在500元价位段,是个差异化明显而且设计用心的产品,有可能未来一年主动降噪都会采用个性化降噪方式,oppo enco free2只是开了一个头。

如果预算有限,可以试试低配版的2i

华为Freebuds 4(少见的优秀半入耳降噪体验)-899元

  1. 舒适降噪】相信我,很少有品牌敢这么做,而且华为竟然是3代到4代连续两款产品都这么做,持续优化,勇气可嘉。半入耳的优秀佩戴体验,加上主动降噪需要的封闭空间,两者完全是矛盾的,但总是有些想要挑战的。(三星buds live已经被吐槽不成人样,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佩服)。从目前Freebuds4体验,降噪效果明显比提升,甚至不低于同类入耳式35dB竞品效果,同时具备半入耳的佩戴舒适体验和主动降噪隔音效果。
  2. 自适应降噪:有两种自适应降噪方式,一种是环境自适应,典型代表有索尼机型,另外一种是耳机自适应,根据耳道和耳屏等结构,匹配最适合自己的降噪模式,实现千人千面的方式,同类代表有OPPO Enco free2和华为Freebuds4。(可能是2021年之后主动降噪耳机的趋势,甚至可能会快速成为标配,这也是个人预判,可能会打脸)
  3. 佩戴舒适】:具备主动降噪的耳机,通常都是很大只的,比如Airpods Pro,bose消噪塞等,而且重量6克以上。能够做半入耳,而且塞入主动降噪,重量控制在4克,续航没有明显短板的时候,难度不是一般大。(当时看到产品综合介绍的时候,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背后麒麟A1的贡献功不可没)
  4. 【自家生态系统完美兼容】:耳机+手机+平板+电脑,会享受到鱼水之欢,比如超低延迟-手游无忧,比如高清降噪,比如无缝切换。接近IOS系统的完美顺畅体验,这也是安卓唯一一个能够打通整体生态系统的软硬件产品。(不要小看系统完美链接,带来的产品体验的提升,远比单纯追求音质好,尤其是在日常的真无线耳机当中)

和Airpods接近,明显小于Airpods Pro,但却做到了主动降噪和长续航

  1. 高潜力:鸿蒙系统+自家麒麟A1芯片,背后做一个大一统的野心。而且随着鸿蒙继续推进,Freebuds4将会成为首批直接连接无缝切换多设备的真无线耳机(时间要多久,还未知,但个人挺看好)
  2. 该有的都有:滑动控制音量,佩戴感应,通话降噪,而且这些小优点都是可圈可点的。

关于麒麟A1应用在穿戴领域,自己的看法:

  1. 产品综合体验很棒,但在单点上却又一些硬伤,比如追求绝对的主动降噪效果和音质,比不上完全入耳式的降噪耳机。
  2. 耳机打开到佩戴,是反人性的,需要额外反转以下。(优点是,这么放置,大大缩小了充电盒的体积,所以优缺点各半。其实Airpods也是如此,为了综合产品体验,做了取舍)
  3. 可能是调教的原因,重低音有种特别的加强,喜欢重低音的朋友可能听起来还好,但如果不喜欢重低音的朋友,听起来可能怪怪的
  4. 如果你是IOS系统,那么连个靠谱的APP都不一定能及时用上,就像Airpods在安卓上的体验,不过Freebuds4的综合兼容体验要远好于Airpods产品线。

舒适+主动降噪,非他莫属,已经是第二代(第二代一般更稳定更优秀,配置功能都会有大的升级)。

但音质方面,每个人从小到大环境不同,听音训练不同,所以很难有统一标准。就个人接触到的效果,属于及格线以上的水平了,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实体店试试。

如果希望半入耳舒适降噪,那么华为Freebuds4会是唯一最好的选择,嗯,没有其它选择了(其实个人建议华为用户,如果不需要极致音质,预算足够,首选这款)。

关于华为Freebuds 4的详细测评回答:

捷波朗85t(舒适佩戴+优秀降噪体验)-1699元

  1. 舒适的主动降噪佩戴体验:对于入耳式的主动降噪耳机,做到舒适是非常难的。即使是Airpods Pro,也很难做到超过2H舒适佩戴,但85T用半开放式+专业泄压孔,同时做到舒适和主动降噪。(同时,人耳模型的成本绝对不低,很多一两百入门级耳机也会号称用了多少人耳模型,但实际佩戴还是比较难受,和真正经过人耳模型测试的产品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佩戴超过2个小时之后)
  2. 11级声噪控制:降噪深度可以自定义调节,最小可以达到人耳能分辨的3dB。我在办公室就是轻度降噪,在地铁和高铁飞机上就是重度降噪,户外跑步选择中度降噪。这才是真正的主动降噪啊。不用所有场景都按照最高降噪标准,谁的耳朵能收到了长时间最高降噪标准呢。
  3. 优秀的音质体验:个性化的听觉测试定制+原声修复技术,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度不同,生成个性化的声音,这样就能实现每个人耳朵中最佳的听音体验。
  4. 极为优秀的通话降噪:三麦通话降噪+Beamforming智能收音技术,让通话效果非常出色,即使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对方依然可以听清。
  1. 贵。不过,这也是自己的缺点,穷。
  2. 没有手机生态系统的加持,真的是一个优秀的耳机,而不是手机完美的伴侣。哎,没办法,谁让很多手机厂商降维去做了手机配套的耳机呢?
  3. 在极为少数环境下,可能存在突然爆音,个人猜测和降噪算法有关。通常情况下,不影响使用体验。
  4. 蓝牙主控采用高通QCC5126,采用转发方案,不支持主从切换(完全可以升级芯片的,也不知道为啥这么选择)

产品还是那么小巧,或者是视觉上那么小巧。主动降噪要放很多元器件,但视觉效果没有明显加大。能够同时做到舒适和智能降噪,同时音质和通话体验都非常出色,作为2000元挡位的旗舰产品,值得这个地位。

声压解决的真不错,为什么所有场景都按照最高降噪标准啊?这样的话谁的耳朵能这么长时间忍受这么高的声压?为什么同类产品的泄压孔明明可以做的更好但却不用心呢?

这两个原因,让我在降噪功能选择上,取代了之前用的多的airpods pro以及其它同类主动降噪产品。

关于捷波朗85t的详细测评回答:

声阔小金腔-1399元,国产音质天花板+个性化降噪体验

  1. 千元价位出色的音质体验:从发声单元到编解码通道,都是满满的设计细节。在第一代广受好评的同轴圈铁技术迭代到2.0版本,同时支持LDAC高保证编解码通道,原本之前非常出色的音质体验再次提升。(千元价位的耳机,一定要有自研的声学技术和特点,否则都是玄学,拉不开差距,只能打嘴炮,发发软文。)
  2. 个性化声纹体验-Hear ID: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后天能够听到的声音细节的差别是巨大的,传统的耳机在追求音质的过程中,忽略了每个人听力损伤和遗传的差异,而通过自定义声纹,用3分钟的声纹测试,对不同频率下的声音进行个性化强化,实现千人千音的个性化听音体验。(其实生活中往往别人说能听到某个声音的细节,自己怎么努力都听不出来,并不是耳机不行,而是每个人的声音敏感程度不同。)
  3. 双重智慧降噪:HearID ANC个性化+自适应:根据噪音的变化,实时检测,并基于环境的噪音阈值自动切换匹配的降噪档位。开启HearID ANC后,比如在室内的时候,切换到中级降噪,等到了室外,就换成了高级降噪,而且实时监控,自动切换,不需要再进行操作。相比于主动降噪在深度方面的军备竞赛,各家都在比拼谁的深度更深,大品牌往往注重均衡的降噪体验,单纯追求降噪深度用户只要戴1个小时就会感觉耳朵剧疼。
  4. IOS用户的APP,可以直接在系统的小工具中对耳机进行设置,不用重新点开APP,非常人性便捷。
  5. 其它功能应有尽有:防风噪,以及三麦通话降噪,佩戴检测,6-8H长续航(最长32H续航),快充,双设备连接等等,没有明显短板
声阔的独家专利ACAA2.0同轴圈铁声学架构,采用自研的10.6mm大动圈,动铁是声阔和楼氏独家定制的,同时这项技术不仅仅是动圈动铁在同一个轴线上,就连外耳道也在同一轴线,使得声音可以不需要经过反射,直接传到耳道内零反射,零声染,保证最短距离直达耳道,避免声音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相位畸变,100%还原相位信息,最大程度还原音质细节。
  1. 开盖后取出是反向:耳机设计时,充电触电是在下方,佩戴在耳朵上时,充电触电在人的背后,这就导致耳机取出佩戴的时候,需要转半圈,没有其他耳机直接取出佩戴要来的方便。
  2. 音质是其非常出色的亮点,但体积相较于500元入门级稍大一些,单耳重量在6克(因为内置的传感器相交入门级的略大,同样千元价位的真无线耳机大都体积稍大,因为塞入的传感器较多)。但有耳翼同时多个耳塞更换,所以舒适度并没有影响,只是看起来稍大。
  3. IOS用户的编解码通道只有SBC可选,略微遗憾
  4. 国产新锐,比较小众,知道的人不多,没有国际大牌知名,同时没有手机生态系统加持,这个属于天生的短板,目前还无解。

千元价位真无线耳机,除了国际品牌和手机品牌的产品外,少有同类其它产品,因为难度较大,而且产品同质化极为严重。

声阔Liberty 3 Pro在千元价位从外观到听音体验再到产品细节,都足以跻身到这个价位,成为一个搅局者。

虽然没有手机生态系统的优势,但是在音质体验,降噪细节,以及产品硬件配置上,都是可圈可点。(对于非手机品牌的第三方真无线耳机来说,手机生态系统的完美兼容是永远没办法解决的,反而会在之外的地方打磨产品细节)

(下单时备注知乎超哥粉丝,会有网易云音乐会员,算是自己给粉丝争取的福利吧)

关于声阔小金腔的详细测评文章:

1. 音质不错,三频解析清晰,每个声音段还原细致。双动圈扬声器:11毫米大动圈确保重低音饱满,6.5毫米动圈确保高音更流畅。出色的音质体验这真的是没得说,作为收购哈曼后推出的产品,在真无线耳机中基本上是逆天般存在

2. 没有底噪,品质稳定,也没有某些场景下的异响。对于双动圈的干扰,能解决的这么彻底,非常难得。

  1. 入耳式深度较深,长时间佩戴,耳痛
  2. 目前没有ios软件,还没出来
  3. 安卓支持sbc,不支持aptx
  4. 没有降风噪模式,如有大风,会有呼呼声音
  5. 没办法关闭降噪模式,只能在降噪和通透切换

很多高级的功能,只支持三星自家生态系统,相比于国内三星手机市场占有率,略微可惜:

  • 双设备无缝连接仅适用于 One UI 3.1 或更高版本的三星 Galaxy 移动设备和平板电脑。

漫步者neobuds pro-799元 耳机老牌的真无线耳机的音质王牌

  1. 少见的优秀音质体验:真无线耳机全球首个通过Hi-Res认证的内置圈铁双单元,动圈负责中低音表现,动铁负责中高音表现,同时采用有源电子分频,能够同时实现三频均衡。圈铁单元原理很简单,但在真无线小空间同时实现圈铁组合而且相互不干扰,比较考验供应链整合能力。
  2. 同时支持LHDC和AAC:安卓选用LHDC,苹果选用AAC,都能实现高码率音频传输,能让硬件发挥更好的效用。安卓手机记得在设置中开启,不要直接只用SBC模式
  3. 最大降噪深度42dB,同时支持三麦通话降噪,即使在嘈杂环境下通话,依旧非常清晰。
  4. 其它功能应有尽有:支持主从切换,IP54级别防尘防水,支持游戏低延迟模式,6/18小时续航,APP可玩性很强,佩戴舒适,产品没有明显短板,各方面非常均衡。
  1. 价格略微有些贵(不是它的缺点,是自己的缺点,穷)
  2. 可惜不支持摘下暂停,略微显遗憾。

产品的外观和充电盒都有非常显著的辨识度,一眼就能看出是漫步者的设计风格。

真无线耳机一般音质给人的体验都是比较渣的,但Neobuds Pro通过Hi-Res认证,音质体验在千元价位完全能够站得住。

音频编解码传输通道上,同时支持LHDC和AAC,对于安卓和IOS都能完美兼容。其它方面没有明显短板,是千元价位一款音质体验追求的选择。

关于漫步者neobuds pro的详细测评回答:

5 通话降噪和主动降噪均衡选择-捷波朗 7pro 1699元

这可能是自己第一次看到骨传导声纹降噪和主动降噪结合的产品。

  1. 骨传导+AI通话算法+双麦通话降噪硬件:应用双骨传导VPU传感器,通过人下颌骨震动的语音和外界环境收集到的语音对比,选择重合的语音进行发送,几乎是目前最完美避免噪音的技术方式。你可以在酒吧菜市场打电话,对方都听不到任何环境噪音,可以完美拿来做视频会议或者打电话。
  2. 自带耳返功能,支持通话过程中实时听到自己的声音,交流更加自然实用。
  3. 优秀的抗风噪体验:精致的硬件开孔结构,实现风噪的疏散和消除。
  4. 支持听力补偿的自定义个性化听力曲线,实现千人千耳的听音体验。
  1. 千元的价位,基本上都是有强大的手机生态系统加持,但Jabra只是单纯依靠硬件,在生态系统上的短板明显(同类第三方做耳机的品牌,都会遇到这个价位段的瓶颈)

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目前千元价位主动降噪和通话降噪结合最为出色的产品了。

一句话,苹果系统用户,如果需要主动降噪请无脑入airpods pro

系统之间的丝滑体验,是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直接描述的。

  1. 基于混合主动降噪,多达40dB的降噪深度,几乎和Airpods Pro同一个重量级。
  2. 支持动态降噪模式:如果搭配自家生态系统,会更加智能;实时识别环境声,通过算法来提供三种降噪方案:轻度降噪,深度降噪,均衡降噪
  3. 用料十足:红外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骨声纹传感器,抗风噪导管等等,几乎所有主动降噪耳机相关能加入的传感器,没有落下的,而且相互协调和品控都是一流的。
  4. 双蓝牙天线,即使在火车站等强干扰环境下,依然大概率有稳定的连接体验。(对于信号连接的稳定性,华为这方面好像没有输过)
  1. 游戏时最低延迟180ms,还需要适配EMUI10.1及以上华为智能手机,其他手机延迟可能会更高,做不到游戏时的极致体验。
  2. 按理说华为不应该直接高仿Airpod Pro,不过还是要说太像Airpods pro了,有可能airpods pro已经是设计的最优解,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这个最优解。当然,这个可能是自己主观想象。

希望认真和用心创作的内容,还能在知乎上自由流通(或许,2022年这是一种奢求)。

欢迎持续关注,内容会不断更新。欢迎评论区互动交流。

IDAIE深圳国际数字音频产业展-2021年8月1日

智能硬件产业高峰论坛-深圳国际会展中心-2021年9月28日

2中国音频技术大会(深圳)暨声学楼十六周年年会-2021年12月11日

亚洲(秋季)蓝牙耳机展-2020年8月20日

尽管不太愿意接受,但是如今去掉 /tags/科技/">科技

PT021 是一款支持入耳检测的蓝牙耳机专用触摸芯片,该芯片具有宽工作电压、低功耗、高抗干扰能力的特....

#璞跃中国 六月份移动出行新闻速递出炉

人们在使用耳机过程中总会被“佩戴体验”所困扰,因为耳机佩戴时间越长,耳朵感觉“疼”的情况就会愈发明显....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戴着蓝牙耳机的人。不可否认蓝牙耳机,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口袋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

随着无线降噪耳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佩戴舒适、功能性强的降噪耳机面市。其中OPPO近年来推出的TWS....

也许在十几年前,智慧家居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

PT2035 是一款支持入耳检测的蓝牙耳机专用触摸芯片,该芯片具有宽工作电压、低功耗、高抗干扰能力的....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热门行业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源源不断的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了新技术、新产....

金融科技全领域服务商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第一季度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 主要财....

中国 上海 , 2022年6月14日 ——中国领先的高性能专用SoC芯片供应商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6月5日,芯德科技创业板IPO进入第一轮问询,时隔IPO获深交所受理不到....

继5月29日索尼官宣欧阳娜娜成为索尼耳机品类代言人之后,近日,索尼还释出全新TVC视频,于美好夏日里....

今年的618购物狂欢比以往的来的更早一些,前几天看到QCY上新的这款AilyPods耳机,刚刚预售,....

近期,黑鲨科技发布了黑鲨凤鸣真无线蓝牙耳机降噪版,其支持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

近期,黑鲨科技发布了黑鲨凤鸣真无线蓝牙耳机降噪版,其支持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

近日,电子发烧友网留意到,安谋科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一封公开信,信中指出,公司新任联席首席执行官....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诚)你们有没有在一些短视频或电商平台中,看到过那些号称外观还原度接近95%以....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6月1日,显示驱动IC行业上市再添“新军”,视芯科技创业板IPO获深交所....

继小度首款搭载主动降噪功能的真无线耳机小度主动降噪智能耳机Pro之后,近日,百度又推出了第二款降噪耳....

QCY T18 MeloBuds真无线耳机是一款采用入耳式设计的产品,配有三套不同规格的耳帽,确保佩....

随着TWS蓝牙耳机的普及,真无线耳机成为了国内外各大电子品牌发力的前沿阵线,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趁....

随着近年来健康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耳机使用者,开始把目光瞄准到耳机的户外场景适配性能上,各....

什么才是适合户外场景应用的完美耳机?各大厂商这几年可谓推陈出新。为了解决户外运动时稳定性问题,先有了....

TWS蓝牙耳机一直很受欢迎,与之匹配的耳机母体——充电仓也非常重要。充电仓可对TWS耳机及自身进行充....

一款蓝牙耳机PCB设计

今日(5月25日),“橡塑创新科技,连线全球:CHINAPLAS 2022线上展会”正式拉开帷幕!展....

5月17日,科大讯飞生态链企业发布录音降噪会议耳机iFLYBUDS Pro,主打当前会议中经常遇到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更加多姿多彩,但生活中的噪音也在逐渐加重,如今现代人对生活的环境也越....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各家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满天飞,大厂人失业的消息也屡屡冲上热搜。....

近日,国内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龙头颀中科技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科创板IPO获受理,中信建设证券为保荐机....

骨传导耳机虽然近几年渐被消费者熟知,但骨传导概念依然属于小众圈。从原理上来说,骨传导耳机是将音源信号....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5月20日,前几天刚刚完成薪资补发的柔宇科技被曝出大规模裁员。根据相关....

近日,漫步者发布了MiniBuds2真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这款耳机是首款支持Snapdragon S....

日前,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在其微博发布了致全体客户、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信中....

5月6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召开多地办公室员工线上全员大会,公司新任联....

要说近期市场上的高人气TWS耳机,相信很多人会将目光锁定在OPPO Enco Air2 Pro身上。....

春天,本该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土壤中破生出新的希望。但对于中国科技产业来说,2022年的春天显然是个残....

北京——2022年4月25日——基于长期服务中国出海企业的洞察以及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中桥咨询的调研数....

2022年4月21日,一加真无线蓝牙耳机Buds N正式上市。它拥有12.4mm超大动圈单元杜比全景....

BK3296是一款高度集成的单芯片蓝牙5.2片上系统(SOC),支持蓝牙LE、BR和EDR。它集成了一个高性能蓝牙RF收发器、一个...

骨传导耳机可以更好解放耳朵,耳朵不会感觉到束缚,在生活中也可以更安全,相对于传统的入耳式耳机优点多多,骨传导耳机是非常靠...

     人们对于科技总有着无限的遐想,如果你看过《哆啦A梦》,主角大雄有一个来自22世纪拥有各种神奇道具的机器猫,就不难...

A40i安卓系统连接蓝牙耳机可以播放音频,但是不能通过蓝牙耳机录音,请问如何配置? ...

请问D1哪吒开发板的3.5mm耳机规格是哪个?

蓝牙耳机我用过不少,外观设计,硬件配置,音质等不同牌子之间自然会有差异。哪个牌子更好?只能说各有千秋,但我还是忍不住价绍...

怎样去解决耳机的电流声问题? 怎样去解决archlinux开关机啪啪响的问题? ...

有限耳机怎么改成蓝牙耳机?那位大神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话降噪需要打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